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漢書·地理志》寫的是什麼
《漢書·地理志》是中國第一部以「地理」命名的著作,也是歷代記述疆域政區的始祖,為班固首創,這種體例為中國兩千年來沿革地理著作樹立了楷模。
《漢書·地理志》的內容由3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敘述從黃帝時代到漢帝這一段時間疆域變遷概況,轉錄《禹貢》、《周禮·職方》的全文。第二部分敘述漢朝地理,這是《漢書·地理志》的主體。以漢平帝元始二年建置的行政區域為綱,按照行政區域大小的劃分,一一敘述了當時的103個郡(國)及其所轄的1587個縣(道、邑、侯國)的建制沿革以及各郡縣的戶口數字、山川湖澤、物產、水利工程、古今重要聚落、關塞和名勝古跡等。另外,《漢書·地理志》包括了許多珍貴的地理資料,比如它記載的石油產地是最早的,它記載的戶數和人口數也是最早的。根據《漢書·地理志》記載的數據,可以給出西漢元始二年全國人口分布圖,礦產分布圖和手工業分布圖等。第三部分轉錄劉向《域分》及朱贛《風俗》的有關內容。
《漢書·地理志》是中國第一部以疆域政區為主體、為綱領的地理著作。它開創了我國撰寫疆域地理志的新體例。《漢書·地理志》是二十四史內16部《地理志》中最好的一部。《漢書·地理志》又是一部重要的歷史地理著作。不少漢以前古籍所記載的地名都是由於《漢書·地理志》用漢地名予以注釋,後人才知道它們的正確位置。《漢書·地理志》是一篇史料價值很高的古代地理文獻,是中國地理學史上一部劃時代的代表作。
㈡ 《漢書•地理志》的寫作有哪些歷史意義
《漢書•地理志》作為記述疆域政區的始祖,為我國2000年來沿革地理著作樹立了規范。在《漢書•地理志》的影響下,後世以論述疆域政區建制沿革為主的著作不斷涌現。
自唐代以後編修的歷代地理總志,如《元和郡縣志》、《元豐九域志》和宋代以來大量增加的地方誌如各府志、州志和縣志等,無不受到《漢書•地理志》的影響。元明清時期的《一統志》等,也都與《漢書•地理志》同為疆域地理志性質的著作。
㈢ 《漢書地理志》都記載了哪些內容
《漢書·地理志》是東漢史學家、文學家班固撰寫的古代地理傑作,簡稱《漢志》。它記錄有關郡國的礦產,以及管理礦產的鐵官、銅官、金官、鹽官所在的地方,對主要河流、湖海也有較詳細的記載。
《漢書·地理志》是一篇具有重大價值的古代地理著作。此書是我國封建社會第一部全國性地理著作,也是我國第一部以「地理」命名的著作。不僅首創「地理志」之先河,對於研究西漢的礦產資源的開發情況,同樣具有重要意義。
漢代,我國渤海海域曾經發生鯨魚游弋和集體自殺事件。據記載,公元前16年春,「北海出大魚,長6丈,高一丈,4條,皆死」。又記載,公元前4年,「東萊平度出大魚,長9丈,高1.1丈,7條,皆死。」
這兩條記錄,均來自於班固所著的《漢書·五行志》。文中的北海、東萊平度,都是指今天的渤海灣。漢代的一丈合2.3米。長6丈,即長達13.8米,
㈣ 第一個以地理命名的志書《漢書地理志》,帶來了什麼影響
《漢書·地理志》是中國沿革地理學的開山之作,其內容深深的影響了後世正史對於地理志的編纂,並開創了一個以疆域和政區為基礎的地理志範式。
漢武帝劇照
由於歷代編修的疆域政區地理志是我國古代地理著述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具有傳統特色。
㈤ 《漢書•地理志》是如何講漢代疆域政區的
《漢書•地理志》的主體是敘述漢代地理。這部分以記述疆域政區的建制為主,為地理學著作開創了一種新的體制,即疆域地理志。由於政區經常改變,郡國縣邑的設置常更迭,因此,講漢代的疆域政區,必須以一定時期為限。
《漢書•地理志》根據公元2年的建制,以疆域政區為綱,依次敘述了103個郡國及所轄的1587個縣、道、邑、侯國的建置沿革。
在郡國項下,都記有戶口數字,把這些數字加起來,就能得出公元前10年的全國人口數為595.9萬人。這個數字雖不能說十分准確,但它卻是當時全國各郡縣戶口數匯總而成的,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同時,這也是最早的提供全國人口數字的一部史書。
㈥ 漢書地理志的內容介紹
漢書地理志包括上、下兩分卷,是班固新制的古代歷史地理之傑作。歷史的時、空不可分,故寫歷史必記及地理。此志,首先敘述漢以前的地理沿革,著重寫了《禹貢》九州和《周官》九州;接著敘述西漢的地理,以郡國為條,用本文加註的形式,依次寫各郡國及其下屬縣、道、侯國的地理概況,諸如郡縣的民戶、人口,廢置並分更名的歷史,各項特產,都尉、鐵官、鹽官、工官等治所,山川湖澤,關塞要隘,名勝古跡,道路交通,等等;並總記了西漢平帝時郡、國、縣、道、侯國的總數,全國的幅員,土地面積,定墾田、不可墾地、可墾不可墾地,民戶、人口總數等;再就是參考了《史記·貨殖列傳》寫各地風俗特產的內容,匯總了劉向「略言其地分」、朱贛「條其風俗」的成果,加以班固本人對歷史和地理的了解和研究,按經濟和風俗特點區分地域,寫了各個地域的范圍、歷史、地理、民生、風俗和特點,以及中外交通和交流的情況。從而大大地拓展了史學研究的范圍,對後世發生了深遠的影響。本志重點在「風俗」,意在說明地理與政治的關系,提示為政者注意各地風俗,從地理實際出發以施其政。
《漢書·地理志》由三部分組成,卷首收錄我國古代地理名著《禹貢》和《職分》二篇,這是對前代沿革的簡單交待;卷末有劉向的《域分》和朱贛的《風俗》,作為附錄;中間是主體部分,是班固的創作,這部分以記述疆域政區的建制為主,為地理學著作開創了一種新的體制,即疆域地理志。作者根據漢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的建制,以疆域政區為綱,依次敘述了103個郡國及所轄的1587個縣、道、邑、侯國的建置沿革。在郡國項下,都記有戶口數字,把這些數字加起來,就能得出漢平帝二年的全國人口數為59594978人,這個數字雖不能說十分准確,但它卻是當時全國各郡縣戶口數匯總而成的,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同時,這也是最早的提供全國人口數字的一部史書。在縣、道、邑、侯國的項下,則根據地區特點,分別選擇有關山川河流、礦藏、物產、經濟發展和民情風俗等等,各郡寫法體例一致,便於對比、查找,為今天研究歷史地理,提供了寶貴的史料。全書還記錄了周秦以來許多寶貴的地理資料,如在上郡高奴縣下記 有洧(wěi,音委,洧水,水名,在河南省)水,可(燃) ,這是最早的關於石油資源的記載;在西河郡鴻門縣下記 有天封火井祠,火從地出也 ,這里所記的火井,就是天然氣;據統計,它載有鹽官共36處,鐵官共48處,反映了當時鹽、鐵產地的分布情況;書中記水道和陂、澤、湖、池等,合計300多處,記在發源地所在的縣下說明它的發源和流向,較大的河流還記所納支流和經行里數,這為了解古今水道的改變情況,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㈦ 《漢書•地理志》記錄了什麼內容
《漢書•地理志》是我國東漢時期的史學家、文學家班固撰寫的地理傑作,簡稱《漢志》。它記錄了有關郡國的礦產,以及管理礦產的鐵官、銅官、金官、鹽官所在的地方,對主要河流、湖海也有較詳細的記載。
㈧ 《漢書•地理志》的寫作具有什麼意義
《漢書•地理志》是一篇具有重大價值的古代地理著作。此書是我國封建社會第一部全國性地理著作,也是我國第一部以「地理」命名的著作。不僅首創「地理志」之先河,對於研究西漢的礦產資源的開發情況,同樣具有重要意義。
㈨ 《漢書·地理志》由誰創作,為何秦漢以來被各個朝代推崇
這個《漢書·地理志》是由班固所著,在那個年代,想要走個遠門都困難,這個班固居然將天下近百分之八十的地理地貌都記錄下來,匯成了一本圖冊再加上文字記述,這樣的東西就相當於現在的衛星啊,雖然不能實時定位,但是這樣一本地圖類型的書籍,怎麼可能不發揚光大呢。
對當時的政府來說,中原是地大物博,但是要是不知道自己地區裡面有什麼那是很可悲的,於是這本書應運而生,為秦漢統一的中原集權的多民族國家制度提供了歷史依據,這就是它作為一部正史地理志而被秦漢及以後的王朝特別推崇的原因。
㈩ 漢書地理志的評價
在正史中專列《地理志》是從班固的《漢書·地理志[3]》開始的。班固生活的時代是漢朝已建立了200多年之際,王朝空前統一和強盛,經濟發達,版圖遼闊,陸海交通發達。地理知識的積累遠非《山經》和《禹貢》時代可比,社會生活和管理對地理知識的需要也空前迫切。地理撰述不再近則憑證實,遠則憑傳聞,而是國家掌握的各地方當局的直接見聞,乃至相當准確的測繪和統計了。記錄大量實際地理資料的地理著作的出現雖是那個時代的要求,但是,在正史中專列《地理志》卻是班固對後世的重大貢獻。封建時代,一般的地理著作很難流傳到今天,但正史中的《地理志》,在後世王朝的保護下,較易流傳下來。班固在正史中專列《地理志》的作法,被後世大部分正史及大量的地方誌所遵奉。這樣就為我們今天保留了豐富的地理資料,為研究中國古代地理學史及封建時代的社會、文化史提供了重要條件。班固對正史《地理志》的開創之功不可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