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海南的地理位置 自然 人文特徵
地理位置:
海南省位於中國最南端,位於東經108°37′-111°05′,北緯3°30'~20°18',北以瓊州海峽與廣東省劃界,西臨北部灣與越南民主共和國相對,東瀕南海與台灣省相望,東南和南邊在南海中與菲律賓、汶萊和馬來西亞為鄰。海南省的行政區域包括海南島和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全省陸地(包括海南島和西沙、中沙、南沙群島)總面積3.5萬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約200萬平方公里。海南島形似一個呈東北至西南向的橢圓形大雪梨,總面積(不包括衛星島)3.39萬平方公里,是我國僅次於台灣島的第二大島。 海南島與廣東省的雷州半島相隔的瓊州海峽寬約18海里,南沙群島的曾母暗沙是我國最南端的領土。是我國跨緯度最大的省級行政區。
自然特徵:
海南地處熱帶,土地總面積35354平方千米.森林面積1714700公頃.森林覆蓋率 達51%。熱帶天然林約佔全省森林面積一半的。
年平均氣溫23-25℃,最冷的2月平均16-20℃,最熱的8月為35-39℃,年均降水量1500毫米。長夏無冬。地形四周低平,中間高聳,以五指山、鸚歌嶺為隆起核心,向外圍逐級下降。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構成環形層狀地貌,梯級結構明顯。
海南島的河流大多發源於中部,北部的南渡江長314千米;西部的昌化江長230千米;東部的萬泉河長162千米。海南島上真正的湖泊很少,人工水庫居多,著名的有松濤水庫、牛路嶺水庫、大廣壩水庫和南麗湖等。
人文特徵:
海南省2008年末常住人口為864.73萬人,有漢族、黎族、苗族、回族等民族 ,五指山區的黎村苗寨,篝火歡歌,充滿著濃郁的民族風情。
『貳』 海南島的地理位置,氣候特徵和相關數據。
海南島是我國第二大島,其位於我國南部,氣候為熱帶季風氣候,具體為:
1、海南地理位置。海南省位於中國最南端,北以瓊州海峽與廣東省劃界,西臨北部灣與越南相對,東瀕南海與台灣省相望,東南和南邊在南海中與菲律賓、汶萊和馬來西亞為鄰。地理位置介於東經108°37′—111°03′,北緯18°10′—20°10′之間。
2、海南氣候。海南島地處熱帶北緣,屬熱帶季風氣候,素來有「天然大溫室」的美稱,這里長夏無冬,年平均氣溫22~27℃,大於或等於10℃的積溫為8200℃,最冷的一月份溫度仍達17~24℃,年光照為1750~2650小時,光照率為50%~60%。
3、海南地形。海南島四周低平,中間高聳,以五指山、鸚哥嶺為隆起核心,向外圍逐級下降。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構成環形層狀地貌,梯級結構明顯。海南島的山脈多數在500~800米之間,實際上是丘陵性低山地形。海拔超過1000米的山峰有81座,成為綿延起伏在低丘陵之上的長垣,海拔超過1500米的山峰有五指山、鸚哥嶺、俄鬃嶺、猴彌嶺、雅加大嶺和吊羅山等。
4、海南雨水情況。海南省雨量充沛,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2600毫米之間,年平均降水量為1639毫米,有明顯的多雨季和少雨季。每年的5~10月份是多雨季,總降水量達1500毫米左右,佔全年總降水量的70~90%,雨源主要有鋒面雨、熱雷雨和台風雨,每年11月至翌年4月為少雨季節,僅佔全年降水量的10~30%,少雨季節乾旱常常發生。
5、海南日照情況。海南島位於北回歸線以南,終年太陽高度角大。夏至前後有兩次太陽位於天頂,正午時,太陽高度角在84°45′~86°45′;即使在冬至日,正午時,太陽照射的高度角也在46°05′到48°05′。各地夏至與冬至的晝長相差很小,因而,太陽輻射能相當豐富,日照充足,年太陽輻射總量為4600~5800兆焦耳/平方米,年日照時數在1793~2590小時.為熱帶氣候的形成奠定了基礎。海南島位於東亞季風區,受季風影響較為明顯。東風帶系統和西風帶系統對其均有影響。
6、海南氣溫。海南各地的年平均氣溫為22.5~25.6℃,以中部的瓊中最低,南部的三亞最高。等溫線向南彎曲呈弧線分布,從中部山區向四周沿海遞增,23℃等溫線在中部山區閉合。由於海洋的調節,海南氣溫年變差普遍較小,多數地區為8~10℃,三亞最小(7.6℃)。普遍比中國大陸地區低5~10℃。
『叄』 簡述海南島的地理位置和地勢地形特徵
海南島位於中國最南端,北隔瓊州海峽與廣東相望,南臨廣闊的南海,地處熱帶,位於東經108°37′-111°05′,北緯18°10′-20°10′之間,與美國夏威夷處在相近緯度。海南島形似一個呈東北至西南向的橢圓形大雪梨,總面積(不包括衛星島)3.39萬平方公里,是我國僅次於台灣島的第二大島。
海南島地勢四周低平,中間高聳,地形以五指山、鸚歌嶺為隆起核心,向外圍逐級下降。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構成環形層狀地貌,梯級結構明顯。
(3)海南的地理位置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海南島地質構造形態在空間分布上,以各種不同的方向、形跡和性質的構造組合,形成東西向構造、南北向構造、北東向構造、北西向構造等主要構造體系,成為陸地的主要構造格局,控制著島陸沉積建造、岩漿活動、成礦作用及晚近時期的山川地勢的展布。
海南島縱深地質構造表現為地幔隆起背景上的凹陷區,幔凹中心在瓊中至樂東一帶,幔凹深度為30多千米。由於島內地殼結構和深部構造的差異,在地質構造、沉積建造和岩漿活動等方面,都呈現出許多不同的特徵。
海南岩石有火成岩(岩漿岩)、水成岩(沉積岩)、變質岩3大類,遍布全省各地。
海岸線都分布在:
先說灘塗和礁石,它們分布在整個海南島的大部分海岸線上,尤其是儋州,從臨高到儋州兩百多近三百公里這么長的海岸線上,都沒有什麼沙灘,基本上都是灘塗。
所以好的沙灘是海岸線上少數的存在,前面我也提到過整個海南島,優質的海灘不超過二十個,比如說三亞著名的三亞灣、亞龍灣、大東海,再往北像海棠灣、清水灣;萬寧的石梅灣;博鰲的玉帶灣;文昌的高隆灣、月亮灣;臨高的臨高角。
還有海口的白沙門和昌江的棋子灣也有些沙子質量不錯的沙灘。海南島其他海灘可以說是一般,不能算是太優質的了。
民族風俗:海南省的居民,分屬於漢、黎、苗、回、藏、彝、壯、滿、侗、瑤、白、泰、佤、畲、水、京、土、蒙古、布依、朝鮮、土家、哈尼、僳僳、高山、錫伯、門巴、納西、仫佬、哈薩克、鄂倫春等30多個民族。
世居的有黎、苗、回、漢等族。千百年來,古樸獨特的民族風情使本島社會風貌顯得更加豐富多彩。其中最具有特色的便是黎族與苗族的生活習俗。
苗族風俗:每年三月三日,苗族同胞與黎家人一樣,盛裝歡慶節日。各家還製作五色飯,(也是海南苗族的特色美食),以紀念苗族先民五姓人家。
五色飯是苗族人將山蘭稻米,分別用桑等植物葉浸染成黑,紅、綠、黃四色米,與白色米共煮,混合製成特香佳餚。苗族婦女的臘染技藝水平很高,能染出有各種精美圖案和花鳥的衣裙、手帕和巾帽,因而苗族婦女的頭飾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
『肆』 海南在中國哪個方位
海南省位於中國最南端。
海南省北以瓊州海峽與廣東省劃界,西隔北部灣與越南相對,東面和南面在南海中與菲律賓、汶萊、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為鄰。
海南島地處北緯18°10』~20°10』,東經108°37~111°03』,長軸呈東北至西南向,長約290公里,西北至東南寬約180公里,面積3.39萬平方公里。海岸線總長1823公里,相當於陸地面積的6.8%。
海南島北與廣東雷州半島相隔的瓊州海峽寬約18海里,是海南島與大陸之間的「海上走廊」,也是北部灣與南海之間的海運通道。從島北的海口市至越南的海防市約220海里,從島南的三亞港至菲律賓的馬尼拉港航程約650海里。
(4)海南的地理位置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截止2015年9月止,海南省現有27個市、縣(區),其中4個地級市、5個縣級市、4個縣、6個自治縣、8個區,218個鄉鎮(含街道辦事處),其中21個鄉、175個鎮、22個街道辦事處。
地級市:海口市、三亞市、三沙市、儋州市;
縣級市:五指山市、文昌市、瓊海市、萬寧市、東方市;
縣:定安縣、屯昌縣、澄邁縣、臨高縣;
自治縣:白沙黎族自治縣、昌江黎族自治縣、樂東黎族自治縣、陵水黎族自治縣、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
參考資料來源:海南省人民政府—行政區劃
參考資料來源:海南省人民政府—地理位置
『伍』 海南是我國的什麼地方
海南省,簡稱瓊,省會海口,位於我國的最南端,是我國的經濟特區,北邊以瓊州海峽和廣東省劃界,西邊隔北部灣和廣西、越南相對,東邊隔南海與台灣對望,東南和南邊在南海與菲律賓、汶萊、馬來西亞為鄰。
海南省陸地總面積3.54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總面積的0.35%,其中海南島3.39萬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約200萬平方公里,截至2019年末,海南省常住人口944.72萬人。
海南島植物資源、動物資源、葯材資源、漁業資源、海鹽資源十分豐富。礦產資源主要有玻璃石英砂、天然氣、鈦鐵礦、鋯英石.藍寶石、水晶、鋁土、油頁岩、沸石、鐵礦,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
海南島戰略位置非常重要,是中國在南海的屏障,也是中國掌控南海的門戶。
海南島歷史變遷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征服嶺南,設置郡縣,把百越之地納入中原王朝的管轄之下,其中象郡的管理范圍包括今廣西西部西南部、越南北部中部、廣東西部、海南島。這是海南島納入中國中原王朝版圖的開始。
公元前110年,漢武帝平定南越,在海南島設置珠崖、儋耳兩郡,派兵駐守,收取賦稅,並巡視南海諸島,這是中國中原王朝首次對南海宣示主權,鞏固了中國南部海疆。
公元231年,孫權平定交州,242年,孫權派陸凱、聶友率軍三萬征服海南島,將其納入孫吳版圖。
隋煬帝的時候,設置珠崖、儋耳、臨振三郡,把整個海南島納入版圖,這是海南島歷史上的里程碑。
唐朝時候,海南島屬嶺南道管轄。
宋代時期,大文豪蘇東坡曾經被貶到海南島多年。
明清兩代,海南島屬於瓊州府管轄。
清朝末年,和中華民國時期,海南島歸廣東省管轄。
2012年6月,設置三沙市,,管轄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及其廣闊海域。
1988年,海南島從廣東省分出來,設置海南省。
以上內容參考來源:網路-海南島
『陸』 海南的地理位置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海南地處熱帶,位於東經108°37′-111°05′,北緯18°10′-20°10′之間.
海南省位於中國最南端,北以瓊州海峽與廣東省劃界,西臨北部灣與越南民主共和國相對,東瀕南海與台灣省相望,東南和南邊在南海中與菲律賓、汶萊和馬來西亞為鄰。海南省的行政區域包括海南島和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全省陸地(包括海南島和西沙、中沙、南沙群島)總面積3.5萬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約200萬平方公里。海南島形似一個呈東北至西南向的橢圓形大雪梨,總面積(不包括衛星島)3.39萬平方公里,是我國僅次於台灣島的第二大島。 海南島與廣東省的雷州半島相隔的瓊州海峽寬約18海里,南沙群島的曾母暗沙是我國最南端的領土。是我國跨緯度最大的省級行政區。
『柒』 查海南屬於中國哪個方向
最南的省份。海南是省份。省會是海口。
如果不算管轄西沙、南沙、中沙的縣級市三沙市;三亞市是我國最南的城市。
『捌』 海南島在中國的哪個部位
海南省位於中國最南端,北以瓊州海峽與廣東省劃界,西臨北部灣與越南相對,東瀕南海與台灣省相望,東南和南邊在南海中與菲律賓、汶萊和馬來西亞為鄰。海南省的管轄范圍包括海南島和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海南省全省陸地總面積3.5萬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約200萬平方公里,其中海南本島面積3.39萬平方公里。
拓展資料:
1. 海南島是中國南方的熱帶島嶼,面積3.54萬平方公里,人口925萬,島上熱帶雨林茂密,海水清澈蔚藍,一年中分有旱季和雨季兩個季節。海南省陸地主體,平面呈雪梨狀橢圓形,長軸作東北—西南走向,長240千米,寬210千米,面積約3.54萬平方千米,為國內僅次於台灣島的第二大島。海南島四周低平,中間高聳,呈穹隆山地形,以五指山、鸚哥嶺為隆起核心,向外圍逐級下降,由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構成環形層狀地貌,梯級結構明顯。
2. 海南島地勢為中部高四周低,中部偏南到四周沿海由山地、丘陵、台地、平原逐級遞降,組成環形層狀地貌,在各種地貌類型中,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地佔全島總面積的25.4%,丘陵佔13.3%,台地佔32.6%,階地佔16.9%,平原佔11.2%,其他佔0.6%,具有台地、階地特多,山丘密集相連,平原少而分散的特徵。
3. 山地與丘陵是海南島地貌的核心,佔全島面積的38.7%。山地主要分布在島的中部偏南地區,構成丘陵性的中低山地形。山地以五指山、鸚哥嶺為隆起核心,多呈東北—西南走向和東西走向,地勢高聳。1000米以上的山峰達667座,其中五指山為海南最高峰,海拔1867米。山體受北東向的斷裂作用造成紅毛—番陽斷裂谷地,谷地之西北為黎母嶺—鸚哥嶺—獼猴嶺山地;谷地之東南為五指山—青春嶺—馬咀嶺諸山。海南島西部是雅加達嶺、霸王嶺和仙婆嶺。這些山地成為海南島三大河流的發源地和分水嶺。在山地的四周,多為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主要分布在島的西部、東南部和北部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