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地理裡面的那些氣候怎麼辨別
以溫定帶,以水定型。
步驟:
1.判斷南北半球
看最高氣溫所在月份……這個應該不用說了,若全年溫差不說明是赤道附近的氣候類型。
2.以溫定帶
(主要看最低氣溫)
0、15度作界限,
全年最低氣溫高於15度,為熱帶;
全年最低氣溫在0-15度之間,為亞熱帶;
全年最低氣溫低於0度,為溫帶;
全年
最高
氣溫在0度左右,為寒帶。
3.以水定型(看降水的全年分布情況)
按降水類型劃分,有四類
夏雨型:所有的季風氣候(熱帶、亞熱帶、溫帶)和熱帶草原
冬雨型:地中海氣候
年雨型:熱帶雨林、溫帶海洋
少雨型:熱帶沙漠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極地氣候
常用氣候類型也就這十種,步驟2和步驟3取個交集,就能確定。
另外有兩點需要注意:
1.熱帶季風和熱帶草原——溫度帶上,同屬熱帶氣候,降水又同屬夏雨型,區分的方法是,熱帶季風的降水更加集中。有降水的柱狀統計圖作比較會很明顯。再有,熱帶季風是分雨旱兩季,而熱帶草原是干濕兩季。
2.溫帶海洋氣候——雖是溫帶的氣候類型,全年的最低氣溫卻高於0度,但從降水上要和熱帶雨林相區分應該還是不難的。
我想我的方法不用去記降水量熱量,氣溫也只是0、15兩個界線,做題時應該更實用一些。
『貳』 地理的降水量和氣溫的圖怎麼看
什麼時候溫度最高就看折線的最高點在哪月;
什麼氣候,那就得熟記各氣候的特點,比如,有個圖,是溫度高的時候降水少,溫度低的時候降水多,也就是雨熱不同期,而且最低月氣溫在0攝氏度以上,那麼就應該立刻想到這個是亞熱帶地中海氣候,它的特點是冬季溫和多雨,夏季炎熱少雨。
再加兩句:先看最冷月氣溫是在0攝氏度以上還是以下,以上則是熱帶、亞熱帶或者溫帶海洋性氣候,以下則是溫帶(除海洋性氣候)或寒帶氣候。然後再去看降水,最冷月氣溫是在0攝氏度以上的,降水很多且較平均的,就是熱帶雨林氣候;有雨旱季之分的且全年高溫的是熱帶草原氣候,有明顯的干濕季之分,濕季降水量極為豐富的且全年高溫的就是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高溫,幾乎看不見降水量的,不用說,肯定熱帶沙漠!
就類似這樣的~~~
考試一般最喜歡考的幾個是:溫帶季風(因為首都北京屬於這個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川本地屬於這個氣候)、亞熱帶地中海氣候(因為它最特殊)還有溫帶海洋性氣候!!
總而言之,最重要的就是氣候的特點、成因和分布(模式圖要熟記),把這些搞懂了,答題就沒什麼問題了!!
(希望能幫到你,也希望你能給我好評哦,你的好評是我最大的鼓勵!謝謝~)
『叄』 七上地理氣溫變化曲線圖怎麼看平均氣溫最低
氣溫變化曲線是一年12個月的月均溫。北半球1月氣溫最低,看1月氣溫紅點對應的左側縱坐標數值(如圖中是-5攝氏度)。
最高看7月(圖中數一數值29攝氏度)
『肆』 高中地理:氣溫和降水的規律和判斷。
午熱晨涼、冬寒夏暑,這是氣溫隨時間變化的一般規律。隨著地球以一日為周期的繞軸自轉和以一年為周期的繞太陽公轉,某一地區所接受的太陽輻射的數量就出現以日、年為周期的變化,從而導致氣溫的晝夜(日)和季節(年)變化。
(1)氣溫晝夜變化 它是指氣溫以一日為周期的有規律變化。氣溫日變化的特點是,一天當中有一個最高值和一個最低值,最高值出現在午後兩點鍾左右,最低值出現在清晨日出前後。一天當中氣溫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稱為氣溫日較差。它的大小反映了氣溫日變化的程度。
日出以後,隨著太陽輻射的增強,地面凈得熱量,溫度升高。此時,地面放出的長波輻射也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強,大氣吸收了地面的長波輻射,氣溫也上升。到了正午,太陽輻射達到最強,氣溫也隨之上升。此後,太陽輻射強度雖然開始減弱,但地面得到的熱量仍比地面長波輻射推動的熱量還要多,地面儲存的熱量仍在增加,所以地溫繼續升高,氣溫也隨著升高。到午後一定時間,由於太陽輻射的進一步減弱,使地面得到的熱量開始少於推動的熱量,地溫開始下降。地溫的最高值就出現在地面熱量由儲存轉為虧損、地溫由上升轉為下降的時刻。這一時刻通常在午後一小時左右。隨後,由於地面熱量不斷地虧損,氣溫便逐漸下降,一直下降到清晨日出之前地面儲存的熱量減至最少為止。所以,最低氣溫出現在清晨日出前後,而不是在半夜。由此看來,一晝夜間氣溫的高低不僅取決於接受太陽輻射數量的多少,取決於地面的熱量收支,即地面接收的太陽輻射的數量和向外放射的地面有效輻射的數量之差。如收入多於支出,則地面儲存的熱量增加;反之,則減少。
同時還可以看出,任何一個地方,每一天的氣溫日變化都有一定的規律性。但由於受眾多因素的影響,又不是前一天的簡單重復。因此,需要全面考慮各種因素的綜合影響。
(2)氣溫季節變化 它是指氣溫以一年為周期的有規律的變化。地球上絕大部分地區,一年中有一個最高值和一個最低值。由於氣溫的高低取決於地面儲存熱量的多少,地面儲存熱量最多的時期,就是氣溫最高值出現的時間;儲存熱量最少的時期,也就是氣溫最低值出現的時間。因此,一年中氣溫最高和最低值出現的時間,不是太陽輻射最強和最弱所在的一天(北半球的夏至和冬至日),也不是太陽輻射最強和最弱一天所在的月份(北半球的六月和十二月),而是比這一天要落後1~2個月。即最低值出現在一月或二月,最高值出現在七月或八月。海洋上落後較多,陸地上落後較少。北半球,中、高緯度內陸的氣溫,以七月為最高,一月為最低;海洋的氣溫,以八月為最高,二月為最低。
一年中,月平均氣溫的最高值與最低值之差,稱之為氣溫年較差。它的大小與緯度、海陸分布等因素有關。赤道附近,晝夜長短幾乎相等,最熱月和最冷月熱量收支相差不大,氣溫年較差很小;愈到高緯地區,冬夏區分愈明顯,氣溫年較差愈大。
對於同一緯度的海陸相比,陸上氣溫年較差比海洋大得多。一般情況下,溫帶海洋上的年較差為11℃,大陸上的年較差可達20~60℃。
氣溫年較差也因天狀況的不同而不同。雲雨多的地區,氣溫年較差小;雲雨少的地區,氣溫年較差大。
氣溫的空間變化
(1)等溫線和等溫線圖 等溫線是指同一水平面上氣溫相同各點的連結。任意一條等溫線上的各點溫度都相等。表示同一時間等溫線水平分布狀況的地圖,叫做等溫線圖。
在分析等溫線圖時掌握下列一般規律:
①等溫線密集,氣溫差別大;等溫線稀疏,氣溫差別小。
②等溫線向高緯突出,說明高溫地區廣;等溫線向低緯突出,說明低溫地區廣。
③等溫線與緯線平行,說明受緯度影響突出。
④等溫線與海岸平行,說明受海洋影響顯著。
⑤等溫線與山脈走向平行或高原邊緣平行,說明受地形影響明顯,或垂直變化大。
⑥等溫線呈封閉狀曲線,如線內氣溫高,可判斷為盆地;如線內氣溫低,可判斷為山地。
(2)一月氣溫變化:
從1月海平面氣溫分布圖上可以看出,1月世界氣溫的分布,具有下列幾個特點:
①等溫線較密,北半球與南半球相比更密,說明冬季各緯度之間溫度差異大。
②熱帶以外的區域,大陸上等溫線向南凸出,可見北半球的陸地比海洋冷,而南半球正好相反,陸暖於海。
③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北部,等溫線急劇地向北極凸出,這正好反映了暖流對氣溫的影響,象黑潮、阿留申暖流、墨西哥灣巨大的增暖作用。在屬於夏季的南半球,寒流的影響增強了,將等溫線遠遠地推向赤道方向。
④最低溫度出現在北半球的高緯度大陸上,亞洲東北部和格陵蘭特別寒冷。最暖區域通過澳大利亞中部、南非和南美的南回歸線附近。
(3)七月氣溫變化:
從7月份海平面氣溫分布圖上可以看出,7月世界的氣溫分布具有以下的特點:
①等溫線比較稀疏,說明夏季各緯度之間的溫度差異較小。
②熱帶以外的區域,大陸等溫線強烈地向北凸出,可見北半球陸暖於海,南半球陸冷於海。
③洋流、特別是寒流對等溫線的影響比較顯著。7月份,北半球等溫線沿非洲和北美的西岸向南凸出,是受加那利寒流和加利福尼亞寒流影響的結果。在南半球等溫線沿非洲和南美西岸向北彎曲,則是受本格拉寒流和秘魯寒流影響的結果。
④最高溫度出現在北半球的低緯大陸上。最熱的地方在亞洲內部、伊朗、阿拉伯、撤哈拉和加利福尼亞一帶的沙漠地區。
『伍』 初中地理的氣溫變化曲線圖怎麼看
1、首先,根據氣溫的變化,確定所處的溫度帶
最冷月均溫(曲線的最低點)>15℃,是熱帶氣候,這種曲線一般比較平,變化不大.
最冷月均溫在0--15℃,為亞熱帶氣候或溫帶海洋性氣候,
最冷月均溫在0℃以下,為溫帶氣候
各月氣溫都很低,最熱月均溫<10攝氏度,為寒帶氣候
2、再根據降水確定氣候類型
全年多雨,為熱帶雨林氣候
全年濕潤,為溫帶海洋性氣候
夏季多雨,為季風氣候,根據上面氣溫的判斷,可以確定是哪種季風氣候
冬季多雨,為地中海氣候(經常考查,是非常特殊的一種:夏季高溫少雨,冬季溫和多雨)
少雨型,熱帶沙漠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寒帶氣候
比如:圖甲,最冷月均溫在0℃以下,確定是溫帶氣候,再根據夏季降水多,判斷為季風氣候,所以甲圖是溫帶季風氣候.
圖乙,氣溫高的季節降水少,氣溫低的季節降水多,也就是夏季高溫少雨,冬季溫和多雨,是一個南半球的溫帶海洋性氣候.
『陸』 初中地理氣溫劃分標准
最冷月均溫低於0度是冬季寒冷,0~15度是冬季溫和,最冷月均溫15度以上就可以算全年高溫了。
夏季一般說25度以上是炎熱,20度上下(溫帶海洋性氣候)用夏季涼爽,如果全年都低於0度就可以說終年寒冷了。
熱帶是指全年溫度在15攝氏度以上的地區,通常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亞熱帶是估計我國的說法,按照我國的劃分,是指秦嶺—淮河以南的地區,通常年溫度在0攝氏度以上。南北溫帶是從南北回歸線到南北極圈之間。
溫度影響
白天,陽光普照,大地接收熱量後地面的溫度逐漸升高。到太陽落山以後,近地面的氣溫漸漸降低,地表的溫度也隨之開始下降。可見,日出日落,地溫表現出明顯的日變化。同時隨著四季變化,也存在明顯的年際變化。這些變化一般隨深度增加而減小。
地溫最高、最低值的出現時間,隨深度增加而延遲。地溫的高低對近地面氣溫和植物的種子發芽及其生長發育,微生物的繁殖及其活動,有很大影響。
『柒』 地理怎樣看溫度差異是由於什麼造成的比如說有緯度,海陸,季風 地形.這四個條件都造成了怎樣的差異
主要是結合某個地區的地理位置,看這個地區是位於低緯度、中緯度還是高緯度,因為溫度從赤道向兩極地區遞減.除了緯度以外,還有海陸因素:陸地溫差大,海洋溫差小,白天陸地氣溫較海洋高,夜間相反.季風主要通過降雨來調節溫度.地形是個重要因素,通常海拔每上升100m,氣溫下降0.6℃,谷地氣溫較高,溫差小,山頂溫差較大.另外植被、湖泊、河流也對溫度有影響,具體的就是結合某地區的地理位置往裡面套就行.
『捌』 地理知識:氣溫判斷類型,怎樣判斷
先判斷是位於什麼溫度帶,再根據降水量的多少判斷屬於什麼氣候類型。氣候類型一般都是先說溫度再說濕度。如熱帶雨林氣候。就是這個意思。
以溫定帶:
1.最冷月在15°C以上的為熱帶。
2.最冷月在0°C~15°C之間的為亞熱帶或溫帶海洋性氣候。
3.最冷月在0°以下,最熱月在20°C以上,為溫帶季風或溫帶大陸氣候。
4.最熱月在10°C~20°C,為亞寒帶。
5.最熱月在10°C以下,寒帶。
以水定型:
1.熱帶雨林——年雨型
季風、草原——夏雨型
沙漠——少雨型
2.溫帶海洋——年雨型
季風——夏雨型
大陸性——少雨型
3.亞熱帶季風——夏雨型
地中海——冬雨型
4,亞寒帶針葉林氣候、苔原氣候、極地氣候——夏雨型
『玖』 關於地理氣溫圖的問題
看氣溫和月份,最高月氣溫出現在7月,那麼是屬於北半球,最低氣溫出現在7月是南半球。首先我們結合這幅圖形來看,最低氣溫出現在一月,並且氣溫低於0攝氏度。最高氣溫出現在7月,則我們可以判斷它是屬於北半球的溫帶氣候類型。還可以大概判斷為溫帶季風氣候。
『拾』 怎樣分析地理的氣溫與降水量圖,如何由他判斷城市
以北半球為例:
1看氣溫曲線的變化:分析氣溫最高月與最冷月的數值及差值,若終年氣溫在15°C以上且變化小為熱帶(如乙 圖),若最冷月氣溫在0°C以上且變化大為亞熱帶(如甲圖),若最冷月氣溫在0°C以下且變化大為溫帶季風或溫帶大陸氣候(如丙圖);若最冷月氣溫在0°C以上且變化較小為溫帶海洋氣候。
2看降水的柱子的總量與季節變化。若全年各月降水多(如乙圖)總量在2000mm的熱帶雨林氣候,若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的是季風氣候(如丙圖)若冬季降水多,夏季降水少的是地中海氣候(如甲圖)。
如何由他判斷城市
每一種氣候類型都有其代表的城市,結合題目材料先判斷區域氣候類型,再確定城市即可。如甲圖分布南北緯30-40°大陸西岸。若在地中海沿岸——羅馬、雅典等,若在北美洲西部——舊金山、洛杉磯,若在南美洲西部——聖地亞哥,澳大利亞——珀斯,非洲南部——開普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