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描述一個地區的地理特徵應該從哪些方面描述
從整體上認識和分析某地區的區域特徵。區域特徵是各種地理要素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相互聯系形成的,需通過全面、系統的分析,從整體上來認識。在分析過程中要善於抓主導因素,例如氣候酷寒是南極洲區域特徵的主導因素,它直接影響到該地區的其他自然特徵(地勢高、烈風、淡水資源和風能資源豐富等)和人文特徵(無常住居民)。
通過對不同地區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進行比較和分析,找出它們的相似之處和差異之處,從而更加深刻地認識某地區的區域特徵,多採取列表比較的形式。例如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南、北方的地理分界線,南、北方的區域特徵有顯著差異,具體表現在自然和人文兩大方面。
㈡ 某地區的地理環境的特徵描述從哪些方面考慮
摘要 (一)區域自然地理特徵的描述:
㈢ 一個地區的地理環境的特徵描述從哪些方面回答
一個地區的地理環境的特徵描述:
自然環境特徵:地理位置;地形特徵;氣候類型及氣候特徵;河流主要特徵;土壤特徵;主要植被類型及特徵;
人類活動特徵:資源;交通方式;農業生產及非農業生產特徵;生態環境問題;可持續發展措施;
㈣ 如何描述一個地區的自然地理特徵
可以分幾個方面來做:
地形地貌,平原、山區、沙漠、深林、草原、濕地、戈壁、丘陵、高原等等;
河流、山川 有哪些主要的河流及山川;
氣候 常年氣候狀況,降雨、降雪、溫度情況、氣候特點等等;
主要城市
人口數量、分布、民族等等
經濟情況,工業、農業等
歷史上的著名事件和任務
㈤ 描述一地的自然地理特徵包括哪些方面
自然環境一般的包括這些方面:
1、地形地勢;2、氣候,這里包括降水和氣溫;3、水文狀況,一般只說地表水;4、土地狀況,一般只說土壤;5、資源狀況,一般說礦產就行。
你要描述自然環境的特徵就分類別把這些方面的特點說清楚就哦了
㈥ 介紹當地的自然環境和風土人情
西藏的自然環境
西藏自治區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青藏高原的主體部分,有著「世界屋脊」之稱。這里地形復雜,大體可分為三個不同的自然區∶北部是藏北高原,位於昆侖山、唐古拉山和岡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之間,佔全自治區面積的三分之二;在岡底斯山和喜馬拉雅山之間,即雅魯藏布江及其支流流經的地方,是藏南谷地;藏東是高山峽谷區,為一系列由東西走向逐漸轉為南北走向的高山深谷,系著名的橫斷山脈的一部分。地貌基本上可分為極高山、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和平原等六種類型,還有冰緣地貌、岩溶地貌、風沙地貌、火山地貌等。 蜿蜒於西藏高原南側的喜馬拉雅山,由許多近似東西向的平行山脈組成,其主要部分在中國與印度、尼泊爾的交界線上,全長2400公里,寬約200—300 公里,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海拔8844.43米的世界第一高峰一珠穆朗瑪峰,聳立在喜馬拉雅山中段的中尼邊界上;在其周圍5000多平方公里內,有8000 米以上高峰4座,7000米以上高峰38座。
在西藏自治區境內,流域面積大於1萬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0多條,流域面積大於20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100條以上。著名的河流有金沙江、怒江、瀾滄江和雅魯藏布江。西藏還是國際河流分布最多的一個中國省區,亞洲著名的恆河、印度河、布拉馬普特拉河、湄公河、薩爾溫江、伊洛瓦底江等河流的上源都在這里。西藏河流的水源主要由雨水、冰雪融水和地下水組成,流量豐富,含沙量小,水質好。 雅魯藏布江為西藏第一大河,發源於喜馬拉雅山北麓仲巴縣境內的傑馬央宗冰川,經珞瑜地區流入印度,稱為布拉馬普特拉河。雅魯藏布江(中國境內崐)全長2057公里,流域面積24萬多平方公里,流域平均海拔4500米左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河。 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深達5382米,是地球上最深的峽谷。大峽穀穀底最窄處僅 74米,最寬處約200米,全長為370公里。
廣袤的西藏高原上點綴著大小湖泊1500多個,其中面積超過1000平方公里的有納木錯、色林錯和扎西南木錯�超過100平方公里的湖泊有47個。納木錯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湖泊。湖泊面積為24183平方公里,約佔中國湖泊總面積的三分之一。西藏高原不僅是中國最大的湖泊密集區;也是世界上湖面最高、范圍最大、數量最多的高原湖區。這里的湖泊鹹水湖多,淡水湖少,湖面海拔超過5000米的有17個,它們的面積都在50平方公里以上。
氣候特點
空氣稀薄,氣壓低,含氧量少
太陽輻射強,日照時間長
氣溫偏低,日溫差大
全年分為明顯的乾季和雨季
氣候類型復雜,垂直變化大
西藏高原復雜多樣的地形地貌,形成了獨特的高原氣候。除呈現西北嚴寒乾燥,東南溫暖濕潤的總趨向外,還有多種多樣的區域氣候和明顯的垂直氣候帶。 「十里不同天」、「一天有四季」等諺語,即反映了這些特點。 與中國大部分地區相比,西藏的空氣稀薄,日照充足,氣溫較低,降水較少。西藏高原這里每立方米空氣中只含氧氣約150—170克,相當於平原地區的62%至65.4% 。西藏是中國太陽輻射能最多的地方,比同緯度的平原地區多一倍或三分之一�日照時數也是全國的高值中心,拉薩市的年平均日照時數達3021小時。氣溫偏低,年溫差小,但晝夜溫差大。拉薩、日喀則的年平均氣溫和最熱月氣溫比相近緯度的重慶、武漢、上海低10—15攝氏度。拉薩、昌都、日喀則等地的年溫差為18—20攝氏度�阿里地區海拔5000米以上的地方,8月白天氣溫為10攝氏度以上,而夜間氣溫降至攝氏零度以下。 西藏自治區各地降水的季節分配不均,乾季和雨季的分界非常明顯,而且多夜雨。年降水量自東南低地的5000毫米,逐漸向西北遞減到50毫米。每年10月至翌年4月,降水量僅佔全年的10%至20%;從5月至9月,雨量非常集中,一般佔全年降水量的90%左右。
西藏民俗
磕長頭是藏傳佛教信徒為實現信仰、祈福避災而進行的一種虔誠的拜佛儀式。7月2日,我們在大昭寺門前看到了數十位佛教信徒在原地磕長頭,他們的虔誠,他們的忘我,以及起起伏伏的場面讓我真正感受到了宗教的神秘和力量。
磕長頭頭分行進中磕長頭和原地磕長頭兩種,其基本姿勢都是一樣的:首先取立正姿勢,口中一邊念六字真言,一邊雙手合十,高舉過頭,然後行一步;雙手繼續合十,移至面前,再行一步;雙手合十移至胸前,邁第三步時,雙手自胸前移開,與地面平行前身,掌心朝下俯地,膝蓋先著地,後全身俯地,額頭輕叩地面。再站起,重新開始復前,該過程中,口與手並用六字真言誦念之聲連續不斷。 姑娘長大了要「上頭」
在西藏一些地區,女孩子年滿17歲,即認為進入成年期。此時,父母要為女兒舉行「上頭」儀式。舉行儀式的時間一般在藏歷年初二那天。舉行儀式這天,父母為女兒准備好美麗的服裝和各種裝飾品,並邀請一位有化裝專長的婦女來替女兒梳頭打扮。在牧區女孩子小時候梳兩條辮子,十三四歲梳三條辮子,十五六歲梳五六條辮子,到了17歲「上頭」時,就得梳幾十條辮子。這種裝扮,象徵已經成熟,是男青年可以追求的一個標志,有了這種標志的女孩子,男青年就可以向她求愛了。因此,舉行「上頭」儀式時,親朋好友紛紛前來祝賀,並鄭重告訴姑娘,從「上頭」這天以後就是大人了,在日常生活中要像個大人的樣子,無論做什麼事都要穩重些。
鞠躬
對長輩或受尊敬的人,要脫帽、彎腰四十五度,帽子拿在手上低放近地。對一般人或平輩,鞠躬只表示禮貌,帽子放在胸前,頭略低。有時也合掌與鞠躬並用,對尊敬者合掌要對頭,彎腰點頭,回禮動作也相同。 藏族的禮儀是多種多樣的,禮俗與佛教也有密切聯系,主要有以下幾種禮儀:
獻哈達 獻哈達是藏族最普遍的一種禮節。婚喪節慶、拜會尊長、覲見佛像、音訊往來、送別遠行等等,都有獻哈達的習慣。哈達是一種生絲織品,紡得稀鬆如網;也有優良的、用絲綢做料的哈達。哈達長短不一,長者一二丈,短者三五尺。獻哈達是對人表示純潔、誠心、忠誠的意思。自古以來.藏族認為白色象徵純潔、吉利,所以哈達一般是白色的。當然也有五彩哈達,顏色為藍、白、黃、綠、紅。藍色表示藍天,白色是白雲,綠色是江河水,紅色是空間護法神,黃色象徵大地。五彩哈達是獻給菩薩和近親時做彩箭用的,是最隆重的禮物。佛教教義解釋五彩哈達是菩薩的服裝,所以五彩哈達只在特定的時候用。哈達是在元朝時傳入西藏的,薩迦法王八思巴會見元世祖忽必烈回西藏時,帶了第一條哈達回來。當時的哈達,兩邊是萬里長城的圖案,上面還有「吉祥如意」字樣,故可以說哈達是從內地傳入西藏的。後來,人們對哈達又附會上宗教解釋,說它是仙女的飄帶。
鞠躬 過去遇見長官、頭人和受尊敬的人,要脫帽、彎腰四十五度。帽子拿在手上低放近地。對於一般人或平輩,鞠躬只表示禮貌,帽子放在胸前,頭略低,也有合掌與鞠躬並用的.對尊敬者合掌得過頭,彎腰點頭;回禮動作也相同。
敬酒茶 藏族在迎接客人時除用手蘸酒彈三下外,還要在五穀斗里抓一點青稞,向空中拋撒三次。酒席上,主人端起酒杯先飲口,然後一飲而盡,主人飲完頭杯酒後,大家才能自由飲用。飲茶時,客人必須等主人把茶捧到面前才能伸手接過飲用,否則認為失禮。逢年過節.到藏族家裡做客,主人便應敬酒。請喝青稞酒。是農區的一項習俗。青稞酒是不經蒸餾、近似黃酒的水酒,度數十五度至二十度,西藏幾乎男女老少都能喝青稞酒。敬獻客人時。客人必先喝三口再一滿杯喝乾、這是約定俗成的規矩,不然主人就不高興,或認為客人不懂禮貌。或認為客人瞧不起他。喝茶則是日常的禮節.客人進屋坐定,主婦或子女必來倒酥油茶、但客人不必自行端喝,得等主人捧到你面前才接過去喝、這樣,才算是懂得禮遇。
以上是藏族禮儀中最常見、最普遍的情況,其他還有稱呼上的禮節。尊稱別人時,-般在他的名字後面加一「啦」字。藏語還有敬語和非敬語之分。用敬語,對尊者或客人說話,表示尊敬對方。其次。在吃飯方面,還有食不滿口、咬不出聲、喝不作響、揀食不越盤的規矩。行路時,不搶在他人前面,相遇必先禮讓。坐時不能搶主賓席、不能東倒西歪,不能隨便伸腿等等,這是一般長輩教育子女的一些必須注意的禮儀。至於遞煙桿、吸鼻煙、饋贈禮物等禮節,這里就不一一列舉了。 說到這里,村幹部旺傑為我們作了說明:珞巴人還原始共產主義,上山打獵,回來平均分配,每人一份。珞巴人的衣食住行,婚喪嫁娶,全和萬物有靈有關,牲靈、神靈、鬼魂、妖魔……珞巴人稱為「吾勇」。他們認為,吾勇種類繁多,無所不在,因而十分崇拜山神。在觀念上,高山峻嶺、懸崖峭壁、岩洞溪澗,古樹怪石、泥石山川都是吾勇隱居的住所;山上生長的植物,林間棲息的動物都由吾勇管轄。因此,人們獵、出征、外出交換……須殺牲祭獻山神。如每次進山狩獵,從離家到返回要進行七次祭祀儀式,給山神奉獻雞、飯和酒。人們崇拜風、雨、雷、電、冰雹等自然現象。祭祀大地、森森是珞巴人自然崇拜的主要內容,凡砍伐、翻土、播種、除草、收割、開倉……都要擇吉日殺牲祭祀。在砍樹或開荒後,出現生病、死亡等不幸事故,認為是樹神在作崇,須終止開墾或請巫師殺牲禳解。珞巴人認為、虎、獅、豹、狼、野牛、毒蛇、毒蟲等猛獸均由「吾勇」管轄,因而有許多祭祀活動和禁忌。具體講,有圖騰崇拜。珞巴人認為,他們自身與自然界中的某些動植物、無生物、自然現象和生產工具等有著一種神秘的關系。他們信仰的圖騰有虎、豹、熊、猴、野牛、水獺、豬、牛、羊、狗、老鷹、烏鴉、布穀鳥、蛇、刀、太陽、月亮……多達30種。珞巴人的圖騰崇拜又和圖騰神話結合在一起。《尼英姐妹尋配偶》是珞巴人關於虎、刀圖騰來由的神話。珞巴人對圖騰物有一系列崇拜儀式和禁忌,不準獵虎,視虎為他們的祖先。
還有各式各樣的宗教活動。珞巴人相信包羅萬象的宇宙皆受鬼神的支配。生產和生活的各個方面,動輒請巫師探神問鬼。巫師有卜卦師「米劉」和祭神跳鬼師「紐布」兩種。「米劉」殺雞取肝,從肝呈現的顏色、精細、明暗、凹凸、平陷、圓扁及紋絡的曲直、折向、起迄點等徵象,判定吉凶、貧富、離合、壽緣、旺敗、豐歉、觸犯何種鬼神、所需何種祭品。「紐布」除具有「米劉」的職能外,還以祭神跳鬼的禱詞、咒經、模擬動作、祭獻犧牲和占卜等方式,為人祛危求安,免災招益。巫師除為病人驅鬼治病、為死者祈禱外,還主持氏族或村寨祭祀和神判等各種巫術活動。珞巴人認為,靈魂沒有牢固地附在人身上。為此,巫師將一根羊毛和三粒串珠施以巫術後戴在患者脖子上,就可以把靈魂穩住,免遭鬼怪引誘和勾走。在珞巴人中,凡家人被殺或殺害他人,甚至無意獵殺了圖騰動物虎、豹、蛇、野牛、水獺……都要舉行相應的送魂儀式,以示鎮壓,人們相信通過驅趕或模擬巫術,家人才能平安。
珞巴人還有一些禁忌:婦女禁吃雞肉、酒肉、釀酒糧,禁止其他人摸動,認為他人摸動了會帶來吾勇,而使酒麴失效酒發酸;妻子生小孩後至嬰兒肚臍帶脫落期間,禁止丈夫外出勞動;妻子懷孕兩三個月後,禁止丈夫參加捆綁屍體和豬牛,禁忌殺牲……珞巴人的婚姻和喪葬也很奇特。珞巴人除了買賣婚姻和包辦婚姻外,還有試婚制。珞巴人認為,父系血緣不能婚配,姨表不能婚配。據嘎青老人介紹,珞巴人的試婚比較自由,一個小夥子到了十七八歲就自己去找情人,很少有不發生性關系的,然後由男方家長去女方家提親,得到同意後,男方去女家住三年,白天為女家勞動,可以同居。三年後,如果雙方願意就結婚;如果不願意就賠給對方一些東西。一般情況是男方不同意結婚的多……
走親戚似乎是每一個民族共同的習俗,但是,這看似簡單的親屬互訪行為,卻被不同的民族或不同地域的人們,依照各自不同的情況,迥乎相異地演繹著。我自小生活的農村,似乎每一天都能在曲徑婉蜒的村陌上看見背著柳條背筐,穿著較平素要干凈、整潔的衣服,匆匆忙忙地走親戚的人。他們所要去的那一家或許正在舉行隆重的婚禮,或者請來寺廟里的喇嘛,正在為死去的親人超度亡靈,要麼來了一位在異地工作的兒女,除此之外,便是有求於這一家什麼事的。總之,走親戚的目的是各種各樣的。
雖然我生活過的那片村莊偏僻而且仍舊貧困和落伍,但是,三十多戶人家裡卻有近十戶人家的孩子在拉薩或其它的大城市工作。因此,每每他們中的誰回家探親或探完親要返回城市時,許多親戚便前來探望。這種探望的背面絕無隱匿巴結或渴望獲得些什麼的不純的目的,而是已然成為這座村莊祖祖輩輩傳承至今的一種叫人感到親切的風俗。它是親戚間聯絡感情,互相照應的一個極好的方式。
前來探望的每一位親戚一律背著在一些重要的場合才背的黃色的柳條背筐,也一律用一件衣服或其它什麼布遮蓋著裡面誰也看不透、卻也能猜出一二的東西,手裡卻不約而同地拎著一隻八磅的暖瓶和一個大小適中的塑料桶,不消說,是濃香的酥油茶和上好的青稞酒了。這兩件東西在走親戚時無論如何是少不了的,如同內地的某些民族在走親戚時手中總少不了一兩瓶陳年老酒一樣。
看望從遠方來的客人時,一進門似乎是誰明文規定過似的說一句大意為「回來了?」的親切問候語。主人一面一臉埋怨地責備說:「總是煩勞你們,何必來呢」之類的客套話,一面趕忙上前將客人背上的柳條背筐抱下來,放在一邊,讓座倒茶。客人一落座便與主人家的從異地來的幹部之類的人談一些輕松的話題,且不斷地從自帶的暖瓶和塑料桶中給主人家的老老少少們倒茶、敬酒。這樣,寒暄了二三個小時後,有事兒要回去張羅的便盡力推脫主人留他吃飯的邀請,請主人將自己帶來的柳條背筐里的東西收起來,但自己卻坐著或起身將剩在自己暖瓶里的茶和塑料桶里的酒倒空,並不去幫主人騰柳條背筐里的東西,似乎是恥於自己帶來的東西之廉價似的。這一點與其它一些民族是很有些不同的。在我的故鄉,即便有什麼好東西帶來了也不宣揚,只是說一句「請把柳條背筐里的東西收下」之類的話。主人在這時,一面反復地說「何必這樣客氣,總是帶那麼多東西來」,一面將親戚帶來的柳條背筐抬到自家的儲藏室,—一地把一支風乾的肥碩的羊腿、一坨淡黃色的新鮮酥油、一些自家油炸的食品之類的東西收起來。但也並不將柳條背筐弄空,比如親戚們帶來的食品或雞蛋總要原封不動地留幾個在裡面。這是很需要注意的一個禁忌,誰要把親戚們帶來的東西全部騰空,那麼不好的名聲就會很快在全村內張揚開來。即便沒有犯忌,也還要根據對方家境的好壞或所緊缺的東西,從自家拿出些放在客人的柳條背筐里,作為還禮。這種還禮可能在城市人的眼裡是不足掛齒地廉價,它也許是幾棵剛從城裡帶來的新鮮的大白菜或水果,或是一塊磚茶或幾件小孩穿的衣服,但在仍舊落後的故鄉卻算得上是稀罕物了。主人從親戚們的柳條青筐中取出東西時還要在心中牢牢記住,以便下次到他們家走親戚時也帶去價值相當的東西,以免失禮。在節日是里走親戚一般都很從容,應主人的挽留要呆到很晚,喝酒、談笑、唱歌是少不了的內容,直到月高星疏,人們才在前來接應的孩子的攙扶下醉意朦朧地與主人告辭,回到各自的家中。
孩童在走親戚的這一習俗中卻是一個極為次要的角色。在我的故鄉,走親戚時最不情願帶著孩子一道去的,大致是每一家都有三四個孩子,且一個比一個頑皮搗蛋的原因,到客人家幾乎無人心甘情願地把孩子帶來,主人也從不過問孩子沒來的原因。有時候孩子哭著喊著要求一同去,拗不過,便一路訓斥而來,一進主人家門的第一句極有可能就是「不讓他來,他偏來」之類的責備怯怯地躲在自己身後的孩子的話,來消釋別人對自己的不解和嘲笑。所以,孩子們總是在父母所在的那一家門口徘徊,等著誰發現了他們而叫他們進來吃飯或給他們一些糖果,膽子大些的孩子會徑直走進主人家,假裝不知道似地問主人「我爸媽在你們家嗎」,以獲得更多的關注和好吃的東西。
天祝藏族自治縣位於祁連山東部,東接景泰、南連永登、西鄰青海、北抵古浪,為河西走廊之門戶。是「古絲綢之路」的古道之一。全縣總面積為7149平方公里,有藏、漢、土、蒙、裕固、回等十六個民族構成。藏族是天祝居住最早的少數民族。天祝史屬安多藏區,俗稱華銳,意為苦難的地區或部落。歷史上華銳是指湟水以北,河西以東端南。包括青海的樂都北山、互助、門源、大能東部、甘肅的天祝、肅南皇城等藏區,其中天祝是華銳的主要地區。據歷史記載、民間傳說、風俗習慣、語言等材料綜合分析,華銳藏族是公元663年吐蕃王朝時期,世居青海、甘肅、四川等地的諸羌、氏部成為吐蕃王朝臣民後形成並世居天祝的一支藏族,該部落的風俗習慣有其獨特之處。華銳藏人在歷史上純粹經營牧業,逐水草而牧,藏族人民世代居住銀白色的雪山下。周圍冰天雪地,藍天上飄著白色的雲朵,地上游動著白色的牛羊。吃的是白色的酥油、糌粑、穿的褐衫、白皮襖。戴的是白氈帽,獻人的禮物是潔白的哈達。在這種環境下,藏族人民上對白色產生了特殊的感情。以白色為吉祥、幸福、理想和繁榮昌盛的象徵。與別的民族相比較,藏人有其獨特的尚白習俗。漢族人認為白色是很不吉利的,只有死了人時為了表達悲哀之心,才著白衣、戴白帽、穿白鞋。這就是藏人所特有的別致的審美情趣,也是我們值得研究的東西。
尚白習俗的形成
每一種民間習俗的形成和發展,都與物質和精神是密切相關的,生活在雪域的華銳藏人,他們尚白習俗的形成由物質民俗和精神民俗來體現。精神民俗中有宗教的原因,也有傳說的原因。物質民俗中有地緣、衣食住行及其它方面的原因。下面我們就具體表述一下:
(一)精神民俗中的尚白習俗
1.宗教影響
格魯派勢力尚未形成,苯教占統治地位時,那時白氂牛被尊為「神牛」,是朝野政教神聖的供奉之物。當時宰殺一頭白氂牛必須經過教徒念誦長經300遍方可。後來教徒將白氂牛尾巴盤結於發辮處,並用3個紅色琥珀珠做標志,綴於發梢,以象徵苯教興盛、教規森嚴。可見白色這種象徵色是何等的莊重各神聖不可侵犯。藏傳佛教也直接影響著白習俗的發展。紅、藍、白、黃為藏傳佛教所崇尚之色。法器中有白色的海螺,經文頌詞中常有雪山、白雲、蓮花之類的比喻來贊頌。漸漸流行開來,現在有許多文學作品中有如雪山一樣純潔的心,蓮花一樣聖潔等等的比喻,這些都是尚白習俗形成的基本原因之一。
2.傳說的影響
各民族傳說中,風物習俗、傳說佔了很大比重,它為民俗學的研究提供了形象化的資料。傳說往往是對某一個民俗現象作生動的解釋。下面這個傳說為華銳藏人崇尚白色做了故事化的傳承。傳說在很久以前,華銳部落被外來強敵包圍並發生了戰爭,首領命令華銳部落在天亮前投降。否則,將其部落臣民全部殺死,眼看黎明將至,情況十分危機,就在緊要關頭,突然從背後殺出一支騎白馬、持銀刀、著白衣、戴白帽的人馬,把敵人殺得丟盔棄甲,四處逃竄,解救了全部落人的性命,部落首領發現求救 他們的人為了不讓敵人發現自己,全部與雪山同色著裝。華銳首領為了緬懷他們的功績,決定只有英雄才能騎白馬、著白衣、戴白帽,這也是華銳英雄部落為 (白色之地)的一個傳說故事。
(二)物質民俗中的尚白習俗
1.地緣及生活環境影響
俗語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由於所處的山川地理環境不同,而形成不同的風俗和習慣,這表現出民俗對自然環境具有很強的適應性和選擇性。天祝草原四面均有雪山環繞,草地上的羊群是白的、氂牛是白的、奶汁、穿的皮襖、戴的氈帽都是白色。過年時有獻冰活動,房屋頂及牆角上放白石等幾乎處處都與白色有關。白色象徵了吉祥、純潔,也象徵了寧靜、清潔,如寺院中僧人住房是白牆黑邊。白氂牛世世代代又是華銳人之生活支柱,故而這也是華銳藏人崇白的一個直接原因。另外牆上放白石不但為了尋求吉祥,而且有神聖不可侵犯之意。意為這是我的房子,我的院牆,別人不能越牆而入。
㈦ 地理環境的特徵描述從哪些方
一個地區的地理環境的特徵描述:
自然環境特徵:地理位置;地形特徵;氣候類型及氣候特徵;河流主要特徵;土壤特徵;主要植被類型及特徵;
人類活動特徵:資源;交通方式;農業生產及非農業生產特徵;生態環境問題;可持續發展措施;
㈧ 鄉村自然要素包括哪些
鄉村旅遊,簡單地說就是依託鄉村的自然景觀、田園風光、農業資源等要素,開展的一切遊憩、休閑、參與、娛樂、體驗、科普活動。近年來,隨著人們休憩時間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觀念的轉變,鄉村旅遊越來越受到城市居民和遊客的青睞。
一、 鄉村旅遊的定義
要把握鄉村旅遊的概念和內涵,應充分認識到以下幾點:
①從地理角度來看,鄉村是與都市相對的一個空間概念,它指的是從事農業生產為主的勞動人民所住的地方。
②鄉村旅遊資源是指存在於鄉村的資源。它包括鄉野風光等自然旅遊資源,還包括鄉村建築、鄉村聚落、鄉村民俗、農事活動等人文旅遊資源,以及鄉村社會文化等無形的旅遊資源。
③鄉村旅遊有別於農業旅遊,前者是按旅遊的地域空間來分的一種旅遊形式,後者是按旅遊對象來分的一種旅遊形式
④要區分鄉村旅遊與民俗旅遊之間的關系。民俗旅遊指的是以特定民族的傳統風俗為資源加以保護開發的旅遊產品。兩者含有公共部分——鄉村民俗旅遊的關系。
⑤鄉村旅遊不僅能觀光游覽,亦可度假休閑,遊客還能親自參與體驗農家生活與生產以及購買時新農產品和其他土特產品。
⑥鄉村旅遊的特色是鄉土性,其目標是生存環境與鄉村有較大差異的城市居民。
世界經濟合作與發展委員會1994年定義:在鄉村開展的旅遊,田園風味是鄉村旅遊的中心和獨特的賣點。
2004年,在貴州鄉村旅遊國際論壇上,中國專家形成統一意見,認為我國的鄉村旅遊應包含三方面:一是以獨具特色的鄉村旅遊民俗文化為靈魂,以此提高鄉村旅遊的品位豐富性;二是以農民為經營主體,充分體現住農家屋、吃農家飯、干農家活、享農家樂的民俗特色;三是鄉村旅遊的目標市場應主要定位為城市居民,滿足都市人享受田園風光、回歸淳樸民俗的願望。
二、現代鄉村旅遊的基本類型
鄉村旅遊一般具有休閑、觀光、度假、娛樂、體驗等功能,集吃、住、行、游、購、娛於一體,綜合服務功能強,適合於群體團隊活動,一般以家庭單元、企業團體為主,兼以零星散客。組織鄉村旅遊,對家庭而言,有益於親情培養,心靈溝通,充分享受家的溫暖和關懷;對企業團體來講,有利於放鬆心情,增進了解,融洽關系,加深友誼,增強團結協作能力,提高企業凝聚力和戰鬥力。
現代鄉村旅遊由於受到其獨特的鄉村旅遊資源和發展條件的影響,可以分為以下幾種基本類型:
①以綠色景觀和田園風光為主題的觀光型鄉村旅遊。山清水秀,碧空萬里的自然風光使遊人留戀忘返,幽雅清靜、舒適宜人的綠色空間,是人們返樸歸真的最佳選擇。
②以拓寬視野和增長見識為主題的教育型鄉村旅遊。集知識、考察、學習、娛樂於一體的鄉村旅遊區。例如:寧波奉化滕頭村。
③以民俗風情和傳統文化為主題的民俗文化鄉村旅遊。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中華民族56個,就有56種風情,富饒的國土形成燦爛的風俗,悠久的歷史創造了多彩的民間文化,引人入勝。
④以觀花采果和品嘗美食為主題的參與型鄉村旅遊。以觀賞花卉、採摘果實為主題的「動手果園」,以特產參觀、品嘗、購買為主的工藝特產一條街等,都對廣大遊客有著無限的吸引力。
⑤以康體療養和健身娛樂為注意的康樂型鄉村旅遊。與都市生活的「灰色空間」相比,富有鄉野情趣的「綠色之旅」更能使遊客放鬆身心,消除疲勞,陶冶情操。
三、發展鄉村旅遊的三大要點
全球鄉村地域的經濟、社會、文化、環境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社會經濟因素和技術因素對發展中國家旅遊發展具有顯著的作用。旅遊業正逐步成為鄉村地區和社區發展重要的經濟、環境和社會因素。旅遊業對國家和區域經濟的貢獻是可以估算的,但機制和過程尚不完全明確。旅遊業對地方發展的貢獻過高估計,會導致發展停滯、後退,甚至導致地方旅遊業獲得利潤能力的損失。過高估計必然會過高估計對旅遊設施的需求。1991 年美國國家(州) 旅遊局的調查表明,60 %的州正致力於鄉村旅遊的發展,50 個州中的30 個州具有目標具體的鄉村旅遊發展計劃,70 %以上的美國居民在鄉村娛樂。1993 年英國每天接待的鄉村旅遊者為90000 人,估計84 %的人口每年進行一次鄉村旅遊。反觀我們中國國內鄉村旅遊資源豐富,但發展鄉村旅遊仍處於起步階段。因此中國發展鄉村旅遊應注意以下三大要點。
1、天時
①給予政策扶持。
目前全國各地城市近郊都在花大力氣發展鄉村旅遊,爭奪客源的競爭空前激烈。僅靠鄉村旅遊一家一戶的小打小鬧,靠口碑宣傳和散發傳單是難以持續發展的,唯有政府的主導、群體的力量方能形成規模效應,促進鄉村旅遊的正常穩態發展。
2006年,被國家旅遊局確定為「鄉村旅遊年」。這足以說明我國對鄉村旅遊越來越重視,但是光有足夠的關注是不行的,還缺少一定的法律保障和扶持政策。現在我國關於旅遊的法律法規幾乎沒有,更不用說是關於鄉村旅遊的了。致使很多開發商利用這個機會,打著「鄉村旅遊」的幌子進行著圈地、開發房產的行為,導致了鄉村的鄉土面貌被嚴重破壞。
因此國家,乃至當地政府都要從妥善解決「三農問題」的政治高度,出台鼓勵發展鄉村旅遊的實質性扶持政策。比如:設立專項資金,用於補助鄉村旅遊開發項目的規劃編制、人才培訓和重點項目的開發等等。
②完善管理辦法。
一是,實行服務質量監督。對每戶農家建立檔案,並採用鄉村旅遊點的標志授牌、等級評定、記分考核、實施獎懲等可行辦法,對於經驗優良的農戶給予一定的獎勵,對於做出違反管理的農戶則給予相應的處罰,直至取消該鄉村旅遊經營內容。
二是,加強服務動態管理。即積極組織經營農戶參加服務禮儀禮貌、業務知識等方面的培訓,細分目標市場,明確服務原則。要做好值班工作,確保隨時向遊客提供有效、便捷的服務,並記錄在案。
③加大宣傳力度。
例如:目前,龍塢茶村的主要旅客是杭州人,而且大都是回頭的老客戶。這些遊客是來自開業之初遊客高峰期的,而近來的新客戶則非常至少。散客的數量有限,而且時間也較為分散,不利於實際經營。此時,龍塢茶村的服務容量顯然是未飽和的,大量的開業農戶仍在「待業」狀態,因此暫時可以放下對遊客容量問題的憂慮,一心加大宣傳力度。只有有了足夠的客源,才談得上分攤客戶,才能讓農戶看到項目的前景。
㈨ 請描述自己的家鄉和區域生活
俺是沒發覺放假啊覆蓋合法嘎哈 記得給看過飯卡阿阿阿阿阿阿阿阿阿阿阿阿阿阿阿阿阿阿阿阿阿阿阿阿阿阿阿阿阿阿阿阿阿阿阿阿阿阿阿阿閃電狗哈法國紅酒規范化噶發揮伽師無論生活在平原還是了山區,城市還是鄉村,人們都創造出各具特色的區域生活。請你根據以下兩個提示,描述自己的家鄉和區域生活。
(1)提示1、自然環境描述:地理位置、氣候、地形、物產等
(2)提示2、人文環境描述:名勝古跡、文化遺址、風俗習慣、家鄉名人等。
(本人所在地浙江)的本哈根房間哈根京哈股份蛤vfjafvuakfbka啊 啊 是八卦符合的噶還是個見不到計劃書噶付款公開付過款的付款喝咖啡哈卡和發卡和發卡號發賀卡和發卡和反饋及阿富汗看發賀卡和反饋及噶房間啊關機法規及話費卡廣發卡各分局噶及法規阿飛感覺阿覆蓋ifggifgaig煩惱卡號覅卡號看 時的不卡的阿廣是都是報個到卡巴說的話的哈克官方卡股份將及更換發卡房間愛撫 知道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