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最簡單製作地球儀的材料和做法
材料料:乒乓球、鐵絲、膠布、橡皮泥等。
1、在乒乓球中部用紅筆畫上一個圓圈,作為赤道;在赤道兩側各鑽一個小孔,使小孔到赤道各點距離相等。
2、把鐵絲彎成一個半圓的形狀,注意傾斜的鐵絲要與垂線成23.5°角,同時所彎的角要比乒乓球略大些。
3.把乒乓球用傾斜的鐵絲穿起來。
4.在傾斜的鐵絲兩頭,用膠布裹幾圈,這樣可把乒乓球固定在傾斜鐵絲的中間,同時又可以自由轉動。
5.在鐵絲的下部,包上些橡皮泥,是做好小地球儀不會反倒。
『貳』 簡易地球儀製作方法
1.以乒乓球所鑽的小孔(已為學生鑽好孔,具體方法:把鐵絲燒紅即可鑽孔)為參照點,在乒乓球中部用筆畫上圓圈,作為赤道,使小孔到赤道上各點的距離相等。
2.折彎鐵絲,注意鐵絲要與水平面成66.5°角。彎出半圓要比乒乓球略大一些。
3.把乒乓球用傾斜的鐵絲穿起來。
4.用膠布纏在鐵絲兩端,用以固定乒乓球,同時又可以使乒乓球自由轉動。
5.在鐵絲低端用橡皮泥用以包裹,使小地球儀不會翻倒。
簡易的地球儀
註:只是部分班級作品展示,所教班級有點多,某些班級素材忘記收集,請見諒!
溫故而知新
老師在課堂上利用板書式教學,充分發揮老師的主導性,學生的主體性。同時便於學生把握住知識的重難點,鞏固知識、溫故而知新。
老師記錄:
1.初中學生由於是首次接觸地理科目,思維認知和基礎知識有一定的差異性,在「地球與地球儀」一課當中學生普遍反映較難,希望通過動手製作簡易地球儀,板書梳理知識的活動能幫助學生理解知識,正真讓學生在「做中學」。
2.要充分相信學生、我就發現許多學生思維好、動手能力強、「眼裡有光、腦中有貨、手裡有活」
3.初中學生和高中學生課堂參與性方面有較大的差別,初中學生只要說到動手製作物品,熱情高漲,課堂很活躍。需要老師提前強調紀律,或者反復強調,這是高中課堂見不到的。需要有一顆「包容」的心,但更希望您的課堂鬆弛有度,收放自如、一視同仁、一如既往
『叄』 如何簡單製作地球儀
料:乒乓球、鐵絲、膠布、橡皮泥等。
1、在乒乓球中部用紅筆畫上一個圓圈,作為赤道;在赤道兩側各鑽一個小孔,使小孔到赤道各點距離相等。
2、把鐵絲彎成一個半圓的形狀,注意傾斜的鐵絲要與垂線成23.5°角,同時所彎的角要比乒乓球略大些。
3.把乒乓球用傾斜的鐵絲穿起來。
4.在傾斜的鐵絲兩頭,用膠布裹幾圈,這樣可把乒乓球固定在傾斜鐵絲的中間,同時又可以自由轉動。
5.在鐵絲的下部,包上些橡皮泥,是做好小地球儀不會反倒。
『肆』 在家怎麼做簡易地球儀
怎樣手工製作地球儀
地球儀是孩子們學習地理知識不可缺少的重要道具,除了可以從文具店裡面買到現成的製成品地球儀,我們也可以利用家裡的一些普通材料自製diy地球儀。下面把我自製地球儀的方法分享給大家,一起交流手工的經驗吧。
工具原料乒乓球鐵絲膠布橡皮泥
方法/步驟分步閱讀
1
/5
1、在乒乓球中部用紅筆畫上一個圓圈,作為赤道;在赤道兩側各鑽一個小孔,使小孔到赤道各點距離相等。
2
/5
2、把鐵絲彎成一個半圓的形狀,注意傾斜的鐵絲要與垂線成23.5°角,同時所彎的角要比乒乓球略大些。
3
/5
3.把乒乓球用傾斜的鐵絲穿起來。
4
/5
4.在傾斜的鐵絲兩頭,用膠布裹幾圈,這樣可把乒乓球固定在傾斜鐵絲的中間,同時又可以自由轉動。
5
/5
5.在鐵絲的下部,包上些橡皮泥,是做好小地球儀不會反倒
『伍』 地球儀製作方法圖解
科技名詞定義
中文名稱:地球儀
英文名稱:globe
定義1:用球體表示地球特徵的縮小模型。
應用學科:測繪學(一級學科);地圖制圖學(二級學科)
定義2:濃縮地顯示地球基本特徵及一定地理狀況的球體模型。
應用學科:地理學(一級學科);地理學總論(二級學科)
步驟/方法分步閱讀
1
/3
首先拿一個乒乓球,畫上必要的經線和緯線,比如赤道,30、60度南北緯,極點、本初子午線和180經線等等。當然如果你繪畫能力很強,也可以畫上中國地圖,不過在乒乓球上畫地圖可不是那麼容易的哦。
畫好了地球儀的球,我們還要在兩極極點上扎個洞,地球上沒這個洞,不過我們的地球儀固定在支架上,還是要用到的。這樣地球儀的球就算是做好了。
2
/3
現在我們就來做地球儀的支架。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用鐵絲,折成一個地球儀支架的形狀。
3
/3
然後把球穿進去調整好支架的外觀,這樣,一個簡單的地球儀就算是做好了。
這只是簡易的地球儀,而真正的地球儀可不是這么簡單的,精美的地球儀看普天文地球儀吧。
『陸』 如何用紙做地球儀
整個製作過程分四步:
⑴、在一隻完整的乒乓球表面畫上世界地圖。
⑵、在薄鐵皮兩端和四分之一處,分別鑽一小孔,並彎成弧狀作地球儀支架。
⑶、在半隻乒乓球上剪下直徑20毫米的球面一塊,粘在圓木片上。把直徑4毫米的木條用砂紙一端打磨成直徑3毫米的光滑圓木條,用膠水粘在球面中心處作底墊。
⑷、用大頭針把支架固定在底座上。將細鋼絲穿過南北極中心,固定在支架兩端,使地球儀能圍繞軸心自由轉動。
『柒』 如何製作一個小型地球儀急!!!
地球儀的製作 「不識地球真面目,只緣生在此球上」。
球體,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只能看到它的很小一部分,不 能看到它的全貌。而作為地球模型的地球儀則能較好地 表示地球的真實的立體形狀,使學生獲得地球體的立體 觀念。所以地球儀是小學地理教學中離不開的重要教具 和儀器。地球儀雖然可以由學校去教育用品商店直接購 置,但是不少學校需用數量大,經費不足,為了滿足教 學需要,教師完全可以自己動手,或組織指導學生進行 製作。通過地球儀的製作活動,可以對學生進行勞動教 育,培養學生的工藝技巧及對地理的興趣愛好,幫助學 生加深對地理知識的領會和理解。地球儀是由球體和座 架兩個部分組成,製作之前先要考慮好製作的球體的直 徑,因為直徑大小決定後,才能算出地球儀的比例尺。 通常所稱直徑為30厘米的地球儀,比例尺應為1∶4200 000。 如製作一個直徑為30厘米的地球儀,可分兩步進行:① 製作球體:首先選擇一張耐磨而具柔韌性的道林紙,繪 制分瓣地圖片。地球儀的地圖片,一般是12瓣,每瓣所 占經度為30°。
用的橫直線,根據地球儀球體的實際半徑15.2厘米,算 出圓周長(即赤道長度)為96厘米。
上取96厘米長,定為赤道。
一等分點,共得24個等分點,這樣把赤道分成24等分。 其中每兩等分組成地圖片的一瓣。然後從第2個分點起 ,每隔一個分點,作一條垂直於赤道的線,共作12條垂 線。
2
『捌』 地球儀的製作方法
地球儀是地球的模型。它雖然不能像地圖那樣詳細地表示各種地理事物和現象,也不能完全反應地球的實際情況,但是它卻可避免地圖上存在著長度、方向、面積或形狀方面的誤差和變形,可以幫助我們闡明許多有關的地球概念,獲得地球體的主體概念。
共2張
地球儀
演示地球自轉偏向力
為了觀察地球自轉偏向力,我們可以用一個地球儀使地軸垂直於地平面,將地球儀北極向上,先在北半球高緯度處滴一至二滴紅墨水,紅墨水在地球儀不轉動的情況下,就會沿著經線向低緯度流動並留下墨跡。然後你自西向東轉動地球儀,再在高緯度原地點滴一至二滴藍墨水,你就會發現藍色墨水流動的方向與原來紅色墨水流動的方向比較發生了向右改變。同樣將地球儀側轉過來,南極向上,用同樣方法進行兩次演示,比較觀察,可發生藍色墨水流動的軌跡與紅色墨水流動的軌道相比,向左偏轉了。
再將地球儀靜止平放,地軸與地平的平行,在赤道上某點滴一至二滴紅墨水,發現紅墨水的流動沿赤道線而行;然後在原點再滴一至二滴藍墨水,並轉動地球儀,發現藍墨水流動軌道與紅墨水一致,說明其流動軌道未受地球自轉影響。 因此,可以證明,在地轉偏向力的影響下,水平運動的物體發生偏向的規律為:北半球右偏,南半天左偏,赤道上沒有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