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從林巧稚身上獲得什麼啟示
1906年,林巧稚的母親因患子宮頸癌去世。母親去世時的情景在林喬稚幼小的心靈中留下了無法磨滅的印象,從那時候起她決心學醫(婦科)救苦救難。。。1908年,林巧稚上蒙學堂(女子小學校),之後,就讀於鼓浪嶼懷仁學校(鼓浪嶼女子高中)。3年後升入鼓浪嶼高等女子師范學校,畢業後留校任教。 1921年,林巧稚畢業於廈門女子師范學校。林巧稚一生未婚,可經她接生的孩子卻有一萬多,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大慈大愛的女性。其中兩個故事最給人深刻的印象,一個是她考醫學院時在考場上的故事,一個是她做實習生時的故事。
B. 文章《林巧稚少年時》告訴了我的什麼
做事情要聯系實際,不能一味依靠書本。
C. 樹葉都是綠色的嗎這篇課文敘述了什麼,告訴我們什麼
《樹葉都是綠的嗎》這篇課文敘述了我國著名的婦產科專家林巧稚,總是稱贊中小學時期老師講授知識注意聯系實際,啟發學生獨立思考,為了讓學生弄清楚樹葉的顏色和形狀,帶領學生採集樹葉標本,說明「只有留心觀察,才能正確、全面地認識事物。
D. 求林巧稚讀後感
林巧稚讀後感
看完此書,頗有感觸!
就象前輩給人的印象一般,本書筆墨朴實無華,沒有豪言壯語,卻在平淡中無處不顯出崇高的品行和深深的感染力。
前輩的一生中,受修女卡琳小姐和共產黨人周恩來的濡染很深。虔誠、謙和、聰明、勤奮、誠實的優秀基督教品格,寬厚從容的共產黨人的人格精神,影響著前輩的一生,無一不時時體現在前輩的一言一行中。
可見,在人的一生中,擁有信仰具有何等重要的人生指導意義!信仰傳播者的個體品行和人格魅力又何其的重要!林巧稚前輩的一貫的堅持,為我們後來者樹立了榜樣,這,真是我們當前真在缺失的,我們需要這樣的信仰和榜樣!
不以專家教授自居,反對故步自封,主張尊重事實,重視科學,幾十年如一日堅持在臨床一線,不但給有錢有勢的婦女看病,對窮苦百姓都一視同仁,林巧稚前輩以實際行為詮釋了嚴謹、求精、奉獻的職業道德和職業品行,
不以平凡而不為之,不以非凡而傲之。有信仰,才有前途,才有追求!
E. 林巧錐的故事告訴我們什麼樣的道理
林巧稚(1901年12月23日-1983年04月22日),醫學家。她在胎兒宮內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婦科腫瘤、新生兒溶血症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貢獻,是中國婦產科學的主要開拓者、奠基人之一。
1921年夏,林巧稚到上海報考北京協和醫學院。考試時,一個女友突然暈倒了,林巧稚毅然放下未完成的試捲去照顧病人。然而,當她回到考場時,考試時間已過,使她最拿手的英語試卷沒有做完,林巧稚只好悻悻地離去,恰是她在考場救人的出色表現,被協和醫學院看中,認為她的愛心和沉著具備了一個醫生的優良品質。林巧稚憑著她的苦學和聰慧「生存」下來了,在八年的學習和殘酷的淘汰競爭中,林巧稚一直高居榜首,並獲得協和象徵最高榮譽的文海獎學金,開創了女生獲此獎學金的先例。林巧稚以自己的實際結果向世人證明:誰說女子不如男!
F. 語文S版四年級上冊《樹葉都是綠色的嗎》教案及教學反思
一、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抓住課文中的兩個具體事例,理解課文內容。
2.朗讀課文,懂得一個人的成長不僅需要向老師學習豐富的知識,還要學習做人做事的道理。
3.交給學生理解詞語的方法。
二、教學重點:理解感悟,林巧稚從生物課獲得的啟示。
三、教學難點:懂得一個人的成長不僅需要向老師學習豐富的知識,還要學習做人做事的道理。
四、教學過程(本文來自優秀教育資源網斐.斐.課.件.園):
一、同學們,這些詞語你還認識嗎?
啟發 簡單 畢業 一輩子 嬰兒 橢圓
治療 實踐 諾言 材 料 哲理 奇跡
興味盎然 經久難忘 異口同聲 千奇百怪 人雲亦雲 不折不扣
1.指名讀,齊讀。
2.你能用上其中的兩三個詞語來說說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嗎?
(課文主要寫了我國著名婦產科專家林巧稚,回憶中小學時期的生活時,啟蒙老師的教學方法給她的啟示,影響了她的一生,使她在以後的事業上獲得成功的事。)
二、深入學習課文。
(一)(第一自然段)
1.林巧稚是我國著名的婦產科專家,在婦產科學上做出了顯著的成績。
什麼叫顯著?
2.課件出示句子:
她當醫生五十多年,接生了無數的嬰兒,救治了無數的母親,她是中國科學院的第一位女學部委員。
從句子中哪些地方,看出林巧稚在婦產科學上做出了顯著的成績?
小結:她不僅接生了嬰兒,而且是(無數),不僅救治了母親,而且是(無數的),不僅是女學部委員,而且是(中國科學院的第一位)。[內容來於斐-斐_課-件_園 FFKJ.Net]你看,這就叫顯著,我們聯系課文內容理解了顯著這個詞,這是一種理解詞語的方法。)
(二)深入學習課文。(二——九自然段)
林巧稚在在婦產科學上能做出這么顯著的成績,這跟她中小學時期在課堂上跟老師學習時,形成的思維方法有很大的關系。現在,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2-10個自然段。
課件出示要求
找出林巧稚稱贊老師教學方法的句子?課文舉了幾個事例稱贊老師的教學方法?重點講了哪件事?
學生匯報,(相機板書:注意聯系實際 啟發學生獨立思考)
指導學生朗讀句子。
現在我們來看看,課文舉了幾個事例稱贊老師的教學方法?重點講了哪件事?(2個事例。第一個事例是老師帶同學們到海灘上做地形沙盤,讓同學們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了知識。第二個事例是老師帶同學們到山上採集標本,讓同學們知道了樹葉是五顏六色的,形狀是千奇百怪的。)
2.什麼是沙盤?同學們可能比較陌生,同學們看一組照片。(課件演示)
(這種根據地形圖、航空像片或實地地形,按一定的比例關系,用泥沙、兵棋和其它材料堆制的模型就是沙盤。)對同學們不熟悉的事物,老師讓同學們邊玩邊做,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同學們學得(興味盎然),這樣學到的知識讓同學們(經久難忘)。
(1)什麼叫「興味盎然」?預習了的同學誰來說一說。(形容興趣特別濃厚的樣子。)我們在生活中什麼時候能用到這個詞語?在預習時,你是怎麼知道它的意思的?(查字典)
(2)經久難忘,經就是(經歷),久,指時間長。經歷過的事情很久都能記住,就叫做「經久難忘」。
(同學們,理解詞語的方法,我們可以聯繫上下文,可以查詞典,可以抓住詞語中的關鍵字用詞語合成法,還可以聯系生活實際來進一步理解,有些詞語我們還可以通過動作演示。)
師:一堂生動有趣的地理課,讓林巧稚和同學們留下了永不磨滅的印象,那這堂生物課,又使林巧稚學到了什麼了?請同學們默讀3——9個自然段,想一想, 樹葉都是綠色的嗎?
(1)什麼叫「異口同聲」?誰來用抓關鍵詞的方法來說說這個詞語的意思。
(2)生物老師是怎樣讓孩子們明白這個問題的?
(3)當同學們從山上回來後,同學們的答案還是「樹葉都是綠色的嗎?」。
(4)你能用書上的句子說說「千奇百怪」的意思嗎?
課件出示句子:
樹葉的形狀有掌形的、針狀的、扇形的、—— 、—— 、—— ……什麼樣的都有,真是( )。 六色的,知道了樹葉的形狀是千奇百怪的。)知道了老師這樣做是為了(讓他們自己到實際中去,通過對事情的了解,去找到問題的答案。)
這堂生物課不僅讓林巧稚學到了知識,還得到了什麼?她為什麼能得到這些?
出示句子: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不會那麼簡單,你要去認識它,就要親自到實際中去調查了解,不能人雲亦雲。(讀句子)
什麼叫「人雲亦雲」?
課件出示句子:
樹葉是什麼顏色的這個問題不是那麼簡單的,你要認識它,就要(
),不能別人說是( ),就是( )。
樹葉是什麼形狀的這個問題不是那麼簡單的,你要認識它,就要(
),不能別人說是( ),就是( )。
(5) 怎樣才能做到不「人雲亦雲」呢?
(6)在這一段講了兩個事例,重點寫了哪個事例?為什麼不兩個事例都具體寫?(你看,我們的課題是什麼?寫文章選擇材料的時候,我們要把最能表現文章中心意思的材料詳寫,表現文章的中心意思有一般關系的材料,是次要的材料,要略寫。在寫作文的時候,如果把這個安排顛倒了,就要喧賓奪主,不能很好地表現文章的中心。)
(三)深入學習課文第十自然段。
師:林巧稚從生物課上悟到的這一道理,對她的一生的事業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默讀課文,從課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她大學畢業做了……我要做一輩子值班醫生。)
(1)什麼叫「實踐」?
師:老師帶同學們到沙灘上動手做沙盤叫……實踐,老師帶同學們到山上採集樹葉標本叫……實踐。實踐就是親自去了解,親自參與,親自去體會。
(2)她擔任婦產科醫生後,為什麼始終堅持在醫療第一線工作?
師:正是因為在醫療第一線工作,林巧稚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積累了寶貴的治療經驗,才能更好地為病人服務,才能在婦產科學上取得顯著的成績。)
三、總結全文。
學了這篇課文後,你有什麼感受?
板書設計:
樹葉都是綠色的嗎
做地形沙盤 聯系實際
課堂上 實踐
採集各種樹葉 獨立思考 創造奇跡
堅持醫療第一線
工作中 實踐 積累經驗
掌握第一手材料
教學反思:
1.本課有些詞語比較難理解,在教學中,沒有讓學生生搬詞典中的解釋,而是交給學生具體的方法。在這節課上,我抓住「顯著、異口同聲、經久難忘、人雲亦雲」等詞語,讓學生懂得在沒有字典幫助下,根據語境可採用聯繫上下文、抓住重點字運用詞素合成法、聯系生活實際等方法理解。
2. 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在這節課上,比較注重語文的工具性,交給學生理解詞語的方法,滲透寫作方法,因此,忽略了它的人文性。特別是朗讀的指導緊停留在語言文字上,沒有深入指導學生進入文本領悟語言文字所表達的情感。同學們知道了……(樹葉的顏色是五顏
G. 林巧稚成才的故事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林巧稚,廈門人,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生於廈門鼓浪嶼基督教徒家庭。父林良英是新加坡一所大學的畢業生,從事教學和翻譯工作。他思想開明,認為女子也應把她培養成才。林巧稚5歲喪母,由大哥大嫂撫養。大哥大嫂為了她能讀書,而不得不讓自己的孩子中途輟學。林巧稚就讀於鼓浪嶼女子師范學校時,有次上手工編織課,老師誇獎她說:「手很靈啊,當個大夫挺合適。」這句話對林巧稚震動很大,她下決心當個外科醫生。1921年夏,林巧稚到上海報考北京協和醫學院。考試時,一個女友突然暈倒了,林巧稚毅然放下未完成的試捲去照顧病人。主考官被她舍己為人的精神以及卷面的才華所感動,錄取她入學。1929年,林巧稚以優異的成績畢業,獲博士學位,被留在北京協和醫院當婦產科醫生。她是第一位畢業留院的中國女醫生。
在協和醫院里,林巧稚勤奮工作,無論白天黑夜、嚴寒酷暑,她都為治病救人而忙碌。不管是什麼身份的患者,只要有人向她求診,她都有求必應。1932年,林巧稚獲得了到英國倫敦醫學院和曼徹斯特醫學院進修深造的機會。1933年,又到奧地利首都維也納進行醫學考察。回國以後,林巧稚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獻給婦產科事業。她解除婦女的痛苦,分享母子的歡樂,忙得連自己的婚姻與家庭都未顧及。1939年,她再次遠渡重洋,到美國芝加哥醫學院當研究生。1940年回國,不久升任婦產科主任,成為該院第一位中國籍女主任。
1941年底,太平洋戰爭爆發,北京協和醫院關門。林巧稚在北京弄堂小胡同10號租幾間房子,開辦私人診所。她有一個特殊的出診包,包里總帶著現錢,對貧病交困的病人,不收分文葯費,還予以資助。許多患者都感動得流下熱淚。同時,她還應聘到中和醫院為患者看病,到北京大學任教,整日忙個不停。抗日戰爭勝利後,協和醫院恢復,林巧稚重回醫院任職。北平解放前夕,林巧稚拒絕接受離開祖國的機系。她認定:「我是中國人,我要和我的事業共存。」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林巧稚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中國感到歡欣鼓舞。她在短文《打開協和窗戶著祖國》中寫道:「協和的窗戶打開了,豎起了五星紅旗……我們為祖國偉大的進步感到光榮驕傲。」
林巧稚在新中國充分施展自己的理想和抱負。她經常帶領醫務人員深入農村、城鎮考察婦女和兒童的疾病。為了降低我國嬰兒死亡率,防治婦女宮頸癌,她撰寫了婦幼衛生科普通俗讀物《家庭衛生顧問》等書,受到人們的普遍歡迎。為了治療新生兒溶血症,林巧稚邀集有關專家座談,終於創造出用臍靜脈換血的醫療方法,填補了國內的空白。她忘我地工作,實踐著自己的誓言:「我是一輩子的值班醫生。」她幾十年如一日,堅守在工作崗位上,病房就是她的家。她用一雙靈巧的手,迎接5萬多個小生命來到人間。許多父母感念她從死亡線上搶救出自己的嬰兒,就給自己的孩子取名為:念林、愛林、敬林、仰林等等。
林巧稚高明的醫術和崇高的醫德得到政府和人民的尊重。1959年,她被推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在當時是唯一的女學部委員。她歷任中國醫學科學院副院長、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主任、北京婦產醫院院長、中國醫學會婦產科學術委員會主任。她是第一屆至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三屆起當選為全國人大常務委員,還擔任全國婦聯副主席。
為了發展祖國的醫療事業,林巧稚傾注全力為首都醫院和全國各地培養了大批婦產科專門人才。她和學生們對染色體的遺傳學作了初步探討,開拓該學科的研究,為後來她的學生攻下絨癌難關打下堅實的基礎。
林巧稚是中國現代婦產科學的主要奠基人之一。1965年,她主持中華醫學會第一屆婦產科學術會議。1974年,赴日內瓦出席世界衛生組織召開的醫學顧問委員會會議。1978年12月,她和楚圖南率領中國人民友好代表團赴西歐四國訪問,在英國時患腦血栓,回國後便長卧病榻,一病不起。
林巧稚不顧病魔纏身,仍抱病和學生們通力合作,經過4年努力,於1980年8月完成1部50萬字的巨著《婦科腫瘤》。她雖身患重病不能行動,仍在病床上日夜籌劃著成立婦產科研究所,時時刻刻惦記著她的臨床醫療工作。她在臨終前還一再囑咐把她的遺體獻給國家作醫學研究。1983年4月22日,林巧稚病逝,終年82歲。她逝世後,人們為了永遠紀念她,在她的家鄉廈門鼓浪嶼為她建立了紀念館。
美國醫師約翰·斯·鮑爾士在他的著作《西方醫學在中國宮殿——北京協和醫學院》中寫道:「林巧稚在國民黨時期的中國開始了優異的醫學事業,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達到了頂峰。現在在中國,她被看做是一個醫生女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