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大家中學的時候地理課上有沒有學過那個順口溜,東北三省黑吉遼,河北來把京津抱,背部橫卧內蒙古…… 完整
34個行政區順口溜:
東北三省黑吉遼,(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
北部邊疆內蒙古,(內蒙古自治區)
黃河中下游京津冀晉豫魯,(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山東省)
長江中下游鄂湘皖贛浙滬蘇,(湖北省、湖南省、安徽省、江西省、浙江省、上海市、江蘇省)
西北新甘青寧陝,(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陝西省)
西南藏渝雲貴川,(西藏自治區、重慶市、雲南省、貴州省、四川省)
東南閩粵桂瓊和台灣,(福建省、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海南省、台灣省)
港澳回歸慶團圓。(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
B. 八年級上冊地理為什麼沒東北省,,,
因為國內根本就沒有東北省
只有東北三省
東北三省又稱「東三省」,是東北清朝末年以後的三個省級行政區,與地理文化上的東北地區沒有關系,其中名稱和范圍有所變化。在當代中華人民共和國東北三省為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
C. 東北三省位於我國三大自然地理分區的
東北三省又稱「東三省」,地理名詞,中國東北方向的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的總稱
東北三省位於我國三大自然地理分區:東部季風區
東部季風區背靠內陸高原,面向海洋。包括第二級階梯的黃土高原、四川盆地、雲貴高原、橫斷山區,以及第三級階梯的沿海平原和丘陵地區。面積約佔全國陸地面積的45%,人口約佔全國總人口的95%。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分界線大致沿400mm年等降水量線分布。
東部季風區主要有以下特點:
一、夏季受海洋季風影響顯著,氣候濕潤,雨熱同期,普遍高溫多雨,冬季受北方冷氣流影響,大部分地區寒冷乾燥。風向、降水、氣溫等隨季節變化而有明顯的更替。雨季主要集中在5~9月,濕潤程度較高,年降水量均大於400毫米。
二、海拔較低,大部分地區在海拔1000米以下。東部有許多廣闊的平原,平原間的高地多為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
三、河流為外流河,長江、黃河、珠江、遼河、海河等大河自西向東注入海洋,且河湖眾多。地表水的補給以雨水為主,絕大部分地區屬於外流區,地下水資源比較豐富。
四、植被以森林和森林草原為主,大現狀多為農作物和人工林等人工植被。土壤多為森林植被下發育的土壤,土質肥沃。生物種類繁多。
五、人類對自然界的影響廣泛而深刻,使自然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除極少數的地方以外,天然植被已不復存在,栽培植物廣泛分布,是我國的主要農耕地區。
六、氣溫隨緯度位置變化而變化
經濟與文化:
自然環境適宜,開發歷史較短,經濟文化發達。
D. 中國七大地理分區口訣
七大自然地理分區的基本依據,一是中國自然地理區劃方面眾多權威專家多年的科研成果,二是全國高校地理專業師生普遍使用的《中國自然地理》教材,三是根據長期以來中學地理教材《中國地理》編寫中形成的共識。
區劃:
▲華東(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山東省、福建省、台灣省)
華東地區,簡稱「華東」。建國初期,華東區曾為中國六大行政區之一,為當時一級行政區,於1954年撤銷,轄區相當於現在的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山東和台灣等地,江西省當時屬中南區。1961年,華東經濟協作區成立,包括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山東等地,1978年後撤銷。
▲華北(北京市、天津市、山西省、河北省、內蒙古自治區中部)
華北地區,屬於自然地理分區,按照地理教科書,華北地區一般指秦嶺-淮河線以北,長城以南的中國的廣大區域;北與東北地區、內蒙古地區相接。大致以≥10℃積溫3200℃(西北段為3000℃)等值線、1月平均氣溫-10℃(西北段為-8℃)等值線為界。
該區的京津冀地區是我國北方經濟規模最大、最具活力的地區。
▲華中(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
中國華中地區,簡稱華中,中國七大地理分區之一,包括河南、湖北、湖南三省(按照自北向南排序),華中國土總面積約56萬平方公里,約佔全國國土總面積的5.9%。截至2016年底,華中地區常住總人口約2.22億人,生產總值約10.37萬億元,人均生產總值約4.66萬元。
華中地區位於中國中部黃河中下游和長江中游地區,涵蓋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四大水系,地處華北、華東、華南、西南、西北等地區之間,眾多國家交通干線通達全國,具有全國東西、南北四境的戰略要沖和水陸交通樞紐的優勢,起著承東啟西、連南望北的作用。
▲華南(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海南省、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
華南地區,中國七大地理分區之一,簡稱「華南」。包括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海南省、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在民國時代的教科書中,[1]將華南范圍定義為:廣東、廣西、海南和香港、澳門,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再進一步把台灣省加入其中,合稱「華南六省」,而民間的「華南地區」則有多種說法,廣義自然地理上的華南地區還包括福建中南部及台灣省區。
▲西南(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重慶市、西藏自治區)
西南地區,中國地理分區之一,狹義包括四川省
E. 高中地理有學東北三省嗎
高中地理有學東北三省,屬於人文地理部分。
東北三省又稱「東三省」(與東北地區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是東北地區的三個省級行政區。東北三省分為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地形分布格局是山環水繞,被稱為「白山黑水 」之地。
東北三省大體屬於溫帶季風氣候,但由於部分地區緯度較高,冬季寒冷漫長,夏季溫暖而短促,冬季降雪,蒸發小,氣候濕潤,低地多沼澤(冷濕)。所處溫度帶和干濕地區:大部分在中溫帶,少部分在寒溫帶和暖溫帶,濕潤和半濕潤區。
東北三省地形以平原、山地為主 [18] 。分布的長白山、興安嶺是東北生態系統的重要天然屏障;三江平原(最東)、松嫩平原(居中)、遼河平原(最南),土壤肥沃,土層深厚;黑龍江、烏蘇里江、松花江、遼河、鴨綠江等主要河流發源這里,具有巨大的經濟價值和生態價值。
東北三省物質富饒,是我國重要的木材、礦產生產基地,蘊藏著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這里的林業用地面積達3875萬公頃,佔全國的14.7%,森林覆蓋率達39.6%,遠遠高出全國森林覆蓋率16.55%的水平。這里的油母頁岩、鐵、硼、菱鎂石、金剛石、滑石、玉石、溶劑灰岩等礦產的儲量均居中國首位,遼河油田是中國第三大油氣田,石油、天然氣儲量分別佔中國的15%和10%。這里的東北虎、紫貂、丹頂鶴、梅花鹿、大馬哈魚、黑熊、飛龍、猴頭、人參、黃芪、松耳(東北有三寶:人參、貂皮、烏拉草)等馳名中外。東北是全國生產石油最多的地區。主要油田有大慶、吉林、遼河。大慶油田是我國最大的原油供應基地(其次是勝利油田)。著名的煤礦有撫順、雞西、鶴崗。聞名全國的鐵礦有遼寧的鞍山和本溪。
F. 談談學好初中地理必須具備的幾種方法
關鍵詞:初中地理
初中地理的學習技巧,你都知道多少?
在學習初中地理的時候,需要有專業的方式,認真了解,了解所學的知識,明確各部分的知識點及其相互關系之外,我們還必須充分的運用這方面的知識,使我們的初中地理成績更好,使自身得到更好的發展.
並且在學習當中如果有自己解決不了問題,需要和老師進行討論,這樣可以及時的把每一個難點都解決掉,並且加上教科書知識以及可以課外的知識,可以使自己的知識內容更加的豐富,讓自己的初中地理成績有所提高,但是學到的知識需要在一段時間之後進行再次練習,否則可能會出現忘記的情況.
以上就是學習初中地理的技巧,通過以上的內容,學會以上的方式之後自身的成績會有一定的提高.
G. 四大地理分區為什麼這么分
1.我國地域遼闊,跨經度和緯度都很大,由此直接引出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讀圖5.4「我國的四大地理區域」,首先通過界線A、界線B、界線C的具體分布,落實四大地理區域的位置。
2.根據活動1的提示,觀察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界線同北方地區與西北地區的分界線A,引導學生分析兩界線的相似性,說明這里區域劃分的主導因素是季風影響。西北地區深居內陸,受不到季風影響,降水較少,體現出乾旱的區域特徵,而位於東部季風區的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受季風的影響,降水較多,處於濕潤和半濕潤區。
3.根據活動2的提示,觀察界線B的位置,學生自己在1月等溫線分布圖和年降水量分布圖中尋找與其位置相應的1月等溫線和等降水量線。結果分別是1月0℃等溫線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線。由此確定界線B劃分出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其主要區域差異表現在氣溫和降水綜合的氣候方面。最後再根據提示從地形和河流分布圖中落實1月0℃等溫線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線,位於秦嶺—淮河一線。學生根據教材的問題提示,逐一尋找答案,速度可能會較慢,但教師應避免直接告訴學生答案,給學生的探究學習留有充足的時間和空間。
4.根據活動3的提示,觀察界線C的位置與我國第一級階梯的界限的吻合情況。在學生發現界線C與我國地勢第一級階梯與第二級階梯的界線十分吻合之後,再判斷青藏地區與南方地區、北方地區及西北地區劃分的主導因素是地形因素。
5.教師小結。完成下表
名稱
位置范圍
主要省區
劃分依據
北方地區
大體位於大興安嶺、烏鞘嶺以東、秦嶺—淮河以北,東臨渤海、黃海
包括東北三省、黃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以及甘肅省東南部和江蘇、安徽的北部
是我國季風氣候區的北部地區,1月0℃等溫線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線以北
南方地區
位於秦嶺—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東,東南部臨東海、南海
包括長江中下游、南部沿海和西南各省(市、自治區)
是我國季風氣候區的南部地區,1月0℃等溫線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線以南
西北地區
大體位於大興安嶺以西,長城和昆侖山—阿爾金山以北
包括內蒙古、新疆、寧夏和甘肅西北部
非季風氣候區,深居內陸,400毫米等降水量線以西
青藏地區
位於橫斷山以西,喜馬拉雅山以北,昆侖山和阿爾金山以南
包括西藏、青海和四川的西部
是一個獨特的地理單元。海拔高,氣候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