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備戰高考,如何提升地理成績
1. 搞清楚提分的方法,第一就是提高自己的「實力」,就是多做題,背一些知識點,但是,這種方法比較難,要不你也不會考試成績不理想;第二,就是把自己以前考過的卷子再看一遍,找出自己老是犯錯的地方,那些絕對也是你高考時候容易犯錯的地方,降低出錯率,就是提高成績了。
2. 重視地圖。地理考試的精髓啊,要是出個地圖看都看不懂,何談成績提高。
3. 重視區域地理。特別是世界地理要求考到的六個地域,這直接關繫到你文綜第36題的成效。
談的不多,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② 套路,高中地理如何得高分
16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這句話是耳熟能詳的,它經常被用來形容一個人學識淵博。
高中地理內容廣泛,從自然地理到區域地理;從世界地理到中國地理;每個分類包含的內容都是很多的。在很多同學看來,高中地理學起來並不容易,從它的內容來看,很多是需要理解學習的,它並不像政治歷史那樣靠背誦就行。
隨著高考的臨近,在一輪又一輪的復習中,同學們要有規劃一些,不能像無頭蒼蠅一樣亂復習,有規劃才能更有效率。高考地理是對所有學習的板塊的綜合考查,一個地理考題可能會用到各方面的知識,而很多基礎的知識是很有必要的。如果孩子在學習或者教育方面還有什麼疑問,可以在文末的微信里留言給我,我會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為孩子制定具體的學習計劃,免費幫助孩子提高學習成績。
一個真正好的老師,不是教孩子多少知識點,而是傳授好的學習方法。一個好的學習方法將決定你的學習生涯!
③ 地理差,怎樣把地理成績提上去呀!
怎樣才能提高普通中學的高考地理成績?研究表明:要提高考地理成績,需要有領導重視和支持班主任配合,通過教師自身的努力、與學生的積極參與,刻苦努力分不開的。 1 、領導和班主任支持和配合是前提和保證 學校通過宣傳提高地理學科地位,採取正確決策導向,從而引起學生對地理學科的重視。班主任是一班之主,對學生有極大的導向作用。班主任的密切配合任課教師的協調,有利於幫助學生認識學習地理的必要性,創建一個和諧的教學環境。 2 、教師自身努力是核心 (1)、教師要認真分析試卷特色,了解試題導向是提高地理成績的關鍵。考試的內容、形式根據教學目的、教材內容、學科特點、教學規律及時代需求等因素決定,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教學大綱》、《考綱》的方針和要求。因此,教師除認真吃透、領會教學大綱、考綱的精神,分析高考試題內容、形式、配分上的特點,預見高考試題趨向,有助於地理教學有的放矢,對症下葯,更有助於學生成績的提高。圖像題多,考生如果圖像不熟悉或圖意不了解,將會導致連環失分。所以平時教師要重視地圖、插圖、再造圖的教學,重視對學生識圖、析圖、繪圖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掌握地圖基本知識培養學生閱讀地圖、運用地圖的能力。通過讀圖分析發展學生觀察、想像、邏輯思維能力。選取適合學生高考要求的參考資料,平時進行鞏固復習,最好是一節一練,單元過關練,兩章一考的資料為宜。每學完一章內容給學生提供一些典型高考題進行檢測,效果更佳。 (2)、大膽探索不斷優化教學方法課堂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主途徑。 從改革課堂教學教學入手,本著「尊重個性體現差異,激發活力主動參與」的原則,改變過去滿堂灌填鴨模式,在地理教學法中實行分層次教學。通過幾年的實踐教學,效果很明顯。由於普通中學錄取的高中生源較差,學生整體素質較差,學生入學成績差距大,在同一班級裡面,根據學生成績有好、中、差三類,這就要求教師要針對學生特點分層次教學。在備課時,要吃透兩頭,深鑽教材,寫出切合學生實際的教案。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對基知識較差的學生則側重於學法指導,並在教學中採取傾斜政策,針對差生應耐心輔導,個別答疑,扶差補缺。根據不同教學內容對不同學生制定出不同的目標,讓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跳一跳,夠得著,摘到桃」。比如針對某一知識點,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提出不同的要求。要提高45分效率,關鍵在於備課。一方面教師要認真鑽研教材明確教材重難點,上課時做到有的放矢,每一節課要作到有的放矢,本節課應完成哪幾個知識點,教師必須心中有數。另一方面要備學生。要了解學生情況,做到因材施教。上課內容要有科學性、趣味性和實用性相結合;課堂抓住考綱,重點突出,詳略得當,調動學生積極性,加強雙邊活動。抓住課堂教學,向45分鍾要效率。只有這樣,才能既提高教學質量,又加強學生的素質教育。 加強自學和學法指導。按照新課程理念教學,以學生為本,學生是教學的中心,是教學的主體。指導學生學會自學,開展學法指導,讓學生學會學習,讓學生主動地,獨立地去獲取知識的能力。教師把學法指導落到實處,平時要認真備課,精心設計上課進程,教學上既要面面俱到,又要重點突出,既要精講巧講,又要教給方法。現行高中地理教材涉及到的地理知識內容方方面面,盡管下了很大功夫,但復習效果並不理想。一個最重要的關鍵因素,就在於許多學生沒有掌握學習這門知識的科學思維方法和學習方法。比如圖表法、綱要法,記憶法、趣味法等。這樣不僅可以節省時間、學得輕鬆快樂,而且還提高了自學能力。強化訓練是大面積提高成績的有效措施。俗話說:「刀不磨不銳」,學習也一樣,對學生不進行強化訓練,成績也不會提高。針對會考,在考前精練即「強化訓練」對於適應考試查缺補漏提高通過率的突出的效果。課結束後,要在系統復習的基礎上進行強化訓練,學生通過做模擬測試題,既熟習試題類型、難易程度、答題方法等,又達到綜合提高、整理知識、查漏補缺的目的。高考前教師要集中精力分析一些典型易錯題、知識遷移題、縱橫聯系題,這對學生澄清模糊概念、靈活運用知識很有好處。 3 、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學好地理的根本前提 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習動力。培養學生興趣是教學成功重要條件。要使學生對地理感興趣,課堂教學切忌枯燥乏味,一定要有藝術性。另外,融洽的師生感情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親其師范而愛其學,疏其師而厭其學」。尤其是對成績中下的學生,作用特別明顯。差生在學習上存在著困難,自卑感是他們的共同特點。對此教師應滿懷熱情地關懷愛護他們,課堂上多用鼓勵的話語言,鼓勵差生回答問題,點滴進步及時表揚,誘導他們學習。下課時,來到差生中間和他們打成一片,多與學生接融交談,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及時解決。 4 、加強個別輔導是提高地理成績的有效保證 「面向全體學生,決不放棄一個差生,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這是素質教育目標之一。了解學生情況,吃透底子,幫助差生轉化,這是保證高考「兩率」的關鍵。近幾年,初中沒有認真開設地理課,大部分學生地理知識很差。如有些學生連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方向都不知道;有些學生連「武漢」、「哈爾濱」在哪一省都不清楚:「悉尼」、「開普敦」、「倫敦」不知在哪一國,更談不到在哪一半球,當然判斷不出晝夜長短。要提高他們的成績,雖然困難重重,但必須幫助這些差生,對這部分學生,一方面要做好思想工作,啟迪他們的內在因素和內在潛能;另一方面要補課,給他們「 開小灶」,進行個別輔導、這部分學生提高了,成績就會大幅度提高。 5 、避免非智力失分是提高地理成績的補充 非智力失分,如學生大意失分,不注意審題,答題卡忘記填充,造成的失誤等。復習中多強調種種問題,引起學生注意,就能避免非智力失分,取得良好成績。 祝你考個好成績
④ 要怎樣復習高中地理,高考才能考高分
地理么。我可以教你一些辦法,本人呢是今年江蘇高考生,地理A+啊。。。應該可以教你一些辦法的吧?我想哦~地理呢,首先你要理清你的知識體系框架。比如歸納一些東西,像德國魯爾區和中國山西的問題和解決方法還有發展方向(規劃)可以歸到一類裡面去。這一類答案對很多重工業相關的問題都可以套用。第二個呢,就是多看地圖,著重是中國地圖。要做到,給你一副只有經緯網的地圖。你能大概知道周圍的大致地形,地貌,氣候類型,對應的植被類型。甚至是成因(褶皺山,斷塊山,地嵌地壘)。這里呢給你幾個比較重要的地方:四川盆地,東北平原(雞頭那裡一塊,你要知道三條山脈走向,以及溫帶季風氣候區,是商品穀物農業,還牽扯到一些商品穀物農業和季風水田農業的一些特點要能明確說出),海口這個城市的具體經度緯度(很有特色,記住要)以及長江中下游平原(大致開始經度到最東邊結束經度,最西面的界限是巫山。還有要請你注意的是一些比較有特色的地方你也要記住,比如南極洲的那個延伸出來的半島的大致經度,這個對做地球運動的題目很管用。還有想請你注意的是,一些常考省份的大致形狀一定要清楚:比如山西,就是一個平行四邊形。雲南,比較像一個駱駝。當然啊,你覺得怎麼樣好記就怎麼樣記住它。再強調一點就是有些比較特殊的,這里就提下青藏高原:我的很多同學都以為青藏高原只是在西藏一個自治區,其實你留心地圖的話就發現,四川西部已經是青藏高原了。青藏高原跨三個省份,青海,西藏,四川。 再一個,你要對看地圖充滿興趣,我地理從來不復習的。考前安排的復習地理的時間,我就是一本地圖冊沒有了。我只看地圖冊。一些比較著名的城市,比如摩爾曼斯克(不凍港),你要知道它不凍的原因。比如荷蘭鹿特丹,是有兩條生命線:兩條亞歐大陸橋連接的,繼而引伸開,一條 起點是江蘇北部港口,橫穿中國,從霍爾果斯(是不是霍爾果斯?有點遺忘了,你去查查。另外霍爾果斯是中哈天然氣管道的一道引入關口,也是中國西氣東輸二線的中國區起點,提到西氣東輸,你要對兩條線路的的大致走向,地形,氣候,植被了解清楚,記不下來就背下來。中國一些大型的工程也要了解,西點東送什麼的)出境,橫跨亞歐大陸到荷蘭最大港口鹿特丹。可能有點多,但是全手打,你耐耐心心看,可能會有點幫助的吧?這個是我個人見解,就是基礎知識肯定要知道
⑤ 高考地理怎麼學才可以考得好呢
談及高考地理,很多同學都會說,這是文科中的理科,既要注意記憶,又要學會分析論述。
一、 熟悉地圖是考好高中地理的前提
區域地理。學習區域地理要將各區的經濟、自然、文化詳細分析。比如某區的經濟以第幾產業為主,該區的資源有哪些,適合發展哪種工業布局哪種農業,該區的人種和文化特色等。這些知識點是我們整合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並結合實際的重要內容。
人文地理。學習的重點在人口與城市,生產活動與地域聯系。近年來,隨著生態文明的發展,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也將成為重點。學習人文地理,要與生活結合,關注生活實際,了解生活常識。比如交通線路應怎樣布局,城市的分區,不同工業的分布特點等。
四、做好筆記,用好幫手
學習地理也要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地理筆記是地理學習的好幫手,不僅要記錄課上的知識點,也要記錄課後的錯題。好的地理筆記不能只有教科書上的內容,我們要學會去拓展,比如亞熱帶季風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的區別,生長邊界上有哪些國家等等。
⑥ 高考地理怎麼得高分,逆襲提分看這邊
臨近高考,地理復習更應該講究方法,突出主幹,面向基礎,夯實最主要、最關鍵、參加高考必須具備的地理基礎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知識。
注重對學科知識的整體把握和相互間的聯系。這是提高綜合分析能力和應試能力,取得地理好成績的決定因素。
一、講究方法,形成地理(dili.chazidian.com)思維方式,學會運用原理、方法和技能來解決新問題。
如復習世界各分區地理時可採用以下方法:首先設計自學模板,如位置、自然、地理特徵(地形、氣候、水文、土壤)經濟地理特(工業、農業分布成因,重要城市、港口、交通)有較全面的復習;其次,思考三點:一是本區在全球的絕對位置(經緯度)與相鄰區域的位置關系。二是本區域地形、氣候的特點及分布,並以此為成因,推斷水文、土壤、自然帶、工業特點。三是進行跨區專題比較。如,中亞 的乾旱與西亞、大洋洲、北非、南美、安第斯山東段東側等地乾旱的成因、特點、比較分析等。通過這一復習過程,使考生不僅形成全球空間概念,還對地理學區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從思路上,更為開闊 ;從認識上,更加宏觀;從方法上,更符合地理科學的要求。
二、突出主幹,落實基礎,注意對學科體系的整體把握和相互聯系,提高綜合分析能力。
高考以能力立意,不可能對知識點直接考查。但這並不意味著要淡化知識的學習。因為基礎知識是能力的載體,足夠的知識積累才可能形成能力。對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掌握,不是要死記硬背,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和具體應用。如對空間概念和物體空間運動的理性思維 ,可以作如下設計:
第一,選取十條重要經緯線(赤道、南北回歸線、南北極圈、本初子午線、180°經線、20°W、160°W、120°E)在腦海中形成網狀經緯儀,並想像其自轉起來線與線之間相互位置關系及晨昏線的動態關系。
第二,在復習大洲、大洋基礎上,十條線穿過的大洲大洋, 地形、氣候區等。在腦海中形成相對的位置關系。如,剛果河流域、亞馬孫河流域,它們所處的地形、氣候、洋流、航運等方面有什麼異同。
第三,在復習區域地理基礎上,十條線穿過的地理事物。如,工業區、農業區、重要國家、城市、港口、交通線、礦業基地、旅遊電燈,這時腦海中的地球儀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地球了。試想,復習到這一程度時,當給你世界上某一點或線時,在腦海中涌現的將是一系列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的地理事物。無論命題角度如何,一切問題都會迎刃而解,會穩定提高地理得分率。
三、精心練習,以一當十,以不變應萬變。
有的考生可能對地理概念、原理、規律掌握得還比較好,但一到實際做題時就束手無策了。最好的方法是在做題過程中認真分析試題已知條件,找出隱含知識,深刻理解題意,明確要求,在從自己所掌握的知識中求解。
1、尋找適合復習載體,一道題要從知識、能力的角度去分析。
分析它由哪些部件(知識點)組裝而成,養成發散思維,聯想思維的好習慣。克服定向思維,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2、要以一當十,訓練一題,達到訓練十題的效果。
綜合訓練要有針對性,針對學科重點、主幹內容,針對薄弱環節和現實問題,把知識點串聯起來。做到重點聯系,前後聯系。解決問題之後,再回顧解題過程、思考過程,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一步,找到龍的眼睛。
3、我們不能滿足於解題,而要求「佳」,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從中找到規律性、原理性、基礎性的東西,以不變應萬變,只有這樣,才能把知識上升能力達到根本上的達標。
4、做各區模擬卷,反復訂正。分析解題後要進行經典回放,反思解決了什麼問題?這道題為什麼這樣思考,而不是那樣思考?分析後,要給自己思考時間和空間,再回味、思考、悟化、轉化、活化,再回歸教材、課本。只有這樣,才能穩步提高能力。
四、重視記憶地圖,根據題意提取信息,提高解題技巧。
在現階段復習中,地圖是最重要的,每天要看。高考題(查字典地理網)很多資料都是以圖的形式給出的,在各種圖中,要特別重視等直線的判讀與應用。如,等高線地形圖判讀和應用,地形剖面圖繪制的方法等。要學會讀懂各種圖,能熟練地從各種圖形資料中獲取有用信息。通過記憶增加空間想像力,理解地理事物的空間聯系與定位。自然地理條件的認定,歷史的發展與反思。
總之,善於歸納各種類型試題的解題方法才能在高考中取勝。
綜上所述,在臨近高考的階段,復習時要講究方法,做到事半功倍,只要方法得當,一定會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績。
⑦ 高考地理怎麼考高分 地理答題技巧及套路
復習高中地理如下要求:抓"概念"、重"消化"。在學習地理時,要重視概念的學習,要對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消化、理解、吸收,不留夾生飯。掌握了這些原理、法則和規律,分析事物就有了說服力做就能做到舉一反三,尋找同類地理事物的一般特點和規律。總結和歸納,掌握地理學習的規律。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主要是下冊、選修教材一和選修教材二),主要屬於文科內容,適合採用文科的學習方法,加強記憶非常重要。學習人文地理側重於觀點、方法的運用,結合實際進行評價與反思。
⑧ 高考地理問題
如何提高中、低層次學生的地理會考合格率
作者:張麗瓊 高中政史地教研組
2005年我所教的高一年級兩個班的地理會考合格率均為100%。這兩個班的情況是:高一(2)班是分層教學中滾動下來的學生、高一(6)班則是普高特色班,學生的學習習慣較差,基礎不扎實,面對這一層次的學生,我主要採用的方法是:適合的教學方法、創建良好的教學環境、分析會考試卷的特點、強化訓練和個別輔導等。
一、適合的教學方法
德國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我們認為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在學習地理的過程中,激勵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思考,尋找各種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使學生願學、會學、樂學。在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因材施教,針對所教學生學習習慣較差的特點,我採用以下教學方式。
1、競賽式教學
在學習「全球性大氣環流」時,讓學生分組進行比賽,利用空白圖,讓學生比賽看誰能在最短時間內標出「七氣壓六風帶」的名稱及方向等。通過競賽式教學,激發學生的表現欲和好勝心,提高學習效率。
2、運用試驗和演示
試驗和演示一些自然現象和過程,來創設一個新穎生動的問題情境,引起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積極的思考。比如夏日的中午,讓學生赤腳站在操場的石頭和水塘中,體驗溫度的不同,然後討論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活躍學生思維。
3、時事式教學
在地理教學中緊密結合當前世界或我國關注的熱點、焦點問題。如在講「人口」時,聯系當今世界由於人口過度膨脹帶來的糧食、資源、環境等一系列問題;針對近年來氣候反常,舉辦「厄爾尼諾」現象等講座。利用一些天氣奇觀舉辦關於彗星、流星的知識講座,這樣,既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又激發了他們探索宇宙奧妙的興趣。
4、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
以學生的生活為源泉,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關注熱點問題,如講「商業中心與商業網點」,先讓學生概括出昆明的商業中心,然後讓學生到自己熟悉的地方(如昆明百貨大樓附近)進行調查並引出思考;再如利用冰箱中物品被「凍干」現象,引出南極大陸的寒冷與乾燥。
二、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
學習習慣差的學生,往往成績差、比較自卑,對教師避而遠之。針對這種情況,我經常利用課間時間,到教室里與同學進行溝通,鼓勵他們多與教師接觸,與他們談生活、談學習。在課堂上,設計問題以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並鼓勵他們回答問題,對取得成績的同學及時表揚,從思想上點燃他們進取的火花。和諧的人際關系使師生之間具有融洽的感情,有助於發揮教學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學生由尊重老師到學好這門功課,為教學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環境。
三、分析會考試卷
我除了認真領會、吃透教學大綱、會考說明的精神外,還進一步分析會考試題的特點,預見下次會考趨向,有助於地理教學的有的放矢、對症下葯,是學生會考合格率提高的關鍵。
1、 突出主幹知識、兼顧覆蓋面
會考試卷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教學大綱》、《會考說明》的方針,會考內容涉及上下兩冊教材所有的單元,覆蓋面廣泛。但試題基礎性強、難度不大。
試卷中,教材單元的覆蓋率為100%,節的覆蓋率約為90%,人文地理與自然地理各佔一半。其特點是以知識的的復述為主要考查方法,所反應的主要是低層次的「再認、再現」的能力,題型中的單項選擇題、雙項選擇題都是這種考查的體現。這對差生的學習帶來不利,教師就應特別重視基本理論教學,注意理論與實際運用的有機滲透和相互融合,教學上既要面面俱到,又要重點突出。
2、 起點低、基礎面廣
大約有30%——40%的試題是教材最基礎、最基本的內容,這類試題難度小,只要學生有教材,教師講一遍,學生復習後都可以答出來,這類試題在各種題型中都有,特別是選擇題中常有這樣的試題。如:形成風的直接原因是(摩擦力 不同地區間的氣壓差異 水平氣壓梯度力 地球自轉偏向力);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化學元素是(鎂 氧 鋅 鐵)等。這些題對於學習基礎差的學生,一定要抓好基礎,答對後及時給予鼓勵,提高了這部分學生的信心。
3、 突出對學生讀圖能力,應用地圖的考查
近年來的地理會考,綜合讀圖分析題比例大,占試卷總分數的50%左右,這也充分說明了地圖是地理教學的第二語言,是地理學習的重要工具,平時教師要培養學生「以文釋圖」、「以圖釋文」和「以圖釋圖」的基本能力和方法,重視對學生識圖、讀圖能力的培養和訓練。
四、強化訓練和個別輔導
實行高中畢業會考制度發揮了對教學的正向引導作用。從會考試題的特點看,要大幅度提高會考的及格率,既不是很困難的事,也不是很容易的事。但有一點必須肯定,要提高會考合格率,必須付出艱苦的勞動。
學生要想在考試中駕輕就熟,應付自如,取得好的成績,沒有經過系統、有效的強化訓練是難以奏效的,因此「練」作為提高學生應試能力的一種重要手段是必不可少的。
1、 階段性總結測試
針對高一地理教材理論多實際應用少的特點,我每上一節課都用兩、三分鍾的時間讓學生見識一些習題、例題,從而理解地理的一些理論概述,這樣學生每上一節課,都有所鼓勵。每上完一個單元,引導學生進行縱向梳理和橫向延伸,將頭腦中分散的凌亂的地理知識,用線、面串聯起來,形成完整的知識框架,並進行單元測試。每次階段性測試題都由學生平時出錯較多的題編制而成,所以每次測驗都充滿了誘惑、充滿了競爭,並且使學生體會到了成功的歡愉,激發了他們的參與意識。
2、 綜合訓練
在系統復習的基礎上進行綜合強化訓練,每個學生做3套——5套會考模擬測試,教師要認真批閱,發現問題,然後對症下葯,分析講評,以達到綜合提高、整理知識、查漏補缺的目的,使學生在會考中取得良好的成績。
3、個別輔導
針對學習特別困難的學生,對他們進行個別輔導是很重要的,這是提高會考合格率的關鍵。對每次測試不過關的同學,都進行及時的輔導,讓他們一點一滴的理解,每一章節都必須過關,才對以後章節的學習有幫助,到綜合復習階段,讓優秀的同學對其進行輔導,形成班級上的「一對一」。
五、對以後教學的啟示
1、依綱據本,夯實基礎,面向全體。
會考屬水平性考試,主要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試題主要源自教材和會考說明,因此要回歸教材,夯實基礎,不要隨意拔高和加深難度。
2、突出重點,注意聯系,拓寬思路
重點內容即高中地理的主幹知識部分,通常揭示地理事物間的原理和規律,這是歷年會考重點關注的對象,教師應在深入鑽研教材和會考說明的基礎上,把主幹知識講深講透。教學過程中要善於總結、歸納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間的關系,應著力關注地理和生活實踐之間的相互聯系,使學生的知識結構向多層次、立體化方向發展。此外,還應在拓寬學生思路,培養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方面多下功夫,努力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研究會考,正確使用《會考說明》
地理會考為了適應新的要求,在加強考查基礎知識的同時,適當提高了能力要求;在突出地理主幹知識的同時,加強了聯系生產和生活、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考查。因此,我們教師應認真使用《會考說明》,明確要求,把握會考的命題原則和特點,增強會考復習的針對性。
⑨ 新高考2021年高三地理怎麼快速提分
高三地理復習方法
1.地理聚合思維法
是指從不同來源,不同方向探索一個正確答案的思維方法。
如:我國氣象學家竺可楨教授通過長期對氣溫、氣壓、風向和濕度等氣候要素的觀察,並仔細觀察冰的初凍、融化以及物候現象等,得出了我國近五千年以來的氣候變化規律。
2.地理逆向思維法
這是以背道常規現象、由結論推原因或條件的思維方式。
如:近年來在青藏高原發現了岩溶地形,這一反常現象怎樣解釋?按青藏高原現在的自然條件,不能形成岩溶地貌。但如果反過來由果索因,從青藏高原的發展歷史來探尋答案,則問題就解決了。
3.地理假設思維法
這種方法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科學假說。由於受科學水平和技術條件的限制,人們在實踐過程中,對某些現象不能確切了解其產生和發展規律,往往藉助猜測,作出假定說明。
如:魏格納用這種方法提出了「大陸漂移說」。科學家們對地中海未來的情形提出了「消亡說」、「乾涸說」、「擴展說」三種假設。
4.地理發散思維法
發散思維又叫擴散思維,是指當遇到一個問題,以解決這一問題為目標,進行多方向、多角度、多層次的智力活動,尋求多種答案的思維。
如:植樹造林有什麼作用?用發散思維就可回答為,森林提供木材,凈化空氣,吸煙滯塵,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美化環境等
⑩ 現在高三地理總是在50分左右。請問該如何提高高考地理成績呢
基礎不扎實,課本的東西沒有掌握全。不知道你是哪個板塊沒有學好,是地圖區域分析還是一些天體運動沒有學好,你好好把課本給熟悉了,給掌握好了,那就開始做一些課本之外的拓展題,這樣的話就能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