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宇宙因素的地理效應是什麼

宇宙因素的地理效應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7-20 11:41:30

1. 地理上都有些什麼效應

一、溫室效應
指各種溫室氣體(如CO2、N2O、CH4等)對地面長波輻射強烈吸收或散射回地面,從而使大氣和地面增溫的現象。溫室效應的直接結果是導致全球氣候變暖,會引起海平面上升,威脅沿海低地;引起世界各地降水和干濕狀況的變化,進而導致世界各國經濟結構的變化。
在各種溫室氣體中,以CO2的溫室效應最為顯著。隨著世界人口的迅速增長、工農業的發展,人類活動排放到大氣中的CO2不斷增加;同時因人類對森林等綠色植物破壞日趨嚴重,使植物吸收、固定的CO2迅速減少,大氣中的CO2含量明顯上升。
模擬結果表明,當大氣中CO2濃度加倍時,地球表面的平均溫度將會上升1.5℃~4.5℃。其中極地高緯度地區溫度升高幅度更可達5℃以上。
二、熱島效應
城市人口集中、工業發達,居民生活、工業生產和汽車等交通工具每天消耗大量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等礦物燃料,釋放大量的廢熱,加之CO2的溫室效應,導致城市的氣溫高於郊區,使得城市宛如一個溫暖的島嶼,人們稱之為「熱島效應」。當大范圍的大氣環流運動微弱時,會形成城市熱島環流。研究這種現象對城市規劃建設衛星城和工業用地布局具有指導意義,一般會考慮建在城市熱島環流之外,以避免相互污染。
三、綠島效應
乾旱、半乾旱的沙漠地區,氣溫的日較差比較大,降水稀少。而沙漠中的綠洲地帶,由於土壤濕度大、蒸發和植物蒸騰到空氣中的水分比較多,空氣濕度較大,降水相應增多;由於含水較多土壤的熱容量比較大,加上蒸發、蒸騰作用對熱量的調節,土壤溫度和近地面氣溫的日較差明顯變小。林地和草地的這種可以降低近地面溫差、提高近地面大氣相對濕度,通過調節局部地區小氣候而產生的影響就叫綠島效應,又稱綠洲效應。
四、沙漠化效應
在乾旱半乾旱地區,當地表植被遭到破壞時,則可能導致嚴重的沙漠化。。由於地表植被層和由沙石組成的裸露地面二者對太陽輻射的反射率相差很大(前者為15%~20%,後者為35%~40%)。當地表植被被破壞時,地面反射率明顯增大,地面吸收的太陽輻射能量減少。盡管沙石比熱小,在陽光照射下地面增溫強烈,但因空氣中雲量極少,大氣逆輻射微弱,地面散失的熱量很多。在缺少平流熱量輸入的情況下,為了維持熱量平衡,空氣盛行下沉運動,以壓縮增溫。由於下沉的氣流十分乾燥,缺乏降水,使得氣候進一步變干,從而導致地表植被的進一步減少,形成沙漠化效應。
五、湖泊效應
在湖泊及其周圍,由於湖泊與周圍地區地面存在熱容量差異,導致局地性大氣環流和小氣候的產生。當太陽照射時,由於湖面升溫較之周圍地面緩慢,大氣盛行下沉氣流,近地面大氣將湖面蒸發的水汽輸送到周圍地區形成降水,因而湖泊周圍地區空氣濕度較大,降水較多。
六、封凍效應
大洋表面因低溫結冰而產生的種種環境效應叫做封凍效應。從理論上講,大洋表面出現封冰現象將產生的效應包括:①阻斷了洋流,影響高低緯度之間的熱量交換,從而導致中高緯度地區的氣候變冷;②增大了大洋表面對太陽輻射的反射率,使得地面獲得的熱量減少,引起氣候變冷;③緩解了大洋水汽的蒸發,氣候變得乾燥;④隔斷了水圈與大氣圈之間的物質和能量變換,海水含氧量減少,海洋生物生產率大大降低。
七、焚風效應
沿水平方向運行的氣流遇到地形阻擋後,在山地迎風坡絕熱爬升,大氣中水汽隨著氣溫的下降而凝結成雲,此後,大氣按濕絕熱遞減率降溫,逐漸形成降水,即地形雨。越過山頂後,在背風坡氣流順坡而下,大氣按干絕熱遞減率下沉壓縮升溫,水汽難以凝結,降水稀少,形成雨影區。由於背風坡大氣比較乾燥,干絕熱溫度變化率比濕絕熱溫度變化率大,氣溫聲速上升,形成沿著背風坡向下吹的既干且熱的風,往往容易導致可燃物發生燃燒現象,叫做焚風效應。一般會引起山地背風坡森林發生火災,對山地植被類型的形成及生態特徵、土壤類型和形成都有一定影響。這種現象在我國西南峽谷地區表現最為明顯。
八、狹管效應
大氣運行經過山間峽谷地帶時,因風速加快、風力加大而引起的一系列地理環境效應,稱為狹管效應。如冬季北方冷氣流沿著西伯利亞山間南北縱列的谷地吹襲,風力加急形成烈風,加劇了嚴寒程度,使得奧伊米亞康成為北半球的「寒極」。甘肅河西走廊和內蒙古阿拉善地區,由於北臨騰格里和巴丹吉林沙漠,加上近十年來自然生態環境惡化以及人為因素的影響,北方強冷空氣以及人為因素的影響,北方強冷空氣以及人為因素的影響,北方強冷空氣南下在這一區域引起狹管效應,使該地區成為目前中國北方強度最大的沙塵暴策源地。

2. 空間效應的地理空間效應

由於地表結構的差異和空間格局的變換等空間原因所引起的地理系統中物質、能量、信息的再分配現象和傳輸復雜化現象。表示為以下幾個主要方面:①地表形態對於物質、能量的再分配作用;②因地表不均衡而引起的地理流,隨距中心位置的變化而有不同的表現;③由於空間的原因,使產品分配和社會消費產生不平等的效果;④由於空間所致的選擇行為、搜尋行為和學習行為問題;⑤空間地理場的形成、表現及影響;⑥非均衡空間中能量、物質和移動的規律。

3. 關於宇宙飛船起飛的地理因素有那些啊

1.在低緯度地區發射,利於發射升空
2.天氣晴朗天數多,空氣稀薄,能見度好,利於觀測

4. 宇宙因素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除了引力的影響,就是像木星那樣給地球擋災,隕石的撞擊也會改變地理環境。

5. 有關蝴蝶效應的地理現象

蝴蝶效應( The Butterfly Effect)是指在一個動力系統中,初始條件下微小的變化能帶動整個系統的長期的巨大的連鎖反應。這是一種混沌現象。蝴蝶在熱帶輕輕扇動一下翅膀,遙遠的國家就可能造成一場颶風。
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羅倫茲(Edward Lorenz)1963年在一篇提交紐約科學院的論文中分析了這個效應。「一個氣象學家提及,如果這個理論被證明正確,一個海鷗扇動翅膀足以永遠改變天氣變化。」在以後的演講和論文中他用了更加有詩意的蝴蝶。對於這個效應最常見的闡述是:「一隻蝴蝶在巴西輕拍翅膀,可以導致一個月後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卷風。」
這句話的來源,是由於這位氣象學家製作了一個電腦程序,可以模擬氣候的變化,並用圖像來表示。最後他發現,圖像是混沌的,而且十分像一隻蝴蝶張開的雙翅,因而他形象的將這一圖形以「蝴蝶扇動翅膀」的方式進行闡釋,於是便有了上述的說法。
蝴蝶效應通常用於天氣,股票市場等在一定時段難於預測的比較復雜的系統中。此效應說明,事物發展的結果,對初始條件具有極為敏感的依賴性,初始條件的極小偏差,將會引起結果的極大差異。
蝴蝶效應在社會學界用來說明:一個壞的微小的機制,如果不加以及時地引導、調節,會給社會帶來非常大的危害,戲稱為「龍卷風」或「風暴」;一個好的微小的機制,只要正確指引,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將會產生轟動效應,或稱為「革命」。
蝴蝶效應在混沌學中也常出現。又被稱作非線性。
先從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氣象學家羅倫茲(Lorenz)的發現談起。為了預報天氣,他用計算機求解模擬地球大氣的13個方程式,意圖是利用計算機的高速運算來提高長期天氣預報的准確性。1963年的一次試驗中,為了更細致地考察結果,他把一個中間解0.506取出,提高精度到0.506127再送回。而當他到咖啡館喝了杯咖啡以後回來再看時竟大吃一驚:本來很小的差異,結果卻偏離了十萬八千里!再次驗算發現計算機並沒有毛病,洛倫茲(Lorenz)發現,由於誤差會以指數形式增長,在這種情況下,一個微小的誤差隨著不斷推移造成了巨大的後果。他於是認定這為:「對初始值的極端不穩定性」,即:「混沌 」,又稱「蝴蝶效應」,亞洲蝴蝶拍拍翅膀,將使美洲幾個月後出現比狂風還厲害的龍卷風!
這個發現非同小可,以致科學家都不理解,幾家科學雜志也都拒登他的文章,認為「違背常理」:相近的初值代入確定的方程,結果也應相近才對,怎麼能大大遠離呢!
線性,指量與量之間按比例、成直線的關系,在空間和時間上代表規則和光滑的運動;而非線性則指不按比例、不成直線的關系,代表不規則的運動和突變。如問:兩個眼睛的視敏度是一個眼睛的幾倍?很容易想到的是兩倍,可實際是 6-10倍!這就是非線性:1+1不等於2。
激光的生成就是非線性的!當外加電壓較小時,激光器猶如普通電燈,光向四面八方散射;而當外加電壓達到某一定值時,會突然出現一種全新現象:受激原子好象聽到「向右看齊」的命令,發射出相位和方向都一致的單色光,就是激光。
非線性的特點是:橫斷各個專業,滲透各個領域,幾乎可以說是:「無處不在時時有。」
如:天體運動存在混沌;電、光與聲波的振盪,會突陷混沌;地磁場在400萬年間,方向突變16次,也是由於混沌。甚至人類自己,原來都是非線性的:與傳統的想法相反,健康人的腦電圖和心臟跳動並不是規則的,而是混沌的,混沌正是生命力的表現,混沌系統對外界的刺激反應,比非混沌系統快。
由此可見,非線性就在我們身邊,躲也躲不掉了。
蝴蝶效應是氣象學家洛倫茲1963年提出來的。其大意為:一隻南美洲亞馬孫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能在兩周後在美國德克薩斯引起一場龍卷風。其原因在於:蝴蝶翅膀的運動,導致其身邊的空氣系統發生變化,並引起微弱氣流的產生,而微弱氣流的產生又會引起它四周空氣或其他系統產生相應的變化,由此引起連鎖反應,最終導致其他系統的極大變化。此效應說明,事物發展的結果,對初始條件具有極為敏感的依賴性,初始條件的極小偏差,將會引起結果的極大差異。
蝴蝶效應是混沌學理論中的一個概念。它是指對初始條件敏感性的一種依賴現象。輸入端微小的差別會迅速放大到輸出端。蝴蝶效應在經濟生活中比比皆是:中國宣布發射導彈,港台100億美元流向美國。「蝴蝶效應」也可稱「檯球效應」,它是「混沌性系統」對初值極為敏感的形象化術語,也是非線性系統在一定條件(可稱為「臨界性條件」或「閾值條件」)出現混沌現象的直接原因。
一、蝴蝶效應的由來
蝴蝶效應來源於美國氣象學家洛侖茲20世紀60年代初的發現。在《混沌學傳奇》與《分形論——奇異性探索》等書中皆有這樣的描述:「1961年冬季的一天,洛侖茲(E·Lorenz)在皇家麥克比型計算機上進行關於天氣預報的計算。為了預報天氣,他用計算機求解模擬地球大氣的13個方程式。為了考察一個很長的序列,他走了一條捷徑,沒有令計算機從頭運行,而是從中途開始。他把上次的輸出直接打入作為計算的初值,然後他穿過大廳下樓,去喝咖啡。一小時後,他回來時發生了出乎意料的事,他發現天氣變化同上一次的模式迅速偏離,在短時間內,相似性完全消失了。進一步的計算表明,輸入的細微差異可能很快成為輸出的巨大差別。計算機沒有毛病,於是,洛倫茲(Lorenz)認定,他發現了新的現象:「對初始值的極端不穩定性」,即:「混沌」,又稱「蝴蝶效應」,一隻巴西蝴蝶拍拍翅膀,將使美洲幾個月後出現比狂風還厲害的龍卷風!這個發現非同小可,以致科學家都不理解,幾家科學雜志也都拒登他的文章,認為「違背常理」:相近的初值代入確定的方程,結果也應相近才對,怎麼能大大遠離呢!其原因在於:蝴蝶翅膀的運動,導致其身邊的空氣系統發生變化,並引起微弱氣流的產生,而微弱氣流的產生又會引起它四周空氣或其他系統產生相應的變化,由此引起連鎖反應,最終導致其他系統的極大變化。線性,指量與量之間按比例、成直線的關系,在空間和時間上代表規則和光滑的運動;而非線性則指不按比例、不成直線的關系,代表不規則的運動和突變。如問:兩個眼睛的視敏度是一個眼睛的幾倍?很容易想到的是兩倍,可實際是6~10倍!這就是非線性:1+1不等於2。激光的生成就是非線性的!當外加電壓較小時,激光器猶如普通電燈,光向四面八方散射;而當外加電壓達到某一定值時,會突然出現一種全新現象:受激原子好像聽到「向右看齊」的命令,發射出相位和方向都一致的單色光,就是激光。非線性的特點是:橫斷各個專業,滲透各個領域,幾乎可以說是:「無處不在時時有。」如:天體運動存在混沌;電、光與聲波的振盪,會突陷混沌;地磁場在400萬年間,方向突變16次,也是由於混沌。甚至人類自己,原來都是非線性的:與傳統的想法相反,健康人的腦電圖和心臟跳動並不是規則的,而是混沌的,混沌正是生命力的表現,混沌系統對外界的刺激反應,比非混沌系統快。由此可見,非線性就在我們身邊,躲也躲不掉了。這種現象被稱為對初始條件的敏感依賴性。「洛侖茲1979年12月29日在華盛頓的美國科學促進會的演講:『可預言性:一隻蝴蝶在巴西扇動翅膀會在得克薩斯引起龍卷風嗎?』(此外有出入因為據後文所言,1963年12月,洛倫茲(Lorenz)在華盛頓的美國科學促進會的一次講演中提出:一隻蝴蝶在巴西扇動翅膀,有可能會在美國的德克薩斯引起一場龍卷風。他的演講和結論給人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從此以後,所謂「蝴蝶效應」之說就不脛而走,名聲遠揚了。)」
二、蝴蝶效應的含義
某地上空一隻小小的蝴蝶扇動翅膀而擾動了空氣,長時間後可能導致遙遠的彼地發生一場暴風雨,以此比喻長時期大范圍天氣預報往往因一點點微小的因素造成難以預測的嚴重後果。微小的偏差是難以避免的,從而使長期天氣預報具有不可預測性或不準確性。這如同打檯球、下棋及其他人類活動,往往「差之毫釐,失之千里」、「一招不慎,滿盤皆輸」。長時期大范圍天氣預報是對於地球大氣這個復雜系統進行觀測計算與分析判斷,它受到地球大氣溫度、濕度、壓強諸多隨時隨地變化的因素的影響與制約,可想其綜合效果的預測是難以精確無誤的、蝴蝶效應是在所必然的.我們人類研究的對象還涉及到其他復雜系統(包括「自然體系」與「社會體系」),其內部也是諸多因素交相制約錯綜復雜,其「相應的蝴蝶效應」也是在所必然的。「今天的蝴蝶效應」或者「廣義的蝴蝶效應」已不限於當初洛侖茲的蝴蝶效應僅對天氣預報而言,而是一切復雜系統對初值極為敏感性的代名詞或同義語,其含義是:對於一切復雜系統,在一定的「閾值條件」下,其長時期大范圍的未來行為,對初始條件數值的微小變動或偏差極為敏感,即初值稍有變動或偏差,將導致未來前景的巨大差異,這往往是難以預測的或者說帶有一定的隨機。
三、產生蝴蝶效應的內在機制
所謂復雜系統,是指非線性系統且在臨界性條件下呈現混沌現象或混沌性行為的系統。非線性系統的動力學方程中含有非線性項,它是非線性系統內部多因素交叉耦合作用機制的數學描述。正是由於這種「諸多因素的交叉耦合作用機制」,才導致復雜系統的初值敏感性即蝴蝶效應,才導致復雜系統呈現混沌性行為。目前,非線性學及混沌學的研究方興未艾,這標志人類對自然與社會現象的認識正在向更為深入復雜的階段過渡與進化。從貶義的角度看,蝴蝶效應往往給人一種對未來行為不可預測的危機感,但從褒義的角度看,蝴蝶效應使我們有可能「慎之毫釐,得之千里」,從而可能「駕馭混沌」並能以小的代價換得未來的巨大「福果」。蝶效應用的是比喻的手法,並不是說蝴蝶引起的颶風。
「蝴蝶效應」之所以令人著迷、令人激動、發人深省,不但在於其大膽的想像力和迷人的美學色彩,更在於其深刻的科學內涵和內在的哲學魅力。混沌理論認為在混沌系統中,初始條件的十分微小的變化經過不斷放大,對其未來狀態會造成極其巨大的差別。我們可以用在西方流傳的一首民謠對此作形象的說明。
這首民謠說:
丟失一個釘子,壞了一隻蹄鐵;
壞了一隻蹄鐵,折了一匹戰馬;
折了一匹戰馬,傷了一位騎士;
傷了一位騎士,輸了一場戰斗;
輸了一場戰斗,亡了一個帝國。
馬蹄鐵上一個釘子是否會丟失,本是初始條件的十分微小的變化,但其「長期」效應卻是一個帝國存與亡的根本差別。這就是軍事和政治領域中的所謂「蝴蝶效應」。有點不可思議,但是確實能夠造成這樣的惡果。一個明智的領導人一定要防微杜漸,看似一些極微小的事情卻有可能造成集體內部的分崩離析,那時豈不是悔之晚矣?橫過深谷的吊橋,常從一根細線拴個小石頭開始。
「蝴蝶效應」的理論以實證手段證明了中國1300多年前《禮記·經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釐,繆以千里。』」《魏書·樂志》:「但氣有盈虛,黍有巨細,差之毫釐,失之千里。」的哲學思想,從這點說明感知比認知來得直接,其所謂的吸引子就是《混元場論》中元外場作用,其《混沌學》的非線性理論就是《混元場論》場中對象元獨立的絕對計數時間體系。
蝴蝶效應的研討意義:混沌和非混沌,邏輯演繹系統和斷層之間的選擇問題,就是我們關注蝴蝶效應的意義所在,中國古代也有學派注重善始善終的問題,是說善於展開一個系統,也善於結束這個系統,以這個為目的而研究的方法論。進而,可以說,蝴蝶效應實質是一種方法論,這種方法論,承認系統的邊界,是建立在宇宙無限論之上的探討宇宙的有限性的方法。
中國《韓非子·喻老》昔者紂為象箸而箕子怖。以為象箸必不加於土鉶,必將犀玉之杯。象箸玉杯必不羹菽藿,則必旄象豹胎。旄象豹胎必不衣短褐而食於茅屋之下,則錦衣九重,廣室高台。吾畏其卒,故怖其始。居五年,紂為肉圃,設炮烙,登糟邱,臨酒池,紂遂以亡。故箕子見象箸以知天下之禍,故曰:『見小曰明。』
商紂的王叔箕子見到紂王用象牙筷子就很害怕,因為有了象牙筷子,杯子也換成發犀玉杯,有了象牙筷子犀玉杯就不吃粗食豆湯,要吃牛肉,象肉,豹肉,未出世的胎肉等精美的食物。吃牛肉象肉豹肉胎肉,就不會穿著短的粗布衣在茅屋中食飯,就穿著很多華衣美服,在華麗的宮殿進食。箕子怕他亡國。
有點不可思議,但是確實能夠造成這樣的惡果。一個明智的領導人一定要防微杜漸,看似一些極微小的事情卻有可能造成集體內部的分崩離析,那時豈不是悔之晚矣?橫過深谷的吊橋,常從一根細線拴個小石頭開始。
其原因在於:蝴蝶翅膀的運動,導致其身邊的空氣系統發生變化,並引起微弱氣流的產生,而微弱氣流的產生又會引起它四周空氣或其他系統產生相應的變化,由此引起連鎖反應,最終導致其他系統的極大變化。
此效應說明,事物發展的結果,對初始條件具有極為敏感的依賴性,初始條件的極小偏差,將會引起結果的極大差異。如:天體運動存在混沌;電、光與聲波的振盪,會突陷混沌;地磁場在400萬年間,方向突變16次,也是由於混沌。甚至人類自己,原來都是非線性的:與傳統的想法相反,健康人的腦電圖和心臟跳動並不是規則的,而是混沌的,混沌正是生命力的表現,混沌系統對外界的刺激反應,比非混沌系統快。
由此可見,非線性就在我們身邊,躲也躲不掉了。
科學家給混沌下的定義是:混沌是指發生在確定性系統中的貌似隨機的不規則運動,一個確定性理論描述的系統,其行為卻表現為不確定性一不可重復、不可預測,這就是混沌現象。進一步研究表明,混沌是非線性動力系統的固有特性,是非線性系統普遍存在的現象。牛頓確定性理論能夠完美處理的多為線性系統,而線性系統大多是由非線性系統簡化來的。因此,在現實生活和實際工程技術問題中,混沌是無處不在的。洛倫茨第一次發現混沌現象,至今,關於混沌的研究一直是科學家、社會學家、人文學家所關注的。研究混沌,其實就是發現無序中的有序,但今天的世界仍存在著太多的無法預測,混沌,這個話題也必將成為全人類性的問題。在此,由於知識有限,我們只是做了極其膚淺的介紹和引入,希望有更多人能走進混沌之門,以更深邃的眼光來審視這個世界。今後或許能致力於此方面的研究。
蝴蝶效應是混沌學理論中的一個概念。它是指對初始條件敏感性的一種依賴現象:輸入端微小的差別會迅速放大到輸出端,蝴蝶效應在經濟生活中比比皆是。
「蝴蝶效應」也可稱「檯球效應」,它是「混沌性系統」對初值極為敏感的形象化術語,也是非線性系統在一定條件(可稱為「臨界性條件」或「閾值條件」)出現混沌現象的直接原因。
蝴蝶效應是基因學理論中的一個現像,現代醫學證明,一切疾病均與基因有關。疾病易感基因是與疾病發生密切相關的一類基因。攜帶疾病易感基因的人在沒有採取針對性預防措施的情況下,患病的風險性比正常人明顯增加。因此,採用分子技術檢測人體細胞中是否含有某類疾病易感基因就可以評估個體患病的風險度,從而為疾病的預防提供早期干預的機會。基因檢測是檢測人體細胞中疾病相關(易感)基因的分子檢測技術。
先進發達的現代醫學科技,可以讓我們的壽命延長5年。
積極有效的預防措施,可以讓我們的壽命延長25年。

6. 地理效應問題

集聚效應」是指各種產業和經濟活動在空間上集中產生的經濟效果以及吸引經濟活動向一定地區靠近的向心力,是導致城市形成和不斷擴大的基本因素。 集聚效應是一種常見的經濟現象,如產業的集聚效應,最典型的例子當數美國矽谷,聚集了幾十家全球IT巨頭和數不清的中小型高科技公司。

陽傘效應是由煙塵增多形成的。人類的生產與生活活動,導致大氣中的煙塵越來越多。懸浮在大氣中的煙塵,一方面將部分太陽輻射反射回宇宙空間,削弱了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能,使地面接受的太陽能減少;另一方面吸濕性的微塵又作為凝結核,促使周圍水汽在它上面凝結,導致低雲、霧增多。這種現象類似於遮陽傘,因而稱「陽傘效應」。陽傘效應的產生使地面接受太陽輻射能減少且陰、霧天氣增多,影響城市交通等。

雨島效應,城市中林立的高樓大廈比喻為「鋼筋水泥的森林」。而隨著「森林」密度不斷地增加,尤其一到盛夏,建築物空調、汽車尾氣更加重了熱量的超常排放,使城市上空形成熱氣流,熱氣流越積越厚,最終導致降水形成。這種效應被稱之為「雨島效應」。

7. 月球的地理效應

1、地球上的物質受其引力的影響,發生周期性起伏,即固體潮汐、海洋潮汐、大氣潮汐
2、潮汐發生周期性變化
3、潮汐作用加劇海岸侵蝕,頂托河口徑流,對延安生物產生很大影響。潮汐能可用於發電。

8. 地球自轉和公轉的地理效應是什麼

自轉:
晝夜交替,地方時,地轉偏向力,地球赤道略鼓兩極略扁
公轉:
季節變換(條件黃赤交角),太陽高度角變化

9. 宇宙線大氣效應是怎麼形成的

宇宙線進入地球大氣層後,由於與大氣的相互作用,宇宙線的強度隨高度發生變化。在50公里以上,宇宙線強度幾乎保持不變,這表明50公里以上的大氣對宇宙線強度影響不大。這部分粒子包括初級宇宙線和它與大氣相互作用反射出來的「反照粒子」。在50公里以下,地球大氣對宇宙線的影響增強,產生出大量次級粒子。隨著大氣密度的增加,次級粒子越來越多,宇宙線強度很快增大,至19公里附近形成極大值。隨後,由於大氣對粒子的吸收,強度又隨大氣密度的增加而逐漸減少。

影響地面宇宙線強度的主要因素是大氣壓力和大氣溫度。當大氣壓力和大氣溫度變動時,大氣密度和等壓面的高度也相應變動,因而次級粒子產生層的高度和粒子的吸收情況也跟著變化,影響到達地面的粒子強度。要從地面宇宙線強度記錄求出初級宇宙線強度的變化,必須對大氣因素進行改正。

此外,宇宙線在大氣中產生的電離,會影響低電離層的電子密度及大氣電導率,從而影響大氣電場和電流,甚至也可能對天氣過程產生影響。

10. 地球的宇宙環境及其地理意義

地球所處的宇宙環境是指以地球為中心的宇宙環境,可以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理解。宏觀層面上是指地球在天體系統中所處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總星系;微觀層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陽系中所處的位置。

了解地球所處的宇宙環境,目的不是要系統學習天文知識,而是要為認識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打基礎。在太陽系九大行星中回,從質 量、體積、運動等方面看,地球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員,但是,存在生命尤其是高級 智慧生命又答使地球成為太陽系中特殊的一員。

(10)宇宙因素的地理效應是什麼擴展閱讀:

太陽系一直位於銀河系的穩定軌道之中,該軌道遠離銀河系的中心,位於兩條旋臂之間。通常,銀河系的大多數恆星都在螺旋臂之中運行,即使存在一些不在旋臂之內的恆星,他們也不會在那裡停留很長時間,最終都會被掃入螺旋臂內部。

只有在距銀河系中心一定精確距離的情況下,恆星才能持久保留在兩個螺旋臂之間的位置。而太陽正好就位於這里。

閱讀全文

與宇宙因素的地理效應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2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3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3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