❶ 初中哪些地理模型比較容易製做
火山爆發那個也很好做的
首先准備塑料泡沫(一定要夠厚)油漆(紅黃綠)
然後開始給泡沫定型做成山坡裝(記得給火山兩個剖面)然後再剖面上畫出岩漿噴出的路徑,可不要畫錯了
山地可以適當裝飾,居民樓 平原 以及 岩漿 從山頂留到山腳沿經路線也要標出
❷ 寧夏平原形成的地理原因是什麼求大俠解答!!!!!
不用討論了!您的問題在《中國國家地理》10年2月寧夏專輯的卷首語中有確鑿答案-是黃河沉積形成的!因為寧夏平原兩側的鄂爾多斯高原和賀蘭山都在上升,寧夏平原在下沉,是典型的地塹。地殼上升河流下蝕,地殼下降河流沉積。書上有話:「這個地塹中新生代的沉積厚達六公里,其中第四紀沉積有一千米…」。況且寧夏平原在賀蘭山背風坡,風力堆積不太現實吧。雖然我只是地理專業的學生,不夠專業,但《中國國家地理》是最專業的地理雜志了吧。
❸ 求助,高考地理——寧夏平原地區。相關的大題解答。
寧夏平原又稱銀川平原,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中部黃河兩岸。北起石咀山,南止黃土高原,東到鄂爾多斯高原,西接賀蘭山。北部是黃河沖積平原——寧夏平原,面積1.7萬平方公里,滔滔黃河斜貫其間,流程397公里,水面寬闊,水流平緩。沿黃兩岸地勢平坦,早在2000多年以前先民們就鑿渠引水,灌溉農田,秦渠、漢渠、唐渠延名至今,流淌至今,形成了大面積的自流灌溉區。
❹ 讀圖,完成下列要求。 (1)描述寧夏平原的形成過程。 (2)指出P地貌類型,並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1)內力作用形成斷層,寧夏平原一側地塊斷裂下陷,形成地塹;同時流水不斷帶來的泥沙在此處沉積形成平原。(注:順序答反不可) (2)P為沖積扇。 P位於河流出山口,河流流出山口後,流速減緩,其攜帶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積。
❺ 為什麼賀蘭山東側的寧夏平原稱為 「塞上江南」請用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去分析
寧夏有名的山地有賀蘭山和六盤山.
賀蘭山綿亘於寧夏的西北部,南北長200多公里,東西寬15?60公里.山地海拔多在1600至3000米,主峰達3556米.古人稱之為「朔方之保障,沙漠之咽喉」.山勢巍峨雄偉,既削弱了西北寒風的侵襲,又阻擋了騰格里沙漠流沙的東移,成為銀川平原的天然屏障.山中有豐富的煤炭等礦產資源.山麓部分,1500米以下為荒漠草原帶;1500米以上出現覆蓋度較大,草本植物生長較高的山地草原及旱生灌叢帶.大約2000米以上,有以雲杉、油松等為主要成分的森林.森林帶以上,有一定面積的高山灌叢草甸帶,是較好的夏季牧場.賀蘭山的山脊是我國荒漠草原與荒漠、季風區和非季風區、外流區域和內流區域的分界線.山嶺中間,也有一些較低矮的山口,成為東西交通要道.其中三關口是銀川通往內蒙古阿拉善盟的重要通道.
六盤山古稱隴上,位於寧夏的南部,聳立於黃土高原之上,是一條近似南北走向的狹長山脈.主峰位於和尚輔以南的美高山,海拔2942米,山勢高峻.山路曲折險狹,須經六重盤道才能到達頂峰,六盤山因此而得名.山腰地帶降雨較多,氣候較為濕潤,宜於林木生長,有較繁茂的天然次生闊葉林,使六盤山成為突起於黃土高原之上的一個「綠島」,也是寧夏重要的林區之一.
(二)被譽為「塞上江南」的寧夏平原,海拔1100-1200多米,地勢從西南向東北逐漸傾斜.黃河自中衛入境,向東北斜貫於平原之上,河勢順地勢經石嘴山出境.平原上土層深厚,地勢平坦,加上坡降相宜,引水方便,便於自流灌溉.所以,自秦漢以來,勞動人民就有這里修渠灌田,發展了灌溉農業.2000多年來經勞動人民的辛勤開發,這里早已是渠道縱橫、阡陌相連的「塞上江南」.現為寧夏的商品農業基地.
❻ 寧夏平原的地理特徵
寧夏平原又稱銀川平原,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中部黃河兩岸。北起石咀山,南止黃土高原,東到鄂爾多斯高原,西接賀蘭山。北部是黃河沖積平原——寧夏平原,面積1.7萬平方公里,滔滔黃河斜貫其間,流程397公里,水面寬闊,水流平緩。沿黃兩岸地勢平坦,早在2000多年以前先民們就鑿渠引水,灌溉農田,秦渠、漢渠、唐渠延名至今,流淌至今,形成了大面積的自流灌溉區。
寧夏地勢南高北低,山地、高原約佔全區的3/4,剩下的就是平原地區,其中沙漠占寧夏面積的8%。從地形分布來看,自北向南為賀蘭山地、寧夏平原、鄂爾多斯草原、黃土高原、六盤山地等,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北面的賀蘭山脈綿亘250公里成了寧夏平原的天然屏障,南邊則為鬱郁蔥蔥的六盤山脈。古老的黃河穿越寧夏中北部地區向北流淌,在寧夏境內總流程達397公里,流經12個縣市。黃河寧夏段水面寬闊,灌溉墾殖,他們的辛勤勞動使寧夏成了溝渠縱橫、稻香魚肥、瓜果飄香、風光秀美的「塞上江南」。這從唐代詩人「賀蘭山下果園成,塞北江南舊有名」的詩句中就可得到印證。
在《瞭望東方周刊》刊登的「中國城市幸福感調查」中,在「文明幸福感」和「城市發展幸福感」的榜單上,銀川均排名第二。就前者而言,銀川僅位列成都之後。銀川人的幸福感,應該與銀川所擁有的自然條件密切相關,那從天而來的黃河水,令這里溝渠縱橫,灌溉農業發達,從而造就了銀川所在地寧夏平原的富庶,於是寧夏平原自古即享有「塞上江南」、「西北明珠」的美稱,而今依舊是中國西北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和特色農業基地。
寧夏平原西南起自中衛市沙坡頭,北止於石嘴山,宛如一條玉帶,斜貫寧夏自治區北部。南北長約320公里,東西寬約10-50公里,總面積達1萬平方公里。它是由黃河沖擊而成的平原,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引水方便,利於自流灌溉。因此雖處於溫帶乾旱區,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但黃河年均過境水量達300餘億立方米,加上年3000小時的日照時數,光、熱、水、土等農業自然資源配合良好,為發展農林牧漁業提供了極其有利的條件。小麥、水稻高產穩產,枸杞、瓜果品質優良。銀川附近遍布的湖沼是寧夏的水產基地,而賀蘭山前廣袤的草場,則是寧夏灘羊的重要產區。
寧夏平原灌區農作物單產量不亞於長三角與珠三角,今天其富裕程度也堪與成都平原媲美。寧夏平原有人口300多萬,以銀川市為例,2006年的人均生產總值為29965元,農民人均收入為3799元,均高於全國平均數;而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104.1%,商品零售價格指數為102.2%,均低於全國平均數。寧夏平原的大氣質量優良,近年來,城市污水處理率已接近60%。但黃河來水的減少,可能對綠洲生態環境產生負面影響。
●氣候概述
南高北低的地形決定了寧夏南寒北暖的氣候,此外,寧夏地處高緯度,晝夜溫差大,白天太陽直射溫度相對較高,晚間氣流掃射余熱溫度明顯降低,夏日晝夜溫差在15度左右。雨季集中在夏季,但降水量不大。寧夏的天是明朗的天,「藍藍的天上白雲飄,白雲下面馬兒跑」是寧夏天氣和風情的真切寫照。
❼ 有人把寧夏平原形象的描述為「賀蘭山護著的地方,黃河愛著的地方」,試從地理學角度分析其原因
【參考答案】
(1)自東向西依次為鄂爾 多斯高原、寧夏平原、賀蘭山( 或:東為鄂爾多斯高原,中為寧 夏平原,西為賀蘭山)(3個地 形區全答對,得2分);
斷裂下陷帶(2分)經河 流(黃河)沖積(或黃河帶來的 泥沙沉積)而形成(2分)。(2 )黃河寧夏段比山東段含沙量小 (2分) (黃河的)水源(2分) (3)東坡比西坡多了森林帶, (2分)西坡比東坡多了沙漠帶 ,(2分)東坡比西坡各植被帶 的海拔都低。(2分) 原因:( 東坡地處夏季東南風的迎風坡, 西坡地處夏季東南風的背風坡) 東坡比西坡降水多。(2分)(4 )促進葡萄種植業的發展;延長 葡萄產業鏈,增加附加值;實現 葡萄加工中廢棄物的綜合利用 ,降低了原料投入的成本。(答 出其中的兩條即可得4分)
❽ 寧夏平原的氣候,地理位置(海陸位置、經緯度),水文條件,資源,農業與工業的發展(盡量簡潔)
內陸地區,中緯,氣候乾旱少雨,資源有有色金屬,風能,太陽能,農業只要是旱地作物,小麥等,工業主要是重工業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