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地理雜記是什麼東西

地理雜記是什麼東西

發布時間:2022-07-20 12:19:31

⑴ 札記和雜記的區別

札記就是雜記筆記的意思
文體當然不限了
雜記包括很多東西,你看下面
一個是摘記的要點和心得

一個是記錄事物的
-------------------------------------

札記(zhá jì):讀書時摘記的要點和心得

札記有: 教學札記 讀書札記 心情札記 家訪札記
經濟生活札記 廿二史札記,凡是用於生活,工作,學習,事務方面的材料都叫札記.

雜記
包括:

( 1)山川、景物、人事雜記。描寫山川、景物和人事的,如《小石潭記》、《登泰山記》。

( 2)筆記文。以記事為主,它的特點是篇幅短小,長的千字左右;內容豐富,有歷史掌故、遺文遺事、文藝隨筆、人物短論、科學小說、文字考證、讀書雜記等五花八門。《世說新語》、《夢溪筆談》就是這種文體。

⑵ 異物志的各地版本

楊孚《異物志》
東漢楊孚撰。一卷。《隋書·經籍志》、《舊唐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史部地理類著錄。已佚。楊孚,字孝元,或作孝先,廣東南海人。漢末曾為議郎。所撰《異物志》為歷史上最早的一部《異物志》。《水經注》引作楊氏《南裔異物志》。《藝文類聚》所引,或作楊孝元《交趾異物志》,或作《交州異物志》。其書主要記載交州一帶(包括今廣東、廣西和越南北部地區)的物產和民族風俗,如錦鳥、麡狼、鮫魚、桔、稻、猩猩、孔雀,以及狼□(月+荒)之民等。《藝文類聚》卷83所引雲:「狼□(月+荒)之民與漢人交關,常夜為市,以鼻齅金,知其好惡。」佚文以散文為主,間有四言韻語。如《水經注》卷37引楊氏《南裔異物志》:「髯惟大蛇,既洪且長。采色駁犖,其文錦章。食豕吞鹿,腴成養創。賓享嘉宴,是豆是觴。」《初學記》、《藝文類聚》、《北堂書鈔》、《後漢書注》、《太平廣記》、《太平御覽》、《海錄碎事》、《事類賦注》等書均有佚文。今有清曾釗輯本,收佚文近百條。曾氏認為,《異物志》一類典籍乃楊孚首創,故只有楊孚可專其名,群書所引,凡不稱人名,只稱《異物志》者,皆當為楊氏書文。[2]所以他將很多非楊孚《異物志》的佚文都收入書中,僅筆者考知,就有《南州異物志》、陳祈暢《異物志》、《鬱林異物志》的佚文混雜其中。此外,也有漏收的現象,如《北堂書鈔》中的數條佚文就未收入。劉緯毅《漢唐方誌輯佚》亦收此書佚文。
朱應《扶南異物志》
三國吳朱應撰。一卷。朱應,三國吳時為宣化從事,與中郎將康泰奉命「南宣國化」 [3],出使了扶南、林邑及南洋諸國,回來後寫了《扶南異物志》一書,敘述其經歷,介紹了扶南、林邑、西南大沙洲(今南洋群島)及天竺、大秦等國的物產與地理知識。一同出使的康泰也著有《吳時外國傳》一書,介紹其所見所聞,亦佚。朱應之書未見各類書及史注引用。向達舉《北堂書鈔》卷132「帳」條所引:「應志雲:斯調國王作白珠交給帳,遣遺天竺之佛神」,疑此為朱應書之佚文[4]。清章宗源《隋書經籍志考證》舉《通典邊防門注》、《史記大宛列傳正義》引宋膺《異物志》,疑宋膺即為朱應之訛。其說有很大影響,連姚振宗、向達也不能否定它。這種說法其實是錯誤的。筆者曾對宋膺《異物志》佚文做過全面考查,宋書佚文今存六條,全記大宛、大秦、渠搜、月氏等西域各地物產,未涉海南諸國[5]。宋膺《異物志》與朱應《扶南異物志》實為兩種不同的書,章氏的說法是沒有根據的。清陳運溶《麓山精舍叢書》第二集《古海國遺書鈔》中,輯有《扶南異物志》,所收數條皆宋膺佚文。
萬震《南州異物志》
三國吳萬震撰。一卷。萬震,吳時曾為丹陽太守。向達說:「萬震事跡不見吳書,只《隋書·經籍志》注其為吳丹陽太守,未言孫吳何時。今按孫吳黃武、黃初時屢耀兵海外,比之明代,約同成祖詠樂之時。又丹陽太守在黃武初為呂范,至嘉禾三年諸葛恪為丹陽太守。自呂范至諸葛恪中間相隔十餘年,未聞他人繼范為丹陽太守。疑萬震之為丹陽太守,即在呂范之後諸葛恪之前,正當海外征伐甚盛之際。震在丹陽,接近國都,見聞較近,故有《南州異物志》之作,以志殊方異物。雖以異物名書,所述多海南諸國方物風俗,無異一地理書也。」 [6]萬震所記,並不限於海南諸國,於西方大秦等國亦多有涉及。書中所記如烏滸、扶南、斯調、林陽、典遜、無論、師漢、扈利、察牢、類人等國的地理風俗物產,多為前代史書所闕,有很高的史料價值。《太平御覽》卷790引《南州異物志》雲:「姑奴去歌營可八千里,民人萬余戶,皆乘四轅車,駕二馬或四馬。四會所集也。舶船常有百餘艘,市會萬人,晝夜作市,船皆鳴鼓吹角,人民衣被中國。」現存佚文多為散文,也有一些四言韻文。這種情況有兩種可能,一是散文為正文,韻文則為贊語;另一種可能是韻文為正文,散文則是中間的夾注。如《太平御覽》卷788引「類人」條正文為韻文,中間以散文夾注。《藝文類聚》卷84寶玉部貝類引《南州異物志》雲:「交趾北南海中有大文貝,質白而文紫,天姿自然,不假雕琢磨瑩而光色煥燦。」《太平御覽》卷807珍寶部貝類亦引《南州異物志》,雲:「乃有大貝,奇姿難儔(註:大貝,文貝也,交趾以南海中皆有之)。素質紫飾,文若羅珠。不磨不瑩,彩輝光浮。思雕莫加,欲琢靡逾。在昔姬伯,用免其拘。」散文與韻文所記內容一致,描述971比喻也都類似,只是文體不同。這樣的情況在其他《異物志》中也有不少。大約同一時代的作者都不約而同地採用了當時通行的記述方式。今存的《南州異物志》佚文,多見於《齊民要術》、《初學記》、《北堂書鈔》、《史記正義》、《一切經音義》、《法苑珠林》、《太平御覽》、《事類賦注》等書。清陳運溶輯出佚文六十餘條。劉緯毅書亦收。
沈瑩《臨海水土異物志》
三國吳沈瑩撰。一卷。《隋志》等皆作《臨海水土異物志》,《藝文類聚》、《太平御覽》引作《臨海異物志》。《後漢書注》引有沈瑩《臨海異物志》,又引《臨海水土志》,疑二者為一書。沈瑩,三國吳亦為丹陽太守,晉軍破吳時為晉將王渾所斬[7]。沈瑩為丹陽太守的時間較萬震要晚。從《臨海水土異物志》現存的佚文看,書中所記多為南部沿海地區物產風俗,像魚類、鳥類、樹木等動植物。《太平御覽》卷939鱗介部引《臨海異物志》雲:「牛魚,形如犢子,毛色青黃,好眠卧。人臨上,及覺,聲如大牛,聞一里。」又雲:「鹿魚,長二尺余,頭上有角,腹下有腳如人足。」《藝文類聚》卷92鳥部引《臨海異物志》:「□(氵+雞)鶒,水鳥,毛有五色,食短狐。其在溪中,無毒氣。」《齊民要術》、《初學記》、《北堂書鈔》、《藝文類聚》、《後漢書注》、《太平御覽》、《事類賦注》、《海錄碎事》等書引有佚文。又,《御覽》卷946蟲?部引沈瑩《臨海異物志》雲:「晉安南吳嶼山吳公千萬積聚,或雲,長丈余者以作脯,味似大蝦。」按晉安郡,晉太康三年(282年)分建安郡置,治所在今福建福州;晉安縣,三國吳置東安縣,晉改為晉安,治所在今福建泉州附近。所以,吳並未有晉安之名,而沈瑩也未入晉,其文中不應有「晉安」一詞出現,有可能為後人抄寫時改動。今有輯本四種:明陶宗儀所輯,收在《說郛》中;清王仁俊所輯,收在《玉函山房輯佚書補編》中;民國楊恩所輯,收在《台州叢書後集》中;劉緯毅書亦收。
薛瑩《荊揚已南異物志》
三國吳薛瑩撰。史志未載,卷目不詳。薛瑩,薛綜之子,三國吳為選曹尚書,光祿勛,入晉後拜散騎常侍。其事見《三國志·吳書·薛綜傳》。薛綜曾官合浦、交趾等地太守,薛瑩隨父常居嶺南,對南方各地的物產風俗都相當熟悉,故有此書。《史記·司馬相如列傳·索隱》引作《荊揚巳物志》,引雲:「(楊梅)其實外肉著核,熟時正赤,味甘酸。」《文選·吳都賦注》引《荊揚巴南異物志》雲:「余甘如梅李,核有刺,初食之味苦,後口中更甜。高涼建安皆有之。」張澍在其所輯《涼州異物志》之《序》中說:「《一切經音義》引薛珝《異物志》,《隋志》作薛翊。」按薛珝,薛綜長子,薛瑩之兄,史書未載其有《異物志》之作[8]。亦未見《一切經音義》引其《異物志》,《隋書·經籍志》亦無。不知張氏何據。
譙周《異物志》
三國蜀譙周撰。不見史志著錄,卷目不詳。已佚。譙周,字允南,魏晉之際的著名學者。三國蜀為光祿大夫;入晉,拜騎都尉。著述甚豐,據《三國志·蜀書·譙周傳》雲:「凡所著述,撰寫《法訓》、《五經論》、《古史考》之屬百餘篇。」這些著作,包括《異物志》在內,已全部散佚。其所撰《異物志》,《史記集解》引作《巴蜀異物志》,如《史記·絳侯周勃世家·集解》引晉灼語:「《巴蜀異物志》謂頭上巾為昌絮。」此《巴蜀異物志》即當是譙周《異物志》。《文選·蜀都賦注》引譙周《異物志》雲:「涪陵多大龜,其甲可以卜,其緣中又似瑇瑁,俗名曰靈。」又引雲:「滇池在建寧界,有大澤水周二百餘里,水乍深廣乍淺浹,似如倒池,故名滇池。」
續咸《異物志》
晉續咸撰。十卷。已佚。續咸,上黨人,好學,師事京兆杜預。永嘉中為東安太守。後仕劉琨,任從事中郎。又事石勒,為理曹參軍。《晉書·續咸傳》:「著《遠游志》、《異物志》、《汲冢古文釋》,皆十卷,行於世。」根據其傳所述生平來看,續咸一生都在北方活動,先仕西晉,西晉亡後仕劉琨,又仕石勒,未到南方去過。所著《異物志》,似當以記載北方物產為主。其書十卷,是諸種《異物志》中卷數最多的一種,但史志未載,亦未見引用。
宋膺《異物志》
宋膺撰。不見史志著錄,卷目無考。已佚。宋膺,事跡不詳。其《異物志》所存數條佚文分見《史記正義》、《通典注》、《太平御覽》、《太平寰宇記》等書,皆記月氏、大宛、大秦、渠搜等國異物。如《史記·大宛列傳·正義》引:「秦之北附庸小邑,有羊羔自然產於土中,候其俗萌,築牆繞之,恐為獸所食。其臍與地連,割絕則死,擊物驚之,乃驚鳴,臍遂絕,則逐水草為群。」《太平御覽》卷793引雲:「大頭痛小頭痛山,皆在渠搜之東,疏勒之西,經之者身熱頭痛,夏不可行,行則致死,惟冬方可行,尚嘔吐。山有毒,葯氣之所為也。冬乃枯歇,可行也。」根據佚文中的地名國名判斷,其書大約成於漢晉之際。其時隨著絲綢之路的暢通,中西交流日盛,有關西方的種種異物風俗也隨眾多的商賈使節傳入中原。宋膺書中所記,像「地生羊」、「頭痛山」、「大秦金」、「月氏羊」等,在唐以前典籍中都很獨特,未見他書有相同記載。從這些佚文來看,宋膺有可能親歷西域。清人章宗源《隋書經籍志考證》疑宋膺為朱應之訛,張澍疑《涼州異物志》即宋膺所撰[9],皆不確。筆者經過考證比較,已證實宋膺《異物志》非《涼州異物志》[10],亦非朱應之訛。張澍輯《涼州異物志》末附有宋膺書佚文。
《涼州異物志》
作者無考。一卷。已佚。《水經注》引作《涼土異物志》。佚文見《水經注》、《初學記》、《太平御覽》、《太平寰宇記》、《續博物志》等書。從佚文看,所記內容並不僅限於涼州,也涉及到涼州以外的廣大地區,如大秦、高昌、羅剎、丁零等。大約成書於漢晉之際。今存佚文多為四言韻語,如《太平御覽》卷865引:「鹽山二岳,三色為質。赤者如丹,黑者如漆。小大從意,鏤之寫物(註:赤與黑皆小,惟白大,或如篋箱,從人所為形也)。作獸辟惡,佩之為吉(註:或治為鳥獸以佩之)。是曰戎鹽,可以療疾(註:四方皆用白者作散,以除頭風。以其出胡國,故言戎鹽也)。」也有散文,如《太平寰宇記》卷153引:「縣泉水,漢貳師將軍李廣利伐大宛還,士眾渴,乏水,廣利乃引佩刀刺山,飛泉湧出,三軍賴以獲濟。」今有張澍輯本,收在《二酉堂叢書》中。
陳祈暢《異物志》
陳祈暢撰。一卷。《舊唐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史部地理類著錄。已佚。陳祈暢,事跡無考。從其書引用情況看,大約是魏晉南北朝時人。最早引用此書的是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只題《異物志》,未標作者,如卷10引《異物志》:「益智類薏苡,實長寸許,如枳梖子,味辛辣,飲酒食之佳。」此文《太平御覽》卷972果部引作陳祈暢《異物志》。現存佚文多記益智、余甘、三廉、甘薯等南方物產。佚文既有散文,也有四言韻語,如《太平御覽》卷972果部所引:「?子之樹,枝葉四布(註:枝葉滿蘇如車蓋也)。名同種異,味實甜酢(註:與作紙谷同名,而實大異也)。果而無核,裡面如素。析酒止酲,更為遺酪。」佚文主要見於《齊民要術》、《太平御覽》等書。
曹叔雅《廬陵異物志》
曹叔雅撰。不見史志著錄,卷目無考。已佚。曹叔雅,事跡無考。從其書引用情況看,當為唐以前人[11] 。《初學記》引作曹叔《異物志》,《太平寰宇記》引作叔雅《廬陵異物志》,《太平御覽》作曹叔雅《異物志》。佚文多記廬陵一帶物產。如《太平御覽》卷52引:「豫章有石黃白色而理疏,以水灌之便熱,以鼎加其上,炊足以熟。冷則灌之。雷煥以問張華,華曰:然石也。」《初學記》卷8、《太平寰宇記》卷109引:「廬陵大山之間,有山都,似人,裸身,見人便走。自有男女,可長四五尺,能□(口+叢)相喚,常在幽昧中,似魑魅鬼物。」佚文見《初學記》、《藝文類聚》、《太平御覽》、《太平寰宇記》等書。
《南方異物志》
作者不詳,卷目無考。已佚。根據佚文引用情況看,約成書於魏晉南北朝時期。最早引用此書的是《齊民要術》。佚文多記甘蕉、棘竹、鸚鵡等南方物產,如《齊民要術》卷10引《南方異物志》雲:「棘竹有刺,長七八尺,大如罋。」又如《初學記》卷30引《南方異物志》雲:「鸚鵡有三種,青大如烏臼,一種白大如鴟,一種五色。大於青者,交州巴南盡有之,及五色,出杜薄州。凡鳥四指,三向前,一向後,此鳥兩指向後。」《齊民要術》、《初學記》、《一切經音義》、《太平御覽》等書均有引文。按此書與唐房千里《南方異物志》同名,但它早於房氏之書,應注意分別。
孫暢《異物志》
孫暢撰。史志未載,卷目不詳。孫暢,事跡無考。其書佚文僅存一條,即《初學記》卷30所引:「鸚鵡,其毛色或蒼綠,或紫赤,喙如鴞而目深。行如鳩雀而能效人言,故足見殊貴。」鸚鵡以南方為多,據此知孫暢《異物志》所記有南方物產。
《南中異物志》
作者、卷目不詳,亦不見史志著錄。已佚。《一切經音義》卷16引有一條佚文:「豫樟生七年方知。若作船,必與龍斗。」按南中,古代泛指川黔滇一帶,也指嶺南。豫樟生於南方。《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其北則有陰林巨樹,楩楠豫章。」張守節《正義》:「按,溫活人雲:豫,今之枕木也;章,今之樟木也。二木生至七年,枕、章乃可分別。」
《南中八郡異物志》
作者、卷目不詳,史志亦未著錄。已佚。《太平御覽》卷924引有一條佚文:「翠大於燕,腹背純赤。民捕食之,不知貴其毛羽也。」《後漢書注》、《太平御覽》又引有《南中八郡志》,如《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列傳注》引《南中八郡志》雲:「貊大如驢,狀頗似熊,多力,食鐵,所觸無不拉。」又引雲:「邛河縱廣岸二十里,深百餘丈。多大魚,長一二丈,頭特大,遙視如戴鐵釜狀。」所記亦皆南方物產。古人引書,常常省稱,此《南中八郡志》很有可能是《南中八郡異物志》的省稱。
《鬱林異物志》
作者、卷目不詳,史志亦未著錄。已佚。現存佚文兩條。《太平御覽》卷900引:「周留,牛,毛青大腹,銳頭青尾,狀似大豬。」《初學記》卷29引作《異物志》,牛作水牛,其餘相同。亦未標作者姓名。《事類賦注》卷22引:「周留者何,其實水牛。蒼毛豕身,角若擔矛。衛護其犢,與虎為仇。」兩條佚文同記一物,但文體卻一韻一散,與前述《南州異物志》的情況相仿。
《廣州異物志》
作者、卷目不詳,史志未見著錄,已佚。《太平御覽》卷938鱗介部有佚文一條:「鱷魚長者二丈余,有四足,喙長七尺,齒甚利。虎及鹿渡水,鱷擊之,皆斷喙去齒,旬日更生。」
郭氏《異物志》
作者、卷目不詳,史志未見著錄。已佚。《太平廣記》卷210引有一條佚文:「後漢張衡字平子,南陽西郡人,高才過人,性聰,明天象,善書。累拜侍中,出為河間王相,年六十二。昔建州滿城縣山有獸名駭神,豕身人首,狀貌丑惡,百鬼惡之。好出水邊石上。平子往寫之,獸入水中不出。或雲,此獸畏寫之,故不出。遂去紙筆,獸果出。平子拱手不動,潛以足指畫之。今號巴獸潭。」此條所記在內容上與前面各種《異物志》已有不同,不是如實記述物產風俗,而是記述有關人物的奇聞佚事;記述的態度也有了變化。這是《異物志》逐漸由地理博物雜記向志怪小說轉變的一個標志。
沈如筠《異物志》
唐沈如筠撰。《新唐書·藝文志》、《崇文總目》子部小說類著錄,作三卷;《宋史·藝文志》作二卷。已佚。沈如筠,初唐句容(今屬江西)人,曾為橫陽主簿。有詩名。據其《寄天台司馬道士》詩,知為玄宗時人。其書入子部小說類,可推知其所記當是異事異聞,與早期《異物志》專記物產風俗不同。佚文未見引用。程毅中《古小說簡目》說《太平廣記》中引有沈書佚文,或作《異物志》。然查《廣記》,並無沈書佚文,《太平廣記》共引《異物志》文六條,這些佚文或為《南州異物志》文,或為宋膺《異物志》,或記大歷時事,皆非沈氏之文。另,《中國文言小說總目提要》雲《海錄碎事》所引《異物志》為沈氏書文,經查,《海錄碎事》共引《異物志》四條,卷22下引「桔官」條與卷15引「狼?民?金」條,《初學記》引作楊孚《異物志》;卷22上「木客鳥」條、「山都」條皆記廬陵事,似當作曹叔雅《異物志》文;同卷引作《異物志》的「牛魚」條,實出《博物志》卷三。如此,則《海錄碎事》並無沈如筠《異物志》文。
孟琯《嶺南異物志》
唐孟琯撰。一卷。《新唐書·藝文志》、《宋史·藝文志》史部地理類著錄,《崇文總目》入子部小說類。已佚。孟?,唐郴州人,元和進士。《太平御覽》引有《嶺南異物志》文十數條,未著作者姓名,當是孟氏書文。《太平廣記》亦引作《異物志》。佚文所記,皆蝦、蟹、梅等南方物產。多誇飾之詞,類於小說。如《太平廣記》卷977菜茹部引:「南土無霜雪,生物不復凋枯。種茄子十年不死。生子攀緣摘之。樹高至二丈。」卷980又引:「唐孟?嘗於嶺表買芥菜,置壁下忘食,數日,皆生四足,有首尾,能行走,大如螗蜋,但腰身細長。」《事類賦注》卷29引:「南方大魚,聲為雷,氣為風,涎沫為霧。」《太平御覽》、《太平廣記》、《事類賦注》等書存有佚文。[11] 房千里《南方異物志》唐房千里撰。一卷。《新唐書·藝文志》史部地理類、《宋史·藝文志》子部小說類、《崇文總目》史部地理類著錄。已佚。房千里,河南人,大和進士,曾為端州別駕、高州刺史。按《太平御覽》引有《南方異物志》佚文數條,皆記鸚鵡、玳瑁等物,與《初學記》、《一切經音義》所引相同。房千里為大和進士,其文不當載《初學記》和《一切經音義》等書,則《太平御覽》所引,當為前述無名氏《南方異物志》佚文,而非房氏佚文。《本草綱目》卷34轉引掌禹錫《嘉?補注本草》引《南方異物志》「薰陸」條,其文與《太平御覽》卷982引《南州異物志》文略同,亦非《南方異物志》文。從史志著錄來看,《南方異物志》出入史、子兩部,說明它的內容兼具地理雜記與小說的特點,既可看作地理雜記,又可看作小說,起碼不是嚴肅的地理雜記,大約與孟琯《嶺南異物志》相類。房氏佚文目前尚未見到。
《嶺表異物志》
作者不詳。一卷。《宋史·藝文志》史部地理類著錄。已佚。就其著錄情況看,成書於宋的可能性較大,但也不能排除為唐人所作的可能。從書名來看,內容當以記載嶺南物產風俗為主。其書佚文尚未發現。
以上是對漢唐間已佚二十二種《異物志》的大概情況所作的一些初步考述,各書作者、成書年代、卷目、著錄情況、主要內容、體例,以及佚文引錄情況基本如上。由於材料零碎不全,在先381後順序的編排上,只能依據作者年代及引用、著錄的時間推斷,大略按時代先後排列。倘有不當,敬請指正。
關於《異物志》類著作的歷史文化及文獻意義,筆者另有專文論及,限於篇幅,此不贅述。
註:
[1]清人張澍、曾釗、陳運溶等曾輯個別《異物志》佚文。今人劉緯毅《漢唐方誌輯佚》收錄了十二種《異物志》佚文,是迄今輯錄《異物志》佚文最多者。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8年。
[2]曾釗輯、楊孚:《異物志》之《跋》。《叢書集成初編》本,中華書局,1985年。
[3]事見《南史·夷貊列傳》。中華書局,1975年。
[4] [6]向達:《唐代長安與西域文明·漢唐間西域及海南諸國古地理書敘錄》。三聯書店,1987年。
[5] [10] 拙文《〈涼州異物志〉佚文考辨》。《西北師大學報》1993,(4)。
[7] [8] 沈瑩、薛翊事見《三國志·吳書·三嗣主傳》及裴注。中華書局,1963年。
[9] 張澍輯:《涼州異物志序》。《二酉堂叢書》清道光元年刊。
[11]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第五卷參考文獻中列有《廬陵異物志》,雲:「佚名,宋。」誤以《廬陵異物志》為宋人所作。科學出版社,1975年。

⑶ 古代地理書籍除了山海經還有哪些

水經注,徐霞客游記,法顯傳

⑷ 四庫全書總目史部里具體類是怎麼分的

分為「正史類」、「編年類」、「紀事本末類」、「別史類」、「雜史類」、「詔令奏議類」、「傳記類」、「史抄類」、「載記類」、「時令類」、「地理類」、「職官類」、「政書類」、「目錄類」、「史評類」、「匯編類」。

《史部》主要分為正史類、編年類、紀事本末類、雜史類、別史類、詔令奏議類、傳記類、史鈔類、載記類、時令類、地理類、職官類、政書類、目錄類、史評類等15個大類。

其中詔令奏議類又分詔令、奏議2屬,傳記類又分聖賢、名人、總錄、雜錄、別錄5屬,地理類又分宮殿疏、總志、都會郡縣、河渠、邊防、山川、古跡、雜記、游記、外記10屬、

職官類又分官制、官箴2屬,政書類又分通制、典禮、邦計、軍政、法令、考工6屬,目錄類又分經籍、金石2屬。

(4)地理雜記是什麼東西擴展閱讀:

1、《四庫全書》-《經部》分類

分為易類、書類、詩類、禮類、春秋類、孝經類、五經總義類、四書類、樂類、小學類等10個大類,其中禮類又分周禮、儀禮、禮記、三禮總義、通禮、雜禮書6屬,小學類又分訓詁、字書、韻書3屬。

2、《四庫全書》-《子部》分類

分為儒家類、兵家類、法家類、農家類、醫家類、天文演算法類、術數類、藝術類、譜錄類、雜家類、類書類、小說家類、釋家類、道家類等14大類。

其中天文演算法類又分推步、算書2屬,術數類又分數學、占侯、相宅相墓、占卜、命書相書、陰陽五行、雜技術7屬,藝術類又分書畫、琴譜、篆刻、雜技4屬。

譜錄類又分器物、食譜、草木鳥獸蟲魚3屬,雜家類又分雜學、雜考、雜說、雜品、雜纂、雜編6屬,小說家類又分雜事、異聞、瑣語3屬。

3、《四庫全書》-《集部》分類

分為楚辭、別集、總集、詩文評、詞曲等5個大類,其中詞曲類又分詞集、詞選、詞話、詞譜詞韻、南北曲5屬。

除了章回小說、戲劇著作之外,以上門類基本上包括了社會上流布的各種圖書。就著者而言,包括婦女,僧人、道家、宦官、軍人、帝王、外國人等在內的各類人物的著作。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四庫全書

⑸ 徐霞客寫的是書是是什麼,還有歷代雜記都有什麼。哪位知道,好看一些的。謝謝了。

徐霞客經30多年旅行,寫有天台山、雁盪山、黃山、廬山等名山游記17篇和《浙游日記》、《江右游日記》、《楚游日記》、《粵西遊日記》、《黔游日記》、《滇游日記》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遺有60餘萬字游記資料。死後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記》。世傳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數種。主要按日記述作者1613~1639年間旅行觀察所得,對地理、水文、地質、植物等現象,均作詳細記錄,在地理學和文學上卓有成就。
求採納~

⑹ 中國傳統文化的歷史地理特徵

多元化,源遠流長

閱讀全文

與地理雜記是什麼東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2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3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3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