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樣快速記地理圖
學地理一定要跟地圖聯系起來,最好買本地理圖冊,要多看地圖,也要學會看圖。
地理圖的技巧:
1、比喻記憶法
是指把所要記憶的地理知識與人們熟知的相關知識聯系起來完成記憶的方法。科學、准確的比喻記憶能夠使抽象的內容具體化、枯燥的內容趣味化、復雜的內容簡單化。例如:記憶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時,可比喻為燕子的季節遷徙。記憶太陽系九大行星中衛星數最多的行星——土星時,可以將其比作土霸王。
2、字頭記憶法
是指把一系列地理事物的字頭串聯起來來完成記憶的方法。例如:記憶九大行星距日遠近時,可以這樣記憶: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冥。
3、諧音記憶法
是指把需要記憶的地理知識通過諧音組合到一塊,然後聯想創造出一種意境的記憶方法。對於難記憶的地理知識利用諧音聯想記憶,便於想像,能極大地調動自己的積極性和興趣性,收到「記中樂,樂中記」的藝術效果。
如黑色金屬主要包括鐵、鉻、錳等,可以採用「鐵哥們」作諧音記憶。
又如類地行星主要成分是氫、氖、氦,可以採用「勤奶孩子」作諧音記憶。
又如記憶江河年徑流總量排序時,可以這樣:「徑流巴西,俄(我)加(家)(有)美印(人)尼(你)中嗎?」。
又如記憶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時,可以這樣「氧(養)硅(閨)鋁(女),鐵(貼)鈣(給)鈉(哪)鉀(家)鎂(美)?」。
又如記憶草場資源豐富的國家時,可以這樣:俄(我)新(心)中美澳,阿蒙(門)。
又如記憶世界主要糧食出口國,可以這樣:美加法(深)澳阿,該出口時就出口。
4、接近聯想記憶法
是根據有些地理事物在時間上或空間上有所接近之處而建立起來的聯想記憶方法。通過接近聯想有助於我們將新、舊知識聯系起來,增強知識的凝聚力。如復習亞馬孫平原時,從同一地理空間進行聯系,想到亞馬孫河,全年水量豐富,季節變化量小;想到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區,樹種豐富,破壞嚴重,「世界肺臟」作用正在不斷減弱。又如,記憶洋流的分布規律時,在中低緯形成以副熱帶為中心的反氣旋型大洋環流,想到北半球的反氣旋是順時針方向流動,東西風向如何就一目瞭然了。
5、類似聯想記憶法
是根據地理事物之間在性質、成因、規律等方面有類似之處而建立起來的記憶方法。通過類似聯想有助於我們發現地理事物的共性,強化記憶。如裏海與日本的面積大約都為37萬平方千米。又如溫帶季風氣候區和溫帶海洋氣候區內的自然帶均為溫帶落葉闊葉林帶。
6、對比聯想記憶法
是指根據地理事物之間具有明顯對立性特點加以聯想的記憶方法。通過對比聯想,有助於我們比較地理事物的差異性,掌握各自的特性,增強記憶。如氣旋和反氣旋是大氣中最常見的運動形式,其氣壓分布狀況、氣流狀況、天氣狀況都相反,學習時,只需精記一種即可。
7、從屬聯想記憶法
是根據地理事物之間因果、從屬、並列等關系增強知識凝聚的聯想記憶方法。通過關系聯想,引導思考、理解地理知識彼此之間的關系,使思考問題有明確的方向,感到有些地理知識多而不雜,雜而不亂,有規律可循。如因果關系:地理自轉→地轉偏向力→盛行風向→洋流的流向;從屬關系:總星系→銀河系→太陽系→地月系;並列關系:風化作用→侵蝕作用→搬運作用→沉積作用→固結成岩作用。
8、聚散聯想記憶法
是指運用聚合思維對一定數量的知識通過聯想,按照一定的規律組合到一起或運用發散思維對同一地理知識,從多方面進行聯系的記憶方法。包括聚合聯想記憶法和發散聯想記憶法,互為逆過程。運用聚散聯想記憶法有助於學習時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擴大思路,建立地理知識的「聯想集團」。如有關赤道的知識,可運用發散思維從下列各點進行說明。
地理上最長的緯線;
緯度最低的緯線;
距南北兩極距離相等的緯線;
南、北半球的分界線;
南北緯度劃分的起始線;
地轉偏向力為零的緯線;
仰望北極星仰角為零的緯線;
全年晝夜平分的緯線;
地理自轉線速度最大的緯線;
反之,運用聚合思維可以說明上述所指緯線都是赤道。
9、形象聯想記憶法
是把所需要記憶的材料同某種具體的事物、數字、字母、漢字或幾何圖形等聯系起來,藉助形象思維加以記憶。形象聯想既有利於激發興趣、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又有利於加深記憶。如新疆的地形特徵可與新疆的「疆」的右半部分聯系起來,「三橫」表示三山即阿爾泰山、天山和昆侖山:「兩田」表示兩大盆地即准噶爾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又如義大利的輪廓圖像高跟靴子。
10、奇特聯想記憶法
是指利用一些離奇古怪的聯想方法,把零散的地理知識串到一塊在大腦中形成一連串物象的記憶方法。通過奇特聯想,能增強知識對我們的吸引力和刺激性,從而使需要記憶的內容深刻地烙在腦海中。如柴達木盆地中有礦區和鐵路,記憶時可編成「冷湖向東把魚打(卡),打柴(大柴旦)南去錫山(錫鐵山)下,揮汗(察爾汗)砍得格爾木,火車運送到茶卡。」
❷ 地理怎樣才能背好、有什麼技巧
地理有很多需要理科思維的科目,但它還是屬於文科。所以,「背」是一定要去做的,而且是下苦功夫的。
當然技巧也是有的,我學地理的時候就把圖和內容一起記,所以有的時候也會背圖默圖。這樣做比較糾結,但現在想想還是很有效率的。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幫助!
❸ 怎樣可以快速的背下相聲《地理圖》
只有多聽,找最經典的那個版本的地理圖(我覺得貫口還是馬家的最好,建議找馬志明的),然後有時間就聽那個貫口,他背的時候你開頭盡量跟著背,後面快了跟不上就盡量記節奏什麼的,讓腦子熟悉著,然後自己背的時候氣口什麼的也都跟那個一樣那麼模仿,就好背些了。
❹ 如何快速記住地理地圖
1.比較記憶對照地圖,觀察南美洲三種地形的分布,並且來與北美洲地形比較:西部都是高大的山系,東部都為低矮的平原和高原(山地),這兩洲相似的地形特徵躍然圖上。而北美洲高原(山地)、平原基本南北縱列分布,南美洲高原、平原基本呈緯向平行相間分布的不同地形表現也會深深地刻在腦海之中。2.聯想記憶地理知識之間有各種各樣的相關聯系,地理聯想是理解、識記的途徑與回憶線索。聯想的方式途徑很多。藉助地圖,通過聯想,不僅掌握了新學的地理知識,而且也有利於鞏固原來學過的知識,使之記憶得更加牢固。
3.多圖綜合記憶從《世界洋流圖》中,學習了太平洋、大西洋、南印度洋的洋流系統,把這三大洋洋流綜合,可歸納為:三大洋(北印度洋除外)的中低緯洋流都有一個完整的環流系統,北半球呈順時針方向,南半球呈反時針方向流動,環流東部為寒流,西部為暖流。再輔以簡圖,記憶就更牢固了。
❺ 怎麼可以快速背地理地圖,詳細一點,拜託啦
快速背不會有好的效果,一時會了還要不斷的看,熟能生巧。
背地圖,就背區域內的經緯度,海陸位置(輪廓)和國家等。
比如我國的地圖,重要的經緯線90°E,120°E,30°N,40°N,東南是太平洋,等。
要熟悉每一個地區的經緯度,這樣才能准確定位。
❻ 怎樣快速記地理圖
中學生要想在地理學中游刃有餘,特別是高三和高一的學生要想在高考和會考中取得良好的成績,就必須走出地理學習的誤區,走進地理學。進入高中,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努力向更加順應學生認識規律和時代要求的方向發展。那麼,學生能否適應教師的這一轉變,他們對知識的把握、運用以及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方面怎樣提高?也談幾點認識。
一、走進地理課許多學生在地理課上感到困惑。為什麼課堂上老師講的我都明白,可是一到做題就不知所措了?這與如何上好一堂地理課有直接關系。「課堂三刻值千金」,45分鍾的含金量不容小覷。為了上好地理課,必須努力做到三個方面。首先是預習:預習非常重要,預習只需快速瀏覽一下,獲得一個大致的印象即可。必要的預習不僅可以使我們對新課的內容有所熟悉,以便跟上老師講課的思路。而且還能了解自己知識薄弱點。上課時有重點地聽,聚精會神地聽,非常重要。常有這種情況,稍不注意,便發現自己從斯里蘭卡跑到了瓜地馬拉。其次是記筆記:上課時能適當有重點地記筆記也很重要,俗話說得好:「好記憶不如爛筆頭」記老師強調的內容。記自己不能立刻吃透的內容;記筆記時最好能空出五分之一的空間,便於在復習時做注釋和補充。盲目濫記、為求隻字不漏、圖文並茂,其實也是誤區。因為記多了影響聽講,會舍本求末的,所記內容也不知其所以然。第三是要課後及時復習,當天鞏固,效果更佳。
二、走進地理書進入高中,隨著課程的增多,要讀的書那麼多怎麼辦?我看重在理解。沒有必要花很多心血去背誦,其實也是無用功。書中的語句和例子最終要給我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提供方法。例如:現今的地理書做了許多藍色標志,大家習慣把有籃點標志後的句子背下來,邊背邊叫苦,最後在考試時空有滿腹經文卻無從下筆。難道這不是一大誤區嗎?現行課本不僅有帶籃點標志的是重點,而且,圖和圖下的小字同等重要。這一點往往被忽視。地理老師建議將書「由厚變薄」「再薄變厚」。何謂由厚變薄:概括出原理,建立知識體系,將每一知識點歸納為知識樹上的一片樹葉,那麼幾本書的內容也不過是幾張薄薄的提綱。有了整體上的把握再去記憶,你會發現,很多知識點有極強的內在聯系。很輕松就可以做到舉一反三。還有什麼樣考題不能對付呢?那麼何謂由厚變薄?就是將每個知識點的詳細資料補充到知識體系中,每個知識點力求全面,這樣你的知識大樹才會枝茂葉盛、根系發達,不必擔心書比以前厚。因為這些超厚的書都在我們腦子里存檔了。
三、走進地圖冊地圖是人類文明的一大創舉。是學好地理學的工具。看圖說話並不是地理學的全部,但是識圖能力差確是學生的共性。打開地理考題不難發現地圖的重要性,有50%以上的試題是讀圖題。有的圖側重考察我們分析能力,根據圖上的信息尋找答案;有的圖是一個背景,圍繞該區域可以組成一系列問題;有的圖故布疑陣,設立陷阱,等我們心甘情願地往裡跳;有的圖羞羞答答,含含糊糊的暗示讓我們絞盡腦汁尋找它的廬山真面目;還有的無圖考圖,需要做到心中有圖。由於多數學生不重視地圖,也就多次為自己的不重視而付出了代價。尤其是經緯網圖,稍有變形就目瞪口呆。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只有一個——多看圖。邊看邊聯想,盡可能把所學知識點與地圖相聯系,達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效果,以一圖而溫習全書。看圖首先要看清圖名、圖例、注記;其次是根據題目要求尋找相關信息。當然,看圖是不能只,動腦子才是最重要的,魏格納只所以創立了聞名於世的大陸漂移學說也說明了這一道理;要學會圖圖轉換,多角度去看圖。以經緯線為線索,以線帶面聯想式看圖,可以使你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走進地理熱點不可不關注,也不可過分關注。尤其是不可過分拘泥於自己做過的關於該熱點的習題。關鍵還是了解,理解熱點的背景和來龍去脈。養成運用所學地理知識去分析熱點問題習慣這才是目的。也就是說把它作為分析問題提高思維能力的「工具」就可以了。但切不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 也不可誤認為熱點等於「能力」。
五、靈活運用地理試題越來越活,每一題都是新面孔,尤其是高考。出題的角度和方式別具一格。盲目的、瘋狂的、大量的做題也是一個誤區,效果也不理想。只做不想,會的永遠是這一題,做題切忌就題論題,要一題多變、多聯想、找異同,熟練以後還可以順著這個思路和角度自己出題,挺有成就感的。對考試時的分析能力提高有很大的幫助. 對地理還存在困惑的同學,希望你能學習和探索中喜歡上地理學,走出地理學習的誤區,走進地理學。開發你的潛能,張揚你的個性。把自己培養成為21世紀需要的有用人才。
❼ 地理地圖怎麼背才最快背下來
地理地圖怎麼背才能快速的背下來?有一個秘訣就是你必須要熟悉地圖的分布,只有熟悉的地圖的分布,換句話說,在你腦子裡面有一張地圖,然後你才會區分它的形狀區分它的地理要求。背地裡只識多書多看多數多看直到熟能生巧就能熟能成誦。
❽ 怎樣快速背地理
相信有不少人跟我一樣,
初中地理
沒有認真學好,只能到高中再從頭來學。其實我覺得,學
地理
是非常有用的,它與
我們的日常生活
聯系特別密切。學了地理之後,覺得自己長了不少知識。可以隨心所欲地在
地圖
上指出任何一個國家及著名的城市,可以辨別出不同國家的地理
概況
、風土人情,可以了解到各種
自然現象
的
成因
、
特徵
,可以……這些對於懂地理的人來說都只是些皮毛。而對我這個曾經的「地理盲」卻是格外新鮮有趣的。教我們地理的黃國華老師是個全能型的「才子」。上他的課總能給我們一種特別充實的感覺。我們不敢有絲毫的分心,生怕
一不留神
便讓知識從耳邊溜走。我們總是不停地聽著、記著,一堂課下來,提綱上通常都是密密麻麻的
筆記
。我想,幸虧有這番「狂補」,要不這些基本的地理
常識
我們不知要到
什麼時候
才能學到呢!?
學地理最重要的是細心。就拿一張地圖來說,上面的每一點信息都有可能成為考試內容,稍不留神錯過一點的話很可能那
張圖
就白讀了。復習的時候最好是能騰出一塊完整的
時間系統
地讀。先讀圖。地圖是地理的重頭戲,有時甚至會比
書本
還重要。
山川
、
河流
、城市,把它們的
地理位置
記清楚。要爭取第一遍時就記熟。因為記地圖有一個特徵,一旦記住了就不會輕易忘記,所以與其隔一段時間復習一次,還不如剛開始就認真地記好。通過平時的應用加深印象,省去復習的時間。?
再有就是看書。要理解地
記憶
。一般只要是你以前不懂的,看的時候印象就比較深。地理和
政治
、歷史不同,
常識性
的東西更多些,因此記憶也不會太難。但是要記的東西也很多,要捨得
花時間
,自己想竅門,比如「諧音記憶法」或者「形象記憶」等等。在學
自然地理
時,理解的東西會多一些,因為這部分已經有點接近
理科
的東西了,但只要肯花時間多想一些問題,學起來也不會太難。
人文地理
方面,記憶要佔比較大的成分,多背幾遍,爭取一遍比一遍用的時間少,每一遍都能發現一些以前沒有注意到的更細的東西。在高考前的那段
時間里
,主要是看提綱和
卷子
,要特別留意那些能與當前
時事
聯系起來的內容。比如某個特定的
地區
,或者是環境污染這一類的問題等等。只要你鑽進去了,就會發現地理其實是很有意思的。如果對它感興趣了,還怕學不好嗎??
最後
我想說
的是,對於考綜合科的同學來說,不論是學「X」科中的哪一門,都不要孤立
地學
,要特別留意這幾科
中能
互相聯系的地方。例如拿到一道
時事政治
題,就可以想想,它發生在什麼地方,與該地方的地理特徵有聯系嗎?該事件是否有什麼歷史淵源?從政治角度可以如何分析,反映了什麼哲理或政治經濟學原理。養成這種思考的習慣,不久你就可以在這幾科中來去自由了。不過這一切還是要建立在你已經掌握好單科知識的
基礎
上,單科都沒有掌握好,
哪裡
還能談什麼聯系呢?所以這也就更強調了
基礎知識
的
重要性
。平時就要注意把知識
一步一步
地吸收好,不要再幻想著到了考前再突擊,那樣的話有可能會摔得很慘。?
高考是一個長期的准備
過程
,僅
有方法
遠遠不夠,最重要的是要靠自己平時一點一滴辛苦努力與積累。高中是一片沃土,只要灑下辛勤的汗水,就必定有豐收的一天。從現在就開始准備吧,把
你的腳步
邁得堅實再堅實些,祝你「笑傲考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