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日本的地理位置怎麼樣
日本的地理位置在某種意義上說是得天獨厚的。在構成日本列島的3,000個左右的島嶼中,只有600個有人居住,而大部分人口集中在四個主要島嶼上。整個群島位於溫帶,最大的島嶼本州,擁有日本人口的半數,處在與加利福尼亞幾乎完全相同的緯度上。從熱帶海洋向北流來的黑潮緩解了冬季的寒冷;而有時是破壞性極強的氣旋風暴使氣溫上下波動,二者都鍛煉了人們的身體和意志。他們瀕臨大洋促使他們發展了航海並成為堅韌不拔的漁民。這一地區以它的海岸、山脈、火山和積雪的山峰而成為世界上風景最優美的地區之一,這無疑是形成日本民族敏銳的美學眼光的一個因素。同時,日本從大自然得到的並不全是恩惠;它也受一些不利條件的困擾。除了煤的儲量相對豐富外,礦產資源貧乏;更為嚴重的情況是,大部分地區是山區或岩石地區,農田缺乏。雖然在歷史上日本人是一個農業民族,但他們的土地只有百分之十六適宜耕種。這在人口較少和普遍安居樂業的條件下算勉強夠用;但到了近代,它成了一個嚴重的問題。
『貳』 日本的地勢特徵
日本的地勢特徵:
日本是一個多山的島國,山地成脊狀分布於日本的中央,將日本的國土分割為太平洋一側和日本海一側,山地和丘陵占總面積的71%,大多數山為火山。國土森林覆蓋率高達67%。富士山是日本的最高峰,海拔3776米,是日本最高峰,被日本人尊稱為:聖岳。
日本群島地處位於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交界地帶,即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火山、地震活動頻繁,危害較大的地震平均3年就要發生1次。
日本的平原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下游近海一帶,多為沖積平原,規模較小,較大的平原有石狩平原、越後平原、濃尾平原、十勝平原等,其中面積最大的平原為關東平原。日本平原面積狹小,耕地十分有限,人口生理密度高達2924人/平方公里,為世界第26位。
日本位於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消亡邊界,為西太平洋島弧-海岸山脈-海溝組合的一部分。全國68%的地域是山地。日本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全球有十分之一的火山位在日本,在全國都時常會發生火山活動。據統計,世界全部里氏規模6級以上的地震中,超過二成都發生在日本。
(2)日本地理位置有何特點是個什麼樣的國家擴展閱讀
日本國,簡稱「日本」,位於東亞、國名意為「日出之國」,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及7200多個小島組成,總面積37.8萬平方公里。主體民族為大和族,通用日語,總人口約1.26億。
3世紀中葉,其境內出現較大的國家大和國。645年,日本向中國唐朝學習,進行大化改新。12世紀後期,天皇皇權旁落,進入幕府統治時代。19世紀50年代中期,歐美列強侵入迫使日本放棄「鎖國政策」,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日本人民展開了反對侵略、反對幕府統治的斗爭。
1868年,明治天皇重新掌權,進行明治維新,迅速躋身資本主義列強行列,對外逐步走上侵略擴張的軍國主義道路,曾多次侵略中國、朝鮮等亞洲國家。二戰日本投降後,頒布新憲法,由天皇制國家變為以天皇為國家象徵的議會內閣制國家。
日本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也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其資源匱乏並極端依賴進口,發達的製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要支柱。科研、航天、製造業、教育水平均居世界前列。此外,以動漫、游戲產業為首的文化產業和發達的旅遊業也是其重要象徵。日本在環境保護、資源利用等許多方面堪稱世界典範,其國民普遍擁有良好的教育、極高的生活水平和國民素質。至今保存著以茶道、花道、書道等為代表的日本傳統文化。
『叄』 日本地理位置,地形,河流特徵
日本(日文:日本國,前660年2月11日—)是位於亞洲大陸東岸外的太平洋島國。 西、北隔東海、黃海、日本海、鄂霍次克海與中國、朝鮮、俄羅斯相望,東瀕太平洋。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和3900多個小島組成。日本自20世紀60年代末期起一直是世界公認的第二號資本主義經濟強國,實行君主立憲政體,被稱為「日出之國」。日本為單一民族國家,國內大城市主要有東京、大阪和神戶等。日本位於亞歐大陸東部、太平洋西北部,由數千個島嶼組成,眾列島呈弧形。日本東部和南部為一望無際的太平洋,西臨日本海、東海,北接鄂霍次克海,隔海分別和朝鮮,韓國、中國、俄羅斯、菲律賓等國相望。日本北海道有世界最著名的漁場之一——北海道漁場,其成因是千島寒流與日本暖流交匯。 日本境內河流流程短水能資源豐富,最長的信濃川長約367公里;最大的湖泊是琵琶湖,面積672.8平方公里。 日本的河流大多發源於中部山地,向東西兩側流入太平洋和日本海。由於日本東西狹窄,加之山勢陡峭,河流多短而急促。在梅雨和台風季節,水量增大,容易形成洪水。為此,日本修築了大量的堤防和水庫,用於防洪。河水廣泛用於生活用水、農業和工業用水、水力發電。 日本境內多山,山地成脊狀分布於日本的中央,將日本的國土分割為太平洋一側和日本海一側,山地和丘陵占總面積的71%,國土森林覆蓋率高達67%。富士山是日本的最高峰,海拔3776米。富士山被日本人尊稱為:聖岳 日本的平原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下游近海一帶,多為沖積平原,規模較小,較大的平原有關東平原、石狩平原、越後平原、濃尾平原、十勝平原等。日本平原面積狹小,耕地十分有限,人口生理密度高達3054人/平方公里,為世界第二,僅次於埃及(3503人/平方公里)。 日本位於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是太平洋板塊與亞歐板塊擠壓碰撞的地方,火山活動頻繁,給當地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麻煩。全國有200多座火山,其中50多座是活火山,為世界上有名的地震區。在火山分布地區,景色優美,溫泉資源豐富,成為著名的觀光療養地。
『肆』 日本地理位置
(1)海陸位置
日本處在亞洲的東部,太平洋的西北部,四周海洋環繞,是一個島國,東臨太平洋,西北隔著日本海同俄羅斯、朝鮮和韓國相望。西南隔東海與中國相望。
(2)緯度位置
日本大致處在23°N~46°N之間,國土南北狹長,大部分處在北溫帶。
日本的領土
作為島國,日本的領土主要由北海道、本州、四國和九州四個大島組成,它們和周圍眾多的小島一起組成了日本群島。日本國土面積37.7萬平方千米,其中本州島面積最大,首都東京。
日本的地形特點
(1)日本的地形以山地為主平原面積狹小且多位於沿海。富士山作為日本的象徵,風景優美,是著名的旅遊勝地,也是一座活火山。關東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櫻花是日本的國花。
(2)日本火山、地震頻繁。因為日本處在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交界處,地殼運動頻繁,形成世界最大的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為了減輕地震造成的人員傷亡,日本的傳統民居多採用質地較輕的材質建築。
(3)日本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這對於日本的漁業、造船業、海上運輸和對外貿易十分有利。日本河流短小、水流湍急。
日本的氣候與資源
(1) 氣候
日本屬溫帶季風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氣候,北海道島及本州島北部屬溫帶季風氣候,本州島以南、四國島和九州島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首都東京屬亞熱帶季風氣候。
與亞洲同緯度地區相比,四季不分明,冬暖夏涼,降水豐富。海洋性特徵明顯。夏秋季節多台風。
(2)資源
礦產資源貧乏,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料進口國,主要進口石油(西亞、東南亞)、煤(中國、澳大利亞)、鐵礦石(巴西、印度、澳大利亞)、棉花(中國、美國)。但硫磺礦較多,這是火山活動的結果。
森林、水能資源豐富:國土面積小,山地為主(日本注重封山育林,森林覆蓋率達68%,遠大於其國土面積在世界上的比重),降水較多,河流短急,水能資源豐富。
日本的經濟
(1)發達的經濟
日本經濟發達,是世界經濟強國,也是亞洲唯一的發達國家。日本的人均收入高居世界前列
金融業在國際金融中所佔比重很大,日本的外匯儲備居世界第一位。
(2)發展經濟的條件
①不利條件:
a.國內礦產資源貧乏,發展工業的原料、燃料絕大部分依賴進口;
b.國內市場狹小。生產出的產品絕大部分出口到國外。
②有利條件:
a.豐富的人力資源;
b.較高的科學技術水平;
c.充分利用島國多優良港灣等有利條件,大力發展海上運輸,進口原料、燃料,出口工業產品,積極開拓國際市場。
(3)經濟特點
①經濟特點:「進口——加工——出口」型的加工貿易經濟,把來自世界各地的原材料加工成高品質的工業產品,再銷往世界各地。
②日本最大的貿易對象是美國;其次是亞洲的東亞和東南亞以及西歐。
③日本兩個對外貿易港口:神戶、橫濱。
(4)工業
①工業特點:加工製造業、高科技產業、國際貿易、金融業和信息產業居世界先進行列。
②工業分布及其原因:工業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戶內海沿岸的狹長地帶。近年來,日本工業向國土南北兩端發展。
原因:
a.日本國內資源貧乏,市場狹小,進口原料、燃料,出口產品。這種兩頭在外的經濟主要依賴國際市場,將工業布局在沿海港口附近,便於原料的輸入與產品的輸出,從而節省運費。
b.該地城市和人口集中,是國內最大的消費地。
c.工廠靠近碼頭,交通便利。
③主要工業部門:鋼鐵、汽車、造船、化學、紡織、電子、家用電器、精密機械。
④工業城市:東京、大阪、名古屋、北九州。
⑤五大工業區:京濱工業區(東京——橫濱)、阪神工業區(大阪——神戶)、名古屋工業區、北九州工業區、瀨戶內工業區。
⑥主要產業:加工製造業、高科技產業、國際貿易、金融業和信息產業。
(農業和漁業
農業:人多地少,採用小型農業機械,側重於生物技術和水利的發展,單產高。
主要糧食作物是水稻,達到基本自給自足,多種在平原地區,但每年要進口小麥、玉米等農作物。
山丘地區多種桑樹、果樹和蔬菜。但蔬菜和水果仍需大量進口。蘋果中紅富士蘋果是日本培育的優良品種。日本是一個島國,周圍海域盛產各種海產。
漁業:
日本漁業發達,捕魚量常居於世界前列,有世界著名的北海道漁場
日本除在近海漁場捕魚,還在發展沿海人工養殖。發達的造船業,使日本有強大的遠洋船隊到遠洋捕魚。
交通運輸業
日本交通運輸業發達,國際貨運以海運為主,國際客運以航空為主,國內沿海航運和告訴公路運輸佔有重要的地位。穿過津輕海峽,連結本州青森與北海道函館的青函海底隧道為目前世界上最長的隧道。
日本的城市
5)圖日本的城市大多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如東京、橫濱、名古屋、大阪、神戶、福山、北九州。神戶和橫濱是全國著名的海港。
東京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是日本最大城市,築波為新興的科學城,京都和奈良是著名古都和文化旅遊城市。橫濱是日本最大的海港。
日本的文化
(1)文化特點
古代,日本文化受中國影響很大。近現代,歐美文化廣泛影響日本社會。日本文化既有傳統民族的內容,又兼有東西方文化特色。
解日本經濟特徵分布及原因
(2)通用語言
日本居民通用日語。
(3)民族
日本民族構成單一,大和民族占絕對優勢。
人種屬黃色人種。
(5)民居建築
「傳統與現代」並存,既有現代化的高層建築物,又有傳統的民居。
(6)傳統服裝
『伍』 如何描述日本的地理位置
日本領土由本州,北海道,九州和四國等四個大島跟三千九百多個小島組成。總結如下: 海陸位置:日本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部,西臨日本海。 緯度位置:絕大部分領土位於北緯30度到北緯45度之間,大部分屬於北溫帶。 日本的領土由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四個大島和幾千個小島及周圍海域組成。 日本的地形以山地和丘陵為主,平原面積狹小,主要分布在島嶼沿海地區。 日本境內全
『陸』 日本的地理位置
日本大致處在23°N~46°N之間,國土南北狹長,大部分處在北溫帶。處在亞洲的東部,太平洋的西北部,四周海洋環繞,是一個島國,東臨太平洋,西北隔著日本海同俄羅斯、朝鮮和韓國相望。西南隔東海與中國相望。
日本是一個多山的島國,山地成脊狀分布於日本的中央,將日本的國土分割為太平洋一側和日本海一側,山地和丘陵占總面積日本地形的71%,大多數山為火山。國土森林覆蓋率高達67%。富士山是日本的最高峰,海拔3776米,是日本最高峰,被日本人尊稱為:聖岳。
天然資源
日本地理年齡年輕,地下埋藏的礦物品種眾多,有「礦藏博物館」之稱。但日本的大部分礦藏難以開采利用或缺乏開采價值,是一個天然資源短缺的國家,工業發展所依賴的石油、天然氣、金屬等大部分都由外國進口。
2008年,日本的石油進口量達到20,243萬噸,且石油進口對中東地區依存度頗高;2006年,日本輸入液化天然氣輸入量達818億6000萬立方米。
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機爆發之後,日本在能源來源上對石油的依賴已經大幅減少,取而代之的是天然氣以及原子能。南關東地區有一些天然氣埋藏於地下,但因其地處人口密集地區,開采受到限制。
『柒』 日本的地理位置 人文環境 自然環境 資源狀況·地形地勢 人文從文化特徵
地理位置: 日本位於太平洋西岸,是一個由東北向西南延伸的弧形島國。西隔東海、黃海、朝鮮海峽、日本海與中國、朝鮮、韓國、俄羅斯相望。陸地面積377880平方公里,包括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4個大島和其它6800多個小島嶼。領海面積310000平方公里。與俄羅斯存在「北方四島」(俄方名為「南千島群島」)領土爭端,與韓國存在竹島(韓方名為「獨島」)領土爭端。山地和丘陵占總面積的71%。全國有160多座火山,其中50多座是活火山,為世界上有名的地震區。富士山是全國的最高峰,海拔3776米。溫泉遍布全國各地。境內河流流程短,最長的信濃川長約367公里。最大的湖泊是琵琶湖,面積672.8平方公里。由於地處海洋的包圍之中,屬溫帶海洋性季風氣候,終年溫和濕潤,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夏秋兩季多台風,6月份多梅雨。1月平均氣溫北部-6℃,南部16℃;7月北部17℃,南部28℃。年降水量700—3500毫米,最高達4000毫米以上。人文環境: 2777億人(截至日本總務省2008年1月1日估計),其中男性為6233萬人;女性為6542萬人。日本出現嚴重少子化及老齡化現象。日本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日本總人口21%。
民族與宗教:
主要民族為和族,北海道地區約有2.4萬阿伊努族人。通用日語,北海道地區有少量人會阿伊努語。主要宗教為神道教和佛教,信仰人口分別占宗教人口的49.6%和44.8%。自然環境:
1、地形、地勢
日本境內多山,山地成脊狀分布於日本的中央,將日本的國土分割為太平洋一側和日本海一側,山地和丘陵占總面積的71%。 日本位於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火山活動頻繁,給當地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麻煩。全國有160多座火山,其中50多座是活火山,為世界上有名的地震區。因此才有火山地震之邦之說.富士山是全國的最高峰,海拔3776米。在火山分布地區,景色優美,溫泉資源豐富,成為著名的觀光療養地。
2、河流、平原、湖泊
日本的河流大多發源於中部山地,向東西兩側流入太平洋和日本海。由於日本東西狹窄,加之山勢陡峭,河流多短而急促。在梅雨和台風季節,水量增大,容易形成洪水。為此,日本修築了大量的堤防和水庫,用於防洪。河水廣泛用於生活用水、農業和工業用水、水力發電。 日本的平原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下游近海一帶,多為沖積平原,規模較小,較大的平原有關東平原、石狩平原、越後平原、濃尾平原、十勝平原等。
最大的湖泊是琵琶湖,面積672.8平方公里。
3、海岸線和海洋
日本海岸線全長33889公里。由於日本是一個島國,因此其海岸線十分復雜。西部日本海一側多懸崖峭壁,港口稀少,東部太平洋一側多入海口,形成許多天然良港。
在東部太平洋一側自南向北均被日本暖流(黑潮)環繞、東北部形成千島寒流(親潮),西部日本海一側是對馬暖流和里曼寒流。在寒流和暖流交匯處,魚類資源豐富,成為天然漁場。 由於地處海洋的包圍之中,屬溫帶海洋性季風氣候,終年溫和濕潤,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夏秋兩季多台風,6月份多梅雨。1月平均氣溫北部-6℃,南部16℃;7月北部17℃,南部28℃。年降水量700—3500毫米,最高達4000毫米以上。近年,導致海水升溫的厄爾尼諾現象也對日本產生影響,主要是梅雨持續時間延長,容易形成冷夏和暖冬。4、地貌地質
從板塊構造學說的觀點,日本位於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消亡邊界,為西太平洋島弧-海岸山脈-海溝組合的一部分。全國68%的地域是山地。日本最高的山是著名的富士山,海拔3,776米。由於平原較少,日本很多山上都種植農作物,最大的平原為關東平原。日本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全球有十分之一的火山位在日本,在全國都時常會發生火山活動。嚴重的地震則每一個世紀都會發生幾次;近年發生的阪神大地震、新舄縣中越地震都是芮氏地震規模6級以上的強震,受到世界各國關注。日本的溫泉很多,並且已經發展成為旅遊景點。
由於日本的島嶼呈北東向延伸得很長,南北跨越緯度約20度,因此有許多種氣候類型。氣候類型大部分是溫帶季風氣候,南部的九州島、四國、琉球群島(歸屬存在爭議)有副熱帶季風氣候。北部的島嶼夏天溫暖,冬天則十分漫長、寒冷,還時常有大量降雪。而中西部地區則冬天比較乾燥,很少下雪,夏天潮濕。
日本是島國,又深受黑潮影響,海洋性氣候顯著,櫻花很美。
5、日本氣候
日本深受黑潮、親潮等洋流影響,海洋性氣候明顯,一年四季溫差很小。日本大部分國土屬溫帶氣候,但由於日本的島嶼自西南向東北延伸得很長,南北跨越緯度約20度,因此全國各地的氣候仍然有很大的不同,可分為六個氣候區,分別是:
北海道氣候:北海道不受梅雨的影響,降雨量較日本其他地方為少。夏季短暫且涼爽;冬季漫長而寒冷。
日本海側氣候:范圍為本州島西部海岸地區。冬季受西伯利亞高氣壓所控制,吹西北風。同時由於暖流對馬海流在冬季通過日本海而帶來大量水汽,因而常有豪雪。夏季降水較少,有時因焚風而會出現異常高溫。
中央高地氣候:典型的內陸性氣候。冬寒夏涼。冬季與夏季及晝夜之間溫差很大。降雨量少
太平洋側氣候:包括了本州東海岸、南四國和九州大部分地區。夏季受東南季風影響,梅雨強台風多。冬季則降雪較少。
瀨戶內海式氣候:包括了山陽地方、北四國、近畿與九州局部地區。這里天氣常是晴天,降雨量少,不時遭受旱災之苦。
南西諸島氣候:范圍為琉球群島。這里屬亞熱帶氣候,夏季炎熱冬季溫暖。降雨量大。夏季常受台風吹襲。 資源狀況: 因為日本國土狹小,資源匱乏對外依賴程度最大的國家,國內消費市場有限,但其海岸線長,東部太平洋一側多入海口,形成許多天然良港。,所以日本工業大部分主要集中「太平洋沿岸帶狀工業地帶」。一是方便資源進口,減少運費(海運較便宜的),二呢應該是利於出口,節約時間,擴大海外市場。 文化特徵:在1000多年的時間里,日本大量吸收了中國的大唐文化。1868年德川政權崩潰、
明治維新開始後,日本進入了「文明開化」時期。在這個時期,
日本按照11個世紀前全盤接受中國文化的方法引進西方的文明,並取得了巨大的效果,
為建設一個現代化的國家奠定了基礎。任何一種文化的形成與發展都要受許多因素的影響,
本國的和外國的歷史,以及佛教、儒教甚至基督教都曾對日本文化起過作用,日本在變化,
但是卻從未真正脫離其最古老的本土文化根源。
『捌』 日本的地理位置在哪裡
(1)海陸位置
日本處在亞洲的東部,太平洋的西北部,四周海洋環繞,是一個島國,東臨太平洋,西北隔著日本海同俄羅斯、朝鮮和韓國相望。西南隔東海與中國相望。
(2)緯度位置
日本大致處在23°N~46°N之間,國土南北狹長,大部分處在北溫帶。
日本的領土
作為島國,日本的領土主要由北海道、本州、四國和九州四個大島組成,它們和周圍眾多的小島一起組成了日本群島。日本國土面積37.7萬平方千米,其中本州島面積最大,首都東京。
日本的地形特點
(1)日本的地形以山地為主平原面積狹小且多位於沿海。富士山作為日本的象徵,風景優美,是著名的旅遊勝地,也是一座活火山。關東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櫻花是日本的國花。
(2)日本火山、地震頻繁。因為日本處在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交界處,地殼運動頻繁,形成世界最大的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為了減輕地震造成的人員傷亡,日本的傳統民居多採用質地較輕的材質建築。
(3)日本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這對於日本的漁業、造船業、海上運輸和對外貿易十分有利。日本河流短小、水流湍急。
日本的氣候與資源
(1) 氣候
日本屬溫帶季風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氣候,北海道島及本州島北部屬溫帶季風氣候,本州島以南、四國島和九州島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首都東京屬亞熱帶季風氣候。
與亞洲同緯度地區相比,四季不分明,冬暖夏涼,降水豐富。海洋性特徵明顯。夏秋季節多台風。
(2)資源
礦產資源貧乏,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料進口國,主要進口石油(西亞、東南亞)、煤(中國、澳大利亞)、鐵礦石(巴西、印度、澳大利亞)、棉花(中國、美國)。但硫磺礦較多,這是火山活動的結果。
森林、水能資源豐富:國土面積小,山地為主(日本注重封山育林,森林覆蓋率達68%,遠大於其國土面積在世界上的比重),降水較多,河流短急,水能資源豐富。
日本的經濟
(1)發達的經濟
日本經濟發達,是世界經濟強國,也是亞洲唯一的發達國家。日本的人均收入高居世界前列
金融業在國際金融中所佔比重很大,日本的外匯儲備居世界第一位。
(2)發展經濟的條件
①不利條件:
a.國內礦產資源貧乏,發展工業的原料、燃料絕大部分依賴進口;
b.國內市場狹小。生產出的產品絕大部分出口到國外。
②有利條件:
a.豐富的人力資源;
b.較高的科學技術水平;
c.充分利用島國多優良港灣等有利條件,大力發展海上運輸,進口原料、燃料,出口工業產品,積極開拓國際市場。
(3)經濟特點
①經濟特點:「進口——加工——出口」型的加工貿易經濟,把來自世界各地的原材料加工成高品質的工業產品,再銷往世界各地。
②日本最大的貿易對象是美國;其次是亞洲的東亞和東南亞以及西歐。
③日本兩個對外貿易港口:神戶、橫濱。
(4)工業
①工業特點:加工製造業、高科技產業、國際貿易、金融業和信息產業居世界先進行列。
②工業分布及其原因:工業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戶內海沿岸的狹長地帶。近年來,日本工業向國土南北兩端發展。
原因:
a.日本國內資源貧乏,市場狹小,進口原料、燃料,出口產品。這種兩頭在外的經濟主要依賴國際市場,將工業布局在沿海港口附近,便於原料的輸入與產品的輸出,從而節省運費。
b.該地城市和人口集中,是國內最大的消費地。
c.工廠靠近碼頭,交通便利。
③主要工業部門:鋼鐵、汽車、造船、化學、紡織、電子、家用電器、精密機械。
④工業城市:東京、大阪、名古屋、北九州。
⑤五大工業區:京濱工業區(東京——橫濱)、阪神工業區(大阪——神戶)、名古屋工業區、北九州工業區、瀨戶內工業區。
⑥主要產業:加工製造業、高科技產業、國際貿易、金融業和信息產業。
(農業和漁業
農業:人多地少,採用小型農業機械,側重於生物技術和水利的發展,單產高。
主要糧食作物是水稻,達到基本自給自足,多種在平原地區,但每年要進口小麥、玉米等農作物。
山丘地區多種桑樹、果樹和蔬菜。但蔬菜和水果仍需大量進口。蘋果中紅富士蘋果是日本培育的優良品種。日本是一個島國,周圍海域盛產各種海產。
漁業:
日本漁業發達,捕魚量常居於世界前列,有世界著名的北海道漁場
日本除在近海漁場捕魚,還在發展沿海人工養殖。發達的造船業,使日本有強大的遠洋船隊到遠洋捕魚。
交通運輸業
日本交通運輸業發達,國際貨運以海運為主,國際客運以航空為主,國內沿海航運和告訴公路運輸佔有重要的地位。穿過津輕海峽,連結本州青森與北海道函館的青函海底隧道為目前世界上最長的隧道。
日本的城市
5)圖日本的城市大多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如東京、橫濱、名古屋、大阪、神戶、福山、北九州。神戶和橫濱是全國著名的海港。
東京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是日本最大城市,築波為新興的科學城,京都和奈良是著名古都和文化旅遊城市。橫濱是日本最大的海港。
日本的文化
(1)文化特點
古代,日本文化受中國影響很大。近現代,歐美文化廣泛影響日本社會。日本文化既有傳統民族的內容,又兼有東西方文化特色。
解日本經濟特徵分布及原因
(2)通用語言
日本居民通用日語。
(3)民族
日本民族構成單一,大和民族占絕對優勢。
人種屬黃色人種。
(5)民居建築
「傳統與現代」並存,既有現代化的高層建築物,又有傳統的民居。
(6)傳統服裝
『玖』 日本的地理位置、以及資源優勢、發展優勢和劣勢
日本的地理位置:
日本是太平洋的的一個島國,主要由四個島組成,分別是四國島,北海道島,本州島,和九州島四個島組成。首都是東京,在本州島上,與韓國國隔海相望,與韓國隔了個朝鮮海峽,與中國是隔東海相望。
資源優勢、發展優勢和劣勢:
1、工業上
優勢:世界市場影響,日本是一個依賴進口的國家,所以能夠更快的吸收新技術;本國人口素質較高;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 ;國家政策的支持。劣勢:人口少,國土面積少,資源少。
2、農業上
優勢:溫帶季風氣候降水豐富,雨熱同期便於水稻生長;收冬季風影響小,關東平原地勢平坦,國內土壤肥沃,交通便利。劣勢:人口少 ,農業生產需要大量勞動力。
(9)日本地理位置有何特點是個什麼樣的國家擴展閱讀:
日本自然資源貧乏,除煤炭、天然氣、硫磺等極少量礦產資源外,其他工業生產所需的主要原料、燃料等都要從海外進口。但是,日本森林和漁業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占日本陸地面積的69%,是世界上森林覆蓋率最高的國家之一。
北海道和日本海是世界著名的大漁場,盛產700多種魚類。日本的植物種類繁多。在日本本土生長著約5560種植物(4720種被子植物,40種裸子植物,800種蕨類植物)。約有1950種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為日本本土原生植物。
約占日本所有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35%。約有1600種被子植物和高裸子植物為日本當地的原生植物。截止到2011年11月,共有超過6萬種生物在日本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