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人文地理學問題有哪些

人文地理學問題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7-30 09:26:49

人文地理學問題

新中國人口發展面臨的挑戰

未來幾十年是中國經濟增長的重大戰略機遇期,是社會發展的重要轉型期,也是人口安全的高風險時期,人口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復雜性和艱巨性。

1、人口眾多仍然是我國長期面臨的首要問題。盡管中國人口已經進入低增長時期,未來20年人口增長速度還將進一步減慢,但由於龐大的人口基數和增長的慣性作用,人口總量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仍將保持增長態勢。按目前生育水平預測,到2020年,人口總量將達到14.3億;人口總量高峰將出現在2032年前後,達14.7億左右。人口總量過大一直是制約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所以控制人口數量的快速增長是中國實現現代化必須做出的戰略選擇。

2、老年人口數量迅猛增長,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隨著多年來生育水平的下降和人們健康水平的提高,未來中國人口年齡結構類型將急速從輕度老齡化轉變成重度老齡化。老年人口規模迅速擴大,老齡化程度還將繼續提高。發達國家的老齡化進程是與經濟發展同步進行的,而中國的老齡化與經濟發展有較大的時間差。龐大的老年人口將對中國的經濟發展造成極大的壓力。妥善解決老年人口的社會保障和健康服務,任務相當艱巨。

3、勞動年齡人口總量保持增長態勢,就業壓力始終較大。未來十幾年16歲及以上人口的規模始終較大,總量在9億以上,2013—2020年將超過11億,並呈增長趨勢。勞動年齡人口基數大,高峰持續時間長,對人口就業和城市化發展帶來了巨大壓力。

4、流動遷移人口持續增加。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流動人口大量增加。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里,流動人口還將持續增加,這主要是因為我國城市化水平將進入加速提高階段所決定的。城鎮人口比重的提高,並不能單靠城鎮人口的自然增長來實現,必然引起大量農村人口向城鎮的轉移。

5、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對構建和諧社會形成巨大壓力。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我國出生人口性別比持續偏高,1981年為109,只略高於正常范圍(103—107);2000年提高到117,到2008年則高達121左右,嚴重偏離正常范圍。出生人口性別比長時間超出正常范圍,勢必對今後人口的性別結構和婚姻、家庭關系產生一定的影響,進而影響到社會的穩定。

此外,由於現行生育政策和人們生育意願的矛盾依然突出,農村和中西部地區的生育水平還比較高,任何政策偏差和工作失誤都可能導致生育水平的反彈。同時,人口總體素質還難以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人口總量與資源環境的尖銳矛盾對可持續發展構成嚴重製約,人口分布對自然生態和社會環境帶來相當大的壓力,這些都會對我國未來的人口和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巨大挑戰。

,未來幾十年,中國人口的發展形勢不容樂觀。人口問題的本質是發展問題,人口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長期面臨的重大問題,我們應在穩定低生育水平的基礎上,著力提高人口素質,改善人口結構,促進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實現社會和人的全面進步。

⑵ 聯系實際,人文地理學都涉及哪些方面

人文地理學涉及人口,城市,工業,農業,交通,商業,以及不同區域的這些內容的差異和發展等

⑶ 自然地理基本問題,人文地理基本問題有哪些

你所提問的兩個內容都屬於地理學科中的內容。
自然地理學可分為綜合性的和部門性的兩組分支學科。

綜合性的分支學科

有綜合自然地理學、區域自然地理學、古地理學和歷史自然地理學等。
部門性的分支學科

有地貌學、氣候學、水文地理學,土壤地理學、生物地理學、冰川學、凍土學、
化學地理學和醫學地理學等。
人文地理可分為古代、近代、現代三個階段。人文地理學一般有廣義與狹義之分,
廣義的人文地理學包括社會文化地理學、政治地理學、經濟地理學等。
狹義的人文地理學則指社會文化地理。

⑷ 什麼是人文地理,包括什麼內容

人文地理探討各種人文現象的地理分布、擴散和變化,以及人類社會活動的地域結構的形成和發展規律的一門學科,是地理學的兩個主要分支學科之一。

1、人文地理學經過長期發展已形成一個較完整的學科體系。一般可以分為綜合理論部分、通論部分(部門人文地理學)和專論部分(區域人文地理學)。

2、人文地理學綜合理論部分主要指對人地關系理論的研究。人文地理學通論部分可分為經濟、政治、社會文化三個方面,也有一些學者將其分為社會文化和經濟兩個方面。人文地理學專論部分則包括對各種地區人文要素的區域地理研究。

(4)人文地理學問題有哪些擴展閱讀:

人文地理研究特點:

人文地理學的研究特點既有綜合性、地域性和動態性等地理學各分支學科所共有的特徵,又有以人文現象作為研究主體的特徵。

其研究對象雖與社會科學有相同之處,但其注重地域分布特徵及人文現象與地理環境的相互關系,又不同於社會科學,從而形成其特有的理論和方法,成為一門跨學科的邊緣性科學。

作為地理學中一門接近人文或社會科學的學科,人文地理學在研究方法上既採用地理學中傳統的方法(如實地調查、運用地圖等)和現代方法(如航空像片、衛星像片、地理模型等),也引進大量的社會科學方法(如抽樣調查、定量技術、心理學和行為學等研究方法)。

地理學是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空間分布以及兩者間相互關系的一門學科,人文地理學和自然地理學是相互密切聯系的兩大組成部分。因此,人文地理學的發展對於地理學的發展有重要作用。

⑸ 我國當前人文與經濟地理學目前研究的重大問題涉及哪些方面

經濟地理學是以人類經濟活動的地域系統為中心內容的一門學科,它是人文地理學的一門重要分支學科,包括經濟活動的區位、空間組合類型和發展過程等內容。它不僅研究經濟、區域經濟發展等理論問題;更注重研究人類目前所面臨的重大的人口問題、環境問題、資源問題、發展不平衡問題、可持續發展等;還注重積極參與具體的區域規劃、城鎮建設、區域開發等社會主義建設。它以地球表面人類各種社會經濟活動為研究對象,謀求人類社會經濟活動與地理環境之間、社會環境之間及人類各種活動之間的協調與發展。

⑹ 分析人文地理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一、人文地理學研究的調查研究方法

地理社會調查
科技文獻資料
地理調查和信息獲取的新技術與新方法
區域地理方法:描述、比較和歸納

二、人文地理學研究的空間模型方法

(一)人文地理學研究的主要數學模型
統計分析模型規劃與管理模型系統分析模型
(二)數學方法在人文地理學中的應用
分布型分析相互關系分析類型研究 網路分析 趨勢面分析 空間相互作用分析 系統模擬研究 過程模擬與預測研究 空間擴散研究 空間行為研究 地理系統優化調控研究

三、人文地理學研究的社會學方法

(一)人文地理學中的現象學方法
(二)時間地理學方法
(三)人文地理學研究的社會生態方法

四、人文地理學研究的系統分析方法

系統分析是對系統要素的性質、功能、相互關系進行分析,對系統的各種不確定因素、系統的組織、結構、狀態和可能的變化,通過綜合處理,建立模型,反復驗證,以作出判斷,並提出抉擇方案。

⑺ 人文地理學都研究些什麼

人文地理學更注重地理學中社會科學的成分,從非物理的層面來考察整個地球的行為模式,是以人地關系的理論為基礎,探討各種人文現象及人類活動的地理分布和發展規律的一門學科。它可以被劃分為以下及格廣義的分支: * 社會文化地理學 o 人種地理學 o 人口地理學 o 聚落地理學 o 社會地理學 o 文化地理學 o 宗教地理學 o語言地理學 * 經濟地理學 o 農業地理學 o 工業地理學 o 商業地理學 o 交通運輸地理學 o 旅遊地理學 o公司地理學(企業地理學) * 政治地理學 o 軍事地理學 * 城市地理學

⑻ 人文地理是什麼

人文地理學以人地關系的理論為基礎,探討各種人文現象的地理分布、擴散和變化,以及人類社會活動的地域結構的形成和發展規律的一門學科。它是地理學科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地理學的兩個主要分支學科之一。「人文」二字與自然地理學的「自然」二字相對應,泛指各種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現象,也有一些學者認為僅指社會文化現象。

人文地理學一般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人文地理學包括社會文化地理學、政治地理學、經濟地理學等,狹義的人文地理學則指社會文化地理學,不包括經濟地理學。

人文地理學(Human Geography)的發展歷經知識的積累、學科的形成和理論的演變、學科的分化以及理論和方法上的革新等過程。按其發展順序,可分為古代、近代、現代3個階段。

古代階段

人文地理

傳統的人文地理學以小區域研究、經濟區劃和文化景觀類型為其主要論題,則轉向分析解決現實社會問題為主,涉及國土整治、環境保護、貧窮和飢餓、種族歧視、資源合理利用以及改善人民生活等問題。人文地理學論題的這種方向性轉變,即所謂關聯運動。傳統的人文地理學研究是將復雜現象的組合分裂開來,以便分別研究整個復雜環境中的各個成分,從而導致學科分化階段。20世紀中期以來,人文地理學開始面向社會問題,從而在研究中打破各分支學科人為界線,出現新的綜合。

此外,70年代以來還出現了兩種人文地理學主張:

一為人本主義地理學派,認為數量運動的機械模型壓抑了研究者和研究對象的主觀性,提出以人為中心的地理學,致力於觀察具有特殊空間概念的社會結構,研究它們和社會生活之間的關系,理解人生的意義和價值。

一為激進地理學派,由於60年代後美國經濟衰退,階級、民族矛盾突出,一部分地理學者認為首先應對資本主義制度進行抨擊,並為革命性的變化提出建議。他們創辦了刊物《對立面》,宣傳自己的觀點和研究成果。

此外,部分學者提出要用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論武裝地理學,提出新的綜合論方向,反對學科分裂和專業化傾向。

主要分支學科:

人文地理學經過長期發展已形成一個較完整的學科體系。一般可以分為綜合理論部分、通論部分(部門人文地理學)和專論部分(區域人文地理學)。人文地理學綜合理論部分主要指對人地關系理論的研究。人文地理學通論部分可分為經濟、政治、社會文化3個大的方面,也有一些學者將其分為社會文化和經濟兩個主要方面。人文地理學專論部分則包括對各種地區人文要素的區域地理研究。

⑼ 高三地理知識點人文地理

根據學習的需要,把地圖作簡化處理,刪去大量繁雜的圖例,只保留有關知識的信息的方法,能有效記憶地理知識。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人文地理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人文地理知識點(一)
1、人口再生產類型及其特點
原始型:出生率很高,死亡率很高,自然增長率很低。
傳統型:出生率很高,死亡率較高,自然增長率較低。
過渡型:出生率高,出生率低,自然增長率高。
現代型: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低。
2、人口再生產類型的地區分布
世界:屬於「過渡型」向「現代型」轉變的階段發達國家:主要是「現代型」發展中國家:多為「過渡型」,但韓國、新加坡、古巴、烏拉圭、中國已進入或正要進入「現代型」。
3、環境人口容量
簡單地說:就是環境所能容納的最大人口數。
影響因素:資源(正比)、科技發展水平(正比)、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費水平(反比), 資源是首要因素。
4、人口遷移
按地理范圍分:國際人口遷移和國內(省際、縣際)人口遷移。按遷移方向分:國內人口遷移分為由農村到農村、農村到城市、城市到城市、城市到農村。由農村到城市的人口遷移是發達國家歷史上和發展中國家當前人口遷移的主要類型。
5、影響人口遷移的主要因素
(1) 氣候(美國老年人向「陽光地帶」遷移)、淡水、土壤、 礦產資源
(2) 經濟因素:目前最主要的因素,遷移是為了追求更好的就業機會和更高的經濟收入,從而有更高的生活水平(如:中國大量人口向上海、深圳、北京遷移)。
(3)國家的政策、戰爭、政治中心的改變
高中人文地理知識點(二)
1.我國許多自然資源不僅數量大,而且種類多,是世界上礦種比較齊全的少數國家之一。但因為我國人口眾多,人均佔有的資源量就很少,這是我國自然資源國情的基本特徵。如:我國土地面積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佔有量只相當於世界人均值的1/3;我國耕地總面積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佔有量只相當開世界人均值的1/3。
2.資源和水能資源

(1)水資源時空分布局的特點:我國水資源的分布情況是南多北少,東多西少;夏秋兩季多,多春兩季少,各年之間的變率也很大。
(2)解決水資源不足的途徑:
①跨流域調水,解決水資源空間分布不均的問題,例如引灤入津工程,引黃濟青工程及南水北調等。
②興修水庫,解決水資源季節變化,年約變化大的問題.③節約用水,防治水污染.
(3)水能的分布與開發:我國水能資源蘊藏量達6.8億行瓦,居世界第一位.但分布極不均衡.70%的水能分布在西南三省和西藏自治區,其中以長江水系為最多,其它為雅魯藏布江水系.目前,已開發利用的地區,集中在長江,黃河和珠江的上游.
高中人文地理知識點(三)
1、一個地區人口數量的變化包括人口機械增長(人口遷移)和人口自然增長。
2、影響人口自然增長的因素: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生產力水平(根本因素)
3、人口增長模式與相應人口問題
①人口增長階段
發展中國家――增長減緩階段-—過渡模式--過渡型——人口壓力大
發達國家――低速增長階段—-「低低低」模式——現代型-—人口老齡化,勞動力不足
②承受人口經濟壓力最大的國家是兒童與老年人比重大的國家。
③城市人口死亡率高於農村的原因:人口老齡化問題更突出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

4、人口遷移遷出區:發展中國家亞洲、非洲、拉丁美洲,我國的中西部地區、農村,發達國家的城市中心區。
人口遷移遷入區:發達國家西歐、北美、西亞(中東),我國的東部沿海地區、城市。
5、環境人口容量:即環境承載力,環境所能容納的最大人口數。
影響環境人口容量的因素----資源、人口消費水平、科技發展水平、地域開放程度
6、合理人口容量—---人口適度規模,一般要小於環境人口容量。
7、城市化
①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的指標是: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百分比
②城市化過程中產生的問題:(根本原因:城市規模的無限制擴大、城市人口的過度集中)
③城市化問題解決途徑:(保護和改善城市環境措施)
a.建立衛星城,開發新區; b.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條件; c.保護和治理城市環境;
8、區域工業化與城市化:
①工業化是推動城市化促進力量。
②我國區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有:珠三角模式――對外開放→吸引外資→工業化、城市化; 溫州模式――小商品經營→個私企業→工業化、城市化;
蘇南模式――大城市擴散→鄉鎮企業發展→工業化、城市化;
邊貿發展的雲南德宏模式;靠資源開發促進城市化發展的東北模式。

⑽ 人文地理的主要內容

人文地理學 是地理學的分支,相對於自然地理學,是研究地球上人類一切社會經濟活動的科學。 如大家所熟悉的人口分布與遷移、都市化、民俗與文化、宗教景觀等問題都屬於 人文地理學 的研究范疇。 人文地理學有眾多分支學科,以下為部分分支學科: 人口地理學,研究人口空間分布規律。 聚落地理學,研究聚落的形成、分布和發展。又可細分為城市地理學和鄉村地理學 經濟地理學,研究人類經濟活動的地域分布和空間組織。又可細分為農業地理學、工業地理學和商業地理學等。 政治地理學,研究人類政治活動空間分布和地理環境關系。 社會地理學,研究各種社會集團的區域分布、空間利用類型及其地域類型形成過程。 行為地理學,研究人類在地理環境中的行為過程、行為空間、區位選擇及其發展規律。 文化地理學,研究文化現象的空間分布、傳播、演化規律,以及文化要素與地理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

閱讀全文

與人文地理學問題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