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天然氣怎麼分類的
依據不同的原則,天然氣有以下分類方式:
(1)按礦藏特點分,可分為:氣井氣、凝析井氣和油田氣。前兩者合稱為非伴生氣,後者又稱為油田伴生氣。
氣井氣:即純氣田天然氣。氣藏中的天然氣以氣相存在,通過氣井開采出來,其中甲烷含量高。
凝析井氣:即凝析氣田天然氣,在氣藏中以氣體狀態存在,是具有高含量可回收烴液的氣田氣。其凝析液主要為凝析油,其次可能還有部分被凝析的水。這類氣田的井口流出物除含有甲烷、乙烷外,還含有一定量的丙烷、丁烷及C5以上的烴類。
油田氣:即油田伴生氣。它伴隨原油共生,是在油藏中與原油呈相平衡接觸的氣體,包括游離氣(氣層氣)和溶解在原油中的溶解氣。從組成上亦認為屬於濕氣。
(2)按天然氣的烴類組成分,有兩種分類形式:
一是按照C5界定法,可分為:干氣和濕氣。
干氣:指在1立方米(101.325kPa,20℃)井口流出物中,C5以上烴類液體含量低於13.5立方厘米的天然氣。
濕氣:指在1立方米井口流出物中,C5以上烴類液體含量高於13.5立方厘米的天然氣。
二是按照C3界定法,可劃分為:貧氣和富氣。
貧氣:指在1立方米井口流出物中,C3以上烴類液體含量低於10立方厘米的天然氣。
富氣:指在1立方米井口流出物中,C3以上烴類液體含量高於10立方厘米的天然氣。
(3)按酸氣含量分(CO2和硫化物含量多少),可分為:酸性天然氣和潔氣。
酸性天然氣:指含有顯著量的硫化物和CO2等酸性氣體。這類氣體必須經處理後,才能達到管輸標准或商品氣氣質指標。
潔氣:指含硫化物和CO2甚微或根本不含的氣體,它不需凈化就可外輸和利用。另外,把凈化後達到管輸要求的天然氣稱為凈化氣。
(4)根據天然氣的加工類型分,可分為:液化天然氣、液化石油氣和液化煤層氣。
液化天然氣(LNG):是天然氣經壓縮、冷卻,在-160℃下液化而成。其主要成分為甲烷,用專用船或油罐車運輸,使用時重新氣化。
液化石油氣(LPG):是由煉廠氣或天然氣(包括油田伴生氣)加壓、降溫、液化得到的一種無色、揮發性氣體。由煉廠氣所得的液化石油氣,主要成分為丙烷、丙烯、丁烷、丁烯,同時含有少量戊烷、戊烯和微量硫化物雜質。由天然氣所得的液化氣的成分基本不含烯烴。
液化煤層氣(LCPM):原料煤層氣經過壓縮、預處理(主要為去除水分、二氧化碳、硫化氫、汞等),再經低溫換熱後(終溫-162℃)變成液態的煤層氣,稱為液化煤層氣,簡稱LCPM。
② 天然氣民用和非民用怎麼劃分,是以房屋性質來劃分的嗎
一般情況是這樣的,價格上的區別。商用是價格最高的,最低的是民用,中間是工業用氣。譬如商住兩用公寓,寫字樓,店鋪等都是收費較高的。
主要區別在於其土地使用性質和產權性質的差異,具體如下:
1、土地使用年限不同
商業住宅土地使用年限為40年;
商品住宅土地使用年限為70年。
2、產權性質不同
③ 天燃氣分什麼一階段和二階段,它足怎麼區分的
按照滿足不同用氣需求,將居民用氣量分為三檔:
第一檔氣量,為月用氣35立方米及以下,即年用氣420立方米及以下;
第二檔氣量,為月用氣35立方米以上—55立方米及以下,即年用氣420立方米以上—660立方米及以下;
第三檔氣量,為月用氣55立方米以上,即年用氣量660立方米以上。
各檔氣量價格實行超額累進加價,其中:
第一檔氣價,為當地現行居民生活用氣價格;
第二檔氣價,為當地現行居民生活用氣價格的1.1倍;
第三檔氣價,為當地現行居民生活用氣價格的1.3倍。
(3)天然氣供暖是按怎麼地理劃分的擴展閱讀
對學校、養老福利機構等執行居民氣價的非居民用戶,暫不實行階梯氣價,氣價水平按當地居民第一檔、第二檔氣價平均水平執行,即現行居民生活用氣價格的1.05倍。
保障低收入群體利益方面,按照要求,各地要充分考慮低收入群體經濟承受能力,在實行居民生活用氣階梯價格的同時,確保低收入群體基本生活水平不降低。沒有制定對低收入群體價格優惠措施的地方,要抓緊制定實施價格優惠措施;已制定實施價格優惠措施的地方,有條件的可適當增加優惠。
④ 中國供暖區域按什麼劃分
按照秦嶺淮河為分界,分為南北區域。
之所以出現供暖的「南北差異」,主要就在於解放初制定的秦嶺淮河供暖劃界。但是當時制定這條線是基於經濟發展水平的考慮,而非實際需要。沒有暖氣的南方,比北方更冷,甚至連許多北方人都受不了南方的冬天。一旦出現冰雪天氣,南方氣溫降至零度以下就更讓人「傷不起」。
繼續按照百年前劃定的南北劃界線來決定是否供暖顯然早已不合時宜。事實上,為南方集中供暖的呼聲已有多年,然而每次都是雷聲大雨點小,相關提案至今未得到決策層面的認可。反對方的依據主要是能耗巨大。
(4)天然氣供暖是按怎麼地理劃分的擴展閱讀:
1、我國集中供暖模式沿襲蘇聯
中國的集中供暖制度始於20世紀的50年代,參照當時蘇聯的模式,初步建立了住宅鍋爐供暖體系。當時蘇聯將室外5攝氏度以下定義為冬天,而我國規定只在日平均氣溫不超過5℃的日數在90天以上的地區集中供暖。
主要包括華北、東北、西北等地區。縱觀世界各國的冬季取暖模式,無論是集中供暖的俄羅斯(即前蘇聯)還是分戶供暖的歐洲各國,都沒有像中國這樣以地理界限來劃分供暖區域。
2、南北界限劃分不科學
上世紀50年代,我國以秦嶺、淮河為界,劃定北方為集中供暖區,南方不集中供暖,這即為南北供暖線。但據最新的統計資料顯示,現在「南方」很多地區冬季平均溫度經常打破「不超過5攝氏度」這一制定集中供暖參考的數據記錄。
「不超過5攝氏度」只是從人體對溫度的感受出發,並沒有考慮濕度、風速等其他相關因素,因此根據南北分界線一刀切來決定是否集中供暖的做法,對接近分界線的周邊地區來說並不合理。
⑤ 在中國冬天有無暖氣是以什麼為界限的
中國供暖分界線位於北緯33度附近的秦嶺和淮河一帶,上世紀50年代,中國在蘇聯援助下為城市居民安裝集中供熱系統,由於當時的中國正面臨嚴峻能源短缺,於是作為中國南北分界線的「秦淮線」就成為集中供暖的界限。
每年的11月15日,中國的集中供暖系統開始工作,並在未來4個月內為居民住所持續輸送暖氣。
供暖分界線秦嶺-淮河線也是是中國(特別是東部)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線,此線的南面和北面,無論是自然條件、農業生產方式,還是地理風貌或是人民的生活習俗,都有明顯的不同。
之所以以改線為分屆,是因為淮河兩岸的地形、河流及水文特徵的差異不如秦嶺南北的差異明顯,在很大程度上淮河作為南北分界線提出主要是依據其地理分區的意義。
(5)天然氣供暖是按怎麼地理劃分的擴展閱讀:
如今,隨著中國經濟增長,中國民眾生活水平改善,該分界線正日益被視為「時代錯誤」或「不合時宜」。有些城市甚至曾因大量市民同時使用電熱器而遭遇大面積停電事故。有學者認為應以室外溫度作為判斷當地是否提供集中供熱的決定因素。
中國北方地區冬季供熱以煤為主要燃料,但隨著供熱技術和設備的發展供熱方式的多樣化,供熱能源結構也出現了一些變化。
目前,以氣、油、電位為供熱能源的供熱面積在逐年增加,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煤、氣、油、電等構築的供熱能源結構漸趨合理,供熱收費也日漸市場化,部分地區已出現了按熱用量收費的試點小區。
但我國供熱發展過程中仍存在較多問題:居民缺乏對集中供熱的認識和了解,使得集中供熱工作開展有很大阻力;熱費收繳率偏低,供熱企業處於保本微利狀態,供熱積極性降低,影響供熱質量。
缺乏對供熱設備的規范和,設備質量參差不齊,使得供熱實際水平達不到設計標准,浪費嚴重。同時,我國缺乏環境質量評價標准,對供熱產生的污染沒有懲罰措施使得大氣污染較為嚴重。
⑥ 高分求助北京冬季天然氣採暖問題~
決定壁掛爐耗氣量關建有以下因素:
1、房子在整幢樓的具體位置,如果在中間,上下左右有住戶,一個月不燒房間每天也可以保持18度左右的溫度。但如果靠邊牆,又在樓頂或樓底90平米的房子每小時耗氣在0.8——1.2立方左右天然氣,每天燒6——12個小時(視入住率及天氣情況),基本可以滿足熱量要求,如果全天開機,一般來說每月耗氣在200——350方的情況較為普遍。
2、樓層入住率,如果整幢樓住滿人的話上面的數值相對低一些
3、天氣情況:通常每年的1月份耗氣量最大、12月次之、11月、2月較小、3月最小。
4、地理位置,決定了當地的氣溫!
5、房間的大小、房子的外牆保溫及窗戶的大小!
⑦ 天然氣供暖是怎麼工作的
家庭天然氣供暖目前主要是通過燃氣壁掛鍋爐。
壁掛爐是源自歐洲的採暖產品,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節能減排。
使用壁掛爐可以選擇裝傳統暖氣片,也可以選擇地暖。
暖氣片我就不說了,大家也比較熟悉。
地暖的優點在於:根據熱力輻射是由下至上的特性,地暖比暖氣片、空調、都要舒服,而且使用更經濟,更節能。並且地暖管材不會生銹,對壁掛爐使用更有利。
壁掛爐本身是帶循環泵的,好壁掛爐無需加外置泵即可運行。特殊戶型,大面積,高落差的房子要加裝外置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