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四大名樓分別是什麼在哪
四大名樓是一種泛稱,特指山西鸛雀樓、江西南昌滕王閣、湖北武漢黃鶴樓、湖南嶽陽岳陽樓。
一、黃鶴樓
江南三大名樓之一的黃鶴樓,原址在湖北武漢的蛇山磯頭,相傳它始建於三國吳黃武二年(公元223年),在歷史的長河中,黃鶴樓歷經滄桑,屢毀屢建,不絕於世,可考證的就達30餘次之多。
黃鶴樓最後的一次被毀是清末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八月,因漢陽門外董家坡居民房屋起火,風大火猛,殃及城樓,很快將這千古名樓化為灰燼,僅存數千斤寶蓋銅樓鼎一架。
二、岳陽樓
位於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湖南嶽陽,岳陽古稱「巴陵」,位於湖南省北部,煙波浩淼的洞庭湖與綿延萬里的長江在這里交匯,岳陽,山、水、樓俱備,風景如畫,名勝古跡眾多。岳陽風光之美,集中在洞庭湖而鍾於岳陽樓。
以岳陽樓、君山為中心而構成的巴陵勝景,聞名遐邇,素以「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而享譽天下,不愧為「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
三、滕王閣
江南三大名樓之首,巍然聳立於江西省南昌市的贛江之濱,是一座聲貫古今,譽播海內外的千古名閣,素有「西江第一樓」之稱。
滕王閣,因滕王李元嬰始建而得名。李元纓,唐高祖李淵的第22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貞觀十三年(639年)六月受封為滕王,後遷到洪州(南昌)任都督。在南昌他別無建樹。唯在唐永徽四年(653年)於城西贛江之濱建起一座樓台為別居,此樓便是「滕王閣」。
四、鸛雀樓
位於山西省永濟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黃河東岸,共六層,前對中條山,下臨黃河,是唐代河中府著名的風景勝地。鸛雀樓的故址位於永濟市蒲州古城西郊的黃河岸畔、蒲州古城城南,本是北周時兵家修建的軍事建築。因其氣勢宏偉,高大眼闊,登上層樓則有騰空欲飛之感,故名「雲棲樓」。
又因其緊靠黃河,有一種食魚鳥類經常成群棲息於高樓之上,此水鳥似鶴,但頂不丹,嘴尖腿長,毛灰白色,人們稱其為「鸛雀」,故又稱「鸛雀樓」。它與武昌黃鶴樓,洞庭湖畔岳陽樓,南昌滕王閣齊名,被譽為我國古代四大名樓。與武昌黃鶴樓、 洞庭湖畔岳陽樓、南昌滕王閣齊名,被譽為中國古代四大名樓。
古往今來,歷朝歷代,上至真命天子,下到州官縣府,都喜歡修建樓閣。中國古代的樓閣,或用來紀念大事、或用來宣揚政績、或用來鎮妖伏魔、或用來求神拜佛,其中比較著名的就有越王樓(因杜甫《越王樓歌》而聞名天下,遠景樓因為蘇東坡題名《眉州遠景樓記》而著名。
北方鸛雀樓(因王之渙《登鸛雀樓》而聞名),江南三大名樓滕王閣(因王勃的《滕王閣序》而聞名),黃鶴樓(因崔顥的《黃鶴樓》詩而聞名),岳陽樓(因范仲淹的《岳陽樓記》而聞名)、蓬萊閣(因蘇軾的《海市詩》及傳奇神話《八仙過海》而聞名遐邇。
㈡ 中國古代四大名樓及其地理位置
黃鶴樓(湖北武漢)、岳陽樓(湖南嶽陽)、滕王閣(江西南昌)、蓬萊閣(山東蓬萊)。
岳陽樓位於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岳陽,岳陽古稱「巴陵」,位於湖南省北部,煙波浩淼的洞庭湖與綿延萬里的長江在這里交匯,名冠江南三大名樓之首的岳陽樓就坐落在傍水而生的一古城西門城頭。岳陽,山、水、樓俱備,風景如畫,名勝古跡眾多。岳陽風光之美,集中在洞庭湖而鍾於岳陽樓。以岳陽樓、君山為中心而構成的巴陵勝景,聞名遐邇,素以「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而享譽天下,不愧為「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岳陽的岳陽樓,武昌的黃鶴樓,南昌的滕王閣,合稱"江南三大名樓」。岳陽樓矗立於洞庭湖東岸,岳陽市西門城牆上,西臨煙波浩淼的洞庭湖、北望滾滾東去的萬里長江,水光樓影 ,相映成趣,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的盛譽,是中國著名的旅遊勝地之一。
滕王閣巍然聳立於贛江之濱,是一座聲貫古今,譽播海內外的千古名閣,素有「江西第一樓」之稱。 滕王閣因滕王李元嬰始建而得名。李元纓,唐高祖李淵的第22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貞觀十三年(639年)六月受封為滕王,後遷到洪州(南昌)任都督。在南昌他別無建樹。唯在唐永徽四年(653年)於城西贛江之濱建起一座樓台為別居,此樓便是「滕王閣」。
蓬萊閣位於煙台市西(一小時車程),坐落在蓬萊城北面的丹崖山上,自古就有「仙境」之稱,與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並稱全國四大名樓。據文獻記載,唐代這里便建過龍王宮和彌陀寺;宋朝時的1061年,由郡守朱處約建蓬萊閣供人游覽;明萬曆十七年,也就是1589年,巡撫李戴在蓬萊閣附近操辦增建了一批建築物;1819年,清知府志楊豐昌和總兵劉清和又主持擴建,才使蓬萊閣具有了現在的規模。傳說漢武帝多次駕臨山東半島,登上突入渤海的丹崖山,尋求「蓬萊仙境」,後人就把這座丹崖山喚作蓬萊。恍如仙境丹崖山立在海邊,臨海的一面是陡峭的絕壁,山岩紋理是暗紅色,故有此名。
鸛雀樓位於山西省永濟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黃河東岸,共六層,前對中條山,下臨黃河,是唐代河中府著名的風景勝地。它與武昌黃鶴樓、 洞庭湖畔岳陽樓、南昌滕王閣齊名,被譽為中國古代四大名樓。
㈢ 中國四大名樓在哪裡
四大名樓分別是山西鸛雀樓、江西南昌滕王閣、湖北武漢黃鶴樓、湖南嶽陽岳陽樓。
1、山西鸛雀樓
鸛雀樓佔地面積2.064平方公里,其所處的山西省永濟市地處山西省西南端,運城盆地西南角,位於晉、秦、豫「黃河金三角」區域中心,永濟西濱黃河與陝西省大荔縣、合陽縣隔河相望;南依中條山與芮城縣接壤;東鄰運城市;北接臨猗縣。
2、江西南昌滕王閣
滕王閣,位於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贛江東岸,江西省南昌市東湖區榕門路仿古街58號,始建於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嬰始建而得名,又因初唐詩人王勃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而流芳後世。
3、湖北武漢黃鶴樓
黃鶴樓位於湖北省武漢市長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巔,瀕臨萬里長江,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江南三大名樓」之一,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樓「和」天下絕景「之稱。
4、湖南嶽陽岳陽樓
岳陽樓位於湖南省岳陽市古城西門城牆之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之美譽,岳陽樓屹立於湖南省岳陽市西北的巴丘山下,緊靠京廣鐵路、京珠高速公路和107國道,在南北交通干線上亦處中端,易轉入與之相連的其他鐵路、公路,通達各省。
(3)四大名樓地理位置最南的是哪個擴展閱讀:
古往今來,歷朝歷代,上至真命天子,下到州官縣府,都喜歡修建樓閣。中國古代的樓閣,或用來紀念大事、或用來宣揚政績、或用來鎮妖伏魔、或用來求神拜佛,
其中比較著名的就有越王樓(因杜甫《越王樓歌》而聞名天下,遠景樓因為蘇東坡題名《眉州遠景樓記》而著名,北方鸛雀樓(因王之渙《登鸛雀樓》而聞名),
江南三大名樓滕王閣(因王勃的《滕王閣序》而聞名),黃鶴樓(因崔顥的《黃鶴樓》詩而聞名),岳陽樓(因范仲淹的《岳陽樓記》而聞名)、蓬萊閣(因蘇軾的《海市詩》及傳奇神話《八仙過海》而聞名遐邇。
㈣ 中國的四大名樓在哪
四大名樓分別是山西鸛雀樓、江西南昌滕王閣、湖北武漢黃鶴樓、湖南嶽陽岳陽樓。
岳陽樓在湖南嶽陽市西門城樓上,滕王閣在江西南昌市贛江邊,黃鶴樓在湖北武漢市蛇山的黃鵠磯頭,鸛雀樓在山西省永濟市。
1、山西鸛雀樓
該樓始建於北周(公元557年~580年),廢毀於元初,1997年重建。唐宋之際文人學士登樓賞景留下許多不朽詩篇,其中王之渙的《登鸛雀樓》堪稱千古絕唱。
2、江西南昌滕王閣
滕王閣臨贛江而立,因王勃的《滕王閣序》而聞名,是「江南三大名樓」之一,也是南昌的地標。盡管屢毀屢建,如今的建築是近代翻修過的,,但它仍是人們來南昌的必到景點之一。
3、湖北武漢黃鶴樓
黃鶴樓是武漢的城市地標之一,李白等都為黃鶴樓留下了詩詞。登上黃鶴樓遠眺,可以看到滾滾長江和武漢三鎮風光。
4、湖南嶽陽岳陽樓
岳陽樓位於岳陽市西門城頭、緊靠洞庭湖畔,與江西南昌的滕王閣、湖北武漢的黃鶴樓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
1、鸛雀樓始建於北周時期(約在557—580年間),歷經隋、唐、五代、宋、金700餘年後,至元初成吉思汗的金戈鐵馬進攻中原,毀於兵,僅存故址。明初時故址尚存,後因黃河水泛濫,河道擺動頻繁,其故址隨之難以尋覓。人們只得以蒲州西城樓當作「鸛雀樓」,登臨作賦者不絕。
2、唐貞觀十三年(公元639年),唐高祖李淵第二十二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嬰被封於山東滕州,為滕王。他於滕州築一閣樓名曰「滕王閣」(已被毀)。
唐顯慶四年(公元659年),滕王李元嬰調任江南洪州(今江西南昌)都督,因其思念故地滕州,修築了著名的「滕王閣」。滕王閣因王勃的《滕王閣序》為後人熟知,成為永恆的經典。
滕王閣與湖北武漢黃鶴樓、湖南嶽陽樓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歷史上的滕王閣先後共重建達29次之多,屢毀屢建。
3、黃鶴樓始建於三國時代吳黃武二年(公元223年),三國時期該樓只是夏口城一角瞭望守戍的「軍事樓」,晉滅東吳以後,三國歸於一統,該樓在失去其軍事價值的同時,隨著江夏城地發展,逐步演變成為官商行旅「游必於是」、「宴必於是」的觀賞樓。
唐代詩人崔顥在此題下《黃鶴樓》一詩,李白在此寫下《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歷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許多千古絕唱,使得黃鶴樓自古以來聞名遐邇。
黃鶴樓坐落在海拔61.7米的蛇山頂,以清代「同治樓」為原型設計,京廣鐵路的列車從樓下呼嘯而過。樓高5層,總高度51.4米,建築面積3219平方米。黃鶴樓內部由72根圓柱支撐,外部有60個翹角向外伸展,屋面用10多萬塊黃色琉璃瓦覆蓋構建而成。
4、岳陽樓主樓高19.42米,進深14.54米,寬17.42米,為三層、四柱、飛檐、盔頂、純木結構。樓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貫樓頂,周圍繞以廊、枋、椽、檁互相榫合,結為整體。
岳陽樓作為三大名樓中唯一保持原貌的古建築,其獨特的盔頂結構,更是體現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和能工巧匠的精巧的設計和技能。北宋范仲淹膾炙人口的《岳陽樓記》更使岳陽樓著稱於世。
㈤ 中國的四大名樓分別是什麼具體位置在哪裡
中國四大名樓nbsp;●黃鶴樓nbsp;號稱江南三大樓之一的黃鶴樓,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黃鶴礬頭,相傳它始建於三國吳黃武二年(公元223年),1700多年來屢建屢毀,最後一次毀於清光緒十年(1884年)大火。名樓多傳說,因此使它更有神奇色彩。nbsp;據《極恩錄》記載,黃鶴樓原為辛氏開設的酒店,一道士為了感謝她千杯之恩,臨行前在壁上畫了一隻鶴,告之它能下來起舞助興。從此賓客盈門,生意興隆。過了10年,道士復來,取笛吹奏,道士跨上黃鶴直上雲天。辛氏為紀念這位幫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樓,取名「黃鶴樓」。nbsp;以上當然是神話傳說。三國時在這陸江的山巔建樓,首先還是出於軍事上的需要,但後來逐漸成為文人薈萃,宴客、會友、吟詩、賞景的游覽勝地。歷代的名人如崔顥、李白、白居易、賈島、夏竦、陸游等都曾先後到這里游覽,吟詩、作賦。唐代詩人崔顥登上黃鶴樓賞景寫下了一首千古流傳的名作《黃鶴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干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後來李白也登上黃鶴樓,放眼楚天,胸襟開闊,詩興大發,正要提筆寫詩時,卻見崔顥的詩,自愧不如只好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崔顥題詩,李白擱筆,從此名氣大盛。nbsp;1957年建長江大橋武昌引橋時,佔用了黃鶴舊址,如今重建的黃鶴樓在距舊址約1千米左右的蛇山峰嶺上。樓共五層,高50.4米,攢尖頂,層層飛檐,四望如一。在主樓周圍還建有勝象寶塔、碑廊、山門等建築。整個建築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nbsp;黃鶴樓內部,層層風格不相同。底層為一高大寬敞的大廳,其正中藻井高達10多米,正面壁上為一幅巨大的「白雲黃鶴」陶瓷壁畫,兩旁立柱上懸掛著長達7米的聯:爽氣西來,雲霧掃開天地撼;大江東去,波濤洗凈古今愁。二樓大廳正面牆上,有用大理石鐫刻的唐代閻伯謹撰寫的《黃鶴樓記》,它記述了黃鶴樓興廢沿革和名人軼事。樓記兩側為兩幅壁畫,一幅是「孫權築城」,形象他說明黃鶴樓和武昌城相繼誕生的歷史;另一幅是「周瑜設宴」,反映三國名人去黃鶴樓的活動。三樓大廳的壁畫為唐宋名人的「綉像畫」,如崔顥、李白、白居易等,也摘錄了他們吟詠黃鶴樓的名句。四樓大廳用屏風分割幾個小廳,內置當代名人字畫,供遊客欣賞、選購。頂層大廳有《長江萬里圖》等長卷、壁畫。走出五層大廳的外走廊,舉目四望,視野開闊。這里高出江面近90米,大江兩岸的景色,歷歷在望,令人心曠神怡。黃鶴樓所在的蛇山一帶辟為黃鶴樓公園。種植了許多花草樹木,還有一些牌坊、軒、亭、廊等建築。有一個詩碑廊,收藏著許多刻有歷代著名詩人作品的石,蛇山一帶的古代景點都將陸續修復。黃鶴樓將成為位於我國心臟地帶的中心城市武漢的一個標志。nbsp;●岳陽樓nbsp;岳陽樓位於湖北嶽陽市城西,聳立在820平方米的城台上,巍峨壯觀,是座集歷史、文化、藝術、旅遊、建築諸價值於一身的古建築精品。與武漢的黃鶴樓、南昌的騰王閣並稱為中國「江南三大名樓「,與洞庭湖和君山合稱為「岳陽樓--洞庭湖「風景名勝區。岳陽樓於1998年1月,由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岳陽樓--洞庭湖風景名勝區「,1998年8月被定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是國家第八條黃金旅遊線上湖南境內的唯一景點,名重古今,譽滿中外。岳陽樓初建於公元220元前後,距今已有1700多年,三國時期用作魯肅閱軍樓;南北朝時名曰巴陵城樓;初唐時又稱南nbsp;樓;中唐李白賦詩後,才稱之岳陽樓,到公元1045年,慶歷四年春,滕子京重修岳陽樓,請友范仲俺作了《岳陽樓記》嵌在二樓,從此,岳陽樓名聲大振。nbsp;岳陽樓採用純木結構,nbsp;其造型因露明的木樑柱、構件、裝修具有線條優美的表現力,它的保護木構件外表的漆給建築結構賦予了豐富的色澤美,這些充分顯示出中國古建築的獨特的民族風格,凝結著中國勞動人民聰明智慧和精湛的藝術才nbsp;能,在美學、力學、建築學、材料學、工藝學等方面都有著驚人的成就,在人類文明史上永遠光彩奪目。nbsp;步入岳陽樓公園門口,你首先看到的是一幅黑底藍字的聯「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它高度涵括了洞庭水的秀麗風光和千古名樓的不朽景觀。穿過古老高大的城門,左邊是假山和碑廊,碑廊是1984年大修時所增刻的,分為四欄陳列即:記事碑、民國以前碑刻,今人碑、雜碑,這些記載既向世人展示著岳陽的歷史,又給人以歷史文化的熏陶。從石碑折回、來到城門洞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