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文化地理學中文化特質是什麼

文化地理學中文化特質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7-19 10:12:04

① 1,什麼是人文地理學其研究對象,特徵及其內涵是什麼

人文地理學的研究對象是:
人文地理是關於人類活動的空間差異(包括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社會制度、不同思想意識)和空間組織以及人類與地理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的學科。
人文地理學的特徵:
人文地理學是地理學中的社會科學,他既有社會科學的特徵,又有地理學的特點,人文地理學的主要特徵是社會性、區域性、綜合性。
人文地理學的內涵是:
人文地理學是地理學科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以地球表面人類各種社會經濟活動為研究對象,以人文現象為研究主體,側重於揭示人類活動的空間結構及其地域分布的規律性。人文地理學一般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人文地理學包括社會文化地理學、政治地理學、經濟地理學等,狹義的人文地理學則指社會文化地理學。

② 新文化地理學的特點表現在哪些方面

新文化地理學的出現,以若干里程碑式的代表性著作為標志。例如兩位新文化地理學領軍人物傑克遜(P. Jackson)和科斯克羅夫(D.
Cosgrove)的著作《意義的地圖》、《景觀圖解》。這些著作雖有振聾發聵的新觀點,但是均沒有呈現一個完整的文化地理學框架。圖1是本研究對新舊文
化地理學研究框架的梳理和整合。

③ 《文化地理學》的基本認知是什麼

文化地理學作為人文地理學的主要分支和文化學的重要維度, 是研究人類文化空間組合 和人類所創造的文化在起源、傳承、流布等方面與地理環境內在關系的學科

④ 中華文化的特點、地位、作用分別是什麼

區域文化,作為一個文化地理學概念,是指人們在生存過程中所形成的不同類型的文化模式所佔據的地理區域,也叫文化區。文化區的概念最早是由19世紀來和20世紀初的西方文化人類學家提出的,目的是用來區分和研究不同地區的文化差異。文化區是在政治、經濟和社會方面具有獨特的統一功能的空間單位,是具有相似文化特質的地域文化復合體。如從世界范圍看,人們曾做過8個、11個、12個數量不等的文化區劃分;如從中國范圍來看,人們又作出進一步的劃分,如齊魯文化、燕趙文化、三晉文化、巴蜀文化、關隴文化、荊楚文化等文化區劃分,這種劃分也有多種,諸如遼寧教育出版社「中國地域文化叢書」1991—1995年首批推出的是12種,1998年又增加了12種,「關東文化」在1998年增加之列。

⑤ 文化地理學的概念

文化地理學是研究人類文化的空間組合,人類活動所創造的文化在起源、傳布方面與環境的關系的學科。

文化是指人類社會在實踐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它具有歷史的延續性,同時在地球上佔有一定的空間,是人類社會環境的組成部分。

文化地理學的研究,旨在探討各地區人類的文化定型活動,人們對景觀的開發利用和影響,人類文化在改變生態環境過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該地區區域特性的文化繼承性,也就是研究人類文化活動的空間變化。它是人文地理學的重要分支,也是文化學的一個組成部分。

http://61.144.36.8/HJXJ/News_Detail.asp?id=1317

⑥ 社會文化地理學研究的什麼

社會文化地理學是人文地理學的分支學科。社會地理學分析空間中的社會現象,研究各種社會類型的區域分布並分析比較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
在探討人地關繫上強調社會因素對地區文化景觀、生活方式的影響。研究內容包括人口、聚落、民族、宗教、語言、行為和感應等方面的地理問題,並致力於解決社會問題。文化地理學則從人類文化的空間組合的角度,解釋各種文化要素如何使不同地區具有各種區域特徵,研究對象和內容與社會地理學有許多相同之處。但前者主旨是研究人類不同社會集團的地域特徵及其與環境的關系,後者則是研究人類創造的文化地域。有些學者將社會地理學和文化地理學的內容合稱為社會文化地理學。很早以來,地理學的著作中已注意到種族和民族的分布以及自然環境對人類的影響。拉采爾的人文地理學代表著作即以人類地理學 命名。在維達爾- 白蘭士和白呂納的人文地理學著作中,也都包含種族和民族地理的內容。不過,現在人種地理學和民族地理雖然仍是介於人種學、民族學和地理學之間的邊緣學科,但研究者則多為人種學和民族學者。
著名理論:
各地的人口數量、分布和遷移是重要的地理現象,人文地理學者十分關注。維達爾-白蘭士的《人文地理學原理》第一章即論述了人類在地球上的分布、密度以及各洲的人口狀況。第一次世界大戰後,I.鮑曼分析了中歐的人口地域分異現象 ,瑞典地理學家 S.德·耶爾深入研究瑞典人口分布並制出人口分布圖。從此,人口地理學成為人文地理學的一門分支學科。聚落是一種重要的文化景觀,既反映自然環境的特徵,也表現人類文化的差異。德國地理學家J.G.科爾最早對聚落作系統的研究,他於1841年發表了《人類交通居住與地形的關系》。白呂納則把房屋這一聚落現象列為人文地理事實的第一綱第一目,包括房屋類型、村落形式、都市位置及其與環境的關系。此後,聚落地理研究在一些國家形成各自的風格。如德國著重聚落景觀,法國重視經濟對聚落的影響,英國偏重聚落歷史地理,美國則關注白人拓荒者居住問題。聚落地理學形成後,最初包括在其中的城市地理學由於發展迅速,逐漸獨立成為人文地理學的一個分支,使得聚落地理學現在實際上是研究鄉村聚落地理。以鄉村地區的經濟、社會以及資源和環境問題為研究對象的鄉村地理學也是在聚落地理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但其研究內容已超出鄉村聚落地理范疇。

⑦ 在概述人文地理學的學科特性的基礎上,論述現代人文地理學發展的主要特徵及其形成原因

闡述人文地理學...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是人類面臨的重要問題,也是人文地理學研究的主要內容.
第一章

1、說明人文地理學的研究對象,主要內容及主要特徵。

2、什麼是生產關系決定論?分析其產生的時代背景。

3、對人地相關論與人地協調論進行分析比較。

4、試舉出具有代表性的地理環境決定論的觀點,並對其進行分析和評價。

5、什麼是人地相關論?詳細闡述人地相關論的代表性觀點,並加以分析和評價。

7、建國以來,我國人文地理學發展的階段特徵是什麼?

8、為什麼說人地關系論是人類地理學的基本理論?人地關系有何特徵?

第二章

1、 什麼是文化景觀?詳述文化景觀的主要組成成份。

2、 文化地理學研究的主要課題是什麼?

3、 文化景觀與自然景觀有何聯系?

4、 簡述文化與地理環境的關系。

5、 舉例說明文化的遷移擴散與擴展擴散有何不同。

6、什麼是環境感知?舉例說明環境感知在人類活動中的具體表現。

7、舉例說明形式文化區與功能文化區有什麼區別。

第三章

1、影響人口空間分布的因素是什麼?

2、世界人口分布特徵及一般規律是什麼?

3、中國人口分布有什麼特點?

4、人口的空間移動有什麼社會經濟意義?

⑧ 文化地理學的研究框架

文化景觀是某一群體利用自然景觀的產物。包括不同區域的文化景觀差異、形成過程以及形成因素的研究。聚落是組成文化景觀的一個主要部分,文化地理學對房屋的形式、布局以及它們同交通、建築材料、田地類型、自然障礙和自然資源的關系等作了很多研究。
文化是驅動力,自然區是媒介,而文化景觀則是結果。在某一特定文化的作用影響下,由於文化本身是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因而文化景觀所經歷的發展變化則經過不同的發展階段,或許最終將達到其發展循環的終點,但隨著某種不同外來文化的介入,便開始某一文化景觀的更新,或進行某一新的文化附加在原有景觀殘余之上的演化過程。 區域是地理學的核心概念,文化區則是文化地理學的核心概念,文化區或地域文化歷來是區域地理的重要研究內容之一。1920年代,文化地理學在美國加利福尼亞伯克萊大學誕生。自此地域文化成為文化地理學的研究內容。文化地理學之父索爾(Carl O. Sauer)從景觀入手,分析文化區的特徵和范圍。地域文化以文化區(cultural region)的概念形式列為文化地理學研究的5大主題之一。在傳統文化地理學中,文化區被劃分為形式文化區(formal region)、機能文化區(functional region)和鄉土文化區(vernacular region)。這些文化區已明顯不同於區域地理中的「地域」。例如漢語區為形式文化區,它覆蓋了很多傳統的地域文化區;再如嶺南文化區或美國迪克西(Dixie)文化區作為鄉土文化區,比人類學研究的鄉土文化單元要大得多。
地球表面盛行一定文化特徵的地區。一個文化區具有一個特定的文化體系,包含許多文化綜合形成的文化復合體。劃分文化區並確定其界限,探討當前的和歷史時期的文化區,研究文化區的演進過程及其內涵,其范圍可包括全世界,也可限於個別國家或地區,都是文化地理學的重要內容。
雖然文化地理學的文化概念一般是指物質文化,但如今已包容一定的作為社會集團的文化標記或組成工具的非物質文化。形成語言地理、民俗地理、民族地理、宗教地理等。
以漢語為例,漢語以中原地區為其產生的源地,通過歷史上多種形式的文化擴散,形成了今天世界上大小不同的漢語文化區。
不同文化區的文化可以通過人口的遷居、戰爭等形式相互滲透。例如游牧文化區與農耕文化區的文化交流和不同宗教區之間的文化交流。有時這種交流是相互融合的,有時又是沖突的。而文化區重疊時的文化整合,也是文化地理學的研究范疇。 即地理環境在文化發展中的作用。如探討古文化中心的地理環境,近代文化發展與溫帶氣候的關系等。有些學者過於強調環境對文化的作用,如E.亨廷頓強調人類文化進步主要取決於氣候,溫帶氣旋區遠比地球上其他地區為優越」,認為西歐和北美具有促進文化發達的理想氣候。英國的F.馬卡姆所著《氣候與國力》(1947)中,認為地中海文化從埃及、希臘到羅馬,是冰川後退以後幾千年氣候變遷的結果。這種環境決定論曾為地理學家所拋棄,歷史學家也曾不再為人類文明尋找地理的答案。但是自然環境對社會發展有推動和延緩的作用,所以作為影響因素的一個側面也還是值得研究的。
環境不僅僅指自然地理環境,一定地域或民族的文化是多種環境因素制約的結果,探索文化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可以正確掌握該地區或該民族文化特點的形成過程,文化的復雜的傳播和擴散影響的范圍,它對該地區和民族物質和精神生活的作用程度。

⑨ 論述文化地理學的研究內容

文化地理學是研究人類文化空間組合的一門人文地理分支學科,也是文化學的一個組成部分。它研究地表各種文化現象的分布、空間組合及發展演化規律,以及有關文化景觀、文化的起源和傳播、文化與生態環境的關系、環境的文化評價等方面的內容。

⑩ 文化地理學的核心內容是什麼

文化地理學五大核心理論舉例分析

00926038亓明文

文化地理學是人文地理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其主要研究對象也即其五大核心理論:文化景觀,文化起源與擴散,文化生態學,文化空間相互作用,文化區。

一、文化景觀

文化景觀是地球表面文化現象的復合體(由自然風光、田野、建築、村落、廠礦、城市、交通工具和道路以及人物和服飾等所構成)。文化景觀是人類活動所造成的景觀,它反映文化體系的特徵和一個地區的地理特徵。

文化景觀也是以某個區域為研究對象,我就已北大為研究對象說說自己的理解。北大以圖書館以及化學樓和文史樓等和二教三教四教以及新建樓群等為代表的兼具古典風格和現代氣息的建築群,還有以未名湖和博雅塔以及校園北部的鏡春園、朗潤園、鳴鶴園為主的自然風光,以及錯綜復雜的道路,各個宿舍樓以及數以萬計的學生以及大量的自行車等,這些都是物質實在。除物質實在以外還有精神的東西,那就是作為一所大學的學術氛圍以及道德風尚以及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以及其他一些其他事物有機結合的復合體。這就是我的理解。

二、文化起源與擴散

文化源地:人類重要的思想和行為最先形成的地方稱為文化源地。一個文化源地形成若干個文化復合體,往往超出該文化區而傳布到的其他文化區。

文化擴散:又稱文化傳播,是指思想觀念、經驗技藝和其他文化特質從一個社會傳到另一個社會、從一地傳到另一地的過程。

以中華文明為例。在黃河流域、長江流域由於其比較適宜的自然環境,導致古人類在這兩地大量聚集、繁衍,並逐漸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因此兩河流域就是中華文化的發源地。在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伴著生產力的發展,各地區各民族的文化由於人的行動范圍的擴大而不斷擴大著自己的影響范圍。在文化的碰撞中,文化逐漸融合,成為一體。這中間不僅有中國土生土長的文化,也有來自南亞、來自中亞、來自西亞、來自東南亞的文化的融入,同時又有對東亞其他國家的文化輸出。尤以朝鮮、韓國和日本最為突出。在上述三國,有很多建築、民俗、藝術形式、價值觀、倫理道德等是從中國傳過去的。這就驗證了文化的擴散。另外,現在遍布全球的孔子學院也體現文化擴散,而已經為全世界人所接受的西方的體制和思想也體現了文化的擴散乃至侵略。

三、文化生態學

所謂文化生態學,按照《中國大網路全書》里的定義,是指用人類生存的整個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各種因素交互作用的生態理論研究文化產生、發展規律的一門社會分支

閱讀全文

與文化地理學中文化特質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2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3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3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