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國地理各類分界線是怎麼樣的
人口密度界線大致以黑龍江的黑河——雲南騰沖一線。該線東南人口稠密,西北人口稀疏。 我國地勢階梯界線一、二級階梯界線:昆侖山、阿爾金山、祁連山、橫斷山脈的東端。 二、三級階梯界線: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我國氣候界線(1)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界線: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該線西北為非季風區,東南為季風區。 (2)降水量和干濕區的界線 濕潤區與半濕潤區的界線(800毫米等降水量線):大體沿著青藏高原的東南邊緣,向東經過秦嶺——淮河一線。 半濕潤區與半乾旱區的界線(400毫米等降水量線):從大興安嶺向西南,經張家口、蘭州、拉薩附近,到喜馬拉雅山的南坡。 半乾旱區與乾旱區的界線(200毫米等降水量線):陰山、賀蘭山、祁連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 (3)熱量界線 1月0℃等溫線(亞熱帶與暖溫帶界線):青藏高原東南邊緣——秦嶺—淮河一線。 暖溫帶與中溫帶的界線:鴨綠江口——長城(山西境內稍偏南)——祁連山——天山一線。 6.我國太陽年輻射總量豐富、貧乏界線: 從大興安嶺向西南,經北京西側、蘭州、昆明,再折向北到西藏南部。此線西北,太陽能資源豐富.此線東南貧乏。 我國四大海域的界線渤海與黃海的界線:遼東半島老鐵山角——山東半島蓬萊角; 黃海與東海的界線:長江口北岸啟東角——濟州島西南角; 東海與南海的界線:廣東南澳島——台灣島南端鵝鑾鼻。 我國水文界線(1)內流區與外流區的界線: 北段: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祁連山的東端 南段:200毫米等降水量線。 (2)長江與黃河水系的界線:巴顏喀拉山、秦嶺。 (3)長江與珠江水系的界線:南嶺。 (4)太平洋水系與印度洋水系(瀾滄江與怒江)的分水嶺:怒山。 我國三大自然區的界線(1)東部季風區與西北乾旱半乾旱區的界線:400毫米降水量等值線即從大興安嶺向西南,經張家口、蘭州、拉薩附近,到喜馬拉雅山的南麓。 (2)東部季風區與青藏高寒區的界線:3000米等高線。 (3)西北乾旱半乾旱區與青藏高寒區的界線:昆侖山——阿爾金山——祁連山。 我國東部季風區內四個自然地區的界線(1)東北溫帶濕潤、半濕潤地區與華北暖溫帶濕潤、半濕潤地區的界線:日平均氣溫大於等於10°C積溫3200°C等值線。 (2)華中亞熱帶濕潤地區與華北暖溫帶濕潤、半濕潤地區的界線:日平均氣溫大於等於10℃積溫4500°C等值線。即秦嶺——淮河一線。 (3)華中亞熱帶濕潤地區與華南熱帶濕潤地區的界線:日平均氣溫大於等於10℃積溫7500℃等值線。 我國西北乾旱半乾旱區兩個自然地區的界線賀蘭山一帶,相當於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 我國綜合地理界線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 它是亞熱帶與暖溫帶的分界線、最冷月均溫0°C等溫線的地方、大於等於10°C積溫4500°C的地方、800毫米等降水量線的地方、濕潤區與半濕潤區的分界線、河流有無結冰期的分界線、溫帶落葉闊葉林與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的分界線、鈣質土與酸性土壤如紅壤的分界線、小麥與水稻的分界線、農業旱地與水田的分界線、農作物一年一熟或兩年三熟與一年兩熟或三熟的分界線、 長江水系與黃河水系的分界線, 地形較完整(平原、高原為主)與地形較破碎(盆地、低山丘陵為主)的分界線、河流汛期長短、河流多少等的分界線。
B. 中國地理南北分界線
南北分界線,傳統意義上南北方分界線,一月份0度等溫線, 800mm等降水量線,水田與旱地分布分界線,水稻與小麥種植分界線, 亞熱帶與暖溫帶的分界線,亞熱帶常綠闊葉林與溫帶落葉闊葉林的分界線,濕潤與半濕潤的分界線,亞熱帶季風氣候與溫帶季風氣候的分界線。
秦嶺淮河一線
秦嶺—淮河一線,就是我們常說的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此線南北,無論是自然條件、農業生產方式,還是地理風貌以及人民的生活習俗,都有不同。
我國南北自然分界線,實際上首先是氣候分界線。就熱量帶說是北方暖溫帶和南方亞熱帶的分界;在水分區劃中則是北方乾旱、半濕潤氣候和南方濕潤氣候的分界;在雨旱季節類型區劃中則是北方春旱、夏雨氣候和南方春雨、梅雨及伏旱氣候的分界。
然而,這個過渡和變化是通過相當寬的一個帶來完成的。在淮河兩岸,相隔一二十公里甚至更寬,並看不出氣候、農業、自然景觀等方面有什麼變化。實際上,由於淮河地區主要是平原地區,南北冷暖氣流暢通無阻,確實也不可能產生一條截然分明的南北分界線來。以「橘逾淮而北為枳」為例,由於我國東部地區冬季中南下冷空氣強,常常帶來柑橘致命低溫,因此現今即使淮河以南的長江兩岸,除了局部有利區域外,一般也沒有種植柑橘的經濟價值。
我國南北分界帶的西段秦嶺,冬季阻擋了北方冷空氣,因而在嶺北為典型暖溫帶情況下使嶺南成為典型亞熱帶(能生長同緯度淮河兩岸不能生長的柑橘等亞熱帶指標植物)。但是,秦嶺分界也並非一條線。因為秦嶺南坡約千米海拔以下才是亞熱帶,而秦嶺山脈兩坡千米等高線間的寬度,也就是分界帶的寬度也大約有90-110公里。而且,在歷史上南北分界帶是隨氣候變化而南北移動的。如果全球持續變暖,亞熱帶北界將來甚至有可能要北推到黃河的中、下游地區。
C. 世界地理分界線
一、世界地理分界線——各大洲的分界線
1、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土耳其海峽和黑海——亞洲和歐洲的分界線
亞洲大陸和歐洲大陸緊密相連,成為地球上一塊最大的陸地,叫亞歐大陸。人們習慣上把烏拉爾山、烏拉爾河和大高加索山脈一線作為歐、亞兩洲大陸的分界線。
2、蘇伊士運河——亞洲和非洲的分界線
蘇伊士運河溝通了地中海和紅海,連接大西洋和印度洋,使得亞洲通往歐洲各國的航線比繞道好望角縮短8000千米~10000千米。
3、巴拿馬運河——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線
巴拿馬運河是人們在中美地峽最窄處開鑿的一條運河,它的開通,大大縮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間的航程,使巴拿馬運河世界地理分界線成為世界重要的海洋航運的樞紐。
4、白令海峽——北美洲和亞洲的分界線。
白令海峽是溝通太平洋和北冰洋的狹窄水道
5、德雷克海峽——南美洲和南極洲的分界線。
德雷克海峽是溝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狹窄水道
6、丹麥海峽——歐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線。
丹麥海峽位於冰島與格陵蘭島之間,溝通了北冰洋和大西洋。
7、直布羅陀海峽——歐洲和非洲的分界線
直布羅陀海峽是地中海沿岸各國通往大西洋的必經之地,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8、帝汶海和阿拉弗拉海——亞洲和大洋州的分界線
二、世界地理分界線——四大洋的分界線
1、太平洋與北冰洋西起俄羅斯東北部的傑口尼奧夫角,經白令海峽中的大、小代奧米德島,至美國阿拉斯加西端蘇厄德半島的威爾士王子角一線,為白令海峽最窄處。
2、太平洋與印度洋 北起馬六甲海峽北口,沿蘇門答臘島西海岸、爪哇島南海岸,經阿拉弗拉海、托宙斯海峽,再沿澳大利亞東海岸和通過塔斯馬尼亞島東南角的東經146°經線至南極大陸。
3、太平洋與大西洋在德雷克海峽處,大致以通過南美洲南端合恩角的西經67°經線為界。
4、大西洋與北冰洋西起哈得孫灣東口,經戴維斯海峽、丹麥海峽、冰島—法羅海檻、威維爾一湯姆森海嶺、設得蘭群島的馬克爾—弗拉格島,到挪威西南沿海的塔斯德角一線。
5、大西洋與印度洋自通過非洲大陸南端的厄加勒斯角的東經20°線至南極大陸。
三、世界地理分界線——國界
1、黑龍江主航道的中心線——中國和俄羅斯的國界線
2、安第斯山脈——南美洲的阿根廷和智利的國界線
3、北緯38°線——朝鮮半島上朝鮮和韓國的軍事分界線
註:世界上每個國家與鄰國之間的界線。國界都是國家間經過談判商定後,人為劃分的。有以自然的山脈、河流、湖泊為界;也有以直線為界,在一定地段設立界碑、界牆、柵欄作為標志。
四、世界地理分界線——地球的分界線
1、赤道——南北緯度數、南北半球的分界線
2、南北緯30°和南北緯°60——低緯、中緯和高緯的分界線
●北緯30°~南緯30°:低緯度
●北緯30°~北緯60°和南緯30°~南緯60°:中緯度
●北緯60°~北緯90°(北極)和南緯60°~南緯90°(南極):高緯度
3、本初子午線——東、西經度數的分界線
4、西經20°和東經160°——東、西半球的分界線
5、180°經線——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人為分界線,即國際日期變更線,簡稱「日界線」。
6、回歸線——熱帶和溫帶的分界線
7、極圈——寒帶和溫帶的分界線
D. 我國重要地理分界線
1、地勢第—級和第二級階梯分界線: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一線;
2、地勢第二級和第三級階梯分界線: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線;
3、亞熱帶和暖溫帶分界線:大致秦嶺、淮河一線,相當於一月平均氣溫0攝氏度等溫線;
4、濕潤和半濕潤地區分界線:大致秦嶺、淮河一線,相當於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線;
5、濕潤地區和乾旱地區分界線:大致從大興安嶺西坡、張家口、蘭州、拉薩附近至喜馬拉雅山東部一線,相當400毫米等降水量線;
6、季風區和非季風區分界線: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一線;
7、外流區域和內流區域分界線:北段大致沿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祁連山東端一線,南段大致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線東部地區;
8、南方和北方分界線:秦嶺、淮河—線。
E. 中國的南北地理分界線
我國的南北分界線在哪裡?
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是秦嶺淮河一線,秦嶺主體位於陝西省的南部與四川省交界處,它的西端在甘肅省境內,東段到河南省西部淮河發源於河南省南陽市桐柏縣西部的桐柏山主峰太白頂西北側河谷,幹流流經河南、安徽、江蘇三省。
秦淮以北的大部分地區,河湖冬季結冰,由於北方地區年降水量較少,降水多集中在夏季在秦淮以南地區則正好相反,冬季不結冰,樹木不落葉,一年四季常綠。
總結
1.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是秦嶺淮河一線。
2.秦嶺主體位於陝西省的南部與四川省交界處。
3.淮河發源於河南省南陽市桐柏縣西部的桐柏山主峰太白頂西北側河谷。
F. 我國四大區域的地理分界線是怎樣劃分的
青藏地區與西北地區、南方地區的分界線是:第一階梯分界線
北方和南方的分界線是:秦嶺淮河一線
北方與西北地區的分界線是:400mm等降水量線
G. 中國地理主要分界線
公務員考試行測常識判斷積累,我國地理主要分界線,比如:
人文界限
1.人口密度界限:以黑龍江的黑河和雲南的騰沖為基點,形成黑河——騰沖線,這條線東南人口稠密;該線西北人口稀疏。
2.旱地水田分界線:以我國秦嶺淮河為界,以北多為旱地;以南多為水田。
3.農作物分界線:以我國秦嶺淮河為界,以北農作物一年一熟或者兩年三熟;以南農作物一年兩熟或者一年三熟。
氣候界限
1.濕潤區與半濕潤區界限:大體沿著青藏高原的東南邊緣,向東經過秦嶺淮河一線,與800毫米等降水量線重合。
2.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界限:以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為線,與400毫米等降水量線重合。
3.半濕潤區和半乾旱區的界限:從大興安嶺向南,經張家口、蘭州、拉薩到喜馬拉雅山的南坡,與400毫米等降水量線重合。
4.半乾旱區域乾旱區的界限:陰山、賀蘭山、祁連山、巴顏喀拉山和岡底斯山,與200毫米等降水量線重合。
5.暖溫帶與中溫帶的界限:從鴨綠江口到長城,再到祁連山和天山山脈。
6.亞熱帶與暖溫帶界限:青藏高原東南邊緣至秦嶺淮河一線。
地勢界限
1.第一階梯和第二階梯界限:昆侖山、祁連山和橫斷山脈。
2.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界限: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
水文界限
1.內流區與外流區界限:北段是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祁連山的東段;南段與200毫米等降水量線重合。
2.長江與黃河水系界限:巴顏喀拉山與秦嶺淮河一線。
3.長江與珠江水系界限:南嶺。
4.太平洋水系與印度洋水系界限:怒山。
H. 我國地理分界線有哪些
中國人口密度大致以黑龍江的黑河——雲南騰沖一線為界線。
中國的一、二級階梯界線是昆侖山、阿爾金山、祁連山、橫斷山脈的東端; 二、三級階梯界線為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界線是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該線西北為非季風區,東南為季風區。
中國內流區與外流區的界線北段以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祁連山的東端為界,南段大致與400毫米等降水量線重合。
秦嶺——淮河一線是一條綜合地理界線我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包括南北方分界線,800mm等降水量,濕潤區與半濕潤區界限,旱作水田分界線,亞熱帶與暖溫帶分界線,1月平均氣溫0°C等溫線等。
400mm等降水量線還為半濕潤半乾旱、農耕畜牧、暖溫帶中溫帶、森林草原、黃土高原與內蒙古高原分界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