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南北方怎樣劃分以長江還是黃河
關於中國南方和北方的劃分,有很多種說法,按照地理區劃劃分,有幾種劃分方式:
1、四大地理區劃:北方、南方、西北、青藏地區;2、六大地理區劃:東北、華北、西北、華東、中南、西南;3、七大地理區劃:東北、華東、華北、華中、華南、西南、西北;由於中國疆域寬廣,不同地區的氣候、地形、人文、經濟等都有各自的特點,因此相比而言七大地理區劃應用的更為多多一些,相比而言反映各地域的特點更為細致!
按照自然地理環境劃分,是東部季風區、西北乾旱半乾旱區和青藏高寒區,即「兩線三區」,其中一條線是東部季風區與西北乾旱半乾旱區的自然界線為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另一條線是西北乾旱半乾旱區與青藏高寒區的界線為昆侖山——阿爾金山——祁連山連線。
按照傳統的飲食習慣劃分,由於中國的主要主食為大米和麵粉,因此又將以麵食為主的地方稱為「北方」,將米飯為主食的地方稱為「南方」,即「北面南米」。但是,隨著中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人們的飲食結構也在隨之發生變化,因此不能純粹按照飲食習慣來劃分南北方。
一般而言,中國的南方和北方是將中國東部季風區分為「南」和「北」,即「北方」是東部季風區的北部,「南方」是東部季風區的南部,它主要是以秦嶺-淮河一線為分割線,將秦嶺-淮河以北劃為北方,將秦嶺-淮河以南劃為南方。比較巧合的是,秦嶺-淮河一線大致是中國一月份時的0度等溫線通過的區域,也是800毫米等降水線分布的區域,同時它還是中國曖溫帶和亞熱帶的分界線,以及濕潤地區和半濕潤地區的分界線,因此秦嶺-淮河一線是一條重要的地理分界線。
Ⅱ 南方和北方是怎麼劃分的
正常來說,南方和北方都是以秦嶺淮河為界,因為這個地方南北的氣候差異確實挺明顯的,比方說就拿江蘇舉例子,淮河以北的宿遷連雲港徐州,明顯就是北方的氣候,比起淮河以南要乾燥一些,當地人的飲食習慣以及說的方言也明顯是北方人的特性,當然在不同的地方,因為文化差異的不同,他們對南方北方的劃分也是完全不一樣的,比方說在廣東人眼中除了港澳以及海南以外,其他地方都是北方,而在東北人眼中出了山海關就是南方了。
但是這個劃分的方式每個地方還是不一樣的,比方說在我國的最南和最北,他們心目中的南方和北方就有著很大的差異,比方說東北人認為山海關以南的都是屬於南方,而廣東人恰恰相反,廣東人認為除了海南和港澳,其他地方都是北方,包括湖南和江西這些南方省份,在廣東人眼中依然是屬於北方,因為他們講的方言口音已經偏向普通話了,而廣東的粵語完全和普通話發音不一樣。
Ⅲ 怎樣區分中國的南方和北方
中國的南方和北方分界線: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是位於江蘇淮安古淮河兩岸的分界線。(又稱:秦嶺淮河一線)。
屬於北方地區的省份有: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山西、陝西、內蒙古東部、江蘇中原官話區、安徽中原官話區。
屬於南方地區的省份有: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台灣省、福建省、海南省四省三區,及國家劃歸上述省區管轄的臨近海島,如中沙群島、南沙群島、西沙群島(瓊)、東沙群島(粵)、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台)、白龍尾島(桂)等。
(3)怎麼分南方北方地理擴展閱讀:
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標志園內的主題雕塑外表是球形,與淮安著名景觀「紅橋」相融合,分為南北兩半球,北側為漸變冷色調,南側為漸變暖色調,寓意地球上的南北氣候特徵,遊人從球中穿過,感受一腳在北方(藍色) 一腳在南方(紅色),跨越南北氣候帶的感觀變化。
Ⅳ 南方和北方怎麼劃分的
中國南北方的分界線為秦嶺淮河一線,南方是中國的亞熱帶地區,南在地圖上是在地圖的下邊。北方是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在地圖上北在地圖的上邊。
南方地區,西面為青藏高原,東面和南面分別瀕臨黃海、東海和南海,大陸海岸線長度約佔全國的2/3以上。
位於秦嶺-淮河以北、內蒙古高原以南、大興安嶺、青藏高原以東,東臨渤海和黃海,面積約佔全國的20%。
(4)怎麼分南方北方地理擴展閱讀:
行政劃分
南方地區,行政區劃上包括江蘇大部、安徽大部、浙江、上海、湖北、湖南、江西、福建、雲南大部、貴州、四川東部、重慶、陝西南部、廣西、廣東、香港、澳門、海南、台灣、甘肅東南部與河南信陽市、南陽市。
北方地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省、山西省、黑龍江、遼寧、吉林、山東、陝西、河南。
Ⅳ 南方北方怎麼劃分
中國南方和北方的劃分是以秦嶺淮河一線為分界線,處於該分界線以北的地區為北方,以南的地區則為南方。
Ⅵ 中國的南方和北方是怎麼來劃分的為什麼要這樣劃分
中國南北的分界線是秦嶺和淮河。秦嶺在中國的西部,把四川和甘肅兩省分開,而淮河在中國的東部,把山東和江蘇兩省分開。在秦淮線上,沿線兩邊的氣候、作物和風俗習慣有很大的差異,這就是為什麼這條線被分為南北兩部分。
按照地理區劃劃分,有幾種劃分方式:1、四大地理區劃:北方、南方、西北、青藏地區;2、六大地理區劃:東北、華北、西北、華東、中南、西南;3、七大地理區劃:東北、華東、華北、華中、華南、西南、西北。更巧合的是,秦嶺——淮河是中國的中國一月份時的0度等溫線通過的區域,是800毫米雨量分布區域,同時它也是一個溫暖的溫帶和亞熱帶線。因此秦嶺——淮河線是一個重要的地理邊界。
Ⅶ 中國地圖上怎麼劃分南方和北方
秦嶺淮河以北是北方,秦嶺淮河以南是南方。
中國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線是秦嶺-淮河一線。
秦嶺—淮河一線經過甘、陝、豫、皖、蘇等省,是中國中東部地區一條重要的地理分界線,其南、北在氣候、河流、植被、土壤、農業生產等方面,都有顯著差異。
秦嶺—淮河一線,是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此線南北,無論是自然條件、農業生產方式,還是地理風貌以及人民的生活習俗,都有明顯的不同。
(7)怎麼分南方北方地理擴展閱讀
我國南北自然分界線,實際上首先是氣候分界線。就熱量帶說是北方暖溫帶和南方亞熱帶的分界;在水分區劃中則是北方乾旱、半濕潤氣候和南方濕潤氣候的分界;在雨旱季節類型區劃中則是北方春旱、夏雨氣候和南方春雨、梅雨及伏旱氣候的分界。
然而,這個過渡和變化是通過相當寬的一個帶來完成的。在淮河兩岸,相隔一二十公里甚至更寬,並看不出氣候、農業、自然景觀等方面有什麼變化。實際上,由於淮河地區主要是平原地區,南北冷暖氣流暢通無阻,確實也不可能產生一條截然分明的南北分界線來。
以「橘逾淮而北為枳」為例,由於我國東部地區冬季中南下冷空氣強,常常帶來柑橘致命低溫,因此現今即使淮河以南的長江兩岸,除了局部有利區域外,一般也沒有種植柑橘的經濟價值。
參考資料:網路-南北分界線
Ⅷ 中國以什麼分界南方和北方
中國以秦嶺—淮河一線分界南方和北方。
秦嶺—淮河一線,就是常說的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此線南北,無論是自然條件、農業生產方式,還是地理風貌以及人民的生活習俗,都有不同。
秦嶺—淮河一線經過甘、陝、豫、皖、蘇等省,是中國中東部地區一條重要的地理分界線,其南北在氣候、河流、植被、土壤、農業生產等方面,都有顯著差異。
農業方面
1、耕地類型:秦嶺—淮河以南以水田為主;秦嶺—淮河以北以旱地為主。
2、糧食作物:秦嶺—淮河以南以水稻為主;秦嶺—淮河以北以小麥為主。
3、油料作物:秦嶺—淮河以南以花生、桐油為主;秦嶺—淮河以北以油菜、大豆為主。
4、糖料作物:秦嶺—淮河以南以甘蔗為主;秦嶺—淮河以北以甜菜為主。
5、作物熟制:秦嶺—淮河以南一年二至三熟;秦嶺—淮河以北兩年三熟或一年一熟。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南北分界線,網路—秦嶺—淮河一線
Ⅸ 中國的南方和北方是怎麼來劃分的
中國人口眾多,幅員遼闊,不同地方的地理差異和人文差異都很大。所以大家按照自然地理環境和經濟發展水平把中國分為南方和北方。
自然地理環境
秦嶺——淮河線是中國地理分區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地理分界線。秦嶺——淮河一線最早是由著名地理學家張相文提出的。秦嶺是一條東西走向的山脈,位於中國的中部。秦嶺山脈全長1600公里,寬度十公里到二三百公里不等。正是秦嶺這條山脈,使南北兩邊的氣候變化有著很大的不同。淮河發源於河南省的桐柏山,全長1252公里。秦嶺——淮河也是亞熱帶季風和溫帶季風氣候的分界線。
我國一般有以下幾種地區劃分方式
1.按照四大地理區劃分:北方、南方、西北、青藏地區
2.按照六大地理區劃分:東北、華北、西北、華中、中南、西北。
3.按照七大地理區劃分:東北、華東、華北、華中、華南 、西北、西南。
Ⅹ 中國的南方和北方是怎麼劃分的
中國南北方以秦嶺淮河一線劃分。南方是中國的亞熱帶地區,南在地圖上是在地圖的下邊。北方是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在地圖上北在地圖的上邊。秦嶺的南北,無論是自然條件、農業生產方式,還是地理風貌以及人民的生活習俗,都有明顯的不同。
拓展資料:
關於一個區域的地理劃分有很多標准,一般來說常用的是兩種,一是按照區域的自然地理環境來劃分,二是按照區域的社會經濟發展的角度來進行劃分。比如我國,按照自然地理環境可以劃分為東部季風區、西北乾旱半乾旱地區和青藏高寒區。按照社會經濟發展情況可以劃分為東部地區、中部地區、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四大地區。
很早以來,因秦嶺所處的特殊地理環境,以及因此而帶來的秦嶺南北氣候變化,人文景觀、生活習俗等方面的不同,被稱為我國南北的分界線。習慣上稱秦嶺以南為我國南方,秦嶺以北為我國北方。秦嶺象一堵擋風牆擋住冬季冷空氣南下,攔截夏季東南季風的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