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地理經緯度怎麼看坐標初一
01
第一步、判斷形狀:橫緯 , 豎經。
02
第二步:熟悉字母:東西經(E、W)、南北緯(S、N)。
03
第三步:判讀經緯度五部曲:
判大小:按照經緯度數字的變化規律,找出大的數字;
畫箭頭:按從小到大的方向繪制箭頭;
定方向: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方向判定箭頭的指向;
寫字母:按在箭頭的指向寫上相應方向的字母
讀經緯:最後讀出所在點的經緯度。
(1)找出緯線的特徵:所有緯線自成一個圓圈,被稱為緯線圈,緯線圈的長度不等,最長的是赤道,由赤道向兩極逐漸縮短,到兩極縮成一個點。緯線指示東西方向,所有的緯線都平行,赤道把地球平分為南北兩個半球。
(2)看清緯度的標注方法和緯度的分布排列的規律:緯度從赤道算起,把赤道定為0度,由赤道到北極和南極各分作90度,赤道以北是北緯,代號是N;以南是南緯,代號是S,北緯90度是北極,南緯90度是南極。南緯和北緯的分界線是赤道。
(3)特殊的緯線:
0度緯線:即赤道,是最長的緯線,南北半球的分界線。
30度緯線:低、中緯度的分界線。
60度緯線:中、高緯度的分界線。
90度緯線:即南北極點,北緯90度是北極點,南緯90度是南極點。
23.5度緯線:回歸線,是熱帶和溫帶的分界線,有無太陽直射現象的分界線。北緯23.5度是北回歸線,南緯 23.5度是南回歸線。
66.5度緯線:極圈,是溫帶和寒帶的分界線,有無極晝和極夜現象的分界線。北緯66.5度是北極圈,南緯66.5度是南極圈。
(4)看清地球自轉的方向:地球是自西向東轉的,箭頭的方向是東,相反的方向是西。面對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② 初中地理 我一朋友的小孩地理的經緯怎麼分都不知道,給他一個圖也不知道那是東經那是西經
哪用那麼麻煩,直接左西右東就行了,第一步:判斷經線和緯線 一般情況是橫緯豎經;如果經緯網有圓圈的話,圓圈就是緯線,(緯線是圓,經線是圓弧這個地理書中都有的)那麼那些於圓圈相交的直線就是經線了。 第二步:確定方向 一般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如果有圓圈的,那麼就要根據自轉或公轉來判斷是南極還是北極。逆時針轉則是北極,順時針是南極。 第三步:確定度數。 這個有點麻煩,如果每條線都標有度數最好了,如果沒有標有,那麼就來計算。 例1:下圖A的經度應該是75度,因為左邊是60,右邊是90。 |60 |90 B A C 例2:下圖的A應該是0度,不是10度,如果是10度那你告訴0度在哪裡 |20 |20 B A C 第四步:看度數的變化 看相鄰的兩條經線或緯線,度數往哪個方向增加,則是什麼經或什麼緯。 如例1,我們根據第一步可以判斷圖中的線是經線(橫緯豎經);根據第二步可以知道左邊是西方右邊是東方(左西右東);根據第三步得到A線是75度;根據第四步可以知道,A於相鄰的B或C度數是往東邊增加,所以A就是東經75度,同樣的B就是東經60度,C就是東經90度。 如例2,我們知道A是經線,度數為0度,那麼A就是0度經線,也就是本初子午線,沒有東西之分,因為只有一條0度經線。而B,我們結合B和A來看,度數是往西增加,那麼B就是西經20度,同樣的C結合A來看,度數往東增加,那麼C就是東經20度。 好了,說了那麼懂不知道你看到懂不,我已經盡量一次性說清楚了!在這里不可能將各種情況都說一說,你只要掌握了以上方法,題目任他怎麼變,萬變不離其宗!關於初中地理其他問題可以繼續找我,我喜歡問問題的學生!
③ 初一地理經緯網怎麼看
橫的線就是緯線,豎的線就是經線,0度經線就是本初子午線,以東是東經,以西是西經,東西經180度經線附近就是國際日期變更線,0度緯線就是赤道,以南是南半球,以北是北半球,南北緯90度緯線就是南北極點。
W表示西經,E表示東經,N表示北緯,S表示南緯。地圖上的方位指示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3)初中地理經緯線怎麼分擴展閱讀:
地圖和地球儀上,我們可以看見一條一條的細線,有橫的,也有豎的,很象棋盤上的方格子,這就是經線和緯線。根據這些經緯線,可以准確地定出地面上任何一個地方的位置和方向。
地球是在不停地繞地軸旋轉(地軸是一根通過地球南北兩極和地球中心的假想線),在地球中腰畫一個與地軸垂直的大圓圈,使圈上的每一點都和南北兩極的距離相等,這個圓圈就叫作「赤道」。
一個地點的經度一般與它於協調世界時之間的時差相應:每天有24小時,而一個圓圈有360度,因此地球每小時自轉15度。
因此假如一個人的地方時比協調世界時早3小時的話,那麼他在東經45度左右。不過由於時區的分劃也有政治因素在裡面,因此一個人所在的時區不一定與上面的計算相符。但通過對地方時的測量一個人可以算得出他所在的地點的經度。
為了計算這個數據,他需要一個指示協調世界時的鍾和需要觀察對太陽經過子午圈的時間。由於地球在一個橢圓軌道上繞太陽旋轉,這個計算和觀察比上面敘述的還要復雜些。
④ 初中地理經度緯度如何判斷
你好!
這個么,一般是以上北下南來指示方向,當看到圖示,首先觀察維度變化,如果向南變大就是南緯,向北變大就是北緯。經度也是一樣,向東變大是東經,向西變大是西經(要注意的是西半球0~20度是屬於東經),還可以通過自己畫圖來理解,方法:先將重要的經緯線劃出來:這樣可以直觀觀察,考試時非常實用,祝你取得好成績
如果對你有幫助,望採納。
⑤ 初中地理經緯網怎麼看
N為(North)北,S為(Sorth)南,E為(East)東,W為(West)西
判斷依據:看數字,往東越來越大的是東經(E),往西越來越大的是西經(W),往北越來越大的是北緯(N),往南越來越大的是南緯(S)。
做法:箭頭指示法
按照經緯度數字的變化規律,從小到大繪制箭頭,箭頭指向就是相應的經緯度。
經線和緯線還可以把地球劃分成幾個不同的半球.象切西瓜一樣,把地球沿赤道(0°)切開,赤道以北的半球,叫北半球;赤道以南的半球叫南半球,如沿西經20°和東經160°經線把地球切開,由西經20°向東到東經160°的半球叫東半球;以西的半球叫西半球。
(5)初中地理經緯線怎麼分擴展閱讀:
經度(longitude)是地球上一個地點離一根被稱為本初子午線的南北方向走線以東或以西的度數。本初子午線的經度是0°,地球上其它地點的經度是向東到180°或向西到180°。不象緯度有赤道作為自然的起點,經度沒有自然的起點,做為本初子午線的那條線是人選出來的。
英國的制圖學家使用經過倫敦格林威治天文台的子午線作為起點,過去其它國家或人也使用過其它的子午線做起點,比如羅馬、哥本哈根、耶路撒冷、聖彼得堡、比薩、巴黎和費城等。
經度是指通過某地的經線面與本初子午面所成的二面角。在本初子午線以東的經度叫東經,在本初子午線以西的叫西經。東經用「E」表示,西經用「W」表示。
經度的每一度被分為60角分,每一分被分為60秒。一個經度因此一般看上去是這樣的:東經23° 27′ 30"或西經23° 27′ 30"。更精確的經度位置中秒被表示為分的小數,比如:東經23° 27.500′,但也有使用度和它的小數的:東經23.45833°。有時西經被寫做負數:-23.45833°。
經度和緯度可以確定地球上任何一個地點的精確位置。
緯度的每個度大約相當於111km,但經度的每個度的距離從0km到111km不等。它的距離隨緯度的不同而變化,等於111km乘緯度的餘弦。不過這個距離還不是相隔一經度的兩點之間最短的距離,最短的距離是連接這兩點之間的大圓的弧的距離,它比上面所計算出來的距離要小一些。
一個地點的經度一般與它於協調世界時之間的時差相應:每天有24小時,而一個圓圈有360度,因此地球每小時自轉15度。因此假如一個人的地方時比協調世界時早3小時的話,那麼他在東經45度左右。不過由於時區的分劃也有政治因素在裡面,因此一個人所在的時區不一定與上面的計算相符。
但通過對地方時的測量一個人可以算得出他所在的地點的經度。為了計算這個數據,他需要一個指示協調世界時的鍾和需要觀察對太陽經過子午圈的時間。由於地球在一個橢圓軌道上繞太陽旋轉,這個計算和觀察比上面敘述的還要復雜些。
⑥ 初中地理的經緯度怎樣判斷
在地球儀上,你可以看到一條條縱橫交錯的線,這就是經緯線。連接南北兩極的線,叫經線。和經線相垂直的線,叫緯線。緯線是一條條長度不等的圓圈。最長的緯線,就是赤道。 經線和緯線是人們為了在地球上確定位置和方向,在地球儀和地圖上畫出來的,地面上並沒有畫著經緯線。不過,你想要看到你所在地方的經線並不難:立一根竹竿在地上,當中午太陽升得最高的時候,竹竿的陰影就是你所在地方的經線。因為經線指示南北方向,所以,經線又叫子午線。 在地圖上,通過地球表面上任何一點,都能畫出一條經線和一條與經線相垂直的緯線。這樣,就能畫出無數條經線和緯線來。怎麼樣才能夠區別出這些經線和緯線呢?最好的辦法是給每一條經線和緯線都起上一個名字,這就是經度和緯度。用經度表示各條經線的名稱,用緯度表示各條緯線的名稱。 國際上規定,把通過英國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條經線,叫做0°經線,也叫本初子午線。從0°經線向東叫東經;向西叫西經。由於地球是個球體,所以東、西經各有180°。東經180°和西經180°是在同一條經線上,那就是180°經線。 最長的緯線圈——赤道,叫做0°緯線。從赤道向北度量的緯度叫北緯;向南的叫南緯。南、北緯各有90°。北極是北緯90°。 由於經線連接南北兩極,所以,所有的經線長度都相等,都表示南北方向。緯線都表示東西方向。經線和緯線互相垂直、互相交織,就構成了經緯網。我們在閱讀地圖的時候,就可以藉助經緯網來辨別方向,也可以判斷出地球上任何一點的經緯度位置。 經線和緯線還可以把地球劃分成幾個不同的半球。象切西瓜一樣,把地球沿赤道切開,赤道以北的半球,叫北半球;赤道以南的半球叫南半球。如沿西經20°和東經160°經線把地球切開,由西經20°向東到東經160°的半球叫東半球;以西的半球叫西半球。 經線: 連接南北兩極的並同緯線垂直相交線,也稱子午線。經線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經線都呈半圓狀且長度相等;兩條正相對的經線形成一個經線圈;任何一個經線圈都能把地球平分為兩個半球。 緯線: 在地球儀上,順著東西方向,環繞地球儀一周的圓圈,叫做緯線。所有的緯線都相互平行,並與經線垂直,緯線指示東西方向。緯線圈的大小不等,赤道為最大的緯線圈,從赤道向兩極緯線圈逐漸縮小,到南、北兩極縮小為點。
⑦ 如何看經緯度初一地理中學了經緯度,可是在如何分辨
經緯本來的意思是織布時兩個方向的線,經線是橫向,緯線是縱向。在地理上,東西向的是經線,平時都說東(E)經,西(W)經。緯線表南北,南(S)緯,北(N)緯。
⑧ 中學地理,經線,緯線,分別用什麼字母表示,怎樣識讀
經線分東西,用字母e和w表示,如135e就是東經135度,120w就是西經120度。緯線分南北,用s和n表示,如30n就是北緯30度,60s就是南緯60度。
⑨ 初中地理經緯網怎麼看
首先,你必須知道四個字母的意思:N為北,S為南,E為東,W為西
判斷依據:看數字,往東越來越大的是東經(E),往西越來越大的是西經(W),往北越來越大的是北緯(N),往南越來越大的是南緯(S)。
做法:箭頭指示法
按照經緯度數字的變化規律,從小到大繪制箭頭,箭頭指向就是相應的經緯度。
經線和緯線還可以把地球劃分成幾個不同的半球。象切西瓜一樣,把地球沿赤道(0°)切開,赤道以北的半球,叫北半球;赤道以南的半球叫南半球。如沿西經20°和東經160°經線把地球切開,由西經20°向東到東經160°的半球叫東半球;以西的半球叫西半球。
緯線指示東西方向,在地球儀上每條緯線都是與赤道平行的圓圈。地球表面任何一點的鉛垂線與赤道平面夾角的度數,就是所在緯線的緯度。赤道的緯度為0°,自赤道向南、向北各有90°,南緯90°是南極,北緯90°是北極。通常人們把0°—30°稱做低緯,30°—60°稱做中緯,60°—90°稱做高緯。在地球公轉過程中,由於地軸與公轉軌道面始終保持66°34′的夾角,這樣太陽光線在地球上的直射點一直往返於北緯23°26′和南緯23°26′之間,所以把北緯23°26′的緯線稱做北回歸線,把南緯23°26′的緯線稱做南回歸線。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往返一次是一年的時間。每年3月21日(北半球春分日),太陽直射赤道,然後直射點北移,在6月22日(北半球夏至日),太陽光線直射點移到北回歸線。而後太陽直射點向南返回,9月21日(北半球秋分日)再次回到赤道,12月22日(北半球冬至日),太陽直射點南移到南回歸線上。由於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當直射點在北歸回線上時,北半球66°34′以北地區全部為極晝時間,而南半球66°34′以南地區全部進入極夜。反之當直射點移到南回歸線上時,南緯66°34′以南進入極晝,而北緯66°34′以北進入極夜。所以把北緯66°34′的緯線稱做北極圈,把南緯66°34′的緯線稱為南極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