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地理曬鹽需要什麼海灘

地理曬鹽需要什麼海灘

發布時間:2022-07-28 09:57:44

⑴ 海水曬鹽的曬鹽法

海水→蒸發池→結晶池→粗鹽和母液

目前,從海水中提取鹽的主要方法是「鹽田法」,這是一種古老而廣泛使用的方法。使用此方法。在氣候溫和、陽光充足的地區,選擇大面積的平坦海灘,建設鹽田。

鹽田一般分為蒸發池和結晶池兩部分。首先,海水被引入蒸發池。當蒸發水在陽光下達到一定程度時,倒入結晶池。然後海水會變成鹽的飽和溶液,然後鹽會在陽光下逐漸沉澱出來。產生的晶體是我們常見的粗鹽。剩餘的液體稱為母液,可以從中提取各種化學原料。

在中國古代,沿海居民用海水制鹽,將海水引入鹽田,通過太陽光和風的蒸發濃縮海水,使其飽和,使鹽進一步結晶。這種方法在化學上叫做蒸發結晶。


(1)地理曬鹽需要什麼海灘擴展閱讀:

海水曬鹽的發明:

據明代學者宋應星撰著的《天工開物 . 作咸第五》記載:「海豐有引海水直接入池曬成者,凝結之時,掃食不加人力。與解鹽同。但成鹽時日,與不借南風則大異。」

這段記載中的「海豐」就是指明代山東省的「無棣縣」。「無棣」一名始見於《春秋左傳.嬉公四年》,明初因避開了明朝成祖「朱棣」之諱,改名「海豐」。

1914年,又恢復無棣之名。其中,「解鹽」指的是山西解州之解池所產之鹽。「解鹽」質量在當時中國排名第一,屬於「貢鹽」。無棣灘曬質量與揭州市紅岩相同,無棣制鹽水平可見一斑。

⑵ 為什麼泥質海灘利於曬鹽

泥質海灘的坡度比石質海灘的坡度(<0.1%)平緩得多,灘面寬闊而低平,灘寬可達數公里至數十公里。其次,泥質海灘的沉積物粒度較細,孔隙率較低,有利於鹽分的保存,而石質海灘的孔隙率較高,容易造成鹽分的喪失(滲進孔隙)。綜上認為泥質海岸更適合曬鹽。泥質海灘往往有大面積的灘塗地,有利於海水上漫,在廣闊的地帶進行自然蒸發,也有利於生產的展開。 泥質海灘是相對於沙灘來說,沙灘易滲漏,泥質海灘不滲水,才能曬海鹽。 泥質海灘利於鹽的收集,不易摻入沙粒。

⑶ 我國的海水曬鹽地區主要分布在哪裡海水曬鹽的地理位置有哪些要求

在東南部沿海地區,主要有河北的長蘆鹽場、遼寧的營口鹽場、山東萊州灣鹽區、江蘇淮鹽區、台灣西部的布袋鹽場等。
海水曬鹽主要要求,地勢平坦、海灘寬廣,利於曬鹽;風多雨少,晴天多,利於海水蒸發,多分布在背風坡,如台灣的多分布在西海岸;最後是泥質灘塗,海水不易下滲。

⑷ 什麼地理條件適合海鹽生產

這裏海灘寬廣,泥沙布底,有利於開辟鹽田;風多雨少,日照充足,蒸發旺盛,有利於海水濃縮;這里鹽民善於利用濕度、溫度、風速等有利氣象要素,具有豐富的曬制海鹽經驗。上述這些條件,都為該鹽場大規模發展制鹽業,提供了良好的基礎。長蘆鹽場所產之鹽,數量大,質量好,顆粒均勻,色澤潔白,中外馳名。
這里的海水,鹹度達到波美表3.5度,即每百公斤海水含3.5公斤鹽。是世界上最鹹的海區之一,被稱作「苦海」。丹憨草窖禺忌碴媳廠顱這里的陽光強烈,全年日照數2600多小時,日均7小時以上,居全島之冠。這里的風大,一年中經常吹3—4級風。日曬風吹,使這里年蒸發量達到2600毫米,因此曬鹽全過程較短,從納潮至成鹽只須31天,是我國南方曬鹽條件最好的地區。

⑸ 曬鹽場需要的條件

我國海鹽生產方式已經發生重大變革:從低效的海水灘曬逐漸轉向高效的鹵水灘曬。2004年,我國海鹽產量為2100多萬噸,其中鹵水曬鹽佔700多萬噸,是世界上第一海鹽生產國。

由於國內燒鹼和純鹼等基礎化工原料產量不斷增加,對海鹽的需求也不斷提升,預計未來幾年內每年的缺口在1000萬噸左右。

海灘曬鹽已不敷今日之需 現代技術應用與發現應運而生

自古以來,我國海鹽生產都是以海水為原料,實行海灘曬鹽。但海灘曬鹽這種生產方式佔地面積大,生產周期長,產量不高,效益較低。特別是近幾十年來,海岸灘塗養殖風靡南北,海鹽生產受到挑戰。

山東萊州灣鹽區是我國及世界上利用該類地下鹵水資源最早的地區,已有千年歷史,但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一直處於自發開采階段。除了1957年在壽光羊口鹽場做過小面積淺層勘探外,只有鹽務部門研究過地下鹵水制鹽技術問題,沒有做過地質學研究。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我國沿海經濟大發展,原鹽供不應求。原來利用低濃度海水為原料的海灘曬鹽,總是要依靠擴大鹽田面積才能增加產量,但這必然受到了灘塗面積的制約。而老鹽田技術改造投資大,見效慢,效率低,也不適應發展需要。

因此,鹽業大發展的道路轉向優越性顯著的「井灘曬鹽」。

地下鹵水的科學研究應運而生,鹵水綜合利用已有堅實基礎。

1979年,山東省首先立項,進行萊州灣沿岸地下鹵水綜合利用研究。

從那時起,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韓有松創立了國內外第一個第四紀地下鹵水課題組,開始與生產開發相結合開展地下鹵水地質學基礎研究。

1987年,韓有松主持完成本區試點區研究後,又在國家基金及省市鹽務部門支持下,一方面完善理論研究,一方面開始轉向開發應用研究。

到1993年,他們基本完成了北方沿海兩種海岸類型區的調查研究,獲得相當可觀的成果:查明地下鹵水分布在濱海平面海岸區,形成環海岸的大型礦帶,在港灣海岸區呈斑塊狀富集於海灣沉積盆地中,確認其具有分布普遍性特徵。

鹵水賦存於海陸交互相沉積層中,屬濱海相,生存於晚更新世至全新世。

鹵水來源於海水,生成於海侵期的海退階段,是經過蒸發濃縮、聚集和海陸變遷埋藏形成。

他們發現:現代海岸潮灘仍在生成鹵水,並得到現場模擬試驗證實。他們據此提出「海岸潮灘生鹵」理論。又據陸架淺海第四紀古海洋環境演變,及冰期低海面時期陸架平原古環境特徵,提出「陸架平原冰凍作用生鹵」假說,最終完成《第四紀濱海相地下鹵水概論》專著,於1996年出版。

原鹽產量翻了兩番 缺鹽問題一舉解決

關於實際開發利用,他們也有了相當清晰的中遠期目標:在萊州灣沿岸圈定了1500平方公里遠景區,為三個大型新建及擴建鹽場選址提供了依據;將原來自發開展的30~50米深度擴大到60~80米,即第三個第四紀海侵層底板。由此推動該鹽區迅速擴大開發數量及規模,全區實現「井灘化」。

一系列有效的科研、技術應用、實際開發有條不紊地實施起來,使得山東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依靠地下鹵水資源優勢,將原鹽產量翻了兩番———從200萬噸到800萬噸,年產量達到全國海鹽產量的50%,扭轉了我國沿海原鹽供求矛盾,為在萊州灣鹽區建成我國第一個鹽業及鹽化工生產基地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實踐中得來的理論帶來了100%成功的新開發

山東萊州灣鹽區生產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理論,以及指導開發取得的成功經驗,促使課題組適應科研體制改革,從1988年起走出山東,從理論研究走向預測發現新的鹵水分布區,跨入第二個理論與生產相結合的階段。

他們的預測,圈定了渤海灣濱海平原1000平方公里遠景區,預測了青島沿海遠景分布區。

通過勘測調查及與地礦部門的協作勘探,在13個鹽田內均發現了有利用價值的鹵水存在,成功率100%。這中間,已獲得25億立方米鹵水儲量,摺合氯化鈉儲量1.6億噸。

現在,新發現區已有30%面積試開發成功。與此同時,大連鹽業部門也引用萊州灣鹽區的理論成果和開發經驗,在遼東半島也發現了鹵水資源並已開發成功。

一個理論分析使原鹽增產2000萬噸 創造效益超過10億元

從萊州灣到渤海是一次飛躍。港灣海岸區的鹵水發現更是一次突破性進展。

此前,不少海洋地質學家認為,港灣海岸與濱海平原海岸第四紀古環境差異大。港灣海岸區只有全新世一次海侵,第四系沉積層淺薄,不存在有價值鹵水。

然而,新的研究與發現,得出了新的結論與實際成果。

1991年,課題組為解決青島市嚴重缺鹽問題,承擔風險預測了這個遠景區。其根據是港灣海岸雖只有10餘米厚的一個海侵層,形成時間僅有不到一萬年,但下部存在厚10米~20米以上的更新統陸相層,可能是有利儲鹵層。

實踐證明,這一理論分析是正確的。

而正是因為有了這一理論分析,為青島找到了鹵水資源,並當年推動開發成功,促進了鹽業發展,解決了經濟建設中的一個大問題。

有了成功的經驗,他們從1993年起又預測了華東、華南沿海幾個鹵水遠景分布區。

經初步調查及勘探,已在廣東、福建、廣西發現鹵水存在。

從1995年至今這10年來,地下鹵水理論成果的應用,指導開發和預測發現新礦藏擴大開發。僅據初步統計,促進原鹽增產近2000萬噸,創效益達10億元以上。

該項成果1994年獲得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199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海鹽生產的第二次技術革命解決了民眾生活用鹽的千年難題也使現代化工有了原料保障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韓有松的一項研究證明,我國沿海廣泛分布著地下鹵水資源。鹵水礦帶寬度從海岸線進入陸地縱深達10~30公里,埋藏深度為100米以內。

運用這一研究成果,目前已在渤海灣沿岸和膠東、遼東半島海岸發現了13處地下鹵水礦藏,獲得鹵水儲量25億立方米,摺合鹽儲量1.6億噸。

礦化度大於50克/升的地下水稱為鹵水,是一種液態沉積礦藏,主要包括:分布於內陸沉積盆地中的深層古鹵水(如四川盆地的三迭系自貢鹵水)、現代鹽湖鹵水,以及分布於沿海區域的淺層第四紀濱海相地下鹵水。

海岸帶的地下鹵水資源開發利用價值極大,意義重要。它改變了沿用了幾千年以海水為原料的海鹽生產方式,為鹽業大發展開辟了一條新途徑。

因為已知地下鹵水濃度比海水高2~6倍,可以節省鹽田制鹵面積60%~80%,縮短工藝流程40%~60%,提高了抗災能力,使原鹽單產成倍增長,達到高產穩產目標。

利用地下鹵水的「井灘曬鹽」,被認為是海鹽生產的第二次技術革命(第一次革命是由海水煎煮轉變為灘曬)。目前,我國地下鹵水的開發利用已由萊州灣鹽區逐步擴展到山東、河北、天津、遼寧各個鹽區,並已向華東、華南沿海諸省市推進。

韓有松研究員和他的課題組在濱海地區地下鹵水資源的分布規律、富集條件和成因研究中取得重大成果,率先提出了「海岸潮灘生鹵」理論和「陸架平原冰凍作用生鹵」假說,並從1988年起運用這些理論成功地指導了生產開發,預測圈定了包括青島在內的全國6個地下鹵水遠景分布區,查明了13個礦床。其中在青島沿海區的135平方公里內查明地下鹵水遠景儲量約2.2億立方米,摺合氯化鈉約1000萬噸。黃島鹽場在1993年以後全部利用地下鹵水生產原鹽,產量是以前的兩倍以上。山東即墨大橋鹽場、膠南黃海鹽場改用地下鹵水生產原鹽後,產量也成倍增加。

地下鹵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極大地推動了我國海鹽生產的發展。這項研究成果獲得1994年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

⑹ 曬鹽要有什麼條件(地理)

1.溫度高2.濕度小
這樣有利於鹽水分的蒸發。
而地形雨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故選背風坡。
緯度越低氣溫越高。
綜上所述,一般緯度低,處在背風坡的地方適宜曬鹽。

⑺ 為什麼泥質海灘有利於曬鹽謝謝

泥質海灘往往有大面積的灘塗地,有利於海水上漫,在廣闊的地帶進行自然蒸發,也有利於生產的展開。
泥質海灘是相對於沙灘來說,沙灘易滲漏,泥質海灘不滲水,才能曬海鹽。
泥質海灘利於鹽的收集,不易摻入沙粒。

⑻ 初中地理問題,渤海西岸盛產海鹽的條件是什麼

我國海域面積廣闊,海洋資源豐富,海水化學資源的利用主要通過建立鹽場。曬鹽建立鹽場的條件主要有:有平坦廣闊適合曬鹽的海灘,光照強,溫度高,蒸發量大,有適合曬鹽的氣候。渤海西岸的長蘆鹽場的條件是:(問題答案:沿岸的海灘平坦,這里的天氣有利於海水蒸發。)

⑼ 曬鹽要有什麼條件(地理)高中地理中老師提

有大面積比較平坦的海灘;陰雨天氣少,光照充足;

閱讀全文

與地理曬鹽需要什麼海灘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