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請用地理知識幫我解決"一場春雨一場暖""一場秋雨一場寒"的含義
春秋雨大多由冷暖鋒交匯形成。春天的時候,南方的梅雨季節就是典型,也就是梅子成熟的季節。梅雨是由於冷暖氣團勢力相當,一直徘徊不前而形成,特別是長江中下游地區最明顯,也就是北緯30°左右的地區。 春天的時候,太陽直射北半球,隨著太陽照射的越來越北,暖勢氣團的勢力逐漸大於冷勢氣團,因此春天的時候暖鋒勢力大,遇到冷鋒的時候,冷鋒則向北退。 暖勢氣團鋒後,氣溫高,氣壓小。因此一場春雨一場暖。 那麼秋天則正好相反。 道理大概就是這樣,你可以再結合教材,應該可以弄明白。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② 地理的冷鋒和暖鋒怎麼理解
鋒面在移動過程中,冷氣團起主導地位作用,推動鋒面向暖氣團一側移動,這種鋒面稱為冷鋒。冷鋒即冷空氣的前鋒,在冷、暖氣團交界處,冷空氣向暖空氣推進。降水區出現在鋒後,多為穩定性降水,冷鋒上多風雨激烈的天氣,鋒後多大風降溫天氣,如果鋒前暖空氣不穩定時,zd在地面鋒線附近也常出現積雨雲和雷陣雨天氣。冷鋒過境後,冷氣團占據了原來暖內氣團所在的位置。泠鋒在中國一年四季都有,尤其在冬半年更為常見,夏季,在我國西北、華北等地,以及冬季在我國南方地區出現的冷鋒天氣多屬這一類型。冷氣在移動過程中,由於變性程度不同,或有小股冷空氣補充南下,在主鋒後,即同一氣團內又可形成一條副鋒。一般來講,主鋒兩側的溫度差值較大,而副鋒兩側的溫度差較小。冷鋒過境後,氣溫下降,氣壓上升,天氣多轉晴好。
鋒面在移動過程中,暖氣團起主導作用,推動鋒面向冷氣團一側容移動,這種鋒面稱為暖鋒,暖鋒降水主要發生在雨層雲內,是連續性降水,鋒上多陰雨天氣,鋒後轉多雲和晴天,氣溫回升。暖鋒在我國出現得較少,大多伴隨著氣旋出現。春秋季一般出現在江淮流域和東北地區,夏季多出現在黃河流域。
③ 冷暖氣團相遇形成什麼
形成鋒面雨。多發生在季風區,如長江中下游的梅雨天氣、昆明的准靜止鋒。
④ 高中地理冷鋒與暖鋒
冷暖氣團相遇時的交界面就是鋒面,在剖面圖上鋒面一般以傾斜線表示。因冷氣團密度大,故無論是何種性質的鋒,冷氣團總在鋒面的下側,暖氣團總在鋒面的上側。那麼如何區分冷鋒和暖鋒呢?冷鋒和暖鋒的區別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冷鋒、暖鋒中的冷暖氣團勢力強弱不同,所以鋒面類型和鋒面前進的方向也就不同。
冷鋒是冷氣團主動向暖氣團移動的鋒.在圖中冷氣團部分一般畫有冷氣團向前推進的方向箭頭,它與暖氣團在鋒面上被迫抬升的氣流運動箭頭方向相反。暖鋒是暖氣團主動向冷氣團移動的鋒。,暖氣團沿鋒面爬升的氣流方向箭頭,與鋒面另一側的冷氣團移動的方向是一致的。由此,可藉助於冷氣團的箭頭方向來判別冷、暖鋒。
二、鋒面符號不同。
冷鋒用線條加(黑)三角表示,三角形標在暖氣團一側,。而暖鋒用線條加(黑)半圓表示,半圓標在冷氣團一側。
三、鋒面坡度(即鋒面線與地面的夾角)不一樣。
因冷氣團移動速度快,因此在冷鋒中冷氣團推動鋒面快速移動,暖氣團迅速抬升,因此冷鋒坡度大;而暖鋒中暖氣團緩慢爬升到冷氣團之上,推動鋒面緩慢移動,故暖鋒坡度小。
四、冷鋒、暖鋒降水的位置和范圍大小不同。
冷鋒降水主要出現在鋒線後及附近,雨區狹窄;而暖鋒降水全在鋒線前,雨區范圍較寬。
五、冷鋒、暖鋒降水的時間、強度也不一樣。冷鋒降水時間短,強度大。暖鋒降水時間長,強度小。
六、冷鋒、暖鋒過境時和過境後的天氣變化情況不同。
冷鋒過境時,常常出現陰天、刮風、降雨(雪)、降溫等天氣現象。冷鋒過境以後,冷氣團占據原來暖氣團的的位置,氣溫下降,濕度下降,氣壓升高,天氣轉晴。而暖鋒過境時,雲層加厚,遮滿天空,常常形成連續性降水(即持續較長時間的不間斷降水)。暖鋒過境後,天氣在暖氣團控制下,氣溫升高,濕度加大,氣壓降低,天氣轉晴。
以上是冷鋒和暖鋒的主要區別,鋒面系統是影響我國的主要天氣系統,我國的降水和一些災害性天氣大都與鋒面活動有聯系,其中以冷鋒的影響為主。我國北方夏季的暴雨多是由冷鋒形成的鋒面雨;冬季暴發的寒潮也是冷鋒南下時形成的。
氣旋與反氣旋
在不同的天氣現象是由不同的天氣系統產生的。氣旋與反氣旋是兩種最基本的天氣系統。
向江河裡大大小小的渦旋一樣,在大氣中也有各種不同的渦旋,它們隨著主流,一面旋轉,一面前進。在北半球,空氣環繞中心作反時針方向旋轉的大型空氣旋渦,稱為氣旋;空氣環繞中心作順時針方向旋轉的大型空氣旋渦,稱為反氣旋。在南半球正好相反,氣旋按順時針方向旋轉,反氣旋按反時針方向旋轉。在西風帶里,氣旋和反氣旋隨著基本氣流由西向東移動;在東風帶里,氣旋和反氣旋則隨著基本氣流由東向西移動。
氣旋與反氣旋都是大型天氣系統,影響范圍很廣。氣旋的直徑一般有1 000千米,小的也有200—300千米,大的可達到2 000—3 000千米。反氣旋更大,最大的范圍可以跟大洲大洋相比。氣旋、反氣旋的形成和移動對廣大地區的天氣有很大影響。分析和預報氣旋與反氣旋的發生、發展、移動和變化,是天氣預報的重要內容。
在氣旋區里,氣流自外向內輻合匯集,氣流挾帶著地面空氣層中的水氣上升,到高空冷卻凝結,形成雲雨。因此,氣旋區內的天氣一般都是陰雨天氣。在反氣旋區里,氣流自內向外輻散,盛行下沉氣流,一般都為晴好天氣。由於我國地處中緯度地區,氣旋與反氣旋活動都相當頻繁。我國大陸上許多劇烈的天氣變化,大多是受氣旋與反氣旋影響造成的。如冬季,位於我國北部的蒙古高原天氣十分寒冷,常形成反氣旋高壓中心。這個冷性反氣旋一旦南下,就會給我國大部分地區帶來強大的寒潮,氣溫驟降,朔風勁吹,大雪紛飛,嚴重影響我國的天氣。如台風,是一個威力十分強大的熱帶氣旋,伴隨而來的是狂風暴雨,驚濤駭浪。
⑤ 地理天氣的問題 怎樣判斷冷暖鋒,氣團什麼的
1.側視圖判斷法(1)鋒面坡度。冷鋒鋒面坡度比暖鋒鋒面坡度陡。(2)冷氣團移動的方向。冷鋒的冷氣團移動箭頭直指鋒面,而暖鋒冷氣團移動箭頭在鋒面附近形成一個環流。2.平面圖判斷法(1)根據符號來判斷冷暖鋒。冷鋒用線條加三角形表示,暖鋒用線條加半圓表示。 (2)根據冷暖氣團的移動方向判斷。冷氣團移動的箭頭指向鋒面,而暖氣團則背離鋒面,此為冷鋒,反之為暖鋒。(3)根據雨區的位置,雨區在鋒後的為冷鋒,雨區在鋒前的為暖鋒。
⑥ 暖氣團和冷氣團怎麼解釋
冷氣團形成與高寒帶 當它進入溫暖地區後,受熱上升形成暖氣團,可以說沒有冷氣團就不存在暖氣團。
氣團(air mass)
在水平方向上大氣的物理屬性主要指溫度、濕度和穩定度.對比較均勻的大塊空氣塊。其水平尺度達到幾百至幾千公里,垂直尺度約幾公里到十幾公里。氣團的形成 必須具有范圍大,性質均勻的下墊面,還須有合適的環流條件。氣團的分類,若按形成 的地理位置分,則有極地氣團(又可分為極地大陸氣團和極地海洋氣團)。熱帶氣團( 又可分為熱帶海洋氣團和熱帶大陸氣團)。此外,還有中緯度氣團它們主要來自極地或 熱帶的變性氣團。若按熱力分類,則可分為冷氣團和暖氣團。
活動於我國的主要氣團,隨季節而有變化。冬季以極地大陸氣團為主,我國南方部 分地區則會受熱帶海洋氣團影響?夏季主要受熱帶海洋和熱帶大陸氣團影響,在我國北 方則仍會受極地大陸氣團影響。春、秋季則主要有變性極地大陸氣團和熱帶海洋氣團。
同一時段,占據廣大空間的大團空氣內,水平方向上的物理屬性比較均勻,在垂直方向上的各種物理屬性分布比較相似,天氣特點也大致相同,氣象要素變化不太劇烈,這種大團空氣稱為氣團。
二、氣團的形成與變性�
1.氣團的形成
大氣的熱量主要來自地球表面,空氣中的水汽也來自地球表面水分的蒸發,所以下墊面是空氣最直接的熱源,也是最重要的濕源。氣團形成的條件首先需要有大范圍的性質比較均勻的下墊面,廣闊的海洋、冰雪覆蓋的大陸、一望無際的沙漠等,都可作為形成氣團的源地。此外,氣團形成還應具備適當的流場條件,使大范圍的空氣能在源地上空停留較長的時間或緩慢移動,通過大氣中各種尺度的湍流、對流、輻射、蒸發和凝結及大范圍的垂直運動等物理過程與地球表面進行水汽與熱量交換,從而獲得與下墊面相應的比較均勻的溫、濕特性。
適當的流場通常是指准靜止的大型的高壓流場。在准靜止的高壓控制下,高壓中的輻散下沉運動,可以使大氣中的溫度、濕度的水平梯度減小,增加大氣中溫、濕特性的水平均勻性,同時穩定的環流可使空氣較長時間地緩慢移動在溫、濕特性比較均勻的下墊面上,使空氣有足夠長的時間取得下墊面的溫、濕特性。例如,西伯利亞地區冬季為一個不大移動的高壓所盤踞,是形成乾冷氣團的源地。在我國東南方向的遼闊海洋上常有太平洋高壓存在,是形成暖濕氣團的源地。
2.氣團的變性
大氣處在不斷的運動中,當氣團在廣闊的源地上取得大致與源地相同的物理屬性後,離開源地移至與源地性質不同的下墊面時,二者間又發生了熱量與水分的交換,則氣團的物理屬性又逐漸發生變化,這個過程稱為氣團的變性。
對於不同的氣團來說,其變性的快慢是不同的。一般說來,冷氣團移到暖的地區變性快,而暖的氣團移到冷的地區變性慢。這是因為,當冷氣團離開源地後,氣團低層要變暖、增溫,逐漸趨於不穩定,對流易發展,能很快地把低層的熱量和水汽向上輸送,因此,氣團變性快;相反,當暖氣團離開源地後,由於氣團低層不斷變冷,氣團逐漸趨於穩定,對流不易發展,因此,氣團變性較慢。
三、氣團的分類和特徵
為了分析氣團的特徵、移動規律,常常對地球上的氣團進行分類,分類方法主要有地理分類法和熱力分類法兩種。
1.地理分類法
根據氣團形成源地的地理位置,對氣團進行分類,稱為氣團的地理分類。在地理分類中,按源地的溫度性質,將氣團分成冰洋氣團(北極氣團和南極氣團)、極地氣團、熱帶氣團、赤道氣團四大類;按源地的濕度性質,又將氣團分為海洋性氣團和大陸性氣團兩種。這樣,綜合溫度和濕度特性,全球大致可分為七種氣團。圖4.1為這七種氣團的分布概況。
⑦ 地理中的冷暖高低壓(冷高壓、冷低壓、暖高壓、暖低壓)是些什麼東西
因為冷卻下沉形成的高壓為冷高壓;
因為冷暖兩種空氣在較高緯度相遇,暖空氣被迫抬升形成的低壓為冷低壓,如副極地低壓;
因為受熱上升形成的低壓為熱低壓(很少叫暖低壓);
因為從低緯來的空氣在南北緯30度附近上空不斷堆積下沉形成的高壓為暖高壓(如副熱帶高壓);
希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