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地理思維能力有哪些

地理思維能力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2-05 02:26:41

Ⅰ 地理學科關鍵能力有哪些

地理信息的分類:地理信息包括文字信息、圖像信息和表格信息等。文字信息是提供地理信息最基本的方式,它包括相對獨立的文字資料、圖和表的引文或說明、題干中的限定或提示,文字信息不只是給出解題基礎材料,還包涵了考查的意圖、內容和方法;圖像信息指各種類型圖像所提供的信息:如光照圖、等值線圖、地理坐標統計圖、地理結構統計圖、區域圖、原理示意圖、聯系圖等各種圖形所承載的地理信息,是地理的「第二語言」。地理圖形語言的解讀和應用能力向來是地理學科考查的重要能力之一。近幾年由於命題的越來越成熟,出現在地圖上的信息基本上都是有效的;表格信息是指數字資料信息及數字資料的屬性、類別和單位等信息。如,最高數值或最低數值,大小的變化規律,相互之間數據的比較等。從表格中發現問題,用表格外的知識解決問題。

2、答題中常見的問題:信息獲取不全面、信息提取中解讀錯誤、不能用題中信息正確描述和深入分析問題。

3、獲取信息的途徑:

①從文字背景材料中獲取和解讀信息

②從試題的設問中獲取和解讀信息

③從地理圖形的表述語中獲取和解讀信息

④從地理圖形中獲取和解讀信息

⑤從地圖和表格的組合中獲取和解讀信息

⑥從試卷答案中獲取和解讀信息

用自己的知識儲備來獲取有效信息,並注重信息之間的因果聯系,加強能力專項訓練,養成良好的地理思維能力和審題習慣。分析圖像信息時,要判讀圖像名稱和看清圖例標識,還要按設問的要求進行分析。獲取信息的過程也就是審題的過程,要注意審文字(全面提取信息,緊扣關鍵詞)、審圖像(看圖名、讀圖例、辨坐標、明方向、定區位、析要素)、審表格(看錶名、讀表頭、析數據、理聯系)、審分值(明確答案的要點)。對於考生來講,要形成這樣一種審題習慣:

A.我看到了什麼?

B.我標記的重點是什麼?

C.我想到與什麼知識聯系?

D.我准備從哪幾個角度回答?

E.回答的邏輯順序是什麼?

二、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

1、如何提高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

①注重知識的儲備和整理。注重基礎知識的積累,理解知識的內在聯系和邏輯關系,並掌握地理原理和規律來分析問題。包括地理知識和其他學科的知識,比如物理、生物。2015年全國卷1就考查了青藏鐵路熱棒的問題,2014年選擇題中有一道考查了生物方面的知識,整體並沒有超綱,考查的就是學生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

Ⅱ 地理能力主要有哪兩種劃分方法,分別包括哪些能力

(1)地理素養的構成要素(地理知識、地理方法、地理能力、地理態度、地理情感等)之間相互影響、相互聯系。(2)地理素養是一個復合性概念,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任何一種尺度的劃分都會破壞地理素養的整體結構。但為了說明問題的方便,筆者依據地理素養的內容,把地理素養分為地理科學素養、地理人文素養和地理技術素養三個部分。實際上,這三個部分也是相互包含的。(3)地理科學素養、地理人文素養和地理技術素養三個部分也都或多或少地包含地理素養的構成要素。(4)地理素養構成要素論其重要性並不處於同一層面之中,它們在構築地理素養過程中的職能也不是完全等同的。

(一)地理科學素養

地理學是一門旨在解釋地區特徵以及人類和事物在地球上出現、發展和分布情況的科學。[1]它不僅包括以人地關系地域系統為核心的特有知識體系,也蘊涵有區域比較、區域綜合與分析、觀察、野外實踐等獨特的思維方法和研究方法,此外它還包含了地理學家在探索地球表層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因此,地理科學素養是公眾科學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既具備了公眾科學素養的共性特徵,也融合了地理學科的個性特徵。筆者依據地理學科的特點、學生的心理發展水平和未來社會的需求,把地理科學素養的構成劃分為地理科學知識、地理科學能力、地理科學方法、地理科學品質和地理科學意識五個組成部分

1.地理科學知識

地理科學知識是地理科學素養的基礎,是養成地理科學能力、地理科學方法和地理科學品質的載體。地理科學知識指以人地關系為核心的地理基礎知識,如地理術語、地理概念、地理現象、地理空間分布、地理過程、地理因果關系、地理特徵、地理規律、地理科學史等內容。總體來說,地理科學知識涵蓋了以下幾個問題的內容:「它在哪裡?它是什麼樣子的?它為什麼在那裡?它是什麼時候發生的?它產生了什麼作用?怎樣使它有利於人類和自然環境?」

2.地理科學能力

地理科學能力是學生智力、能力與地理學科的有機結合,是地理科學素養的核心。地理科學能力既應該包括一般科學能力,也應該包括地理學科特有的科學能力。美國《國家地理標准》將地理能力目標確定為培養五項核心地理技能:(1)提出地理問題的技能;(2)收集地理問題的技能;(3)整理地理問題的技能;(4)分析地理問題的技能;(5)回答地理問題的技能。雖然這五項地理技能與地理學家的科學研究過程基本吻合,但應該說突出反映了一般科學能力,並沒有真正體現地理學科特色。盡管地理思維、想像、觀察等能力的培養要求已蘊涵在五項核心技能當中,但仍不利於突出地理科學能力的培養重點。我們試圖依據《地理教育國際憲章》提到的地理學的幾個核心問題,[1]對應給出具有地理學科特色的相應能力:(1)空間定位能力;(2)區域差異的比較與概括能力;(3)空間相互作用的分析概括能力;(4)空間分布格局的覺察能力;(5)地理過程的簡單預測與合理想像能力。

3.地理科學方法

地理科學方法是人們在認識地理科學對象,以及作用於地理科學對象過程中所採用的方法、途徑和手段,地理科學思想方法是其核心。科學方法教育已經逐漸成為各國基礎教育的重要支撐。地理科學方法教育是學生學習地理科學知識的必要條件,也是學生自我發展和自我完善的必然需要,更是地理科學素養養成的重要基礎。地理科學方法中包含了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如比較、分類、歸納、演繹、分析、綜合等,但在地理科學素養的養成中,更要側重培養具有地理學科特色的科學方法,如地理觀察、地理實地考察或野外調查、區域綜合分析、區位比較、地理實驗等方法。

4.地理科學品質

地理科學品質包括地理科學精神、地理科學態度以及對地理科學的興趣、情感和動機等。其中地理科學精神是地理科學素養的重要表現形式,它對學生從事地理科學認識活動起著指導和制約的作用,力圖讓學生領悟與感受地理學家在科學探索和科學研究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思想品質和崇高精神。地理科學精神是指在地理科學研究和交流過程中逐漸地、自然地形成的約束科學家行為的價值規范或准則,即實事求是,崇尚理性,尊重實踐,不固守傳統,不迷信權威,勇於探索,勇於創新,敢於堅持真理,謙虛、謹慎,不怕困難和挫折,善於團結合作,樂於思想交流,遵守科學的職業道德等。歸納起來,地理科學精神包括地理科學研究中的理性精神、求實精神、合作精神、批判精神、奉獻精神和創新精神。地理科學態度是指個體對地理科學現象和本質作出的反應,它具有理智、情感和行為傾向三種成分。

5.地理科學意識

地理科學意識指社會群體或個人對地理科學的思想認識和覺悟程度。它包括正確的地理科學觀、地理科學技術觀以及正確理解和應用地理科學與技術、社會的相互關系等內容。地理科學意識是正確認識地理科學價值、合理運用地理科學技術的關鍵,因此是地理科學素養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

地理科學素養的上述組成之間並不是孤立的、分離的,各種構成彼此互相滲透、互相作用、互相聯系,構成了地理科學素養的主體。其中地理科學知識和地理科學能力屬於智力因素,而地理科學方法、地理科學品質、地理科學意識屬於非智力因素。地理科學知識是地理科學素養的基礎,也是地理科學能力發展、地理科學方法運用、地理科學品質養成的載體,地理科學知識的質和量決定著地理科學能力、地理科學方法、地理科學品質發展的深度和廣度。地理科學能力是地理科學素養的核心,也是溝通和聯系地理科學知識、地理科學方法、地理科學品質、地理科學意識的橋梁和紐帶。地理科學方法、地理科學品質和地理科學意識是地理科學素養的重要表現形式,能夠為地理科學知識的學習、地理科學技能的培養「解放思想」、導引方向。

(二)地理人文素養

地理人文素養主要包括人文地理知識和地理學科中的人文精神兩個部分。人文地理知識主要包括人口、聚落、文化、宗教、經濟、旅遊、人地關系等相關內容。地理學科中的人文精神是指有關「人對自然的基本態度」方面的內容,主要包括全球意識、「尊重自然、人要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意識、「人口道德」意識、「資源道德」意識、「環境道德」意識、國家意識、地理美等內容。[3]

圖2 地理人文素養的構成

(三)地理技術素養

地理技術素養是指對地理技術的正確辨別、全面理解與綜合應用的能力,它包括地理技術知識、地理技術能力和地理技術觀點三個部分)。需要指出的是,地理技術素養的專業性很強,對於不同階段的學習者要求的廣度與深度應有所不同。

1.地理技術知識

地理技術知識是地理技術素養的基礎,也是養成地理技術能力和地理技術觀點的重要載體。近年來,地理學在工程技術領域獲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在拓寬地理學應用領域的同時,也給中學地理素養教育增添了新的內容。地理技術知識主要包括3S技術,即地理信息系統(GIS)、全球定位系統(GPS)、遙感(RS);水土流失、沙塵暴、大氣污染、水污染等環境問題的防治技術;景觀生態設計;不同區域尺度多維要素的規劃技術;地震、火山、台風、洪澇、乾旱等災害的預測、防治技術;地理多媒體教學技術;等等。

2.地理技術能力

地理技術能力是地理技術素養的核心,是對地理技術知識的深化與應用。圖3地理技術素養的構成地理技術能力主要包括:(1)運用3S技術進行地理信息處理的能力;(2)運用區域規劃知識進行城鄉規劃、旅遊規劃的能力;(3)對水土流失、沙塵暴、大氣污染、水污染等環境問題進行防治的能力;(4)對地震、火山、台風、洪澇、乾旱等災害進行預測與防治的能力;(5)利用地理多媒體技術製作地理課件的能力;(6)正確選擇並運用地理技術的能力。

圖3 地理技術素養的構成

3.地理技術觀點

地理技術觀點是地理技術素養的重要表現形式,它主要包括:(1)知曉地理技術的正面和負面影響;(2)明晰地理技術與地理科學、社會的關系。
如果認為我回答的好記得給贊哦。
bewmmjotsy60484771662016-12-16 14:54:36

Ⅲ 如何培養地理思維

一、理解基本知識點,切勿死記硬背

有人說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其實我以前高中讀的就是理科,以前的師范生只招理科,只有最近幾年才文理兼收。從這個角度來說,理解是學好地理的前提。只要學生能理解地理現象產生的原理,就可以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描述和歸納,教師在歸納的基礎上修正一下一些專業術語就可以了。地理知識之間的邏輯性是很強的,尤其是一些重難點知識之間,尤其要注意理解。所以,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不要注意地理結論的呈現。而應注意地理現象的產生,地理原理的形成過程。

二、重視地理基本原理、現象,掌握基本地理概念

地理基本原理是地理知識的靈魂,一個地理原理本身就隱含多種地理現象。只要重視每一章節的基本原理,其他的知識點就可依次推理歸納。比如學習鋒面系統,只要學習能掌握鋒面的形成原理,那麼,冷暖鋒過境前,過境時,過境後的天氣狀況就能依次推出。雨區的位置就很明了了。

三、整理知識點,突破重難點

地理教材每一章就是一個小模塊,比如說必修一第二章就是大氣模塊。每一章結束後,應該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整理,整理可以分類進行。可以按照重點、難點、識記、計算等整理出來,專項鞏固突破,這樣,有利於一些難點知識的突破,重點知識的鞏固。必修一第一單元,計算較多,難度也大。在上完新課後,我就要求學生把第一單元的所以計算知識點整理出來,熟悉公式、方法等。最後再專門印刷試題,專項訓練,結果學生掌握這類知識比同類班級好多了。

四、梳理知識體系,建立知識系統框架

學生掌握的知識點是零散的,需要一個框架把知識點串聯起來,這就好比撿珍珠,要增大其價值,就需要把珍珠串聯起來,製作成項鏈。其實,梳理知識體系不僅是幫助學生建立知識框架,也是幫助學生掌握知識點之間邏輯性的過程。建立知識框架,使知識形成系統性、邏輯性、這樣「牽一線」就「出一串」。學生在以後復習時,只要拿出知識體系框架,就能順藤摸瓜,熟悉掌握框架上的所有知識點。如果從高一入手培養這個能力,一直堅持到高三,那麼,你的學生地理思維能力會比其他同學高很多。

地理是一門和現實生活聯系緊密的學科,也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只有注重地理思維能力的培養,才能提高地理綜合能力。

Ⅳ 怎樣提升學生地理思維能力

一、把地理形象思維作為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切入點
地理教學中的地理形象思維是通過典型的地理現象,反映和把握地理事物本質的思維活動。地理形象思維不僅是思維過程中的一個閃念、一顆火花,而且是可以經常地存在於教與學的過程中。在教學中,進行地理形象思維能力的培養與訓練,對於全面開發學生大腦(特別是右腦)、全面培養學生學習地理、認識地理並在實踐中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在地理教學中,教師提供給學生的地理形象內容從形式上看可以分為三類:一是通過實物、模型、多媒體視頻資料等表現具體可觀的地理形象;二是通過教師生動豐富的語言,描繪出具體的地理情境;三是通過簡潔的線條符號和地理示意圖形附加少量的說明文字表達一定的地理知識內容的形象化圖示。它們都為教學中構成地理形象思維的豐富材料。
二、利用感性材料,強化語言表達,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感性認識是思維的起點,思維就是對形象、直觀的感性材料進行加工整理,上升到對事物的本質及規律的理性思考。初中生的時空抽象能力有限,教師必須從初中學生實際出發,教學中充分運用形象思維的豐富材料,把一些地理事物或現象通過直觀的形式予以展示,教師進行必要的點撥、講解,引發學生思考、探究,必要時進行適當的暗示或提醒,同時要求學生對這些感性材料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達,強化表達能力。例如:在「黃河水系」的教學中,視頻片上黃河下游的流域面積明顯地比中、上游縮小,這種一反常態的現象可以作為讓學生從直觀的視覺中進一步訓練其抽象思維能力的一種素材。我們都知道黃河因中游流經黃土高原,大量的泥沙在下游地平水緩的華北平原沉積,使河床抬高而成為「地上河」,高出地面的河床再也不可能接納支流入黃河幹道(水往低處流的道理人盡皆知,但這一點僅從流域的平面圖中是不可能直接觀察到的,學生必須通過抽象思維才能得出的結論)。而在講解黃河中游特點時,教師事實上已把原因告知了學生,因而,這一要求對初中生而言並不太難。
三、聯系生活實際,活躍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如講到亞洲時,由世界面積最大的亞洲,可聯繫到七大洲的面積比較(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由世界上跨緯度最廣的大洲,聯繫到世界上跨經度最廣的大洲(南極洲),由東西距離最長的大洲,可聯繫到南北距離最長的大洲(智利),課本第二頁是亞洲的位置圖,由此圖直觀的可看出亞洲在南北半球中的位置,周圍的大洲和大洋,進一步可以聯繫到大洲間的分界線,溝通各大洋的海峽,分界線兩側的國家,國家的首都,人的風俗習慣等等,講到氣候時,有氣候特徵可聯繫到人們的日常生活,工農業生產,歷史上的戰爭,交通運輸,飲食習慣等等。
實踐證明,教學中注重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越貼近,其學習的興趣和識記的效果就越好,期間的思維活動也越活躍。
四、結合地理學科特點,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誠然,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為引發學習熱情,可以從郵票、旅遊、動物世界等多種角度進行切入,以充分激發、活躍學生的思維和參與整個教學過程,使之成為學習的主體,但一切形式總是為內容服務的。地理教學本身旨在通過這些載體,讓學生學會思考,結合地理學科特點,將看似繁雜地理事物與現象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揭示出來,這需要學生具有一定邏輯思維能力。例如:長江大堤上的「萬壽塔」塔基為何要「建」在九米多深的地下?你知道原因何在?從中可以揭示哪些相關的地理知識?
粗粗一看,萬壽塔與地理知識能有什麼關系,至多因為塔身太重而江堤地質不硬陷入地下的吧!如果沒有仔細思考,這一結論很迎合常人心理,但事實上,眾所周知,塔基原本是在高出河面數米的江堤上,因年代久遠,長江受泥沙淤積,河床抬高並超過塔基,為了保護塔身免受江水浸蝕而在四周築土疊磚,年復一年,四周越來越高,塔基便「越陷越深了」。那麼這個原因本身又是怎樣形成的?這就可以聯繫到長江上、中、下游的水文特點植被情況:長江上游多穿行高山深峽之中,水流湍急,落差大,植被情況相對較好,即便有泥沙入河,也因流速快而不能沉積。中下遊河道流經平原地區,地勢低平,使流速減緩,必然使泥沙沉積,抬高河床。通過「萬壽塔」塔基低於地面這一普通現象,引發學生進行地理方面的邏輯思考,從而達到深化教學的目的。
五、精心設計問題,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
在教學中,為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教師可以特意對一些問題進行設計,以定向培養和訓練學生創造性思維中的某一方面的能力。
1、通過引導學生轉變看問題的角度,培養創造性思維的靈活性
2、通過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同一問題,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廣闊性
3、通過引導學生轉換問題形式,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深刻性
4、通過激發學生的想像力,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獨特性

Ⅳ 地理學科思維最主要的特點有哪些

空間想像能力 地球的運動尤為明顯
邏輯思維能力在因果題分析方面很重要
聯系實際的思維 書上的畢竟是文字 聯系實際後 會幫助理解 幫助記憶
發散思維 (胡思亂想的能力)由一點 要能聯系很多 在書本上 沒有獨立的章節 全部都能夠聯系起來
……

Ⅵ 思維能力包括哪些

思維能力包括理解力、分析力、綜合力、比較力、概括力、抽象力、推理力、論證力、判斷力等能力。它是整個智慧的核心,參與、支配著一切智力活動。

思維能力:指人們在工作、學習、生活中每逢遇到問題,總要"想一想",這種"想",就是思維。思維並非神秘之物,盡管看不見,摸不著,來無影,去無蹤,但它卻是實實在在,有特點、有品質的普遍心理現象。

思維能力的特點:

1、思維能力是學習能力、學習效果與智力因素的綜合反映

思維能力的影響因素可以分為先天與後天兩類。一個人僅有先天智力而無後天勤奮仍然不會有很大出息。學問越到深處、年齡越大,後天因素的作用就越大。勤能補拙即有此意。

2、思維能力與思維習慣的培養有關

具有思維習慣的人群分布規律與知識層次有關。對同一知識層次的人群,又與年齡有關。知識層次或受教育的層次越高,具有思維習慣的人越多。

真正養成思維習慣的人中,成年人和知識分子比例較大。養成思維習慣的人善於發現新問題,具有對事物的敏感性。

3、思想的活躍性

包括思維敏捷性和靈感的頻率兩方面。這兩方面的素質既來自先天遺傳,也來自後天訓練。後天訓練中,教育者的教育風格也很重要。

4、思維的成熟性

成熟性建立在經驗和思維習慣的基礎上。經歷是催熟的必要過程,一個人對任何事物的認識,只有經過獨立思考,對其有了自己的觀點和見解,才談得上認識的成熟性。成熟的人不人雲亦雲,而是持重、穩定、理智。

(6)地理思維能力有哪些擴展閱讀

人的思維能力終生都在變化之中,它是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逐漸發生的,從年輕時開始,一直持續到晚年。在一生中,某些思維能力的退化程度很小,這被稱為「正常的認知衰老」。大部分人都是這種情況,通常不會影響人的獨立能力或生活質量。

隨著年齡變老,人們常常發現越來越難記住新的信息或者想不起把東西放哪了。大部分人所經歷的都是「正常的認知衰老」,但是由於個體差異,每個人的情況也不盡相同。每個人的大腦都是既復雜又獨特的,所以思維能力的衰老方式因人而異也就不足為怪了。

研究表明,有的人其思維能力會隨著年齡增加而增加——他們確實比常規情況要好;有的人減退的卻比「常規」情況要快,有時還會發展成更嚴重的減退甚至痴呆。但是這些減退並不是衰老時必然發生的,有研究表明,當我們變老時有一些方法可以保護我們的思維能力。

基因承載著很多事情,包括身體特徵,如眼睛和頭發的顏色。基因還影響思維能力,有證據表明,人一生中24%的思維能力的變化都歸因於基因,還有76%歸因於其它因素。

Ⅶ 如何培養地理思維能力

一、地理學的核心思維

學科思想是對某一學科的本質的認識,它在認識活動中被反復運用,帶有普遍的指導意義,是建立學科和運用學科解決問題的指導思想——整體上把握學科結構的途徑——也就是「整體學習法」。學科思維是在學科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所採用的各種方式、手段、途徑等。地理學思維是橫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之間,以及自然和物質科學人文和社會科學之間相互作用的領域。地理學主要考慮三種分析:數量、特徵、活動在空間(區位)上的分布;人與自然環境之間生態的關系;空間與生態在區域上的分異作用。

由於中學地理學科具有基礎性的特點,其教學內容牽涉的范圍很大,僅屬於自然地理學的就有地質、氣象氣候、水文等,還有天文、生物、旅遊、經濟、城市等等,幾乎每一個都可以從屬於一個單獨的學科,如地質學、氣象學、氣候學。但是地理學包羅萬象,牽涉到人類社會、自然環境及其相互關系的方方面面。所以,中學地理學科又具有「博物性」的特點。

中學地理學科的教學內容,牽涉到方方面面,都是以一定空間分布作為基礎的。教學中牽涉到某個地理事實、地點或者地區,無論其大小,應該在落實在地理空間上,也就是地圖中。通過地圖,判斷其地理位置的特點、周圍的環境及其相互影響。所以,中學地理教材包括教科書和相應的地圖冊、練習冊。在教學過程中,讀地圖、用地圖往往貫穿在地理課堂的始終。所以,中學地理學科還具有通過地圖、地球儀、虛擬地球、地理信息系統等表現出來的「空間性」。

1.區位性—地理學的本質

空間的研究尋求探索地方與人類利用其所居住和工作的地方的自然秩序和活動類型之間的關系。哈特向在<<地理學性質的透視>>就最早總結了康德-洪堡-赫特納提出了區域差異的思想。後來,德國地理學家拉采爾開創人文地理學,地理學就一直關注區域差異——空間分析——社會理論研究範式的變革。自然和人文要素在空間分布上的差異性,是地球表層最顯著的特點之一,差異性是在不同尺度和層次上進行,目標是建立在基於可變參數動態模擬基礎之上的未來情景模式。差異表現為空間結構、時間過程、組織序變、整體效應、協同互補相統一。

2.環境性一地理學研究的永恆主題

環境的研究包括自然與人類兩個尺度,強調和側重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資源同時,也注重人類活動對自然資源的影響,以及兩者之間廣泛的社會、經濟、政治和文化活動之間相互關系的可持續發展。可持續發展意味著一場深刻的變革,是世界觀、價值觀、道德觀的改變,是人類行為方式的變革,可持續的核心主要是人口、資源、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當今世界人口爆炸、資源短缺、環境污染嚴重,這些現象與地理學的研究內容息息相關。

3.區域性和綜合性是地理學的載體

地理學向來以綜合性和區域性為主要特色,區域地理研究的重點是區域發展的條件、限制因素、發展潛力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區域研究要三大抓:抓經濟發展重點地區、抓貧困地區、抓遼闊的海洋、海域。

4.協調人地關系思想是地理學的核心

地理學探討人與自然的相互影響和反饋作用,是以地域來研究人地關系的。地理學在研究協調人地關系問題上有著悠久的傳統。「人」是什麼?人是指人口、經濟、城市和鄉村等。地是指水資源及生態環境各要素。《中國21紀議程》所論述通過協調人口、資源、環境的關系,以謀求全國和各地政治、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21世紀的人地關系將是人與地理環境的關系,這時的地理環境不是僅指自然環境,還包括社會環境和人工環境。人類的各項活動如農業、工業、聚落、交通等對自然環境造成了許多影響。

5.把握地理事物分異性和規律性是地理學發展的最終目標

地球運動的基本原理(地球公轉、自轉規律、正午太陽高度及晝夜長短變化規律),大氣運動的基本原理(大氣的熱狀況、大氣環流、氣旋與反氣旋、鋒面),水循環運動的有關原理、地殼運動的基本原理,等值線分布規律、地質災害分布規律、洋流分布規律、氣壓帶分布規律、地價分布規律、地理事物的分異性和規律性等,多屬於成因原理和聯系原理,從而探討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變化與陸地表層生命物質過程研究。

Ⅷ 新課標下如何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

地理學是研究地理環境以及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相互關系的科學。它是一門綜合性與地域性兼具的科學。新課程標准要求,地理課程改革應著眼於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強調改變地理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與體驗出發,激發學生對地理問題的興趣,培養地理學習能力,鼓勵積極探究。然而,由於各種主客觀的原因,中學(尤其是初級中學)地理教學仍然是滿足於教會學生怎樣死記硬背知識點,目的是應付會考。改變地理學習方式,培養地理能力,著眼於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成了一句空話。因此,在地理教學中,積極實施啟發式和探究式教學,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培養和發展符合地理特性的思維能力,既是落實新課標理念的主要途徑,也是當前地理教學突破桎梏的首要任務。一、地理思維能力的培養1.直觀教學,培養空間思維能力地理科學具有地域性的特點。地理學不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和空間結構,而且闡明地理事物的空間差異和空間聯系,並致力於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間運動、空間變化的規律。因此,地理教學首先肩負著培養學生空間思維的重要任務。加強直觀教學,是培養學生空間思維最有效的途徑。

閱讀全文

與地理思維能力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45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