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三地理大題怎麼回答呢.大題都回答不全
(一)、特徵問題:回答這類問題,首先要明確題目問的是地理事物本身的特徵還是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徵;其次要掌握描述地理事物特徵的方法.
1、地形(地貌)特徵主要從地形種類(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山谷或河谷.沖積扇.三角洲),地面起伏狀況(坡度陡緩.相對高差),海拔高度等方面概括.。地勢特點通常從地勢高低變化趨勢來描述,常用詞語如「西高東低;由東南向西北傾斜」等,判斷的方法可根據等高線或河流的流向來判斷。
1
例1、上圖為我國亞熱帶季風氣候區一個小區域的平面圖及地形剖面圖。據此簡述三個剖面分別顯示的地形特徵。
【答案要點】 AA』剖面顯示的是山地(低山、丘陵)中的一個寬闊河谷(盆地)。
BB』剖面顯示的是山地中的深切(「V」形)河谷(峽谷)。
CC』剖面顯示的是丘陵地中的河谷。
2、地理環境特徵主要從地形,氣候(氣溫、降水),植被狀況,土地類型(荒漠.草地.林地.耕地),河流等方面概括.
例2、沙塵暴是指強風從地面捲起大量沙塵,使大氣水平能見度小於1千米的特殊天氣現象.甲圖示意我國沙塵暴主要活動路徑和強沙塵暴多發區。
乙 圖
說明甲圖中沙塵暴多發區的地表環境特點.
【答案要點】 乾旱、半乾旱;河流發育稀少;地表荒漠、沙土廣布;植被稀少。
3、氣候特徵主要從氣溫(高低的季節變化.年較差),降水(年降水量的多少.季節變化),四季的變化(冬夏季節的長短)等方面概括.
例3.比較舊金山和洛杉磯氣候特點的異同點.
【答案要點】 同:兩者均為地中海氣候,夏季高溫乾燥,冬季溫和多雨.
異: 舊金山的雨季比洛杉磯長,年降水量較大;洛杉磯比舊金杉的高溫乾旱季節時間長一些
4、.河流水文特徵主要從流量的大小、.汛期的長短.、含沙量的多少、冰情(.結冰期、凌汛)等方面概括.
例4、分析黃河的水文特徵
【答案要點】 流量較小,流量季節變化.年際變化均大,夏汛,汛期短,含沙量大,結冰期短,有凌汛現象
5.、農業生產特徵主要從農業地域類型.農作物種類和單位面積產量.農業各部門結構(所佔比重).農業機械化水平.農業生產經營方式和專門化水平等方面概括.
6、.工業生產特徵主要從工業的發達程度.工業部門結構.工業技術水平.工業產品的銷售和工業原料能源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等方面概括.
(二)、成因問題。 1.自然環境特點的成因分析。
這類題是近幾年高考的高頻題,常見的考法是:在小比例尺(多在選擇題中、大范圍平面圖中)地圖中,一般是考大地理格局因素即:緯度因素和風帶、氣壓帶、季風環流。在大比例尺地圖中(多在非選擇題中、小范圍平面圖中),一般是考地理局地因素即:地形因素、洋流因素、海陸熱力差異因素和人為因素。
如氣候成因分析通常從影響氣溫高低的因素:緯度——太陽輻射(等溫線大致與緯線平行),洋流——寒暖流(寒流降溫減濕,暖流增溫增濕),海陸分布——海陸熱力差異(等溫線大致與海岸線平行),地形——地勢高低(等溫線大致與等高線平行),人——植被破壞、城市熱島。影響降水多少的因素:風帶、氣壓帶——環流形勢(西風帶、低壓帶、海風是多雨的),地形——迎風坡與背風坡,洋流——寒暖流,人——對林、草、湖、濕地的破壞與保護等方面進行分析。
例5、降水變率是降水平均偏差與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是衡量降水穩定程度的指標。讀我國某地降水變率等值線的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
1. 由圖中降水變率等值線的分布分析,降水變率分布較明顯的規律是什麼?
答案要點:降水量愈少的地區降水變率愈大,反之則小;新疆北部降水變率較小,南部降水變率較大。
試分析A、B兩地的降水變率較小的主要原因。 【答案要點】 A地受地形抬升作用影響,降水較多,降水變率較小;B地位於河西走廊,受李風影響降水較多,所以降水變率也較小
2. 土地荒漠化是該地區主要的生態環境問題,為了遏制沙漠化的趨勢,有人認為栽種草和灌木比栽種喬木更好,試分析其原因。 【答案要點】 因為該地區降水量少,氣候乾旱,蒸發量大,風力強,不利於喬木的生長;喬木的生長需水量大,易導致該地區更加乾旱;草和灌木矮小,根系發達,抗風固沙能力強,草和灌木需水量小,在乾旱地區容易成活。
2.地理災害的成因分析: 多從「天、地、人」三角度綜合分析。
例6:說明淮河夏季洪澇多發的原因?
【答案要點】 成因:①天(氣候因素)——淮河流域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②地(地形地貌因素)——扇形水系,匯水快;下游地勢低平,又曾為黃河的洪泛區,河床高懸。起水土流失,河床變淺;圍湖圍灘造田降低了河湖的調蓄能力。
3.地理事物時空特點成因分析。 此類考題以大氣運動、季節變化(太陽高度、晝夜長短)、河水補給最為重要。如氣候的變化、天氣的變化,多從近地面的熱力環流進行分析,用「熱(高溫)低(壓)升(氣流上升)雨(成雲致雨);冷(低溫)高(壓)沉(氣流下沉)晴(乾燥晴朗)」進行邏輯分析。 如河水的補給類型分析,我國東北是春季雪水、夏季雨水補給;江南是春雨降水適量、夏季雨水大量補給;西北部是夏季高山冰雪水補給;華南是春季鋒面雨、盛夏台風雨補給。 地中海氣候則是冬雨補給。
(三)分布規律問題 地理事物的分布規律主要從空間分布(是否均勻、空間變化規律)和時間分配(季節和年際變化的大小)方面概括。如我國降水的分布特徵:分布不均,由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夏秋多冬春少,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大。
(四)評價問題。 回答此類問題注意兩點: 1.根據題目要求從有利和不利兩方面來闡述問題;2.從對自然、社會、經濟的發展三方面綜合分析。
例7、簡要評價南方低山丘陵農業資源的開發條件,如何整治和發展?
【答案要點】 有利:光.熱.水豐富,生物品種多樣產出高,土地類型多樣; 不利:多種氣象災害,水土流失嚴重,紅壤貧瘠,生活能源短缺.農業發展潛力大,開發難度較小。 綜合開發 : ①發展立體農業.生態農業; ②優勢農產品的系列開發; ③生態建設,封山育林,保持水土,解決農民生活用能問題.
(五)推斷問題。 根據材料,審明題義,回歸教材,邏輯推理,得出結論,准確表達。
例8、下圖為世界各地氣溫年較差分布示意圖(單位℃),圖中虛線表示水稻種植的北限。讀圖
完成下列各題。
1.南半球與北半球相比氣溫年較差有何不同? 請分析其原因。 2.分析圖中從甲到乙一線氣溫年較差變化快的主要原因。 3.全球氣溫年較差變化最小的地區是哪裡?請分析其原因。 4.丁處氣溫年較差等值線閉合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5.全球各大洲中氣溫年較差最大的洲是哪一個?請分析其原因?
6.圖中丙處是北半球水稻種植緯度最高的地區,分析產生這一現象的氣候原因。
[答案要點]1.南半球氣溫年較差較北半球小。南半球下墊面單一(海洋面積廣闊)。
2.受海陸位置和地形地勢的共同影響。 3.赤道。太陽高度角年變化小;海洋面積廣闊。
4.受地形(海拔高度)的影響。 5.亞洲。大陸面積廣闊。南北緯度跨度大。
6.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
(六)區位問題。 工業、農業、城市、商業、交通區位問題分析從自然和人文社會兩個方面分析。如工業區位分析可從以下幾方面概括:
①資源——工業宜建在礦產資源豐富的地區,有什麼原料,適宜發展什麼工業。
②水源——靠近水源地,以便提供充足的工業用水(還可獲得廉價的水運)。
④地形——選擇在較平坦開闊的地形區內,發展前景廣闊。
山谷、盆地地形易形成逆溫,廢氣不宜擴散,不能布局冶金、化工等工業。
③交通——沿交通線分布,以便提供充足的燃料、原料,也便於產品的輸出、職工的上下班。
⑤環境——主導風向的下風地帶、與季風區主導風向垂直的郊外、最小風頻的上風向、城市熱力環流之外;產生污水的企業,布局在河流的下游或遠離水源地。高科技工業布局在環境優美的地區
⑥距離城市的遠近——規模小、無污染的工業布局在城區;環境污染嚴重的工業布局應遠離城區。
⑦土地租金——布局在城市的外圍,土地租金低。
⑧設置防護帶-工業區與居民區之間設置防護帶減少對居民區的直接污染,美化環境。
例9、閱讀下列材料,分析回答相關問題。
材料一:2005年2月28日。 國家發改委日前正式做出批復,原則同意首鋼實施壓產、搬遷、結構調整和環境治理的方案.並同意在河北省唐山地區曹妃甸建設一個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鋼鐵聯合企業作為首鋼搬遷的載體。 材料二:首鋼搬遷示意圖。
1.當初建立首鋼的主要區位因素是什麼?
2.首鋼發展的最大制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A.佔地廣,地價高 B.環境污染嚴重 C.能耗太高.運輸壓力大 D.機構不合理,經濟效益低下
3.首鋼搬遷曹妃甸後可以建設一個類似寶鋼的現代化鋼鐵企業。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① 搬遷後,可以完成首鋼、唐鋼(唐山鋼鐵公司)的重組,發揮規模效應 ② 通過發揮新基地在產品、成本、規模、效益等方面的綜合優勢,達到限制小廠發展規模,以及使其隨市場競爭自行退出或是並入集團的目的 ③有利於總體提升華北以至我國鋼鐵業在國際競爭中的地位.更是首鋼通過搬遷獲得的自身發展難得的機遇 ④ 交通更為快捷報,從國外進口鐵礦石更為方便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4.曹妃甸港位於塘沽新港和秦皇島港之間,在曹妃甸建設一個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鋼鐵廠作為首鋼搬遷的載體具有的優勢有哪些?
[參考答案] 1.資源,能源,市場 . 2 B, 3 C
4.①曹妃甸是我國少有的不需要開挖人工航道和港池,可停靠25萬噸級船舶的大型深水港址.有利於鋼鐵企業的原料和產品充分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和兩種資源;
②冀東地區是全國最大鐵礦區之一。目前保護較好,尚未開發,可為鋼鐵廠提供可靠的鐵礦石保障:
③ 曹妃甸島與陸地之間灘塗地廣闊,建廠可不佔用耕地;( 曹妃甸鋼鐵生產歷史悠久,技術力量雄厚。
2. 地理問答題如何才能答全
(1)細審「題干」。抓住「關鍵詞」和「修飾詞」,「限定詞」 例:從大氣環流角度,解釋兩地氣候特點及成因分析圖示地區種植棉花的有利自然條件結合圖示地區的地形,評價該地區的農業發展條件比較兩地水土流失帶來損失的差異性,並分析其主要原因從環境角度,分析該城市工業布局的合理性。(2)列出「模板」。(3)仔細「篩選」。根據限定詞篩選;根據所在地區篩選;根據地理事物特性篩選;根據題目提供的材料篩選。(4)醞釀「語言」。「先自然,後社會經濟」;「先主要,後次要」;「先自身原因,後其它原因」;(先主後次、先上後下、先內後外)(5)書寫答案。「地理語言(避免大白話)」、「套裝語言(不用自造語句)」、「邏輯語言(不得互相矛盾)」、「精煉語言(不要同樣意思,反復羅嗦訴說)」、「一語中的(語言不繞彎子)」。
3. 「大數據」, 揭示空間秘密
「大數據」, 揭示空間秘密
出門在外,一時間找不到方向和目的地了怎麼辦?馬上查看手機里的電子地圖!或許,你會這樣應對。不過,你是否知道,這些與「地點」有關的信息從何而來?
2013年2月,國務院印發通知,決定從2013年到2015年開展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工作。杭州市的相關工作隨即展開,並於近日完成了首批水、農用地、人工化區域、城市建設區、綠地率、綠化覆蓋率等自然地理和教育、環衛、醫療、文體等公共設施的信息數據採集和生產,並計劃以白皮書的形式發布。
業內人士稱,這些地理國情數據一旦得到充分應用,其功能絕不僅限於對地點的定位。未來,它還將在優化城市布局、開啟智慧生活、防災減災、城市精細化管理等方面發揮重大作用,連「淘寶」一類的商業大數據也要相形見絀。
它,究竟是怎樣的大數據?
洞悉,身邊的地理元素
剛搬到杭州和睦新村27幢居住的市民張小姐,要到位於大兜路歷史街區的一家餐廳參加聚會。由於不熟悉路況,她通過手機里的「網路地圖」獲得了駕車推薦路線,一路按圖索驥,順利抵達約定地點。
與此同時,在杭州市測繪與地理信息局(規劃局)內,任何一位工作人員只要登錄 「杭州市地理市情平台」,同樣的起點與終點之間,出現的是一張與網路地圖十分相似的空間平面圖。仔細比對便能發現二者的差異:前者在地理元素的呈現上相對簡明,而後者更為精細,內容也更豐富。
「任何一種商業地圖的底圖,都來自於地理空間框架數據。」 杭州市測繪與地理信息局有關負責人說道。這是一個將全杭州市的地形圖數據以及由道路、建築、水域、綠化、空地等五層信息組成的影像數據經分層、整理後得到的龐大資料庫。全球導航衛星定位、航空航天遙感等現代空間信息及測繪技術的運用,保證了它的高度准確性與權威性。
而在對外公開以前,它將依據測繪法規進行一系列脫密處理,在剔除那些必須保密的地理要素的同時,保留人們生產、生活、娛樂所需的其他地理信息,隨後才能被加工製作成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所見到的各類普通地圖。
即便如此,這個看起來十分高大上的資料庫,也不過是整個地理國情普查工作的基礎。
據介紹,此次普查涵蓋自然、人文、經濟等多項地理元素,需要在各相關職能部門的共同參與下完成。其中,自然地理包括地形地貌、植被覆蓋、水域、荒漠與裸露地等的類別、位置、范圍、面積等,人文地理包括交通網路、鎮村(街道)以及學校、醫院、體育、文化等設施分布,經濟地理則包括商店、企業的類型和分布等。
聯合國有關文獻資料表明,人類活動獲得的信息80%與地理位置有關。隨著杭州首批地理國情信息數據採集工作的完成,我們的日常生活及其賴以存在的空間,也正在被這個日益壯大的地理大數據所揭曉。比如,對於某個社區的醫療設施來說,離你最近的衛生站在哪裡,它具有哪些科室,能為居民提供何種醫療服務,也能從該地理空間框架數據中快速找到答案。
優化,城市的空間布局
如今,淘寶賣家們熱衷根據網站上公布的淘寶指數向特定人群推銷商品,而對於一部分餐飲投資者來說,選擇在哪個地段開出新的餐館,往往是在參考了智能餐飲系統顯示的外賣送餐密集點後所做出的選擇。
普查地理大數據的目的亦是如此。據了解,這些海量數據最終都將被整合到「杭州市地理市情平台」上,依託成熟的地理空間框架數據,為全市相關工作提供更具針對性的地理信息服務。
規劃部門的工作人員首先感受到它的「能耐」:「時常聽到家長抱怨,某小區周邊的小學數量太少,孩子上學很不容易。實際情況是不是這樣?可以藉助大數據來進行分析、判斷。」
在工作人員的操作下,記者看到了一張該小區所在街道的7到12歲小學適齡人口與學校狀況分布圖。其中的人口信息源於第6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深淺不一的綠色代表該年齡段人口在不同區塊的分布密度,白色圓點代表街道現有的小學數量,各小學所輻射的半徑則以1000米和500米為界,分為淺紅和深紅兩種圓型區塊。
「哪裡的小學最集中,哪裡最分散,它們的數量和布局是否與人口密度與服務范圍相適應,答案一目瞭然。」規劃部門工作人員說,在該小區所在的位置上,500米范圍內建有1所小學,1000米內還有2所,基本可以滿足周邊適齡人口的入學要求。而在其他一些圓點分布明顯較少的地塊,還要新增幾所小學、建在何處更為適宜,大數據也會提供一個相對客觀的視角。
工作人員介紹說,隨著許多大城市的新增用地日漸緊缺,如何對現有的存量空間進行優化、並在此基礎上進行精細化管理,已成為他們十分關注的問題,地理大數據的運用在此時便顯得尤為重要。
不僅如此,更多的單位與個人開始分享地理大數據的成果。據了解,杭州市測繪與地理信息局已經與市治水辦、房管局、城投集團、電力局等部門對接,將地理國情普查形成的成果及時應用於他們所對應的工作之中。
展望,全方位智慧生活
如果有一天,你在行走中收到了這樣一條手機簡訊,提示前方500米處有重大火情,並為你提供了最合適的出行線路選擇。請不要詫異,這將是地理大數據在得到充分運用後,為智慧化城市管理所帶來的突破。
收到消息的將不只你一人。智能樓宇中的安保人員可以根據火情方位的報警系統提示,調出監控畫面,採取應急措施去關閉相應的防火卷簾;消防部門據此評估出能最快到達起火地點的消防支隊,並迅速安排出警;交管部門也循聲而來,幫助疏散該地點周邊的道路交通……而在這一系列應急防災機制的背後,是一套名為「CIM(City Information Modeling)」的「杭州城市全程信息模型」。
「這是一個集時間、信息、三維空間在內的五維集成數據模型,它既是地理大數據運用的理想模式,也是我們對於智慧城市的一種展望。」杭州市測繪與地理信息局有關負責人說。除了智慧管理城市、應急防災以外,它還能准確模擬建築內的每一處空間,並記錄其相關信息,比如面積、功能等空間屬性,以及出租情況、合同、裝修、報表等資產信息;也可運用於城市地下管線的建設與管理。對於需要多部門綜合協調的大型工程,它提供的大數據平台還能協助進行宏觀分析,制定出更為直觀、全面、周詳的方案。
如何將展望變為現實?「使用統一的地理空間數據、打破信息壁壘,加強數據流通與應用是關鍵。」這位負責人告訴記者。
據介紹,隨著地理空間框架數據的建立和地理國情普查工作的開展,各職能部門已經基於地理空間框架數據建立了各自的業務應用系統,把相關數據輸入到統一的地理信息平台之中。然而,這些數據的更新並不及時,往往是有關信息已出現變動,但在相應的空間地圖中並沒有被同時更正,導致圖示與現狀信息不對稱。
另一方面,大型企業的商業終端數據,如手機定位數據、淘寶消費數據與地理空間框架數據的結合,都能變成令人意想不到的信息,為各行各業提供服務和決策支持。
這位負責人表示,他們正在積極探索、拓寬地理信息的獲取渠道,嘗試與高德地圖、阿里巴巴、省市移動公司等移動終端大數據產生部門對接,根據政府決策、部門管理以及經濟社會的發展需求,定製專題數據應用課題,形成更多的應用範例。
4. 大數據是指什麼如何解釋
大數據(big data),或稱巨量資料,指的是所涉及的資料量規模巨大到無法通過目前主流軟體工具,在合理時間內達到擷取、管理、處理、並整理成為幫助企業經營決策更積極目的的資訊。(在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及肯尼斯·庫克耶編寫的《大數據時代》中,大數據指不用隨機分析法(抽樣調查)這樣的捷徑,而採用所有數據的方法)大數據的4V特點: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樣)、veracity(真實性)。大數據需要特殊的技術,包括大規模並行處理(MPP)資料庫、數據挖掘電網、分布式文件系統、分布式資料庫、雲計算平台、互聯網和可擴展的存儲系統。
大數據的4個「V」,或者說特點有四個層面:第一,數據體量巨大。從TB級別,躍升到PB級別;第二,數據類型繁多。前文提到的網路日誌、視頻、圖片、地理位置信息等等。第三,數據的來源,直接導致分析結果的准確性和真實性。若數據來源是完整的並且真實,最終的分析結果以及決定將更加准確。第四,處理速度快,1秒定律。最後這一點也是和傳統的數據挖掘技術有著本質的不同。業界將其歸納為4個「V」
從某種程度上說,大數據是數據分析的前沿技術。簡言之,從各種各樣類型的數據中,快速獲得有價值信息的能力,就是大數據技術。明白這一點至關重要,也正是這一點促使該技術具備走向眾多企業的潛力。
搜索下各種網路,上面都有。說白了,就是數據量非常龐大。這確實是近幾年的熱點問題。
5. 地理大題不會答
地理綜合題答題思路歸納
☆如何描述地形特徵:
1.地形類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勢起伏狀況
3.(多種地形條件下)主要地形分布
4.(剖面圖中)重要地形剖面特徵
☆影響氣溫的因素:
1.緯度(決定因素):影響太陽高度、晝長、太陽輻射量、氣溫日較差,年較差(低緯度地區氣溫日、年較差小於高緯度地區)
2.地形(高度、地勢):陰坡、陽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熱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對冬季風阻擋,同緯度山地比平原日較差、年較差小等)
3.海陸位置:海洋性強弱引起氣溫年較差變化
4.洋流(暖流:增溫增濕;寒流:降溫減濕)
5.天氣狀況(雲雨多的地方氣溫日、年較差小於雲雨少的地方)
6.下墊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氣溫低);綠地氣溫日、年較差小於裸地
7.人類活動:熱島效應、溫室效應等
☆影響降水的因素:
1.氣候:大氣環流(氣壓帶、風帶、季風)
2.地形:迎風坡、背風坡
3.地勢(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達最大值
4.海陸位置(距海遠近)
5.洋流(暖流:增溫增濕;寒流:降溫減濕)
6.下墊面:湖泊、河流、植被覆蓋狀況
7.人類活動;改變下墊面影響降水
☆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徵:
1.流量:大小、季節變化、有無斷流(取決於降水特徵、雨水補給、河流面積大小)
2.含沙量:取決於流域的植被狀況
3.結冰期:有無、長短
4.水位:高低、變化特徵(取決於河流補給類型、水利工程、湖泊調蓄作用)
5.水能:與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氣候(降水量的多少,徑流量的大小,蒸發量的大小)有關
☆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徵:
1.長度
2.流向
3.流域面積大小
4.落差大小(水能)
5.河道曲直情況
6.支流多少
7.河流支流排列形狀(扇形、樹枝狀)
☆影響太陽輻射的因素:
1.緯度(決定正午太陽高度、晝長)
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氣稀薄,太陽輻射強)<eg.我國青藏高原>
3.天氣狀況(晴天多,太陽輻射豐富)<eg.我國西北地區>
4.空氣密度
☆影響雪線高低的因素:
1.降水(當地氣候特徵情況;迎風坡降水多,雪線低)<eg.喜瑪拉雅山南坡比北坡雪線低>
2.氣溫(陽坡雪線高於陰坡;不同緯度的溫度變化、0℃等溫線的海拔的高低)
☆影響山地垂直帶譜的因素:
1緯度:.山地所處的緯度越高,帶譜越簡單
2.海拔:山地的海拔越高,帶譜可能越復雜
3.熱量(即陽坡、陰坡):影響同一帶譜的海拔高度
☆影響城市的區位因素:
「自然因素」
1.地形(a.地勢平坦、土壤肥沃,便於農耕,有利於交通聯系,節約建設投資,人口集中;b.熱帶地區城市分布在高原上;c.山區城市分布在河谷、開闊的低地)
2.氣候(中低緯地區溫暖,沿海地區濕潤)
3.河流(供水、運輸功能)
4.資源條件
「社會經濟因素」
1.交通條件
2.政治因素
3.軍事因素
4.宗教因素
5.科技因素
6.旅遊因素
☆商業中心、商業網點形成的區位因素:
1.便利的交通條件(設立原則:交通最優<環路或市區邊緣,公路沿線>)
2.較強的商品生產能力、穩定的商品來源
3.廣闊的市場或經濟腹地(設立原則:市場最優)
☆交通運輸線路的選線原則:
「自然方面」
1.地形(a.平坦:對選擇限制少;b.起伏大:若需開山、築洞、架橋,工程難度大,若沿等高線延伸,延長里程;c.河流湍急:不利航運)
2.地質(a.喀斯特地貌:防塌陷、滲漏;b.地質不穩定:加固地基、避開斷層)
3.氣候(a.公路、鐵路:防暴雨、洪澇、凍土、泥石流;b.水運、航空:防大霧、大風)
4.土地(少佔耕地,尤其是良田)
「社會經濟方面」
1.人口(盡量多地通過居民點、鐵路車站、碼頭等,使更多人受益。<適用於:地方公路>)
2.里程和運營時間(盡量修築橋梁、隧道,縮短里程,以節省運營時間;適當照顧沿線重要經濟點。<適用於:國道>)
3.其他(盡量遠離重要文物古跡、注意生態環境保護)
☆交通線路修築的積極意義:
1.完善了當地的交通網路,使交通便利通達
2.加快了物資流通,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3.政治:鞏固國防、保持穩定、促進區域繁榮
☆工業區位因素分析:
1.地理位置
2.資源因素:原料、燃料
3.農業因素
4.交通因素(包括交通便捷程度和信息網路的通達度):便於物資、人員、信息交流
5.市場因素
6.科技因素
7.勞動力因素:勞動力價格、素質
8.歷史因素
9.政策因素:國家、地區政策扶持
10*.軍事因素:國防安全需要
11*.個人因素:個人偏好情感<eg.歸國華僑投資辦廠>
☆工業區經濟綜合整治措施:
1.調整工業布局,發展新興工業及第三產業,改造傳統產業,保證各業平衡發展,促進經濟結構多樣化
2.因地制宜,合理開發各類資源
3.消除污染,整治美化環境;搞好區域規劃,加強生態建設
4.發展交通,完善交通網路
5.發展科技,提高生產水平,繁榮經濟社會地理3
☆農業區位因素分析:
「自然因素」
1.土地:地形、土壤
2.氣候:光照、熱量、降水、晝夜溫差
3.水源(灌溉水源):
「社會經濟因素」
1.市場:
2.交通:
3.國家政策
4.勞動力
5.科技:農產品保鮮、冷藏等技術的發展
6.工業基礎
☆港口建設的區位條件:
「自然條件(決定港口位置)」
1.水域條件:港闊水深(等深線密集,有利於停泊靠岸避風)
2.築港條件:陸地地質穩定、地形平坦、坡度適當(有利於安排建築用地、港口設備)
「社會經濟條件(影響港口興衰)」
1.經濟腹地條件:經濟腹地是否廣闊、客貨流量大小、腹地經濟性質(經濟腹地的廣闊與否影響著客貨流量;客貨流量影響著港口的興衰;腹地經濟性質決定港口性質<綜合港、專業港等>)
2.城市依託(交通便利;為港口提供人力物力財力的支持)
3.政策條件:對外開放地區建成自由貿易港
☆評價河流的航運價值:
「自然條件」
1.地形:平坦,流經平原,水流平緩
2.氣候:降水豐富均勻,河流流量大,季節變化小, 冰期短
3.河道:寬闊平直,水深
「社會經濟條件」
流域內人口多,經濟發達,聯系密集,運輸量大
☆河流的治理原則、措施:
※治理原則
上游:植樹造林,保持水土
中游:分洪、蓄洪
下游:泄洪、束水
※治理措施
上游:修水庫、植樹造林
中游:修水庫,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下游: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開挖河道
☆河流洪澇災害的成因:
「自然原因」
1.水系特徵(a.流域廣,支流多;b.含沙量大;c.平原河道彎曲,水流緩慢,水流不暢。)
2.水文特徵 (a.流經濕潤地區,降水豐沛;b.幹流汛期長,水量大。)
3.氣候特徵(該年份氣候異常,流域內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濫。)
「人為原因」
1.植被破壞(a.過度砍伐,植被破壞嚴重,水土流失加劇,造成流域涵養水源、調節徑流、削峰補枯能力降低;b.泥沙入江、淤積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2.圍湖造田(泥沙淤積導致湖泊萎縮,湖泊調蓄洪峰能力下降。)
☆某地區缺水原因的分析與解決措施:
※原因
「自然原因」
1.氣候:降水較少或不充沛、蒸發量大、季節分配不均
2.河流:地表徑流量較少
「人為原因」
1.用水量大:人口稠密、工農業發達
2.利用不合理:利用率低、污染浪費嚴重
※解決措施
1.開源:跨流域調水、修建水庫、沿海地區的海水淡化,以提高供水能力
2.節流:減少水污染、減少浪費、提高工農業水資源利用率、限制高耗能水工業發展、發展節水農業(如:噴灌滴灌)、制定法律法規,提高人們節水意識、實行水價調節
☆影響水庫壩址選擇因素:
1.壩址在河流、峽谷處或盆地、窪地的出口(口袋形區域有利於建壩:工程量小,造價低,庫區容量大)
2.選擇地質條件好的地方,避開喀斯特地貌、斷層
3.氣候水文條件:保證水量充足
4.考慮修建水庫是否需要移民,佔地搬遷情況,盡量減少淹沒居民點
☆水庫的作用:
1.調節氣候,改善生態環境
2.有利於發展水產養殖業
3.有利於發展旅遊業
4.具有防洪作用
5.具有發電價值
6.具有灌溉功能
7.提高航運價值
☆鹽場形成的區位條件:
1.氣候:氣溫高、降水少、多風、日照強:有利於蒸發
2.地形:面積廣闊的平坦海灘、淤泥質海岸
☆漁場形成的區位條件:
1.地形:面積廣闊的大陸架(陽光直射、光合作用強、餌料豐富)
2.溫帶海域:氣溫變化大、海水上泛
3.河口處:河流帶來豐富的營養鹽類
4.洋流:(交匯流或上升流)海水上泛,帶來海底營養鹽類,餌料豐富
☆衛星發射基地選址的區位條件:
「自然條件」
1.氣象條件:需要天氣晴朗
2.緯度:地球自轉的線速度
3.地勢:平坦開闊
「人文條件」
1.人口:單位面積人口密度低,地廣人稀
2.交通:交通便利
3.軍事:符合國防安全需要
☆隧道的選址條件:
1.要選擇在背斜處(a.背斜岩層向上拱起,地下水向兩側滲流,不容易發生滲漏問題;b.背斜為穹形構造,不易塌方。)
☆汽車站選址的區位條件:
1.路況:周圍道路寬闊
2.與市內外交通聯系
3.工程量大小
☆航空港選址的區位條件:
「自然條件」
1.地形:有平坦開闊、坡度適當的地形,以保證排水;
2.地質:有良好的地質條件
3.氣候:少雲霧。
「社會經濟條件」
1.交通條件:與市內有便利的交通聯系。
2.經濟:建在經濟發達的地區。
☆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方向:
1.注重生態環境建設:加大綠化,有計劃退耕還林還草,改善生態環境
2.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3.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發展多種農村經濟(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商品農業等),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農民收入
特別提示
1.在不特殊指明的情況下,回答意義影響類問題時,應當注意從積極和消極兩方面作答。
2.在回答某些條件分析類問題時,注意應答出有利條件以及不利條件。
3.作答地理綜合題,應注意回答的有序性:學會採用分點作答;作答特徵描述問題時,學會分階段描述特徵。
4.作答地理綜合題,應注意回答的邏輯性:弄清各點作答的先後順序;不出現答案中自相矛盾的地方。
6. 高三地理大題怎麼回答呢。。
很高興解答這個問題,因為我也是學文科的,對地理特別趕興趣。
這就需要你平時多看了,多積累點地區素材。
一個地理大題,一般會以一個區域為背景,考察自然與人文地理兩方面。自然包括:地貌、氣候、水源、生物、土壤;人文包括:工業、農業結構、旅遊。
我看你你在區域氣候方面有些問題。注意以下幾點:
1.記熟各種氣候的世界分布;
2.記熟世界地形,特別是山地地形;
3.影響降水的主要因素:大氣環流(三圈環流、季風環流)、地形(特別是高原山地形)、洋流(常考點有秘魯寒流、本格拉寒流、北印度洋季風洋流、巴西暖流、東澳大利亞暖流等)
4.一個地理選擇題就會考一個知識點,平時做選擇題時,要把沒掌握的小知識點記錄下來,一定要逐條記錄;
5.多看課本,基礎知識很重要;地圖也是,常看就熟了;
6.答題時,按條答題,一般一條2分。
答農業區位順口溜:氣候水源土和地(工業為原料燃料土和地)
市場交通勞動力
政策科技與信息
希望幫得到你,祝你高考成功。
7. 什麼是大數據,通俗的講
大數據是指無法在一定時間范圍內用常規軟體工具進行捕捉、管理和處理的數據集合,是需要新處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發現力和流程優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簡單來說大數據就是海量的數據,就是數據量大、來源廣、種類繁多(日誌、視頻、音頻),大到PB級別,現階段的框架就是為了解決PB級別的數據。
大數據的7大特徵:海量性,多樣性,高速性,可變性,真實性,復雜性,價值性
隨著大數據產業的發展,它逐漸從一個高端的、理論性的概念演變為具體的、實用的理念。
很多情況下大數據來源於生活。
比如你點外賣,准備什麼時候買,你的位置在哪,商家位置在哪,想吃什麼……這都是數據,人一多各種各樣的信息就越多,還不斷增長,把這些信息集中,就是大數據。
大數據的價值並不是在這些數據上,而是在於隱藏在數據背後的——用戶的喜好、習慣還有信息。
8. 高考文綜地理大題怎麼規范語言答題
2017年高考地理大題答題技巧
一、影響降水的因素:
1.氣候:大氣環流(氣壓帶、風帶、季風)
2.地形:迎風坡、背風坡
3.地勢(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達最大值
4.海陸位置(距海遠近)
5.洋流(暖流:增溫增濕;寒流:降溫減濕)
6.下墊面:湖泊、河流、植被覆蓋狀況
7.人類活動;改變下墊面影響降水
二、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徵:
1.流量:大小、季節變化、有無斷流(取決於降水特徵、雨水補給、河流面積大小)
2.含沙量:取決於流域的植被狀況
3.結冰期:有無、長短
4.水位:高低、變化特徵(取決於河流補給類型、水利工程、湖泊調蓄作用)
5.水能:與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氣候(降水量的多少,徑流量的大小,蒸發量的大小)有關。
三、如何描述地形特徵:
1.地形類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勢起伏狀況
3.(多種地形條件下)主要地形分布
4.(剖面圖中)重要地形剖面特徵
四、影響氣溫的因素:
1.緯度(決定因素):影響太陽高度、晝長、太陽輻射量、氣溫日較差,年較差(低緯度地區氣溫日、年較差小於高緯度地區)
2.地形(高度、地勢):陰坡、陽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熱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對冬季風阻擋,同緯度山地比平原日較差、年較差小等)
3.海陸位置:海洋性強弱引起氣溫年較差變化
4.洋流(暖流:增溫增濕;寒流:降溫減濕)
5.天氣狀況(雲雨多的地方氣溫日、年較差小於雲雨少的地方)
6.下墊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氣溫低);綠地氣溫日、年較差小於裸地
7.人類活動:熱島效應、溫室效應等
五、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徵:
1.長度
2.流向
3.流域面積大小
4.落差大小(水能)
5.河道曲直情況
6.支流多少
7.河流支流排列形狀(扇形、樹枝狀)
六、影響太陽輻射的因素:
1.緯度(決定正午太陽高度、晝長)
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氣稀薄,太陽輻射強)
3.天氣狀況(晴天多,太陽輻射豐富)
4.空氣密度
七、影響雪線高低的因素:
1.降水(當地氣候特徵情況;迎風坡降水多,雪線低)
2.氣溫(陽坡雪線高於陰坡;不同緯度的溫度變化、0℃等溫線的海拔的高低)
八、影響山地垂直帶譜的因素:
1緯度:.山地所處的緯度越高,帶譜越簡單
2.海拔:山地的海拔越高,帶譜可能越復雜
3.熱量(即陽坡、陰坡):影響同一帶譜的海拔高度
九、影響城市的區位因素:
自然因素
1.地形(a.地勢平坦、土壤肥沃,便於農耕,有利於交通聯系,節約建設投資,人口集中;b.熱帶地區城市分布在高原上;c.山區城市分布在河谷、開闊的低地)
2.氣候(中低緯地區溫暖,沿海地區濕潤)
3.河流(供水、運輸功能)
4.資源條件
社會經濟因素
1.交通條件
2.政治因素
3.軍事因素
4.宗教因素
5.科技因素
6.旅遊因素
十、商業中心、商業網點形成的區位因素:
1.便利的交通條件(設立原則:交通最優<環路或市區邊緣,公路沿線>)
2.較強的商品生產能力、穩定的商品來源
3.廣闊的市場或經濟腹地(設立原則:市場最優)
十一、交通運輸線路的選線原則:
自然方面
1.地形(a.平坦:對選擇限制少;b.起伏大:若需開山、築洞、架橋,工程難度大,若沿等高線延伸,延長里程;c.河流湍急:不利航運)
2.地質(a.喀斯特地貌:防塌陷、滲漏;b.地質不穩定:加固地基、避開斷層)
3.氣候(a.公路、鐵路:防暴雨、洪澇、凍土、泥石流;b.水運、航空:防大霧、大風)
4.土地(少佔耕地,尤其是良田)
社會經濟方面
1.人口(盡量多地通過居民點、鐵路車站、碼頭等,使更多人受益。<適用於:地方公路>)
2.里程和運營時間(盡量修築橋梁、隧道,縮短里程,以節省運營時間;適當照顧沿線重要經濟點。<適用於:國道>)
3.其他(盡量遠離重要文物古跡、注意生態環境保護)
十二、交通線路修築的積極意義:
1.完善了當地的交通網路,使交通便利通達
2.加快了物資流通,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3.政治:鞏固國防、保持穩定、促進區域繁榮
十三、工業區位因素分析:
1.地理位置
2.資源因素:原料、燃料
3.農業因素
4.交通因素(包括交通便捷程度和信息網路的通達度):便於物資、人員、信息交流
5.市場因素
6.科技因素
7.勞動力因素:勞動力價格、素質
8.歷史因素
9.政策因素:國家、地區政策扶持
10.軍事因素:國防安全需要
11.個人因素:個人偏好情感 (歸國華僑投資辦廠)
十四、工業區經濟綜合整治措施:
1.調整工業布局,發展新興工業及第三產業,改造傳統產業,保證各業平衡發展,促進經濟結構多樣化
2.因地制宜,合理開發各類資源
3.消除污染,整治美化環境;搞好區域規劃,加強生態建設
4.發展交通,完善交通網路
5.發展科技,提高生產水平,繁榮經濟社會地理
十五、農業區位因素分析:
自然因素
1.土地、地形、土壤
2.氣候:光照、熱量、降水、晝夜溫差
3.水源(灌溉水源):
社會經濟因素
1.市場
2.交通
3.國家政策
4.勞動力
5.科技:農產品保鮮、冷藏等技術的發展
6.工業基礎
十六、港口建設的區位條件:
自然條件(決定港口位置)
1.水域條件:港闊水深(等深線密集,有利於停泊靠岸避風)
2.築港條件:陸地地質穩定、地形平坦、坡度適當(有利於安排建築用地、港口設備)
社會經濟條件(影響港口興衰)
1.經濟腹地條件:經濟腹地是否廣闊、客貨流量大小、腹地經濟性質(經濟腹地的廣闊與否影響著客貨流量;客貨流量影響著港口的興衰;腹地經濟性質決定港口性質<綜合港、專業港等>)
2.城市依託(交通便利;為港口提供人力物力財力的支持)
3.政策條件:對外開放地區建成自由貿易港
十七、評價河流的航運價值:
自然條件
1.地形:平坦,流經平原,水流平緩
2.氣候:降水豐富均勻,河流流量大,季節變化小, 冰期短
3.河道:寬闊平直,水深
社會經濟條件
流域內人口多,經濟發達,聯系密集,運輸量大
十八、河流的治理原則、措施:
治理原則
上游:調洪
中游:分洪、蓄洪
下游:泄洪、束水
治理措施
上游:修水庫、植樹造林
中游:修水庫,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下游: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開挖河道
十九、河流洪澇災害的成因:
自然原因
1.水系特徵(a.流域廣,支流多;b.含沙量大;c.平原河道彎曲,水流緩慢,水流不暢。)
2.水文特徵 (a.流經濕潤地區,降水豐沛;b.幹流汛期長,水量大。)
3.氣候特徵(該年份氣候異常,流域內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濫。)
人為原因
1.植被破壞(a.過度砍伐,植被破壞嚴重,水土流失加劇,造成流域涵養水源、調節徑流、削峰補枯能力降低;b.泥沙入江、淤積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2.圍湖造田(泥沙淤積導致湖泊萎縮,湖泊調蓄洪峰能力下降。)
二十、某地區缺水原因的分析與解決措施:
自然原因
1.氣候:降水較少或不充沛、蒸發量大、季節分配不均
2.河流:地表徑流量較少
人為原因
1.用水量大:人口稠密、工農業發達
2.利用不合理:利用率低、污染浪費嚴重
解決措施
1.開源:跨流域調水、修建水庫、沿海地區的海水淡化,以提高供水能力
2.節流:減少水污染、減少浪費、提高工農業水資源利用率、限制高耗能水工業發展、發展節水農業(如:噴灌滴灌)、制定法律法規,提高人們節水意識、實行水價調節
二十一、影響水庫壩址選擇因素:
1.壩址在河流、峽谷處或盆地、窪地的出口(口袋形區域有利於建壩:工程量小,造價低,庫區容量大)
2.選擇地質條件好的地方,避開喀斯特地貌、斷層
3.氣候水文條件:保證水量充足
4.考慮修建水庫是否需要移民,佔地搬遷情況,盡量減少淹沒居民點
二十二、水庫的作用:
1.調節氣候,改善生態環境
2.有利於發展水產養殖業
3.有利於發展旅遊業
4.具有防洪作用
5.具有發電價值
6.具有灌溉功能
7.提高航運價值
二十三、鹽場形成的區位條件:
1.氣候:氣溫高、降水少、多風、日照強:有利於蒸發
2.地形:面積廣闊的平坦海灘、淤泥質海岸
二十四、漁場形成的區位條件:
1.地形:面積廣闊的大陸架(陽光直射、光合作用強、餌料豐富)
2.溫帶海域:氣溫變化大、海水上泛
3.河口處:河流帶來豐富的營養鹽類
4.洋流:(交匯流或上升流)海水上泛,帶來海底營養鹽類,餌料豐富
二十五、衛星發射基地選址的區位條件:
自然條件
1.氣象條件:需要天氣晴朗 2.緯度:地球自轉的線速度
3.地勢:平坦開闊
人文條件
1.人口:單位面積人口密度低,地廣人稀
2.交通:交通便利
3.軍事:符合國防安全需要
二十六、隧道的選址條件:
要選擇在背斜處(a.背斜岩層向上拱起,地下水向兩側滲流,不容易發生滲漏問題;b.背斜為穹形構造,不易塌方。)
二十七、汽車站選址的區位條件:
1.路況:周圍道路寬闊 2.與市內外交通聯系 3.工程量大小
二十八、航空港選址的區位條件:
自然條件
1.地形:有平坦開闊、坡度適當的地形,以保證排水;
2.地質:有良好的地質條件
3.氣候:少雲霧。
社會經濟條件
1.交通條件:與市內有便利的交通聯系。
2.經濟:建在經濟發達的地區。
二十九、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方向:
1.注重生態環境建設:加大綠化,有計劃退耕還林還草,改善生態環境
2.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3.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發展多種農村經濟(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商品農業等),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農民收入。
2017年高考地理答題模板
☆如何描述地形特徵:
1.地形類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勢起伏狀況
3.(多種地形條件下)主要地形分布
4.(剖面圖中)重要地形剖面特徵
☆影響氣溫的因素:
1.緯度(決定因素):影響太陽高度、晝長、太陽輻射量、氣溫日較差,年較差(低緯度地區氣溫日、年較差小於高緯度地區)
2.地形(高度、地勢):陰坡、陽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熱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對冬季風阻擋,同緯度山地比平原日較差、年較差小等)
3.海陸位置:海洋性強弱引起氣溫年較差變化
4.洋流(暖流:增溫增濕;寒流:降溫減濕)
5.天氣狀況(雲雨多的地方氣溫日、年較差小於雲雨少的地方)
6.下墊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氣溫低);綠地氣溫日、年較差小於裸地
7.人類活動:熱島效應、溫室效應等
☆影響降水的因素:
1.氣候:大氣環流(氣壓帶、風帶、季風)
2.地形:迎風坡、背風坡
3.地勢(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達最大值
4.海陸位置(距海遠近)
5.洋流(暖流:增溫增濕;寒流:降溫減濕)
6.下墊面:湖泊、河流、植被覆蓋狀況
7.人類活動;改變下墊面影響降水
☆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徵:
1.流量:大小、季節變化、有無斷流(取決於降水特徵、雨水補給、河流面積大小)
2.含沙量:取決於流域的植被狀況
3.結冰期:有無、長短
4.水位:高低、變化特徵(取決於河流補給類型、水利工程、湖泊調蓄作用)
5.水能:與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氣候(降水量的多少,徑流量的大小,蒸發量的大小)有關
如何回答高考地理萬能答題技巧?
1、基本方法
仔細審清每一小題題乾的題意,明確其表示的地理內容的知識類別、時空范圍及數量特徵。針對題干,聯系地理事物的概念、分類、原理及規律,進行全面思考和綜合分析,並通過對比答案的異同,得出結論。這是選擇題最基本的方法和技巧。
選擇題一般有題乾和選項兩部分組成,第一步選細讀題乾和選項,看題干提供了什麼條件,找出題干中的「關鍵詞」和「限定詞」,排除干擾信息。第二步進行回憶聯想,聯想調動與本題有關的地理名詞、概念、原理,地理事物的名稱、分布、特徵、因果聯系等基礎知識。第三步,對選項進行綜合分析、提取有效信息、比較得出正確答案。
例題1:我國西北地區發展農業生產最重要的限制條件是( )
A.土地資源不足 B.化肥、農葯不足 C.勞動力不足 D.水資源不足
拿到此題第一步細讀題干,找出 「西北地區」、「農業生產」、「最重要」,「限制條件」四個限定詞,第二部聯想西北地區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氣候乾旱,沙漠廣布,農業生產類型是綠洲農業和灌溉農業為主,這兩種農業發展的前提都是有灌溉水源。第三步進行綜合分析雖然西北地區沙漠為主,土地資源比重低;另一方面勞力也不充裕,經濟條件差,購買農葯化肥的能力有限,但其「農業生產」的「最重要」的「限制條件」應該為水資源的不足,故正確答案為D。
例題2:回歸線和極圈之間現存的天然森林主要是( )
A、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B、亞熱帶常綠硬葉林
C、亞寒帶針葉林 D、溫帶落葉闊葉林
題干中要求是「回歸線」和「極圈」之間的「天然」森林,聯想到回歸線到極地之是的氣候類型是亞熱季風氣候、地中海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溫帶海洋氣候、極地氣候,其對應的自然帶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亞熱帶常綠硬葉林、溫帶落葉闊葉林和亞寒帶針葉林,四個答案都有可能,但仔細分析,由於人類活動,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亞熱帶常綠硬葉林、溫帶落葉闊葉林多為人工林,而現存的天然林,只是緯度較高的亞寒帶針葉林故選C。
2、排除法
逆向進行,從選項入手,一邊審題一邊排除,一個一個地排除掉,直至得到正確選項,看似復雜的問題會變得很簡單。
例題3:厄爾尼諾現象對氣候的影響主要有( )
A、使經過區域的氣溫低於多年平均值 B、向經過區域的大氣輸送大量熱量
C、擾亂了常規海流模式,使氣候反常 D、使全球降水總量異常增多
這是一種表述類的題目,這類題目多是敘述地理原理、特徵、分布、規律等。在敘述的時候往往敘述不全,半對半錯,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做這類題目的時候可以選對題干與選項進行推敲,排除表述內容不準確的與不完整的,去偽存真,得出正確答案。
厄爾尼諾現象是東太平洋水域海水升溫現象。東太平洋洋面升溫,出現上升氣流,產生暴雨和洪澇災害,秘魯等國海水中的魚類和浮游生物大量死亡,以海洋生物為食物的鳥類也大量死亡,但西太平洋對地區卻出現氣溫下降,降溫出現下沉氣流,西太平洋地區如澳大利亞、印尼、菲律賓出現了乾旱少雨的異常天氣。本題中的選項A和D 以偏概全,東太平洋海區增溫、降水多並不意味流經區域和全球水都增溫和降水。故正確項為B和C。
例題4:下列現象與城市化進程有必然關系的是( )
A、綠地面積不斷減少 B、非農業人口不斷增加
C、住房緊張與交通擁擠 D、環境污染的日趨嚴重
A、C、D三個選項是城市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並非是城市化的必然結果,故排除。城市人口的增加,是城市化的一個重要標志,城市人口的增加必然導致非農業人口的減少。所以選擇B答案。
3、圖形與輔助線法
對於一些計算類的題目和讀圖選擇題可能其本身沒有圖形,或者圖形不能准確的表達題目的含義,我們可以畫出示意圖,或者在圖上作出一些輔助線,題目就迎刃而解了。
http://www.jy135.com/e/10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