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智慧環保的數字環保
「數字環保」是近年來,在數字地球、地理信息系統、全球定位系統、環境管理與決策支持系統等技術的基礎上衍生的大型系統工程。「數字環保」可以理解為,以環保為核心,由基礎應用、延伸應用、高級應用和戰略應用的多層環保監控管理平台集成,將信息、網路、自動控制、通訊等高科技應用到全球、國家、省級、地市級等各層次的環保領域中,進行數據匯集、信息處理、決策支持、信息共享等服務,實現環保的數字化。
② 智慧環保大數據一體化管理平台能夠實現什麼功能
建立智慧環保大數據一體化管理平台就需要有一個中心 三套體系 多種應用形成一張圖。
指間科技的智慧環保大數據一體化管理平台是以生態環境大數據資源中心應用系統為核心框架,以智能監管體系、精準監測體系、公共服務體系為支撐。以11個子系統多種應用形成環保一張圖,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現環境問題。
一、智能監管體系下的部分子系統
1. 生態環境天地立體視頻監控系統:從天地兩個角度,在飲用水源地、小流域、湖庫、生態紅線保護區的敏感位置設立地面高清視頻監控點,對敏感區域進行全方位、全天候、立體化的監視監控和數據採集,並根據業務需求採用無人機技術巡視巡航監控,來彌補固定位置的監控點不足之處,實現隨時隨地、實時、便捷地查看每個區域實際情況,為監督、應急指揮提供了猶如親臨現場的高效的視頻平台。
2. 生態環境網格化監管系統: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全面覆蓋、責任到人」的原則,通過GIS技術將網格中的網格劃分、網格員、污染企業、網格事件、空氣質量監測、水質量監測等內容在地圖上進行疊加並集中展示,進行環境監管資源整合,逐步構建一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環境監管網路。
二、精準監測體系下的部分子系統
1. 空間地理信息系統:利用網路、通訊、信息技術、3S(GPS GIS GRS)技術,整合各類環境信息資源,建立統的環境信息資源資料庫,將環保數據中心匯集在各級各類環保業務信息,完整准確地定位在信息相關的地理環境中。
2.環境質量(水、氣、土)染源監測應用系統:通過對生態環保區、環境敏感區域、企業污染源排放點安裝視頻監控設備,整合融合現有污染源監控系統數據,將環境數據和視頻監控數據實時傳達到政務外網雲平台,為用戶提供在PC端、移動端進行實時查詢、報警提醒、遠程查看、遠程取證管理等功能。
三、公共服務體系下的部分子系統
1. 公眾服務平台應用系統:將管轄區域進行統一區域化管理,通過GIS技術將地理區域單元的大氣環境監測、水環境監測、污染源監管、排放清單、風險源等相關的數據跟氣象、人口、交通、敏感點等數據進行關聯匯通、交互共享。為公眾顯示實時的興趣點和周邊區域環境質量等信息。
2. 企業服務平台系統:通過建立統一的數據標准實現對省環保廳企業信息填報的現有系統的有效整合,形成面向企業的統一窗口,方便企業網上辦事。
③ 如何將地理信息系統技術應用於智慧城市的建設
當前,地理信息系統對城市信息化建設越來越現實出其優勢,對於智慧城市來說,必將是數字化為基礎的城市,而實現數字化就必須用到GIS這一科學工具。藉助於GIS可以使得我們對空間信息進行分析處理,從而實現對空間數據的可視化利用和體系化分析,便於對數據的管理以及數據分析,使得對數字化操作更為智能化。因此,地理信息系統對智慧城市的發展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維地理信息系統包括四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影像數據,其藉助於系統平台上,再藉助於對數字的相關模擬和模型來建立相當直觀的、內容豐富的三維地理模型;三維地理信息系統最重要的功能還在於描述和構建城市的地形來建立其相關的模型,是藉助於相關設備對所要求的建築以及道路規劃進行的三維的描述;第三個部分是場景數據,在系統平台下,使得當下的規劃對未來的場景規劃更為細致,藉助於系統平台來使得城市規劃更加符合要求和美觀;第四,三維的系統平台是在二維的基礎上的技術整合,還保留二維系統的作用,在三維系統平台下,系統的二維功能對其有著必要的支持作用。
④ 地理信息系統為智慧城市建設提供什麼
地理信息系統為智慧城市建設提供分析、管理空間信息。
地理信息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或 Geo-Information system,GIS)有時又稱為「地學信息系統」。它是一種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間信息系統。它是在計算機硬、軟體系統支持下,對整個或部分地球表層(包括大氣層)空間中的有關地理分布數據進行採集、儲存、管理、運算、分析、顯示和描述的技術系統。
⑤ 如何在環境監測中應用GIS技術
GIS技術,即地理信息系統,在環境監測系統中發揮著不容忽視的作用,不僅能整合、分析過去的研究結果,還能為未來的研究方向和保護工作提供建議及對策。具體來說,GIS在監測農家生態旅遊環境中的主要應用領域如下:
(1)建立稀有動物資料庫。利用野外調查數據,確定野生動物的分布地點和族群量,再將這些數據及動植物基本數據輸入GIS。這些數據可與其他空間性數據如植被分布圖、土地利用圖、土地發展趨勢圖等相結合。這些數據也可與同級程序結合,進行模擬模擬,以預測環境改變對這些動植物的影響,同時還可用來進行資源保護和經營管理等。
(2)生物資源調查的規劃。地理信息系統可通過數據處理,將環境劃分為均質(Homogeneous)的小區域,以方便研究者在每一個區域內選定觀測點進行調查,並進行各區域內生物族群組成的比較研究。
(3)建立動植物分布資料庫。使用GIS能建立生物分布的資料庫,若能配合遙測技術所得的數據,就可得到生物所在地的狀況,再藉由圖形數據來展現動物的分布,以提高數據可讀性,並可進行深入的分析。生物資源資料庫的建立,可幫助了解周圍的環境狀況,在資源規劃、利用、生態保護、景觀生態學研究、環境教育和國際交流上,都有其應用范圍。
⑥ 專業人士請進:請問環保和地理信息系統如何結合與應用
GIS在環保中的作用應該主要是環境影響評價以及環境監測中的作用。因為GIS可以提供強大的圖形處理和地理信息支持,在環境影響評價中,不僅僅可以顯示現有的環境監測信息,同時也可以根據預測的數據結果建立擴散模型,在地圖上顯示出預測數據下的地圖信息,為環保決策做出支持。建議你從支持的角度出發,描述GIS在環境影響評價中的作用。
⑦ 環保中的空間地理信息系統是一個怎麼的系統
我認為空間地理信息系統是採用信息化技術和通訊定位技術對環境問題定位。然而智慧之間的空間地理信息系統利用網路、通訊、信息技術、3S(GPS GIS GRS)技術,整合各類環境信息資源,建立統一的環境信息資源資料庫,將環保數據中心匯集在各級各類環保業務信息,完整准確地定位在信息相關的地理環境中,為環保管理者提供直觀、高效、便捷、綜合性的管理手段。
⑧ 智慧環保的實現智慧環保
實現從「數字環保 」到「智慧環保」的跨越,關鍵是要在原有「數字環保」的基礎上,重點加強感知層與智慧層的建設。一是利用物聯網技術,建設實時、自適應進行環境參數感知的感知系統;二是利用雲計算、模糊識別等各種智能計算技術,整合現有信息資源,建設具有高速計算能力、海量存儲能力和並行處理能力的智能環境信息處理平台,為最終實現「智慧環保」的各項應用服務提供平台支撐與信息服務。
「智慧環保」的基礎是物聯網。基於「數字環保」平台和物聯網技術在環保領域的深入發展,構建環保領域覆蓋全國的物聯網系統,是實現由「數字環保」向「智慧環保」轉化的第一步。在全國選擇基礎較好的地區開展「智慧環保」試點,建立環境物聯監測網路,實時採集污染源數據、水環境質量數據、空氣環境質量數據、雜訊數據等環境信息,對重點地區、重點企業實施智能化遠程監測 ,對各種環境信息進行智能分析,將為「智慧環保」的全面推進奠定良好基礎。
⑨ 智慧環保生態系統監測雲平台對於保護環境有哪些方面的貢獻呢
為了深化生態雲平台的應用推廣,加快推進環境管理全方位轉型,福建省生態環境廳從去年年底開始,在全省持續開展生態雲平台應用典型案例評選活動。其中,廈門市立足智慧環保平台,綜合運用Esri的ArcGIS地理信息系統平台技術和ENVI遙感應用解決方案形成的兩大典型案例——「廈門市空氣質量應急調度指揮系統」和「廈門市隘頭潭國控斷面水環境質量管理應用」先後在兩輪評選中獲得了一等獎的好成績,展現了該市在智慧環保平台建設方面的突出成效。
上述兩個案例的充分應用和推廣,正引領廈門市生態環保工作全方位轉型,切實提升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