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樂清有什麼特產
樂清泥蚶 地理標志產品
推薦1
樂清灣是國內泥蚶生產區,樂清灣泥蚶以其獨特品質著稱,產品暢銷全國各地。樂清泥蚶產業基礎雄厚,生產規模國內領先,全市擁有泥蚶育苗廠家94家,年出苗量500億顆,養殖總面積4.3萬畝,年產量2.0萬噸,養殖及苗種年產值6.1億元,占樂清市漁業總產值的半壁江山,該市現已建成省級泥蚶良種場1家,中苗培育基地3000畝,無公害泥蚶養殖基地共計5000畝,泥蚶養殖示範園區近10家,並已建成國內首家泥蚶凈化中心。同時,樂清泥蚶產業技術成熟,總體技術水平居國際領先地位,擁有一支技術水平高,實踐經驗豐富的科研和農民技術隊伍,隨著金蚶工程的全面實施,樂清泥蚶市場得到進一步拓展,品牌形象深入人心。總之,樂清現已成為國內泥蚶產業的苗種中心、養殖中心、技術中心和市場及信息中心,成為名符其實的「中國泥蚶之鄉」。……[詳細]
2、雁盪山鐵皮石斛 地理標志產品
推薦2
雁盪山石斛俗稱萬丈須,也稱雁山石斛,中國五大名斛之首,是蘭科石斛屬的草本植物。主產於浙江省東南部樂清雁盪山境內,大多生長在潮濕背陰的岩石或生長青苔的樹上。樂清石斛出於樂清地區所以名為樂清石斛,樂清早在明清時期就開始種植生產石斛,仿野生種植前後超過600年,葯效甚佳為中葯房常備葯材。新鮮樂清石斛長約10-35CM粗約0.5-0.8CM,製成干品即為樂清楓斗,螺旋狀粗約0.7-1.2CM,外有白色覆膜。國內其他地區市場仿品甚多,多見為無覆膜打蠟而成,很難分辨。雁盪山石斛富含多糖、氨基酸和石斛鹼、石斛胺鹼等十多種生物鹼。經中國醫學科學院葯用植物研究所鑒定:多糖含量為12.745%,總生物鹼含量為0.029%。能有效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對人體眼、咽、肺。胃、腸、腎等器官和血液、心血管等疾病有特殊療效。能抗白內障,延緩衰老,抗突變,抗腫瘤(中國葯學大詞典)。浙江樂清市鐵皮石斛產業協會樂清市所轄北白象鎮……[詳細]
3、黃楊木雕
推薦3
樂清市位於浙江省東南部沿海,與溫州隔江相望。樂清黃楊木雕是以黃楊木為材料的一種觀賞性的圓雕藝術,主要流行於樂清市的翁洋鎮南街村、象陽鎮後橫村、柳市鎮、樂城鎮一帶,傳播至溫州、永嘉、杭州、上海等地。樂清的黃楊木雕起於何時不能確知。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有元至正年款的《鐵拐李像》為迄今紀年最久的黃楊木雕,但樂清黃楊木雕的出現較遲,應在此雕像之後。樂清地處甌江口岸,常遇洪水,當地有做「龍檔」消災避邪的習俗。「龍檔」以樟木製作,上有人物雕刻,正是這種民間工藝孕育了樂清黃楊木雕。1876年,溫州辟為通商口岸,對外貿易活躍,許多樂清黃楊木雕為國內外商人所收藏,原來從事「龍檔」雕刻和佛像雕刻的民間藝人紛紛轉事黃楊木雕業。1909年,溫州人朱子常的黃楊木雕作品《濟癲和尚》參加南洋勸業會獲優秀獎,1915年其作品《捉迷藏》又在國際巴拿馬賽會上獲二等獎。朱子常之外,黃楊木雕行業中還出現了葉阜如、王鳳祚、葉一舟……[詳細]
4、花椰菜
推薦4
花椰菜(又稱花菜)為十字花科芸薹屬甘藍種中以花球為產品的一個變種,一二年生草本植物。花椰菜由甘藍演化而來,演化中心在地中海東部沿岸。19世紀中葉傳入我國南方,以廣東、福建、台灣等地栽培為最早。常吃花椰菜可增強肝臟解毒能力,並能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可預防感冒和壞血病的發生。 別名:花菜、球花甘藍。綠色的又叫西蘭花、青花菜。 品種:有白、綠色兩種。瑞士雪球、法國菜花、耶爾富菜花為優良品種。 營養價值:花椰菜富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食物纖維、維生素及礦物質。其中維生素C含量較高,每100克中含維生素C 85-100毫克,比大白菜高4倍,胡蘿卜素含量是大白菜的8倍,維生素B2的含量是大白菜的2倍。 我市花菜在全國享有較高的知名度,在育種技術、生產水平、營銷網路等方面具有很強的優勢,現有制種基地5000多畝,年繁育量達4.5萬公斤,佔全國市場的三分之二。……[詳細]
5、紅心李
推薦5
產品名稱: 紅心李 產品產地: 溫州雁盪山 產品季節: 九月 產品特性: 果皮鮮紅色,肉質汁多味甜,清口,營養豐富。 產品成分: 碳水化合物,蛋白質,果酸,蛋白質,脂肪,維生素c和維生素B1、B2等。 產品功效: 可治暴食、去痼熱、調中;核仁味苦,性平,能利小腸,下水氣,除浮腫,內治消化不良,牙齦出血,慢性咽喉炎,外用消瘡癤、腫毒等。 產品簡介: 李也是雁盪山的一種名產。宋代王十朋見梅溪書院李花開時,寫過一首和韓愈《李花》的詩,可見雁盪山載培李樹已有相當悠久的歷史。在明代,據有關記載,李的品種就有「綠李、朱李、紫李、玉李、黃李諸種。俗以與麥同熟者小麥李。」李樹的優良品種,主要有紅心李和牛心李兩種,果皮鮮紅色,肉質汁多味甜,特別好吃。同時,李具有調中、清肝滌熱、生津利水等功用,唐代名醫孫思逸曾說:「肝病宜食之。」但多食生痰、助濕,不可不知。 產品歷史: 樹栽培范圍廣泛,品種豐富,在我國,栽培……[詳細]
6、香魚
推薦6
產品名稱:香魚 產品別名:細鱗魚, 產品產地:江省溫州市楠溪江 產品特性;肉細嫩多脂,味鮮且有香味,風味獨特。 產品成分;蛋白質、脂肪、澱粉等營養成分。 產品功效:滋補強生, 駐顏保健 產品間介:魚,是楠溪江一種奇特、名貴的淡水魚,體長15到20厘米,魚體細長而側扁,頭小而吻尖,口大眼小,體上部呈青黃色,背緣蒼黑,而側及腹部銀白色,身披細小鱗片,各鰭無硬棘,背鰭後有一小脂鰭,腹鰭的上方有一黃色斑.因其背脊上長有一條滿是香脂的腔道,能散發出濃郁的芳香而得名.產品歷史: 溪江盛產香魚,聞名已久。早在明朝萬曆年間,楠溪江就產有香魚。據明萬曆《溫州府志》記載,香魚「長三四寸,味佳而無腥,生清流惟十月時有,與樂產少異」。《雁盪山志》又載:「凡盪水所入處皆有之,盪水西流永楠溪,則自楓林、檔溪、下潭、古廟潭諸處亦有之。」香魚俗稱「溪鯉」亦叫瓜魚,隸屬鮭形目胡爪魚亞目,香魚而……[詳細]
7、岩頭西瓜
推薦7
產品名稱: 岩頭西瓜產品產地:溫州 產品特性:個大、皮薄、汁多、味甜、含糖高、質鬆脆、味爽口 產品簡介:岩頭西瓜具有個大、皮薄、汁多、味甜、含糖高、質鬆脆、味爽口等特點。 西瓜,夏令佳品,歷來深受人們喜愛。 產品歷史:宋代范成大有詩曰:「碧蔓凌霜卧軟沙,年來處處食西瓜。」清人紀曉風贊美道:「涼爭冰雪甜爭蜜,消得溫瞰顧渚茶。」 西瓜又名寒瓜,原產於非洲大片高溫乾燥的熱帶沙漠地區,經過幾千年的人工栽培,才把野生漿果培育成個大多汗、瓤沙味甜的大西瓜。唐五代時,西瓜給岩頭帶來名聲。每年夏季,西瓜是岩頭市場的暢銷品,來自溫州各地販賣西瓜的客商,穿門串戶,絡繹不絕,車運船載,熱鬧非凡。 楠溪西瓜的主要產區是岩頭、楓林、港頭、西岸等地,尤以岩頭鎮灣里村和楓林鎮沙崗西瓜最出名。岩頭一帶的沙質土壤十分適宜種西瓜。因為沙地白天吸熱快,有利於西瓜的生長和糖份的積聚。 同時瓜農們對用肥十分講究,……[詳細]
8、雁茗
推薦8
又名「雁盪毛峰」、「雁盪雲霧」。是一種烘青綠茶,必須在清明穀雨之間採摘。選用一芽一葉或一芽三葉的初展肥嫩芽葉製作而成。色澤翠綠,香氣撲鼻,味道清醇。明代開始列為「雁山五珍』之一。《甌江逸志》曾說:「甌地茶,雁山為第一」這並非過譽。雁茗在宋、明、清三代皆列為貢品;1954年被選為國家名茶;可謂載譽全國。雁茗,出產於龍湫背、元寶心、蓮花洞和雁湖崗等山高多霧的地方。那裡濕度大,香灰土養份豐富,茶樹生長特別旺盛,芽肥汁厚,品質優異。( 溫州)……[詳細]
9、雁盪毛峰茶
推薦9
雁盪毛峰茶是浙江省溫州市樂清市雁盪山的特產。雁盪毛峰茶其品質特點是,外形秀長緊結,茶質細嫩,色澤翠綠,湯色淺綠明凈,香氣高雅,滋味甘醇,有一飲加「三聞」之說。「雁盪毛峰」又名「雁盪雲霧」。是一種烘青綠茶,必須在清明穀雨之間採摘。選用一芽一葉或一芽三葉的初展肥嫩芽葉製作而成。色澤翠綠,香氣撲鼻,味道清醇。明代開始列為「雁山五珍』之一。《甌江逸志》曾說:「甌地茶,雁山為第一」這並非過譽。雁茗在宋、明、清三代皆列為貢品;1954年被選為國家名茶;可謂載譽全國。 雁盪毛峰產於雁盪山的龍湫背、斗蟀室洞以及雁湖崗等海拔800米的高山上,其中尤以龍湫背所產者為佳。龍湫背為南北向的山谷,北面有高山屏障,山谷兩岸多為沖積灰壤,土層深厚肥沃,茶樹終年在雲霧陰蔽下生長,承受雲霧滋潤,芽葉肥壯,長勢甚好,另有一些茶樹,生長在懸岩隙縫之間,相傳古代有山僧訓練猿猴攀登絕壁採茶,所採茶葉稱為「猴茶」。 雁盪毛峰除鮮葉品……[詳細]
10、鳳尾魚
推薦10
產品名稱: 鳳尾魚 產品別名: "子鱭""鱭魚" 產品季節: 三月 產品產地: 浙江溫州 產品特性; 肉質細嫩,又香又脆,色澤誘人,鮮美爽可。 產品成分: 含嘌呤,蛋白質等營養成分 產品功效: 味甘,能補氣虛、健脾胃 產品簡介: 鳳尾魚俗稱"子鱭"、又稱"鱭魚",屬名貴的經濟魚類,它是溫州的著名特產,是下飯佐酒的佳品, 因其尾部分叉,短呈紅色,尖細窄長,猶如鳳尾,故稱。溫州歷代相傳,有"雁盪美酒茶山梅、江心寺後鳳尾魚"之說。每年三月,生活在淺海的鳳尾魚就溯江而上,群集到江心孤嶼四周的江面上。近郊漁民們便駕著子鱭船,撒網捕魚。最多是是在江心寺後面的江中。此魚腹內多子,肉質細嫩,可心煮吃,但民間多用油煎,吃起來又香又脆,鮮美可口。
2. 樂清有哪些橋,從中舉一例來說它的歷史
樂清古橋
橋梁是一個地方歷史文化的表徵,它不但是一座構築物,也是一件藝術品,同時在工程結構上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
樂清地處東南沿海,西北部高山丘陵間,萬壑爭流,平原地區則河道縱橫,計有溪河一千七百五十八條,總長逾一千零三十三公里。
自古以來建成的橋梁,數不勝數。據史料記載,建於北宋太平興國元年(976)的翁烊聚星橋(俗名「上橋」),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為我市最古老的橋梁。宋至清末共建有各種橋梁三百七十多座,按橋型結構,分為梁橋、拱橋兩種體系。
梁橋,是用梁作為橋的主要承重構件,結構 簡單,被普遍採用,是中外歷史上使用最久的橋型。早期的粱橋多以木材為之,因木質粱柱易腐,遂為石材所取代。粱橋中有代表性的是沙嶴大橋和慈濟橋。
沙嶴大橋,在柳市鎮沙嶴。南宋淳熙十一年(1184)趙伯葯建。石構,抬梁式橋墩十二架,墩上鋪設橋板,共十一間,全長六十多米,寬二點五米。清道光十六年(1836)重修,增置青石欄桿。為我市規模最大的一座石樑橋。
慈濟橋,在石帆鎮大橋頭村。宋末咸諄十年(1274)吏部尚書劉黻母解氏捐建。四墩三跨石粱橋,兩側不設欄桿,橋長十一點六米,寬二點八米。此橋乃保存最完好的宋橋,梁架構件系七百多年前肇建時的原物。
由於石料在築橋中的普遍使用,使出現了以拱卷結構的橋型,叫做拱橋。它與粱橋比較,不但外型美觀,經久耐用,而且載荷能力、穩定性和剛度都大大提高。拱橋工程難度大,造價昂貴,它不可能像粱橋一樣被廣泛使用。
萬橋,在天成鄉萬橋村。北宋元?v二年(1087)動工,至八年(1093)建成,地人萬規創建,故名。初為石墩木樑,後粱木被火燒毀,易以石鋪陳橋面。至明宣德八年(1433)蒲岐所千戶魏迪重建,歷時八年,建成五跨五竇石拱橋。全長五十七點八米,中寬四點八米,兩坡引道呈扇形展開,盡端寬五點二米。拱圈採用先進的「縱聯分節並列」的砌拱技術,中孔最大邊孔依次遞減,橋身整體曲線柔和。橋面鋪設踏跺,間以平台,兩側立望柱欄板,雕飾精美。萬橋飛架於萬橋河上,宛似「長虹飲澗」,十分雄偉壯美。
文虹橋,在樂成鎮西運河上。明天啟七年(1627)知縣胡良臣建,又名「胡公橋」。系三跨三竇石拱橋,長三十四米,中寬四點三七米,引道端寬五點六五米,望柱欄板無存。整體構造與萬橋相仿。一九六三年政府撥款按原樣修葺。
除上述的梁式橋和拱形橋外,山區半山區還有以下幾種較有特色的橋型。
堤梁橋,俗稱「碇步橋」、 「石步碇」。它的歷史最古老,是橋粱的雛形。用比較方整的石塊在溪灘中築起一個接一個的石磴,供人越溪通行。白石鎮政府大門前的北街五步碇長三十一點七米,雙行,每行六十多級,往來過溪方便。
漫水橋,是堤梁橋的發展,多建於季節性強,豐水期易澇,枯水期易早的溪澗。立柱為墩,上鋪條石為橋面,橋身低矮,洪水季節水流漫溢橋面而過,為了使之不被洪水沖跨,柱墩兩邊用石條斜頂支撐,遠觀如多足蜈蚣,故又稱「娛蚣橋」。樂成北門原先的蜈蚣橋就是這種橋型。
懸臂梁橋,多建於滇急岸陡的溪澗上。為增大橋的跨徑和凈空,墩台以條石多層疊澀出挑,以支承橋梁。如樂清中學校門前建於清代的泰運橋(俗稱「塔影橋)。
單懸臂梁橋,即棧道。它是木橋早期的一種形式,秦漢時出現。
雁湖鄉巨坑庵村的發祥峙有一段長一百二十四米、建於明崇楨年間(1628——1644)的棧道,柱、梁、橋面均用條石構築。在臨澗的絕壁間鑿上下兩排卯孔,立柱插入下卯,粱和橋面條石嵌於上卯,榫卯間灌以鐵生凝固,故當地稱之「鐵生橋」。
3. 溫州有哪些特產水果
溫州特產水果有甌柑、溫州蜜桔、楠溪江紅柿。
甌柑,浙江省溫州市甌海區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甌柑是中國地方傳統柑橘品種,宋元明清時均被朝廷列為貢品,其栽培歷史約有二千四百年。古人有「有林皆橘樹,無水不荷花」的詩句。1990年被北京「亞運會」指定為運動員專用水果。
溫州蜜桔果扁圓,風味濃,優質,退酸稍早。樹勢較弱,果實中等大,單果重90~100克,果皮稍粗厚,含糖量中等,上色早,酸度下降快,9月上、中旬採收,9月底風味變淡。在中亞熱帶地區,8月下旬可採收上市。
紅柿,是溫州小水果中頗受歡迎的特產。永嘉紅柿,品種繁多,有蓋柿、牛心柿、蒸餅柿、八月紅、長奶柿等,以東皋紅柿長奶柿為最佳。
(3)樂清有哪些地理標志證明擴展閱讀
甌柑果形端正,梨形或高扁圓形,果頂部凸出;果皮色澤橙黃色或金黃色,光滑油亮,果蒂鮮綠;果皮與果肉結合緊密,易於剝皮,果肉柔軟多汁,清甜可口,初食時略帶微苦。甌柑營養價值高,含有多種維生素,還含有豐富的過氧化氫氧化酶,與扛衰老的歧化酶,以及P、K、Ca、Fe、纖維素等人體需要的有機物和無機物。
溫州蜜桔果汁中含蘋果酸、檸檬酸、葡萄糖、果糖、蔗糖、維生素C40mg%。果肉中含胡蘿卜素0.3mg%,隱黃素2mg%,維生素B193μg%。果皮含有揮發油,油中含異丙烯基甲苯、δ-欖香烯(δ-elemene)。
α-古巴烯(α-copaene)、α-葎草烯、β-葎草烯、β-倍半水芹烯(β-sesquiphellandrene)、乙酸-α-葎草烯醇酷和甜香味極佳的乙酸孟二烯-1,8-醇-10-酯(1,8-menthadien-10-olacetate)。
果皮中另含橙皮苷(hesperidin),胡蘿卜素(carotene)1mg%、隱黃素(cryptoxanthin)12mg%、維生素C150mg%、維生素B76μg%和果膠。葉中含維生素C151mg%;另含多種碳水化合物,如葡萄糖、果糖、蔗糖、澱粉和纖維素等等。
4. 樂清特產有哪些
一、樂清泥蚶
樂清灣是國內泥蚶生產區,樂清灣泥蚶以其獨特品質著稱,產品暢銷全國各地。樂清泥蚶產業基礎雄厚,生產規模國內領先。
5. 浙江樂清有哪些名勝古跡
樂清有許多名勝古跡:中雁盪山視頻介紹 樂清中雁盪山玉甑峰 西祭 中雁盪山三湖 中雁盪山東西二祭 中雁盪鳳凰山 劉公谷 楊八洞 中雁盪山人文歷史
雁盪山位於浙江樂清市境內,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絕勝」之美譽,史稱「東南第一山」。雁盪山因「崗頂有湖,蘆葦叢生,結草為盪,秋雁宿之」而得名。全山分為八個景區,其中東南部風景薈萃,「二靈一龍」(靈峰、靈岩、大龍湫)被稱為」雁盪三絕」。三顧雁盪的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擲筆而嘆:「欲窮雁盪之勝,非飛仙不能!」
雁盪風景以峰、洞、岩石、泉、門、嶂稱勝。奇峰怪石,懸崖疊嶂,崇聳嵯峨:古洞石室,茂林幽谷,曲折迂迴:飛瀑流泉,碧潭清澗,如帶若練;雁湖日出,百崗雲海,一向為遊客所贊賞,至於靈峰夜景,靈岩飛渡更為神奇幻絕。
雁盪未能在「五嶽」中分得一席之地,卻有秋雁年年飛臨山頂棲息於蒼蒼蒹葭之中;雁盪沒有金碧輝煌的塗飾,卻倒因此多了份村野之山的游灑風神。「雁盪自奇,不附五嶽;龍湫所注,別為一川」,在前輩文人所有關於雁盪山的文字中,此聯最足令人神往。雁盪,自有它不同於別的名山的獨特勵性在焉!
6. 雲南的特產有哪些
雲南的特產有雲南鮮花餅、普洱茶、雲南白葯、宣威火腿、三七葯材等。生活中人們常吃的宣威火腿來源雲南宣威縣,宣威火腿外表看起來很端正,個頭非常的大,但骨頭非常的小,肥肉和瘦肉的比例適中,咀嚼起來有勁,是一道不錯的美食。
普洱茶為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普洱是雲南省南部的一個縣,是茶葉的加工集散地;普洱茶產於雲南省南部西雙版納自治州和瀾滄江沿岸各縣,多經普洱運銷各地,普洱茶即因此而得名。早在古代茶古道那一段歷史中,普洱茶就擔任普洱茶屬綠茶類,有散茶和緊茶兩種,均用優良的雲南大葉茶的鮮葉作原料,經過殺青、揉捻、乾燥、後茶則是經過蒸軟或炒軟後的散茶,再裝入模型內壓製成各種陀茶、餅茶、方茶、磚茶等,有史以來久負盛名。《紅樓夢》放的「女兒茶」就是普洱茶中的一種。據清朝阮福在《普洱茶說中寫道:「小而園者名女兒茶,女兒茶為婦女所采於雨前得之,即四兩重圓茶也。」何謂「七子餅茶」?普洱茶中大而圓的餅茶,以七餅裝成一筒,俗稱 「七子餅茶」,其湯色黃而明亮,香氣濃郁持久,滋味醇厚爽口而著稱。
普洱茶含量多酚豐富,多種微量元素和維生素,有解渴、除煩去膩、明目、清心、暖胃、提神、消食、散寒、解毒等作用,對人體十分有益。據近代科學研究證明「普洱茶可以減肥、消瘦、健體、強身和防治一 些疑難慢性病」。 所以普洱茶在國外市場有很高聲譽。主銷美國、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英國。法國、荷蘭。德國等五十多個國家和港澳地區。
紫皮石斛原為廣泛分布於龍陵海拔1200米~2000米區域的一類優質石斛,在現行市場收購價上,是僅次於鐵皮(含銅皮)石斛的優質石斛。經上海復旦大學取樣化驗,其多糖含量達10.8%~11.6%之間,為霍山石斛多糖含量的60%。石斛多糖具有明顯的提高免疫能力,對防癌抗癌、抗衰老及治療糖尿病有較好的療效。近二十年來,浙江樂清市的部分農民紛紛湧入龍陵收購、加工紫皮石斛。經多年的採集,龍陵境內野生紫皮石斛幾乎滅絕,而市場需求逐年增加,價格年年看漲。在野生可采資源減少、市場需求不斷增加的情況下,龍陵縣以龍山為代表的廣大農民紛紛對紫皮石斛的人工栽培技術進行了大膽的探索,形成了很多成功的模式,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龍陵縣紫皮石斛屬於蘭科石斛屬的一類優質石斛,其代表種為齒瓣石斛(Dendrobium devonum Paxt),主要分布於龍山、龍江、象達、平達、木城等鄉鎮,該類石斛以莖條表現為紫紅色為顯著特徵。以開花期不同分為春紫(清明前後開花),夏紫(芒種前後開花),秋紫(立秋前後開花)三種類型。民間歷來有將紫皮石斛捆於喜附生的木棍上掛在屋檐下,作為觀賞。近年來,隨著石斛開發利用越來越廣泛,僅靠野生採集已難滿足市場需求,為獲得穩定的經濟收入,產區農民將採集到的野生石斛中的當年生莖(商品名稱白條)剪下出售,而將二年生以上的老莖(俗稱老草)作為種苗栽培,由於紫皮石斛的人工栽培尚屬新生事物,無現成的栽培模式,全憑各產區農民摸索試驗,經過幾年的實踐,產區農民充分發揮聰明才智,採取仿野生栽培,創造出多種多樣的栽培方式,可謂白花齊放。歸納起來,主要的栽培模式有:活樹放養法(移活樹規范種植放養法),石牆栽培法(在此基礎上改進的空心磚填料栽培法)、瓦(草)房栽培法,木床栽培法(改進後的木床加杉原木栽培法)、木槽栽培法等幾種栽培模式,取得了畝年產值折計3.6萬元的收入,經濟效益十分可觀。
八角,北方俗稱「大料」,屬常綠闊葉喬木。其果、葉、干全身是寶,被富寧農民譽為「搖錢樹」。八角乾果、八角葉主要作香料、化工原料及葯用,是制咳葯、合成抗癌葯「派龍克薩龍」和陰性荷爾蒙已烷雌酚的主要原料。同時也是高級香水、香皂、飲料、食品、煙草、牙膏及化妝品必不可少的增香劑,用途十分廣泛,因此成為國際市場緊俏商品。
富寧縣種植八角已有700多年歷史,清乾隆年間已大量種植,小有規模。騰沖紅花油茶油澄清透明、耐儲藏、易消化,且富含維生素E、山茶苷、油酸和亞麻酸。產品遠銷日本、南亞及國內。騰沖紅花油茶油獲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墨江紫米基本特徵因呈紫色而得名的墨江紫米,素有米中極品之稱,屬糯米類,俗稱紫珍珠,《紅樓夢》中稱之為御田胭脂米。墨江紫米粒大飽滿,粘性強,蒸熟後能使斷米復續,具有接骨功效,《本草綱目》載:紫米有滋陰補腎,健脾暖肝,明目活血等作用。
7. 樂清有哪些風俗習慣
樂清的民俗傳統有如下一些:
1.樂清舊有的集市習俗一直沿襲至今,主要有:蒲歧每年九月初一到初五:大荊每旬三、六、九;虹橋每旬三初八;芙蓉每旬二初七:白石每年農歷三月初十等。
2.在樂清,「除夕」俗稱為「廿九黃昏」或」三十日黃昏」。為歡度這個節日。家家戶戶都要准備各種過年食品,如要搗制年糕,故又稱年糕為「搗糕」。在搗年糕之前,須擇日撣掃住宅,俗稱「撣新」或「換新」。除夕晚餐,先行祭祖,俗稱「作除夕節」.然後以祭余的菜餚舉行聚餐,俗稱「吃分歲酒」。
3.端午節,即五月初五,俗稱重五節,又稱端陽節。以清江為界,這天所吃的主要食品江北為「錫餅」,江南為粽子。端午節在樂成及柳市一帶還有龍舟競渡的習俗,在樂清慣於把龍舟叫做水龍,不叫龍船.避免與元宵節的一種燈名相混淆。
4.樂清著名糕餅食品有白象公記香糕、大荊正記凍米糖、虹橋蔡日升綠豆糕、樂成內糖餅等。
5.樂清城鄉燈會的表演項目有:南嶽高蹺,蒲歧抬閣、鬧瓊花、打千秋,石門獅子,高地滾龍,縣東板凳龍,寺前首飾龍,蘇呂檔龍,魚燈,河燈,馬燈等。
6.樂清民歌很多,可分為:山歌(如「對鳥」、」採茶調」、」拋歌」)、田歌(亦叫「田詩問」或」田詩」,如「長工嘆」、」「十二月嘆苦」等).漁歌(如「清江號子」、」「釣帶魚」、慎江號子」)、牧歌、兒歌五種。
7.樂清城鄉流傳的曲藝品種主要有「鼓詞」、」道情」、」蓮花」、「斗歌(」對口白)」、「打花鼓」、」雙錘」、」賣技」等。
8.樂清民間舞蹈主要有:四都大貓舞——迎王十朋容圖時表演,以大鼓、大釵等打擊樂器伴奏,配以儀仗及遊行隊伍,舞蹈動作較為單調,但氣勢宏大。水漲煙筒舞——表現乞丐抓蛇,以」衣嘛漢」曲調伴舞。表演者手拿長柄煙筒,頭戴瓜皮小帽.身穿長衫,一副邋遢相。因其曲調幽默,曾多次改編參加溫州地區調演並獲獎。
9.「做戲」是樂清固有的俗稱。舊時,樂清凡廟宇、詞堂大都建有戲台,並不定期進行表演,俗稱」做戲」。當時的演出,按俗名可分為下列幾種:龍燈戲、洋山戲、稻稈塘戲、完譜戲、廟神壽誕戲。
此外,由浙江攝影出版社出版的書籍《樂清傳統民俗》(南偉然和南向北所著)主要講述了民國時期樂清社會的橫斷面,追錄當時歲時節令、經濟民俗、生活習俗、人生禮儀、民間游藝等風土民情,描繪了一幅較為完整的樂清風俗畫卷。此書對於了解樂清的風俗習慣可作為一個很好的參考。
8. 樂清有哪些旅遊景點
雁盪山,楠溪江。
9. 請問你知道生蚝產地嗎
國內著名的生蚝產地和各產區生蚝的差異。
北方:
威海
乳山牡蠣
三門牡蠣只要是三門縣橫渡鎮鐵強村養殖的牡蠣,由於鐵強村的養殖條件得天獨厚,淡水資源豐富,灘塗肥沃,水質好,無污染,所以這里的牡蠣個頭特別大,味道鮮美,肉特別肥,深受消費者青睞。
寧波西店牡蠣
西店牡蠣產自寧波寧海縣西店鎮,目前該鎮的20個沿海村均養有壯蠣,養殖面積達1.8萬畝,每年產量達12800噸。當地人稱牡蠣為「蠣黃」,這里養殖的牡蠣包括「真牡蠣」、「褶牡蠣」和「近江牡蠣」3個品種。冬季是盛產牡蠣的季節,俗語稱「冬至到清明,蠣肉肥津津」。
福建
漳州霞美牡蠣
霞美牡蠣屬於褶牡蠣種類,歷史悠久,早在清朝地方誌書就有記載用破瓦缸、亂廠頭養蚵的史實,隨著養殖技術革新和進步,從亂石頭養蚵發展到條石——棚架——淺海吊養等養殖模式。是福建省農產品中的名牌產品。
漳州舊鎮大蚝
舊鎮大蚝產自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舊鎮,獲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得益於優越的氣候和地理條件,舊鎮大蚝以肉質緊實飽滿而著稱。
漳州漳江口大蚝
漳江口大蚝產自福建漳州雲霄,地處東南沿海,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四季常春,光照充足,氣候宜人,境內水系發達,淡水充沛,海洋漁業資源十分豐富,盛產泥蚶、巴非蛤、縊蟶、大蚝(牡蠣)等高優水產品。
寧德霞浦沙江牡蠣
霞浦牡蠣主要品種為褶牡蠣和近江牡蠣。明成化年間就有開始插竹養殖的習慣。霞浦沙江鄉一帶水域開闊,位於台灣海峽西北岸,受海洋氣候影響,季風特點明顯,冬暖夏涼,霜雪少見。這里的蚝不僅產量較高,還味道濃郁。所制蠣干,顆粒飽滿,金黃香醇。
黃金牡蠣
作為培育的新品種,福建水產研究所以福建牡蠣(俗名:葡萄牙牡蠣,也是外來引進品種)為基礎,研發了一種外殼通體金黃,可生吃的黃金牡蠣。改品種有生長速度快、遺傳性能穩定、等優勢特徵,養殖試點在泉州深瀘灣。
廣西
北海牡蠣
主產地是西場鎮大坡,肉質飽滿,口感絲滑。
欽州大蚝
廣西欽州養殖的牡蠣以近江牡蠣為主,是欽州四大名貴海產之一,具有個大、肉厚、身壯等特點。其味道鮮美,肉多汁可口,同時富含豐富的蛋白質,營養價值極高。2015年,欽州市大蚝養殖面積大15萬畝,產量22萬噸,產業產值16萬億元,是名副其實的「中國大蚝之鄉」 。
防城港紅沙大蚝
廣西紅沙村是也是大蚝產地之一,年產約21.5萬噸,產值12.9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