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想開一家面館我的名字起個叫老兵面館怎麼樣
想開一家面館,我的名字起個叫老兵面館怎麼樣?這個面館的名字呢,是隨便可以起的,他只不過就是個代號。只要地勢好人多。就可以賺錢的呀。而且你這個名字還很棒的。老兵面館。你一定會火的,祝你發財一切順利。
② 吉首市區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市區一般沒什麼好玩的。推薦以下景點:
德夯位於湖南省西北部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西部,距市區約18公里,地處雲貴邊緣與武陵山脈相交所形成的武陵大峽谷中段,地理坐標為東經109°30'–110°04'、北緯28°08'–28°29'。景區規劃面積108平方公里,分小龍、峒河、德夯三個景區。1987年元月一日正式開園,1991年被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風景名勝區,2005年成功申報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湘西剿匪記》、《烏龍山剿匪記》、《血色湘西》等二十多部影視片在這里取景拍攝。
德夯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溫度16°C–18°C。地處中國地勢第三階梯向第二階梯爬升的臨界點,地理斷層造成了壯麗的峽谷地貌。景區自然風光十分秀麗,是典型的石灰石峽谷地貌,被國際地質界譽為「金釘子剖面」。
位於景區核心的德夯苗寨,是天下聞名的苗鼓之鄉,曾出過兩代傑出的苗鼓王。德夯苗寨的民居是清一色的青瓦木板屋,幾條縱橫交錯的青石板路編織著百餘戶人家。九龍溪穿寨而過,一座古樸典雅的石拱橋橫跨山溪。
每年「接龍」這天,橋上橋下彩旗飄揚,人群熙攘,嗩吶鑼鼓喧天。來自四鄉八寨的人們身著節日盛裝,簇擁著「龍女」,組成一支浩浩盪盪的接龍隊伍登橋而過,去寨旁的玉泉門「接龍」。象這樣大型的苗家傳統活動,還有「苗鼓節」「清明歌會」、「趕秋」、「百獅會」等。活動之後,你可應邀去苗家做客,感受苗族人民的生活習俗,品嘗苗家風味的陰米茶、五穀飯、酸魚、酸肉及包穀澆酒。還可應邀加簧火晚會,觀賞苗家姑娘小伙為你表演「跳鼓」、「接龍」、「尤拳「等傳紂文藝節目。每年9月,還可觀看一年一度的國際攀岩比賽。
這里居住著一群苗族百姓,民風古老純朴。他們以歌為媒,自由戀愛。女人喜戴銀飾,穿無領綉花衣;男人愛結綁腿,吹木葉。他們自己種桑養蠶,紡紗織布,手工織品巧奪天工。這里的人們沿用古老的方法榨油、造紙、碾米、織布,用筒車提水灌田。小溪河旁,成千上萬大大小小的筒車,吱吱攸攸地轉動,構建了一幅美麗的田園風光。
德夯村現居住有80多戶人家,他們的節慶活動主要有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苗年、鬥牛節、姊妹節等,其中尤以苗年最為隆重。苗族的文化活動有苗歌、苗舞、搶獅、上刀梯、鬥牛、賽牯牛。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有苗家做客、攔門對歌、敬酒、苗家跳歌晚會、歌舞會、苗族鼓舞、燈火送客等30多種節目。
苗鼓節
苗鼓節是苗族傳統的神聖節日。每年農歷九月九,四鄉苗民請出封祭苗鼓,擊鼓狂歡,通宵達旦。德夯被稱為華夏苗族文化第一村。02年的中國湖南旅遊節期間,旨在向來湘的海內外遊客展示苗家文化、民俗、風情,提升湘西旅遊知名度,同時也為吉首市建市20周年市慶活動增添一道風景。本次苗鼓節由湘西自治州政府和省民委聯合主辦,它首次邀請全國七省市自治區苗鼓隊表演參賽。同時,還有苗鼓椎牛、百獅登高、苗歌盤唱、八人秋等具有民族特色的傳統民間活動加盟,並舉辦湘西風情美術展覽和攝影作品展。
苗家趕秋
苗家趕秋節是在農歷立秋的那天(農歷是七月十四,陽歷是8月22日。)或後一兩天舉行。這時節,田裡地里一
雲中的問天台
片金黃,秋收作物在多成熟,眼看豐收在望,一年收入基本定局,豐收景象振奮人心。為此人民舉行集會,稱之為「趕秋」,熱熱鬧鬧地歡慶苗家一年一度的節日,喜慶既將五穀豐登的年成。這天身著節日盛裝的苗家男女老少,有的手舞巨龍,有的扮演雄獅,有的耍著元寶、鋼叉,有的吹著螺號、嗩吶、一隊隊,一行行,鑼鼓喧天,彩旗飛揚,從四面八方湧入秋場。秋場的平壩中,山崗上,龍飛獅躍,劍叉飛映,民間文藝,鞦韆飛轉,苗歌回響,人群簇擁,笑臉張張,霎時,秋場內變成一個歡樂的海洋。
流沙瀑布
流紗瀑布
德夯順溪邊小路右行3里許,至流紗瀑布,瀑布高216米,據說高度落差居全國之冠。如白練凌空,似銀紗懸壁。大部分時候,瀑布從絕壁之上騰空而下,極高的落差,流水到了下面就散落成流沙狀。遊人可以沿著兩邊山路,從瀑布下走過,淡淡的水若霧似紗般紛紛揚揚飄下來,感覺如進入水簾洞一般,有絲絲細雨,浸入心脾。由於峽谷的風很大,使得水流左右飄舞,「流紗」二字恰好能描繪出它的特點。
流紗瀑布附近有燕子峽瀑布群,它位於德夯溪的盡頭,它由10道落差在200米左右的瀑布組成,雨季時瀑布群連成一片,寬約300米,景象十分壯觀。[5]
矮寨公路奇觀
矮寨大橋(4張)
矮寨奇觀旅遊區位於湘西州吉首市西北,湘、鄂、渝、黔邊界,地理坐標為東經109°30'—110°04'、北緯28°08'—28°29'。地處張家界至鳳凰古城的黃金旅遊線上,有長吉高速、吉茶高速、吉恩高速、吉懷高速、G319、G209國道、省道S229經過,距貴州銅仁機場70公里、張家界飛機場150公里,枝柳鐵路穿境而過。
「百年路橋奇觀,千年苗寨風情,萬年峽谷風光」是矮寨景區的鮮明特色,其休閑旅遊品牌已聞名全國。景區內天橋(世界第一橋——矮寨大橋)、天路(矮寨公路奇觀)、天瀑(全國落差最大的流沙瀑布)、天台(問天台景觀)、天谷(七大峽谷)勘稱「天地奇觀」。[6]
湘川公路(319國道),是抗戰時期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的生命之路。 湘川公路矮寨坡路段,是這條公路最為險峻的路段,440米垂直高度,水平前行不足100米,6公里13道大彎,一個8字形彎道,一座立交橋……構成了壯麗的世界級公路奇觀。矗立在路邊的湘川公路死事員工紀念碑上,那些民國人物題寫的碑文,已成傳說;開路先鋒雕塑,已成為吉首的精神圖騰。
谷韻吉首
世界路橋奇觀100年來,這里先後創造了兩個路橋史上的工程奇跡,他們分別是建成於1936年的「矮寨坡公路奇觀」和即將通車的跨矮寨大峽谷「世界第一懸索橋」。
「史上最牛交警」矮寨交警,正感動著中國;將來,這段傳說級的公路,還將成為極限運動愛好者的樂園,必將譜寫新的傳奇。[7]
乾州古城
乾州城又名乾城,古為苗疆要塞之地,位於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吉首市區內的萬溶江畔,209國道和枝柳鐵路縱貫南北,是湘、鄂、渝、黔四省邊區傳統的物質集散中心。石城牆垣逶迤回環1980米,約二公里。全城有「向日門」、「鴻文門」、「宜化門」三門。明代嘉靖年間在此築邊城近200公里,以堵擊苗族人民起義反抗,此城中心成了統治者「苗防」的大本營。
歷史概況
乾州古城,距今約有上千年文明史。乾州四周環山,中為盆地,有天星河、萬溶江從中穿過,形成三陸橫陳,狀如乾卦,兩河中間古時稱州,因曰乾州。周圍群山似九龜尋母,萬物向榮,按照古代地理學規則,這里是建城造市的理想之地。
五帝時期這里就有人類活動,歷史上稱之為土著人。商朝時期僰人在此繁衍生息,後遷入西南,以後來了猺人,再以後又來了苗人。秦漢時期乾州就是重要商埠碼頭,是湘西四大古城之一。宋元時期,「潕溪蠻夷」不服朝庭管轄,朝庭常派軍隊征剿。明清時期朝庭在湘西、川黔東南地區廣修邊牆、設兵營、建碉卡、阻隔蠻夷。乾州古城北有喜鵲營,南有鎮竿城,是南長城防禦線上重要軍事指揮中心,並與銅仁、鎮遠等古城遙相呼應,共御邊關。
十里古街
秦漢時期這里是重要的商埠碼頭,南來北往的驛站、驛道在此交會,水上交通發達,是當時經濟較為發達的地方。明清逐漸成為苗疆邊地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歷代來是湘西古四鎮之首(乾州、鋪市、里耶、茶洞)。早在沈從文著作《湘西》中是這樣描述乾州古城的:「乾州,地方雖不大,小小石頭城卻整齊干凈,且出了近三十年來歷史上有名姓的人物……」他道出了乾州古城,是個古老神秘、繁榮昌盛地方。
乾州古城人傑地靈。在這塊古老而又神秘的土地上,先後養育了明正德年間致力家鄉教育事業的苗族知識分子吳鶴;清乾嘉苗民起義領袖吳八月;光緒年間,不顧年邁,在家鄉募兵到閩、台抗法的陝甘總督楊岳斌;率兵抗擊八國聯軍、保衛大沽口、以身殉職的天津總兵羅榮光;民國期間,涌現了民國陸軍次助長傅良佐上將和熱心苗區教育,潛心研究苗族問題的苗族學者石啟貴;中國當代畫馬四傑之一的張一尊等一批民族英才。
風景如畫胡家塘
胡家塘,相傳在唐朝時候就有了,後因胡氏木材商賈為塘之主,而名胡家塘。她是古城獨具特色的景點之一,佔地約2900多平米,一座彎彎的「清風橋」將池塘分為大塘和小塘,小塘中有一口古井叫「安瀾井」,井深不見底,是池塘水源之地,風水寶地。環塘而居的幾十戶人家,明清古建築別具一格,養育了金石書畫家楊味蔬,陸軍少將高昆麓,武科舉人高巡一、著名哲學家周禮全等許多人才。
胡家塘洋溢著江南水鄉「小橋、流水、人家」的恬靜。尤其是滿塘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宛如聖潔含羞的仙女,伴隨翠綠闊大的荷葉在輕風中漫舞,那葉心凹處,晶瑩剔透的玉珠在閃爍,真如神仙拋珠玉,凡間似仙境。夜深人靜,青蛙歡歌,蛐蛐悠唱,螢火蟲點亮思念……荷塘成了旅遊度假、閑庭若步、垂釣嬉水、賞荷觀景的好去處,也是每年農歷六月二十四的觀蓮節之地。
舉世無雙的乾州「三門開」
乾州青石古城的南門是一座月城,因城開三門,成為我國古城建築史上的絕品。
縱觀中國的月城,均為兩座城樓及直通相對的兩道城門。唯乾州古城的月城有三座城樓,開三道城門,中間一座主樓,兩邊各一耳樓,布局成「品」字形,主樓與耳樓的高矮錯落、間距搭配可說盡善盡美,這就是幾百年來聞名於世的乾州「三門開」。
乾州古城呈狹長的梳子形, 「梳齒長邊」的城牆沿萬溶江邊而建,城外是一條綿延數里的河街,河街臨萬溶江一面是一排排架在河岸青岩壁上的吊腳樓,河街內側是城牆。「三門開」位於南城牆的中部。沿河而息形成的乾州集鎮是狹長的,從河街垂直延伸入集鎮,最深處不到三百米,乾州廳府設在集鎮中心,門對萬溶江,距萬溶江不到百米,南城門的修建,考慮廳府的安危是極為重要的。
在遠古的冷兵器時代,修建城池主要是軍事需要,以城牆和護城河構築軍事屏障,御敵入侵。乾州古城的南門需建在萬溶江岸邊,萬溶江沿岸均為陡峻的青石岩壁。南門的修建在符合軍事需要外,還應方便居民下河取水、洗滌.保持河街的繁榮,人貨入城暢通。
「三門開」她的外牆像一面傍水而生高聳的石壁,「壁」下無路,緊臨河水,萬溶江是極好的護城天然軍事屏障,敵人不可兵臨城下,只能望而生畏。月城的主城樓高約16米,兩邊的耳城樓高約10米,城牆體全部用鑽鑿方正的青條石,牆體用糯米粉漿拌石灰粘合砌築,接縫灰漿如線,極為密實。主城樓為磚木結構,二層,脊頂彩色葫蘆瓷瓶、飛檐翹角、懸掛銅鈴,對內一面裝有軒窗,其餘三面為特製的巨磚砌築,開有兩列嘹望眼,呈卧升形,內寬超50公分,外為一長縫隙,兩層均可屯兵,第一層的兩側各開一個小門,便於城上巡察出入。
兩邊的耳城均為一層,裝修與主樓一樣,內可屯兵。月城內的兩耳城之間傍外牆是一排營房,為屯軍所用。三座城樓各有兩扇城門,用堅硬雜木做成,足有20公分厚,門兩麵包鐵皮,並用無數巨大的圓尾鐵釘鉚固,以防槍彈、刀劈、火攻,城門一扇重約千斤,開關時要兩三個壯年兵丁一齊合力方能啟動。月城的三座城樓連成一體,既有樓道相通,又有樓門相隔,這樣的布局設防易守難攻,堅如磐石。兩座耳城,堅實的城門一關閉,即可截斷河街,把來犯之敵拒之城外。視情開耳城門出擊,亦利在我方。平日城門敞開,無礙居民下河取水、洗滌,整個河街仍為一線,暢通無阻.保住了河街商貿繁榮,人貨進城都十分方便。
「三門開」是嵌鑲在乾州古城上的一顆璀璨明珠,是乾州古建築中最耀眼的亮點之一。
楊岳斌故居
楊岳斌故居位於乾州古城,為陝甘總督、太子太保、光復台灣的一代名將楊岳斌於同治、光緒年間所建,座北朝南,佔地面積1000多平方米,三間五進,烽火牆式磚木結構庭院,住宅深邃,院中有院,是乾州古城統一建築格局的典範,保存完整。保護范圍:耳城舊址東、北、西三象,各向院牆外延伸10米,南以街為界。
乾州城隍廟與觀音堂
乾州城隍廟位於乾州古城老電影院後,始建於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乾隆六十年毀於戰火,嘉慶六年,道光十年兩次重建,有碑文可考此廟佔地約700平方米,建築面積378平方米,坐北朝南,硬山穿斗抬梁式磚木結構乾州城隍廟與觀音堂現可互通。
天心庵
天心庵位於乾州西北近郊,始建於清道光年間,有近百年庵史。其庵依山傍水,風景宜人。庵內有清泉,山半有風洞,洞外有古亭,歷來為文人墨士游覽吟詠之處,故為本地著名景點和古剎之一。加之佛魚梵罄聲播山澤,香火歷來弗絕,然其幾經滄桑又因年久失修丁酉之後已不復返。國運昌盛,地方人士克念古跡,爰邀信念眾集資於壬申年之秋重修以弘佛法,俾造福後代化民從善。電視劇《父親的戰爭》中田櫻姑娘所在的尼姑庵既是取景於此。
羅榮光故居
羅榮光,字耀庭,清道光十三年(1833)出生在乾城縣(今吉首)雅溪村。羅榮光任天津總兵鎮守京津門戶之大沽口炮台長達24年,被譽為「天下第一海防」。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八國聯軍侵略中國,由於清政府腐敗無能,官軍大多不堪一擊。羅榮光卻以67歲高齡率領三千兵勇,身先士卒,誓死保衛大沽口炮台。後因兵力懸殊,彈盡援絕,壯烈殉國,保持了中華民族的崇高氣節,譜寫了一曲氣壯山河的正氣之歌! 據史料記載,羅榮光生活簡朴,「見有奢糜者,輒面斥之」,「位漸顯,服食儉約,若老兵然」。[8]
觀音閣
觀音閣位於吉首市乾州城東,萬溶江東岸,閣高20餘米,直徑10餘米,為三層木質結構。下為青灰色鼓石奠基,上為灰瓦蓋頂。閣樓四方翹角,翹角上立有飛禽雕塑,角下懸掛有風鈴,每當風起,鈴聲傳聞。閣樓建造得十分精美,每層鑲嵌有古雅的花窗,顯得即秀氣又別致。觀音閣始建於明代,重建於清代。據《乾州廳志》(光緒版)載:「觀音閣在廳東對河,道光十六年楊鎮源重建,添修偏房三間,廂房一間,門樓一座。」閣樓結構和裝飾風格顯示出我國清時期建築藝術的風格。[9]
黃永玉博物館
黃永玉博物館坐落在吉首大學風雨湖畔,博物館結合了湘西民居特點和現代建築手法,以灰色為主色調,大量採用木質結構,古樸典雅。黃永玉博物館建築面積4000多平方米,分5個展廳,陳列了黃永玉近200件作品和收藏。一進博物館序廳,就可欣賞展示了黃永玉代表作之一的大型青銅雕《山鬼》。[10]
湘西自治州博物館
湘西自治州博物館坐落於吉首市風景秀麗的芙蓉崗公園內,距離市中心1.5公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館(中國民族博物館湘西分館、湘西自治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成立於1957年11月,是湖南省唯一的一個少
數民族地區級國家三級博物館,是國家民委首批命名的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屬於地區級旅遊點。館舍按照中國傳統建築風格設計建造,建有湘西民俗風情館、湘西剿匪勝利紀念館和湘西剿匪勝利紀念碑等。館藏文物已達 10餘萬件,尤其擁有大量的土家族、苗族民俗文物,許多民族民俗文物是全省僅有的,甚至有些是全國罕見的,這些珍貴文物是湘西文明發展史的真實見證和寫照。
③ 王俊凱王源經常去哪裡吃
據說是老兵面館....大家不要刻意的去找他們打擾他們的生活...
④ 各位說說,哪家重慶小面受歡迎
重慶做這個的挺多的啊,口碑好的就是雨佳餐飲啊,口味獨特。
⑤ 想去重慶玩的時候,順便去走走王俊凱走過的一些地方。
我想你可以去萬達廣場,如圖二所見,其實他並不止一次去那裡了。
對了你一定要去老兵面館,因為這家面館王俊凱曾經經常去吃。
一定要吃重慶小面,王俊凱特別推薦過。
⑥ 王俊凱喜歡重慶的哪家面館
小凱並不是經常吃面,他只是經常去老兵面館旁邊的飯店吃飯而已啦!
⑦ 台北牛肉麵的台北牛肉麵兩大派
不要懷疑,我們熟悉的川味紅燒牛肉麵絕對Made in Taiwan,出了寶島,吃不著也聞不到這股誘人面香,你要把牛肉麵說成是台灣奇跡也行。台灣牛肉麵分清燉和紅燒兩大派別,清燉牛肉麵又可以大分為:
1.清真牛肉麵館:早期回民在台北市城中區一帶開設,以後發展至全省各地,但為數不多,能保持原味美味尤少。
2.老兵牛肉麵攤:早期退伍老兵在台北市火車站前街道騎樓一帶開設,以後發展至全省各地,但多附設於紅燒牛肉麵店,亦多不能保持原味及美味。至於台灣流行的川味紅燒牛肉麵,其實是一個誤會,牛是南方農家珍貴的生產工具,是全家生活的依靠,一般習俗南方人不吃牛肉,四川在地理位置上歸屬南方,牛肉麵根本不是傳自四川的美食,而是民國38年政府遷台之後,因人因地而在台灣創新的美食。(四川自貢,四川乃至中國西南,最重要的井鹽產區,紅燒牛肉作為古老的井鹽工人飯菜流傳至今,四川歸屬西南,四川各地流傳著多種烹制牛肉的習俗和菜品)
現今在台灣各地吃到的紅燒牛肉麵最初多源自老兵牛肉麵攤,以紅燒味為主,依型態又有紅燒番茄牛肉麵、紅燒牛肉湯面和紅燒牛肉乾麵等多種。在牛肉的選材上,受限於成本、利潤和制量,多數使用澳紐冷凍牛肉,雖各有妙方,但只能維持紅燒牛肉麵的形式而已。目前市面上還有少數店家使用高級的腓力或紐約克等進口牛排肉,混合著牛肉麵一起販售,提高牛肉麵的價值感,嚴格來說,那是另外的食品,非屬四川牛肉麵的范疇。
⑧ 采訪老兵的心得體會1000字
瑟瑟的秋風吹拂著大地,天空中飄散著點點星雨。在這個蕭瑟中帶有些許沉重的時候我們來到了敬愛的老兵爺爺家。
那是一棟普通的居民樓,江潤德老爺爺就住在這棟樓房的3樓,我們到達老爺爺家的時候正好遇上老爺爺下樓去吃飯。看著老爺爺一步一步小心翼翼的走下樓,我的心裡為之一震,老爺爺比我想像中的還要老,受的傷比我預料中的還要重。在敬佩之餘一股擔憂油然而生。我們不約而同的上前去扶住老爺爺,但是被倔強的爺爺拒絕了。
爺爺就這樣在我們的注視之下一步步地走到了面館,像往常一樣吃起了面條,還不斷地跟我們說一天10.5元,一天一個面條加個蛋炒飯,315元一年。原來老爺爺的生活是這樣的有規律,這樣的精打細算,這些和我們的生活規律比起來真的很厲害而且老爺爺今年高齡95歲了,不得不說爺爺好體魄。
最後爺爺擺脫我們帶他去把工資領了,他說他已經3個月沒領過工資了,而且他一個老人家跟本就打不到車去銀行,於是,我們四人出發去了銀行幫老爺爺領了工資,又把爺爺送回了家,之後又有點不捨得和爺爺到了別。
回來的路上還是飄著雨,但是天空已經不再沉重,有些許的暖意從心裡流出,流向我們的全身。願爺爺幸福安康,壽比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