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初中地理如何教學
一、更新教學觀念,將知識學習要求的程度降低,是開展悟性教育的前提條件。
初中地理作為次科存在教學時間不足,學生學習重視程度不夠的實際情況。地理科要求知識點掌握的程度,雖然每年都有所下降,但實際上一些知識點還是比較難於掌握,遺忘率非常高,如資源中礦產的分布、降水的分布規律等,如果硬要學生去死記硬背,會嚴重打擊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因此要做到教學上使學生通過「悟」來學習,就必須要求教師在教學思想上放下包袱,對一些難懂的知識點只要求學生知道便可以了。教師通過讓學生自己去感悟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其學習慾望,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率,也即是開發學生的潛力,在此基礎上就能更好地通過一系列的活動,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提高對地理科的好感,為將來高中地理的高層次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激發學習興趣,培養自主的學習方法是「悟」的要決。
各學科的學習基礎都是興趣。地理作為次科,一直處於被動的地位,其教學更需要引起學生的學習慾望,否則學生會放棄地理這一科。但地理課本的知識編排過於嚴肅,趣味性不足,故事性不強,這就需要教師想辦法開展一些有趣味的活動和運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1、觸類旁通,做好引導,理論聯系實際來理解。
初中地理知識基本上是與實際聯系得較為緊密的,很多的理論都可以在實際生活中找到例證,如太陽、月亮的東升西落引證了地球的自轉;一年四季的更替引證了地球的公轉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要充分利用這些體驗來引導,如講到環境保護時,我們不應單純講應如何做,更應讓學生親身體驗家鄉黑水河的可怕、廢氣嗆人的滋味,同時讓他們寫上一份調查報告,就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又如講述南方地區的自然特徵時,就可以讓學生根據番禺地區的自然特徵去理解。
2、情景感悟是一種比較好的教學方法。
由感性思維轉入理性思維是一種比較好的教學途徑,而地理知識的直觀感悟更是比較可用的。如講述到沙漠地貌時,讓學生從一張清晰度高的實物景觀照片中感悟出沙漠氣候乾燥特徵,其效果比老師講一萬句有用得多。又如講述南北氣候異同時,用兩張南北方特色景觀的圖片進行對比,再加上表格練習,學生「悟」性便能加深。再如講西歐和北美氣候和地形關系時,運用寥寥數筆的簡筆畫畫出兩個地區的差異,再由學生進行思考討論效果更好。
3、教學中運用對比的方法來使學生有所「悟」。
運用對比的方法可以讓學生從中找出知識間帶規律性的東西,如說到南方地區時,可讓學生用北方地區來對比,找出南方地區獨有的自然特徵;又如講到北美的氣候與地形的關系時,可用歐洲氣候和地形的關系來比較,就能使北美的氣候特徵鮮明突出。通過對學生進行對比思維的培養,就能使他們在今後的學習中自覺進行知識的橫向或縱向聯系,樹立地理知識的全局感。
4、合理的討論是啟發學習的好方法。
過去,我們的教學一直強調提問、講授、嚴肅的課堂紀律,卻從來沒有安排學生討論,其實這是個誤區,其實,只要教師調控得當,預留一定讓學生自主學習、進行討論的時間,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講述南極大陸的氣候特徵時,列出幾個引導性的提綱,如:對氣候影響的四大因素(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因素、洋流因素)對南極氣候的影響等,讓學生討論其成因,通過過去積累下來的思考方法,引導學生推導出正確的結果。
5、培養外展思維是「悟」的提高。
地理教學的感悟還在於舉一反三。地理課本的知識內容與一些時事問題密切相關,教師可引導學生運用地理知識去解決一些熱點問題,在增加地理知識的可用性的同時,又可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如講到西北地區時,就可由西北地區的自然環境特徵延伸至開發大西北的熱點問題,讓學生根據所學有關西北地區的地理特徵,討論研究開發西北地區要解決一些什麼問題。通過討論,學生紛紛表示真正感到地理知識的實用性,學習的興趣更濃了。
6、開展多種多樣的地理課外活動,全面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地理的課外活動是課堂教學有益的補充,如果設計安排得當,則會極大地引起學生學習興趣。我每年都組織學生進行觀星,面對滿天繁星,細聽星座的動人傳說,通過高倍放大望遠鏡觀察月亮上的環形山,學生的興致未曾如此高漲過。雖然,對於星座的知識,他們不一定會懂,但他們對地理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都被激發起來。
7、動手製作效果更佳。
自己設計並動手製造小道具或者收集地理小標本、地理小資料,會使學生從中悟出更多的地理知識。如講到南方的水稻土、紅壤時,可以讓學生自己到郊外收集標本並進行觀察記錄,就會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又如講到經緯線的分布時,在課前讓學生動手製作一個小地球儀,再進行觀察後完成表格練習,效果比教師費力講解效果好。
8、讓學生設計一些小表演或演示也能提高學生的悟性。
在地理教學中,有一些本來很有趣的知識內容卻被課本講述得非常枯燥,此時,可以讓學生收集一些圖片、聲像資料或文字資料,進行自己設計的演示,效果也不錯。如講到旅遊時,課本的風光圖片非常有限,文字內容太過嚴肅,會做成學生感到難記的現象,這時可由學生擔任導游的角色,讓他們自己收集資料來講述祖國河山壯麗的風光和旅遊名勝分布的位置(可聯系交通中鐵路的分布),又或者讓他們製作相關內容的手抄報,以及風光照片進行演示等。通過一系列的活動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在這些活動中感悟知識。又如講述廣州地區「三年一中變」的成果,就可以讓學生收集資料自主編輯,進行演示性講解,教學效果比老師講授好得多。
9、增強學生的閱讀機會,讓他們學會發問、懂得看書、學會查找資料,成為學習的主人。
地理的科普讀物有很多都是形式生動、圖文並茂、內容豐富的,如《少年科學》、《世界奇觀》等。教師應鼓勵學生多看書、多思考。安排一定的時間讓他們在課堂上講述課外所學的知識,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閱讀能力,提高他們的悟性。
三、要「悟」關鍵在於教者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
地理知識之間帶有一定的邏輯聯系和規律性,學習上要悟,則要求教者教會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和懂得知識間一般的聯系,引導他們去發掘課本上的知識,不要包辦一切。如在區域地理中,氣候一般都受地理位置(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因素、洋流因素等的影響,氣候和地形等又決定了區域的自然特徵,而經濟特徵、人口分布和生活特色又受環境(包括政治環境和自然環境)、交通和資源分布的影響。教師可以在講課的基礎上,總結出區域地理學習的一般規律,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即綜合法),為他們將來的自主學習打下基礎。好像講述青藏地區的特點時,由於前面已講述了多個區域特點,學生已大概掌握了區域特徵分析方法,此時,就不應再由教師講授太多,教者可列出幾個提綱式的引導問題,讓學生分小組研究解決,再由教師整理出思路。另外,也可以設立一個地理主題,讓學生按小組收集資料進行講解,效果也好。
小結
前面所講述的只是個人的粗淺見識。在實際教學當中,還需要對地理的教學要求進行一次全面的改革,特別是考試制度和內容的改革(現在有關部門已進行了很多有益的嘗試),使教師擺脫教材的困擾(初中地理教材編排過於嚴緊,缺乏輕松)以及作為次科的制肘(教學時間不足、課外活動時間和資金嚴重缺乏,教學用具欠缺等),做到教者放心、學者輕松的良好局面,只要使學生在初中階段真正對地理知識產生興趣就可以了。
『貳』 地理教具怎麼製作求方法簡易的教具,最好帶圖
地球儀製作。材料:乒乓球、鐵絲、膠布、橡皮泥等。
1、在乒乓球中部用紅筆畫上一個圓圈,作為赤道;在赤道兩側各鑽一個小孔,使小孔到赤道各點距離相等。
2、把鐵絲彎成一個半圓的形狀,注意傾斜的鐵絲要與垂線成23.5°角,同時所彎的角要比乒乓球略大些。
3.把乒乓球用傾斜的鐵絲穿起來。
4.在傾斜的鐵絲兩頭,用膠布裹幾圈,這樣可把乒乓球固定在傾斜鐵絲的中間,同時又可以自由轉動。
5.在鐵絲的下部,包上些橡皮泥,是做好小地球儀不會反倒。
『叄』 教師教學用品都有什麼
字典、筆記本、資料夾、筆、訂書機、便條本、復讀機、點讀機、電腦
1、學慣用品就是指學習中常用到的用具。從類別上來看,學慣用品主要可以區分為兩類:傳統的學慣用品和電子學慣用品。電子學慣用品有:復讀機,點讀機,電腦,iPad,亞馬遜Kindle等等。
2、傳統的學慣用品是大家習以為常,司空見慣的。傳統的學慣用品有筆記本,橡皮,黑板,課桌,墨水,尺子,圓規,文具盒,書包等等。如今隨著社會經濟以及現代電子科技的飛速發展,電子學慣用品異軍突起,受到了年輕人的青睞。
3、在國內,iPad已經成為年輕人的時尚。很多人通過移動設備進行隨時隨地的學習。在國外,電子學慣用品也十分流行。印度政府向學生免費發放價值35美元的掌上電腦,方便學生學習。挪威的一所高中決定在全校推廣iPad教學。
據報道,迄今為止,世界上已有包括韓國、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美國等在內的至少50個國家已經或正在計劃推廣電子課本。
在美國,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將iPad作為一種新型教學工具。2011年,紐約市的公立學校就曾訂購了超過2000台iPad,總價130萬美元。
『肆』 淺談初中地理教學如何進行地圖教學
我上學時,地圖地形這塊是學的最好的,地理課如果老師講的我會我就看地圖,英語課直接就不聽了看地圖,我就是喜歡,不是老師教的,所以上學時地理學的特別好,英語沒及格過,現在已經快十年沒學過地理了,但還是喜歡,我在網上幫你找了點內容,參考下
地圖是記錄和傳遞地理信息的工具,它是地理知識的一種形象、直觀綜合的表達,也是地理學科獨有的一種語言。地圖中包藏了眾多的知識點,許多地理特點規律都可通過觀察、分析地圖得出。地圖和地理教學始終相伴,這是地理教學的一大特點,它有培養學生全面發展不可缺少的特殊功能。地圖是地理教學中最廣泛,最實用的教具。如果教學中地圖運用得好,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記憶地理知識,而且能幫助學生建立形象思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教會學生通過閱讀地圖分析、綜合、概括、判斷、推理,也是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在地理教學中如何進行地圖教學?,我認為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對地圖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觀察地圖的積極性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發展思維、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動力,但是學生的興趣不是天生的。在學習地理課以前,學生對地圖有一些的認識和了解。七年級學生對地圖很好奇,如果不加以引導就很快消失了。老師要引導他們,促使他們喜愛地圖,對地圖產生興趣,因此老師應適時提出一些能激發學生閱讀地圖興趣的問題。在講地圖時老師注意先讓學生利用已有的讀圖知識討論如何看地圖,學生發言很積極,各抒己見;在學生發言的基礎上指出不足,講解地圖和一般圖畫的區別,適時提出地圖上的比例尺、圖例、注記三個基本要素,並逐一講解,打好基礎。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也提高了學生閱讀地圖的能力。此外鼓勵學生利用節假日郊遊,促使學生把地圖和地理知識結合起來,使學生感到地圖對我們生活的實用性,是我們認識世界的有利工具,也是學習地理知識的得力助手。把地圖和地理知識結合起來,也是學習地理的基本方法之一。興趣的源泉在於知識的應用,在運用知識的過程中體驗成就感,沒有成就感的興趣只是好奇,不易持久,所學知識成功的運用使學生對學習充滿信心,興趣十足。
二.教會學生讀地圖的方法,會讀不同類型的地圖
學生面對一幅地圖,到底怎樣去讀?首先要使學生熟悉地圖的圖例。地圖圖例是千變萬化的地理事物的圖形符號,它表示的是各種地理事物。學生只有掌握了圖例符號,才能識別各種地理事物。圖例符號大致分為以下幾種:界線符號(如洲界、國界、未定國界、地區界、省界等)、自然地理要素符號(如河流、湖泊、山峰等)、人文地理要素符號(如公路、鐵路、航線、水庫等)、礦產符號、專題地圖的符號(如工業圖、農業圖等圖上的符號)、常見天氣符號等。因此應教會學生養成讀圖先讀圖例的習慣。其次讀圖時要注意地圖的圖名,從而確定地圖的類型。根據地圖的類型,對地理圖像進行全面的分析,提取相關的地理信息, 得出正確的結論。對於不同類型的地圖,閱讀方法和技巧是有區別的。常見地圖的類型大致分為:
1. 地理圖表
地理圖表是地理知識的載體,是地理教學的直接教具,是地理思維能力培養的最好工具。它能反映地理事物發展和分布的規律性。閱讀時,不能只停留在表層的地理信息上,更重要的是從表層的信息獲取其內在的聯系,找出其規律性。
2. 等值線圖
等值線圖是反映地理現象、數量分布情況的地圖。閱讀時,通過觀察圖上的數據幅度,看疏密情況,看等值線封閉與否,等值線的走向特點。如看等溫線圖→讀出氣溫約度→各地溫差大小→高(低)溫中心→分析影響氣溫分布的主要因素;看等降水量圖→讀出降水量約數→各地降水量大小→多雨(乾旱)中心→分析影響降水量多少的主要因素。 3. 地理分布圖 地理分布圖所佔比重較大,運用較廣。對於不同類型的地理分布圖,應確定其觀察和分析的重點。如看地形圖,應重點看地勢特點,重要地形單元及其分布以及它們的相互位置關系。如對於某區域的海陸位置,應重點讓學生辨認和評析該區域所瀕臨的海洋、距海遠近、位於
大陸的相對位置等。對於某區域的緯度,應著重讓學生觀察該區域所跨的緯度范圍,辨認該區域與特殊緯線的空間關系。
4. 地理示意圖
地理示意圖旨在用簡單形象的圖來說明地理事物的確本質屬性,演變規律及產生的原因。因此看這類圖時,應重點注意各地理要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和因果關系。
三. 教學地圖時應提出明確的要求,所提出要求要從簡單到復雜,
注意運用從分解到綜合的認知規律,注意整體與局部的關系
教學中使用的掛圖不應該太復雜,內容不要太多,應簡單明了,主題突出。讀圖時一次不宜提出較多的觀察目標,初中生的認知能力畢竟有限,在太復雜的地圖中尋找有用的信息,干擾因素多,容易分散注意力,影響觀察的主要目標,同時,過於復雜的地圖,過多的讀圖目標,也增加了讀圖難度,容易挫傷學生閱讀地圖的積極性,教學層次不明顯,講解問題的思路也
『伍』 有沒有什麼比較好的地理教學器材推薦
題主您好,有沒有聽過新法教育的魔幻沙桌,簡直一地理教學神器。學生隨意堆沙,隨著沙堆高度的增加,投影會逐漸出現海洋、大陸架、陸地、丘陵、高山和雪山等地形效果。動動手指,小魚小烏龜就會靈活游動;在山頂揮手還可以引爆火山;推平沙丘可以造出一片海洋供養投影出的游魚,邊玩沙邊真真切切地感受地理環境的變化,幫助讓學生更直接領略豐富的地理知識,快速消化學習內容,如果回答能夠幫助到你,請給予採納哈,謝謝了。
『陸』 初中地理教學用具都有哪些
地球儀
地圖
中國地理拼版
繪制等高線地形圖的橡皮泥等
『柒』 如何簡單製作一個初中地理教學教具呢
最簡單的應該是製作天氣符號的教具,KT板子一張,在上面畫好各種天氣符號,然後把磁扣反扣入每個天氣符號中,做練習時,學生直接選取你做好的天氣符號往黑板上放就可以了。
『捌』 地理教具都包括哪些
1、雨量器若干個;
2、地理教學掛圖整套
3
套;
3、經緯儀
5
個;
4、岩石標本
2
套;
5、等高線地形判讀模型
5
套;
6、世界立體地形模型
1
套;
7、中國立體地形模型
1
套
『玖』 初中地理必須用實驗器材的課程有哪些
1、實驗器材: 沙子、水、水桶、臉盆、木板
2、實驗過程 :
首先把木板放在臉盆上要傾斜著,斜度不要很大大概15度就好了;
然後把沙子倒在木板上用手弄平;
最後在水桶里裝滿水,把水桶里的水慢慢的倒在沙子上. 實驗結論 雨水或者河流的沖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