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國地勢二、三級階梯的分界線是
我國三大階梯指的是我國的地勢...
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大致呈三級階梯.
第一級階梯:我國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號稱「世界屋脊」。
第二級階梯:在青藏高原邊緣的以東和以北,是一系列寬廣的高原和巨大的盆地,海拔下降到1000~2000米。
第三級階梯:在我國東部,主要是丘陵和平原分布區,大部分地區海拔在500米以下。
分界線是:
第一、二級階梯的分界:西起昆侖山山脈,經祁連山山脈向東南到橫斷山脈東緣。
第二、三級階梯的分界:由東北向西南依次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鋒山。
『貳』 中國地理第一二三階梯上各包含哪些省市
第一階梯是西藏、青海 第二階梯是新疆、甘肅、內蒙古、寧夏、陝西、山西、四川、重慶、貴州、雲南 第三階梯是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北京、天津)、山東、河南、湖北、安徽、江蘇、(上海)、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海南、台灣(香港、澳門)
『叄』 中國地理劃分的三個階梯的依據是什麼
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大致呈三級階梯。第一級階梯:我國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第二級階梯:在青藏高原邊緣以東和以北,是一糸列寬廣的高原和巨大盆地,海拔下降到1000-2000米。第三級階梯:在我國東部,主要是丘陵和平原分布區,大部分地區海拔在500米以下。第三級階梯繼續向海洋延伸,形成了近海的大陸架。
海拔和自然環境是主要依據。
『肆』 中國地勢1.2.3級階梯分界線分別有什麼地理意義
中國地勢1.2.3級階梯分界線分別有什麼地理意義
國三大階梯指的是我國的地勢...
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大致呈三級階梯.
第一級階梯:我國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號稱「世界屋脊」.
第二級階梯:在青藏高原邊緣的以東和以北,是一系列寬廣的高原和巨大的盆地,海拔下降到1000~2000米.
第三級階梯:在我國東部,主要是丘陵和平原分布區,大部分地區海拔在500米以下.
分界線是:
第一、二級階梯的分界:西起昆侖山山脈,經祁連山山脈向東南到橫斷山脈東緣.
第二、三級階梯的分界:由東北向西南依次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鋒山.
我國地勢第二級和第三級階梯分界線的名稱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我國地勢特點是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狀分布.這種地勢對河流流向的影響是河流自西向東流,也使許多大河在階梯交界處,落差大,水流急,蘊藏著豐富的水能資源.這種地勢對氣候的影響是來自東部海洋的濕潤氣流,直接進入內陸,帶來豐富的降水.
『伍』 中國地理第一二三階梯上各包含哪些省市
一級階梯:西藏自治區、青海省、甘肅省西南部、四川省西部、雲南省西北部。
『陸』 如何快速記住中國第一二三級階梯分界線
第一,二階梯分界線:昆侖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
第二,三級階梯分界線: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我國西部海拔高,東部海拔低,如概述圖突出反映了我國地勢西高東低。我國地勢呈三級階梯狀逐級下降,地勢可劃分為 中國第一級階梯、中國第二級階梯與中國第三級階梯共三級階梯。
階梯狀分布的特點,使我國大多數河流流向為自西向東。
階梯第一級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附近,海拔在4000米以上。
階梯第二級主要分布在我國主要盆地,海拔1-2千米。
階梯第三級主要分布在我國主要平原,海拔500米以下。
中國第一級階梯:
中國地形的三大階梯之一,位於我國西部,為一個專有地理學名詞。
我國西部海拔高,東部海拔低,如右圖突出反映了我國地勢西高東低。我國陸地地勢可劃分為三級階梯。 階梯狀分布的特點,使我國大多數河流流向為自西向東。
我國第一級階梯處於三級階梯的左部,含青藏高原與柴達木盆地兩部分,位於昆侖山、祁連山之南、橫斷山脈以西,喜馬拉雅山以北,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
『柒』 什麼是第一階梯,第二階梯,第三階梯
1、中國第一級階梯,位於我國西部,含青藏高原與柴達木盆地兩部分,位於昆侖山、祁連山之南、橫斷山脈以西,喜馬拉雅山以北,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
2、中國第二級階梯,位於我國中部及北部,含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雲貴高原、准噶爾盆地、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六大部分,位於祁連山、橫斷山脈之東,大興安嶺、太行山脈、巫山、雪峰山以西,昆侖山脈以北,平均海拔1000-2000米。
3、中國第三級階梯,位於我國東部,含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遼東丘陵、山東丘陵、東南丘陵六部分,位於大興安嶺、太行山脈、巫山、雪峰山之東,平均海拔200-1000米。
(7)地理的123階梯是什麼擴展閱讀:
中國山地面積佔了65%,平均海拔875米,高過世界平均值750米。因為山多,中國地勢變化跌宕起伏,非常激烈。最高點珠穆朗瑪峰和最低點新疆艾丁湖海拔相差9003米,這是世界絕無僅有的最高差了。
最高處的第一級階梯是青藏高原,四周全是高山天團。北邊是昆侖山、阿爾金山和祁連山,東邊是岷山、橫斷山脈。南側是世界高山界扛把子——喜馬拉雅山。世界14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喜馬拉雅就承包了10座。其中,最高峰珠穆朗瑪峰8848米。青藏高原內部由一系列東西向或者西北-東南走向的山脈構成,山脈海拔都在5000到6000米以上。
青藏高原外緣至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之間,是第二級階梯。主要由高原和大盆地組團出現,其中還有一些高山。例如青藏高原北側,位於新疆的塔里木盆地、准葛爾盆地和天山山脈。深居內陸,乾旱少雨,盆地中荒漠廣布。其中包括中國滅霸——最大的塔克拉瑪干沙漠。青藏高原東側的第二級階梯上從北到南依次是內蒙古高原、鄂爾多斯高原、黃土高原和雲貴高原,海拔1000-2000米。
沿著大興安嶺、雪峰山一線以東就是地勢最低的第三級階梯。主角是平原、丘陵和低山。自北向南是東北平原、黃淮海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海拔不到200米,平坦肥沃好種地,是中國最重要的糧食基地。還有長江以南海拔不到500米的丘陵。第三階梯也有些海拔1000多米的山,例如長白山、泰山、黃山、武夷山。
受地勢影響,陡坡山地成為中國交通發展的主要地形障礙。跨越第一和第二階梯的川藏線,一到雨季就是崩塌泥石流。第二三階梯之間的湖南矮寨盤山公路,抗日戰爭時期開始修。因為交通阻礙和農業條件限制,中國近70%的人口集中生活在第二第三階梯200米以下的平原。
中國著名的江河大多發源於第一和第二級階梯,自西向東流淌。溝通了中國東西部之間的交通,讓沿海和內陸人口、物資可以流動,文化可以交融。西方文明也從海外沿著河流滾滾而上,形成了重慶、武漢這樣內陸通衢的商業城市。中國大部分水利樞紐都分布三級階梯交界處。
『捌』 地理 第一二三階梯 怎麼分的
是以地勢劃分的。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分布。第一級以高原為主,第二級以高原、盆地為主,第三級以平原、丘陵為主。
第一、二階梯分界線:昆侖山~阿爾金山~祁連山~橫斷山
第二、三級階梯分界線: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玖』 我國地理一二三級階梯的分界線是什麼
您好,我給您一份詳細的關於地理分界線的資料啊!
1.我國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線
大體以黑龍江的黑河市和雲南省騰沖市劃一條直線為界,該線東南部人口稠密,該線西北部人口稀少。
2.地勢階梯界線
(1)第一級階梯和第二級階梯的界線:西起昆侖山脈,經祁連山脈向東南到橫斷山脈東緣。
(2)第二級階梯和第三級階梯的界線:由東北向西南依次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地形區界線
(1)內蒙古高原和東北平原界線:大興安嶺。
(2)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界線:太行山脈。
(3)四川盆地和長江中下游平原界線:巫山。
(4)雲貴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線:橫斷山脈。
(5)准噶爾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線:天山山脈。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線:昆侖山脈。
(7)黃土高原和漢水谷地界線:秦嶺。
(8)河西走廊和柴達木盆地界線:祁連山脈。
(9)四川盆地和漢水谷地界線:大巴山脈。
(10)內蒙古高原和黃土高原界線:古長城。
(l1)長江中下游平原和華北平原界線:淮河。
4.氣候界線
(1)l月0℃等溫線(也是亞熱帶與暖溫帶及高原氣候區分界線):大體沿著青藏高原東南邊緣,向東經過秦嶺一淮河一線。
(2)800毫米等降水量線(濕潤區和半濕潤區界線):沿著青藏高原東南邊緣,向東經過秦嶺-淮河一線。
(3)400毫米等降水量線(半濕潤地區和半乾旱地區界線):從大興安嶺西坡經過張家口、蘭州、拉薩附近,到喜馬拉雅山脈東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線(半乾旱區與乾旱區界線):大致通過陰山、賀蘭山、祁連山、巴顏喀拉山到岡底斯山一線。
5.河流界線
(1)外流區和內流區的界線:北段大體沿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祁連山(東端)一線,南段比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線。
(2)長江水系與黃河水系分水嶺:巴顏喀拉山脈-秦嶺。
(3)長江水系與珠江水系的分水嶺:南嶺。
(4)瀾滄江與怒江的分水嶺:怒山。
(5)長江流域與東南沿海諸河流域的分水嶺:武夷山。
6.三大自然區界線
(1)東部季風區與西北乾旱半乾旱區的界線:400毫米等降水量線。
(2)青藏高寒區與東部季風區的界線:3000米等高線。
(3)青藏高寒區的北部與西北乾旱半乾旱區的界線:大體從昆侖山向東經過阿爾金山、祁連山一線。
7.農業活動界線
(1)牧區與農耕區的界線:大體接近400毫米等降水量線。
(2)水田區與旱作區的界線:秦嶺-淮河。
(3)冬小麥與春小麥種植區的界線:古長城。
8.行政區界線
(1)湖北省與重慶市的界線:巫山。
(2)福建省與江西省的界線:武夷山。
(3)廣東省與湖南省的界線:南嶺。
(4)西藏自治區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界線:昆侖山脈。
(5)甘肅省與青海省的界線:祁連山脈。
(6)四川省與陝西省的界線:大巴山脈。
(7)河北省與山西省的界線:太行山。
9.綜合地理界線
(1)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的一條重要地理分界線,這條線的南北兩側有很大的差異:
秦嶺-淮河以南
秦嶺-淮河以北
積溫
大於4500℃
小於4500℃
年降水量
大於800mm
小於800mm
一月份平均氣溫
0℃以上
0℃以下
溫度帶
亞熱帶
暖溫帶
氣候類型
亞熱帶季風氣候
溫帶季風氣候
干濕地區
濕潤地區
半濕潤地區
植被類型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溫帶落葉闊葉林
土地類型
水田為主
旱地為主
熟制
一年兩熟
二年三熟
分區
南方地區
北方地區
(2)大興安嶺也是我國一條重要地理分界線,其東西兩側也有較大差異:
大興安嶺以東
大興安嶺以西
降水量
大於400mm
小於400mm
干濕地區
半濕潤地區
半乾旱地區
地勢階梯
第三級階梯
第二級階梯
地形區
東北平原
內蒙古高原
季風區與非季風區
季風區
非季風區
內外流區
外流區
內流區
農業地域類型
種植業
畜牧業
植被類型
森林
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