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英國地理環境對英國人性格的影響
地理學上的確存在氣候可以影響人的性格這一說法,首先說下英國。英國屬於溫帶海洋性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分布的范圍大概在緯度40--60度之間,常年盛行西風,手暖濕氣流影響,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之間,終年濕潤,冬不冷夏不熱。我們都還記得學過的一篇英語課本中主人公在英國的大霧天迷路被忙人帶路的事情吧。英國也被稱為霧都。說完這些,我們就不難理解英國人紳士、不慍不火的性格特點,因為氣候適中,人的心理情緒可能會趨於穩定。英國人見面常說的一句話也是關於天氣的,也有可能存在變數的天氣使得英國人學會如何以不變應萬變吧!還可以舉我國為例,我國南方和北方人的體貌特徵和性格特徵區別也很明顯,比如南方人短小精湛靈活;北方人高大豪爽大氣等,也是與氣候有一定關系的。希望能幫到你吧!
B. 英國地理位置是
英國全境由靠近歐洲大陸西北部海岸的不列顛群島的大部分島所組成,隔北海、多佛爾海峽和英吉利海峽同歐洲大陸相望,是一個島國。
英國位於北緯50度至60度之間,比我國的黑龍江省還要偏北,但氣候卻溫和得多,可以說是冬無嚴寒,夏無酷署。這溫和的氣候首先要歸功於熱帶的墨西哥灣暖流。這股暖流,有好幾百公里寬。它浩浩盪盪地流向歐洲西北岸,改稱大西洋暖流,為英國帶來了溫和濕潤的海洋性氣候。以倫敦為例,冬天河湖極少結冰,一月份的平溫氣溫在4度(攝氏)以上;而夏天又相當涼爽,七月份的平溫氣溫只有17度,早晚常要加件線衣才行。年降雨量約600毫米,不算太多,但分布比較均勻。就全國來說,一月份的平均氣溫約為4至7度,七月份13至17度。年降雨量西北部山區超過1000毫米,而東南部在六七百毫米之間。英國的霧氣較重,在夏季晴和的好天中,還有薄薄的煙靄;冬季則經常飛霧迷漫,似雨非雨,若煙非煙,這主要是島國的潮氣所致。至於倫敦過去常見的濃霧,並不完全是自然現象。由於重視環境保護,那裡出現濃霧的次數已大大減少。
這個島國的氣候溫和,但天氣多變。英國人常說:「國外有氣候,在英國只有天氣」,以此來表明這里天氣的變化莫測。的確,在一日之內,忽晴忽陰又忽雨的情況並不少見。這種天氣使人變得格外謹慎,看到一位英國人在陽光明媚的早上出門時穿著雨衣,帶著雨傘,外國人可能會感到可笑,但是不久以後他就會為自己的「感到可笑」而後悔。多變的天氣也為人們提供了經常的話題,在英國甚至最沉默寡言的人也喜歡談論天氣。
受高緯度的影響,英國晝夜長短的變化特別明顯。冬季日短夜長,下午未到3點,天色已灰暗一片,夏季則正好相反,日長夜短,晚上10點多才開始入黑。一般來說,夏天是旅遊英國最好的日子。夏季日間長,活動時間多,而且溫度適中,天氣清爽,人的精神也倍感充沛。這個季節盡管也有雨,但一般不會連綿不斷,影響行程。
英國全稱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是由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組成的聯合王國,一統於一個中央政府和國家元首。英國位於歐洲大陸西北面,英國本土位於大不列顛群島,被北海、英吉利海峽、凱爾特海、愛爾蘭海和大西洋包圍。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化國家,是一個具有多元文化和開放思想的社會。它在19世紀和20世紀早期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但是經過兩次世界大戰和20世紀下半葉大英帝國的崩潰,早已失去昔日榮光。不過,英國仍是一個在世界范圍內擁有巨大影響力的舉足輕重的強國。首都倫敦是歐洲最大和最具國際特色的城市。
時間:
格林尼治標准時間(GMT)。UTC+0。 夏時制為英國夏令時(BST)。UTC+1。
緯度范圍:
北緯50°~58°
面積
244,820平方公里[世界國家和地區第79名]。其中水域面積佔1.34%。
語言
官 英國地圖
方語言為英語[English][非法定]。此外,還有威爾士語[Welsh]、愛爾蘭蓋爾語[Irish Gaelic]、阿爾斯特蘇格蘭語[Ulster Scots]、蘇格蘭蓋爾語[Scottish Gaelic]、康沃爾語[Kolnish]為英國各地區的官方語言。 交通:英國的計程車十分寬敞,並有著世界上最老的地鐵。
人口
62,041,708(2010年統計),人口密度246人/平方公里(世界國家和地區第6名)。男女比例為0.98:1。 種族:英國人口中有85.53%為英國白人,6.47%為其他地區白人,4.00%為南亞人,2.00%為黑人,1.20%為混血人,0.80%為東亞人及其他種族[2001年]。
政治體制:
議會民主制[Parliamentary democracy]、君主立憲制[constitutional monarchy] 國王為元首。現任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
女王伊麗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1952年2月6日即位,1953年6月2日加冕;2010年5月11日[北京時間12日凌晨],英國女王授權英國保守黨主席戴維·卡梅倫組建下屆英國政府,現年43歲的卡梅倫由此成為英國近200年來最年輕的首相。議會下院換屆選舉最長間隔為五年,所以首相理論上最長任期為小於六年,英國女王只是權利的象徵,首相則負責國家的日常生產生活,英國女王也是英聯邦的元首,但是現在的英聯邦則是一個個獨立的國家組成的,所以英國女王也只是英聯邦的象徵罷了。 君主制是當今世界最古老的政府體制。自從1952年就位以來,伊麗莎白女王二世一直是英國的元首,她也是埃格伯特國王的直系後裔。在其執政期間,埃格伯特國王於公元829年統一了英國。在議會制誕生之前,君主制就已經在英國存在了數百年,期間僅僅中斷過一次,那是在1649年至1660年,當時英國採用了共和國的體制。數百年以來,君主的絕對權力遭到不斷的侵蝕和削弱,盡管如此,作為憲法意義上的國家元首,君主仍然保留了重要的象徵意義。
英國位於歐洲,是由不列顛島(包括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以及愛爾蘭島東北部的北愛爾蘭和周圍5500個小島(海外領地)組成。英國本土位於歐洲大陸西北面的不列顛群島,被北海、英吉利海峽、凱爾特海、愛爾蘭海和大西洋包圍。24.41萬平方公里(包括內陸水域),英格蘭地區13. 04萬平方公里,蘇格蘭7. 88萬平方公里,威爾士2. 08萬平方公里,北愛爾蘭1. 36萬平方公里。位於歐洲西部的島國。隔北海、多佛爾海峽、英吉利海峽與歐洲大陸相望。它的陸界與愛爾蘭共和國接壤。海岸線總長11450公里。全境分為四部分:英格蘭東南部平原、中西部山區、蘇格蘭山區、北愛爾蘭高原和山區。
英國 東經2度到西經7度 北緯50度到58度;東瀕北海,面對比利時、荷蘭、德國、丹麥和挪威等國;西鄰愛爾蘭,橫隔大西洋與美國、加拿大遙遙相對;北過大西洋可達冰島;南穿英吉利海峽行33公里就到法國。
C. 英國的地理位置,首都,語音,貨幣是什麼
英國首都是倫敦(London),語言是英語(British English),貨比是英鎊(Pound
貨幣代碼GBP -Great Britain Pound)。
英國是大不列顛島和愛爾蘭島東北部及附近許多島嶼組成的島國。東瀕北海,面對比利時、荷蘭、德國、丹麥和挪威等國;西鄰愛爾蘭,橫隔大西洋與美國、加拿大遙遙相對;北過大西洋可達冰島;南穿英吉利海峽行33公里就到法國。
D. 英國的地理位置 人口 面積 氣候 經濟 風俗等不少於100字介紹
中文的么?
大
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英語: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簡稱聯合王國(英語:United Kingdom)或大不列顛(英語:Britain),東亞地區通稱英國,是由大不列顛島上的英格蘭、蘇格蘭和威爾士,以及愛爾蘭島東北部的北愛爾蘭以及一系列附屬島嶼共同組成的一個西歐島國。中文裡的英國一詞即由「英格蘭」而來,英國的國際代碼是GB。
英國本土位於歐洲大陸西北面的不列顛群島,附近環繞北海、英吉利海峽、凱爾特海、愛爾蘭海和大西洋。英國除了英國本土之外,還有十四個海外屬地。
聯合王國由四個區聯合而成,分別是英格蘭、蘇格蘭、威爾斯和北愛爾蘭[6]。英國採用議會制政體,王國政府所在地為倫敦,但是同時擁有其他三個國家級行政機構分別位於北愛爾蘭貝爾法斯特,威爾斯卡地夫和蘇格蘭愛丁堡。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君主立憲國家,現任的君主是伊麗莎白二世女皇。
人們在聯合王國最強盛時期稱她和她的海外殖民地為「大英帝國」,大英帝國在1922年時到達巔峰,當時擁有全世界四分之一的領土,是有史以來面積最大的國家。大英帝國解體後,英國繼續在語言,文化,政治及法制上對其前殖民地保留了巨大且深遠的影響力,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現在仍然是英聯邦組織的領導,和其他15個英聯邦王國國家元首。
英國是一個已發展和民主的國家,亦是第一個工業化國家,在19世紀和20世紀早期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但是經過兩次世界大戰和20世紀下半葉大英帝國的崩潰,英國已經失去了曾經在國際事務上絕對的領導力。不過,英國仍然是一個在世界上擁有巨大影響力、舉足輕重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學術、科技與體育強國。
英國是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戰主要戰勝國,擁有核武器和世界上第四的軍費開支,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對議案擁有否決權。英國亦為歐盟成員國、北約創始會員國、八大工業國組織成員國之一和歐洲四大經濟體之一、全球前七大經濟體、世界八大強國之一、也是一系列國際組織如經合組織、世界貿易組織的一員。
E. 地理對英國文化有什麼影響。
英國屬於一個島國,在近現代之前,英國都覺得自己的地理位置非常優越,因為有海域的保護。
初期的英國人是非常勇敢的,後來抗擊暴風雨多了,逐漸形成一種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的自然神態。
在人文地理學裡面有一個結論,就是環境是決定因素,環境決定人的思維習慣,生產方式等。
F. 留學去英國留學,學校的地理位置對學生發展影響大嗎各個專業的情況是怎麼樣的
你好,關於留學去英國留學,學校的地理位置對學生發展影響大嗎?各個專業的情況是怎麼樣的?
1、對發展影響最大的是個人綜合能力。如果是就業個人所學的專業相關崗位,那專業知識和技能,動手或實踐能力顯得很重要。
2、就業英國,那對英語的掌控能力也非常重要。機會和機遇一般也是喜歡降臨到有準備的人頭上。
3、地域的影響占很小的份額,在任何一個犄角旮旯求學的出色人才,都會鶴立雞群。事在人為。不同的地域特性或特點可能會激發不同方面的靈感。
G. 英國地理位置,人口,語言,工業,農業
英國,全稱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本土位於歐洲大陸西北面的不列顛群島,被北海、英吉利海峽、凱爾特海、愛爾蘭海和大西洋包圍。
英國由大不列顛島上的英格蘭、威爾士和蘇格蘭,愛爾蘭島東北部的北愛爾蘭以及一系列附屬島嶼共同組成的一個西歐島國。除本土之外,其還擁有十四個海外領地,總人口超過6400萬,以英格蘭人為主體民族。
官方語言
英語
人口數量
64,447,000人(2014年年中)
人口密度
255.6人/平方千米(2014年
英國是位於西歐的一個島國,是由大不列顛島上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以及愛爾蘭島東北部的北愛爾蘭共同組成的一個聯邦制島國。
英國被北海、英吉利海峽、凱爾特海、愛爾蘭海和大西洋包圍。東臨北海,面對比利時、荷蘭、德國、丹麥和挪威等國;西鄰愛爾蘭,橫隔大西洋與美國、加拿大遙遙相對;北過大西洋可達冰島;南穿英吉利海峽行33公里即為法國。國土面積24.41萬平方公里(包括內陸水域)。其中英格蘭地區13.04萬平方公里,蘇格蘭7.88萬平方公里,威爾士2.08萬平方公里,北愛爾蘭1.41萬平方公里。
英國作為一個重要的貿易實體、經濟強國以及金融中心,是世界第五大經濟體系,也是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準最高的國家之一。在過去的三十年間,政府大量減少了國有資產,並減緩了社會福利計劃的發展。十八世紀時英國本地產小麥開始不敵北美廉價小麥,放棄大量種植小麥,大量從美洲進口糧產,逐漸轉以乳畜業為主,較為集中,高度機械化,效益十分高:1%的勞動人口能夠滿足大約60%的食品需要。
至2015年2月的3個月內,英國失業的人數下降了7.6萬,至184萬。三月份申請失業津貼的人數也下降了2.07萬,至77.24萬。失業率已降到自2008年7月以來的最低。
工業
英國主要工業有:采礦、冶金、化工、機械、電子、電子儀器、汽車、航空、食品、飲料、煙草、輕紡、造紙、印刷、出版、建築等。生物制葯、航空和國防是英工業研發的重點,也是英最具創新力和競爭力的行業。同許多發達國家一樣,隨著服務業的不斷發展,英製造業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萎縮,80年代和90年代初兩次經濟衰退加劇了這一態勢。英製造業中紡織業最不景氣,但電子和光學設備、人造纖維和化工產品,特別是制葯行業仍保持雄厚實力。
英農牧漁業主要包括畜牧、糧食、園藝、漁業,可滿足國內食品需求總量的近2/3。而農業在英國內生產總值中所佔比重不到1%,從業人數約45萬,不到總就業人數的2%,低於歐盟國家5%的平均水平,低於其它主要工業國家。農用土地佔國土面積的77%,其中多數為草場和牧場,僅1/4用於耕種。農業人口人均擁有70公頃土地,是歐盟平均水平的4倍。英是歐盟國家中最大捕魚國之一,捕魚量占歐盟的20%,滿足國內2/3的需求量。
H. 島國的地理環境對英語的影響
任何文化的特點都離不開一定的地理環境,每種文化都因共地域、氣候、環境的特點而具有不同的特徵。英國所處的地理環境和歷史背景,構成了鮮明的海洋文化,因而它的語言也充分展示了海洋文化的特點。
關於海洋文化,曲金良先生是這樣表述的:海洋文化是和海洋有關的文化;就是源於海洋而生成的文化,也即人類對海本身的認識、利用和固有海洋而創造的精神的、行為的、社會的和物質的文明生活內涵。所以,海洋文化既與航海的工具有關,而且與民族的航海實踐, 生活習俗和思維方式有關。
英國是一個四面環海的島國,佔領土面積94%的大不列顛島是歐洲的第一大島,島內任何一點距海最遠不超過120公里,環島的海岸線近8000公里,曲折、幽深的海岸線和深水海港為航海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英吉利海峽是歐洲許多國家通向大西洋的唯—出口,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要道之一。這樣的地理位置,使得英國的航海運輸業成為重要的生產方式,既促進了英國自身的發展.也對英語語言的形成有很大的影響。
航海業的發展與英民族的發展興旺息息相關。自1492年哥倫布發現北美洲,1522年麥哲倫進行環球航行後,歐洲的殖民主義者便開始了海上貿易和殖民活動。為取得制海權的地位,英王亨利八世對海軍進行了改革,使得英國在1588年擊敗了西班牙的無敵艦隊,成為海上霸主。依託著航海優勢和精良的設備,英國建立了一個大於本土150倍的殖民帝國。今天,英國的商船數量依然居世界前列。航海業在英國歷史上的特殊地位使英語語匯中產生了大量與航海有關的習語。
由於英語中的船和船上工具的習語、海難的習語、風和魚的習語能展現海洋文化的特點, 故成為本文的研究對象。但習語(idiom)有不同的理解,根據錢伯斯英語慣用沿詞典(Chambers Dictionary of Idioms)的分類法,習語包括隱喻性表達方式、格言、諺語。本文採用了這種定義方法。
I. 英國的自然地理區位優勢是什麼
英國是大西洋中的群島國家,既離開歐洲大陸,又靠近歐洲大陸。西以遼闊的大西洋與北美洲遙遙相對,東臨北海,南隔英吉利海峽和多佛爾海峽同歐洲大陸相望,多佛爾海峽(法國稱加來海峽)最窄處不足33公里,晴天無霧時,肉眼能看到對岸。這樣的島國位置,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對英國的發展有著不同的影響。
當世界航海事業不發達、人類歷史上文化發達的中心還在東方的亞洲,而歐洲的經濟、文化中心還在地中海沿海的時候,英國被認為處在世界的邊緣,它是羅馬帝國的邊疆屬地,大洋限制了它的發展。地理大發現後,歐洲殖民主義者開始到美洲、非洲、亞洲、大洋洲掠奪殖民地,國際貿易的干線逐漸從地中海轉移到大西洋。英國正處在這條干線上,重要的地理位置促進了它的發展,倫敦很快成為世界的貿易中心,英國迅速發展成為「世界工廠」。當前,英國仍處在世界最重要的工業帶北美與西歐之間的關鍵部位,兩工業帶之間以及西歐與亞、非之間聯系的航路,多經過英國或其周圍,對於英國現代經濟的發展十分有利。
當世界航海事業落後、現代武器出現以前,海洋是英國免受戰爭威脅的屏障,島國位置使其本土九個世紀沒有遭到外國軍隊的襲擊;由於它的邊境多為海疆,可以集中力量建設海軍,使其很快成為世界海上強國;另外,當英國的海上力量強大起來之後,它又利用靠近大陸的有利位置參加歐洲的政治、經濟活動,進而掠奪、控制某些國家。
英國面對西歐許多大河的出海口,象易比河、威悉河、萊茵河及塞納河等分別流入北海和英吉利海峽。英國可以通過這些河流加強與歐洲特別是西歐各國的聯系。
英國雖地處北緯50°以北,但由於受西風及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冬暖夏涼,大部分地區不結冰,利於作物生長和內河航運業發展。加上海岸漫長而曲折,多優良而不封凍的港灣,利於發展海上運輸業。它東邊的北海,地處北大西洋暖流與北冰洋寒流交匯處,漁業資源豐富,是世界著名的漁場;北海海底豐富的石油資源,對英國的經濟發展也極為有利。
地理位置的優越性是深受歷史條件限制的,不是永恆不變的,因此,應歷史地予以評價。在中世紀及其以前,英國的島國位置使其與大陸隔絕,不利於英國的發展;地理大發現後,其優越性才開始顯示出來;進入二十世紀後,英國的地理位置優越性又開始下降了。盡管如此,島國的位置和優越的航運條件,依然是當代英國得以保持經濟發展優勢的有利因素。
J. 英國的生產,生活方式與其所在的地理位置特徵有著怎樣的關系
英國是島國,所以要和其他國家交流,拿資源的話,就要靠航海。所以決定了它的經濟是商品經濟而不是自然經濟。經濟一旦確定,政治什麼的都因此而改變。
如果是地理的話,他是北緯度40到60,是位於中緯西風控制的,所以就是溫帶海洋性氣候,特證是終年溫和多雨,所以有利於多汁牧草的生長,畜牧業發達,英國人很喜歡奶製品。這也是傳統,這個和地理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