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地理范圍不包括什麼

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地理范圍不包括什麼

發布時間:2022-08-01 03:25:14

⑴ 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土地面積是多少

陸地總面積1106.66平方公里,海域面積1648.69平方公里。

位置境域

香港地理坐標為東經114°15′,北緯22°15′,位於中國南部、珠江口以東,西與中國澳門隔海相望,北與深圳市相鄰,南臨珠海市萬山群島,距廣州市約200公里。

區域范圍包括香港島、九龍、新界和周圍的262個島嶼。陸地總面積為1106.66平方公里,其中港島80.7平方公里,九龍46.9平方公里,新界978.7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為1648.7平方公里。

(1)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地理范圍不包括什麼擴展閱讀:

20世紀80年代初,為實現國家和平統一,國家領導人鄧小平創造性地提出了「一國兩制」的科學構想,並首先用於解決香港問題。按照鄧小平的論述,「一國兩制」是指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國家的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香港、澳門、台灣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長期不變。

香港回歸祖國後,「一國兩制」由科學構想變成生動現實。中央政府嚴格按照香港基本法辦事,認真履行憲制責任,堅定支持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和政府依法施政。

香港特別行政區依法實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繼續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不變,法律基本不變,繼續保持繁榮穩定,各項事業全面發展。

⑵ 香港特別行政區面積,是多少平方千米

香港特別行政區管轄總面積2755.03平方千米,其中陸地面積1104.32平方千米,水域面積1650.64平方千米。

1、香港(粵拼:hoeng1 gong2;英文:Hong Kong;普通話拼音:xiāng gǎng;縮寫:HK),簡稱「港」,全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HKSAR)。

2、地處中國華南地區,珠江口以東,南海沿岸,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接珠江,與澳門特別行政區、珠海市以及中山市隔著珠江口相望。

3、香港是一座高度繁榮的國際大都市,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半島、新界等3大區域組成,截至2014年末,總人口約726.4萬人,人口密度居全世界第三。

4、香港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1842-1997年間,香港曾為英國殖民地。

5、二戰以後,香港經濟和社會迅速發展,不僅被譽為「亞洲四小龍」之一,更成為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準最高的地區之一。

6、1997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

7、中央擁有對香港的全面管治權,香港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並可享受外交及國防以外所有事務的高度自治權。

8、「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是中國政府的基本國策。

9、香港是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重要的國際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與紐約、倫敦並稱為「紐倫港」,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和最具競爭力城市之一,在世界享有極高聲譽,被GaWC評為世界一線城市。

10、香港是中西方文化交融之地,把華人智慧與西方社會制度優勢合二為一,以廉潔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經濟體系及完善的法制聞名於世,有「東方之珠」、「美食天堂」和「購物天堂」等美譽。

⑶ 介紹香港的資料

香港(Hong Kong),簡稱「港」(HK),全稱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位於中國南部、珠江口以東,西與中國澳門隔海相望,北與深圳市相鄰,南臨珠海市萬山群島,區域范圍包括香港島、九龍、新界和周圍262個島嶼,陸地總面積1106.34平方公里,海域面積1648.69平方公里。

1997年7月1日,中國政府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中央擁有對香港的全面管治權,香港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長期不變,並享受外交及國防以外所有事務的高度自治權,以「中國香港」的名義參加眾多國際組織和國際會議。「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是中國政府的基本國策。

(3)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地理范圍不包括什麼擴展閱讀:

香港的歷史沿革

1、新石器時代,香港已經有了人類活動。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二十三年),中國秦朝派軍平定百越,置南海郡,把香港一帶納入其領土,屬番禺縣管轄。由此開始,香港便置於中央政權的管轄之下,明確成為那時的中原王朝領土(狹義的中原,指今河南一帶。廣義的中原,指黃河中下游地區),從此時起直至清朝,隨著中原文明向南播遷,香港地區得以逐漸發展起來。

2、漢朝香港隸屬南海郡博羅縣。

東晉咸和六年(公元331年)香港隸屬東莞郡寶安縣。東晉成帝咸和六年將南海郡東部劃出,另設了一個東莞郡,下轄寶安、興寧、海豐等六個縣。寶安縣的轄地,包括今天的香港地區和深圳市、東莞市,縣城就是今天的深圳南頭城。

3、隋朝又廢東莞郡,將轄地並入廣州府南海郡,寶安縣也改為隸屬南海郡,香港則仍歸寶安縣管理。

4、唐朝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改寶安縣為東莞縣,香港仍然隸屬東莞縣。

宋元時期,內地人口大量遷至香港,促使香港的經濟、文化得到很大的發展。中國元朝時屬江西行省,元朝時,在香港西南的屯門,在廣州的外港的屯門又設巡檢司,駐軍,防止海盜入侵,拱衛廣州地區。

5、明朝萬曆年間從東莞縣劃出部分地方成立新安縣,為後來的香港地區。香港島自此由明神宗萬曆(公元1573年)起,一直到清宣宗道光21年(公元1841年)成為英國殖民地為止,該地區一直屬廣州府新安縣管轄。

6、清朝於1662年派兵到新界,並命令鄉民留辮。香港在清朝時,一直在對外通商中扮演重要角色,因為,香港在地理上與廣州唇齒相依,而廣州是清朝對外開放的唯一商埠。

在英國佔領香港前,香港基本上是一個荒島,島上南部的赤柱、大潭篤和石排灣,東部的阿公岩,水井灣等,有一些漁民居住。其他黃泥涌、燈第洲、七姊妹等幾處,則有一些小村灣,當時,島上的居民約3000人。
英國人早年看中了香港的維多利亞港有成為東亞地區優良港口的潛力,直至19世紀後期清朝戰敗後,領域分批被割讓及租借予英國使其成為英殖民地。

清道光二十二年即1842年,中英鴉片戰爭,清廷戰敗,割讓香港島給英國。咸豐十年即1860年,又割讓九龍半島租借給英國。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新界亦被英國強行租借,香港地區遂全部歸英國人管理。香港全境的三個部分(香港島,九龍,新界)分別來源於不同時期的三個不平等條約。

7、1841年1月26日:第一次鴉片戰爭後,英國強佔香港島,事後清政府曾試圖用武力予以收復,道光皇帝為此發下多道諭旨,但清朝始終不能捍衛領土完整。

8、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與英國簽訂不平等的《南京條約》(原名稱《江寧條約》),割讓香港島給英國。

9、1860年10月24日:中英簽訂不平等的《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南地區租借給英國。

10、1898年6月9日: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展拓香港界址條例》,租借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北地區及附近262個島嶼,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結束)。

11、1941年12月25日: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進犯香港,駐港英軍無力抵抗,當時的香港總督楊慕琦無奈宣布投降。香港被日本佔領。

12、1945年9月15日:日本戰敗後在香港簽署降書,撤出香港。

13、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香港經濟和社會迅速發展,不僅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也是亞洲金融、服務和航運中心。

14、1982年至1984年,中英兩國就落實香港前途問題進行談判,1984年12月19日簽訂《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決定1997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中方承諾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香港將保持資本主義制度和原有的生活方式,並享受外交及國防以外所有事務的高度自治權,也就是「港人治港,高度自治」。

15、1997年7月1日,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香港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香港保留原有的經濟模式、法律和社會制度,五十年不變,實行「一國兩制」,除防務和外交事務歸中央政府管制外,香港特別行政區享有高度自治。

16、2015年7月9日香港特區立法會通過,將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七十周年紀念日2015年9月3日定為一次過的額外公眾假期及法定假日。除法例另有規定外,所有銀行、教育機構、公共機構辦事處及政府部門無須辦公。當日也將是《僱傭條例》下的法定假日。

⑷ 香港面積和人口是多少

香港面積1104平方公里,交通網路高度發達,人口密集。根據結果,以「居住人口」的定義編制的香港人口,於2021年6月底的數目為7413070人,在過去10年間的平均每年增長率為0.5%。

香港全稱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落地面積1106.6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達747萬。在清朝時期,香港的開發程度並不高,是一片荒蕪的土地。清朝末年,英國人看中了香港的維多利亞灣,有成為東亞地區優良港口的潛力。

「香港」一詞的含義也與此類似:

「香港」既可以指香港特別行政區,也可以指香港特別行政區的行政中心香港島。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地理范圍實際上是由香港島、九龍、新界三部分共同組成的。直到19世紀香港仍是一個不起眼的小漁村。

所以香港作為城市的歷史並不長,然而香港出現人類活動足跡的歷史卻並不短:上古時期生活在如今香港土地上的主要是古代百越部族中的南越部族。

⑸ 香港在中國的哪個方位東南西北

香港全稱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位於中國南部、珠江口以東,西與中國澳門隔海相望,北與深圳市相鄰,南臨珠海市萬山群島。

香港地理坐標為東經114°15′,北緯22°15′,位於中國南部、珠江口以東,西與中國澳門隔海相望,北與深圳市相鄰,南臨珠海市萬山群島,距廣州市約200公里。

區域范圍包括香港島、九龍、新界和周圍的262個島嶼。陸地總面積為1106.3平方公里,其中港島80.7平方公里,九龍46.9平方公里,新界978.7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為1648.7平方公里。

(5)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地理范圍不包括什麼擴展閱讀:

香港自秦朝起明確成為當時的中原領土(中原指以陝西中部、河南西部為中心的黃河中下游地區),直至19世紀中葉清朝戰敗後,領域分批被割讓及租借予英國成為殖民地,香港從而開通港口發展。

1982年9月,中、英兩國落實香港前途問題,於1984年簽訂《中英聯合聲明》,決定1997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

香港回歸後,中央人民政府負責管理香港的外交事務和防務。香港特別行政區依據基本法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香港居民依法享有各項權利和自由。香港特別行政區將循序漸進地發展適合香港實際情況的民主制度。

⑹ 香港有多大面積平方公里

香港(Hong Kong),簡稱「港」,全稱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位於中國南部、珠江口以東,西與澳門隔海相望,北與深圳相鄰,南臨珠海萬山群島,區域范圍包括香港島、九龍、新界和周圍262個島嶼,陸地總面積1106.66平方千米,海域面積1648.69平方千。截至2020年末,總人口747.42萬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人均壽命全球第一,人類發展指數全球第四。香港地理坐標為東經114°15′,北緯22°15′,位於中國南部、珠江口以東,西與中國澳門隔海相望,北與廣東省深圳市相鄰,南臨廣東省珠海市萬山群島,距廣東省廣州市約200千米。區域范圍包括香港島、九龍、新界和周圍的262個島嶼。陸地總面積為1106.66平方千米,其中港島80.7平方千米,九龍46.9平方千米,新界978.7平方千米。海域面積為1648.7平方千米。

延伸閱讀:

香港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1842—1997年間曾受英國殖民統治。二戰以後,香港經濟和社會迅速發展,不僅躋身「亞洲四小龍」行列,更成為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準最高的地區之一。1997年7月1日,中國政府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中央政府對香港擁有全面管治權,香港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長期不變,並享受外交及國防以外所有事務的高度自治權,以「中國香港」的名義參加眾多國際組織和國際會議。「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是中國政府的基本國策。

香港是一座高度繁榮的自由港和國際大都市,與紐約、倫敦並稱為「紐倫港」,是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重要的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和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也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和最具競爭力城市之一,在世界享有極高聲譽,被GaWC評為世界一線城市第三位。

香港是中西方文化交融之地,把華人智慧與西方社會管理經驗合二為一,以廉潔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經濟體系及完善的法治聞名於世,有東方之珠、美食天堂和購物天堂等美譽。

參考:網路

⑺ 香港包括哪三個部分

香港特別行政區地處南海之濱,珠江口東側,北與廣東省深圳市相連,主要由香港島、九龍、新界三部分組成。

「香港」既可以指香港特別行政區,也可以指香港特別行政區的行政中心香港島。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地理范圍實際上是由香港島、九龍、新界三部分共同組成的。

直到19世紀香港仍是一個不起眼的小漁村,所以香港作為城市的歷史並不長,然而香港出現人類活動足跡的歷史卻並不短:上古時期生活在如今香港土地上的主要是古代百越部族中的南越部族。

香港的歷史:

香港在漢代隸屬於南海郡博羅縣。從東晉咸和六年(公元331年)起如今的深圳、東莞、香港等地均隸屬於寶安縣管轄。唐肅宗至德二年(757年)寶安縣更名為東莞縣。相傳「東莞縣」這一名稱是因為境內盛產水草(莞草)而得來的。

明萬曆元年(1573年)東莞縣被拆分為東莞、新安兩縣。拆分後的東莞縣就是今天廣東省東莞市的前身,而被拆分出來的新安縣則包括今天的深圳、香港兩地。

⑻ 香港特別行政區包括哪三部分

香港特別行政區由香港島、九龍半島、新界內陸地區以及262個大小島嶼(離島)組成。具體如下:

1、香港島:中西區、灣仔區、東區、南區;

2、九龍半島:油尖旺區、深水埗區、九龍城區、黃大仙區、觀塘區;

3、新界:北區、大埔區、沙田區、西貢區、荃灣區、屯門區、元朗區、葵青區、離島區。

香港島約81平方公里;九龍半島約47平方公里;新界及262個離島約共976平方公里。香港管轄總面積2755.03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1104.32平方公里,水域面積1650.64平方公里。

(8)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地理范圍不包括什麼擴展閱讀:

香港特別行政區三大部分的地理優勢:

香港地理坐標為東經114°15′,北緯22°15′,地處華南沿岸,在中國廣東省珠江口以東,香港北接廣東省深圳市,南面是廣東省珠海市萬山群島。香港與西邊的澳門隔海相對,距離為61公里,北距廣州130公里、距上海1200公里。

香港地形主要為丘陵,最高點為海拔958米的大帽山。香港的平地較少,約有兩成土地屬於低地,主要集中在新界北部,分別為元朗平原和粉嶺低地,都是由河流自然形成的沖積平原;

其次是位於九龍半島及香港島北部,從原來狹窄的平地外擴張的填海土地。雖然習慣一名取自香港島,但香港最大的島嶼卻是面積比香港島大2倍多的大嶼山。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香港

⑼ 香港特別行政區土地面積是多少平方千米

陸地總面積1106.66平方公里,海域面積1648.69平方公里。

位置境域

香港地理坐標為東經114°15′,北緯22°15′,位於中國南部、珠江口以東,西與中國澳門隔海相望,北與深圳市相鄰,南臨珠海市萬山群島,距廣州市約200公里。

區域范圍包括香港島、九龍、新界和周圍的262個島嶼。陸地總面積為1106.66平方公里,其中港島80.7平方公里,九龍46.9平方公里,新界978.7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為1648.7平方公里。

(9)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地理范圍不包括什麼擴展閱讀

中西區(當中的大小青洲並沒有和香港島相連)

灣仔區東區 南區(當中的鴨脷洲和鴨脷排等島嶼並沒有和香港島相連)註:香港島不屬於香港的離島區。 而立法會選舉同屬一個選區。 1995年香港立法局選舉亦曾使用「港島中」、「港島東」、「港島南」及「港島西」等分法。

香港島-自然地理 香港島位於中國香港的南部,北緯22.2度,東經114.2度。香港島面積約78.40平方公里,佔全香港面積大概7%,是香港第二大島嶼,排於大嶼山之後。香港島地形山多地少,最高點為海拔554米的扯旗山(即太平山)。

平地方面則主要集中在香港島北部的一列狹長的海旁土地,由堅尼地城一直伸展至小西灣,而香港島的主要經濟發展也集中於北部沿岸地區,故此香港島北面的土地從香港開埠以來多年一直依賴填海工程而增加。

鄰近地理:香港島的北面與九龍半島相隔著維多利亞港,現時共有3條過海行車隧道及3條過海鐵路接駁港、九兩岸,中間亦有港內線渡輪行走。本來位於奇力島銅鑼灣對出海域,在1955年興建新的銅鑼灣避風塘時與香港島連接,當時奇力島由波斯富街尾一直築海堤得以接連。

1969——1972年,為興建紅隧入口,灣仔及銅鑼灣北進行了另一次填海工程,遂發展成現時的地貌。而灣仔對出海域的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新翼部分為人工島。

香港島的東面為東龍洲,中間以藍塘海峽相峙。 香港島的南面主要為南丫島、鴨脷洲及蒲台群島等島嶼,而當中的鴨脷洲與香港仔隔著香港仔海峽對望,中間以鴨脷洲大橋連接。南丫島的發電廠則為整個香港島供應電力。

香港的西北面有二個小島,分別為青洲及小青洲,合稱大小青洲,與香港島中間隔著硫磺海峽。政府原計劃將青洲以填海方式連接香港島,並發展成為一個全新住宅區,同時建議作為以青洲作發展10號干線中連接大嶼山的海底隧道的起點。然而,在環保團體的強烈反對下,有關計劃已擱置。現兩個島上均並沒有任何居民居住。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香港特別行政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香港島

閱讀全文

與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地理范圍不包括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