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板塊各屬於哪些大板塊
我知道的小板塊,比如印度板塊屬於印度洋板塊,澳大利亞板塊屬於印度洋板塊
2. 地理哪五大板塊
勒皮雄在1968年將全球地殼劃分為六大板塊;太平洋板塊、亞歐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包括澳洲)和南極洲板塊。
其中除太平洋板塊幾乎全為海洋外,其餘五個板塊既包括大陸又包括海洋。
此外,在板塊中還可以分出若干次一級的小板塊,如把美洲大板塊分為南、北美洲兩個板塊,菲律賓、阿拉伯半島、土耳其等也可作為獨立的小板塊。板塊之間的邊界是大洋中脊或海嶺、深海溝、轉換斷層和地縫合線。
3. 地理的七大板塊
只有六大板塊之說:
法國地質學家勒皮雄在1968年將全球地殼劃分為六大板塊;太平洋板塊、亞歐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包括澳洲)和南極板。其中除太平洋板塊幾乎全為海洋外,其餘五個板塊既包括大陸又包括海洋。。細分全球有八個主要板塊:
歐亞板塊-北大西洋東半部、歐洲及亞洲 (印度除外);
非洲板塊-非洲、南大西洋東半部及印度洋西側;
印澳板塊-印度、澳洲、紐西蘭及大部分的印度洋;
太平洋板塊-大部分的太平洋 (包含美國南加州海岸地區);
納斯卡板塊-緊臨南美洲的太平洋東側;
北美板塊-北美洲、北大西洋西半部及格陵蘭;
南美板塊-南美洲與南大西洋西半部;
南極板塊-南極洲與南大洋。
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242398.htm?fr=ala0_1_1
4. 地理中的板塊是指什麼
網路名片
板塊(plate)是板塊構造學說所提出來的概念.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岩石圈並非整體一塊,而是分裂成許多塊,這些大塊岩石稱為板塊.板塊之中還有次一級的小板塊.
5. 問作業:地理 求六大板塊從大到小排列。
六大板塊,大小先後排列:
亞歐板塊、太平洋板塊、美洲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
六大板塊:勒皮雄在1968年將全球地殼劃分為六大板塊;太平洋板塊、亞歐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包括大洋洲)和南極洲板塊。其中除太平洋板塊幾乎全為海洋外,其餘五個板塊既包括大陸又包括海洋。
太平洋板塊-大部分的太平洋 (包含美國南加州海岸地區);
亞歐板塊-北大西洋東半部、歐洲及亞洲 (包括中南半島,不包括阿拉伯半島、印度半島);
非洲板塊-非洲、南大西洋東半部;
美洲板塊-北美洲、北大西洋西半部及格陵蘭、南美洲與南大西洋西半部;
印度洋板塊-阿拉伯半島、印度半島、澳大利亞大陸、紐西蘭及大部分的印度洋;
南極洲板塊-南極洲與南美洲西側太平洋。
六大板塊示意圖
基本被大洋盤踞的板塊:太平洋板塊
各大板塊是不斷移動的,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的交界處地殼比較活躍。
板塊運動結果:地殼受擠壓形成山脈和谷底,地殼受拉張形成裂谷擠壓和拉張使地殼上升或下降,從而引起海陸變遷。
板塊交界處的山脈:阿爾卑斯山脈(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喜馬拉雅山脈(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落基山脈(美洲板塊與太平洋板塊),安第斯山脈(美洲板塊與南極洲板塊)
版塊張裂地帶:紅海、東非大裂谷(非洲板塊和印度洋板塊)
太平洋面積 南北長約15 900千米,東西最大寬度約19 900千米,面積17 968萬平方千米。佔世界海洋總面積的49.8%,佔地球總面積的35%。太平洋是地球上四大洋中最大、最深和島嶼、珊瑚礁最多的海洋。
大西洋面積9 336.3萬平方千米,約占海洋面積的25.4%,約為太平洋面積的一半,為世界第二大洋。
印度洋面積 7 491.7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海洋總面積的21.1%,為世界第三大洋。
北冰洋面積 1 310萬平方千米,約相當於太平洋面積的1/14。約佔世界海洋總面積4.1%,是地球上四大洋中最小最淺的洋。
亞洲面積:4400萬平方千米(包括附近島嶼),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9.4%,是世界第一大洲。亞洲大陸與歐洲大陸相連,合稱亞歐大陸,總面積5 071萬平方千米,亞洲大陸約佔4/5。
非洲面積:約3 020萬平方千米(包括附近島嶼)。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0.2%,次於亞洲,為世界第二大洲。
歐洲面積:1016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6.8%,僅大於大洋洲,是世界第六大洲。
大洋州面積:大洋洲陸地總面積約897萬平方千米,約佔地球陸地總面積的6%,是世界上最小的一個洲。
南美洲面積:約1 797萬平方千米(包括附近島嶼),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2%。
北美洲面積:2422.8萬平方千米(包括附近島嶼),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6.2%,是世界第三大洲。
南極洲面積:總面積約1 4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9.4%
6. 世界地理分為那幾板塊
按照板塊構造學說:全球分為六大板塊,它們是:亞歐板塊、美洲板塊、非洲板塊、南極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
7. 南美洲西邊的小板塊到底是誰
這是一個困擾中學教學很久的問題:南美洲的西海岸到底是屬於哪兩個板塊的交界處。在中學目前比較經典的講法是:南美洲西海岸處在南極洲與美洲交界處。這種講法其實未必是正確的。
其實全球的岩石圈被分為六大板塊,但是不能說只被分為六個板塊,六大板塊的「大」字不能掉。在這六大板塊之間還存在一些小板塊。例如南極洲板塊、美洲板塊、太平洋板塊之間的這個小板塊叫納茲卡板塊;此外還有一些小板塊,如菲律賓板塊、阿拉伯板塊、索馬里板塊等等。在中學階段如果把這些小板塊都劃分出來,會把問題搞復雜。於是教材編者採取了基礎教育中常用的處理方式,把這些小板塊合並到周圍大板塊中去,於是菲律賓板塊合並到太平洋板塊中,阿拉伯板塊合並到印度洋板塊中,索馬里板塊合並到非洲板塊中。但是那個南美洲西面的納茲卡板塊不太好處理,它太「大」了,合並到周圍的任何一個板塊都不合適,於是教材編者還是在它與南極洲板塊之間留了一條明顯的板塊分界線。
2001年推出高中第一版彩色教材的時候,問題來了,南美洲西部的這個納茲卡板塊到底該上什麼顏色呢?對教材編者而言這可能是很頭痛的問題,塗上任何顏色都不合適。如果和太平洋板塊一個顏色,顯然不對;如果和南極洲板塊一個顏色,似乎有也不妥;如果單獨上另外一種顏色,細心的老師在圖上數一數,就會出現七種顏色的尷尬的局面。由於部分地理學家傾向於將這里與南極洲板塊合並,所以這個納茲卡小板塊被塗上了接近南極洲板塊的顏色。但是細心的老師仔細觀察,事實上這個小板塊的顏色比南極洲板塊的顏色略淺。
這種處理就導致了老師們在教學中把這個納茲卡小板塊當作南極洲板塊了,於是就形成了目前最流行的講法。後來在2006年對該教材進行改版的時候,可能教材編者也覺得這樣處理會導致中學教學的混亂,於是在這次該版的時候將這個納茲卡小板塊明確的用另一種顏色表示。
讓我們再來看看2004年廣東高考試題中的一道試題:
圖2是反映岩石圈板塊分布情況的地球剖面示意。讀圖2回答8-9題。(2004廣東卷)
8.在六大板塊中,圖中反映出的板塊有A.3B.4個C.5個D.6個答案為A,記得這道題我在初次講解時,我是把答案改為B選項的,以前還和老師們討論過這個試題,當初認為答案有問題。現在看來,高考命題人員也是依據教材,認為納茲卡板塊不屬於六大板塊中的任何一個.依據題意,「在六大板塊中」,圖中反映出的板塊只有3個。
8. 有誰知道南極板塊、美洲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之間的那個小的一級板塊叫什麼
納茲卡板塊,這是2000年以前高中地理所講的,但現在都取消了這個小板塊,把它歸納為南極洲板塊,在解釋安第斯山脈成因時,是南極洲板塊和美洲板塊擠壓碰撞形成的。
9. 地理學家把地球分為幾大版塊
勒皮雄在1968年將全球地殼劃分為六大板塊;太平洋板塊、亞歐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包括澳洲)和南極洲板塊。其中除太平洋板塊幾乎全為海洋外,其餘五個板塊既包括大陸又包括海洋。 此外,在板塊中還可以分出若干次一級的小板塊,如把美洲大板塊分為南、北美洲兩個板塊,菲律賓、阿拉伯半島、土耳其等也可作為獨立的小板塊。
10. 初中地理六大板塊中什麼是小板塊
您好,六大板塊:勒皮雄在1968年將全球地殼劃分為六大板塊;太平洋板塊、亞歐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包括大洋洲)和南極洲板塊。其中除太平洋板塊幾乎全為海洋外,其餘五個板塊既包括大陸又包括海洋。
沒有小板塊的說法啊。謝謝,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