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托勒密是如何寫出地理學碩

托勒密是如何寫出地理學碩

發布時間:2022-07-29 14:19:50

① 托勒密關於地球和地球的運動,他提出了什麼理論

托勒密發展完善了地心說理論,即地球是宇宙的中心,靜止不動,其他星辰都圍繞著地球轉,由近及遠依次為月亮、金星、水星、太陽、火星、木星、土星,而恆星在最外面形成不動的恆星天球。對於觀測與理論不符的問題,後來者用增加行星運行的本輪和均輪的辦法來解釋,可是隨著觀測的精度越來越高,數學水平發展越來越高,地心說的模型越來越難以滿足需要,終於被哥白尼的日心說代替。
也許,還應該說明一點,運動,是相對的,單只對兩個物體來說,可以任意定義其中一個是靜止的,另一個是運動的。但是,對於描述多個體間的運行體系的話,因為需要找到一個最簡表達式,則必須找到一個正確的「基準點」,否則,天體運行的數學表達式將極其復雜,或許以當前的數學水平無法表達。

② 托勒密繪制的世界地圖與今天的地圖有什麼區別(圖片,文字說明)

公元120年,一位青年也在這座古老的圖書館里研究天文學、地理學。他就是克羅狄斯·托勒密。托勒密綜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認為繪制地圖應根據已知經緯度的定點做根據,提出地圖上繪制經緯度線網的概念。為此,托勒密測量了地中海一帶重要城市和據點的經緯度,編寫了8卷地理學著作。其中包括8000個地方的經緯度。為使地球上的經緯線能在平面上描繪出來,他設法把經緯線繪成簡單的扇形,從而繪制出一幅著名的「托勒密地圖」。15世紀初,航海家亨利開始把「托勒密地圖」付諸實踐。但是,經過反復考察,卻發現這幅地圖並不實用。亨利手下的一些船長遺憾地說:「盡管我們對有名的托勒密十分敬仰,但我們發現事實都與他說的相反。」
沒有圖片

③ 中世紀人們認為地球是平的嗎

中世紀的歐洲人認為世界是平的嗎?一個著名的15世紀地球儀反駁了這個神話。1492年,也就是哥倫布啟航的同一年,一位名叫馬丁·貝海姆的德國地理學家創造了一個代表地球的地球儀。他在哥倫布遠征之前展示了世界。地球包括被水包圍的歐洲、亞洲和非洲。

然後,他使用亞歷山大港和埃及賽尼 之間的距離估算了地球的周長,那裡的太陽處於天頂,沒有投下陰影。根據他的陰影測量,埃拉托色尼估計地球的周長約為28,968英里,非常接近24,902英里的實際距離。

④ 關於托勒密有哪些介紹

克羅狄斯·托勒密(約公元90年—168年),是「地心說」的集大成者,古希臘天文學家、地理學家和光學家。主要著有《天文學大成》、《地理學指南》和《四書》等。

公元127年,托勒密被送到亞歷山大去求學。在那裡,他閱讀了不少的書籍,並且學會了天文測量和大地測量。他曾長期住在亞歷山大城,直到151年。

托勒密曾在亞歷山大城居住和工作,168年去世。一生著述甚多。其中《天文學大成》(13卷),是根據喜帕恰斯的研究成果寫成的一部西方古典天文學網路全書,主要論述宇宙的地心體系,認為地球居於中心,日、月、行星和恆星圍繞著它運行。此書在中世紀被尊為天文學的標准著作,直到16世紀中哥白尼的日心說發表,地心說才被推翻。

另一部重要著作《地理學指南》(8卷)是古希臘有關數理地理知識的總結,主要以馬里努斯的工作為基礎,參考亞歷山大城圖書館的資料撰成。第1卷為一般理論概述,闡述了他的地理學體系,修正了馬里努斯的制圖方法。第2卷至第7卷列有歐、亞、非三大洲8100處地點位置的一覽表,並採用喜帕恰斯所建立的緯度和經度網,把圓周分為360份,給每個地點都註明經緯度坐標。第8卷由27幅世界地圖和26幅局部區域圖組成,以後曾多次刊印,稱為《托勒密地圖》。

托勒密認為地理學是對地球整個已知地區及與之有關的一切事物作線性描述,即繪制圖形,並用地名和測量一覽表代替地理描述。他在《地理學指南》中採用了波西東尼斯錯誤的地球周長數字,又在繪制陸地向東延伸中增加了誤差。把有人居住的世界想像為一片連續不斷的陸塊,中間包圍著一些海盆,並在地圖上表明:印度洋的南面還存在一塊未知的南方大陸(見古希臘羅馬地理學)。直到18世紀英國探險家J·庫克的探險航行,才消除這個錯誤。他在《地理學指南》中還提出了兩種新的地圖投影:圓錐投影和球面投影。

127年到151年,他在亞歷山大一個大城進行天文觀測,所觀測的結果都寫在了《至大論》中,這是關於他生活年代、工作地點的可靠的資料。見於《至大論》書中的托勒密天文觀測記錄,最早的日期為公元127年3月26日,最晚的日期為141年2月2日。

由此可知,托勒密曾活動於羅馬帝國皇帝哈德良(公元117—138年在位)和安東尼(公元138—161年在位)兩帝時代。《至大論》是托勒密早年的作品,此後他還寫了許多著作,由這些著作推斷,托勒密在哈德良皇帝時代已很活躍,而且他一直活到馬可·奧勒留(公元161—180年在位)皇帝時代。

由托勒密留下的觀測記錄來看,他的所有天文觀測都是在埃及(當時在羅馬帝國統治之下)的亞歷山大城(今埃及亞歷山大省的省會)。

托勒密的著作集古希臘天文學之大成,但是對於他個人的師承,迄今幾乎一無所知。《至大論》中曾使用了塞翁的行星觀測資料,有人認為塞翁可能是他的老師,但這僅是猜測而已。

托勒密的不少著作題贈給一個不知誰何的賽魯斯。還有人認為泰爾的馬里努斯是托勒密的老師,托勒密在《地理學》一書中使用並修訂了馬里努斯的不少資料。所有這些情況都還不足以確定托勒密的師承。

⑤ 托勒密 的《地理學指南》中為什麼會有南極洲

南極洲在19世紀20年代被發現以前沒有正式名稱,古希臘地理學家、地圖學家和天文學家托勒密(Ptolemaeus,約90-168年), 根據古希臘人按照對稱與平衡原理的推測,公元2世紀繪制的地圖上在印度洋南部畫出了跨越地球「底」部大陸,命名為「未知的南方大陸」。
他認為南方大陸非常大,幾乎填滿了南半球。這個地圖與現代理解的地圖基本一致。所以,托勒密有「現代地圖學祖師」之稱。在14~16世紀的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托勒密的地球學著作被重新「發現」,譯成各種文字,一版再版,許多地圖上發現了這塊「假想的大陸」,只是它的位置要比托勒密繪制的更靠南一些,而且它的名字也被改成「南方的陸地」。南極洲真正被確認存在已是18世紀。
可以看出,那時對南極洲的存在只是一個假想,並不是說他們那個時候就知道南極洲的存在。

⑥ 古希臘科學家托勒密關於地球和地球的運動,他提出了什麼理論

古希臘天文學家托勒密關於地球和地球的運動,他提出了地心說理論。

托勒密認為,地球處於宇宙中心靜止不動。從地球向外依次有月球、水星、金星、太陽、火星、木星和土星,在各自的軌道上繞地球運轉。其中,行星的運動要比太陽、月球復雜些:行星在本輪上運動,而本輪又沿均輪繞地運行。

在太陽、月球、行星之外,是鑲嵌著所有恆星的天球恆星天。再外面,是推動天體運動的原動天。地心說是世界上第一個行星體系模型。

(6)托勒密是如何寫出地理學碩擴展閱讀:

一、地形說的歷史原因

1、星體繞著某一中心的勻角速運動,符合當時佔主導思想的柏拉圖的假設,也適合於亞里士多德的物理學,易於被人們接受。

2、用幾種圓周軌道不同的組合解釋、預言了行星的運動位置,解釋了行星的亮度變化,這與實際相差很小,相比以前的體系有所改進。

3、地球不動的說法,對當時人們的生活是令人安慰的假設,也符合基督教信仰。

二、地心說的歷史意義

地心說是世界上第一個行星體系模型。盡管它把地球當作宇宙中心是錯誤的,然而它的歷史功績不應抹殺。地心說承認地球是「圓形」的,並把行星從恆星中區別出來,著眼於探索和揭示行星的運動規律,這標志著人類對宇宙認識的一大進步。

地心說最重要的成就就是運用數學計算行星的運行,托勒密還第一次提出了「運行軌道」的概念,設計出了一個本輪一個均輪模型。按照這個模型,人們能夠對行星的運動進行定量計算,推測行星所在的位置,這是一個了不起的創造。

在一定時期里,依據這個模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正確的預測天象,因而在生產實踐中也起過一定作用。雖然托勒密的地心體系後來被日心說取代,但是它在誕生至今1500多年的時間里,帶給西方人的東西遠遠多於哥白尼的日心說。

地心說,是世界上第一個行星體系模型,是世界上最早的假說—演繹體系。在建立理論的過程中,自始至終使用數學工具去研究和證明,開創了構建精確性理論的先河。

在地心說占統治地位的上千年間,由於地心說的統治地位和廣泛影響,它塑造了西方人的分析式的思維方式,和不包含倫理觀的實體自然觀,以及自然研究中應用數學工具。

⑦ 地心說是誰寫的

托勒密

地心說是長期盛行於古代歐洲的宇宙學說。它最初由古希臘學者歐多克斯提出,後經亞里多德、托勒密進一步發展而逐漸建立和完善起來。
托勒密認為,地球處於宇宙中心靜止不動。從地球向外,依次有月球、水星、金星、太陽、火星、木星和土星,在各自的圓軌道上繞地球運轉。其中,行星的運動要比太陽、月球復雜些:行星在本輪上運動,而本輪又沿均輪繞地運行。在太陽、月球行星之外,是鑲嵌著所有恆星的天球——恆星天。再外面,是推動天體運動的原動天。下面是這種學說的示意圖:

⑧ 托勒密在天文方面有哪些貢獻

托勒密總結了希臘古天文學的成就,寫成《天文學大成》十三卷。其中確定了一年的持續時間,編制了星表,說明旋進、折射引起的修正,給出日月食的計算方法等。他利用希臘天文學家們特別是喜帕恰斯的大量觀測與研究成果,把各種用偏心圓或小輪體系解釋天體運動的地心學說給以系統化的論證,後世遂把這種地心體系冠以他的名字,稱為托勒密地心體系。

巨著《天文學大成》十三卷是當時天文學的網路全書,直到開普勒的時代,都是天文學家的必讀書籍。《地理學指南》八卷,是他所繪的世界地圖的說明書,其中也討論到天文學原則。他還著有《光學》五卷,其中第一卷講述眼與光的關系,第二卷說明可見條件、雙眼效應,第三卷講平面鏡與曲面鏡的反射及太陽中午與早晚的視徑大小問題,第五卷試圖找出折射定律,並描述了他的實驗,討論了大氣折射現象。此外,尚有年代學和占星學方面的著作等。

在古老的宇宙觀中,人們把天看成是一個蓋子,地是一塊平板,平板就由柱子支撐著。

在公元前四到三世紀,對於天體的運動,希臘人有兩種不同的看法:一種以歐多克斯為代表,他從幾何的角度解釋天體的運動,把天上復雜的周期現象,分解為若干個簡單的周期運動;他又給每一種簡單的周期運動指定一個圓周軌道,或者是一個球形的殼層,他認為天體都在以地球為中心的圓周上做勻速圓周運動,並且用二十七個球層來解釋天體的運動,到了亞里士多德時,又將球層增加到五十六個。

另一種以阿利斯塔克為代表,他認為地球每天在自己的軸上自轉,每年沿圓周軌道饒日一周,太陽和恆星都是不動的,而行星則以太陽為中心沿圓周運動。但阿利斯塔克的見解當時沒有人表示理解或接受,因為這與人們肉眼看到的表觀景象不同。

托勒密於公元二世紀,提出了自己的宇宙結構學說,即「地心說」。其實,地心說是亞里士多德的首創,他認為宇宙的運動是由上帝推動的。他說,宇宙是一個有限的球體,分為天地兩層,地球位於宇宙中心,所以日月圍繞地球運行,物體總是落向地面。

地球之外有9個等距天層,由里到外的排列次序是:月球天、水星天、金星天、太陽天、火星天、木星天、土星天、恆星天和原動力天,此外空無一物。各個天層自己不會動,上帝推動了恆星天層,恆星天層才帶動了所有的天層運動。人居住的地球,靜靜地屹立在宇宙的中心。

托勒密全面繼承了亞里士多德的地心說,並利用前人積累和他自己長期觀測得到的數據,寫成了8卷本的《偉大論》。在書中,他把亞里士多德的9層天擴大為11層,把原動力天改為晶瑩天,又往外添加了最高天和凈火天。

托勒密設想,各行星都繞著一個較小的圓周上運動,而每個圓的圓心則在以地球為中心的圓周上運動。他把繞地球的那個圓叫「均輪」,每個小圓叫「本輪」。同時假設地球並不恰好在均輪的中心,而偏開一定的距離,均輪是一些偏心圓;日月行星除作上述軌道運行外,還與眾恆星一起,每天繞地球轉動一周。托勒密這個不反映宇宙實際結構的數學圖景,卻較為完滿的解釋了當時觀測到的行星運動情況,並取得了航海上的實用價值,從而被人們廣為信奉。

在討論托勒密的歷史功績及影響時,不能不先談到一些很容易使人誤入歧途的成見。這些成見並非學術研究所得出的成果,而是與某些特定時期的宣傳活動密切結合在一起。因而廣泛流傳,其中比較重要的有如下兩種。

托勒密的《至大論》,在他身後不久就成為古代西方世界學習天文學的標准教材。公元4世紀就出現了帕普斯的評注本文學和亞歷山大城的塞翁的評注本。約在公元800年出現阿拉伯文譯本。隨後出現更完善的譯本,它們與阿拔斯王朝的哈里發阿爾馬蒙對天文學的大力贊助密切聯系在一起。1175年,出現了克雷莫納的傑拉爾德從阿拉伯文譯的拉丁文譯本,《至大論》開始重新為西歐學者所了解。

在此之前不久,1160年左右還有一個從希臘文本譯出的拉丁文譯本出現在西西里,但可能不太為人所知。這些譯本,連同來自阿拉伯一些以《至大論》為基礎的新論著,在13世紀大大提高了西方天文學的水準,而在此前漫長的中世紀時期,西方世界的天文學進展主要出現在阿拉伯世界;然而阿拉伯天文學家更是大大受益於托勒密的天文學著作。

托勒密的天文學著作經阿拉伯學者之手而重為歐洲所知之後,又在歐洲保持了長時間的影響力,至少延續到16世紀。在此之前,沒有任何西方的星歷表不是按托勒密理論推算出來的。

雖然星歷表的精確程度不斷有所提高,但由於托勒密所使用的古希臘本輪–均輪系統具有類似級數展開的功能,即為了增加推算的精確度,可以在本輪上再加一個小輪,讓此小輪之心在本輪上繞行,而讓天體在小輪上繞行。只要適當調諸輪的半徑、繞行方向和速度,即可達到要求。

從理論上說,小輪可以不斷增加,以求得更高的精度,有些天文學家正是這樣做的,關於小輪體系的繁瑣,是許多宣傳性讀物中經常談到的話題,這也成為托勒密的罪狀之一,但這在很大程度上是錯誤的。以哥白尼體系為例,在《天體運行論》中,哥白尼仍使用小輪和偏心圓達34個之多(地球3個,月球4個,水星7個,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各5個)。

托勒密地理學對後世的巨大影響。《地理學》一書在9世紀初葉便有了阿拉伯譯本,書中關於伊斯蘭帝國疆域內各地記載中的不準確這處,很快被發現並代之以更准確的記述,原初的阿拉伯文譯本已經佚失,但此書在伊斯蘭地理學中的直接與間接影響是值得注意的。

《地理學》約在1406年出現由J.安傑勒斯從希臘文本譯出的拉丁文譯本。因為此書即使在當時(在它問世後1200年!)仍是對已知世界總的地理情況的最佳指南,所以很快流行起來。直到16世紀,許多制圖學在16世紀的進展提供了強大的刺激。托勒密的投影方受到非議,由此導致各種新投影法的問世。

《地理學》中的第一種投影法在墨卡托1554年的歐洲地圖中受到非議,第二種投影法從1511年起受到更多的批評。然而無論如何,托勒密的《地理學》為後人提供了世上最早的有數學依據的地圖投影法。

現代學者認為,哥倫布(1451~1506)在開始他那改變人類歷史的遠航之前,至少曾細心閱讀過5本書,其中一本就是托勒密的《地理學》,而其餘4本與此不是同類著作,哥倫布相信通過一條較短的渡海航線,就可以到達亞洲大陸的東海岸,結果他在他設想的亞洲東岸位置上發現了美洲新大陸——盡管他本人直到去世時仍認為他發現的正是托勒密地圖上所繪的亞洲大陸。

由此可見,托勒密的《地理學》著作影響之大。

閱讀全文

與托勒密是如何寫出地理學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