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二分二至圖怎麼畫
這個應該是地理問題吧
二分的時候地軸方向垂直於地球軌道的平面
夏至的時候地軸的北極向太陽的方向傾斜,冬至則南極向太陽的方向傾斜
如果對我的回答還算滿意,希望及時採納,
② 地理二分二至俯視圖9張,是哪九張啊,能幫忙畫一下嗎。 要圖圖圖圖圖
9張的概念我沒聽說過,幫你找了一張北半球夏至的俯視圖(下圖),途中包括圖一、圖二、圖三共三張。
理論上二分二至就該是3×4=12張才對,但春分和秋分的俯視圖實際是一樣的,所以,二分也就合二為一了。
說到這里,你應該可以自己把剩餘的6張畫出來了^_^
③ 在兩個圖中分別填出2分2至日的名稱和時間,了解公轉產生的地理現象並分析原因
一、2分2至日的名稱和時間如下圖所示:
1.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太陽直射點總是在南北回歸線與赤道之間來回移動。
2.晝夜長短變化:針對北半球而言,夏至日這天是一年是白晝最長黑夜最短的一天,冬至日是一年中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春分和秋分日晝夜等長。而從春分日到夏至日晝漸長夜漸短,從夏至日到秋分日由晝長夜短趨向於晝夜等長,從秋分日到冬至日晝漸短夜漸長,從冬至日到春分日由晝短夜長趨向於晝夜等長。年年循環往復。
3.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由於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所以:
(1)在回歸線之間的地區,一年有兩次太陽直射機會,此時正午太陽高度最大,為90°。太陽直射南北回歸線時出現極小值。其中除赤道兩個極小值都是最小值外,其它地區以太陽直射另一半球回歸線時最小。
(2)在回歸線之上的地區,一年有一次太陽直射機會,分別是夏至和冬至。
(3)在回歸線之外的地區,可含南北回歸線,在太陽直射本半球回歸線時最大,直射另一半球回歸線時最小。
4.四季和五帶劃分:四季是根據晝夜長短和太陽高度的變化來劃分的。在四季的劃分中,以太陽在黃道上的視位置為依據,以二分日、二至日或以四立日為界限。但是,東西方各國在劃分四季時所採用的界限點是不完全相同的。我國傳統的四季劃分方法強調四季的天文意義,是以二十四節氣中的四立作為四季的始點,以二分和二至作為中點的。如春季立春為始點,太陽黃經為315°,春分為中點,立夏為終點,太陽黃經變為45°,太陽在黃道上運行了90°。
根據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隨緯度的變化,將地球表面有共同特點的地區,按緯度劃分為五個熱量帶,即熱帶、南溫帶、北溫帶、南寒帶、北寒帶。
④ 繪制二分二至地球公轉示意圖標出日期
(1)地球自轉和公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的,地球自轉在北極上空看為逆時針方向,在南極上空看為順時針方向. (2)春分日即3月21日,夏至日即6月22日,秋分日即9月23日,冬至日即12月22日,據此標注即可. 故答案為:(1) (2)
⑤ 高中地理的二至二分晨昏線光照圖怎麼畫
圖已繪制,親手畫的,覺得對的起這個水平,就請加分和點擊「大拇指」圖標,有任何地理問題,歡迎來找我。
⑥ 請畫出北半球的二分二至日的光照圖 俯視圖
一、側視圖
太陽光照圖的應用
1、判斷南北半球
側視圖的經線通常表現為弧線,連接南北兩極,通常為上北下南;俯視圖中經線表現為以極點為中心呈放射狀分布,緯線則顯示為同心圓,通常根據地球自轉方向可以判斷,逆時針為北半球,順時針為南半球;還可以根據經度變化來判斷,沿東經經度變大,西經經度變小的方向為自轉方向。
2、判斷晨昏線
晨昏線為晝、夜半球的分界線,其有兩個顯著特徵:一是晨昏線始終與太陽光線垂直,二是始終平分赤道。晨昏線判斷的關鍵是沿自轉方向看,由夜到晝的為晨線,由晝到夜的則為昏線。晨線與昏線組成一個大圓平分地球。二分日晨昏線與經線圈重合,其餘時間則與經線斜交。
3、判斷太陽直射點的坐標
由於太陽光為平行光,地球是個球體,所以在某一時刻太陽僅直射地球上某一點,此點就是太陽直射點,位於晝半球正中心。太陽直射點上正午太陽高度為90°,所在經線地方時為12時,在直射點上物體的影長為零。太陽直射點所在的緯線位置可以根據晨昏線的位置來判定,晨昏線若與極圈相切,且北極圈內全部為極晝,南極圈內全部為極夜,則太陽直射北回歸線;若北極圈內全部為極夜,南極圈內全部為極晝,則直射南回歸線;若昏錯線與經線重合則直射赤道。
4、判斷晝夜長短及日出、日落時間
晨昏線將地球上緯線分為晝弧與夜弧兩部分,晝弧與夜弧的長短決定了晝長與夜長,弧度15°為1小時。在同一緯線上晝夜長短是相同的,日出、日落時間也相同。晨線與某地緯線的交點為日出時刻,昏線與緯線的交點為日落時刻。春、秋二分日全球晝夜等長,各個地方均為6時日出、18時日落;赤道終年晝夜平分,6時日出、18時日落;其他時間除赤道外各緯度晝夜長短均不一樣,日出、日落時間不同。當太陽直射北半球時,北半球各地晝長夜短,且越往北晝越長,北極地區出現極晝,極晝范圍為北緯(90°—太陽直射點的緯度)以北地區;南半球各地晝短夜長,越往南夜越長,南極地區出現極夜,極夜范圍為南緯(90°—太陽直射點的緯度)以南地區。太陽直射南半球時,則相反。太陽直射點緯度與出現極晝、極夜的緯度范圍互余。晝夜長短通常通過計算經度差來判斷,某一地點晝弧所跨經度數乘以4分鍾就得到晝長,需要注意的是側視圖中通常可以看見一半晝弧,要把另外一半也考慮在內。一般圖中都是等分經度的,30°、45°、15°等為一格,計算比較方便。得到晝長時間以後可以採用正午12-晝長/2=日出時間,12+晝長/2=日落時間。如圖2中E點晝夜等長均為12時,6時日出、18時日落;圖2中A點正好位於晨線上,為4時日出,20時日落,晝長為16小時,也可以根據A所在晝弧跨經度120°乘以2乘以4分鍾得出16小時晝長。
5、判斷正午太陽高度
正午太陽高度與太陽高度的區別:太陽高度是指陽光與地平面的夾角,在一天中太陽高度是隨著太陽的升起落下不斷變化的;而正午太陽高度則是指一天中太陽高度最大,地方時為12時的太陽高度。在太陽直射點上正午太陽高度為90°,其他地區正午太陽高度可以根據H=90°-所求地緯度與直射點相距緯度來計算;同一緯度正午太陽高度角相同;正午太陽高度的分布規律為由直射點所在緯度向南北遞減,離直射點緯度越近正午太陽高度角越大。如圖1中F點正午太陽高度為90°,B點正午太陽高度為90°-23°26』=66°34』;C點的正午太陽高度為90°-(66°34』-23°26』)=46°52』
6、判斷季節、日期
根據晨昏線及太陽直射點的位置來判斷季節,二分日晨昏線過極點與經線重合,其他時間與經線斜交;二至日晨昏線與極圈相切,其他時間則斜交。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則北半球為夏半年,在南半球則北半球為冬半年。地球上通常有兩個日期分布,其界線分別為:180°日界線和地方時為24時或0時這條經線;當地球上只有一個日期時,則180°經線就是0時或24時經線;當地球兩個日期平分,則180°經線的地方時12時。如圖3所示太陽直射赤道,為春、秋分日,圖中180°與150°W兩條經線為兩個日期的分界線。
⑦ 怎麼畫地理位置圖
准備工具:電腦,WPS
1.打開電腦,在電腦桌面中找到需要修改的文檔,點擊打開該文檔進入至文檔主頁面中。
⑧ 某中學學生繪制的二分而至示意圖
DAC
⑨ 求地球二分二至詳細日照圖
二分二至其實就是春分、秋分、夏至和冬至的合稱.
北半球:
春分:太陽直射赤道並開始向北回歸線移動時;
夏至:太陽直射北回歸線並開始向赤道回歸時;
秋分:太陽直射赤道並開始向南回歸線移動時;
冬至:太陽直射南回歸線並開始向赤道回歸時.
南半球相反.只要根據太陽直射的位置很容易就畫出來了,而且地理教材中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