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學生對地理學科的看法
學生對地理學科的看法
專業解讀
說到地理科學就不能不提我國著名的地理科學家徐霞客。60萬字的《徐霞客游記》對各地名勝古跡、風土人情等都做了記載,開辟了地理學上系統觀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地理科學專業可以說是一門從各種角度對地質、地表形態等地理特徵進行深人研究的學科。該專業的學生通過掌握地理科學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方法,從而獲得從事地理教學、地理教學研究、地理科學研究、地理實際應用及環境教育等工作的基本能力。
專業課程
自然地理學、現代地貌學、環境演變、經濟地理學、人文地理學、計量地理學、測量地圖學、地理信息系統等。
未來展望
地理科學專業畢業的學生就業面較窄,但就業地域比較廣闊。畢業生選擇當中學老師較多,還有部分畢業生選擇考研或進人地質、規劃、海事、交通、測繪等部門工作,也有學生向地理信息系統方向發展,從事GPS定位、導航等方面的工作。
畢業後主要進入的行業:在科研機構、學校、企業從事科研、教學、管理、規劃與開發工作。
從事的主要職業:初高中教師、科研單位人員、國土部門、氣象台職員。
報考經驗談
需要學習者有吃苦耐勞的品質,熱愛大自然,對旅遊賞景具有濃厚興趣,具有較為豐富的數學、物理、化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因為該專業在學習過程中需要大量查找資料,因此要求學習者有耐心以及歸納分析的能力。
院校一覽
985:北京師范大學,蘭州大學,中山大學;
211:陝西師范大學,南京師范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西南大學;
特色實力院校:雲南師范大學,首都師范大學,河南大學,西北師范大學。
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
專業解讀
地理環境與資源環境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什麼樣的自然地理條件擁有什麼樣的資源,反之什麼樣的資源只會存在什麼樣的資源環境中。例如水這種資源,我國就呈現南多北少,東多西少的特點,原因與自然地理條件有關。再比如石油、天然氣這些資源呈現的是西多東少的特點,原因也與自然地理環境有關。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專業主要研究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的關系,實現人與自然環境、資源環境的和諧發展,學習者將來主要從事科研、教學、資源開發利用與規劃、管理等工作。
專業課程
地質學、自然地理學、國土規劃、地圖學、遙感應用、管理科學、環境科學、環境監測、環境經濟學等。
未來展望
隨著經濟開發以及環保的需要,加之地理學本身古老而又深厚的底蘊,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專業就業前景日益受到關注。但近年來該專業的就業前景不是很理想,考生在填報志願的時候要慎重,畢業生也多從事與其專業不相符的工作。該專業主要的就業方向是公務員,畢業生可考慮到環保局、建設局、國土局工作,也可到相關的研究所工作。
從事的主要職業有中學教師、科研單位人員、國土部門、氣象台職員等。
報考經驗談
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專業的專業知識繁多而復雜,學習者需要有刻苦的鑽研精神,還需要具有較為廣泛的人文知識和較好的科學素養。
院校一覽
985:蘭州大學,南京大學,武漢大學;
211: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西北大學,雲南大學;
實力特色院校:河南大學,聊城大學,山西大學。
2. 談談你心目中的地理
地理是讀書階段不可忽視的一個科目,在裡面可以學到人類的進化,移動,地球的變化,動物的變化等。地理能讓我們更好的了解我們周圍的草草木木,知道地球的大小,運動,白天黑夜,這樣就能更好的為人服務。知道空氣的運行,就能知道雨水什麼時候下,地震什麼時候來,海嘯什麼時候來,這樣就能讓人更好的去避難,使人們的生命財產減少損失!
3. 你對地理有什麼新的認識今後的地理學習有什麼想法請把你的感想寫出來100個字
對地理的感想:地理,這個學科有趣而富有魅力,真的像磁石一般吸引著我。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各種自然和人文現象的學問,它所蘊含的知識面很廣,但是核心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通過認知人地關系,找出讓地球可持續發展的途徑。現在全球變暖嚴重,自然災害頻發,在這樣環境下學習地理,可以培養我們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精神,可見地理是有一種「拯救世界」的意蘊的。這就是我對地理的看法,它以整個地球的可持續發展作為自己的使命。
4. 談談你對地理學科的理解
地理可有用了,古代評價一個人的學識常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來形容嘛
5. 學習地理對我的啟示 作文500字左右 速度
平時對這種題目是不會理的,因為太麻煩。不過因為本人很喜歡地理所以幫幫你吧。
第一:地理是我認為現代教育中最實用的一門學科,我親身經歷過,一次在山裡迷路了就是用地理知識自己判斷方向走出來的,像山脈走向,經緯度分析,太陽方位,山地地形。真的很實用。事後想想當年高中學的只記得地理了。慶幸當年好好學習了0.0...由此可以推出知識是要學以致用的。你可以說學習地理讓我明白了真正的知識是在生活實踐中運用的,要慣切實際,不可拘泥於書本。
第二:地理學習是有大綱的,從各個角度分析問題:氣候,地形,地勢,人文因素等等,曾經有句口訣來著...太久了忘了...有空去找找筆記...簡單說條理性很強,思維要縝密。而且因地制宜要切合實際情況分析。由此可說:學習地理讓我思維更嚴謹,使我明白做事分析要有條理,不可粗枝大葉想到什麼做什麼。另外在遇到問題要注意掌握方法,隨機應變才能處於不敗。
第三:學好地理一定要掌握好方法。記得當年高中的時候我學地理很輕松,但是有人就是學不來。其實這是方法問題。而這方法應該就是學習地理的關鍵,具體的這就不說了。從此得出:不管是學習還是辦事,要先探索解決此類問題的主要途徑,分析問題的關鍵所在,才能更快的解決矛盾。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正是如此。
第四:興趣是關鍵,如果你對一樣事物有興趣,你會用十倍的努力去學習。所以要培養起對他的興趣,曾經我就把世界地圖記在了腦子里,你隨意的說出經緯度我都能說出大致地名,氣候,大致人文等等(當然現在不行了,現在想想當初真牛B...當初幾個哥們都很喜歡地理所以我們幾個地理都是年段前十的)
就想到這么多,不夠的就自己瞎編,都是學生這點事還是做的來的吧?
好的話加點分啊親
6. 《地理給我的啟示》作文一篇 500-600字
《地理給我的啟示》
小時候大家都聽過張衡的故事,當我們每次抬頭仰望星空的時候就會情不自禁的數數,或者尋找屬於自己的星座圖,亦或者追溯最古老的神話故事牛郎與織女.......
歲月在無聲的季節里交替變換,我們在歲月的季節里隨風成長,然後就在不知不覺中到了如今的年紀,當我第一次接觸地理時只是單純的認為是東西南北的方位而已,卻原來在其中包羅萬象,美妙不可方物。可是地理對於我而言真正給予我的不是千奇百怪的專業而是對人生的一種態度。也許你很茫然,請聽我娓娓道來。
我們對待人生應該是一種堅定不移,穩健不拔,千變萬化,永不變節。而我們生活的土地幾千幾萬年的屹立在這里,或許在經歷地殼運動時會有所改變,但是即使變化的千瘡百孔仍舊是一種堅定不移的態度,而我不是應該學習這種精神嗎?
在最叛逆的時期里相遇,在最迷茫的歲月中相識,地理讓我的人生變得妙不可言,讓我開始以一種正確的人生態度開始自己的人生,開始自己的理想,開始自己的行動。
其實我們都知道,如今的自己的年齡是一種「高不成低不就」的階段,說小已經開始向成年邁進,說大卻是還沒有真正領透徹成熟的思維,但是地理在長期的歲月沉澱里,沉寂的是它的默默無聞,蘊含的卻是不可替代的大智若愚,那些五花八門的千奇百怪的物態存在,就是以一種邏輯與自然的和諧方式,而我將它作為自己的人生態度,只是它的九牛一毛。
地理給我的啟示,不是高深莫測的專業知識,不是風花雪月的美好情懷,也不是簡單平凡的方位顯示,而是一種堅定不移的人生態度,無論任何困難都無法動搖,無論任何誘惑都無法改變。
7. 對地理的認識-600字
什麼是地理?在我們祖先留下的文獻中,最早出現「地理」一詞的是公元前4世紀成文的《易經·系辭》,裡面有「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的文句。古代還有「天有日月星辰謂之文,地有山川陵故謂之理。」之說。再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美譽。這讓人感覺天文和地理好像是不可分割的。其實,天文學和地理學是兩門獨立的學科。准確來說:地理學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環境中各種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 作為華南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的一名學生,我想我有必要對地理進行一番認識,包括對其的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
感性認識
我真正開始學地理是在初中的時候。我記得剛發新書的時候,我就捧著它在細細得看,當時的我對地理完全沒有概念更談不上喜歡了。但第一節地理課卻讓我對地理產生了極大的興趣。老師首先問我們一個問題:我們每天會看到太陽東升西落,是不是太陽在繞著我們轉呢?我詫異地望著老師,腦子里一陣懵懂。最後老師生動得向我們解釋說:「其實不是太陽繞著地球轉,是地球載著我們在繞著太陽轉。」我糊塗極了,但我又新奇透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帶著疑問,我開始進入了對地理的學習。其時,在中學時代我對地理感興趣只是因為我喜歡宇宙的繁星,喜歡中國的山川,喜歡自然的一切。我熱衷於想像地球以外的天體的運轉,地貌的形成,千變萬化的天氣······酈道元的《三峽》讓我感受到了自然無窮的魅力,我不禁感嘆他不愧為中國古代的偉大的地理學家。那時我只是覺得地理學只不過是描述性科目,並不具備分析深度和技術水平。
但自從我讀高中之後,地理好像變了模樣,它不再只是描述存在的現象,而是分析產生現象的原因。我也因此更愛它了。每次我對某個問題有疑惑時,「立侍左右,援疑置理」的寫照就在我身上體現了。而每解決一個問題我都會有莫大的成就感。
但很遺憾,在高二選課的時候由於考慮到種種原因我告別了我喜愛的地理,走上了理科的道路。我暗暗地想:地理,我跟你可能真的是有緣無分了。直到高考後填報志願時我才了解到地理其實是理科,所以理科生也是可以報考地理的。我頓時有一種「絕處逢生」的感覺。地理,你真是我的有緣「人」!
理性認識 隨著對地理的深入學習,我對地理的認識更為深刻了。
8. 為什麼要學地理的作文
我估計恐怕不行 因為正常輸入只能輸1000字 除非不空格 但我可以與你談談如何學地理 雖遠沒有1000字 至少是我的心意
在此基礎上再補充吧!剛開始學習時是有些困難 關鍵是多看 那麼就不得不說到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這不得不感謝我的地理老師
當我在課堂中說出那一大串地名或是地理信息時 望著同學那異樣的目光 自豪感不由得油然而生 想到自己就好像身臨其境 心中不由得熱血沸騰
再者你需要有地圖 這樣才能愛圖 我就有一種嗜圖如命的心理 從哪裡知道一個地名或者某一個沙漠盆地 我就會把它記在課本上然後就去翻圖找它
找到它後其實就是一個升華過程 不知不覺中便有了世界地圖的大體框架 但不能得到滿足 還需往細處著眼 要作題 自己做題 原來有些懶 後面的大題
看了一遍題 掃了一眼答案便抄上了 現在發現 這種方法不好 現在我先瀏覽完題後 便自己思考每一問 雖然有不確定的沒有寫上 但卻默默記在心中
接著對答案 將一問的答案看完後 把自己沒寫的紅筆標出 僅僅憑著記憶把它寫出 這可能有人不信 但我真的是這樣做的 不得不說 看的題多了
便有了一套套路 例如分析區位優勢 便想到內部因素{自然(氣候 地形 土壤 ) 國家 市場 勞動力 礦產資源 有何工業基地(分析工業基地特點
這條我通常不寫 實在沒有辦法才會去這方面去靠)等} 外部因素{外國產業結構調整 僑鄉(便於吸引外資 先進技術)等}
相信你通過努力一定會總結得更好 再次要問題 題有不會先試著用答案說服自己 這也便於向老師提出疑問 便於深化對題理解和熟悉程度 走到哪 就學到哪
地理是門綜合性較強的科目(有些偏理) 所以課外知識積累就很重要 提高對時政的熱情 從中獲得有益信息 做大題時不致於措手不及
所以我的方法是:1興趣 2地圖 多看多了解 3做題 自己總結其中的路子 4問題 5隨處學習
9. 《我是這樣學習地理的》作文600
我是這樣學習地理的
學們,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資源豐富。我們的地球地理與經濟概況復雜,奧妙無窮。你若想對它們有更深的了解,必須學好地理。
那麼,如何才能學好呢?下面我就談幾點粗淺的體會。
首先,應當結合課本中的地圖以及有關地圖的介紹進行記憶。記好地圖,是學好地理的重要途徑,可以根據地圖進行形象記憶。以中國地理為例:心中有地圖,我們就可以記住自西到東分別是新疆、西藏、青海、四川……黑龍江。要讓腦中有個立體圖像,便於記憶。
其次,可以藉助大的河流來進行記憶。大江大河的流域都很廣,記住它們流經的地方,就可以記住相應的地名。例如,南美的亞馬遜河,橫穿了南美洲北部的廣大地域,而它的兩邊就是寬廣無邊的亞馬遜平原。這樣,我們就可以記住亞馬遜平原在南美洲南部。
再次,就是把氣候普遍相同的地區歸為一類,記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個。例如,在高緯度地區的英國、挪威、丹麥、冰島等地區,氣候基本一致——乾冷、少雨、溫度低。我們可以把丹麥或冰島作為代表來記緯度較高的國家的氣候特點。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要下苦功。想學好任何知識,不下苦功是不行的,地理也是一樣。
以上,只是我在學習地理過程中的粗淺的心得體會,難免有不當之處,敬請各位老師和同學多多指教!
10. 地理小論文600字
全球共識,從我做起
他們對中國遊客的總體評價是積極的,逾八成人認為中國遊客熱情親切、朴實慷慨、不提過分無禮要求。受訪者中,近66%的人對中國遊客印象較好,71%的人認為「中國遊客的素質在提高」。
提到中國遊客有哪些不文明行為時,1/3受訪者認為是「公共場合大聲說話」,近22%說有「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擁擠,購物、買票時插隊」的現象,20%認為是「隨地吐痰、亂扔垃圾、上完廁所不沖水」。
有關中國遊客排隊觀念差問題,勞先生結合自己的導游經歷說,這種現象主要體現在收銀台前和廁所門前,中國遊客喜歡一擁而上。比如在旅途的休息區,往往很多旅行車同時停歇。遊客下車以後,都先奔廁所。其他膚色的人都能自覺地在距門一定距離的地方排隊等候,而中國遊客一下車就一擁而上,或往廁所里擠,或緊緊堵著廁所門。
但是,客觀地說,與前幾年相比,中國遊客在很多方面的文明素質有明顯提高,比如隨地吐痰和大聲喧嘩,現在雖然還偶爾見到,但實在地說,已經好多了。
我也由此想到了我們的生活中常常出現的這種類似的不講公德的行為。就在我們成都市中心,就有人隨意亂丟果皮、紙屑,甚至還隨地吐痰,從外國到我們中國旅遊的遊客還主動彎腰撿起垃圾,扔進垃圾桶。這不是抹黑了我們中國人的臉嗎!這不是把我們中國人的臉給丟盡了嗎!
保護環境現在的地球,都是黃色,綠色大量減少,這是怎麼了?原來這是因為人們大量的砍伐樹 木,這不僅讓鳥兒沒了家,還造成了崩塌,洪水等。沒有了樹,我們的地球就好像少了一根 支撐的樑柱。 目前,生態環境日益惡劣,對我們影響最大的就是水資源、空氣和食品等都不同程度的 受到了污染。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 一條條清澈的小溪被污染,變成了臭氣熏天的水溝;一株株美麗的花 草樹木被污染,變得黑乎乎的即將凋謝;一棵棵高大的大樹在一陣隆隆的機器聲中倒下 ``````這些殘酷的畫面,就是人類可惡的「傑作」!但是如果人們還不重視這些環境的保護,就算這些河流施工多少次也是無濟 於事的.而且,破壞環境對我們造成的危害極大,它會帶來一系列的災難,如沙塵暴,大雨,山洪, 海嘯等自然災害。
~如果你認可我的回答,請及時點擊【採納為滿意回答】按鈕~~手機提問者在客戶端右上角評價點【滿意】即可。~你的採納是我前進的動力~~~如還有新的問題,請另外向我求助,答題不易,敬請諒解~~O(∩_∩)O,記得好評和採納,互相幫助祝學習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