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自然地理的生產功能是什麼

自然地理的生產功能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7-31 01:17:06

㈠ 如何理解自然地理環境的生產功能和平衡功能

地球表面組成自然地理環境的大氣、水、岩石、地貌、生物、和土壤等要素,通過大氣循環、水循環、生物循環和地質循環等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彼此間發生著密切的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從而形成了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這就是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表現在組成陸地環境各要素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和相互滲透,構成地理環境的整體性;陸地環境各要素不是孤立存在和發展的,而是作為整體一部分發展變化著的。在景觀上它們總是力求保持協調一致,與環境的總體特徵相統一;某一要素的變化會導致其他要素甚至整個環境的改變,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地理要素間相互作用產生新功能;自然地理環境具有統一的演化過程。
地球上不同的地區,由於所處的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不同,分別形成具有一定的熱量和水分組合。不同的氣候,又產生了與之相應的、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類型,從而形成了具有一定寬度、呈帶狀的陸地自然環境,如森林、草原和荒漠。這就是地理環境的差異性。地理環境的差異性表現為由赤道向兩極的差異、由沿海向內陸的差異、山地的垂直地域差異和地方性差異規律。

㈡ 自然地理環境是由哪些自然地理圈層組成的有機整體

岩石圈、大氣圈、水圈與生物圈。
簡介:
自然地理環境是指人類生存的自然地域空間,是地球氣相、固相和液相三種物質的交界面, 是有機界和無機界相互轉化的場所,是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界,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自然基礎。
自然地理環境:自然地理環境由地球表層中無機、有機的、靜態和動態的自然

自然地理環境 (2張)
界各種物質和能量所組成,具有地理結構特徵並受自然規律控制的環境整體(系統)。根據其受人類社會的沖擊和干擾的程度不同,可分為:天然環境(原生自然環境)、人為環境.

由大氣、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地理要素組成,這些要素通過水循環、生物循環、岩石圈物質循環等過程,進行著物質遷移和能量交換,形成了一個互相滲透、互相制約和互相聯系的整體。自然地理環境作為一個系統還具有各要素相互作用所產生的一些新功能,如生產功能、平衡功能等。自然地理環境具有統一的演化過程,是自然地理環境整體性的重要表現形式。
生產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環境具有合成有機物的能力.生產功能主要依賴於光合作用.
平衡功能是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過物質和能量交換,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質保持穩定的能力.
地理要素的變化會"牽一發而動全身"
中國的自然地理環境除了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五種最重要的常態地貌類型以外,我國還有類型繁多的特殊地貌分布,如冰緣地貌、海岸地貌、冰川地貌等。其中冰緣地貌,僅青藏高原和大興安嶺北段,類型就有45種以上,比前蘇聯和美國多一倍,成為世界上冰緣地貌類型最多的國家。如此復雜多樣的地理環境,為中國傳統自然經濟的多元化和中華文化的多樣化提供了優越的條件。
我國地處地球的北溫帶,既無嚴寒,又無酷暑,氣候宜人,眾多的江河湖泊,使廣闊的土地可墾可耕,供人們衣食。因此,與世界上各古老文化相比,中華文化產生和延續有一個得天獨厚的優越環境。同埃及文化囿於尼羅河流域,巴比倫文化囿於兩河流域相異,中華文化滋生地不是依託一個江河流域,而是擁有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兩個大的區段。

㈢ 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如何反映了地理環境的生產功能

生物特別是綠色植物光合作用將無機物合成有機物,體現了生物的生產功能。

自然環境的整體性:

1、定義:

自然地理環境是由大氣、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要素組成的,自然地理環境各組成要素之間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陸地環境各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和相互滲透,構成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2、表現:

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地理要素間進行著物質與能量交換;
二是地理要素間相互作用產生新功能;
三是自然地理環境具有統一的演化過程,四是地理要素的變化會「牽一發而動全身」。

自然環境各要素關系:

環境要素整體性表現大氣熱量、水分主要來自地面,地面性質直接影響大氣的水熱狀況及運動特徵。水各種水體之間存在著水分交換,水圈、大氣圈、岩石圈、生物圈之間也存在水分的交換,水文是各地理環境因素影響下的綜合表現。地形由內、外力共同塑造,受河流、冰川、波浪、風、地下水等的影響。植被受光、熱、水、土壤、營養物質等因素的制約。土壤處於岩石圈、水圈、大氣圈和生物圈相互作用的交接帶,是各種自然地理要素及時間因素綜合作用的產物。

自然環境整體性表現:

陸地環境的組成:

1、陸地環境的組成——生物

(1)生物的分布與環境
①影響植物分布最重要的因素——氣候:
光照
喜光植物:分布在向陽的地方或占據密林的中上層
喜陰植物:分布在背陽、蔭蔽的地方,或生長在密林的底層
西雙版納人工經濟林運用光的垂直衰減原理,模擬雨林結構建立
熱量分布
從赤道到兩極,隨著熱量和溫度的有規律變化,形成各種不同的植被帶
從沿海到內陸,隨著水分條件變化,形成森林、草原、荒漠等不同植被景觀
高山地區從山麓到山頂,由於熱量和水分的不同,形成了垂直分布的植被帶
②植物個體形態對環境的適應:蓮和駱駝刺因水分條件不同導致個體形態不同:
蓮:具有柔嫩、碩大的葉子,但根系不發達。
駱駝刺:葉子刺化,有非常發達的根系。
地中海氣候區植物具有葉子小,葉面上覆蓋有蠟質的特點,與夏季炎熱乾燥有關。
③植物對環境的指示作用:
植物對氣候的指示作用及物候對農時、農事的指示作用
乾旱地區尋找水源的指示作用

㈣ 自然地理的平衡功能,生產功能的區別,是什麼意思我區分不開,最好有例題。

平衡功能比如生物通過平衡大氣中的碳和氧的平衡,還有大自然的自然平衡。生產功能比如生物能夠生產有機物供給一切生物需求

㈤ 馬原自然地理環境的作用

1、總是力求整體的一致性。某一要素發生變化,會引起其它要素甚至整體發生相應改變。

2、要素間進行著物質與能量的交換,如水循環、生物循環、岩石圈物質循環(地殼物質循環)等過程。

3、要素間相互作用產生生產功能、平衡功能等新功能。其中,生產功能是指自然環境具有合成有機物的能力;平衡功能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過物質和能量交換,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質保持穩定。

(5)自然地理的生產功能是什麼擴展閱讀

由大氣、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地理要素組成,這些要素通過水循環、生物循環、岩石圈物質循環等過程,進行著物質遷移和能量交換,形成一個互相滲透、互相制約和互相聯系的整體。

自然地理環境作為一個系統還具有各要素相互作用所產生的一些新功能,如生產功能、平衡功能等。自然地理環境具有統一的演化過程,是自然地理環境整體性的重要表現形式。

㈥ 自然地理環境五要素相互作用產生哪些功能

自然地理要素間相互作用產生的新功能有:生產功能,平衡功能
自然地理環境整體性的表現:①地理環境各要素與環境總體特徵相協調一致,②環境要素間的相互制約

㈦ 自然地理環境各要素間互相作用產生的新功能有哪些

1.平衡功能
自然地理各要素通過物質和能量交換(即相互作用),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質保持穩定的能力,這就是自然地理環境的平衡功能.
2.生產功能
生產功能是自然環境的整體功能而非單個地理要素的功能.生產功能主要依賴於光合作用,所以,生產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環境具有合成有機物的能力.

㈧ 高中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知識點

第一節 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一、地理要素間進行著物質與能量的交換

1、自然地理環境的組成要素:大氣、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地理要素組成。自然地理環境各要素通過水循環、大氣循環、生物循環和岩石圈物質循環等過程,進行著物質遷移和能量交換,形成了一個相互制約和相互聯系的整體。

2、生物循環:生物通過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和水及無機鹽合成為貯藏能量的有機物(主要是糖類),並且釋放出氧,同時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機物又成為動物的食物。植物和動物的有機殘體被微生物分解後,又以無機物的形式歸還到周圍環境中。這種有機質的合成與分解過程,稱為生物循環。

生物循環促使自然界物質和化學元素不斷地遷移運動,能量不斷地流動、轉化,從而把自然地理環境中的有機界和無機界聯系起來。

3、生物在地理環境中的作用

生物既是自然地理環境的產物,又是自然地理環境的創造者。

(1)現今地球大氣組成,是生物生命活動參與的結果。大氣中的氧主要來源於植物的光合作用,大氣中的氮也有一部分來自生物的作用。

(2)生物生命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制約陸地水的化學成分。

(3)加快了岩石的風化,促成了土壤的形成。

(4)生物多次對自然地理環境中的物質進行加工。使地球面貌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從而形成了適宜人類生存的自然地理環境。

二、地理要素間相互作用產生新功能

1、生產功能:指自然地理環境具有合成有機物的能力——生產功能主要依賴於光合作用。

2、平衡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過物質和能量交換,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質保持穩定的能力。(大氣本身不具備減緩co2 增加的功能,但是在自然地理環境中通過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卻能消除部分新增的co2)

第二節 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

一、空間尺度劃分:

1、全球性的地域分異:溫度帶分異和海陸分異

2、 區域性的地域分異: 陸地環境的地域分異

二、自然帶

1、概念:陸地上不同的地區,由於所處的緯度位置、海陸位置互不相同,水熱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氣候類型。不同的氣候類型,又對應了與之統一的植被類型和土壤類型。相應的氣候、植被和土壤共同形成了具有一定寬度、呈帶狀分布的陸地自然帶。

2、自然帶的劃分(北半球為例)利用氣候圖對照分析自然帶的分布。

熱帶雨林氣候(南北緯10°之間)

熱帶草原帶(薩瓦納帶)(南北緯10°—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大陸中西部)

熱帶荒漠帶(南北回歸線—南北緯30°之間的大陸中西部)

熱帶季雨林帶(北緯10°—25°之間的亞洲大陸東部)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南北緯25°—35之間的大陸東部)

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南北緯30°—40°之間的大陸西部)

溫帶落葉闊葉林帶(35°—50°之間的大陸東部和40°—60°之間的大陸西部)

亞寒帶針葉林帶(北緯50°—70°之間)

溫帶草原帶、溫帶荒漠帶、苔原帶、冰原帶

㈨ 自然地理環境五要素存在什麼關系

自然地理五大要素指地形、氣候、水文、土壤、植被。而五大自然地理要素之間的關系:

1、總是力求整體的一致性。某一要素發生變化,會引起其它要素甚至整體發生相應改變。

2、要素間進行著物質與能量的交換,如水循環、生物循環、岩石圈物質循環(地殼物質循環)等過程。

3、要素間相互作用產生生產功能、平衡功能等新功能。其中,生產功能是指自然環境具有合成有機物的能力;平衡功能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過物質和能量交換,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質保持穩定。

(9)自然地理的生產功能是什麼擴展閱讀

自然地理環境整體性特徵對生產、生活的警示意義:

1、警示

從空間上看,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是客觀現實;從時間上看,自然地理環境處在不斷發展變化之中。

因此人類在生產、生活活動中,必須考慮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特徵,否則會使環境因子發生一系列的異常,造成各種各樣的災害。

如對沙塵暴的長期研究表明,正是由於農牧過渡地區盲目開墾草原,破壞了植被,加上地表土層疏鬆和強勁的冬季風影響,導致我國西北、華北地區沙塵暴天氣發生頻率增加。

閱讀全文

與自然地理的生產功能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