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高中歷史地理怎麼樣能學好

高中歷史地理怎麼樣能學好

發布時間:2022-07-21 22:47:26

❶ 高中歷史地理怎麼學

我也是學生,平常這兩科我算是學得比較好的
大道理我就此打住
首先態度上最好試著像小學生學新東西一樣,對它們保持好奇心,這樣學著舒服。

歷史:很純的文科,是必備的常識科目,因此很多東西要記。
1.上課要很認真地聽,不要覺得悶就睡覺,最起碼也做個筆記抄手。
2.有時間有興趣可以預習,但一周內一定要有固定的時間復習。
復習歷史的好方法之一吧:畫時間軸。
它就像數軸,要簡潔,而且有圖沒那麼枯燥。
你只管把學過每一課的歷史事件跟時間寫上去,篇幅允許也可把主要人物寫寫。
3.起碼每節課後,要把作業做好。
通常歷史的作業不會多,就一到兩本練習冊,放假或考試前會有些卷子。

*卷子要改正好,收藏好。
關於時間記憶錯誤的題:要重畫時間軸:
關於理解類的選擇題和大題:
1.要知道答案往哪個方向,有什麼要素(答大題要寫「帽子」和序號),自己不知道的多問

問老師或來網路一下~
2.從課本和試卷獲得的畢竟很局限,歷史是很注重深度和廣度,所以多看看歷史類的課外書

和電視節目(鳳凰台的不錯)是百利而無一害的。(ps,不要太迷信於權威,最好有自己的

看法)
綜上,歷史每天最多花費你30分鍾,到高三再聽聽老師的復習計劃,這樣就不會差了。

地理:綜合性很強的科目,所以不能只背不用了。大體可按照自然和人文,或者世界和區域地理來劃分。
1.同上,要很認真地聽。
2.任何時候多畫圖。最開始學基本(自然地理)的時候老師會教你一些必備的簡圖(星系圖

,大氣環流,太陽輻射,氣候帶,自然帶,冷暖峰,氣旋等),人文地理最好多做歸納因為

這個也是很文科的,多寫寫好。
3.課後當然也要認真做作業,而且要多看看教材帶著的圖冊,老師有說的固然重要,沒說的

也要看。
地理的有圖冊的練習冊跟基本內容的,當然也會有卷子但總的也不多。

*卷子也要改正好,收藏好。
1.判圖識圖真的很重要,所以必須多看圖(1.中國行政區劃圖、地形圖,一些國家的範例圖必須熟;2.等高線、等溫線圖,玫瑰風頻圖等基礎類圖必須要會讀)
2.對經緯網要有感覺,因此多看看緯度或經度的剖面圖是不錯的選擇。
3.最好對一些區域做出歸納,一般離不開氣候、地形、水文、資源、植被,這些乍眼看上去是自然地理的,但人文地理都是從這些就可以得出交通跟經濟的狀況的。
4.其餘跟上面我寫歷史的類似

綜上,你初中的時候要把它扔下很久的話,每天所需時間就多些,大概每天30-40分鍾。

這兩科算是比較省力省時的,希望你能學好它們。有具體問題可以再跟我討論下~

❷ 怎樣學好地理、歷史呢

我說一點自己學習歷史和地理的心得吧。
先說歷史。
1、高中歷史主要是考察分析能力,以及對知識的綜合理解,課本是最主要的,課外書和習題集不需要很多,各有兩三本也就十分足夠了,學習歷史其實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一些必須靠死記硬背的知識點可以編成順口溜等等巧記,這是很重要的,因為死記硬背很容易忘記,即使巧記後也要經常翻書看,這樣才可以將知識點牢牢記住。
2、要把歷史事件拿出來對比,分析相同點和不同點,有利於更深刻的理解歷史事件,而且也能很好的記憶。歷史的對比很重要,要將古今中外的事件多放在一起對比,這樣,在答題的時候才能得心應手。
3、做歷史練習題時,例如答案A是正確選項,則必須搞清楚BCD選項究竟為何物,為什麼會出在這道題目的選項中,和正確選項有什麼相同點,怎麼區分,等等,不會的或者不確定的馬上翻一遍書,這樣就可以比較好的掌握知識。
再說地理:
1、高考地理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兩部分,自然地理相對比較簡單,平時多看看書,書包里隨時裝全國和世界地圖各一張,沒事的時候經常拿出來看看,務必要做到能認識全國各省的基本形狀和地形以及世界主要國家的基本形狀和地形、主要城市等。也可編些順口溜來巧記。
2、人文地理需要更認真的學習,因為它是有一定難度的,對不會的題多問問老師和同學,並找些同類型的題做,直到搞懂為止。
3、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一定要結合起來學習,不管哪一部分沒學好,都會直接導致地理知識如一盤散沙,要想糖葫蘆一樣將知識串聯起來,這才是真正地理學習的精髓。
好了,就說這么多吧,雖然我四年以前高考地理部分得滿分,歷史成績也還不錯,但時間長了也有些淡忘了,如果有說的不好的地方請指正。

高中地理怎樣學好

看到這個問題簡直是太親切了,作為一名曾經的文科生+地理課代表,真心要分享一些干貨給大家。我的角度不是單純的內容角度,而是學習地理的一些要點或者是說注意事項,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如果您對這個話題感興趣,歡迎您在文章下方給我留言並關注我!‍‍

❹ 怎樣學好高中地理歷史

高中地理主要分為:世界區域地理(主要在高三一輪復習)、科學地理(必修一)、人文地理(必修二)、世界典型區域發展模式(必修三)
一、學習世界區域地理抓住這幾點:熟記地圖(以某一個地區的重要經緯線展開與其他地區進行定位,做到看到一副局部圖能准確判斷出在世界的那個地方);掌握區域的主要地理因素(比如:非洲的尼羅河、剛果盆地、剛果河、東非大裂谷、索馬里半島......);關注與區域有關的歷年高考題
二、必修教材主要要清楚掌握課本教材的體例,最好能夠做到閉上眼睛一口氣把教材的各個章節復述出來,第二步,運用已有的知識現學現用,比如看到一個地方中亞,就可以用必修里的知識解釋氣候、地形、地貌即形成原因、經濟、工業、農業.......
堅持按這種思維考慮每一地方,不會的拿不準的及時翻書或找老師,從現在做起高考是你的地理應該問題不大

❺ 怎樣學好地理和歷史

我是一名文科生,高中時候,地理是我的強項。一般都可以考90分以上。
地理其實文理科界限不明確。
其中高中地理要分為三部分來說;

首先是自然地理,這一部分看起來很難,其實只要你用心去弄懂後,是很容易得分的。也許你會說,操作起來不容易。其實高中自然地理涉及的知識點並不多,多做一些題目,多看一看地圖,再把地球自轉,公轉,太陽直射點,這幾個關系弄清楚,慢慢的就會融會貫通了。
再次是人文地理,這一部分簡單來說就是要背,當然背要講究技巧的。要聯系分散來背。比如以河流為例。你首先要記住世界上的主要河流。再去記住他們的主要支流。
最後是區域地理。這一部分就要你熟讀地理。把一些標志性的東西記住,主要解題時,就是要從圖中找出這些可以判斷地區的標志性東西。比如河流、海峽的形狀,島的摸樣。

高中歷史學習方法:
第一,興趣至上——對歷史學習保持濃厚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一個人覺得歷史很難,學習很苦,從而把學習歷史看作一件苦役,那麼他只會被動地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而不是積極主動地學習。其實,歷史本身就是很有意思的東西,試想漫漫歷史長河中的燦爛文明、古今中外的英雄傳說、轟轟烈烈的歷史事件······這本身都讓人產生無限遐想。

第二,方法為主
1.讀歷史教材。「讀歷史教材」需要「讀」目錄、引言、課文、插圖、材料、地圖、引文、注釋、思考題和大事年表。第一,在理解章節目錄及內在聯系的基礎上明確此章節講了什麼問題,以及圍繞此問題講了哪幾方面的內容。第二,根據教材,分析、歸納每個方面講了幾點,每點都包括哪些基礎知識,並用簡明扼要的文字表達出來。第三,找出書上的核心詞、關鍵語,明確哪些是必須記住的,劃出來加強記憶。
2.上課要專心聽,下課後多記、多背,對一些歷史年代要聯繫上下文的內容來記憶。學到某個歷史事件時,首先要對歷史事件的背景有個清晰的了解,然後弄清它的意義、作用、影響等,做到理解記憶。多閱讀一些歷史課外書,除了能增長見識外,還幫助你理解歷史課文。
3.「溫故知新」和善於思考。歷史的學習是以記憶為基礎的,所以不斷地回顧以前所學知識和對新的歷史知識進行思考是很有必要的,這樣不僅能增強記憶,還能鍛煉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在閑暇之餘,突然想到一個歷史名詞或者某個故事中涉及歷史,應該馬上回憶教材上的知識,如果有可能的話追本溯源,思考通過其他渠道得到的歷史知識和教材所述知識的聯系,把知識弄清楚,這樣也算是時間的充分利用。
4.整理、整合歷史知識。針對歷史知識比較瑣碎的問題,我們就需要自己動手去整理和整合所學知識,把教材中大量的史實根據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加以整理,簡化成歷史線索,以建立主幹知識的結構和知識間的相互聯系。當然,在整合的時候可以參考一下試題調研,把上面的精彩總結內容摘抄或剪下來,反復消化,變成自己的知識。

❻ 怎樣學好高中歷史地理政治

本人是05屆的江蘇考生,下面是我的一點淺見
地理是中學的一門重要基礎課程,由於它兼有自然學科和社會學科的性質,所以,其學習既不同於物理、化學、生物等理科課程,又與政治、歷史等文科課程有很大的區別。怎樣才能學好高中地理呢?古人雲:「善學者,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之;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又從而怨之。」「善學」就是要有好的學習方法。學習高中地理的方法很多,也因人而異,但我認為比較好的方法主要有:培養對地理的興趣,文理兼容的學法,重視地圖,高初中知識有機聯系等幾個方面。

一、培養興趣,輕松學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學習就會從「享受」變作「忍受」,成為負擔。有了興趣,學習就成為一種需求,就學得輕松愉快,動力無窮。學習地理,首先就是要培養對地理的興趣,喜歡地理。

地理是研究人類與地理環境關系的科學。人生活在環境里,人類離不開環境。地理學科引導我們去認識環境,教我們怎樣去適應環境,改造環境,使人類與環境協調發展,因而也是我們學習生存的科學,是我們生活的工具,是每一個公民必須的素質。

地理學科的內涵非常廣泛,它不僅包含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的科學知識,與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歷史、政治等各門學科有著廣泛的聯系,它那特有的全面分析和思考問題的地理思維方法還對我們學習其它學科大有幫助,使我們在這今後的學習、工作、生活中也受益匪淺。

地理學科的實用性很強,它引導我們把身邊的世界看得更清楚。宇宙的奧妙,海陸的變遷,氣候的異常,資源的開發,工業的合理布局,農業的因地制宜,人口的合理增長,環境的有效保護等等,都是地理學科研究的內容;航空航天、南極探險、邊貿洽談、中東戰亂、三峽工程、經濟發展、「五一」旅遊、拉閘限電……無一不與地理有關。只要我們留心觀察身邊事物,就會發現生活中處處有地理,生活離不開地理;只要我們聯系實際學習就會感覺到地理非常實用且趣味橫生;只要我們熱愛生活,關注生活,關心發展,就能培養起對地理的興趣,喜歡地理,學習地理就會由被動接受變為主動獲取,就一定能夠輕松地學好地理。

二、文理交融,學法兼用

在高中的各門課程中,地理與其它學科相比,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文理交融。它既有理科的嚴密性與邏輯性,又具有文科的形象生動與靈活。因此,學習高中地理就要針對不同的內容,分別採用理科或文科的學習方法。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主要是高中地理上冊部分),包括宇宙、大氣、海洋、陸地等,主要屬於理科內容。特別是其中的地球運動及時間計算、太陽高度角、各種日照圖以及氣候、洋流、各種等值線圖等內容,具有鮮明的理科特點,需要較多的邏輯思維。學習時,應該採用偏重理科的學習方法,強調理解重於記憶,以會用為目的,側重於對地理原理、地理規律的理解運用,聯系實際分析解決問題。平時還應多做練習,重視解題思路,特別要多畫圖,以加深理解和鞏固所學知識。

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主要是高中地理下冊和選修教材一)和區域地理(選修教材二),主要屬於文科內容,適合採用偏重文科的學習方法,在理解的基礎上加強記憶非常重要。學習時要多看書,熟悉和掌握知識要點;會看書,把握教材的脈絡和主要思想、觀點;還要多思多想,善於總結,形成自己的看法。學習人文地理側重於觀點、方法的運用,結合實際進行評價與反思。

三、圖文結合,易學好記

地理學習離不開地圖,必須重視地圖,識圖、用圖也是地理學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高中地理教材中有著豐富多彩的各種類型的插圖,與文字配合,使教材內容的呈現更加直觀、形象、生動。學習時,不論是自然地理還是人文地理,都要重視圖的學習和運用,採用圖文結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認識、理解和掌握各種地理事物和現象、地理規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學、好記好用。

例如,「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內容,必須結合「二分二至日全球晝長和正午太陽高度角」 的圖像來學習,才能闡述清楚,理解透徹,遇到相關知識的試題時才能靈活運用,順利解答,脫離了地圖是難以弄懂和解答這類問題的。又如,「人類與環境」內容,結合「人類社會與環境的相關模式圖」來分析理解,可以使人類與環境的關系直觀、形象、簡單、明了地印在我們的腦子里。「世界城市化的進程」內容,結合「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長圖」和「上海城市建設用地的擴展圖」學習,使我們比較容易地理解城市化的概念,記住城市化的三個主要標志。

地圖是地理知識的載體和學習地理最重要的工具,運用地圖記憶地理知識是最准確、最牢固、最有效的記憶方法。地理內容紛繁復雜,但幾乎所有的地理知識都源於它在相關圖上的位置。學習時要做到看書與看圖相結合,將地理知識逐一在圖上查找落實,熟記;平時要多看地圖(還可以填圖、繪圖),「圖不離手」(每次看幾分鍾也行),把地圖印在腦子里,並能在圖上再現知識。這樣,當我們解答地理問題時,頭腦中就能浮現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圖:「地球運動」,「大氣分層」,「山河分布」,「洋流流向」,「國家位置」,「鐵路干線」,「工業中心」……於是,我們就可以從中准確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從容作答。有的同學可能會認為,看圖太費時間,不如看書來得快。殊不知落實到圖上的知識印象深刻,經久難忘,便於運用,避免了死記硬背文字造成的多次重復耗時,枯燥無味,知識容易張冠李戴等弊病。因而從整體效果上看,圖文結合實際耗時並不多,效果卻很明顯。同學們學習地理,應該養成讀圖用圖的習慣,培養讀圖用圖的能力,只要胸有成「圖」,定能事半功倍。

四、知識聯系,融會貫通

我們知道,高中地理是建立在初中區域地理基礎之上的,初中地理中區域的位置、地形、氣候、河流、資源等地理要素,往往是高中系統地理,特別是人文地理的基礎。因此,具備必要的初中地理知識是學好高中地理的保障。但是,由於種種原因,一些同學的初中地理知識已經淡忘,影響到高中地理的學習,因而有必要在高中地理的學習過程中適當復習一些初中地理的知識。一是可以抽點時間(讀報刊雜志的時間即可)瀏覽一下初中地理教材,主要是地球地圖知識、大洲大洋的分布、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的基本情況、中國分區地理等內容,加深這些基礎知識在頭腦中的印象。二是在高中地理的學習中,當涉及初中知識時,及時查找區域地圖或復習初中相關內容,注意高初中知識的有機聯系,把系統地理知識落實到具體的地理區域中去理解、分析、解決問題,使知識得以融會貫通。例如,在高中地理上冊「全球性大氣環流」一節中,「海陸熱力差異使緯向的氣壓帶被分裂為一個個的高低氣壓中心」 的內容,就涉及到初中的海陸分布、印度、蒙古、西伯利亞、夏威夷等具體地方,及時復習熟悉這些地方,才能較好地掌握相關的大氣活動中心的位置、范圍及其移動和影響等內容。在「世界主要的農業地域類型」一節,需要密切聯系美國、澳大利亞、阿根廷、南非、日本、南亞、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的初中地理知識,才能學好這一節內容。

對於歷史,我想說的是:關鍵在平時,臨時抱佛腳是沒有用的。我自己就曾經吃過這樣的虧。
教我歷史的老師是一位非常盡職盡責的好老師。他的課彷彿有一種魔力能把你緊緊地吸引住,浩浩歷史長河在他的講解下彷彿一下子就與我們拉近了。更重要的是,他總能引導我們透過紛繁復雜的歷史現象去思考它們背後的聯系與實質。在他的指導下,高一時我的歷史學得很順利。也許是讓勝利沖昏了頭腦,高二時我開始偷懶了,不再注重基礎知識的及時掌握。只是到了考試前才臨時背一背。到高三下學期總復習時,我才發現自己是多麼的愚蠢。高一的知識由於有扎實的基本功,我不用再費多少力就能輕松地回憶起全部內容。而高二的課文我即使讀了好幾遍還是有忘的可能。我這才知道為什麼老師總讓我們「抓基礎、重平時」。� 高中歷史的學習與初中完全不同,並不是靠死記硬背就能解決問題的。高中歷史更需要的還是理解。最好是能每星期復習一次,每個月再總復習一次。復習時關鍵是要反復地看書,在反復中提高。書才是最根本的。離開書本談能力是不現實的。在讀每一節的內容時,要想想在一個歷史事件之前之後都發生了些什麼事,它們之間有沒有什麼內在的聯系,能夠說明什麼歷史道理。也可進行歷史事件間的橫向與縱向的比較。書本決不僅僅是讀過即可的,光記住一些時間、地點、事件是沒有用的,最重要的是要學會用歷史思維去思考去研究,去探索事件背後的東西。相信你不久就會發現,歷史是越讀越有味的。�
其次,做題當然也很重要。做題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再回顧再思考的過程。現在的歷史題,單純考知識本身的已經很少了。往往都是考你對某一事件的分析。這就需要用到讀書時積累的那套功夫,此外也有一些技巧。例如做選擇題時,常常碰到一些諸如問「根本原因」、「實質」之類的問題,這通常要從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等方面去分析。只要是有關於這幾方面的選項,一般來說就是正確的。再如「直接」與「間接」這樣的問題,在我看來,其實也很簡單。答「直接」時,你就讓頭腦變簡單些,一開始想到什麼就是什麼,完全不必拐什麼彎。除了「直接」之外的就都可放心地歸入「間接」那部分去了。�
至於問答題,則更需要你的思考與分析能力。不要指望考卷上的題目是你曾經見過的,更不必費心去背某道題,只要掌握了方法,問答題也是很好解決的。首先是分析。通過回想老師在講這部分內容時的介紹,盡量從更多的角度去思考這個問題。不要擔心想太多,只要你覺得有道理的,都有可能是正確的。更何況現在的考試一再強調「要鼓勵學生自由發揮,要有創新,有自己的觀點」,所以你就要盡可能地多想一些。�
其次是表達。最好是分條闡述,一點寫一兩行,不必太羅嗦,關鍵是把要點寫出,因為評卷時也是按點給分的,寫得太多,一個要點繞了好幾個彎才講完,不僅會喧賓奪主,使老師因找不到要點而扣分,還會浪費許多時間,以致來不及做完考卷。
最後,多與老師同學交流對學習歷史也很有幫助。一個人無論怎樣細心都會有疏忽的地方,通過與同學交流筆記、與老師探討習題,往往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獲。也可讀一讀像《歷史學習》這樣的雜志,了解一些課本上沒有的東西,提高自己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對解題很有幫助。另外,專題復習也很重要。可以幫助你掌握好歷史線索,可以深入地研究一些歷史規律之類的東西,增加自己思考的深度和廣度。
其實,歷史是一門很有意思的科目,不用擔心學不好它,只要肯用心,掌握方法之後,歷史會變得很簡單了。
政治學科很早就提出「題目在書外,觀點在書內」思想,也就是說,政治題目的背景材料是隨處可取的,千變萬化,你想指望背一背就能應付,不大可能,但,既然觀點在書內,也就是說,千變萬化的材料要考的依然是書上的知識點,也就是說萬變不離其宗,因此,我們只要平時認真聽課,把課本上的知識熟練把握、理解透徹,經過一定的訓練,便能做到。

高中政治也與初中很不一樣。背的成分少了,靈活運用的成分多。大部分題都是要求運用課本上的原理去分析時事。首先,當然還是課本。必須把課本上的每一條原理都記清楚,原理後面的闡述和舉例也很重要。各個不同的例子是對應哪個原理的要分清楚,這在選擇題中很可能會用得上。經濟學比較簡單,只要把原理背熟,把分析題的基本思路記清楚就行。哲學需要多想。學哲學永遠沒有止境,往往越想就會有越多的體會,理解也會越透徹。當然對於我們來說,最主要的還是要把原理分清,哪些是世界觀,哪些是方法論,尤其不要混淆。可以看一些參考書,看看書上是怎樣分析的,要從哪個角度下手,怎樣表述。學哲學尤其要注意和時事結合起來。平時看到一則新聞就可以想想,它可以體現怎樣的哲學觀點或者是可以用什麼觀點去分析,經常這樣問自己,做題時下手就會快得多,角度也比較准確。政治學要特別注意不同術語間的區別,記的時候尤其要強調准確,因為有可能差一個字這個說法就完全不同了。�

其次,是時事。掌握時事有許多渠道,可以聽新聞,看報紙或者聽老師的講解。高三總復習階段對政治來說是很關鍵的,即使你以前有什麼掌握得不夠好的知識也可在這段時間補上。這時尤其要注意關注時事。可以買一本講解時事的書,把原理先列在一個本子上,再把可以用該原理分析的時事內容,寫在原理下面,復習的時候再看一下,效果很好。到高考前則主要是看一些各地的模擬試卷,看它們對當前的熱點有哪些提問方式,該如何分析,如何表述。最後階段做的政治問答題要及時地整理起來,按照時事內容歸好類,同一個問題有幾種思考角度,這樣就可以一目瞭然了。要把政治學活,懂得活學活用。

❼ 怎樣才能學好高中地理

一、抓「概念」重「消化」

在學習地理時,要重視概念的學習,要對所有的地理概念―—消化、理解、吸收,不留夾生飯。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斷、推理問題才能正確無誤。要把那些特別容易混淆的概念羅列出來,——對比其差異。

諸如:天體、天球;日冕、日珥;近日點、遠日點;恆星日、十太陽日;角速度、線速度;時區、區時;短波輻射、長波輻射;氣旋、氣團;天氣、氣候;

寒潮、寒流;礦物、礦產、礦床;岩溶、熔岩;生態系統、生態平衡、生物群落;地質作用、地質構造;國土、領土;等等。當然,概念學習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

二、抓「原理」重「理解」

從基礎知識抓起,扎扎實實,—步—個腳印地過「地理原理」關。掌握了這些原理、法則和規律,分析事物就有了說服力。

如:地球表面熱量分布不均的原因;四季、五帶的產生和劃分的依據;海陸熱力差異形成的季風與季風氣候;氣溫與氣壓的關系;海拔與氣溫、氣壓的關系;空氣的水平運動與垂直運動的成因;水循環的動力及其過程;內力作用與外力作用的發生及其變化機制;

生態平衡的條件;光、熱、水、土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影響工業布局的因素;人類與環境的對立統—等等。

三、抓「綜合」重「聯系」

綜合性即地理環境的整體性、統一性,就是地理環境各要素之間內在聯系及其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

例如:為什麼亞馬孫河流域成為世界最大的熱帶雨林?這不僅僅是緯度決定的,與大氣環流、地形結構、洋流影響也有密切關系。西歐為什麼成為典型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影響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在多角度、多層次、全方位、綜合性分析問題上,要做如下努力:

有計劃地做—批綜合性典型訓練題,學習從自然因素到經濟因素全面考慮問題的方法。關於這一點,你要多注意典型例題分析,將其積累起來,轉化為自己的知識。地理環境是一個整體,要注意因素之間的內在聯系。

四、抓「共性」重「個性」

地理環境既有共性,更具個性。因此在學習過程中要重視事物共性的總結和個性的分析。如陸地上的自然帶,從赤道向兩極,大致可分為熱帶雨林帶、熱帶草原帶、熱帶荒漠帶、溫帶草原帶、溫帶森林帶、苔原帶和冰原帶。這是共性。

但實際分布中,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又具有緯度地帶性、經度地帶性、垂直地帶性及非地帶性。這就是個性。具體實際情況中可能個性更具特點。

五、抓「歸納」求「規律」

這是歸納推理的思維方式,從特殊性的地理事物中,歸納出普遍性的規律。如通過觀察,分析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三大洋的洋流系統後,根據分布和成因,可歸納出:

(1)每個大洋都有完整的洋流系統;

(2)除印度洋北部外,各洋流在北半球熱帶、副熱帶海區呈順時針方向(反氣旋型)運動,南半球呈反時針方向運動;

(3)在中、低緯度海區,每個環流系統的西部都是暖流,東部都是寒流。

上述結論,就是通過對三大洋洋流分析後,推及出來的普遍規律。

❽ 如何學好地理的方法和技巧高中

地理課本地圖
1.正確認識:地理比較偏向理科,所以純粹依靠記憶是肯定不行的。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運用多種方法進行掌握。但也不用太擔心,因為地理對於大部分文科生來說都算是很頭疼的。
2.牢固基礎:記憶雖不是全部,但也必不可少,一定要熟記基本的原理和對應的典型列子。可以對應整理在筆記本上,經常復習,直至能熟練背誦分析。
3.熟悉地圖:光看用處不大,學地理的人一定要對地圖很敏感才行,最好是可以把地圖默畫下來。如果沒有這種層次的話,其實描地圖,玩玩地圖拼圖也是不錯的方法,反正一定要看到卷子上的圖就要知道在哪。
4.善於總結規律:地理偏向理科,所以在很多地方是有規律可循的,在日常作業中就等...

❾ 高中生怎麼學好政史地有什麼好的辦法

死記硬背是大忌

地理這門科目要多看地圖,同時也需要學生具有思維能力以及想像能力,雖然答題時題目當中蘊含一定的套路,但是只要夯實基礎,記住經緯線氣候等等,答題時不要過於猶豫,時間夠的前提下盡量多寫,要多個角度多樣化的寫,想要得高分就要看平時自己的積累了。


思維方法很重要

學生學習正式地並非死記硬背,雖然基礎工作就是記憶,但如果想要將這三科學習的透徹,必須要注重思維方法。政治以及歷史記憶時會感到很枯燥,而且他們的知識點也非常碎,在聽課時一定要跟著老師走,注意框架,而歷史學科的時間概念很重要,學習歷史時要注意看材料,同時面對開放性問題時,要注意審題。

閱讀全文

與高中歷史地理怎麼樣能學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2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3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3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