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地理信息的特性
地理信息除具備信息的一般特性外,還具備以下獨特特性: 客觀世界是一個龐大的信息源,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特別是藉助近代數學,空間科學和計算機科學,人們已能夠迅速地採集到地理空間的幾何信息,物理信息和人文信息,並適時適地地識別、轉換、存儲、傳輸、顯示並應用這些信息,使它們進一步為人類服務。
地理信息已經得到了廣泛應用,服務於我們的生活、工作中,並帶來便利。電子地圖、衛星導航、遙感影像,這些地理信息產業鏈上的新生事物正在創造奇跡,效益已經顯現。地理信息系統(GIS)集地球數字化於一身,能裝下整個地球的超量信息。目前,全球GIS這一新技術產業的年增長率已達到35%以上。
環境保護是全球范圍的問題,人們越來越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2000年,國家環保總局與國家測繪局合作開展了中國西部地區生態環境遙感現狀調查,在雙方實現了數據共享的基礎上,利用GIS信息數據編制了《中國西部地區生態環境資源現狀遙感調查圖集》,並結合有關地貌、氣象、降水以及地質、水文資料,對西部地區不同區域耕地、草地沙漠化和水土流失進行了全面分析。2002年,兩局再度合作,開展了中國中、東部地區生態環境現狀遙感調查,建立了中、東部地區生態環境現狀遙感調查綜合資料庫,從生態環境現狀的評價,到變化趨勢、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蓋的變化,以及典型地區生態環境走勢等,都進行了分析論證,在成果共享的基礎上,取得了良好的效益。為了「天更藍,水更綠」,目前,兩個部門正在進一步對遙感、地理信息系統技術應用於全國生態環境保護方面進行長期合作。這就是地理信息的作用! 近期以來,我國多地洪澇災害肆虐,給北京、重慶、天津等地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隨著洪澇災害逐漸退去,各地陸續開展災後修復和重建工作。而抗災救災和災後重建,地理信息技術處處都在發揮著重要作用。
隨著世界范圍內掀起的數字城市、數字中國、數字地球等數字化建設漸入高潮,日益為人們所熟悉的城市智能交通、市政基礎設施管理、突發事件處理、城市環境檢測等領域,地理信息產業的重要性逐漸凸顯。
2009年4月,胡錦濤總書記在濟南考察時強調,「在信息數據處理領域里,在世界上應有我們的一席之地」。而截至目前,我國包括北京、山東、黑龍江、雲南、浙江等地正紛紛籌備或在建地理信息產業園,地理信息產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勢頭。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在繼「十一五」規劃綱要後,再次提出了「發展地理信息產業」,測繪發展戰略研究也將「發展壯大產業」列為測繪今後發展的戰略方向之一。
「十一五」期間,我國地理信息產業年增長率超過25%,保持了高速發展態勢。到2011年,我國地理信息產業從業單位超過2萬家,從業人員超過40萬人,總產值接近1500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37.47%,一些地理信息技術與產品已達到或接近當前國際先進水平。
最近幾年,在「數字中國」和「數字城市」的推波助瀾下,我國各個領域幾乎都不同程度地在進行地理信息相關的應用系統集成與建設。衛星導航應用與服務也是地理信息集成應用的另一個亮點,呈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
這種勢頭從招投標情況可見一斑。數據顯示,2012年4月產業招標項目共有238條,1-4月招標項目總數已達到428條,超過2011年全年總量823條的一半還多。
㈡ 地理信息系統具有哪些特徵
1、公共的地理定位基礎。
2、具有採集、管理、分析和輸出多種地理空間信息的能力。
3、系統以分析模型驅動,具有極強的空間綜合分析和動態預測能力,並能產生高層次的地理信息。
4、以地理研究和地理決策為目的,是一個人機互動式的空間決策支持系統。
(2)地理信息獨特的特徵有哪些擴展閱讀:
地理信息系統已經廣泛的應用在不同的領域,是用於輸入、存儲、查詢、分析和顯示地理數據的計算機系統,隨著GIS的發展,也有稱GIS為「地理信息科學」,近年來,也有稱GIS為"地理信息服務"。
GIS是一種基於計算機的工具,它可以對空間信息進行分析和處理。 GIS技術把地圖這種獨特的視覺化效果和地理分析功能與一般的資料庫操作集成在一起。
國外地理信息系統研究時間較長,已經形成相對成熟的產業,美國、日本、德國、加拿大等有許多地理信息系統的高科技企業。我國地理信息系統產業發展時間比較短,雖然也有一些高科技企業,但規模比較小,許多科研成果有待走出實驗室,所以公眾對其認知度還不高。
㈢ 地理信息區別與其他信息的顯著標志是
地理信息是地理數據所蘊含和表達的地理含義,是與地理環境要素有關的物質的數量、質量、性質、分布特徵、聯系和規律的數字、文字、圖像和圖形等的總稱。
地理信息除具備信息的一般特性外,還具備以下獨特特性:
區域性
地理信息屬於空間信息,其是通過數據進行標識的,這是地理信息系統區別其他類型信息最顯著的標志,是地理信息的定位特徵。區域性即是指按照特定的經緯網或公里網建立的地理坐標來實現空間位置的識別,並可以按照指定的區域進行信息的並或分。
多維性
具體是指在二維空間的基礎上,實現多個專題的地三維結構。即是是指在一個坐標位置上具有多個專題和屬性信息。例如,在一個地面點上,可取得高程,污染,交通等等多種信息。
動態性
主要是指地理信息的動態變化特徵,即時序特徵。可以按照時間尺度將地球信息劃分為超短期的(如台風、地震)、短期的(如江河洪水、秋季低溫)、中期的(如土地利用、作物估產)、長期的(如城市化、水土流失)、超長期的(如地殼變動、氣候變化)等。從而使地理信息常以時間尺度劃分成不同時間段信息,這就要求及時採集和更新地理信息,並根據多時相區域性指定特定的區域得到的數據和信息來尋找時間分布規律,進而對未來作出預測和預報。
㈣ 誰知道地理信息的特徵有那些
1)客觀性
2)共享性
3)區域分布性
4)數據量大
5)信息載體多樣性
㈤ 簡述地理信息的特徵
地理信息是地理數據所蘊含和表達的地理含義,是與地理環境要素有關的物質的數量、質量、性質、分布特徵、聯系和規律的數字、文字、圖像和圖形等的總稱。
地理信息除具備信息的一般特性外,還具備以下獨特特性:
區域性
地理信息屬於空間信息,其是通過數據進行標識的,這是地理信息系統區別其他類型信息最顯著的標志,是地理信息的定位特徵。區域性即是指按照特定的經緯網或公里網建立的地理坐標來實現空間位置的識別,並可以按照指定的區域進行信息的並或分。
多維性
具體是指在二維空間的基礎上,實現多個專題的地三維結構。即是是指在一個坐標位置上具有多個專題和屬性信息。例如,在一個地面點上,可取得高程,污染,交通等等多種信息。
動態性
主要是指地理信息的動態變化特徵,即時序特徵。可以按照時間尺度將地球信息劃分為超短期的(如台風、地震)、短期的(如江河洪水、秋季低溫)、中期的(如土地利用、作物估產)、長期的(如城市化、水土流失)、超長期的(如地殼變動、氣候變化)等。從而使地理信息常以時間尺度劃分成不同時間段信息,這就要求及時採集和更新地理信息,並根據多時相區域性指定特定的區域得到的數據和信息來尋找時間分布規律,進而對未來作出預測和預報。
㈥ 地理信息系統的基本功能都有什麼
空間分析能力是GIS(地理信息系統)的主要功能,也是GIS與計算機制圖軟體相區別的主要特徵。空間分析是從空間物體的空間位置、聯系等方面去研究空間事物,以及對空間事物做出定量的描述。
空間分析需要復雜的數學工具,其中最主要的是空間統計學、圖論、拓撲學、計算幾何等,其主要任務是對空間構成進行描述和分析,以達到獲取、描述和認知空間數據;理解和解釋地理圖案的背景過程;空間過程的模擬和預測;調控地理空間上發生的事件等目的。
移動GIS是通過與流動裝置結合,地理資訊系統可以為用戶提供即時的地理信息。一般汽車上的導航裝置都是結合了衛星定位設備(GPS)和地理資訊系統(GIS)的復合系統;在香港曾經很流行的地圖王,則是一套可以安裝在PDA或手提電話上的即時地圖系統。
汽車導航系統是地理資訊系統的一個特例,它除了一般的地理資訊系統的內容以外,還包括了各條道路的行車及相關信息的資料庫。這個資料庫利用矢量表示行車的路線、方向、路段等信息,又利用網路拓撲的概念來決定最佳行走路線。
地理數據文件(GDF)是為導航系統描述地圖數據的ISO標准。汽車導航系統組合了地圖匹配、GPS定位和來計算車輛的位置。地圖資源資料庫也用於航跡規劃、導航,並可能還有主動安全系統、輔助駕駛及位置定位服務等高級功能。汽車導航系統的資料庫應用了地圖資源資料庫管理。
(6)地理信息獨特的特徵有哪些擴展閱讀
地理信息系統發展歷史
古往今來,幾乎人類所有活動都是發生在地球上,都與地球表面位置(即地理空間位置)息息相關,隨著計算機技術的日益發展和普及,地理信息系統以及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數字地球」「數字城市」在人們的生產和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1.5萬年前,在拉斯考克(Lascaux)附近的洞穴牆壁上,法國的獵人畫下了他們所捕獵動物的圖案。與這些動物圖畫相關的是一些描述遷移路線和軌跡的線條和符號。這些早期記錄符合了現代地理資訊系統的二元素結構,即一個圖形文件對應一個屬性資料庫。
18世紀地形圖繪制的現代勘測技術得以實現,同時還出現了專題繪圖的早期版本,例如:科學方面或人口普查資料。約翰•斯諾在1854年,用點來代表個例,描繪了倫敦的霍亂疫情,這可能是最早使用地理方法的位置。
他對霍亂分布的研究指向了疾病的來源——一個位於霍亂疫情爆發中心區域百老匯街的一個被污染的公共水泵。約翰•斯諾將泵斷開,最終終止了疫情爆發。
20世紀60年代早期,在核武器研究的推動下,計算機硬體的發展導致通用計算機「繪圖」的應用。1967年,世界上第一個真正投入應用的地理信息系統由聯邦林業和農村發展部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渥太華研發。
羅傑•湯姆林森博士開發的這個系統被稱為加拿大地理信息系統(CGIS),用於存儲,分析和利用加拿大土地統計局收集的數據,並增設了等級分類因素來進行分析。
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產業成長刺激了應用了GIS的UNIX工作站和個人計算機飛速增長。至20世紀末,GIS在各種系統中的迅速增長使得其在相關的少量平台已經得到了鞏固和規范。並且用戶開始提出了在互聯網上查看GIS數據的概念,這要求數據的格式和傳輸標准化。
㈦ 地理信息系統的特徵有哪些
內容豐富,效率高,可方便的分析,輸出空間信息並作出動態預測
㈧ 地理信息系統的特徵
與一般信息系統相比,GIS具有以下特徵:
(1)數據的空間定位特徵。地理數據3個基本要素:屬性、時間和空間位置。其中空間位置特徵是地理數據區別於其他數據的本質特徵,並且是地理數據所特有的。GIS應具有對空間數據表示、操縱和管理的能力。
(2)空間關系處理的復雜性。GIS除了要完成一般普通事物性信息系統的工作(屬性信息處理)外,還需要完成與其對應的空間位置及空間關系處理,與屬性數據的一一對應關系的處理,及空間數據的存儲和管理問題。
(3)海量數據管理能力。GIS中海量數據特徵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地理數據,二來自空間分析。這些海量數據帶來的是數據組織、系統運轉、網路傳輸等一系列技術難題,這也是GIS比其他信息系統復雜的因素之一。
㈨ 地理信息系統的特徵有哪些
地理信息系統的特徵:
1、公共的地理定位基礎;
2、具有採集、管理、分析和輸出多種地理空間信息的能力;
3、系統以分析模型驅動,具有極強的空間綜合分析和動態預測能力,並能產生高層次的地理信息;
4、以地理研究和地理決策為目的,是一個人機互動式的空間決策支持系統。
(9)地理信息獨特的特徵有哪些擴展閱讀:
許多學科受益於地理信息系統技術。
活躍的地理信息系統市場導致了GIS組件的硬體和軟體的低成本和持續改進。這些發展反過來導致這項技術在科學、政府、企業和產業等方面更廣泛的應用,應用包括房地產、公共衛生、犯罪地圖、國防、可持續發展、自然資源、景觀建築、考古學、社區規劃、運輸和物流。
地理信息系統也分化出定位服務(LBS)。LBS使用GPS通過所在地與固定基站的關系用移動設備顯示其位置(最近的餐廳,加油站,消防栓),移動設備(朋友,孩子,一輛警車)或回傳他們的位置到一個中央伺服器顯示或作其他處理。
隨著GPS功能與日益強大的移動電子(手機、pad、筆記本電腦)整合,這些服務繼續發展。
㈩ 地理信息系統的技術特點
地理信息系統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簡述
簡單的幾句話,是不能解釋地理信息系統概念的。這里僅僅是泛泛的介紹。首先,GIS是一種計算機系統,它具備一般計算機系統所具有的功能,如採集、管理、分析和表達數據等功能。其次,GIS處理的數據都和地理信息有著直接間接的關系。地理信息是有關地理實體的性質、特徵、運動狀態的表徵和一切有用的知識,而地理數據則是各種地理特徵和現象間關系的符號化表示,包括空間位置、屬性特徵(簡稱屬性)及時域特徵三部分。空間位置數據描述地物或現象所在位置;屬性數據有時又稱作非空間數據,是屬於一定地物或現象、描述其特徵的定性或定量指標;時域特徵是指地理數據採集或地理現象發生的時刻或時段。由此,可以簡單地定義地理信息系統為用於採集、模擬、處理、檢索、分析和表達地理空間數據的計算機信息系統。地理信息系統是有關空間數據管理和空間信息分析的計算機系統。依照其應用領域,地理信息系統可分為土地信息系統、資源管理信息系統、地學信息系統等;根據其使用的數據模型,可分為矢量、柵格和混合型信息系統;根據其服務對象,可分為專題信息系統和區域信息系統等等。
與一般的管理信息系統相比,地理信息系統具有以下特徵:(1)地理信息系統在分析處理問題中使用了空間數據與屬性數據,並通過資料庫管理系統將兩者聯系在一起共同管理、分析和應用,從而提供了認識地理現象的一種新的思維方法;而管理信息系統則只有屬性資料庫的管理,即使存儲了圖形,頁往往以文件形式等機械形式存儲,不能進行有關空間數據的操作,如空間查詢、檢索、相鄰分析等,更無法進行復雜的空間分析。(2)地理信息系統強調空間分析,通過利用空間解析式模型來分析空間數據,地理信息系統的成功應用依賴於空間分析模型的研究與設計。
地理信息系統理解的歧意
目前,對地理信息系統的定義還存在分歧。這種分歧起因於地理信息系統本身誕生歷史不長、發展速度很快、應用領域廣泛等因素。因此,地理信息系統的定義可能基於系統具備的功能,也可能基於應用或其它方面。 David J.Cowen(1988)在分析現有地理信息系統定義的基礎上,將其歸結為以下四類:
(l)面向數據處理過程的定義。認為地理信息系統由地理數據的輸入、存儲、查詢、分析與輸出等子系統組成。過程定義本身很清楚,強調數據的處理流程,但其外延太廣泛,不利於將地理信息系統與其它地理數據自動化處理系統分開。
(2)面向專題應用的定義。在面向過程定義的基礎上,按其分析的信息類型來定義地理信息系統,如土地利用信息系統、礦產資源管理信息系統、投資環境評估信息系統、城市交通管理信息系統等。應用定義有助於描述地理信息系統的應用領域范疇。
(3)工具箱定義。這種定義基於軟體系統分析的觀點,認為地理信息系統包括各種復雜的處理空間數據的計算機程序和各種演算法。工具箱定義系統地描述了地理信息系統軟體應具備的功能,為軟體系統的評價提供了基本的技術指標。
(4)資料庫定義。在工具箱定義的基礎上,更加強調分析工具和資料庫間的聯接。一個通用的地理信息系統可看成是許多特殊的空間分析方法與數據管理系統的結合。
另外,從地理信息系統在實際應用中的作用與地位來看,目前對地理信息系統的認識可歸納為三個相互獨立又相互關聯的觀點。一是地圖觀點,強調地理信息系統作為信息載體與傳播媒介的地圖功能,認為地理信息系統是一種地圖數據處理與顯示系統,在此,每個地理數據集可看成是一張地圖,通過地圖代數實現數據的操作與運算,其結果仍然表現為一張具有新內容的地圖。測繪及各種專題地圖部門非常重視地理信息系統的快速生產高質量地圖的能力。第二種觀點稱為資料庫觀點,多為具有計算機科學背景的用戶所接納,強調資料庫系統在地理信息系統中的重要地位,認為一個完整的資料庫管理系統是任何一個 成功的地理信息系統不可缺少的部分。第三種觀點則是分析工具觀點,強調地理信息系統的空間分析與模型分析功能,認為地理信息系統是一門空間信息科學。第三種觀點普遍地為地理信息系統界所接受,並認為這是區分地理信息系統與其它地理數據自動化處理系統的唯一特徵。
綜上所述,地理信息系統可定義為:由計算機系統、地理數據和用戶組成的,通過對地理數據的集成、存儲、檢索、操作和分析,生成並輸出各種地理信息,從而為土地利用、資源管理、環境監測、交通運輸、經濟建設、城市規劃以及政府各部門行政管理提供新的知識,為工程設計和規劃、管理決策服務。
地理信息系統與地圖學及電子地圖
地圖作為記錄地理信息的一種圖形語言形式,最為古老,久負盛譽。從歷史發展看,地理信息系統脫胎於地圖,並成為地圖信息的又一種新的載體形式,它具有存儲、分析、顯示和傳輸的功能,尤其是計算機制圖為地圖特徵的數字表示、操作和顯示提供了成套方法,為地理信息系統的圖形輸出設計提供了技術支持;同時,地圖仍是目前地理信息系統的重要數據來源之一。但二者間有著一定的差別:地圖強調的是數據分析、符號化與顯示,而地理信息系統則注重於信息分析。同時,地圖學理論與方法對地理信息系統的發要的影響,並成為地理信息系統發展的根源之一。
地理信息系統與制圖系統的關系存在兩種看法。其一,計算機輔助制圖系統是地理信息系統的一部分;其二,地理信息系統是機助制圖系統之上的超結構(Superconstructure)。從地理信息系統的發展過程可以看出,地理信息系統的產生、發展與制圖信息系統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兩者的相通之處是基於空間資料庫的空間信息的表達、顯示和處理。
從系統組成和功能上,一個地理信息系統擁有機助制圖系統的所有組成和功能,並且地理信息系統還有數據處理的功能。但隨著電子制圖系統(Electronic manning system,EMS)的出現和發展,出現了電子圖集。與傳統地圖集相比,電子地圖集有許多新的特徵:①聲、圖文和數據多媒體集成,把圖形的直觀性、數字的准確性、聲音的引導性和親切感相結合,充分利用了讀者的各種感官;②查詢檢索和分析決策功能,能夠支持從地圖圖形到屬性數據和從屬性數據到圖形的雙向檢索;③圖形動態變化功能,從開窗縮放、創覽閱讀等基本功能到地圖動畫功能、多維動畫圖形模擬等;④具有良好的用戶界面,使讀者介入地圖的生成過程;⑤多級比例尺之間的相互轉換,由於計算機屏幕幅面的限制和計算機潛在的計算功能和巨大的存貯能力,要求具有多級比例尺不同程度的制圖綜合功能。與地理信息系統相比,由於電子制圖系統具有電子地圖集的功能,因此它所擁有的表達與顯示空間信息的功能更強。好的電子制圖系統應具有地理信息系統的所有功能,並且具有在電子媒體上應用各種不同的格式來創建、存貯和表達資料信息的能力。
節選自《地理信息系統導論》陳述彭等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