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學地理教些什麼
小學地理的內容主要是一些最基本的地理常識,如:
1.中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它的版圖被形象地比作一隻頭朝東尾朝西的金雞。
2.中國陸地面積約 960萬平方公里,在世界各國中,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居第三位,差不多同整個歐洲面積相等。
3.中國領土東西跨經度有60多度,跨了5個時區,東西距離約 5200公里。
4.中國領土南北跨越的緯度近50度,南北距離約為5500公里。
5.中國領土最北端在黑龍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上(53°N)。
6.中國領土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島中的曾母暗沙(4°N附近)。
7.中國領土最東端在黑龍江省的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的相交處(135°E)。
8.中國領土最西端在新疆帕米爾高原(73°E)。
9.中國的大陸海岸線長18000多公里,沿海有許多優良港灣,便於船舶避風和停靠。
10.中國島嶼大約有5000多個,絕大部分分布在長江口以南的海域。
11.中國最大的群島是舟山群島,它位於浙江省東面的海域。
12.中國南海有四個群島,即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
13.中國所瀕臨的海洋,從南到北,依次為渤海.黃海.東海.南海。
14.內海是一個國家神聖不可侵犯的領土,山東半島與遼東半島之間的渤海是中國的內海。
15.中國最大的島嶼是台灣島,第二大島是海南島。
小學生的年齡階段對外界事物非常好奇,但是其思維理解能力不強,主要通過感覺感知外界。小學生地理知識要簡單、直觀、易懂。
2. 地理興趣課能教點什麼
1.帶領學生看有關地理的視頻
2.鞏固課內知識
3.成立小組舉行活動
一、成立地理興趣小組的目的
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有效地體現地理這一學科的特點:「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這一特點,同時也主要是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高一年級地理組成立了地理興趣小組。地理興趣小組是以地理課外活動為核心,以學生為主體,一切從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出發點,以學生積極主動的動腦、動手為主要特徵的課內外學習和實踐活動。
小組將通過各項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使學生養成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的習慣;在活動中:幫助學生更好認識環境,培養他們關愛地球家園、保護地球家園的意識、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增強學生間凝聚力,增大教師向心力,進一步融洽師生感情,同時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拓寬知識面。
二、地理興趣小組活動內容
1、動手參與:利用所學知識測出三中的經緯度。
2、搜集極地地圖、景觀、考察圖片,培養探險、吃苦、愛國精神。
3、知識競賽:舉行班級之間「愛我中華」「愛我家鄉」「愛我學校」的比賽。
4、編寫調查報告:即針對某一典型問題,組織學生進行調查研究
通過收集圖片、文字、數據,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形成報告。如環境保護、節約用水等方面。
5、開展我國省級行政區拼圖比賽。
6、觀看有關我國區域地理景觀特色的錄像或電影。
7、收集、交流反映我國主要少數民族風俗、服飾的圖片、資料,了解這些少數民族的風土民情。
8、製作地理模型: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如各大洲、各國、各省市的輪廓模型,生態環境模型等。
9、創編地理小報、地理板報:以環保、地理小常識、地理科普知識為主。
這個可能要多費點心了……
3. 地理興趣班教什麼
地理興趣班可以觀看地理風景的視頻、鞏固課內知識、成立小組舉行活動。
地理興趣小組活動內容可以有:1、動手參與:利用所學知識測出三中的經緯度。
2、搜集極地地圖、景觀、考察圖片,培養探險、吃苦、愛國精神。
3、知識競賽:舉行班級之間「愛我中華」「愛我家鄉」「愛我學校」的比賽。
4、編寫調查報告:即針對某一典型問題,組織學生進行調查研究。
通過收集圖片、文字、數據,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形成報告。如環境保護、節約用水等方面。
5、開展我國省級行政區拼圖比賽。
6、觀看有關我國區域地理景觀特色的錄像或電影。
7、收集、交流反映我國主要少數民族風俗、服飾的圖片、資料,了解這些少數民族的風土民情。
8、製作地理模型: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如各大洲、各國、各省市的輪廓模型,生態環境模型等。
9、創編地理小報、地理板報:以環保、地理小常識、地理科普知識為主。
4. 教什麼樣的地理知識
中學生生活在現實世界中,他們有著對自然界、社會和他人的感性認識,這些感性認識就是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藉助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來學習新的地理知識,會更容易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是地理教學重要的教學任務,能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地理課程的時空,打開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探究能力,提高學生對「生活中處處有地理,地理知識就在我們身邊」的理解和感悟。
有報道說,在印度洋海嘯災難發生時,一位年僅十歲的英國女孩與家人在泰國普吉島遊玩時,突然看到海水翻起了很多的「泡泡」,隨即告訴媽媽說,將會有海嘯發生。正是由於她的警告,這個海灘上無一人傷亡。小女孩也因此被媒體贊譽為「海灘天使」。「海灘天使」的這份「先見之明」,正是得益於她在學校地理課上學習到的有關海嘯的知識。她說:「地理老師教給我們有關地震的知識,還告訴我們地震如何引發海嘯。」十歲的小學生能利用學到的知識避開百年不遇的災難,而我們的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又如何呢?好多大學生在地圖冊上找不到具體某一地方的地名,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卻因為不會查看地圖而找不到方向的也大有人在。面對這樣的事實,作為一位地理教師,我感觸很深,心裡很不是滋味。如何讓地理課堂教學多一些「生活」的色彩,如何教給學生更多有用的知識,教會他們處理和應對日常生活中面臨的問題,這的確是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關注和研究的重點,因此我在地理課堂教學生活化方面作了一些初步的研究和嘗試。
一、地理是源於真實生活的地理dili.chazidian.com
1.地理知識源於真實生活
(1)觀察地理現象,在生活中學習地理知識
學生平時注意觀察太陽、月亮、雲、夜晚星空的變化,能學到很多地理知識。如:讓學生通過觀察太陽夏季時的運動軌跡和白晝時間長短的情況,並與冬季觀察到的情況進行比較,總結出冬季寒冷、夏季炎熱的原因。還可以讓學生觀測在晴天、多雲、陰天等不同天氣狀況下,天空中的雲量、雲的形狀分別有什麼不同。
(2)用查字典地理知識去解釋生活中的現象
如果引導學生細心觀察,他們就會發現人們的許多生活習慣與地理環境有著密切的關系。例如:飲食上:中國的「南米北面。南甜北咸」的生活習慣是受各地氣候和農作物分布的影響。服飾上:西藏牧民習慣穿可以露出一隻胳膊的「不對稱」的藏袍,這與當地的晝夜溫差大有關系;在炎熱乾旱的阿拉伯地區,人們喜歡身著白色寬松的長袍,這樣的穿著既能散熱又可以抵禦風沙。民居上:我國北方傳統的民居特點是房屋牆體厚,屋內有火炕,這樣會冬暖夏涼。南方地區由於夏季長而炎熱,人們習慣睡木床或竹床。而黃土高原上的民居則由於氣候乾旱,所以人們利用黃土的直立性特徵,挖掘出冬暖夏涼的窯洞居住。在日常生活中,還有許多諺語、成語、詩歌等與地理有著密切的關系。如諺語「天上積雨雲,地上雨淋淋」說的是雲與降水的關系;成語「滄海桑田」則揭示了地殼處於不斷運動和變化之中。
二、學地理是為了更好地生活
1.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由於地理學科本身所具有的特點,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只要我們稍加留意,就可以發現許多生活事例可應用於教學上,使學生感到地理知識的實用性。因此地理學習中學生不但要學習與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地理知識,而且更要注重生活中的各種能力養成,要使地理教學從「科學世界」回到學生的「生活世界」,平時注重引導學生運用地理知識,去解釋一些地理現象。比如,在上工業區位選擇時,我引用同安廈絨造紙廠建成後東溪水質嚴重惡化,究其原因是什麼,原因是由於造紙廠是水源污染的企業,廈絨造紙廠位於同安城區東溪上游由於大量廢水排入導致東溪水質嚴重惡化,作為決策者,如果具備一定的地理知識,我想就不會將該企業布局於此以致導致嚴重後果。又如我講北半球冬、夏氣壓中心時,我引用如下問題:為什麼我們當地人們喜歡坐北朝南的房子?為什麼冬季要注意做好保濕工作等。以上這些均為我們生活中常遇到的問題,只要學生能充分運用地理知識,就能很好地解決上述問題,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2.訓練學生走向生活實踐的能力
幾乎是所有的地理知識都可從生活世界中引入,同樣,幾乎是所有的地理知識都可應用到生活實踐中去。這就要求地理學習應盡量還原生活,並盡量貼近生活實際,使學生親身體驗地理知識在實踐中的用處,從而在「學」中「用」,在「用」中「學」。例如2011年3月11日日本發生了特大地震,第二天全校師生議論紛紛,當天的地理課我因時利導的問,遇到地震時我們該如何應對呢?同學們紛紛說出自己的看法。有的說發生地震時若正好上課,高樓上的學生應立即躲在課桌下,在家裡,躲在堅實的傢具下面,若在商場,快速躲靠在大柱子旁邊,等地震稍停,盡快組織人員有序離開建築物,到空曠地。有的說地震時應盡快關閉水電和煤氣可防止因泄漏引發的間接災害,如爆炸等。及時搶救傷員脫離險境,迅速撤離到安全地帶是較好的逃生方法,但是千萬不要打開電燈或用打火機,以避免觸電和爆炸,可用手電筒照明。看著同學熱烈地討論著,我笑著說:「很高興看到你們能活用地理知識,地理教學目的是讓你們能學以致用,在遇到災難時能根據所學的地理知識,採取合理正確的方式保護自己,以擺脫險境,獲得生存。」
5. 自然地理學學什麼
自然地理學的研究對象是自然地理環境,包括只受到人類間接或輕微影響,而原有自然面貌未發生明顯變化的天然環境,和長期受到人類直接影響而使原有自然面貌發生重大變化的人為環境。自然地理環境是指地球表面,具有一定厚度的圈層,即岩石圈、水圈、大氣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相互滲透的區間內的一個特殊圈層。它是在太陽輻射能、地球內能和生物能作用下形成的,比地球的其他圈層的特徵要復雜得多。在這里各種固體、液體、氣體狀態的物質同時穩定地存在並且相互滲透。只有在地球的這一部分才具有生物產生和繁衍的條件,並成為生物圈進一步發展的強大因素。人類出現後,又成為人類生活和生產活動的環境。自然地理學的研究內容隨著學科的發展越來越廣泛,但主要還是研究各自然地理成分的特徵、結構、成因、動態和發展規律;研究各自然地理成分之間的相互關系,彼此之間的物質和能量的循環與轉化的動態過程;研究自然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研究各個區域的部門自然地理和綜合自然地理特徵,並進行自然條件和自然資源的評價,為區域開發提供科學依據;研究受人類干擾、控制的人為環境的變化特點、發展趨勢、存在的問題,尋求合理利用的途徑和整治措施。隨著自然地理學的發展以及與許多自然科學發生聯系,形成了眾多的分支學科。按研究的特點,自然地理學可分為綜合性的和部門性的兩組分支學科。綜合自然地理學是研究自然地理環境整體的綜合特徵的學科。
綜合自然地理
著重對自然地理環境整體特徵——自然景觀進行系統綜合研究,是自然地理學的重要分支學科。它包括綜合自然區劃研究、土地類型研究和自然綜合過程研究等幾部分。
綜合自然區劃研究的特點是按地域分異規律對地球表層進行區域系統的劃分,劃分出的地域單元是彼此不重復出現的;土地類型研究的特點是按地段分異規律進行類型系統的劃分,劃分出的類型單元在地表是重復出現的;自然綜合過程研究包括現代物理過程(熱量水分平衡)、化學過程(化學元素遷移與平衡)、生物過程(生物地理群落與生態平衡)和時間過程(古地理過程)等。現代地理過程的綜合結果展現了自然地理環境的現代特徵,古地理過程的綜合結果是自然地理的古環境。現代自然地理環境是古地理環境演替的結果與延續。
部門自然地理
是從自然地理各組成要素角度進行研究,闡明各要素的類型、特徵、過程和與其它要素相互作用關系與結果的學科。主要包括地貌學、氣候學、水文地理學、土壤地理學、植物區系與植物地理學、動物地理學、化學地理學、醫學地理學、海洋地理學等學科
6. 小學三四年級的地理交什麼
我報名參加了福建泉州葛坑鎮中心小學支教,支教的科目是地理,要求的內容是本地的人文自然地理,我需要寫一個七天的教案,希望多些有關地理的小游戲,小故事(三四年級小朋友感興趣的,不要太深奧)類似下面附件中的教案,趣味性要大。
7. 地理都學習些什麼內容
很多 比如氣候 地形 時差 生活習俗等等 地理分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自然地理主 要學習 與自然有關的知識 人文地理主 要學習 所在自然地理上的人文情況(比如歐洲一些國家人民的一些生活習性/習俗)
8. 人教版自然地理該怎麼教
總結知識,熟悉教學思路,題量上需要佔有一定的優勢,否則會被孩子們難倒的哦。平時參照一下其他老師的教案和課件,多聽聽其他老師的課
9. 自然課是什麼課
自然課是小學教育中一門重要的科學啟蒙課程。小學自然課講的是最基本的自然常識,但涉及面很廣,天文、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知識無所不包,同時也是中學地理、化學、生物的基礎。
小學《自然》發展到小學《科學》,首先從名稱上來說是更科學、更合理、目標更明確了,科學啟蒙教育的要求更高、更全面了。《科學》課的性質定位在: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基本理念是:以全面提高每個學生的科學素養為核心;目標包括:科學探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科學知識。
10. 適合小學生的趣味地理知識 跪求。懇請速度!
《小學生的趣味地理知識》網路網盤免費下載
鏈接:
帶張大的世界地理圖、大的中國地圖、更可以帶當地省市的地圖,讓他們在地圖上旅行,從哪裡到哪裡,要經過什麼地方,這里會遇到什麼人,這些人是干什麼的…像故事一樣,首要是建立他們的性趣,這樣他們學起來便會開心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