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地理自然災害手抄報
自然災害手抄報內容如下:
1、防震減災踐於行,和諧幸福見於心。
2、監測避讓,群測群防。
3、未雨綢繆防災害,國安家寧人開顏。
4、泥石流、滑坡、崩塌有前兆,雨天留心要防範。
5、雖然我們無法避免災害,但我們能夠提早預防。
6、和諧中華,共同的家園,防震減災,共同的心願。
7、防治地質災害,建設美好家園。
8、莫道防災要花錢,減少損失加倍還。
9、勿忘防災促發展,銘記減災構和諧。
10、防治地質災害人人有責。
11、防災有預案,臨災不慌亂。
12、防震重在教育,誠震重在保障。
13、早防_,減大災,早治災,少受災。
14、災難需要永記,防患始於未燃。
15、房前屋後,高陡邊坡是地質災害的高發、易發區。
B. 初一地理手抄報資料
世界地理之最
1、世界面積最大的平原亞馬遜平原 人口最多的民族漢族
2、世界海拔最高的大洲南極洲 最低的大洲歐洲
3、世界面積最大的大洋太平洋 最小的大洋北冰洋
4、世界最長的山脈安第斯山脈 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瑪峰
5、世界最高大的山脈喜馬拉雅山脈 最高的大高原青藏高原
6、世界季風最顯著的地區東亞 最大的群島國家印度尼西亞
7、世界火山最多的國家印度尼西亞,有"火山國"之稱.
8、世界(天然橡膠、油棕、椰子、蕉麻)等熱帶經濟作物的最大產地東南亞
9、世界面積最大的大洲亞洲 最小的大洲大洋洲
10、世界最大的大陸亞歐大陸 最小的大陸澳大利亞大陸
11、世界面積最大的國家俄羅斯 人口最多的國家(1中國 2印度 3美國)
12、世界石油儲量(出產、輸出)最多地區中東地區
13、世界人口自然增長率最多的大洲非洲(28‰),最少的大洲歐洲(3‰).
14、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四大地區亞洲東部;亞洲南部;歐洲大部;北美洲東部.
15、世界人口最稀少的四大地區嚴寒的苔原帶、冰原帶;亞寒帶針葉林帶;未開發的熱帶雨林帶;乾旱的沙漠地區.
16、世界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漢語
17、世界最高大而綿長的兩條山系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山系、科迪勒拉山系.
18、世界最大的原料進口國日本,世界最大的佛教國家泰國.
19、世界華人和華僑分布最集中的地區東南亞
20、世界淡水資源最豐富的大洲南極洲
21、世界上,國家和地區的數目最多的大洲非洲
22、(日本)的捕魚量常佔世界第一位
23、日本之最:
A 最大的島本州島 B 最大的平原關東平原 C 最大的貿易對象美國
24、東亞之最:
A 最大的半島朝鮮半島 B 最大的群島日本群島 C 唯一內陸國蒙古
25、東南亞之最:
A 最大的平原湄公河平原 B 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湄公河
C 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國家印度尼西亞 D 唯一內陸國寮國
26、世界應用最廣泛的語言英語
27、世界環境日:每年6月5日,呼籲世界各國保護並改善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
世界林業節:每年3月21日 世界水日:每年3月22日
世界地球日:每年4月22日 世界防止
C. 急求初中關於地理的手抄報(內容),包括題目,內容等。。
地球運動
地球自轉
地質時期地球自轉的情況大概還有地球繞著地軸不停地旋轉,這叫做地球的自轉。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自轉一周的時間為24小時,依舊是一天。通過對月球、太陽和行星的觀測資料和對古代月食、日食資料的分析,以及通過對古珊瑚化石的研究,可以得到地質時期地球自轉的情況。在6億多年前,地球上一年大約有424天,表明那時地球自轉速率比現在快得多。在4億年前,一年有約400天,2.8億年前為390天。研究表明,每經過一百年,地球自轉長期減慢近2毫秒(1毫秒=千分之一秒),它主要是由潮汐摩擦引起的。此外,由於潮汐摩擦,使地球自轉角動量變小,從而引起月球以每年3~4厘米的速度遠離地球,使月球繞地球公轉的周期變長。除潮汐摩擦原因外,地球半徑的可能變化、地球內部地核和地幔的耦合、地球表面物質分布的改變等也會引起地球自轉長期變化。恆星日為23時56分4秒;太陽日為24小時。
地球公轉
1543年著名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在《天體運行論》一書中首先完整地提出了地球自轉和公轉的概念。地球公轉的軌道是橢圓的,公轉軌道半長徑為149597870公里,軌道的偏心率為0.0167,公轉的平均軌道速度為每秒29.79公里;公轉的軌道面(黃道面)與地球赤道面的交角為23°27',稱為黃赤交角。地球自轉產生了地球上的晝夜變化,地球公轉及黃赤交角的存在造成了四季的交替。從地球上看,太陽沿黃道逆時針運動,黃道和赤道在天球上存在相距180°的兩個交點,其中太陽沿黃道從天赤道以南向北通過天赤道的那一點,稱為春分點,與春分點相隔180°的另一點,稱為秋分點,太陽分別在每年的春分(3月21日前後)和秋分(9月23日前後)通過春分點和秋分點。對居住的北半球的人來說,當太陽分別經過春分點和秋分點時,就意味著已是春季或是秋季時節。太陽通過春分點到達最北的那一點稱為夏至點,與之相差180°的另一點稱為冬至點,太陽分別於每年的6月22日前後和12月22日前後通過夏至點和冬至點。同樣,對居住在北半球的人,當太陽在夏至點和冬至點附近,從天文學意義上,已進入夏季和冬季時節。上述情況,對於居住在南半球的人,則正好相反。
D. 地理小報內容
《趣味地理》二則僅供參考:一、地理考試時, 老師要學生簡略描述下列各地:阿拉伯、新加坡、好望角、羅馬、名古屋、澳門。
其中小明這樣寫:從前有個老公公, 大家叫他阿拉伯,有一天他出去爬山, 當他爬
到新加坡的時候突然看見一隻頭上長著好望角的羅馬直沖過來,嚇的他拔腿跑進名古
屋, 趕緊關上澳門。
二、遼寧「怪坡」
最早被發現的「怪坡」,位於遼寧省沈陽市新城子區清水台鎮周家村東北方的寒坡嶺。
1990年5月,一輛麵包車途經此地,司機下車小歇;回來時發現熄火的麵包車已自行從坡底「滑行」到了坡頂。
在這條長約90米、寬約15米、坡度為1.85度的「怪坡」上,坡道平坦,兩邊長滿小草,並無任何異常現象。
但就在這「怪坡」上,汽車下坡必須加大油門,而上坡即使熄火也可到達坡頂;騎自行車,下坡要使勁蹬,上坡卻要緊扣車閘;人行坡上,也是上去省力,下來費勁。
◇山東「怪坡」
濟南市東南外環路也有一段「怪坡」,引來人們競相探奇。
當時,有人駕車途經外環路省經濟學院以南約1.5公里處一段下坡路時,駛過下坡的汽車一旦熄火,竟又慢慢地自動爬上了坡。
不少人聞訊趕來,目睹了同一現象:幾輛汽車駛到坡底,車與車相距1.2米,熄火;結果,汽車均「倒行逆駛」,緩慢地爬上坡去。
◇西安「怪坡」
在西安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東南方,1997年人們又發現了一個「怪坡」。
「怪坡」長約120米,是一段盤山公路的上坡段,汽車、摩托車、自行車到此,不用加力踩油門,都會自動地慢慢爬上去。
◇台灣「怪坡」
在台東縣東河鄉,有一個名叫「都蘭」的旅遊勝地,其最吸引遊人處,便是「水往高處流」的奇景。「怪坡」旁有一股小山溪,溪水流到山腳下的農田,而靠近山腳旁的另一股溪水,不往下流,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向山坡上流去,觀者無不稱奇。
E. 地理手抄報可以寫些什麼內容(具體一點)
地理手抄報
可以寫些時下比較熱們的地理或天文內容
……
地理
是研究地球物理學現象的科學
。
其實
在很多的時候
,
地理學上的內容
在很大程度上含有天文學內容
,
地球本身就是太陽天體星系中的一個成分
在研究地球物理時
就會牽涉到太陽和陽光
,
否則
就不會形成地球物理學的現象
。
譬如
地理學上的大氣和生物
都是在陽光的主導下生成的
……
為此
在做地理手抄報時
,
可以討論一下地球的未來
以及地球上的某些問題等
……
譬如
在五十萬年以前
炎黃禹是怎樣勘測和測繪經緯線工程的
,
在測繪經緯線工程中
都涉及到了哪些技術
如造船技術航海定位技術等
,
這樣的議題
肯定會引起廣大同學們的興趣
。
您說呢
F. 辦地理手抄報的內容有哪些
地球特點
赤道略略鼓,兩極稍扁平.
自西向東轉,時間始變遷.
南北為緯線,相對成等圈.
東西為經線,獨成平行圈;
赤道為最長,兩極化為點.
3、東西南北半球的劃分
西經二十度,東經一百六,
一刀切下去,東西兩半球.
南北半球分,赤道零緯度,
四季溫帶顯,南北相反出.
4、晝夜交替和四季變化
地球自轉,晝夜更換.
繞日公轉,四季出現.
自轉一日,公轉一年.
自西向東,方向不變.
G. 地理手抄報資料
1.亞洲地理
亞洲地形總的特點是中部一帶地勢高,周圍低,地表起伏大,半島和島嶼多,全洲大致以帕米爾高原為中心,一系列高大山脈伸延至大陸邊緣。山地、高原和丘陵約占總面積75%,在山地和高原外側分布著一些平原。
亞洲許多大河源於中部高山地帶,呈放射狀向四方奔流,形成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大西洋四大水系,內陸河主要分於亞洲中西部乾旱區,有錫爾河、阿姆河、伊犁河等。亞洲的湖泊分布大致可分為北亞、中亞、西亞、青藏高原和長江中下游五大湖畔,湖泊類型多樣。
由於亞洲所跨緯度寬廣,缺少伸入內地的海灣,廣大內陸地區和高緯度地區具有強烈的大陸性氣候,各地受大氣環流和海陸位置影響不同,又有季風性顯著、氣候類型復雜多樣的特點。
2.歐洲概況
位於亞洲西面,北臨北冰洋,西臨大西洋,南臨地中海,是歐亞大陸西部向大西洋伸出的一個大半島。
歐洲海岸曲折多港灣,主要內海有南部的裏海、愛琴海、亞得里亞海和北部的波羅的海;主要海峽有西南端的直布羅陀海峽和西部的英吉利海峽。
歐洲主要半島有北部的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和南部的巴爾干半島、亞平寧半島和伊比利亞半島;主要島嶼有大西洋中的大不列顛島、愛爾蘭島和冰島,南部的西西里島和撒丁島。地中海是世界上最大的內海,直布羅陀海峽是歐非兩洲的分界線
歐洲的地形以平原為主,佔全洲面積的2/3,阿爾卑山是歐洲南面的年輕褶皺山系。歐洲有以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為中心的大陸冰川和阿爾卑斯山脈為中心的山嶽冰川,冰川地形廣布。
歐洲的氣候溫和濕潤,西歐為典型的溫帶海洋氣候,向東過渡為溫帶大陸性氣候,南 歐洲典型的地中海式氣候,北冰洋沿岸為苔原氣候。
歐洲河網稠密,水量豐富,伏爾加河是歐洲最長的河流;多瑙河是歐洲第二大河,也是歐洲流經國家最多的一條國際河流,具有重要的航運價值。
歐洲的居民絕大部分屬白色人種,語言屬印歐語系,分拉丁語、日耳曼語、斯拉夫語三個語族。歐洲經濟共同體是歐洲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組成的一個政治和經濟聯盟。目前已有12個國家參加。歐洲是世界上人口稠密、城市人口比重大、人口增長率低的一洲。
歐洲現共有44個國家和地區,按地理方位分為五部分:東歐、西歐、南歐、北歐與中歐。
2.南歐
南歐指巴爾干、亞平寧和伊比利亞三個半島和附近一些島嶼。有西班牙、葡萄牙、摩納哥、安道爾、義大利、聖馬利諾、梵蒂岡、馬爾他、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南斯拉夫、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馬其頓、羅馬尼亞、保加利亞、阿爾巴尼亞、希臘等17個國家。位於伊比利亞半島上的西班牙、亞平寧半島上的義大利\巴爾干半島的羅馬尼亞等國是面積較大的國家。摩納哥安道爾、梵帝岡、聖馬利諾、馬爾他等是世界上面積少、人口最少的幾個國家。
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
義大利:首都羅馬位於半島四側,為全國最大的城市和政治、文化中心;有許多古羅馬帝國的古跡,為著名的旅遊勝地。威尼斯位於東北部沿海,是著名的水上城市。
3.西歐
西歐:瀕臨大西洋和北海,范圍包括英國、愛爾蘭、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六國。北海是世界著名漁場。西歐是資本主義發展最早的地區,二次大戰期間,西歐受到消弱。戰後,西歐一些國家在經濟貿易方面採取了一些共同政策,組成了「歐洲經濟共同體」。
英國:由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及北愛爾蘭四部分組成。英國是西歐最大的石油生產國。倫敦跨泰晤士河兩岸,是英國首都和最大港口,也是全國新興工業、金融、貿易。交通和文化中心。著名工業中心:伯明翰、曼徹斯特、格拉斯哥。
法國:整個領土大致呈六邊形。法國有發達的資本主義工農業,巴黎盆地是法國最重要的工業區,洛林鐵礦區和里爾煤礦區是傳統的鋼鐵工業區。鋼鐵工業中心有敦刻爾克和福斯。法國的鐵、鋁、鈾的藏量居歐洲前列。法國是歐洲出口糧食最多的國家,首都巴黎,馬賽是地中海沿岸的最大港口和煉鋁工業中心。
4.北歐
北歐:地處高緯,包括挪威、瑞典、芬蘭、丹麥、冰島五國和法羅群島(丹)。北極因通過挪威、瑞典和芬蘭的北部,芬蘭因境內湖群密布,所以被稱為「千湖之國」。北歐五國部有發達的資本主義經濟,以瑞典面積最大人口最多,首都斯德哥爾摩綠化面積大,環境幽美。經濟以冶金、木材加工和造船為主。挪威的漁業、航運久負盛名,石油為新興工業。芬蘭是紙漿和紙張的重要出口國。丹麥的經濟支柱是乳肉畜牧業和家禽養殖業。冰島是以漁業為主的國家。
5.中歐
中歐位於阿爾卑斯山脈和北海、波羅的海之間,由德國、瑞土、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奧地利和列支敦士等九國組成。
德國:二戰後,德國分為聯邦德國和民主德國兩部分。1990年10月3日,兩德重新統一,稱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簡稱德國。首都柏林是全國最大的城市,德國是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工業在國民經濟中占絕對優勢,國民生產總值居世界前列。主要工業區為魯爾區和薩爾區,工業中心有慕尼黑、科隆、漢堡、萊比錫和柏林。
瑞士:瑞士經濟發達,以技術水平高的鍾表、精密儀器、精密機床等著名。日內瓦是著名游覽城市,首都為伯爾尼。
6.東歐
東歐也就是前蘇聯的歐洲部分。它們是: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摩爾多瓦,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
俄羅斯:面積1700多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人口1.5億中,俄羅斯人佔81%以上,有100多個民族中通用語言是俄語。
俄羅斯大部分地區氣候屬溫帶大陸性氣候。由於地處高緯冬季漫長而寒冷,夏季短促而溫暖,位於西伯利亞南部的貝加爾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主要礦產資源有煤。鐵、石油、天然氣、有色金屬等,儲量均居世界前列。
俄羅斯歐洲部分是它的政治、經濟核心地區,全國大部分工業、人口和城市集中在那裡。兩大工業區:一是以莫斯科為中心的工業區,二是以聖彼得堡為中心的工業區。
首都莫斯科是俄羅斯最大城市和綜合工業中心也是交通中心,主要港口聖彼得堡濱芬蘭灣,符拉迪沃斯托克是太平洋沿岸主要港口,摩爾曼斯克是北冰洋沿岸終年不凍港。
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
烏克蘭:首都基鋪。
摩爾多瓦:首都基希必烏。
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
拉脫維亞:首都里加。
愛沙尼亞:首都塔林。
H. 關於中國地理的手抄報資料
1.位置我國的海陸位置:亞洲東部、太平洋的西岸。我國的經緯度位置:我國領土南北跨越的緯度近50度,大部分在溫帶,小部分在熱帶,沒有寒帶。2.遼闊的疆域我國領土遼闊廣大,總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居世界第3位。我國領土的四端為:最東端在黑龍江和烏蘇里江的主航道中心線的相交處,最西端在帕米爾高原附近,東西跨經度60多度,東西相距約5000千米,最南端在曾母暗沙、最北端在漠河以北黑龍江主航道的中心線上,南北跨緯度約50度,南北相距約5500千米。3.疆界和鄰國我國陸上疆界兩萬多千米與我國相鄰的國家有14個。我國大陸海岸線長達18000多千米,自北向南瀕臨的近海有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我國的領海,是指從海岸基線向海上延伸到12海里的海域。渤海和瓊州海峽為我國內海。沿海分布有台灣島、海南島、舟山群島、南海諸島等5000多個大大小小的島嶼。同我國隔海相望的鄰國有六個國家。4.行政區劃我國現在行政區基本劃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縣(自治縣)和鄉(鎮)三級,省級行政單位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在歷史上全國劃分東北區、華北區、華東區、中南區、西南區和西北區6個大區。 (二)人口和民族1.我國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我國約有13億人口,約佔世界人口總數的21%,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我國人口的分布是東南多,西北少。從城鄉分布來看,2004年末全國城鎮人口達到54283萬人,占總人口的41.76%,鄉村人口為75705萬人,佔58.24%。2.華僑與華人我國的有3000多萬華僑和華人分布世界各地。僑胞原籍以廣東、福建兩省最多,這兩省許多地方一向以僑鄉著稱。3.控制人口增長速度,提高人口素質我國人口的突出特點是人口基數大,人口增長快。因此,推行計劃生育仍然是我國一項基本國策。4.多民族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社會主義國家。全國共有56個民族。漢族人口最多,約佔全國人口的92%。其他55個民族人口較少,統稱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壯族,有1500多萬。漢族分布遍及全國,主要集中在東部和中部;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東北等邊疆地區。總之各民族的分布特點是大雜居,小聚居。 (三)地形1、我國的地形特徵我國地形復雜多樣,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種地形齊備,山區面積廣大,約佔全國面積的2/3;地勢西高東低,大致呈三階梯狀分布。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為第一階梯。大興安嶺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雲貴高原東一線以西與第一階梯之間為第二級階梯,海拔在1000米一2000米之間,主要為高原和盆地。第二階梯以東,海平面以上的陸面為第三級階梯,海拔多在500米以下,主要為丘陵和平原。2.主要山脈分布東西走向的三列:由北而南為天山一陰山一燕山;昆侖山一秦嶺;南嶺。東北一西南走向的三列:從西而東為大興安嶺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雪峰山;長白山一武夷山;台灣山脈。南北走向的2條:賀蘭山;橫斷山。西北一東南走向的有2條:阿爾泰山、祁連山。3.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四大高原的特點和分布:青藏高原位於我國西南部,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我國最大、世界最高的大高原。其特點是高峻多山,雪山連綿,冰川廣布,湖泊眾多,草原遼闊,水源充足。內蒙古高原在我國北部,包括內蒙古大部和甘、寧、冀的一部分,海拔1000米左右,是我國第二大高原。其特點:地面開闊平坦,地勢起伏不大;多草原和沙漠。黃土高原海拔為1000米一2000米,地面覆蓋著疏鬆的黃土層,是世界上黃士分布最廣闊、最深厚的地區;水土流失嚴重;千溝萬壑。雲貴高原岩溶地形廣布;山嶺起伏;崎嶇不平。四大盆地的分布及特點:四川盆地位於四川東部,因廣布紫色砂頁岩,有『紅色盆地」和「紫色盆地」之稱,是我國地勢最低的大盆地:塔里木盆地位於新疆南部,呈環狀分布,中部的塔克拉瑪干沙漠是我國最大的沙漠,是我國最大的內陸盆地。柴達木盆地位於青海省西北部,大部分為戈壁、沙漠,東部多沼澤、鹽湖,是我國地勢最高的典型的內陸高原盆。准噶爾盆地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北部,是中國第二大盆地,東西長1120千米,南北最寬處約800千米。面積約38萬平方千米,海拔500~1000米。三大平原的分布和特點:東北平原,地表以肥沃的黑土著稱,海拔多在200米以下,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平原。華北平原地勢低平,千里沃野,是我國第二大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位於長江中下游沿岸,地勢低平,河網密布,湖泊眾多。主要丘陵:遼東丘陵、山東丘陵、東南丘陵等。4.主要地震帶和火山分布區我國是多地震的國家之一,主要分布地區:①東南部的台灣和福建沿海;②華北太行沿線和京津唐地區;③西南青藏高原和它邊緣的四川雲南兩省西部;④西北的新疆、甘肅、寧夏。
I. 地理小報要寫什麼內容
最好設定一個主題。內容可以包含:解答一個地理現象、列舉一些地理世界之最、出一些地理迷語題、畫一幅地圖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