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亞歐大陸的地理中心是哪裡
亞歐大陸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陸地,也是人類文明的發源地,如今更是人類經濟發展最為活躍的大陸之一。關於這塊古老大陸的「中心」,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認識。在一些地緣政治專家甚至一些政治強人看來,誰控制了亞歐大陸的中心,誰就能控制整個世界。那麼,亞歐大陸的中心到底在哪裡?
「新疆」說
關鍵詞:亞歐大陸 幾何中心
亞歐大陸地理中心,即亞歐大陸幾何中心,位於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北部塔城地區的托里縣老風口,地理位置為:東經83°36′、北緯46°14′,是由中國科學院新疆地理研究所會同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著名地圖與遙感地理信息學家陳述彭先生,依據彭納投影技術的亞洲地圖為基礎,採用GIS技術於1992年精確測定的。
亞洲大陸地理中心(以下簡稱「亞心」),是由中國科學院新疆地理研究所「亞洲大陸地理中心旅遊資源與開發」課題組1992年測定的。「亞心」是指在亞洲大陸范圍內,處於均衡位置的那個點。它是一個特殊的地理位置,屬於自然地理范疇。「亞心」測算是依據彭納(ponne)投影的亞洲地圖,並根據國際地理學會編制、美國出版的世界地圖集和中國地圖出版社出版的世界地圖集確定亞洲大陸的邊界,應用電子掃描儀掃描地圖,實現圖數轉換,將圖面分解成1728×1728個像元,運行制定的計算機程序,自動計算出大陸中心點的儀器坐標,並轉換為中心點的地理坐標。經測算,「亞心」的地理坐標為東經87度19分52秒,北緯43度40分37秒,簡寫為東經87度20分,北緯43度41分,位置在烏魯木齊市的烏魯木齊縣永豐鄉包家槽子村。
「中亞」說 關鍵詞:地緣政治
參考:網頁鏈接
2. 亞洲的地理環境
亞洲地勢起伏很大,中部高,四圍低。東部有一列縱長的花彩狀島弧。平均海拔約950米,是除南極洲外世界上地勢最高的一洲。山地、高原和丘陵約占總面積的3/4,其中有1/3的地區海拔在1000米以上。世界上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全分布在喀喇昆侖山脈和喜馬拉雅山脈地帶。平原占總面積的1/4,計1000多萬平方千米。全洲大至以帕米爾高原為中心,一系列高大山脈向四方輻射伸延到大陸邊緣。主要有天山山脈、昆侖山脈、喜馬拉雅山脈、阿爾泰山脈、興都庫什山脈、厄爾布爾士山脈、托羅斯山脈和扎格羅斯山脈等。在以上主幹山脈之間有青藏高原、蒙古高原、伊朗高原、安納托利亞高原、德干高原、阿拉伯高原、中西伯利亞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准噶爾盆地、柴達木盆地等。
在山地、高原的外側分布著面積廣大的平原,主要有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印度河平原、恆河平原、美索不達米亞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等。亞洲既有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山脈和山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43米),又有世界上著名的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和窪地(死海)。
亞洲不僅陸上起伏極端,且大陸東緣的弧形列島與太平洋的海底部分也同樣表現出起伏極端,列島上的山脈與極深的海溝伴生。亞洲最高峰與鄰近海域最深海溝高低相差約20千米。 亞洲最中心的點,亞洲大陸地理中心,位於烏魯木齊市南郊烏魯木齊縣永豐鄉的包家槽子村境內。地理坐標為北緯43°40『37,東經87°19『52。
亞洲大陸地理中心是指亞洲大陸范圍內處於均衡位置的點,它距大陸周邊海岸線最遠,大陸性最強。經中國科學院新疆地理研究所兩年多的測算和實地考察,勘定為北緯43°40′37〃、東經87°19′52〃,實地在天山山脈北麓沖洪積扇上的永豐鄉包家槽子村境內,東北至烏魯木齊市中心約30公里,有公路可達。一座高18米,代表性極強的具有典型亞洲區域特色的「亞心」標志塔巍巍聳立在「亞心」點上。 亞洲的大陸海岸線綿長而曲折,海岸線長69900千米。是世界上海岸線最長的大洲。海岸類型復雜。多半島和島嶼,是半島面積最大的一洲。阿拉伯半島為世界上最大的半島(面積約300萬平方公里)。亞洲地形總的特點是地表起伏很大,崇山峻嶺匯集中部,山地、高原和丘陵約佔全洲面積的3/4。全洲平均海拔950米,是世界上除南極洲外地勢最高的一洲。全洲大致以帕米爾高原為中心,向四方伸出一系列高大的山脈,最高大的是喜馬拉雅山脈。在各高大山脈之間有許多面積廣大的高原和盆地。在山地、高原的外側還分布著廣闊的平原。
亞洲有許多著名的高峰,其中有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43米,將以逐步的趨勢逐漸升高,預計一百年後,珠穆朗瑪峰的高度會再創一個新的歷史新跡。亞洲有世界陸地上最低的窪地和湖泊--死海(湖面低於地中海海面392米),還有被稱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
亞洲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洲。東部邊緣海外圍的島群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地區。東部沿海島嶼、中亞和西亞北部地震頻繁。亞洲的許多大河發源於中部山地,分別注入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內流區主要分布在亞洲中部和西部。亞洲最長的河流是長江,長6397千米;其次是黃河,長5464千米;湄公河長4500千米。最長的內流河是伏爾加河(世界最長)(3,690公里),其次是阿姆河和塔里木河(2179千米)。貝加爾湖是亞洲最大的淡水湖和世界最深的湖泊。
亞洲的島嶼主要集中在東南海面。約有幾萬個大小島嶼,總面積為320萬平方公里,其中面積超過10萬平方公里的大島有6個(加里曼丹島、蘇門答臘島、幾內亞島、蘇拉威西島、爪哇島和本州島)。
亞洲是世界上大江大河匯集最多的大陸,長度在100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8條之多,其中4000公里以上的有5條(長江、黃河、湄公河、額爾齊斯河(鄂畢河)和黑龍江)。
河流發源於中部高原山地,呈放射狀流向周邊海洋。 亞洲大陸跨寒、溫、熱三帶。氣候的主要特徵是氣候類型復雜多樣、季風氣候典型和大陸性顯著。東亞東南半部是濕潤的溫帶和亞熱帶季風區,東南亞和南亞是濕潤的熱帶季風區。中亞、西亞和東亞內陸為乾旱地區。以上濕潤季風區與內陸乾旱區之間,以及北亞的大部分為半濕潤半乾旱地區。
亞洲大部分地區冬季氣溫很低,最冷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的地區約佔全洲面積的2/3,上揚斯克和奧伊米亞康一帶,1月平均氣溫低達-50℃以下,奧伊米亞康極端最低氣溫曾低達-71℃,是北半球氣溫最低的地方,被稱為北半球的寒極區。夏季普遍增溫,最熱月平均氣溫除北冰洋沿岸在10℃以下外,其餘地區均在10-15℃之間。20℃以上的地區約佔全洲面積的50%。
伊拉克巴士拉極端最高氣溫曾達58.8℃,為世界最熱的地方。降水分布的地區差異懸殊,主趨勢是從濕潤的東南部向乾燥的西北部遞減。赤道帶附近全年多雨,年降水2000毫米以上。印度東北部的乞拉朋齊年平均降水量高達11430毫米,為世界最多雨的地區之一。西南亞和中亞為終年少雨區,廣大地區年降水多在150~200毫米以下。9、10月間,西伯利亞和蒙古高原上空經常有強烈的冷空氣(寒潮)南下,東亞的大部分地區易遭侵襲。發生於中太平洋西部的台風,5~10月襲擊東亞和東南亞東部沿海地區;發生於孟加拉灣的颶風,5~10月襲擊孟加拉灣沿岸地區。常造成嚴重災害。 亞洲有許多大河,大都源於中部高山地帶,呈放射狀向四面奔流。流入太平洋的河流有黑龍江、黃河、長江、珠江、湄公河等;流入印度洋的有印度河、恆河、薩爾溫江、伊洛瓦底江、底格里斯河、幼發拉底河等;流入北冰洋的有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等。內流河主要分布於亞洲中西部乾旱地區,有錫爾河、阿姆河、伊犁河、塔里木河、約旦河等。亞洲落差最大的瀑布是印度西南沿海施臘巴提河上的焦格瀑布,落差253米。
亞洲湖泊較之其他洲不算太多,但不少湖泊具有特色,聞名世界。如亞歐界湖裡海是世界第一大湖、最大的鹹水湖;貝加爾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亞洲最大的淡水湖;死海是世界上最低的窪地;巴爾喀什湖是一個同時存在著淡水和鹹水的內陸湖。亞洲湖泊分布較廣,大致可分北亞、中亞、西亞以及青藏高原和長江中、下游五大湖群。
亞洲的河川大都發源自中部山地而注入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其中長4000公里以上的河川有7條,最長的河流是長江,其次是以額爾齊斯河為源的鄂畢河。裏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貝加爾湖是亞洲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世界最深、最古的湖泊,湖底最深處位於海平面以下1295米。阿姆河全長2540公里,是亞洲最長的內流河。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黃河、印度河流域都是人類最早的文明發源地。恆河是印度教和佛教的聖河。湄公河是一條重要的國際性河流,湄公河流域國家包括中國、緬甸、寮國、泰國、柬埔寨和越南。
3. 什麼是亞洲大陸地理中心具有什麼地理特點
地理中心應該是靠中間的,青藏高原
4. 關於亞洲的地理知識,詳細
黃種人(蒙古利亞人種)約佔全洲人口的3/5以上,其次是白種人(高加索人種),棕色人(澳大利亞人種)、黑種人(尼格羅人種)(很少)及人種混合類型。在中亞地區分布有由黃向白過渡的民族,就是圖蘭人種;西亞地區居民均屬於白色人種;東南亞有少數黃種人(蒙古利亞人種)與棕色人(澳大利亞人種)的混血人種;印度多數屬黑種人(尼格羅人種)。
主要分布語言:分屬於蒙語系 漢藏語系、南亞語系、阿爾泰語系、朝鮮語系、日本語系、馬來-波利尼西亞語系、達羅毗荼語系、閃米特-含米特語系、印歐語系。
宗教:亞洲是道教、佛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四大宗教發源地。
氣候:亞洲大陸地跨寒、溫、熱三個氣候帶。氣候的主要特徵是:氣候類型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影響范圍廣,溫帶大陸性氣候分布廣。亞洲不具備的氣候是:溫帶海洋性氣候,熱帶草原性氣候。
自然資源:礦產種類多,儲量大,石油、鐵、錫等儲量居各洲首位;森林總面積約佔世界可開發森林總面積的13%;可開發水力資源年可發電量達26000億千瓦時,佔世界可開發水力資源量的27%;沿海漁場面積約佔世界沿海漁場總面積的40%。
經濟:各國各地區工業發展水平和部門、地域結構差異顯著,絕大多數國家工業基礎薄弱,采礦業、農產品加工業及經紡工業佔主要地位。
三大人類文明發祥地:亞洲的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印度河流域和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因其由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沖積而成,故又稱為「兩河流域」),因其適宜的溫帶或熱帶氣候,豐富的水源,肥沃的土地,而分別成為人類文明的發祥地。
地形
亞洲地勢起伏很大,中部高,四圍低。東部有一列縱長的花彩狀島弧。平均海拔約950米,是除南極洲外世界上地勢最高的一洲。山地、高原和丘陵約占總面積的3/4,其中有1/3的地區海拔在1 000米以上。世界上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全分布在喀喇昆侖山脈和喜馬拉雅山脈地帶。平原占總面積的1/4,計1 000多萬平方千米。全洲大至以帕米爾高原為中心,一系列高大山脈向四方輻射伸延到大陸邊緣。主要有天山山脈、昆侖山脈、喜馬拉雅山脈、阿爾泰山脈、興都庫什山脈、厄爾布爾士山脈、托羅斯山脈和扎格羅斯山脈等。在以上主幹山脈之間有青藏高原、蒙古高原、伊朗高原、安納托利亞高原、德干高原、阿拉伯高原、中西伯利亞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准噶爾盆地、柴達木盆地等。在山地、高原的外側分布著面積廣大的平原,主要有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印度河平原、恆河平原、美索不達米亞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等。亞洲既有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山脈和山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43米),又有世界上著名的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和窪地(死海)。亞洲不僅陸上起伏極端,且大陸東緣的弧形列島與太平洋的海底部分也同樣表現出起伏極端,列島上的山脈與極深的海溝伴生。亞洲最高峰與鄰近海域最深海溝高低相差約20千米。 河流和湖泊:亞洲有許多大河,大都源於中部高山地帶,呈放射狀向四面奔流。流入太平洋的河流有黑龍江、黃河、長江、珠江、湄公河等;流入印度洋的有印度河、恆河、薩爾溫江、伊洛瓦底江、底格里斯河、幼發拉底河等;流入北冰洋的有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等。內流河主要分布於亞洲中西部乾旱地區,有錫爾河、阿姆河、伊犁河、塔里木河、約旦河等。亞洲落差最大的瀑布是印度西南沿海施臘巴提河上的焦格瀑布,落差253米。
亞洲湖泊較之其它洲不算太多,但不少湖泊具有特色,聞名世界。如亞歐界裏海是世界第一大湖、最大的鹹水湖;貝加爾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亞洲最大的淡水湖;死海是世界上最低的內陸鹹水湖;巴爾喀什湖是一個同時存在著淡水和鹹水的內陸湖。
亞洲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洲,東部邊緣海外圍群島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地區。東部沿海島嶼、中亞和西亞北部地震頻繁。[2]
亞洲的河川大都發源自中部山地而注入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其中長4000公里以上的河川有7條,最長的河流是長江,其次是以額爾齊斯河為源的鄂畢河。裏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貝加爾湖是亞洲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世界最深、最古的湖泊,湖底最深處位於海平面以下1295米。阿姆河全長2540公里,是亞洲最長的內流河。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黃河、印度河流域都是人類最早的文明發源地。恆河是印度教和佛教的聖河。湄公河是一條重要的國際性河流,湄公河流域國家包括中國、緬甸、寮國、泰國、柬埔寨和越南。
亞洲的地形
地勢
亞洲地面起伏很大,中部地勢高聳,四周地勢較為低下。發源於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狀流向周邊海洋,形成眾多較長的外流河。
亞洲的地勢特點總結為三點:
1.地形復雜多樣;
2.中部高,四周低;
3.地勢起伏大。
亞洲的河流特點為:由於河流多發源於高山地帶,所以亞洲的河流多發源於中部,也導致河流呈放射狀發育。
中心
亞洲最中心的點,亞洲大陸地理中心,位於烏魯木齊市南郊烏魯木齊縣永豐鄉的包家槽子村境內。地理坐標為北緯43°40『37",東經87°19『52"。
亞洲大陸地理中心是指亞洲大陸范圍內處於均衡位置的點,它距大陸周邊海岸線最遠,大陸性最強。經中國科學院新疆地理研究所兩年多的測算和實地考察,勘定為北緯43°40′37〃、東經87°19′52〃,實地在天山山脈北麓沖洪積扇上的永豐鄉包家槽子村境內,東北至烏魯木齊市中心約30公里,有公路可達。 一座高18米,代表性極強的具有典型亞洲區域特色的「亞心」標志塔巍巍聳立在「亞心」點上。
之最
青藏高原——世界最高的大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稱。
喜馬拉雅山脈——世界最高大的山脈,海拔超過7000米的高峰有50多座。
珠穆朗瑪峰——喜馬拉雅山脈主峰,世界最高峰,海拔8844.43米。
西西伯利亞平原——亞洲最大的平原,面積約260萬平方千米。
亞洲
阿拉伯半島——世界最大半島,面積約300萬平方千米。
馬來群島——世界最大的群島,散布在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廣闊海域,共有島嶼2萬多個,面積243萬平方千米。
裏海——世界最大的湖泊,鹹水湖,面積約37萬平方千米(同時屬於歐洲)。
貝加爾湖——世界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最深處達1620米,蓄水量2.3萬立方千米。
死海——湖面低於海平面415米,是世界陸地最低點。由於湖水含鹽量過大,人可以輕松地漂浮在水面上。
馬六甲海峽——太平洋與印度洋,亞洲與大洋洲的十字路口,是重要的石油運輸路線,被稱為日本的海上生命線。
雅魯藏布江大峽谷----西藏東南的雅魯藏布江下游拐彎處的大峽谷是世界上最深、最長、海拔最高的河流大峽谷。平均深度超過5000米,最深處6009米,峽谷全長504.6千米。
京杭大運河——古代世界最長的人工運河,長度約1800千米。
亞洲大陸地理中心——中華人民共和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烏魯木齊縣永豐鄉包家槽子村,東經87°19』52」、北緯 43°40』37」。
孟加拉灣——世界第一大海灣,面積217萬平方公里。
5. 亞洲大陸地理中心在哪裡
亞洲大陸地理中心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烏魯木齊縣永豐鄉包家槽子村,東經87°19'52"、北緯 43°40'37",經中國科學院新疆地理研究所兩年多的測算和實地考察勘定。距烏魯木齊市26公里,毗鄰兵團農十二師西山農牧場,屬在建景區。景區以亞洲大陸地理中心標志塔為核心和支點,亞心標志塔高18米,由四根方形立柱組成,四面均為"A"字型,摹英文"亞洲"名字"Asia"字首"A''之形,寓意亞洲之心。現己建成通向景區的等級公路、20多米高的雄鷹展翅網架結構大門,天圓地方亞心廣場、匯聚了象徵亞洲49國文化結晶的石雕圖騰和木質、玻璃鋼雕塑圖騰,可謂萬國風情的濃縮。由於亞心距海洋最遠,大陸性最強,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給人以深刻的科學寓意和神秘感,具有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是烏魯木齊市重點開發的旅遊區。
6. 亞洲的中心在哪裡
亞洲大陸地理中心是指亞洲大陸范圍內處於均衡位置的點,它距大陸周邊海岸線最遠,大陸性最強。經中國科學院新疆地理研究所兩年多的測算和實地考察,勘定為北緯43°40′37〃、東經87°19′52〃,實地在天山 北麓沖洪積扇上的永豐鄉包家槽子村境內,東北至烏魯木齊市中心約30公里,有公路可達。 一座高18米,代表性極強的具有典型亞洲區域特色的「亞心」標志塔巍巍聳立在「亞心」點上。
7. 亞洲所處地理位置及地形特徵
亞洲:1。經緯度位置:
大陸東至白令海峽的傑日尼奧夫角(西經169°40′,北緯60°5′),南至努沙登加拉群島(東經103°30′,南緯11°7′),西至巴巴角(東經26°3′,北緯39°27′),北至切柳斯金角(東經104°18′,北緯77°43′)。2。半球位置:
東半球、西半球、北半球。
3。海陸位置:
亞洲東面是太平洋、北面是北冰洋,南面則瀕臨印度洋,西臨大西洋。西面以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裏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與歐洲分界,西南面隔亞丁灣、曼德海峽、紅海與非洲相鄰,東北面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
4。相對位置:
非洲-歐亞大陸的西部則為歐洲。非洲-歐亞大陸的西部則為歐洲。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為蘇伊士運河。蘇伊士運河以東為亞洲。亞洲與歐洲的分界線為土耳其海峽、烏拉爾山脈、大高加索山脈、裏海和黑海。烏拉爾山脈以東及大高加索山脈,裏海和黑海以南為亞洲。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亞洲大陸中心地帶是帕米爾高原和青藏高原,周圍還有伊朗高原和蒙古高原.高大山脈眾多.平均海拔900多米高,僅次於南極洲. 一)地勢最高的大陸
亞洲是世界上地勢最高的大洲,平均海拔約950m。高原和山地分布很廣,約佔全洲面積的3/4,海撥200m以下的面積僅佔1/4。素有"世界屋脊"之稱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500m。喜馬拉雅山脈長約2500 km,寬約200-350 1xm,平均海拔超過6000m,8000m以上的高峰有12座,聳立在我國和尼泊爾邊界上的珠穆朗瑪峰,經我國測繪工作者精確測量,以黃海平均海面為基準的高程為8848,13m(已扣除覆雪深度),為全球第一高峰。
(二)地勢起伏極端,地形類型復雜
亞洲地勢不但最高,而且起伏高差極大。一方面亞洲具有世界最高的高原、山脈和高峰;另一方面也具有世界著名的平原和窪地,如西西伯利亞平原東西1500km,南北2300 km,大部分地面海拔在100m以下;死海地溝是世界陸地上最低的窪地,以地中海海面為基準,死海水面為-392米,死海湖底為-792米。亞洲大陸東緣的弧形列島與太平洋接觸的海底部分,也表現出起伏極端,一方面弧形列島多由較高的年輕褶皺山地構成,僅其外則伴生有極深的海溝。
(三)地形結構中南部高,山脈組合形式成群成帶
亞洲地形結構,中南部高聳,多崇山峻嶺和高原;四周低下,多屮、低山地,丘陵和平原;山脈結構多成群成帶,且與山間高原和盆地緊密結合。亞洲山脈結構,可分三條山帶。
第一條山帶位於連接青臧高原、伊朗高原和安納托利亞高原的東西隆起帶,太致以帕米爾山結和亞美尼亞山結為樞紐,向東西兩側升延出一系列高大山脈。在隆起帶北側主要有高加索山脈、厄爾布爾士山脈、興都庫什山脈、昆侖山脈、阿爾金山脈與祁連山脈等;在隆起帶南側主要有托羅斯山脈、扎格羅斯山脈、蘇來曼山脈、喀喇昆侖山脈和喜馬拉雅山脈等。
第二條山帶位於亞洲中東部,夾持於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與中西伯利亞高原之間,由一系列走向北西和北東的山脈組成向南凸出的弧形山群,也有呈近東西向展布的。主要山脈在西部有薩彥嶺、杭愛山、阿爾泰山、天山等;在東部有雅布洛諾夫山、外興安嶺和陰山等。
第三條山帶呈東北--西南向分布於亞洲大陸的東部邊緣,構造上屬於新華夏系隆起帶,最東的一列包括西太平洋島弧上的若干山脈;第二列為錫霍特山脈及遼東半島、朝鮮半島和中國東南沿海諸山脈;第三列包括朱格朱爾山脈、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等。
這種山脈結構,形成了亞洲地形的主要格架。青藏高原和帕米爾高原聳立於亞洲中南部,構成亞洲地形的"屋脊"。在高原、山地的外圍,分布著若乾麵積廣闊的平原,如西南亞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南亞的印度河--恆河平原、東亞的松遼平原、華北平原、北亞的西西伯利亞平原和中亞的土蘭平原等。在這些平原中,填充著不同類型、不同厚度的第四紀沉積。
(四)大陸東緣有島弧帶
亞洲大陸瀕太平洋邊緣,自北而南具有一系列向太平洋凸出的弧形列島,例如千島群島、田本群島、琉球群島、非律賓群島和大巽他群島等,它們形成亞洲東部的雙重海岸,並圍成許多邊緣海。
8. 亞洲大陸地理中心的介紹
亞洲大陸地理中心(簡稱「亞心」)的測定是1992年,由中國科學院新疆地理研究所會同中國科學院院士、歐亞科學院院士、地圖學家、遙感學家、地理信息學家,依據彭納投影技術的亞洲地圖為基礎,採用現代科技手段與設備,測定出來的。
9. 亞洲的自然地理有什麼特點
亞洲自然地理的主要特徵,表現為自然地理諸要素的多樣性和復雜性.第一,圍繞亞洲大陸的海域復雜多樣.亞洲大陸東臨太平洋,南瀕印度洋,北為北冰洋,海疆發達,多邊緣海.由於地理位置、構造基礎、氣候條件和洋流動態等不同,各邊緣海具有不同的特點,它們對大陸的影響也各不相同.北冰洋的邊緣海,每年大部分時間冰封.喀拉海的始冰期,北部為九月,南部十月、十一月;拉普帖夫海和東西伯利亞海的結冰期始於九月下旬或十月上旬;楚科奇海由於冬季受阿留申低壓的影響(氣旋中常有暖氣團侵入)以及經白令海峽注入此海的太平洋暖流的影響,冬季較為暖和,是個冰情較輕的邊緣海,冬季一般從九月末開始結冰,十月末到十一月初整個海域都封凍.夏季絕大部分岸冰和浮冰融化,喀拉海從五月末到六月初,拉普帖夫海和東西伯利亞海從六月末到七月初解凍,楚科奇海五、六月海冰開始融化.由此看來,亞洲北冰洋的冰期較長,喀拉海有七個月,拉普帖夫海和東西伯利亞海可達九個月,而楚科奇海也有八個月.夏季的通航期很短,在短暫的通航期內,冰塊也給航運造成困難.當冰塊漂向北邊時,航道暢通,航行便利,如果冰塊南移,航道受阻,必須由大功率破冰船導航才能通過.印度洋北部是全球最暖海域之一,它是夏季西南季風必經之地,南亞、東南亞雨季降水量的多寡與西南季風的盛衰有密切的聯系.太平洋沿岸,在構造上正處於太平洋板塊與亞歐板塊分界線上.海底地形復雜崎嶇,亞洲大陸東側形成一系列弧形列島、海底山脈和深海溝帶,且多火山地震.太平洋海域是季風氣候主宰因素之一,西太平洋洋流系統(如日本暖流,千島寒流等),它們對附近島嶼和大陸的氣候都有明顯的影響.第二,亞洲地理環境各組成要素的多樣性.亞洲地形十分復雜,在各大洲中不僅地勢最高,而且起伏很大,地形分異變化明顯,既有龐大高聳的高原和高山,也有廣闊而平坦的低地.亞洲氣候也十分復雜,不僅大陸性氣候強烈,季風性氣候典型,而且氣候帶齊全,氣候類型多樣.亞洲不僅長河眾多,而且內陸流域面積廣大,同時河流、湖泊的類型俱全.亞洲幾乎包括其它大洲所有土壤類型和植被類型,其動物也屬於典型的大陸型.由於亞洲面積廣大,構造復雜並具有各種自然環境,所以亞洲有豐富多樣的礦產資源和熱量資源、水資源、生物資源及海洋資源.亞洲石油、鎂、鐵、錫等的儲量均居世界首位.第三,亞洲地理環境結構的復雜性.亞洲既有東西延伸、南北循序更替的比較明顯的緯向自然帶,如北亞的冰原帶→苔原帶→亞寒帶針葉林帶,東亞的溫帶闊葉林帶→亞熱帶森林帶,東南亞和南亞的熱帶稀樹草原→熱帶雨林帶等;也有受海陸分布、地形結構、距海遠近等非緯向地帶性因素的制約,而使緯向自然帶的排列發生不同的區域變異.如中亞溫帶荒漠帶即深居大陸中部,其外圍,尤其是向北和向東,由於水熱條件發生變化,使之具有從溫帶荒漠帶到溫帶草原帶以至溫帶闊葉林帶的半環狀結構.此外,亞洲還具有各種不同的垂直自然帶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