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地理上自然景觀的含義
定義1:景觀自然要素相互聯系形成的自然綜合體,是文化景觀形成的基礎。 定義2:天然的很少受到人類活動干擾影響的原始景觀。
❷ 什麼叫自然地理景觀
這個詞你應該這么理解:「自然」+「地理景觀」。「地理景觀」是指四周為天然界線所圍繞的、性質上與其他區域有區別的地球表面的區域。每一區域是各種物體和現象的完整的、相互制約的總體,並與景觀殼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通俗來說就是一種景象。而地理景觀通常又分為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而自然景觀即是指不加諸於人文因素的景觀,純天然,無人工修飾的景觀。
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❸ 自然地理環境的兩個最基本特徵是什麼
整體性和差異性
地域差異是指全球陸地環境是統一的整體,它的不同地區,表現出極為顯著的地域性。
陸地自然帶分布規律性
①
由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緯度地帶性
形成原因:受地球球體影響,太陽輻射從赤道向兩極遞減,地表景觀和自然帶沿著緯度變化的方向作有規律的更替,它是以熱量為基礎的。但是,不同的熱量條件也會引起水分條件的變化。因此,也是溫度和水分條件共同作用下的產物。
②
從沿海向內陸的地域分異--經度地帶性
形成原因:受海陸分布的影響,海洋水汽對陸地影響的程度不同,從沿海向內陸,干濕度差異很大,自然景觀呈現出森林帶、草原帶、荒漠帶的有規律變化自然景觀和自然帶。它是以水分為基礎的。
在中緯度地區經度地帶性表現較為明顯
③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異
形成原因:在高山地區,隨著海拔高度的變化,從山麓到山頂的水熱狀況差異很大,從而形成了垂直氣候帶,自然景觀也相應地呈現出垂直分布的規律。
非地帶性
形成原因:在地帶性分異規律的基礎上,陸地環境因受海陸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響,也會出現一些不規律的非地帶性分布現象。
❹ 如何辨別地理的山頂,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思路分析]
地貌的一般特點是:山地高,平地低;山頂高,鞍部低;山背高,山谷低;山脊高,山腳低。識別出地貌的各種基本形態,結合具體運動路線,地形起伏則一目瞭然。
[解題過程]
山的最高部位叫山頂。山頂依其形狀可分為尖頂、圓頂和平頂。圖上表示山頂的等高線是一個小環圈,環圈外通常繪有示坡線。
山頂與凹地
比周圍地面低下,且經常無水的低地,叫凹地。大面積的低地稱盆地,小面積的低地稱凹(窪)地。圖上表示凹地的等高線是用一個或數個小環圈,並在環圈內繪有示坡線。
②山背、山谷
山背,是從山頂到山腳的凸起部分。圖上表示山背的等高線以山頂為准,等高線向外凸出,各等高線凸出部分頂點的連線,就是分水線。
山背和山谷
山谷,是相鄰山背、山脊之間的低凹部分。圖上表示山谷的等高線以山頂或鞍部為准,等高線向里凹入(或向高處凸出),各等高線凹入部分頂點的連線,就是合水線。
③鞍部、山脊
鞍部,是相連兩山頂間的凹下部分,其形如馬鞍狀,故稱鞍部。圖上是用一對表示山背的等高線和一對表示山谷的等高線顯示的。
山脊,是由數個山頂、山背、鞍部相連所形成凸棱部分。山脊的最高棱線叫山脊線。
④斜面
從山頂到山腳的傾斜面叫斜面,也叫斜坡或山坡。在地圖上明確斜面的具體形狀,對定向越野有一定價值。斜面按其形狀可分為:
1)等齊斜面。實地坡度基本一致的斜面叫等齊斜面,全部斜面均可通視。地圖上,從山頂到山腳,間隔基本相等的一組等高線,表示為等齊斜面。
(2)凸形斜面。實地坡度為上緩下陡的斜面叫凸形斜面,部分地段不能通視。地圖上,從山頂到山腳,間隔為上面稀、下面密的一組等高線,表示為凸形斜面。
(3)凹形斜面。實地坡度為上陡下緩的斜面叫凹形斜面,全部斜面均可通視。地圖上,從山頂到山腳,間隔為上面密、下面稀的一組等高線,表示為凹形斜面。
(4)波狀斜面。實地坡度交*變換、陡緩不一、成波狀形的不規則斜面叫波狀斜面,若乾地段不能通視。地圖上,表示該狀斜面的等高線間隔稀密不均,沒有規律。
3、圖上起伏的判定
判定起伏就是在地圖上判定哪是上坡,哪是下坡,哪是平地。判定起伏時,首先要對判定區域進行總的地勢分析,在該區域內,找出明顯的山頂,分析山頂間的聯系,找出山脊以及主要分水線、合水線的走向,然後結合河流、溪溝的具體位置,判定出總的升降方向。總的地勢分析之後,進行具體分析時要注意基本一點,即在地圖上,凡屬運動路線與某條等高線近似平行是平路外,其它現象(與某條等高線越來越近或越來越遠或相交)則不是上坡就是下坡。具體分析時,還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
②根據示坡線判定
示坡線與等高線連接的一端為上坡方向,另一端指向下坡方向。
③根據河流符號判定
當一組等高線在河流一側,*近河流的等高線低,遠離河流的等高線高,即當離開河流一側作橫方向運動或成一定角度運動時,就是上坡,相反方向運動時則是下坡。當一組等高線橫穿河流,上游等高線高,下游等高線低。
❺ 介紹一處自然景觀,它有哪些自然之處它的特點和地理位置在哪裡
一、什麼是自然景觀。自然景觀就是自然的景色,名山大川、江河湖海、飛瀑流泉、峭壁深淵、怪石雲海是自然景觀,風雨雷電、花鳥魚蟲也是自然景觀。
二、什麼是旅遊景點?我國是一個旅遊大國,我們大陸上的名勝古跡可多了,北京的故宮、八達嶺,南京的雨花台、中山陵,開封的鐵塔、相國寺,西安的大雁塔和臨潼兵馬桶,名揚天下的嵩山少林寺……都是人們想去的旅遊景點。
三、什麼是身邊的景物?你身邊的景物,就是你家鄉的景物。家鄉的景物,我們都很了解。例如九江的廬山、長江大橋、煙水亭、鎖江樓、甘棠湖、柘林湖等,可以算身邊的景物。
看來,這次習作的選材范圍還是挺廣泛的,選擇自己最熟悉、最了解的自然景觀來寫,題目可以自擬哦。
例如,想寫九江長江大橋,那麼就抓住大橋的「雄偉」這一特點,按照從遠到近的順序,描寫它的形狀,突出它的作用,寫出雄偉氣勢。
再如,想寫甘棠湖,可以抓住甘棠湖四季景物的變化來突出它的秀美。
想到了這一步,其實我們已經胸有藍圖,接下來就要想辦法把景觀寫得具體而優美了。
❻ 判斷自然地理位置是經緯度還是山脈
判斷自然地理位置首先是用經緯度,其次是山脈。
判斷自然地理位置方法:
(1)經緯網定位 區域定位要由大及小。
(2)根據海陸位置定位
(3)相對位置定位法 根據省區分布、河湖分布、交通分布、地形區分布等地理事物進行空間定位。任何地理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地圖上,可以通過某地理事物與周圍相關地理事物在方向、距離上的比較,確定它的區域位置。
(4)地理事物輪廓定位 世界上每一個區域、湖泊、山脈都有一定的輪廓特徵。
(5)利用地理景觀特徵定位 代表性的自然景觀(植被)、文物古跡、現代建築物、文化現象(民居、剪紙)等地理景觀往往是定位的重要線索。
(6)地理事物規律原理定位 很多地理事物都有自己的分布特徵及規律。如氣候類型的分布規律,正午太陽高度、晝夜長短變化的分布規律,日影朝向,河流徑流量變化的分布規律,自然帶的分布規律,洋流的分布規律,地貌特徵的分布規律,農作物的分布規律,人口的分布特徵等等。
❼ 自然現象和自然景觀有什麼區別
一、自然景觀
1、自然景觀是指自然界原有物態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形成的景觀,它很少受到人類影響,諸如自然形成的河流、山川、樹木等。人文景觀包括兩大方面,一是指人們為了滿足自身的精神需求,在自然景觀基礎上附加人類活動的形態痕跡.集合自然物質和人類文化共同形成的景觀,如風景名勝景觀、園林公園景觀等;
2、自然景觀指依靠人類智慧和創造力,綜合運用文化和技術等方面知識,形成具有文化審美內涵和全新形態面貌的景觀,如城市景觀、建築景觀、公共藝術景觀等。
二、人文景觀
1、人文景觀設計涉及范圍廣泛.大到對自然環境中各物質要素進行的人為規劃設計、保護利用和再創造,對人類社會文化物質載體的創造等;小到對構成景觀元素內容的創造性設計和建造。人文景觀設計建立在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的基礎上,具有多學科性和應用性的特點,其任務是保護和利用、引導和控制自然景觀資源,協調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引導人的視覺感受和文化取向,創造高品質的物質和精神環境。
2、人文景觀,最主要的體現即聚落。其次有服飾、建築、音樂等。而建築方面的特色反映即宗教建築景觀.如伊斯蘭建築景觀、佛教建築景觀。
(7)地理如何判斷自然景觀擴展閱讀
1、天然賦存性
從發生學的角度上看,一切自然景觀都是大自然長期發展變化的產物,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雕造而成,具有天然賦存的特點,即天賦性,因而它是旅遊的第一環境。通過對自然景觀天然賦存特點的介紹,提醒人們注意保護生態環境和自然景觀。
2、地域性
自然景觀是由各種自然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自然環境,它具有明顯的地域性特徵,如中國風景的「北雄南秀」的特徵反映了南北自然景觀的總的差異。
3、科學性
自然景觀各個要素之間所具有的各種復雜多樣的因果關系和相互聯系的特點,反映在自然景觀的各個方面。因而自然景觀的具體成因、特點和分布,都是有科學道理的。
4、綜合美
從旅遊審美的角度上看,一切自然景觀都具有自然屬性特徵的美。在自然景觀美中,單一的自然景物,由於構景因素單調,一般來說,它的美是單調的;大多數自然景觀美都是由多種構景因素組成的,它們相互配合,融為一體,並與周圍環境相協調,所以體現出綜合美的特點。
5、吸引價值的差異性
自然景觀雖是大自然本身的產物,然而「千座山脈難以盡奇,萬條江河難以盡秀」,只有具備能引起人們美感屬性的自然景觀,只有能使觀賞者獲得美的那部分景觀,才是自然美的代表,才具有自然景觀美。
❽ 世界自然景觀的地理位置和特點
地理位置決定自然景觀,地理位置和自然景觀共同影響人文景觀。
舉例:南北極與赤道地區緯度位置也即地理位置不同,決定兩地自然景觀大相徑庭——冰川苔原與熱帶雨林。赤道與溫帶地區緯度位置也即地理位置不同,自然景觀不同,決定兩地人文景觀有很大區別——植物、建築物等不同。
❾ 自然景觀與地理景觀有什麼區別
自然景觀:是對自然環境和和自然資源的保護.其中心是保護、增殖(可更新資源)和合理利用自然資源.自然保護和資源的開發利用一樣,是為人類服務的.開發利用的目的在於通過利用自然資源滿足人類的需要,而自然保護則在於保證自然資源的永續利用.
地理景觀:是指四周為天然界線所圍繞的、性質上與其他區域有區別的地球表面的區域.每一區域是各種物體和現象的完整的、相互制約的總體,並與景觀殼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景觀具有內部的差異性和一致性.差異性表現:①景觀由性質不同的各種要素(地形、土壤、生物、水等)組成;②每一要素不是以單一的形態存在;③每一景觀是由各種形態單位所組成.一致性在於:性質和形態不同的各種要素和各種形態單位的組合,有規律地分布在一定的地域上.景觀作為一個整體而發展.景觀之間的界線往往不夠明顯.景觀分類中有區域性景觀單位和類型性景觀單位之分,前者有「地理區」、「省」、「地區」等,是在自然區劃過程中確立和顯現的;後者有「景區」、「相」、「景觀型」等,是景觀分類學研究的對象,可用於任何地域分類單位,如森林景觀、草原景觀、荒漠景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