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地理五大要素怎麼相互影響

地理五大要素怎麼相互影響

發布時間:2022-07-20 08:27:08

1. 自然地理要素之間如何相互影響

自然地理要素間相互作用產生生產功能、平衡功能等新功能.其中,生產功能是指自然環境具有合成有機物的能力;平衡功能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過物質和能量交換,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質保持穩定。

2. 如何理解地理教學系統中各個要素的相互關系

(1)地理要素之間的聯系

假如學生已經學完非洲自然環境這部分內容,請他們閉上眼睛,按照頭腦中出現的心理地圖描述非洲的自然環境,學生可能會說出:「非洲大陸上高原面積很大;北部有大面積的沙漠;中部有一個大盆地;東部有東非裂谷帶;東北部有條大河──尼羅河;東非高原上有很多野生動物;非洲的周圍有大西洋、印度洋、紅海、地中海等。」

學生實際上是在描述非洲主要自然地理要素的空間分布,地理要素的空間分布反映了地理要素的空間聯系,所以學生也是在描述這些地理要素之間的空間聯系。這種空間分布和空間聯系是義務教育階段地理學習的主要內容。在教科書中,自然地理要素的空間分布是顯性的,與之對應的空間聯系是隱性的,因此,空間聯系的觀念是在學習空間分布的過程中逐漸建立起來的。

區域內的自然地理要素不只是在空間上相互聯系著。由於它們是由最初均一的地球分化產生出來,所以又在因果關繫上有密切的聯系。就非洲大陸而言,這里的因果關系表現為,非洲大陸的地理位置與非洲氣候的關系、非洲氣候與非洲自然帶分布的關系、洋流與非洲氣候的關系、尼羅河的流向與非洲東部地形的關系等。

自然地理要素與人文地理要素之間同樣存在著復雜的聯系。這種因果聯系的教學比空間分布的教學難度要大,因為理解自然地理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需要更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判斷能力,也需要更多的知識背景。
(2)區際聯系的學習

區際聯系的內容貫穿在整個認識區域的學習過程中,可根據學習具體區域需要決定是否安排專門的學習活動。

3. 自然地理要素有何相互作用如:氣候

自然地理要素間相互聯系,相互制約。
( 1)知道自然地理環境的組成要素。 地理環境的組成要素:大氣、水、岩石、地貌、生物、土壤等。
(2)以某自然地理要素為例說明其在地理環境形成和演變中的作用。 生物在地理環境形成中的作用:(生物循環對三大圈層的改造作用) 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大氣圈 改變大氣成分(使原始大氣成為現代大氣) 水圈 改變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化學成分 岩石圈 加快岩石的風化;參與沉積岩的形成;促進土壤的形成 綠色植物在改造自然、保護環境、維護生態平衡等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如氣候影響植被,植被影響土壤;這樣自然地理要素通過相互制約相互聯系,構成了一個主體。

4. 自然地理環境五要素存在什麼關系

自然地理五大要素指地形、氣候、水文、土壤、植被。而五大自然地理要素之間的關系:

1、總是力求整體的一致性。某一要素發生變化,會引起其它要素甚至整體發生相應改變。

2、要素間進行著物質與能量的交換,如水循環、生物循環、岩石圈物質循環(地殼物質循環)等過程。

3、要素間相互作用產生生產功能、平衡功能等新功能。其中,生產功能是指自然環境具有合成有機物的能力;平衡功能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過物質和能量交換,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質保持穩定。

(4)地理五大要素怎麼相互影響擴展閱讀

自然地理環境整體性特徵對生產、生活的警示意義:

1、警示

從空間上看,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是客觀現實;從時間上看,自然地理環境處在不斷發展變化之中。

因此人類在生產、生活活動中,必須考慮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特徵,否則會使環境因子發生一系列的異常,造成各種各樣的災害。

如對沙塵暴的長期研究表明,正是由於農牧過渡地區盲目開墾草原,破壞了植被,加上地表土層疏鬆和強勁的冬季風影響,導致我國西北、華北地區沙塵暴天氣發生頻率增加。

5. 想要舉自然地理環境各要素間相互影響的實例。

自然地理環境各要素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影響,構成了一個有機整體。舉例可以從氣壓帶、風帶的分布規律推測氣候的形成與特徵,而氣候又是影響自然帶分布的最重要因素。
比如位於位於終年受到赤道低氣壓帶的控制地區,形成的氣候類型是(熱帶雨林氣候)相對應的自然帶是(熱帶雨林帶)。
而處於(副熱帶高氣壓帶)和(西風帶)交替控制下形成的(地中海氣候)與之對應的自然帶是(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
又比如,從赤道低氣壓帶以北到副熱帶高氣壓帶南北兩端的自然帶變化體現了地理環境地域分異規律中的(緯度)地帶分異規律,這種分異是以(熱量)為基礎的。
而從副極地低氣壓帶以南至副熱帶高氣壓帶以北自然帶的變化體現了地理環境地域分異規律中的(干濕度)地帶分異規律,這種分異是以(水分)為基礎的。
簡單舉例:山區比平原的氣溫要低,山脈的垂直氣候差異是因為海拔高度的影響。海水升溫的速度比陸地慢是受太陽輻射的影響。南方比北方氣候熱,是受緯度的影響。

6. 組成地理環境的五大要素

氣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

7. 自然地理環境五要素相互作用產生哪些功能

自然地理要素間相互作用產生的新功能有:生產功能,平衡功能
自然地理環境整體性的表現:①地理環境各要素與環境總體特徵相協調一致,②環境要素間的相互制約

8. 地理要素間的相互關系

v地理要素間相互作用產生新功能 地理要素間相互作用產生新功能 1、生產功能 2、動態平衡的功能 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通過物質的流動和能量的交換,將生物、大氣、水、土壤、岩石等地理要素統一在一起,在一定條件下,生產出有機物的功能。 各自然地理要素通過物質的流動和能量的交換,使自然地理環境保持穩定的能力。 地理要素間相互作用產生新功能 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意義:通過光合作用將大氣中的熱量和CO2土壤及水圈中的養分和水分,轉化成有機物(物質的運動),將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能量的交換)儲存起來。 (1)圖中有哪幾種地理要素? (2)水在各要素之間是如何轉換的? (3)太陽能在各要素之間是如何傳遞的? 生物、土壤、大氣、水等 植物通過根系從土壤中吸收水分;植物又經過蒸騰作用將水分釋放到大氣中,又經過大氣降水補給給土壤;植物吸收後再次進入大氣,重復轉化。 太陽能經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體內,一部分植物作為動物的食物將化學能傳遞給動物,植物和動物在呼吸過程中將化學能部分轉化為熱能釋放到周圍環境中。 生產功能 地理要素間相互作用產生新功能 案例1:讀資料思考藏羚羊的數量為什麼在一定范圍內基本穩定? 藏羚羊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現主要分布於青藏高原可可西里地區,它的繁殖率各年變化不明顯,但存活率卻變化明顯。當食物與水源充足,寒潮少、避風處和含鹽土壤足以維持其生長發育時,其存活率上升,數量增加。反之存活率下降。如果藏羚羊數量增加,將導致食物、水源、避風處和含鹽土壤不足,特別是在寒潮多發年份,藏羚羊存活率明顯下降,數量銳減。但藏羚羊數量減少時,食物、水源、避風處和含鹽土壤相對充足,在寒潮低發年份,藏羚羊存活率明顯上升,數量恢復。因此,在無人類干擾時,藏羚羊的數量雖有波動,但基本穩定。 藏羚羊已經適應了可可西里的自然環境,在無人類干預的前提下自然環境各要素的變化,迫使藏羚羊通過改變數量

9. 自然地理環境五要素之間存在什麼關系

自然地理環境由地理要素構成。
由大氣、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地理要素組成,這些要素通過水循環、生物循環、岩石圈物質循環等過程,進行著物質遷移和能量交換,形成了一個互相滲透、互相制約和互相聯系的整體。自然地理環境作為一個系統還具有各要素相互作用所產生的一些新功能,如生產功能、平衡功能等。自然地理環境具有統一的演化過程,是自然地理環境整體性的重要表現形式。

10. 地理環境五大要素

地理環境的五大要素(氣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滲透,共同構成了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每個要素都作為整體的一部分發展變化,而且某個要素發生變化會導致其它要素甚至整個地理環境狀態的變化。
作為整體的地理環境又因各地的緯度位置、海陸位置等的差異,導致了地域分異,使地理環境的各要素及整個自然景觀按一定方向發生有規律的更替或變化,具體表現為地表形成了不同的自然帶,但每一個自然帶亦可看成是一個綜合體。無論是地理環境的整體性還是地域性,都具有很好的實踐意義,都要求人類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時,必須因時、因地制宜,遵循自然規律,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所以搞清地理環境五大要素的相互關系以及如何影響人類活動,對提高我們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今後的工作、生活等都具有重要的意義。這也是多年來各類考試經常涉及此知識的原因所在。在備考復習中要對此作好充分准備。

閱讀全文

與地理五大要素怎麼相互影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2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3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3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