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地理讀圖能力方法有哪些
發揮地圖輔助教學作用,培養學生讀圖興趣
注重地圖基本知識講解,強化學生對圖例記憶
強化讀圖能力訓練,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
『貳』 怎麼看地圖
1、大致了解地圖上描繪的地形,如圖,地圖上有各種形狀的道路,將地圖與實景環境對應起來。
『叄』 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讀圖能力
一、從環境入手——創設良好的讀圖環境
環境是培養一個人習慣和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良好的環境有利於學生讀圖能力的提高。高中階段的各種地圖較為復雜,更需要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教師可以考慮在教室里粘貼一些較為常見的地圖,如比較常見的典型圖表;糧食方面的中國商品糧基地分布圖、中國商品棉基地分布圖;林業方面的中國草原資源、我國四大牧區分布圖;工業方面的滬寧杭工業基地圖,等等。當然,這些地圖不能一成不變,而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來展示。
二、從教材入手——教材文字與圖片結合
高中生雖然經歷了初中三年的知識學習,有了一定的讀圖基礎。不過,高中地理知識和初中地理知識相比要深得多,所呈現的圖也復雜得多。在初始階段必須結合教材進行讀圖:第一,結合教材文字學會讀圖。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果單純依靠一幅圖,就讓他說出個所以然,這顯然很不現實。以「自然地理要素變化與環境變遷」一節為例,對於其中的生物進化與環境演變圖,如果單純依靠這個圖,學生肯定無法讀出內容,但如果結合旁邊的文字說明進行講解,學生就知道這個圖要告訴我們什麼信息了,當再次看到這幅圖時就能讀出裡面蘊含的信息了。第二,藉助多媒體信息技術讀圖。教材中的一些文字比較抽象,難以理解,有時比較難看懂的圖,學生藉助教材文字還是難以理解圖中所蘊含的信息,這時,教師可以藉助多媒體信息技術,把教材文字變成形象化的視頻,有了教材文字和多媒體信息描述的幫助,學生讀起來圖來就會簡單容易得多。
三、學會識圖
1、示意圖
示意圖是用地理符號和線條表達地理事物的結構、成因、相互關系及變化過程的圖形。其特點是主題突出、清晰易懂, 判讀時要分析各要素之間的關聯性、時空變化特點及其規律等。如地球公轉示意圖、光照示意圖等。
2. 分布圖
分布圖是表示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空間分布的圖, 如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世界人口密度分布圖、世界火山和地震帶分布圖等。這些圖看起來比較復雜難記, 但掌握了相關地理事物的成因、特點和分布規律後, 自然也就不那麼難記了。如《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 是學生必須要熟練掌握的圖表之一, 可有的學生總是記不住, 原因是對各種氣候類型的特點等相關知識掌握不牢。知識都是前後聯系, 一環套一環的, 所以任何一個知識鏈都不能出現脫節現象。
3. 統計圖
統計圖是反映地理事物的時空變化過程及地理信息量化處理的一種形式。其最大優點是信息簡明扼要, 表達方式形象直觀, 且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和定量分析能力。常見的表現形式有線狀圖、餅狀圖、柱狀圖等。對於統計圖的判讀, 要分清它的結構類型、數據指標的大小及變化趨勢等。
4. 等值線圖
等值線圖也是常見的地理圖表類型之一, 用於反映同一地理要素空間分布規律和變化特徵, 主要包括等溫線圖、等壓線圖、等高線圖等。考試常通過等值線圖考查學生的數值計算能力、走向描述能力等。如運用等高線圖, 要求學生判斷地形種類、地形部位 (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地勢高低起伏及相關運用等。對於等值線圖, 要注意等值線的數值大小、凸起方向、疏密程度等。
總之,學生讀圖習慣的養成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 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即從不習慣到習慣, 從不喜歡到喜歡, 從陌生到熟悉, 從不會到會。只有通過地理教學長時間的潛移默化作用, 大部分學生都能逐漸養成良好的讀圖用圖學習習慣, 才能掌握一定的讀圖方法和技巧。
『肆』 初中地理讀圖方法指導
圖例,注記要看記清,在地圖上找內容,要背模板,多做題
『伍』 學好地理看地圖的方法!
地理讀圖方法
地理課本中的各種地圖、景觀圖、示意圖、結構圖、統計圖等等,有機構成了一個「圖像系統」。地理與其他學科不同,除了文字系統以外,尤其要重視「圖像系統」的復習。這是因為這些圖像包含著豐富的地理知識、通過復習這些圖像可以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另外它們作為地理知識的「載體」,直接成為考試的題目。
地理復習中的讀圖一般包括看、析、繪、默四個主要環節。
1.看圖
看圖是讀圖的第一步。為了正確讀圖,首先就要正確觀察圖像。
(1)要排除看圖的「障礙」。看圖時,往往由於一二個關鍵點沒有搞懂,而發生「卡殼」現象。因此,要及時排除「障礙」,看懂圖像。
如:有的學生在讀「城市工業布局圖」時,覺得很困難。原來,其中有一個關鍵:對風向玫瑰圖是否看得懂。如果看得懂,對風向與工業布局的關系就容易理解了。
(2)要考慮看圖的有序性。看圖不能雜亂無章,而要根據各種圖的實際情況,按照一定的順序,一步一步地進行。高中地理下冊有一幅世界石油資源分布圖,此圖內容豐富,在復習中,要分步觀察。第一步:看石油的地理分布是否均勻?主要分布在北半球,還是南半球?第二步:看世界石油資源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區與國家?第三步:看哪些地區屬於石油輸出區,哪些國家是石油輸入國家?第四步:看有哪些重要的輸油路線?途經哪些主要的邊緣海、海灣、海峽、港口、運河、島嶼等等?通過這樣有層次、有步驟地看圖,學生就能形成比較完整的知識。還比如看水系圖一般循著上游、中游、下游的順序。看洋流模式圖,通常先看熱帶、副熱帶海區的洋流,後看極地、副極地海區的洋流。然而,看圖順序也不是絕對的、一成不變的,有時根據需要及學習情況可以靈活變通。如看我國山脈分布圖,可以按幾組走向確定看圖順序,也可以按我國的方位依次看下來。但無論怎麼看圖,總要有一定的「序」。
(3)要變換看圖的角度。看圖一般總要進行幾遍,只看一遍往往是看不透、看不細的。然而,反復看圖,不能老是從原來的角度機械地重復看圖,而要適當變換看圖的角度。這樣往往能收到很好效果。比如,在一張世界政區圖上,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復習關於地理位置方面的知識,沿著赤道、本初子午線、南北回歸線、南北極圈等有特殊意義的「線」,去找一找這些線經過了哪些主要國家。這種變換角度的觀察,會產生耳目一新的感覺。除此之外,還可以沿著環太平洋、地中海—喜馬拉雅山的路線,看地震、火山分布的國家與地區;沿著北半球的中緯度帶由東向西找出煤炭分布國,等等。
(4)要注意看圖的整體性。在看區域地圖時,不能孤零零地看一條「線」或一個「點」,而要進行組合觀察,擴大到一個「塊」或一個「面」。例如,看中國鐵路分布圖,要沿線觀察途經哪些地形區、主要河流、省市、礦產地、農業基地等等。看一個城市的地理位置,要顧及它的「左鄰右舍」的相對位置。這樣整體性看圖,有助於形成地理事物空間位置、空間分布、空間結構的正確觀念。
2.析圖
所謂析圖,就是對圖展開積極的思維活動(包括邏輯思維與形象思維),通過思維達到准確理解圖的內涵的目的。如若說看圖是為了解決「有什麼」、「怎麼樣」的問題的活,那末析圖是為了說明「為什麼」的問題。
(1)一般有這樣兩類問題,一類是通過同類地理事物的比較,引導學生分析其原理,比如歐洲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分布面積較廣,北美洲這種氣候分布面積小並呈狹長條帶狀,這是什麼原因呢?另一類是針對普遍規律中的特殊現象,分析其原因,比如,在「世界自然帶」圖上可以看到赤道經過的地方大多是熱帶雨林,為什麼東非卻出現草原甚至荒漠?這樣的問題提得越多,學生思維越活躍,析圖越深刻。
(2)析圖要深刻理解與運用基本原理,有些學生在復習時習慣於死記圖中內容,不重視地理基本原理,結果「事過境遷」,一旦遇到一些源於課本插圖又稍有變化的讀圖分析就不知所措。因此,應注意對圖進行剖析,把其中蘊含的基本原理吃透,並研究可能出現的變式。這樣就能以不變(基本原理)應萬變(圖型)。比如在圖上對亞洲的西南季風形成的原理剖析透徹了,那末很自然對澳大利亞的西北季風的形成也能作出正確解釋。
(3)析圖要注意前後知識的相互聯系。在分析初中地理的插圖時,若圖中內容與高中地理知識有關,應該用高中地理的基本理論「統帥」初中地理知識。如「澳大利亞」一節中的「自流井成因」的示意圖,與高中地理承壓水的知識是緊密聯系的。在分析高中地理插圖時,若圖中內容與初中地理知識有關,應將初中地理知識作為深刻理解高中地理知識的基礎。如高中地理第二章在闡述地面狀況對氣流影響時,設置了一幅「迎風坡和背風坡對氣流影響示意圖」,分析時可聯系初中區域地理的一些實例,如台灣東北部山地的迎風坡、馬達加斯加島東部山地的迎風坡等等。
這樣多方位的聯系分析,能夠使學生瞻前顧後,開闊思路,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因而,引導學生將散落在若干章節中的相關插圖集中起來,把圖和與圖有關的知識靈活地組合在一起,是很有效的讀圖方法。
(4)析圖要運用辯證的思維方法。在析圖過程中,要切忌用片面的、絕對的、靜止的思維方法分析問題,既要找出一般的地理規律、地理成因,又要注意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忽視個別現象與特殊規律。比如,澳大利亞西部的氣候類型「譜」不同於其他大陸,在熱帶沙漠氣候的南北兩側均為熱帶草原氣候,整個澳大利亞的氣候類型呈半環狀分布,如果學生把一般的氣候分布規律推廣、套用到澳大利亞,就會發生錯誤。
3.繪圖
繪圖是讀圖過程中的「動手操作」環節,而在復習中往往被忽略。它包括彩描黑白地圖的點、線、面,繪制各種分布略圖、示意圖、剖面圖、統計圖等等。自己動手繪圖,有利於加深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與記憶,同時也有利於發展學生的地理技能。
(1)彩描:這是一種簡便的方法,即利用課本插圖與空白的暗射圖,用彩色筆勾描所要復習的地理事物。彩描應當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①彩描要突出重點、目的明確。一張圖不能點、線、面兼施,描得「琳琅滿目」,而要有所側重。
②彩描要運用各種線條、顏色與表達方式。不同性質的地理界限可採用粗細不同的線條。顏色無論是點、線、面均應根據地理事物的類別加以區別。在彩描區域范圍時,還要運用不同的表達方式,如有的可以打「點」子,有的可以劃斜線等等,這樣也能達到預定效果,並能夠節省塗大片彩色的時間。
③彩描要配以適當的注記。如這個「點」是「東京」,這條「線」是京廣線,這片「面」(區域)是黃土高原,要用文字注一下。
(2)畫簡圖:這是復習地理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即把地理的文字知識轉化為簡圖,或把繁雜的地圖進行簡化、縮略,以突出某一要素、某一區域、某一問題。地理簡圖的設計,須注意:
①簡圖輪廓要盡可能地簡便,最好由簡單的幾何圖形組成,以降低作圖難度,使幾乎每一個學生都能適應。
②一張圖中內容不宜過多、過繁,要突出主要的地理事象,並以這些「事象」作為記憶的基點,然後聯系更多的知識內容。
③一張圖中有時可以同時包含幾種地理要素(如地形、河流、氣候、礦產、城市等),來加強知識間的有機聯系,但要遵照循序漸進的原則,讓各種地理要素按適當的順序逐次出現,使學生有一個消化、吸收的過程。
4.默圖
默圖就是對圖示的重要信息的記憶,因而也可以稱作「記圖」。對於圖上的信息,不加分析,不分主次,一概去記,是不足取的。然而讀圖時什麼都不記,也是不行的。事實證明,利用圖像進行記憶,印象深刻,易形成空間觀念,到考試或需要回憶時,眼前似乎就會浮現出一幅生動形象的圖像。這種現象也可稱為「心理圖像的復現」。
默圖包括:①默繪,如不看課本、圖冊,自己繪出「三山夾兩盆」的新疆地形結構;②默記,即試圖回憶,如面對一張不加註記的全國鐵路網圖,回憶這個點是什麼城市,那條線是什麼鐵路;③默填,即利用空白的暗射圖,自行填圖。
『陸』 初中地理讀圖技巧
1、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重視讀圖、識圖能力的培養,強調地圖的重要性.在具體的地理教學中,教師要採取各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有策略、有計劃地對學生的地圖教學進行指導和強化,並同時形成學生的各種思維能力.每節課向同學說明地圖在地理學習中的重要性,時時給學生強調地圖的重要性,並舉實例分析.並且在每班選地理學習成績好的、對地圖掌握有一定心得的同學介紹自己的學習體會,引起同學對地圖的重視.
2、在教學中注重圖文結合.要讓學生掌握讀圖基本程序,即引導學生先閱讀圖名、圖例,以及重要的地理界線,以此來確定地圖的類型、地域范圍等.學生掌握了讀圖的基本程序,學會有序、有目的地閱讀地圖,就為地圖能力的形成奠定了基礎.進而在課堂上注重將教材中的文字與插圖緊密聯系,然後,培養學生對觀察到的地理現象進行積極的思維,找出地理特徵、地理規律以及各要素之間的聯系,達到准確理解圖像內涵和得出正確結論的目的.
3、多採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採用現代化的計算機輔助教學(多媒體教學),使一些地理現象生動、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從而可以加深學生對空間圖形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為析圖打下良好的基礎.
4、注重地圖之間的對比分析,提高學生綜合分析能力.地理環境是一個復雜的綜合體,各要素之間有著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聯系,這種聯系可以用一幅地圖或多幅地圖反映其邏輯關系.因此,利用「一圖多思,多圖並用」來比較分析,是培養學生閱讀地圖能力的重要方法.教學中,可利用地理圖冊加強地理知識的聯系與延伸,建立思維線索,引導學生將密切相關的、同一區域不同的地理事物聯系起來,對地理知識進行綜合分析,引申遷移,尋找問題中潛隱的聯系,反映各地理事物空間分布上的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等,培養學生綜合分析能力.例如,通過閱讀「中國人口密度」圖,得出「東部人口密度比西部人口密度大」的結論.「為什麼」會這樣?再用一幅「中國地形圖」對比閱讀,就可看出地形對人口密度的影響.同理,還可以看出地形與河流、地形與城市分布等的關系.
5、訓練學生繪圖製表、缺圖補圖的技能,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會讀圖還要能畫圖,畫圖一方面可以加深記憶提高地圖記憶的精確度,另一方面有利於更好的理解知識.繪圖是對讀圖的提高和再創造,是提高學生析圖能力的有效方法平時注重加強邊聽邊畫、邊看邊畫、邊想邊畫、邊做邊畫的訓練,力求做好地圖筆記,地圖作業,做到無論是平面圖、立體圖還是示意圖、景觀圖,都要求能勾畫出輪廓,以加深印象和記憶.另外還注重加強學生繪圖製表、缺圖補圖的技能訓練,「繪制圖表、缺圖補圖」要求學生能模仿、記憶、想像,做到眼、手、腦並用,有利於加深對地理知識的記憶和理解,也是讀圖過程中的重要環節.通過學生的動手繪畫過程,使學生養成的動手習慣,加強對地圖的認識,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6、以圖導練.在課堂作業、以及每月的月練習,還有單元、半期及期末測試時注意加強對地理觀察、分析能力、應用能力的考察,讓同學感到學圖有所成,學圖有所用,從而能夠從地圖學習中嘗到甜頭,進一步提高學生對地圖的學習興趣.
總之,在地理學習中要及時總結狠抓重點加強地圖學習的有效性.挖掘地圖信息,善於將熱點問題及時通過地圖表現,反復進行圖文的轉換.讀圖、識圖能力的培養並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長期的訓練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於利用學生的求知慾,逐步引導他們分析問題,不斷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
『柒』 地理怎麼看圖
高考對圖像知識的考查,有三種要求:
1、一般性讀圖 目視感知,獲得直接信息.
(1)讀圖要求:識別符號表示何種地理事物或現象.
(2)讀圖步驟:一是先看圖例注記:二是區分要素單項,說明符號代表的地理事物或現象;三是總覽全圖,先單項後綜合,先左後右,最後加以整體記敘:該填寫的填寫,該計算的計算,該說明的說明,一一加以回答.
2、分析解釋圖像 目視分析,獲取間接信息.
(1)目視分析要求:通過感覺、知覺、記憶力、思維力共同參與活動.
(2)目視分析程序:
第一步,憑視覺、感覺、知覺獲取直接信息;
第二步,從記憶倉庫中提取與直接信息相關的一些知識;第三步,運用分析、綜合、比較、推理、判斷等思維方法,進行知識加工整理.
(3)答題:按照題目要求,先答出圖像中顯示著哪些地理事項(直接信息),再答出分析解釋後的結論,這就是獲取的間接信息.
3、動手畫圖補繪散點圖、繪制柱狀圖、補繪洋流與等溫線、補繪等高線等等.
幾種常考地理圖像的復習方法
(一)、區域分布圖的判讀
普遍以政區圖為基礎的包括地形、河流、礦產、城市、鐵路等要素的綜合地圖,其他還有氣候類型分布圖、水系分布圖、資源分布圖、洋流分布圖、工農業分布圖、交通圖等.地理分布圖的判讀需要以下幾個方面:
1、確定地理位置,初步提取有效信息
首先,通過經緯度位置確定國家、地區.掌握世界上主要的經緯線穿過的區域,如赤道、南北回歸線、0°經線、120°E經線穿過的國家、地區、大洲、大的地形區等.
其
次,用知名的國家、島嶼、湖泊、河流及地形等地理事物確定相對地理位置.即通過某地理事物與周圍相關知名地理事物在方向、距離上的比較,明確它的位置.如
果沒有給出地理事物的名字,可以用其輪廓、形狀去判定,因為每個大洲、國家和我國省區輪廓都有其特殊性,注意觀察、比較和總結.如梯形狀的埃及、昂首雄雞
狀的中國、跪俑狀的陝西省、肥鵝狀的的黑龍江省等.
2、熟悉並充分利用圖例和注記充分提取有效信息
3、整合信息,歸位驗證
歸位驗證就是把綜合的信息再帶到具體的區域,結合題干要求,進行「回頭看」,可確保准確無誤.
各類型區域圖考查要求
1、區域分布型圖像題 該題型往往以重大熱點問題為背景切入,側重於中國與世界區域地理知識.
2、 區域路徑型圖像題 要求重點了解不同區域各地理事物(包括自然地理要素、人文地理要素以及人類活動與環境之間的關系等方面)的空間結構聯系和發展變化過程.並在此基礎上考查學生的地圖空間概念、心理地圖的構建、圖文轉化以及知識遷移等方面的能力.
3、區域分析說明型圖像題 要求熟悉地理主幹知識的基本概念,理解掌握地理基本原理,並能將概念原理的含義在知識的運用中真正得到體現.這類題的形式較多,一般包括剖面圖、原理(成因)示意圖、景觀圖、系統聯系圖和統計圖等.
區域常考知識鏈接
1.
區域分布型的重點內容有:①重要的地理界線(如洲界、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外流區與內流區、三級階梯分界、氣候及人口界線等等);②重要區域的范圍(如中西
歐及北歐的主要國家、東亞的國家、西亞的非阿拉伯國家等);③重要的國際或區域性組織的范圍及其變化(如歐佩克組織成員國、東盟、上海經合組織等).
2.
區域路徑型的重點內容有:①移動路徑(如台風移動路徑、鋒面移動路徑、風向等);②交通線路選擇與設計(如海運、鐵路線、旅遊線等);③物產運輸路線(如
世界石油、鐵礦、煤炭、木材、小麥等的運輸路線);④人口遷移;⑤我國重大工程建設的路線等(如青藏鐵路、西氣東輸、南水北調、西電東輸工程等);⑥科學
考察路線等.
3.區域分析說明型的重點內容包括以下各類圖表的繪制或判讀:①剖面圖;②氣候資料統計圖(降水、氣溫);③各種比例圖及統計曲線;④區域差異比較圖表(工業、農業等的分布)等.
(二)、地形圖的判讀(含地形剖面圖)
【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
1、應掌握等高線圖的基本特性.
①數量上的特性,
②形態上的特性,
2、要掌握等高線的基本知識(詳見等高線圖) ,這是識別等高線圖的關鍵.
3、熟練判斷等高線圖上的基本地貌類型;學會識別一些特殊的地貌類型.如:新月型沙丘、火山、梯田等.
4、學會等值線圖的綜合判讀與應用.(詳見等高線圖)
【地形剖面圖的判讀與繪制】
1、判讀方法和步驟是:
①看清楚剖面線是沿什麼方向作的;
②根據圖上曲線彎折狀況和高度表(即垂直比例尺高度)讀出沿線地形特徵和地勢起伏情況;
③判讀沿線地形特徵或判斷地形區
2、繪制方法和步驟是:
①根據要求選剖面線,確定縱橫坐標比例尺,畫好坐標.
②尋找地圖上剖面線與高線的交點,並逐一記錄它們的高程和高差,
③將它們一一對應到剖面圖的坐標上,
④將這些坐標點連接成平滑的曲線,即完成剖面圖.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曲線出現轉勢的時候,附近兩個點之間的連線形狀,需要參考平面地形圖的局部形狀而定.
(三)、等值線圖的判讀
等
值線圖是常見的專題地圖,一般有等高線圖、等壓線圖、等溫線圖、等降水量線圖、等太陽輻射量線圖、等人口密度線圖、等太陽高度角線圖、等鹽度線圖、等PH
值線圖、等潛水位線圖、等震線圖、等時線圖等.近年來的試題又出現了幾種等值線相結合的形式,如一圖多用,更能考查能力.判讀等值線圖應注意以下幾個方
面:
1、看等值線的數值大小,確定地理要素遞變規律和方向.這一步最為關鍵,它會影響後面一系列問題的判斷.
2、看等值線的彎曲形狀變化,確定地理要素的分布特點.
3、看等值線的疏密程度,確定地理要素變化的緩急和幅度大小.
4、看等值線的閉合曲線,確定地理要素的局部高值或低值中心.
【等溫線圖】
1、氣溫最高月與最低月的分布狀況及變化,特別要注意一些重要的等溫線,如最高月20°等溫線、最低月0°等溫線等,
2、等溫線的疏密與溫差.
3、等溫線走向與緯線、海岸方向和地形的關系.
4、等溫線的彎曲.等溫線的彎曲與海陸分布、洋流、地形等諸多因素相關.
5、等溫線的閉合.等溫線成閉合曲線的地區,大多是受地形影響,而形成曖熱或寒冷中心.
【等壓線圖】
1、海平面氣壓場的基本形式:
2、風力大小及風向的判讀.
3、天氣變化.
①氣團天氣圖的判讀
②氣旋、反氣旋天氣圖的判讀
③鋒面天氣圖的判讀
【等高線圖】
1 .根據等高線地形圖的數值(海拔高度)大致判斷地形類型.
①海拔在 200 米以下一般為平原.
②海拔在 500 米以下,相對高度小於 100 米為丘陵.
③海拔在 500 米以上,相對高度在 100 米以上為山地.
④海拔在 500 米以上,相對高度小,等高線在邊緣部分十分密集,而頂部稀疏為高原.
2 .當等高線是封閉的曲線時,凡內高外低的為山頂,如圖一中 A 處,凡外高內低的為窪地.
3 .凡等高線重合,並用鋸齒狀表示的為陡崖.懸崖的相對高度可用公式計算:(n-1)d≤H
『捌』 地理如何讀圖
地理是研究地圖的學科。
①拿到一張地圖首先要看的是標題。就是這張圖是關於什麼的,心裡要有底。
②接著,根據標題有針對性地看圖例。(雖然有些圖例是通用的,這些更應該記住。像天然氣啊,石油啊,鐵路啊,煤啊,鐵礦啊,橡膠啊這些常見的圖例應該牢記.)
③然後才是看圖,根據標題。比如「中國福建某地地形礦藏分布圖」,你就要著重注意「地形」,「礦藏」還有「福建」。如果是這種標題,一般會有幾種題目:1、設計什麼公路的路線之類的。(與「地形」有關)2、將來的發展規劃之類的,像什麼碼頭的建造之類的(與「礦藏」有關)3、解釋當地的一些生活習俗(與「福建」有關,知道「福建」就是告訴你當地的氣候類型還有地理位置)
需要記住的地圖(本人以為)
1、世界氣候分布圖 2、中國行政區域圖 3、中國地形圖 4、世界地形圖(大概)主要就是這些,尤其是第一個,一定要做到能夠默寫出來。
忠告:
很多人都覺得地理難學,要背的東西很多,實際上不是這樣的。地理地理,要研究出「地形」「地質」「土地」的道理來。
你需要著重學習「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好像叫這個名字)(如果你是江蘇的,那就在必修一裡面),裡面有地理(自然)環境七要素(好像),這七個東西要記牢,這是你考慮問題的各個角度,這樣就不容易漏分。相對應的,(如果你是江蘇考生的話)必修二裡面講了一個叫做「區位條件」的東西。這個是你考慮人文地理時所使用的角度,需要牢記,常用的也就四五個。(交通、政策、氣候環境、勞動力什麼的)
地理是一個面面俱到的學科,這和物理不同。物理常常研究理想條件下的東西,而地理卻是什麼都要考慮。同樣是風,在平原上和在山上就是不一樣的(地形,海拔,濕度都不同。)。所以,答主觀題的時候,一定要從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兩個角度去考慮!!
至於區域地理,實際上(本人認為)就是給不會學地理的人一種解題目的模式,而高考地理,往往是新設情境。(實際上就是必修三沒什麼用。。。)必修三感覺最有用的是「產業轉移」,這個實際上還是和人文地理中的「勞動力」這個區位條件有關的。
註:
本人2012年江蘇高考,地理A+(全省前5%),但我整個高三的地理復習時間(不含上課時間)合並起來不超過半天!!(6小時)所以說抓緊上課時間,提高上課效率,也是很重要的。(雖然灑家地理課就是玩過去的。。。要有底子才能玩!!)
最後祝你高考成功,不要失手!!(我就是失手的典型代表。。。)
『玖』 如何提高地理讀圖能力
一、強化讀圖表步驟的課堂教學訓練,養成讀圖好習慣。
這就要求從教材入手,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要求學生拿到一幅圖,要做到「讀圖四步走」:一讀圖名,即這是幅什麼圖?二讀圖例和注記,即圖中的符號表示什麼地理事物?三讀有無坐標軸,若有坐標軸,要看清橫縱坐標分別表示什麼?四讀取圖表中表達了哪些地理信息?「讀圖四步走」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讀圖習慣,這是提高讀圖能力的基礎和關鍵。在地理高考中因讀圖習慣不良,漏讀、誤讀圖名或漏讀、誤讀圖例而導致失分的事例不勝枚舉,因此,要想提高學生讀圖能力,最基礎也是最關鍵的途徑就是培養學生良好的讀圖習慣,做到「讀圖四步走」。
二、強化教材中圖表的閱讀與識記,是認識其他圖表的基礎
地理教材中匯集了大量圖表,只有對教材中圖表做到熟記於心,才能有助於認識出現的變式圖、大比例尺的區域圖等難度較大的圖。
例如對變式圖處理的方法是局部放大,整體恢復,回歸基本。如有關晨昏線的讀圖題同學們普遍感覺較難,就是因為變式圖特別多(約有20種)。但最基本的形式卻只有兩種,即側視圖和俯視圖。在復習時我們首先要掌握教材上的基本圖形,再重點弄清每一種變式圖與基本圖形是什麼關系,是如何「變」的。解題時先將局部圖恢復為整體圖,將變式力回歸為基本圖,可以使此類題大大簡化。同時,在平時復習中要注意總結一些讀圖「法則」。
再如要認識小范圍、大比例區域圖,除了要根據經緯線進行空是定位外,還要求學生識記一些地面上點狀的重要標志以及線狀的輪廓,點狀的如一些重要山峰、礦產地、城市等,線狀的如河流、島嶼、海陸、行政區等,只有從教材上識記,才能有助於認識區域圖。
三、強化圖表歸類的教學訓練,培養對不同圖表的閱讀方法
經過閱讀步驟和對教材中圖表的閱讀和識記,學生已經形成良好的讀圖習慣和基本的讀圖技能,要想更快地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就必須將圖表歸類,了解不同圖表的特點,指導學生總結各類圖表的讀圖方法和關鍵注意點。在近年的文科綜合試題中,地理部分出現較多的圖形類型有:「變式圖」、「疊加圖」、「等值線圖」、「統計圖」和「區域圖」,下面本文就逐一介紹一下這些常見圖形的特點和閱讀方法。
1、「變式圖」,就是從教材中的圖演變而來。這類圖形雖然看上去沒有見過,但萬變不離其宗,只要「尋根導源」,並非無從讀起。如:光照變式圖、地球公轉變式圖、氣候類型變式圖等。下面主要介紹光照圖的閱讀技巧:光照圖的種類比較多,此類圖的解題關鍵要求學生牢記一些基本圖形的基礎上逐步掌握讀圖的技巧和方法。當解題的已知條件不夠時,要充分發掘圖形中隱含的條件。如:晨線與赤道的交點處,其經線的地方時時為6點,晨線與赤道的交點,其經線的地方時為18點,晝半球的中央經線的地方時為正午時12時,夜半球中央經線的地方時為0時;利用地球的自轉方向確定「東」和「西」等。
2、「疊加圖」,就是幾種地理要素的內容疊加在一幅圖上。雖然讀起來相互之間有些干擾,但只要採取「分而治之」並注意其交叉點的辦法還是不難解決的。如中國和美國的版圖疊加在一起,我們只有分開讀,再進行疊加對比,找出其相同和不同處。若不會讀圖,自然就無從答起。
3、「等值線圖」,包括等溫線圖、等壓線圖、等高線圖、等深線圖、等降水量線圖、等震線圖、等太陽輻射量線圖。這類圖都遵循「等值線原理」即:凸向高(指數值)處反而低。(如山谷、低壓槽、寒流等),凸向低處(指數值)反而高。(如山脊、高壓脊、暖流等)。具體含義是:若為等高線,凸向高處為山谷,凸向低處為山脊;若為等壓線,凸高處為低槽,凸向你處為高壓脊;若為海洋表面等溫線,凸向高處為寒流,凸向低處為暖流。
4、「統計圖」,包括柱狀統計圖(有縱向的和橫向的)、折線統計圖、扇狀統計圖、餅狀統計圖、三角狀統計圖等。這類圖表讀圖的關鍵,是要讀懂、讀通坐標的含義,尤其是要注意坐標軸上數字的單位。
5、「區域圖」,可以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地域的圖形。這類圖又可根據圖中所示內容分為區域地形圖、氣候圖、洋流圖、資源圖、農業地域圖、工業分布圖、交通圖等。讀區域圖,重要的是正確識別圖示地區是什麼地方?這就要根據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面狀地理事物的相關位置等去加以識別。如:我國東北部分地區圖。要提高讀此類圖的能力,就要在平時要求學生對重要經緯線(如0經線180經線,30E,120E,赤道、23 26 N,23 26S,66 34N等)所經過的區域加以關注,再加上各類圖表歸類分析和總結,讓學生在腦海中形成網路狀的地球,注意線與線之間的相互位置,在復習大洲、大洋的基礎上,讓學生記住重要經緯線穿過的大洲、大洋,重要的大地形、氣候區;在復習高中系統地理和區域地理基礎上,引導學生進一步豐富這些經緯線穿過的地理事物,如工業區、農業區、重要國家、城市、港口、交通線、礦業基地、旅遊點等,經過以上訓練,當給你地球上一點或線時,學生腦海中涌現的是一系列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的地理事物。
『拾』 如何培養初中學生地理的讀圖能力
地圖是地理教學的重要工具,也是地理學的第二語言,是學好地理的關鍵所在,可以說沒有地圖就沒有地理。地圖在地理教學中十分重要;無論是在課本中,還是考試試題中,地圖佔有突出的地位;在初中地理課本中地圖的類型和地圖的呈現方式多種多樣,涵蓋的內容也很多。訓練學生的讀圖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認識地圖習慣,掌握讀圖的方法、培養用圖的意識是地理讀圖習慣培養的重要內容。
一、 地理教學中讀圖能力的培養
1. 掌握讀圖程序,培養讀圖技能
讀圖要注意地圖的名稱、圖例及重要的地理界線,以確定地圖的類型、范圍等內容。對地圖圖像有目的、有重點的觀察,多角度地對圖像進行有效分析,提煉出地理事物的規律、特徵以及各地理要素之間聯系的來龍去脈,准確把握內涵,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
在地理教學過程中,要把讀圖貫穿始終,把地理事物落實在地圖上,使學生牢固樹立地理空間概念。最好能把一些空白地圖發給學生,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在地圖上表現出來,加強檢查與督促,使圖植根於學生的腦海,有利於學生准確快速地儲存和提取有效信息,提高學生思維敏捷性。
2. 學會一圖多思一圖多用,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歸納性思維
地理事物及多種地理要素的集合和相互聯系,可以通過地圖准確地反映出來。教師要對地理知識進行歸納、綜合,使學生學會一圖多思、一圖多用。每一副圖都可以提出「是什麼?」、「在哪裡?」,直至解決「為什麼?」,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這樣由淺入深、由表及裡,使學生的認識不斷深化,思維程度逐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有效培養。對同一地圖從多角度觀察和思考,培養其發散思維能力。例如:「世界人口密度分布圖」,這副圖我們可以了解世界人口稠密區,主要分布在中、低緯度近海平原和工、農業比較發達的地方;但把它作為世界聚落的分布也是完全可以的。從另外一個角度說,在這一副圖上也可以歸納出世界人口和世界聚落的分布密集區。
3. 繪制地理圖或表,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繪制圖表」要求學生能夠模仿、記憶、想像,做到眼、手、腦並用,有利於對地理知識的記憶和理解。在「降水和降水分布」的活動內容中,要求學生根據表中的數據,參照「繪制氣溫曲線圖」的步驟畫出某地降水柱狀圖,明白氣溫圖與降水圖的區別,氣溫圖是不斷變化的曲線,降水是高度的表示。通過學生的繪制,確實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4. 圖文變換,提高讀圖分析能力
主要是數據表格與圖形之間的變換,通過變換培養讀圖能力,如針對人口、資源、氣象、工農業發展等方面的內容,通過圖文變換提高讀圖分析能力。
5. 既注意規律性又注意特殊性,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
地圖反映的是眾多的地理事物、地理現象的空間分布、相對位置、空間結構等。有時需要將其中某些組成成分分割開來,以突出某一空間或某一地理事物或現象的空間,在讀圖時要求學生不能只了解一副圖的概貌,還須對圖中局部地區、個別地理事物有所認識、分析、了解。
二、 地圖教學措施
1、針對不同類型的地圖採取不同的方法,掌握不同的技巧。如政區圖、地形圖,最好能結合空白輪廓圖,邊學邊練,循序漸進,先掌握主要的高原、平原、山脈、河流、島嶼、主要國家和首都、我國省級行政單位。
2、 熟練運用一些模式圖化繁為簡、化難為易達到有效學習的目的。比如,「全球海陸分布簡圖」、「我國主要地形分布簡圖」、「大洲分界線簡圖」等等。能夠熟練並快速地繪制這些簡圖去分析遇到的問題,避免死記硬背和張冠李戴。這樣,不僅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而且提高了學習質量。例如,講解中國地形分布、黃河和長江等大江大河等內容時,用邊講邊繪板圖的方式,將諸多的知識匯總到一張簡略的板圖上,不但便於記憶,還在記憶過程中強化了聯想,以培養學生的能力。
3、對地理課本中出現的一些示意圖,學生難以理解的可通過演示。如在講解地球自轉、公轉產生的意義時可轉動地球儀或圍繞講台轉動,使抽象的問題變得十分直觀具體。此外,讀示意圖、剖面圖要注重概念、原理與規律。此類圖像旨在用直觀、形象、簡潔的圖來說明地理事物的本質屬性、演變規律及產生的原因,是用來解釋地理教學中「為什麼這樣?」 的知識。因此,在教學時注意採用觀察法、分解法、動態法等引導學生找出圖中有關地理概念的關鍵點或要素,並加以識別、理解,然後分析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從而深刻、准確理解圖像所表達的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及規律。例如,七年級上冊第43頁讀圖題,讀「圖3.14六大板塊分布圖」,教學時引導學生抓住圖中板塊塊運動的方向是擠壓還是,推測可能的發生的位置變化。這樣學生就比較容易理解板塊張裂凹陷形成裂谷和海洋的過程,擠壓褶皺形成斷裂,山脈,高原等;並明確地殼運動帶來地震,火山等地質災害。
4、學習地理,地理教師更多地要去思考如何以生為本,展開師生雙邊活動。把講新課讀地圖讀課文做練習融為一體,對於塊狀特徵突出的政區圖湖泊圖等我們可以裁剪地圖,採取以技能帶知識,以活動帶技能的方法可以將知識與技能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有效地促進知識與能力的轉換。例如,在東南亞政區教學中,我用一張白紙套畫一副亞洲政區空白圖,海洋部分著藍色。東南亞國家形狀另外用硬紙按照比例裁剪,課堂上讓學生把國家拼貼到相應位置去。在教學「中國行政區劃」一節內容時,我讓學生自己動手,用硬紙片裁剪製作特殊的省級行政單位,並塗上不同的顏色加以識別。凡此種種,均已取得不錯的效果。
5、一幫一,一對紅,小組合作共進步。充分發揮小組的力量,讓好學生代替老師督促學生,檢查學生的作業,講解不會的知識,同時引進競爭機制,對每個小組進行定期考核打分,對表現最優秀,進步最快的小組進行表揚獎勵,對表現不好的小組給予相應的懲罰,促進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讓同學們學習的有動力、有激情、有干勁。
新課程標准明確指出:「地理圖表是地理學習和研究的重要工具。」願我們都能夠以此作為教學指導思想,以真正的素質教育為己任,保證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得到發展。培養學生左圖右書,學習地理,不離地圖的習慣; 掌握運用地圖的基本技能,會運用地圖查找地理信息,養成從地圖上獲得信息的習慣。通過閱讀地理圖像和繪制簡易地圖,幫助學生掌握觀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逐步發展學生的理解、想像、分析等思維能力和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