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尼羅河支流多少
主要支流
尼羅河主要支流有阿丘瓦(Achwa)河、加扎勒(Gazelle)河、索巴特(Sobat)河、青尼羅河和阿特巴拉(Atbara)河等。 但尼羅河的支流中,最為人所知的就白尼羅河和青尼羅河,一條婉約,一條奔放,常被人們用「情人」來形容。尼羅河的汛期主要和青尼羅河有關。
白尼羅河
白尼羅河是尼羅河的源出東非高原的蒲隆地。尼羅河最上游是卡蓋拉河,它發源於蒲隆地境內,下游注入維多利亞湖。湖水經歐文瀑布流入基奧加湖,出湖後名維多利亞尼羅河,又經卡巴雷加瀑布流入阿伯特湖。湖水自北端流出,名阿伯特尼羅河。自尼木累以下名白尼羅河。白尼羅河順東非高原側坡北流,河谷深狹,多急灘瀑布。自博爾向北,白尼羅河流入平淺的沼澤盆地,水流緩慢,河中繁生大量以紙草為主的水生植物。白尼羅河向北流出盆地後,先後會合索巴特河、青尼羅河和阿特巴拉河,以下再無支流。英國探險家約翰·亨寧·斯皮克1862年7月28日發現了尼羅河在維多利亞湖的「源頭」,當時計算河流全長為5588公里,後發現最遠的源頭是蒲隆地東非湖區中的卡蓋拉河的發源地。
青尼羅河
青尼羅河是尼羅河的最大支流,全長約1700km,流域面積為32.5萬km2。發源於衣索比亞高原戈賈姆高地,向北注入塔納湖,這一河段稱為小阿巴依柯。青尼羅河從塔納湖南端流出後至蘇丹邊界稱阿巴依河,由於熔岩梗阻,向南繞過比爾漢峰(海拔4154m),折而向西北進入蘇丹境內。在860km的流程內,河床下降1320m,比降達1:650。沿途多瀑布急流,其中最著名的是提斯埃薩特瀑布。它位於塔納湖南岸巴哈爾達爾下游約30km處,跌水高差達45.8m。該瀑布以上約3km處還有阿臘法米瀑布,落差約6m。阿巴依河在衣索比亞境內輾轉迂迴,沿途接納許多支流。這些支流主要集中在左岸,有巴希羅河、賈馬河、穆格爾河、迪德薩河和達布斯河等,均為常年有水的河流。右岸河流既少又小,唯一常年有水的支流是伯萊斯河,坡陡流急。這一河段由於流勢湍急,散失水量不大。由於青尼羅河源白乾濕季分明的衣索比亞高原,水量豐沛,沿途損耗又較小,所以水文特徵與白尼羅河截然相反。這些特徵表現為:①徑流量大;②落差大;②流量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都很大。
卡蓋拉河
卡蓋拉河,非洲東部河流。源出蒲隆地西南部,由魯武武河和尼亞瓦龍古河匯流而成。流經坦尚尼亞、盧安達、烏干達,注入維多利亞湖,長400公里。上游流經山地,有魯蘇莫瀑布;下游水流平穩,水量豐富,可通航。是流入維多利亞湖諸河中最長者,通常被認作是尼羅河的上源。
加扎勒河
由發源於蘇丹西南部高原的耶伊河、朱爾河、洛爾河等「條河湖(多數為季節性河湖)組成帥時L勒水系從左岸匯入傑貝勒河。加扎勒河湖域沼澤面積達4萬km2,除朱爾河之外,其它所有支湖均消失於大沼澤中,每年注入尼羅河的水量很少。
索巴特河
該河流向西北,在馬拉卡勒以南匯入白尼羅河。是白尼羅河右岸支流,由巴羅河與皮博爾河匯流而成,從巴羅河源頭計起全長730km,流域面積25萬km2,每年6—12月為雨季,河水很大,最大流量發生在11月。河口平均流量412m3/s。雨季從河口至納綏爾城300km河段可通航。
阿特巴拉河
阿特巴拉河是尼羅河最後—條支流,源自塔納湖以北的貢德爾地區,河長1120km。主要支流有特克澤河.特克澤河發源於衣索比亞高原東北部北緯12。,東經39。30'附近.至蘇丹境內舒沃克流入阿特巴拉河,流程約864km,河床比降1:800。阿特巴拉河接納特克澤河後進入蘇丹粘土平原,經500km左右的流程在阿特巴拉匯入尼羅河於流,比降為1:4000。
雖然阿特巴拉河與青尼羅河一樣源自衣索比亞高原,但缺乏像塔納湖那樣的天然水庫,因此水文特徵較之青尼羅河,又不盡相同:①年平均徑流量為120億m3,是尼羅河重要支流之一。②為季節性河流,每年1—5月河床乾涸,訊期集中在7~9月,8月份流量最大,達2037m3/s。河水暴漲暴落,流量季節變化之大比青尼羅河更甚。③河流泥沙較多。
尼羅河的全部水量中,60%來自青尼羅河,32%由白尼羅河供給,剩下8%來自阿特巴拉河。但洪水期和枯水期有很大變化。在洪水期,尼羅河水量中青尼羅河佔68%,白尼羅河山l0%,阿特巴拉河佔22%;在枯水期,尼羅河水量中青尼羅柯下降為17%,白尼羅河上升到83%,而阿特巴拉河此時斷流,無徑流匯入。上述幾條河流在尼羅河水量中所佔比例的大小和變化,與各河流域的降水多寡、季節分配特點有密切關系。
⑵ 尼羅河有幾條支流組成
尼羅河有兩條主要的支流,白尼羅河和青尼羅河.發源於衣索比亞高原的青尼羅河是尼羅河下游大多數水和營養的來源,但是白尼羅河則是兩條支流中最長的
⑶ 尼羅河的支流數量多還是少
尼羅河大部分流經熱帶沙漠氣候區,支流少。上游兩大支流青、白尼羅河。
埃及之母 尼羅河
尼羅河發源於赤道以南,非洲東部的高原之上,彎彎曲曲,浩浩盪盪,由南向北奔騰而去。尼羅河貫穿非洲東北部,流經坦尚尼亞、盧安達、蒲隆地、烏干達、衣索比亞、蘇丹和埃及等國,最後流入地中海。全長6740公里,是非洲第一大河,是世界第二長河,流域面積為280萬平方公里,相當於非洲大陸面積的1/10。
尼羅河有兩個源頭,一個發源於2621米的熱帶中非山區,叫白尼羅河。白尼羅河流經維多利亞湖、基奧加湖等龐大的湖區,穿過烏干達的叢林,經蘇丹北上。尼羅河的另一個源頭在海拔2000米的衣索比亞高地。叫青尼羅河。青尼羅河全長680公里,它穿過塔納湖,然後急轉直下,形成一瀉千里的水流,這就是非洲著名的第二大瀑布--梯斯塞特瀑布。呼嘯的青尼羅河沖入蘇丹平原後與平靜的白尼羅河相會,才是大家所熟悉的尼羅河。
早在6000多年以前,埃及人的祖先就在尼羅河兩啊岸繁衍生息。埃及流傳著「埃及就是尼羅河,尼羅河就是埃及的母親」等諺語。尼羅河確實是埃及人民的生命源泉,她為沿岸人民積聚了大量的財富、締造了古埃及文明。在尼羅河沿岸就有大大小小的金字塔70多座,猶如一篇篇浩繁的「史書」,在這里蘊藏著人類文明的奧秘。6700多公里尼羅河創造了金字塔,創造了古埃及,創造了人類的奇跡。
尼羅河縱貫非洲大陸東北部,流經蒲隆地、盧安達、坦尚尼亞、烏干達、衣索比亞、蘇丹、埃及,跨越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撒哈拉沙漠,最後注入地中海。流域面積約335萬平方公里,占非洲大陸面積的九分之一,全長6650公里,年平均流量每秒3100立方米,為世界最長的河流。尼羅河——阿拉伯語意為「大河」。「尼羅,尼羅,長比天河」,是蘇丹人民贊美尼羅河的諺語。
尼羅河有很長的河段流經沙漠,河水水量在那裡只有損失而無補給。由於河流的上源為熱帶多雨區域,那裡有巨大的流量,雖然在沙漠沿途因蒸發、滲漏而失去大量徑流,尼羅河仍然能維持一條長年流水的河道。像尼羅河這種不是由當地的徑流匯聚而成,只是單純流過的河,稱為客河。當地的氣候條件對這些「客河」的形成沒有積極的作用,只有消極的影響。
左圖中經緯線交匯點附近是開羅。
尼羅河最下游分成許多汊河流注入地中海,這些汊河流都流在三角洲平原上。三角洲面積約24000平方公里,地勢平坦,河渠交織,是古埃及文化的搖籃,也是現代埃及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尼羅河最上游是卡蓋拉河,它源於東非高原蒲隆地境內,下游注入維多利亞湖。湖水經歐文瀑布流入基奧加湖,出湖後名維多利亞尼羅河,又經卡巴雷加瀑布流入阿伯特湖。湖水自北端流出,名阿伯特尼羅河。自尼木累以下名白尼羅河。白尼羅河順東非高原側坡北流,河谷深狹,多急灘瀑布。自博爾向北,白尼羅河流入平淺的沼澤盆地,水流緩慢,河中繁生大量以紙草為主的水生植物。白尼羅河向北流出盆地後,先後會合索巴特河、青尼羅河和阿特巴拉河,以下再無支流。白尼羅河兩岸平坦,偶有基岩出露。白、青兩尼羅河合流處的周圍是吉齊拉平原。合流點以下的河段名尼羅河。尼羅河在喀士穆以北流經沉積岩區。河谷是平底的淺峽谷。瓦迪哈勒法附近的谷地寬僅201米,由此至阿斯旺一段的河谷都很狹窄。阿斯旺以下,河谷展寬,至納賈哈馬迪一帶約16公里。河道傍近東岸,河谷平原多在河西。喀士穆至阿斯旺之間有6處瀑布,它們都是由於組成河谷東側高原的基底結晶岩西延至谷中而造成的。兩岸谷壁不對稱,東壁高陡,西壁低緩。
白尼羅河發源於赤道多雨區,水量豐富而又穩定。但在流出高原,進入盆地後,由於地勢極其平坦,水流異常緩慢,水中繁生的植物也延滯了水流前進,在低緯乾燥地區的陽光照射下蒸發強烈,從而損耗了巨額水量,能流到下游的水很少。白尼羅河在與青尼羅河會合處的年平均流量為每秒890立方米,大約是青尼羅河的一半。尼羅河下游 水量主要來自源於衣索比亞高原的索巴特河、青尼羅河和阿特巴拉河,其中以青尼羅河為最重要。索巴特河是白尼羅河支流,它於5月開始漲水,最高水位出現在11月,此時索巴特河水位高於白尼羅河,頂托後者而使其倒灌,從而加強了白尼羅河上游水量的蒸發。青尼羅河發源於衣索比亞高原上的塔納湖,上游處於熱帶山地多雨區,水源豐富。由於降水有強烈鮮明的季節性,河水流量的年內變化很大。春季水量有限,6月開始漲水,接著即迅猛持續上漲,至9月初達到高峰。在此期間,它也會使白尼羅河形成倒灌。11月至12月水位下落,以後即是枯水期。枯水期的最小流量不及每秒100立方米,約為洪水期最大流量的六十分之一。阿特巴拉河也發源於衣索比亞高原,由於位置偏北,雨量更為集中,加上其流域面積小,所以流量變化更大。冬季斷流,河床成為一連串小湖泊。
尼羅河幹流的洪水於6月到喀士穆,9月達到最高水位。開羅於10
⑷ 尼羅河水文特徵和水系特徵
水文特徵:尼羅河流量較大,徑流季節變化大,6-9月為汛期,含沙量多,無結冰期
水系特徵它包括源地、注入、流程、流域、支流及分布,以及落差等要素。
尼羅河的水系特徵:世界最長的河流,發源於東非高原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流域面積較大,主要流經熱帶沙漠區,降水量小,而蒸發旺盛,所以說徑流總量不是很大,上游主要有兩條支流,發源於東非高原和衣索比亞高原,兩條支流主要位於熱帶草原氣候區,徑流量較大。尼羅河下游為地中海氣候區,冬季降水量大。
⑸ 尼羅河流向
尼羅河(阿拉伯語:النيل,埃及語:iteru,科普特語:piaro或phiaro)是一條流經非洲東部與北部的河流,與中非地區的剛果河以及西非地區的尼日河並列非洲最大的三個河流系統。尼羅河長6,650公里,是世界上最長的河流。2007年雖有來自巴西的學者宣稱亞馬遜河長度更勝一籌,但尚未獲得全球地理學界的普遍認同。尼羅河有兩條主要的支流,白尼羅河和青尼羅河。發源於衣索比亞高原的青尼羅河是尼羅河下游大多數水和營養的來源,但是白尼羅河則是兩條支流中最長的。它源於非洲中部的大湖地區,其最遠的源頭位於盧安達(2°16′55.92″S 29°19′52.32″E),向北它流經坦尚尼亞並注入維多利亞湖,再從此湖中溢出注入阿爾伯特湖,往北流入烏干達和蘇丹共和國南部,並於後者處形成大面積沼澤濕地。青尼羅河源於衣索比亞的塔納湖(12°2′8.8″N 37°15′53.11″E),從東南流入蘇丹。在蘇丹首都喀土穆附近,白尼羅河青尼羅河相匯,形成尼羅河。
尼羅河從蘇丹首都向北穿過蘇丹和埃及,所經過的地方均是沙漠。從古代開始埃及的文明就依靠尼羅河而形成和興旺。除海港和海岸附近的城市外埃及所有的城市和大多數居民住在阿斯旺以北的尼羅河畔,幾乎所有的古埃及遺址均位於尼羅河畔。
在其入海口尼羅河形成了一個巨大的三角洲,在這里它注入地中海。
⑹ 尼羅河兩條支流
尼羅河是一條流經非洲東部與北部的河流,與中非地區的剛果河以及西非地區的尼日河並列非洲最大的三個河流系統。尼羅河長6,650公里,是世界上最長的河流。2007年雖有來自巴西的學者宣稱亞馬遜河長度更勝一籌,但尚未獲得全球地理學界的普遍認同。尼羅河有兩條主要的支流,白尼羅河和青尼羅河。發源於衣索比亞高原的青尼羅河是尼羅河下游大多數水和營養的來源,但是白尼羅河則是兩條支流中最長的。
⑺ 尼羅河有幾段支流
尼羅河流域分為七個大區:東非湖區高原、山嶽河流區、白尼羅河區、青尼羅河區、阿特巴拉河區、喀土穆以北尼羅河區和尼羅河三角洲。英國探險家約翰�6�1亨寧�6�1斯皮克1862年7月28日發現了尼羅河在維多利亞湖的「源頭」,當時計算河流全長為5588公里,後發現最遠的源頭是蒲隆地東非湖區中的卡蓋拉河的發源地。該河北流,經過坦尚尼亞、盧安達和烏干達,從西邊注入非洲第一大湖維多利亞湖。尼羅河幹流就源起該湖,稱維多利亞尼羅河。河流穿過基奧加湖和艾伯特湖,流出後稱艾伯特尼羅河,該河與索巴特河匯合後,稱白尼羅河。另一條源出中央衣索比亞高地的青尼羅河與白尼羅河在蘇丹的喀士穆匯合,然後在達邁爾以北接納最後一條主要支流阿特巴拉河,稱尼羅河。尼羅河由此向西北繞了一個S形,經過三個瀑布後注入納塞爾水庫。河水出水庫經埃及首都進入尼羅河三角洲後,分成若干支流,最後注入地中海東端。
尼羅河有定期泛濫的特點,在蘇丹北部通常5月即開始漲水,8月達到最高水位,以後水位逐漸下降,1至5月為低水位。雖然洪水是有規律發生的,但是水量及漲潮的時間變化很大。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青尼羅河和阿特巴拉河,這兩條河的水源來自衣索比亞高原上的季節性暴雨。尼羅河的河水80%以上是由衣索比亞高原提供的,其餘的水來自東非高原湖。洪水到來時,會淹沒兩岸農田,洪水退後,又會留下一層厚厚的河泥,形成肥沃的土壤。四五千年前,埃及人就知道了如何掌握洪水的規律和利用兩岸肥沃的土地。很久以來,尼羅河河谷一直是棉田連綿、稻花飄香。在撒哈拉沙漠和阿拉伯沙漠的左右夾持中,蜿蜒的尼羅河猶如一條綠色的走廊,充滿著無限的生機。
尼羅河流域中幾乎沒有一個地區有著真正的赤道性氣候。較大部分地區受信風影響,這是流域普遍乾旱的原因。尼羅河幹流自喀士穆向北至阿斯旺是在沙漠中穿行,使兩岸有狹長的植被帶,在土壤條件允許的地方,河岸鄰近土地依靠河水得以耕作。從阿斯旺向北至開羅,河兩岸是肥沃沖積土形成的泛濫平原,寬度逐漸增加到19公里左右,這一地區全靠灌溉種植。「尼羅河賦予兩岸土地以生命:只有尼羅河泛濫以後,才能夠有糧食和生命。大家都依靠它生存。」這是鐫刻在尼羅河畔岩石上的贊語。尼羅河是運輸旅客和貨物的重要水道,也是人們旅遊觀光的好去處。尼羅河中魚類很多,著名的有羅非魚、大尼羅河魚等。此外還有鱷魚、軟殼龜、巨蜥和蛇。
古埃及人制定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陽歷。在公元前4000年,埃及人就已經將一年定為365天,因為埃及人發現,每當天狼星在日出前出現時,尼羅河就開始泛濫,埃及人把這一天定為一年的第一天。他們按尼羅河水的漲落和莊稼生長的情況,將一年分為3個季節,即泛濫季節、播種季節和收獲季節。
尼羅河有很長的河段流經沙漠,河水水量在那裡只有損失而無補給。由於河流的上源為熱帶多雨區域,那裡有巨大的流量,雖然在沙漠沿途因蒸發、滲漏而失去大量徑流,尼羅河仍然能維持一條長年流水的河道。像尼羅河這種不是由當地的徑流匯聚而成,只是單純流過的河,稱為客河。當地的氣候條件對這些「客河」的形成沒有積極的作用,只有消極的影響。
尼羅河最下游分成許多汊河流注入地中海,這些汊河流都流在三角洲平原上。三角洲面積約24000平方公里,地勢平坦,河渠交織,是古埃及文化的搖籃,也是現代埃及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尼羅河最上游是卡蓋拉河,它源於東非高原蒲隆地境內,下游注入維多利亞湖。湖水經歐文瀑布流入基奧加湖,出湖後名維多利亞尼羅河,又經卡巴雷加瀑布流入阿伯特湖。湖水自北端流出,名阿伯特尼羅河。自尼木累以下名白尼羅河。白尼羅河順東非高原側坡北流,河谷深狹,多急灘瀑布。自博爾向北,白尼羅河流入平淺的沼澤盆地,水流緩慢,河中繁生大量以紙草為主的水生植物。白尼羅河向北流出盆地後,先後會合索巴特河、青尼羅河和阿特巴拉河,以下再無支流。白尼羅河兩岸平坦,偶有基岩出露。白、青兩尼羅河合流處的周圍是吉齊拉平原。合流點以下的河段名尼羅河。尼羅河在喀士穆以北流經沉積岩區。河谷是平底的淺峽谷。瓦迪哈勒法附近的谷地寬僅201米,由此至阿斯旺一段的河谷都很狹窄。阿斯旺以下,河谷展寬,至納賈哈馬迪一帶約16公里。河道傍近東岸,河谷平原多在河西。喀士穆至阿斯旺之間有6處瀑布,它們都是由於組成河谷東側高原的基底結晶岩西延至谷中而造成的。兩岸谷壁不對稱,東壁高陡,西壁低緩。
白尼羅河發源於赤道多雨區,水量豐富而又穩定。但在流出高原,進入盆地後,由於地勢極其平坦,水流異常緩慢,水中繁生的植物也延滯了水流前進,在低緯乾燥地區的陽光照射下蒸發強烈,從而損耗了巨額水量,能流到下游的水很少。白尼羅河在與青尼羅河會合處的年平均流量為每秒890立方米,大約是青尼羅河的一半。尼羅河下游 水量主要來自源於衣索比亞高原的索巴特河、青尼羅河和阿特巴拉河,其中以青尼羅河為最重要。索巴特河是白尼羅河支流,它於5月開始漲水,最高水位出現在11月,此時索巴特河水位高於白尼羅河,頂托後者而使其倒灌,從而加強了白尼羅河上游水量的蒸發。青尼羅河發源於衣索比亞高原上的塔納湖,上游處於熱帶山地多雨區,水源豐富。由於降水有強烈鮮明的季節性,河水流量的年內變化很大。春季水量有限,6月開始漲水,接著即迅猛持續上漲,至9月初達到高峰。在此期間,它也會使白尼羅河形成倒灌。11月至12月水位下落,以後即是枯水期。枯水期的最小流量不及每秒100立方米,約為洪水期最大流量的六十分之一。阿特巴拉河也發源於衣索比亞高原,由於位置偏北,雨量更為集中,加上其流域面積小,所以流量變化更大。冬季斷流,河床成為一連串小湖泊。
尼羅河幹流的洪水於6月到喀士穆,9月達到最高水位。開羅於10月出現最大洪峰。總計尼羅河的全部水量有60%來自青尼羅河,32%來自白尼羅河,8%來自阿特巴拉河。洪水期青尼羅河佔68%,阿特巴拉河佔22%,白尼羅河佔10%;枯水期白尼羅河佔83%,青尼羅河佔17%。
⑻ 尼羅河,亞馬遜河,密西西比河上游中游下游怎麼劃分(地理)
尼羅河:
上游段:從源地到蘇丹和烏干達接壤處的尼木累,具有山區河流特徵。河流流經熱帶雨林和熱帶草原氣候區,水量豐富,季節變化小。
中游段:從尼木累至蘇丹喀土穆,稱白尼羅河。流經地勢平坦的沼澤平原。白尼羅河在此分叉漫流,蒸發損失水量約一大半。發源於衣索比亞的青尼羅河在喀土穆附近和白尼羅河匯合後稱為尼羅河。青尼羅河全年流量變化很大,洪水期最大流量達5610立方米/秒,而枯水期最小流量僅85立方米/秒。洪水期,尼羅河水量70%來自青尼羅河。
下游段:青、白尼羅河匯合後到河口為下游段,尼羅河下游流經典型的沙漠氣候區,尼羅河為其沿岸國家的工、農業生產提供了寶貴的水源。下遊河段可分三部分:喀土穆至阿斯旺為峽谷段,有著名的「尼羅河六瀑布」。阿斯旺大壩就建在第一瀑布處。阿斯旺至開羅段,穿越沙漠,形成一條綠色走廊。開羅以下為河口段,形成面積達2.4萬平方千米的三角洲。
亞馬遜河:亞馬遜河的上游由黑河和索利芒斯河組成。中游長2240公里,從馬拉尼翁河口到馬瑙斯,巴西境內段叫索利蒙伊斯河。下游從馬瑙至河漏,長1600公里。
密西西比河:源頭艾塔斯卡湖至明尼阿波利斯和聖保羅為密西西比河的上游,長1010千米,地勢低平,水流緩慢,河流兩側多冰川湖與沼澤,湖水多形成急流瀑布後注入幹流。
密西西比河的中游從明尼阿波利斯和聖保羅至俄亥俄河口的開羅,長1373千米,兩岸先後匯入奇珀瓦河、威斯康星河、得梅因河、伊利諾伊河、密蘇里河和俄亥俄河。
開羅以下為密西西比河的下游,長約1567千米。主要支流有懷特河、阿肯色河、雷德河等。河流主要流經平原地區,河面寬廣,一般為730~1370米。
希望能幫到你!
⑼ 讀有關尼羅河的資料,回答問題。(17分)尼羅河是世界第一長河,主要支流有白尼羅河、青尼羅河和阿特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