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地理老師讓問一個有深度且有意義的問題、我是高三學生、應該問什麼呢
圖2中虛線是地球公轉到近日點附近的晨昏線,①點以西是東半球,以東是西半球,①點與②、③兩點間的最短距離是3330km,讀圖判斷回答8~11題。
圖2
8.此時北京時間是()
A.14時20分B.15時20分C.20時40分D.21時20分
9.圖中⑤點的晝長約為()
A.6小時B.8小時C.10小時D.14小時
10.假如一架飛機按最短距離由⑥點飛到⑤點,其飛行方向應為()
A.自西向東B.先東北後東南C.先東南後東北D.先西北後西南
11.下列地理現象可能發生在此季節的有()
A.地理公轉速度最慢B.恰逢「國際勞動節」
C.寒潮、台風頻繁D.太陽耀斑爆發
㈡ 如何提高地理教師的提問技巧
新課改環境下,學生成為了教學活動中的主體,而教師則成為了引導學生進行學習的引導者,更加突出的是學生在今後學習中的主動地位,無論是對問題的自主思考,還是課內外知識的自主學習,都強調一個「自主」。真正是「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而作為學生的老師,引導學生學習的方法有很多,課堂提問就是其中的一種。
一、課堂提問必須遵循的原則
1.有計劃
課堂提問必須要有計劃性,沒有計劃的課堂提問,是隨性的,能不能產生效果,產生多大效果,對那些教學內容產生了效果都是隨機的,不能為人所控制。因此,在課堂的提問中,必須要考慮對問題進行安排,進行有計劃的提問是保證課堂時間有效化的一種方式。高中地理老師在上課之前,應該在結合本節課所要教授的地理知識情況下,對課堂中要進行的提問設計有效的計劃。
例如在講到《地球的公轉的意義》中《正午太陽高度變化》時,結合我國各地區所處緯度的不同情況,例如長春,北京,武漢,廣州,南沙群島等地區,可以有計劃地設計一些問題,如這些城市在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和北回歸線時的太陽高度角各是多少,哪些地區有被太陽直射的可能,廣州和南沙群島在太陽直射北緯20度時,誰的正午太陽高度角要大一些以及各個地區樓房之間的間距等等問題。通過不同難度和類型問題的設計,可以有計劃地兼顧學生在這個知識點上的重點,難點,讓學生能夠清晰地把握這一節的學習。
2.有目的
課堂教學中的提問還應該有自己明確的目的,針對哪些知識點,是出於什麼目的而進行的提問,這都是非常重要的。課堂教學中的提問抱有一定的目的,這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集中注意力,還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例如,為了讓學生理解冬季我國西北風的形成原因,可以設計一些問題,如:冬季為什麼風由西北吹向東南,有的同學回答出是因為冬季的時候亞洲大陸是高氣壓,而太平洋是低氣壓,那麼再問學生為什麼大陸形成了高氣壓而海洋是低氣壓呢,學生回答因為亞洲大陸在冬季的時候氣溫較低,氣流容易下沉,在離地面近的上空形成高氣壓,而海洋在冬季的時候相對氣溫較高,氣流容易上升,在離地面較近的上空形成低氣壓,於是造成了氣流的對流,形成了我國冬季的西北風。這樣設計問題是為了讓學生了解我國冬季西北風的形成原因,同時,也讓學生對風的形成原因的知識進行了鞏固。
3.有層次
講究課堂提問的層次性是從學生的不同的高中地理知識水平出發,層次性的問題設計更為人性化,也更全面。從不同的學生層次出發,設計不同的層次的問題,滿足不同知識水平的學生,這既照顧了優秀的學生,也顧全了學習上較差的學生,深層次的問題讓優秀的學生不覺得枯燥,簡單的問題也讓學習上較差的學生不覺得無趣,能夠幫助他們樹立學習地理的信心,激發他們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
例如在講到「鋒面氣旋」系統的時候,可以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來進行提問:什麼是鋒面氣旋,鋒面氣旋主要活動在什麼緯度范圍,一個發展成熟的鋒面氣旋的前後各是什麼性質,會帶來什麼樣的天氣,在這樣的一個有梯度的問題組的提問中,分別針對著不同的學生,充分調動每個層次的學生參與到課堂的教學中來,活躍了教學氣氛,也能夠讓學生覺得老師是平等待人的,有利於今後更好地展開教學。
二、課堂提問技巧
1.應該精心設計問題
課堂提問應該能勾起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活躍性,如果問題的設計很粗糙,就不能起到師生互動的效果,甚至影響教學內容的展開。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理解教材的編寫,能夠將教材中的知識點和生活中的實際聯系起來,從而通過課堂提問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效果。
如在講到《地表形態的變化和地質作用》時,有的老師提出的問題是:「地球從形成到現在,地表形態發生了什麼變化呢?」從這位老師的提問來看,有些照本宣科的意思,直接從課本中摘過來的問題成為了考察學生的提問,這樣的問題很難提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也就不能達到課堂提問的效果了。而有的老師則將生活中的實際與課堂知識相結合,提出:「今天在我國的台灣海峽發現了許多煤炭資源,這樣的情況說明了什麼呢?」這位老師在對教材的知識進行了思考以後,提出了更為切合實際的問題,這樣的問題卻更能激發學生回答的慾望和學習的興趣。
2.問題設計的難度應該適中
在新課改條件下,教師的作用是對學生進行引導,在問題的設計上,難度過於簡單,則不易於引發學生的興趣,從而達不到課堂提問的要求,難度過於困難,學生回答不出來,既浪費了課堂教學的寶貴時間,又讓學生對所要學習的內容無法有效地掌握,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地理問題的時候,注意問題的難易程度,才不會掉入課堂提問的誤區。
例如學習到《地球的自轉》的時候,有的老師隨口就問到:「地球的自轉的方向是怎麼樣的?」這樣的問題太過淺顯,對學生來說沒有什麼挑戰性,自然也不會有太大的興趣,還可能影響到那一節課的教學質量。在講到《地球的公轉》時,又有的老師問:「地球和火星的公轉平面是在一個水平面上嗎?」對於這樣的問題,沒有課外知識和積累的學生又無法解決。在講到《日照與太陽正午太陽高度》的時候,有的老師設計了比較好的問題:「我們學校的教學樓的朝向和間距應該是什麼樣的呢?」這樣的問題,既有一定的難度,又涉及到了實際的問題,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努力參與到課堂的學習中來。
總結
高中地理的課堂提問應該在照顧到學生的不同層次的同時,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目標,努力提高學生的地理知識水平。應該注意到層次性,計劃性和目的性,針對學生在學習中的難點重點提出適宜的問題,以幫助學生解決在地理學習中遇到的問題,發散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㈢ 我要一些能難倒地理老師的一些地理問題
可問一下你的地理教師。
「西藏江南」是指西藏的什麼地方?它的地理位置、地形特點、氣候特點、植被分布,現在還屬於我國領土嗎?
㈣ 提什麼問題能引起地理老師注意
您好。還是問老師題叭,多問老師一些考試的考題,老師就會認為您是一個愛學習的好學生 不要太籠統問問題,比如問老師學好地理的方法是什麼,這個題怎麼做,這個題怎麼這么難,為什麼這么不好背。問的話就問老師具體哪裡不理解~
㈤ 如何在地理課堂有效提問
提問是地理dili.chazidian.com課堂教學中最為普遍的一種師生交流方式和教師使用最多的師生互動手段。更為重要的是提問能夠激發學生積極思維,提高學習興趣,能使學生受到啟發,領會到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和規律,既是「根據學生所學到的知識,結合他們所了解到的情況進行提問」,又是「由學生作出回答,進而得到教師的相應評價,以促進學生思考進步」的必要環節,也是學生獲得知識最有效的途徑之一。
「課堂提問」其主要目的是啟發學生思考問題,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學生主動性的分析與討論,找出問題的正確解決辦法。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提出問題,並對問題有所暗示,啟發學生思考,使學生的學習情緒處於最佳的狀態,以便學生對地理事物、特徵、規律原理進行分析、比較、歸納與總結,從而促進學生知識自主建構、能力得以提升、智力獲得發展。
課堂提問是一門藝術,問的好不好,問的巧不巧,往往會影響到一堂課的成敗。在地理課堂教學中,必須要注意有效教學的「提問藝術」。
一、有效課堂提問要明確與具體
課堂有效提問能啟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探究的方向與求知的廣度與深度,如果問題提得含糊籠統,就會使學生難於進行積極的思維活動,得不出正確的答案,影響教學的進行。故提問時要緊扣教材,要把握好「明確、具體」的原則,使學生更好的理解地理知識要點,把握探尋人地關系的度。
如在 「法國」一節教學時,針對法國領土的組成可先提問:法國領土是由幾部分組成,其位置關系如何;教師可以利用課件、地圖引導學生自主讀圖,再通過合作討論、分析得出結論:「法國的領土由歐洲西部大陸部分和科西嘉島組成,科西嘉島在大陸部分南邊的地中海上」;其次,可再提出:對比法國與英國、德國的面積大小,可得出法國是歐洲西部面積第幾大國;引導學生利用已經學習過的知識進行對比,使學生明確得出「法國是歐洲西部面積第一大國」的結論,加深對於法國領土的認知。甚至,教師可以利用直接的提示,來通過「法國輪廓有什麼特點」、「法國領土的四至」等問題來深化學生對於法國領土的認識。
在地理課堂上,問題提得越明確,越具體,教學流程進行得也越流暢。這樣,既可以穩定學生情緒,增強學習信心,也為教師實施課堂有效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有效課堂提問要適度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知識基礎,教材內容的要求,提問要緊扣學情,恰到其分。問題提得太簡單,只需要回答「是、不是」或者「對、不對」之類的答案,就不能培養學生積極思維的良好習慣,反而會產生隨聲附和,不動腦筋的不好現象,不利於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反之,如問題提得太難,過於超越學生學情,使學生失去了思考的基礎,當然也不利於課堂教學的進行。
要在課堂教學中實現有效教學,教師必須明白,課堂提問的「適度原則」。即:提出的問題既需要學生自主思考,而又是力所能及的。這樣,在不斷進行的「提問——思考——回答——鼓勵」的模式下,才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體會到課堂學習的樂趣。
當然,根據不同學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注意由易到難、由簡到繁、有淺到深、層層遞進。這樣才能促使學生進入角色,去尋求知識的真諦。對難度太大的問題,可以設計一些小步子的鋪墊性設問。設計語言要既具有科學性,又有藝術性;答案的內涵和外延要清楚。
如講「南極」時,教師可以先展示景觀圖片「南極冰原與企鵝 」提問學生:請說出圖中的動物是什麼,圖中反映的是什麼地方的景觀,當地的地理環境特點是什麼。學生回答:圖中的動物是南極的象徵——企鵝,圖片反映的是南極大陸氣候寒冷、冰雪覆蓋的自然景觀。接著進行簡單的「跳躍式提問」:哪位同學知道我們生活中使用的重要礦產——煤是由什麼形成的。學生可以很快回答:古代的大片森林。教師再進一步聯系「南極」進行提問:大家想一想,南極大陸目前的自然條件能否形成大片的森林。學生自然回答:南極大陸現在被冰雪覆蓋,氣候寒冷,不可能形成大片的森林。
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南極大陸煤碳資源分布圖」提出新的疑問:科學家在南極大陸已經發現了大量的煤炭資源,這又證明什麼情況呢?這種現象的形成有幾種可能性?教師經過層層誘導,一直以容易思考的「小問題」引導學生思考這個「大問題」。對這個新的疑問,同學們表現的非常感興趣,有同學說:這種現象可以說明南極大陸過去曾經有過非常豐富的森林資源。還有同學站起來說:從南極大陸的地理位置和氣候特點來分析,它根本就不可能形成大片的森林。
教師在這樣的氛圍中,自然可以靈活採用「啟發式提問」,促使學生思考。「那麼,這大量的煤炭資源又是如何形成的呢?同學們還記得在七年級第一冊《海陸變遷》一節中,我們已經學過,世界上的海陸分布不是固定不變的,今天的海陸分布是陸地不斷漂移的結果。」於是,學生明確了這樣一個觀點:南極大陸也有可能曾經位於溫暖的地區,現在的煤正是由那個時期的森林資源形成的。
縱觀這樣的查字典地理課堂,教師的課堂提問張弛得體,疏密有致,起伏節奏有個合理的安排。師生交流互動,配合較好,課堂氣氛活躍,才能更好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提高學生對於地理學習的興趣。
三、有效課堂提問要學會「用心傾聽」
當教師的提問缺乏基本的開放性時,教師的提問不僅不能給教學帶來生機,反而對課堂教學帶來滿堂問的干擾,沒有從根本上變革學生被動接受的傳統教學模式。如果用過於瑣碎的無意義的問題牽著學生鼻子走,用只有惟一答案的問題領著學生朝同一方向邁進,學生就沒有了自己,沒有了自己的方向。這種滿堂問、串講串問的教學,淹沒了教學重點,擠佔了學生讀書、思考、練習的時間,也限制了學生的思維。
有效提問需要使問題保持一定的開放性。當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要學會傾聽學生的答案。真正有效的提問,原來只是用心傾聽。學生一旦主動學習,教師的責任就由講授、提問轉換為傾聽、引導。善於傾聽的教師總是能夠將學生的聲音轉化為有效教學資源。用心傾聽,要求教師在提問之後,給學生留出足夠的等待的時間,為學生的回答提供及時的反饋。這其中最關鍵的策略就是,課堂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感覺教師在等待,樂於傾聽學生的見解。
四、有效課堂提問應關注三時段的針對性
課堂提問按其所起的作用和提問的時間,可分為課前提問,課間提問,課後提問三類。作為課堂有效教學的組成,「課前提問和課間提問」這兩種提問形式,也有一些應當注意的事項。
1、課前提問應起到承前啟後,導入新課的作用。
課前提問用於復習上節課所學知識,並檢查學生掌握情況,起到承上啟下,引入新課的作用。課前提問應注意如下幾點:1)突出重點。設計的問題,應是上節課所學內容的重點知識。 2)避免讓學生死記硬背。雖然有些知識不可能避免的需要記憶,但需要教師引導記憶方法。3)承前啟後,導入新課。設計的提問,在復習完舊知識後,應讓其自然地轉移到新知識上來,這樣就要求最後一個提問設計的巧妙,讓它起到承前啟後,導入新課的作用。
2、課間提問應起到突出重點、解決難點的作用。
課間提問目的在於放慢一下學習過程,讓學生進行消化吸收,並檢查學生學習的情況,同時也可以起到突出重點、解決難點的作用。課間提問的設計應注意以下幾點:1)問題既不能太難,又不能太簡單。設計這類提問要注意學生於有的知識水平,要讓學生感到老師所提問題與已有知識有內在聯系,又不能從自己的記憶信息中直接取出答案,需要一番苦心思索才能發現隱蔽著的結論。當他經過思索得出正確答案時,會興奮、激動,感到老師教的知識有用,進而提高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萌生好好聽下去的激情。2)問題應是知識的深化和延伸,不能簡單的重復。如講完法國後問「法國的首都是什麼?首都的職能又是什麼?學習念念課本就可以了,沒有什麼意思,反而浪費時間。如果設計從下面的形式,效果會好些:法國首都巴黎為什麼被稱為藝術之都?學生需要真正理解藝術之都,細心閱讀地圖,才能得出正確答案。這樣,既對剛學的知識進行了復習,又把知識進行了深化、延伸,培養了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感受到了學習後的興趣。
課堂教學的實踐表明,有效的提問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理解問題的有效教學方法和有效的學習方法。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只要教師能夠掌握好「明確、具體」的提問原則,把握好課堂提問的「適度原則」,以「用心傾聽」的態度與學生進行交流,就能夠在一堂地理課中,真正實現有效教學。
㈥ 即將到某高中參加地理教師面試,面試形式為說課和提問。怎樣做能增加勝算給點經驗或建議吧。
面試首先要培養自信,在考官面前不要太緊張,這很重要。其次,最好再把作為地理老師應該掌握的基礎知識復習復習,一定要掌握牢固,這樣在考官問你問題時,你心裡有底,就不會太緊張了。還要鍛煉鍛煉口才,不要讓考官覺得你表達能力差,因為作為一個老師,能准確無誤的吧知識傳授給學生是很重要的。如果你身邊有類似於老師的親戚朋友,你也可以向他們請教一些技巧,他們都很有經驗的。就這些,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