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水文地理的研究課題
水文地理學早期主要是對地表各類水體及其區域自然條件進行描述和制圖。近代由於研究中數理技術的滲透,在定性描述之外又出現了定量計算描述。
水文地理學可以用水文學和地理學的方法進行研究,一般偏重後者,主要是綜合氣候、地質、地貌、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對水文地理現象作全面的分析。這種分析以地理系統學說作為基礎,是研究工作的一種新途徑。
各國學者對水文地理學的含義認識並不一致,有的強調對水體形態、性質的區域描述和測量制圖;有的則強調水體與特定區域自然地理條件的聯系和相互作用。20世紀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有些學者提出了「地理水文學」一詞,明確地指出要用地理學的原理、觀點和方法綜合、系統地去研究水文現象的一般規律。
現代水文地理學包含「圖」和「志」的研究,但其內容更廣泛、深入。在水文地理學的具體研究內容中,有時只限於描述某個區域或某個特定的水體。例如,分析地區或具體水體的水文特性,確立水體特性與周圍環境的相互關系,這些屬於區域地理學范疇的內容,有人認為就是水文地理學。但一般說,區域水文是水文地理學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區域水文學是水文地理學的重要分支。
㈡ 我國第一部水文地理專著是什麼
01 《水經注》
《水經注》共四十卷,作者是北魏晚期的酈道元。它是中國古代最全面、最系統的綜合性地理著作,也是中國第一部水文地理專著。
《水經注》因注《水經》而得名,《水經》一書約一萬余字,《唐六典•注》說其“引天下之水,百三十七”。《水經注》看似為《水經》之注,實則以《水經》為綱,詳細記載了一千多條大小河流及有關的歷史遺跡、人物掌故、神話傳說等,是中國古代最全面、最系統的綜合性地理著作,也是中國第一部水文地理專著。該書還記錄了不少碑刻墨跡和漁歌民謠,文筆絢爛,語言清麗,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由於書中所引用的大量文獻中很多散失了,所以《水經注》保存了許多資料,對研究中國古代的歷史、地理有很多的參考價值。
《水經注》所記大小河流有1252條,從河流的發源到入海,舉凡幹流、支流、河谷寬度、河床深度、水量和水位季節變化,含沙量、冰期以及沿河所經的伏流、瀑布、急流、灘瀨、湖泊等等都廣泛搜羅,詳細記載。所記湖泊、沼澤500餘處,泉水和井等地下水近300處,伏流有30餘處,瀑布60多處。所記各種地貌,高地有山、岳、峰、嶺、坂、岡、丘、阜、崮、障、峰、磯、原等,低地有川、野、沃野、平川、平原、原隰等,僅山嶽、丘阜地名就有近2000處,喀斯特地貌方面所記洞穴達70餘處,植物地理方面記載的植物品種多達140餘種,動物地理方面記載的動物種類超過100種,各種自然災害有水災、旱災、風災、蝗災、地震等,記載的水災共30多次,地震有近20次。
所記的一些政區建置往往可以補充正史地理志的不足。所記的縣級城市和其他城邑共2800座,古都180座,除此以外,小於城邑的聚落包括鎮、鄉、亭、里、聚、村、墟、戍、塢、堡等10類,共約1000處。在這些城市中包括國外一些城市,如在今印度的波羅奈城、巴連弗邑、王舍新城、瞻婆國城等,林邑國的軍事要地區粟城和國都典沖城等都有詳細記載。交通地理包括水運和陸路交通,其中僅橋梁就記有100座左右,津渡也近100處。經濟地理方面有大量農田水利資料,記載的農田水利工程名稱就有坡湖、堤、塘、堰、堨、覩、墱*、坨、水門、石逗等。還記有大批屯田、耕作制度等資料。在手工業生產方面,包括采礦、冶金、機器、紡織、造幣、食品等。所記礦物有金屬礦物如金、銀、銅、鐵、錫、汞等,非金屬礦物有雄黃、硫黃、鹽、石墨、雲母、石英、玉、石材等,能源礦物有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兵要地理方面,全注記載的從古以來的大小戰役不下300次,許多戰役都生動說明了利用地形的重要性。
《水經注》除了豐富的地理內容外,還有許多學科方面的材料。諸如書中所記各類地名約在2萬處上下,其中解釋的地名就有2400多處。所記中外古塔30多處,宮殿120餘處,各種陵墓260餘處,寺院26處以及不少園林等。可見該書對歷史學、考古學、地名學、水利史學以至民族學、宗教學、藝術等方面都有一定參考價值。以上這些內容不僅在數量上驚人,更重要的是作者採用了文學藝術手法進行了繪聲繪色的描述,所以它還是漢族古典文學名著,在文學史上居有一定地位。它“寫水著眼於動態”,“寫山則致力於靜態”,它“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山水散文的集錦,神話傳說的薈萃,名勝古跡的導游圖,風土民情的采訪錄”。《水經注》在語言運用上也是出類拔萃的,僅就描寫的瀑布來說,它所用的詞彙就有:瀧、洪、懸流、懸水、懸濤、懸泉、懸澗、懸波、頹波、飛清等,真是變化無窮。所以我們說《水經注》不僅是科學名著,也是文學藝術的珍品。
《水經注》原有40卷,宋初已缺5卷,後人將其所餘35卷,重新編定成40卷。由於迭經傳抄翻刻,錯簡奪偽十分嚴重,有些章節甚至難以辨讀。明清時不少學者為研究《水經注》做了大量工作,有的訂正了經注混淆500餘處,使經注基本恢復了原來面貌。有的做了不少輯佚工作,更多的是做了校勘註疏工作,清末著名學者楊守敬與其弟子熊會貞用了畢生精力撰寫了《水經註疏》和編繪了古今對照、朱墨套印的《水經
㈢ 水文地理的學科意義
適應水問題研究發展的需要,並與工程水文學相配合,深化水文研究的理論與實踐,地理水文學更可拓寬水文地理學的研究方向,發展內涵,有利於學科研究發揮自己的特色;促進水文研究與地理科學其它分支科學的橫向結合,如氣候學、地貌學、土壤地理學等,尤其是與人文經濟地理學的結合,形成新的邊緣學科領域和產生新的學科生長點;通過水與資源、社會、經濟、生態與環境的廣泛聯系,有利於綜合性研究優勢的發揮,改變水文地理研究的傳統方法與手段,增加計算技術、遙感遙測與信息系統方法的應用,提高研究工作的水平。
㈣ 水文地理學的概況
17世紀以前,水文地理學的內容以記述各種水體為主;以後區域水文的定量描述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學科轉向以綜合研究區域開發利用的內容為主。
比斯瓦斯認為,公元前3000年以前,人們對水文現象已有了初步的認識。16世紀時,歐洲出現了「水文地理學」一詞,還用它來表示水道測深。英、法、荷蘭與俄國在海軍和航運部門成立了專門機構,進行河、海的測深和制圖。20世紀50年代初,蘇聯學者達維多夫和扎伊科夫等發表了《蘇聯水文地理》和《蘇聯水文地理概論》專著,詳細地論述了蘇聯全國及主要河流的水文特徵。1964年聯邦德國的凱勒發表了《水與陸地水量平衡-水文地理學導論》。
可以看到,達維多夫等人的著作所研究的區域很具體,屬於區域研究的范疇;凱勒一書則帶有抽象意義,偏重於學科方面的研究。1964年,美籍學者周文德在他主編的《應用水文學手冊》一書中,更把水文地理學定義為論述地球表面所有水體的物理性質和條件的學科,還特別指出要為航運目的而進行水體制圖,包括內河和海洋航道制圖。
中國對水文現象的認識,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200年大禹治水的傳說時期。公元前七世紀,管仲曾將河流進行分類,並按水流特性開築渠道,將水引到河流下游高地灌溉農田。這是中國古代典型的水文地理研究。對於水循環的觀念最早載於公元前四世紀的《黃帝內經·素問》中。以後,戰國末年的《呂氏春秋》和東漢王充所著的《論衡·順鼓》等書中也有記載。而北魏鄙道元著的《水經注》,則是中國古代水文地理學研究的巨著。
中國現代水文地理學是1950年以後逐漸發展和成長起來的。1958年,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水文研究室成立,隨後分別成立了冰川、湖泊、沼澤、河口和海洋等水體或水域的專門研究機構,進行了部門水文地理研究。當時,把水文地理與區域水文等同看待。1955年以後,郭敬輝發表了《中國地表徑流》、《中國地表徑流形成的自然地理因素》及《黑龍江流域水文地理》,羅開富等發表了《中國河水季節變化類型》。當時,把水文地理與區域水文等同看待。1960年以後,開展了水文區劃、水文圖集、中國自然地圖集的水文篇及乾旱地區的水文調查研究。1962年中國地理學會設立了陸地水文專業委員會,並於1978~1986年間先後召開了4次全國性水文學術會議。對活躍中國水文地理研究起了重要作用。
㈤ 古代地學史上最系統最完備的水文地理著作是什麼
古代地學史上最系統最完備的水文地理著作是《水經注》。
《水經注》是古代中國地理名著,共四十卷。作者是北魏晚期的酈道元。《水經注》詳細記載了一千多條大小河流及有關的歷史遺跡、人物掌故、神話傳說等,是中國古代最全面、最系統的綜合性地理著作。該書還記錄了不少碑刻墨跡和漁歌民謠,文筆絢爛,語言清麗,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
㈥ 我國第一部水文地理專著是什麼
《水經注》
《水經注》共四十卷,作者是北魏晚期的酈道元。它是中國古代最全面、最系統的綜合性地理著作,也是中國第一部水文地理專著。
㈦ 水系與水文地理區劃
1.水系
研究區在地理位置上位於青海省南部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北坡,唐古拉山脈群山起伏近東西向橫貫於研究區南部,由於這一特有的地理位置,使研究區面貌總體呈南高北低,並使本區的主要河流均表現為由南向北流動,河流主體南北向分布。研究區中南部的大部分地區,主要由呈南北向的布曲、冬曲和當曲等河流及支流所盤踞,幹流兩側發育次級支流多為樹枝狀水系,總體向北流。圖幅北部地區,主要由呈東西向的尕爾曲幹流組成,布曲作為尕爾曲的一條支流在青藏公路線的通天河沿(地名)東側交匯於尕爾曲,尕爾曲向東流至企日將瑪以北交匯於南來的當曲,當曲向北東流出圖幅。
2.水文地理區劃
按全國自然區劃系統,本區屬於全國一級區劃中的第一級階梯——青藏高原區。根據區域自然地理特徵和水系分布特點等,將溫泉兵站幅劃分為長江源區和高原內陸湖盆區兩個大區,其中高原內陸湖盆區分布於圖幅的西南部,面積很小,為唐古拉山南緣內陸湖盆區。長江源區進一步劃分為當曲流域和沱沱河流域兩個次級單元,其中沱沱河流域分布於圖幅的西北部,面積很小,為沱沱河南部支流區的訥德曲流域。研究區內面積分布最大的是長江源區的當曲流域,由於區內除了呈樹枝狀分布的河流外,還分布有相對獨立的並與河流沒有直接關系的湖泊分布區,因此當曲流域可按四條主要河流分布特點,以各河流水系的分水嶺為界進一步劃分為尕爾曲河湖區、布曲河湖區、冬曲河湖區和當曲河湖區四個次級單元(分區),每個分區又由南向北大致按三個高程階梯進一步劃分為次一級的上、中、下游三個亞區或相應的流域、湖盆域(表5-4)。
表5-4 溫泉兵站幅水文地理區劃表
續表
㈧ 高中地理中的水文特徵指什麼
①水位:(決定於河流補給類型,以雨水補給的河流,水位變化由降水特點決定;冰川融水補給的河流,水位變化由氣溫特點決定,由地下水補給為主的河流水位較穩定)。
②流量:(以雨水補給的河流,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積大,一般流量大)。
流域:河流集水區域,地表以山脈為分界線,即分水嶺。
③含沙量:(決定於流域內地面植被狀況)。
④結冰期:有無或長短(最冷月月均溫)。
⑤汛期:有長短(由雨季長短決定或氣溫的高低決定)
⑥水能:蘊藏量(由流域內的地形、氣候特徵決定,一般地形起伏越大,水流越急,水能越大。)
⑦凌汛:有無(必須具備兩個條件:有結冰期和發生在較低緯度流向高緯度的河段)
⑧徑流量變化
⑨流速(短促的河流流速快,長而平直的河流流速慢)
㈨ 水文是什麼地理,,,
地理的某一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