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高中各科必修順序
如下:
英語。
數學。
物理,化學。
生物,地理,歷史,政治。
語文。
一定要把英語和數學學好,切記。
學習建議
1、學會制訂
括制定學習目標、時間安排、資源分配等等。學會制訂學習計劃,可以節約學習時間,提高學習效率。
2、學會預習
育家葉聖陶說:不教學生預習,他們經歷不到在學習上很有價值的幾種心理過程。學會預習,可以打有準備的仗。教會學生預習方法,可以讓學生更好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
3、學會聽課
是學習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會聽課是學法指導的重中之重。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應該認真聽、注意看、多動腦、多練多記、歸納總結,把自己做為學習的主體,而不是旁觀者。
4、學會復習
學會復習能夠深入理解和鞏固所學。俗話說溫故而知新,復習是對知識集中再加工的過程。凱洛夫說,趕著馬車,不往後看,只向前趕,趕回家的只是一輛空馬車。只顧學,不復習,到期末的時候就差不多忘干凈了,很多同學一到考試就考不好,與不會復習關系很大。
5、學會寫作業
寫作業是讓學生獨立思考,用學過的知識去嘗試解決問題的過程。寫作業時會對課堂教授的知識進行檢查驗證,發現在理解上還有哪些漏動,及時糾正的話就可以不斷的提高。
『貳』 高中地理必修二與必修一內容銜接大嗎高一下學期學必修二的時候考試考查必修一的多嗎還有必修一必修二
銜接不大,都是獨立的內容,但是到高三會有綜合在一起的題目
『叄』 人教版高中地理按什麼順序上
這個得看你們老師,你們學校喜歡按什麼順序了,我們老師都是按先上必修一、然後必修二、接著必修三,最後上選修內容的順序。
『肆』 高中的選修必修是什麼,還有必修一二三分別什麼時候學
必修和選修,這是從課程計劃中對課程實施的要求來區分的兩種類型。其中,必修的主導價值在於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共性,而選修的主導價值在於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個性。
有必修一二三。
語文:必修5本,高一上半學期學必修1、2,下半學期學必修3、4;高二學必修5。
數學:必修5本,高一上半學期學必修1、4,下半學期學必修5、2;高二學必修3。
英語:必須5本,高一上半學期學必修1、2,下半學期學必修3、4;高二學必修5。
物理:必修2本,高一上半學期學必修1,下半學期學必修2。
化學:必修2本,高一上半學期學必修1,下半學期學必修2。
生物:必修3本,高一上半學期學必修1,下半學期學必修2;高二學必修3。
政治:必修4本,高一上半學期學必修1,下半學期學必修2、3;高二學必修4。
歷史:必修3本,高一上半學期學必修1,下半學期學必修2;高二學必修3。
地理:必修3本,高一上半學期學必修1,下半學期學必修2、3。
普通高中語文、數學、英語、日語、俄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技術、音樂、美術、藝術、體育與健康、德語、法語、西班牙語的課程標准對對應必修課程分別有明確的規定。
選修和必修的不同
第一,學習目標及方法上的差異。
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學習目標和學習方法,所以在教學中,要考慮選修教材和必修教材的區別,制定不同的目標和教學方法,力求適合所選教材的文本特點,最大限度的引導學生學習。
第二,選修與必修的定位不同。
選修是必修基礎上的拓展,選修課定位在必修基礎上的拓展和提高,著眼於課程的鑒賞陶冶功能,引導學生進行較深入的探索研究,提高素養。
第三,有不同的評價體系。
選修課只是「選讀」,它不是必修課的補習,也不是簡單照搬大學的選修課模式,而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課程目標,在深度、廣度上進行適度的拓展,倡導研究性,重視學生自主學習。
『伍』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是高一上學期學的,還是整個高一學習的內容。必修二和必修三呢
大部分學校是這樣安排的,高一上學期必修一,高一下學期必修二,高二上學期必修三。但是也有學校自己作了調整,會提前學習部分內容
『陸』 高中地理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都要在高一修完嗎
差不多三本必修是要上完的一年。不過我們必修三主要上的是圖冊。選修的話不同的學校是不同的,。主要有職業技能,興趣愛好,知識拓展這幾類吧。大概開學之後一個月左右開始上選修
『柒』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是幾年級學的
正常安排在高一的下學期,也就是現在的高一正在學必修二。
『捌』 什麼時候學高中地理必修二
高一上學期 必修一
高一下學期 必修二
高二上學期 必修三
『玖』 地理在高中三年分別學什麼內容
總共五本書
必修有三本,必修一(自然地理)是高一上期學,必修二(人文地理)是高一下期學,必修三(區域整治與開發)是高二上期學。高二下期開始復習區域地理(世界地理和中國地理)以及選修教材。選修一般選兩本,四川選的的是選修5(自然災害與防治)和選修6(環境保護),各個省選修內容不一。之後就是高三的三輪復習。
自然地理主要是指自然方面:地球、大氣、地球上的水、地表形態、自然環境的整體與差異性。人文地理主要是指人文方面:人口、城市、農業、工業、交通、人地協調發展
區域地理就是在一個區域內對自然和人文兩方面進行分析,找問題,提出解決方案以達到區域可持續發展。分析內容包括:位置、氣候、地形、水文、土壤、植被、資源、農業、工業、人口、交通、勞動力、政策、宗教等自然和社會經濟條件。
『拾』 高中分必修一必修二是什麼時候實行的
2017年。
新版教材完全按照2017年高中課程標准編寫,分為必修、選擇性必修、選修三大部分,按照由淺入深、由通向專的原則展開。
新版教材的必修為改革省份「學業水平考試」的考試內容,一般分2-3本,安排在高一年學習。選擇性必修一般分三本,供選擇了相關科目的選擇性考試的同學使用,安排在高二年和高三年學習。必修和選擇性必修都是高等學校招生考試(高考)會考察的內容。此外還有選修的材料,但這一部分材料與高考無關,僅用於個人的興趣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