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地理中的東西南北各自用什麼字母表示
地理中的經緯度和方位用N表示北緯和北方,用S表示南緯和南方,用E表示東經和東方,用W表示西經和西方。
B. 地理中東西南北分別用什麼字母表示
東——E(esat)
南——S(south)
西——W(west)
北——N(north)
1、東西南北中方位:
東南西北中表示五個方位,東方,西方,南方,北方和中間,與五行、五色和五季相對應。也指中國或某一個國家的四支和中心。在中國:
(1)最東邊:為黑龍江主航道與烏蘇里江主航道的交匯處(東經135度左右);
(2)最西邊:帕米爾高原(東經73.5度);
(3)最北端:黑龍江省漠河以北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約北緯53度);
(4)最南端:海南省曾母暗沙(約北緯4度);
(5)最中間的,也就是原點,在陝西省中部。
2、辨別東南西北方向的方法:
(1)東南西北口訣: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2)利用指南針來辨別方向,指南針初始方向設定的就是指北的。
(3)利用地圖來辨別方向,平日里沒事多看看地圖,了解一下地鐵的大概走向。
(4)利用太陽的方向來辨別方向,中國是處於北半球的,拿中國大部分城市來說,都是在北回歸線以北的,太陽早上從東南升起,黃昏從西南落下,正午就是正南。
(5)利用樹木來辨別方向,在一片向陽的山坡上,請注意,是向陽的山坡上,觀察一下有沒有被砍伐的樹木,看一下它的年輪,年輪排列稀疏的就是南邊,反之,另一面就是北邊了。
(2)地理正午代表什麼擴展閱讀:
地理學的應用:地理學利用各種方法和技術,直接的大地測繪尤為重要。空中攝影和人造地球衛星電子遙感技術使測量方法得到了改進。統計方法幫助對數量資料,主要是人口統計和測量數據,進行地域分析。但是繪制地圖一直是地理學家的獨特手段。
地理學有多種應用。它使人了解所生活的世界的基本特點、地區和居民的多種多樣、人與資源和自然的復雜聯系和相互關系,以及其他國家和地區人民面臨的問題。地理學研究能解釋地球上自然、生物和人類的分布特點以及它們相互聯系的復雜鏈條。
實用地理分析對管理資源、了解環境問題、分析自然災害(如旱災、水災)和計量環境污染(城市、農業及工業廢物排放造成的污染)的分布很有助益。修建大壩和水庫造成的不良環境影響的分析特別重要。
地理學家參與土地利用與住房規劃。他們還是負責研究、調查、開發或管理自然資源的國家機構和國際機構的重要力量。
C. 關於地理正午太陽高度的相關內容。
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正午:當地中午12點。太陽高度角:太陽光與當地地平面的夾角。相對於某一時刻來說:直射點所在緯度正午太陽高度角為90°,由直射點向南北兩側正午太陽高度角逐漸減小相對於某一地點來說:直射點哪天與這個地點最近,正午太陽高度角就最大,哪天與這個地點最遠,正午太陽高度角就最小
正午太陽高度角的空間變化規律
夏至日
由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逐漸降低
秋分日
由赤道向南北兩側逐漸降低
冬至日
由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逐漸降低
春分日
由赤道向南北兩側逐漸降低
正午太陽高度角的季節變化規律
北回歸線及其以北
夏至最大,冬至最小
北回歸線與赤道之間
冬至最小,最大值略
赤道
春分、秋分最大,冬至、夏至最小
南回歸線與赤道之間
夏至最小,最大值略
南回歸線及其以南
夏至最小,冬至最大
計算正午太陽高度角有一個簡單的公式:正午太陽高度角=90度-│當地緯度-直射點緯度│(當地緯度與直射點緯度的取值原則:北半球取正值,南半球取負值)
D. 高一地理什麼叫太陽正午高度
太陽光線與地平面的交角叫做太陽高度角,簡稱太陽高度。太陽位於天頂時,它的高度為90°,稱為直射;太陽高度小於90°,而大於0°時為斜射;太陽位於地平線時,它的高度為0°。在一日內,太陽位於上中天時,其高度達到最大值,稱為「正午太陽高度」。正午太陽高度角的大小,隨緯度和季節變化而發生有規律地變化。在同一時間,正午太陽高度隨緯度不同而不同;春秋分時,赤道上最大(90°),由此向兩極逐漸減小:夏至時,北回歸線上最大(90°)、由此向南北兩側逐漸減小;冬至時,南回歸線上最大(90°),由此向南北兩側逐漸減小。在同一地點,正午太陽高度隨季節不同而不同;在北回歸線以北的地區,和南回歸線以南的地區,正午太陽高度在夏至前後達最大值,冬至前後達最小值;南回歸線以南的地區正好相反。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地區,正午太陽高度終年900或近於90°,變化不大。正午太陽高度計算的公式為:H=90°-φ+δ(H為正午太陽高度,φ 為當地緯度,δ為直射點的緯度)。在公式中φ永遠取正值,δ在當地的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負值。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當H>90°時,當地正午的太陽高度需用180°-H。
E. 高中地理什麼是正午太陽高度
正午太陽高度
在正午時太陽在天空的位置為最高,這時的太陽高度稱為正午太陽高度.在太陽直射點上,正午太陽高度為最大,等於90°.一日之內,自日出至正午期間,太陽高度逐漸增高,正午之後,太陽高度逐漸降低,日落時為0°.由於黃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南、北回歸線之間有太陽直射現象.一年之中,南、北回歸線上只有一次正午太陽高度為90°,即北回歸線上的北半球夏至日、南回歸線上的北半球冬至日.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各地一年有兩次正午太陽高度為90°,如在北半球的春分日與秋分日,太陽直射赤道.
設正午太陽高度為H,當地的地理緯度為ψ,太陽直射點的地理緯度為δ,則當地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公式為:
H=90°-│ψ-δ│
運用公式│ψ-δ│計算ψ與δ之間的緯度差時:若ψ與δ同在南半球或北半球上,則它們的緯度差值為數值大的減去數值小的.若ψ與δ分別在北半球和南半球,則它的緯度差值為兩者數值之和.
太陽直射點所在的地理緯度正午太陽高度為90°,自該緯度向南、向北正午太陽高度逐漸降低.由於一年中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間往返移動,因此各緯度地帶的正午太陽高度有周年變化.如在半北球的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陽直射在赤道上,正午太陽高度以赤道上為最大(90°)、自赤道向南、向北正午太陽高度逐漸降低.在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陽直射在北回歸線上,正午太陽高度自北回歸線向南、向北逐漸降低.在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陽直射在南回歸線上,正午太陽高度自南回歸線向南、向北逐漸降低.
F. 地理的正午12點與12點一樣嗎
這個問題我知道!:地理中的正午12點是指太陽直射點直射在這一地點所屬的經線上時,那麼當地就是正午12點了!而12點是指這一時區的中央經線是正午12點時的時間。比如北京的中央經線是E116度,而北京時間所採用的是E120度為准!因此我們平時所說的12點是指太陽直射在E120度時的時間。而這時北京的真正時間不是正午12點!只有當北京時間為12:16時,才是北京真正的12點。我想你應該要先明確兩個概念:「北京時間」與「北京的時間」之間的區別!才能真正理解兩者的區別!不知道我回答的是否全面!由於能力有艱!只能這么膚淺的解釋一篇了!~~
G. 【高一地理】。這里為什麼強調正午呢。太陽高度不是只和緯度有關么。還有當一個地區到達午夜十二點時太陽
正午是相對於每一個地方的地方時的正午12點,這樣有助於統一和回答問題,其他時間的太陽高度角也可以,但是一般沒人這樣說。你可以忽略它,就是一種習慣吧。
太陽高度不是和緯度有關,與直射點有關,位於太陽直射點的地方太陽高度角最大,是九十度。離直射點越遠,太陽高度角越小。
你第二個問題很奇怪,午夜十二點哪裡來的太陽,應該指的是極圈裡的某個地方吧
H. 什麼是「正午太陽方向」
正午太陽高度角簡稱正午太陽高度(其實是角度!)
對於地球上的某個地點,正午太陽高度是指正午時太陽光的入射方向和地平面之間的夾角.它在數值上等於太陽在天球地平坐標系中的地平高度.正午太陽高度是決定地球表面獲得太陽熱能數量的最重要的因素.
正午太陽高度角隨著地方時和太陽的赤緯的變化而變化.太陽赤緯以δ表示,觀測地地理緯度用φ表示,地方時(時角)以t表示,有太陽高度角的計算公式:
對於北半球而言,H=90°-(φ-δ);
對於南半球而方,H=90°-(δ-φ).
或者H=90`-緯差(緯差是指某地的地理緯度與當日直射點所在緯度之間的差值)
例如:A地的緯度為40`N,求A地夏至日的正午太陽高度.
夏至日太陽直射的緯度為23`26』N,與A地的緯度差=40`-23`26』=16`34』,那麼H=90`-16`34』=73`26』.
如果求A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陽高度.冬至日太陽直射的緯度為23`26』S,與A地的緯度差=40`+23`26』=63`26』,那麼H=90`-63`26』=26`34』.
I. 高一地理 如圖 第一幅圖的A點老師說是正午12:00怎麼判斷呢,她說白天的一半什麼意思 好難理解
第一幅圖(A圖),如下圖所示:
以豎直黑線為界,左半部是夜,右半部中晝;
以橫紅線為界,你自己標示的A點位於晝的中間(即你老師說的白天的一半處)就是正午12:00;
反之,夜的中間就是0點或24點。
J. 正午是什麼意思
基本解釋 [high noon] 中午十二點 詳細解釋 指中午十二點鍾左右。 唐 李廓 《夏日途中》詩:「樹夾炎風路,行人正午稀。」 宋 彭乘 《墨客揮犀》卷一:「貓眼早暮則睛圓,正午則如一線耳。」 明 謝肇淛 《五雜俎·天部二》:「人又言二月朔日正午有日華,而人愈不得見。」 魯迅 《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我就只讀書,正午習字,晚上對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