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亞洲地理分區(東亞、南亞、西亞、北亞、東南亞、中亞)內的所有國家名
東亞 東亞,是亞洲東部的國家和地區的統稱。從地理范圍上看,也有狹義與廣義之分。狹義上來說:東亞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大韓民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日本、蒙古、中華民國等國家。這些都是東亞運動會的成員國。朝鮮半島、日本和俄羅斯遠東地區亦被人化為東北亞。從廣義上來說:有人認為東亞還延伸到東南亞國家。東南亞 東南亞包括中南半島以及在南中國海和太平洋里的島嶼(統稱南洋群島)。它包含以下國家:中南半島:越南、寮國、柬埔寨、泰國和緬甸。 南洋群島:菲律賓、新加坡、汶萊、印尼和東帝汶。 馬來西亞被南中國海分成兩部分,所以它既有大陸(馬來亞)又有島嶼(婆羅洲)部分。 南亞 南亞是指印度半島以及印度洋一帶的國家及地區。包括印度、不丹、尼泊爾、孟加拉、巴基斯坦以及印度洋的斯里蘭卡及馬爾地夫。位於中印邊境的錫金雖然現在被印度合並為一個邦,但是錫金原來的國王並不承認其合法性,中國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也不承認印度對錫金的主權,但在2004年間接承認了印度對錫金的主權,分析家認為這是中印關系改善的表現之一。西亞 西亞包括阿富汗、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土耳其、卡達、巴林、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沙烏地阿拉伯、葉門、阿曼、敘利亞、黎巴嫩、約旦、以色列、塞普勒斯和北賽普勒斯土耳其共和國等政治實體。西亞在地理上屬於亞洲,但政經和文化方面一般與北非一同被通稱為中東國家,塞普勒斯是地中海一個偏近中東地區的一個島國,地理上屬於亞洲,在政經和文化方面通常被視為歐洲國家。中亞 中亞一般包括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烏茲別克和土庫曼5個國家,從純地理因素上看,有時會包括周邊的阿富汗、以及中國西北地區。北亞 北亞指俄羅斯的亞洲部分。
⑵ 世界劃分的13個區域,分別都是哪些國家分配哪些區域
世界劃分的13個區域:
東亞,南亞,東南亞,中亞,西亞,北非,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歐洲西部,歐洲東部和北亞,北美,拉丁美洲,大洋洲,南極洲.
1、東亞:包括中國、朝鮮、韓國、蒙古和日本.東南亞包括越南、寮國、柬埔寨、緬甸、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汶萊等國家。
2、南亞:包括斯里蘭卡、馬爾地夫、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國、尼泊爾、不丹和錫金。
3、西亞:也叫西南亞,包括阿富汗、伊朗、亞塞拜然、亞美尼亞、喬治亞、土耳其、塞普勒斯、敘利亞、黎巴嫩、巴勒斯坦、約旦、伊拉克、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葉門、阿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卡達和巴林.中亞包括土庫曼、烏茲別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和哈薩克的南部。
4、北亞:指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地區.。
5、北非:通常包括埃及、蘇丹、利比亞、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摩洛哥、亞速爾群島、馬德拉群島。
6、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東非通常包括衣索比亞、厄利垂亞、索馬里、吉布地、肯亞、坦尚尼亞、烏干達、盧安達、蒲隆地和塞席爾。
西非通常包括茅利塔尼亞、西撒哈拉、塞內加爾、甘比亞、馬里、布吉納法索、幾內亞、幾內亞比索、維德角、獅子山、賴比瑞亞、象牙海岸、迦納、多哥、貝南、尼日、奈及利亞和加那利群島。
中非通常包括查德、中非、喀麥隆、赤道幾內亞、加彭、剛果、剛果民主共和國、聖多美和普林西比。
南非通常包括尚比亞、安哥拉、辛巴威、馬拉維、莫三比克、波札那、納米比亞、南非、史瓦濟蘭、賴索托、馬達加斯加、葛摩、模里西斯、留尼汪、聖赫勒拿等.。
7、歐洲西部:西歐狹義上指歐洲西部瀕大西洋地區和附近島嶼,包括英國、愛爾蘭、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和摩納哥。
8、歐洲東歐:指歐洲東部地區,在地理上指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白俄羅斯、烏克蘭、摩爾多瓦和俄羅斯西部。
9、北美洲:北美洲除包括巴拿馬運河以北的美洲外,還包括加勒比海中的西印度群島。
分為東部地區(拉布拉多高原 阿巴拉契亞山脈以東的地區)、中部地區(拉布拉多高原 阿巴拉契亞山脈與落基山脈之間)、西部地區(屬美洲科迪勒拉山系北段,落基山脈是本區骨架)、阿拉斯加、加拿大北極群島、格陵蘭島、墨西哥、中美洲和西印度群島九個地區.
10、拉丁美洲:是指美國以南的美洲地區,也就是地處北緯32°42′和南緯56°54′之間的大陸,包括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群島和南美洲。
11、大洋洲:有14個獨立國家,其餘10個地區尚在美、英、法等國的管轄之下,各國經濟發展水平差異顯著,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經濟發達,其他島國多為農業國,經濟比較落後。
工業也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亞,其次是紐西蘭。在地理上劃分為澳大利亞、巴布亞紐幾內亞、紐西蘭、美拉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和波利尼西亞六區。
12、南極洲:分東南極洲和西南極洲兩部分。
東南極洲從西經30°向東延伸到東經170°,包括科茨地、毛德皇後地、恩德比地、威爾克斯地、喬治五世海岸、維多利亞地、南極高原和極點.面積1 018萬平方千米。
西南極洲位於西經50°-160°之間,包括南極半島、亞歷山大島、埃爾斯沃思地以及伯德地(瑪麗.伯德地)等,面積229萬平方千米。
13、東南亞:地區共有11個國家:越南、寮國、柬埔寨、泰國、緬甸、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汶萊、菲律賓、東帝汶,面積約457萬平方千米。其中寮國是東南亞唯一的內陸國,越南、寮國、緬甸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陸上接壤,僅東帝汶不是東盟成員。
(2)阿富汗伊拉克屬於哪個地理分區擴展閱讀:
世界七大洲五大洋的劃分:
1、七大洲
亞洲:東亞、北亞、東南亞、南亞、中亞、西亞;
歐洲:西歐、北歐、中歐、東歐、南歐;
北美洲:中美洲;
南美洲:拉丁美洲;
非洲:北非、西非、中非、南非、東非、東北非洲(非洲之角)、西北非洲;
南極洲;
大洋洲。
2、五大洋
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北冰洋(亦稱「北極海」或「北極洋」);
南冰洋(亦稱「南極海」或「南大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世界
⑶ 亞洲的六大地理分區
亞洲一般可以劃分為六大地理區域,包括東亞、東南亞、南亞、西亞、中亞和北亞。
東亞包括中國、日本、韓國、朝鮮和蒙古國。
西亞包括土耳其、以色列、伊朗、伊拉克、塞普勒斯、敘利亞、黎巴嫩、巴勒斯坦、約旦、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葉門、阿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卡達、巴林、喬治亞、阿富汗、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
東南亞包括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泰國、越南、寮國、菲律賓、柬埔寨、緬甸、汶萊、東帝汶等國家和地區。
中亞包括土庫曼、烏茲別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哈薩克。
南亞包括印度、馬爾地夫、不丹、斯里蘭卡、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尼泊爾。
北亞指俄羅斯亞洲部分的西伯利亞地區。
⑷ 伊拉克屬於亞洲的哪個分區
伊拉克屬於西亞。
伊拉克:位於亞洲西南部,阿拉伯半島東北部,南方是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北方是土耳其,西北是敘利亞,伊朗和約旦各位於其東西兩側。
伊拉克所在地歷史悠久,是兩河文明的發源地。公元前4700年就出現了城邦國家。公元前2000年阿摩利人建立了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巴比倫王國。公元前550年起,先後遭波斯帝國、阿拉伯帝國和奧斯曼帝國入侵和統治。1920年淪為英國的美索不達米亞託管地。1921年8月伊拉克王國獨立,1958年7月14日成立共和國。如今生活在伊拉克的阿拉伯人和庫爾德人並不是阿摩利人,文化也完全不同。2019年7月6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大會上,伊拉克巴比倫古城遺址入選世界遺產名錄。
伊拉克的石油工業是其經濟支柱,原油儲量排名世界第四,僅次於委內瑞拉、沙烏地阿拉伯和伊朗。
⑸ 阿富汗屬於西亞,中亞,還是南亞
阿富汗屬於中亞國家。
阿富汗伊斯蘭共和國(普什圖語:جمهوری اسلامی افغانستان),簡稱阿富汗,是一個位於亞洲中南部的內陸國家,坐落在亞洲的心臟地區。阿富汗的位置有不同的定義,有時候會被認為處在中亞或者南亞,甚至被歸類於中東地區(西亞)。
阿富汗與大部分比鄰的國家有著宗教上、語言上、地理上相當程度的關聯。阿富汗的北部和土庫曼、烏茲別克以及塔吉克接壤,東部與中國以及部分巴基斯坦控制查謨-克什米爾地區(有爭議)接壤,南部與巴基斯坦接壤,西部與伊朗接壤。
阿富汗地理位置介紹:
阿富汗位於西亞、南亞和中亞交匯處,屬中亞國家,它溝通東西方,連接中亞、西亞和南亞,在歷史上被稱為通向南亞大陸的「鎖鑰」,戰略地位非常重要。它地處北緯 29°35′至 38°40′、東經 60°31′至 75°之間。總面積為652300平方公里。
(5)阿富汗伊拉克屬於哪個地理分區擴展閱讀:
阿富汗詳細資料介紹:
1、國歌
《阿富汗國歌》(普什圖語:ملی سرود,Milli Surood;波斯語:سرود ملی,Surūd-e Millī)根據《阿富汗憲法》第20條內容確定,於2006年5月正式採用,歌詞為普什圖語,根據該條憲法規定,歌詞必須提及阿富汗各部族名稱及「阿拉偉大」。
2、國旗
阿富汗國旗呈長方形,長寬比例為3:2。啟用於2002年2月5日。國旗的樣式為黑紅綠三色旗,黑色象徵過去,紅色象徵鮮血,綠色象徵未來,同時這三色也是典型的伊斯蘭顏色。國旗主體為位於正中的國徽。
3、國樹
桑樹:桑樹屬桑科桑屬,為落葉喬木。桑葉呈卵形,是喂蠶的飼料。落葉喬木,高16m,胸徑1m。樹冠倒卵圓形。葉卵形或寬卵形,先端尖或漸短尖,基部圓或心形,鋸齒粗鈍,幼樹之葉常有淺裂、深裂,上面無毛,下面沿葉脈疏生毛,脈腋簇生毛。
4、國花
阿富汗國花為鬱金香,鬱金香的本意是一種花卉,在植物分類學上,是一類屬於百合科鬱金香屬(學名:Tulip)的具球莖草本植物。
5、阿富汗國徽
阿富汗國徽呈圓形,啟用於2005年。國徽兩捆由綬帶束扎的谷穗構成圓形, 中間為具伊斯蘭宗教色彩的清真寺圖案,上端為阿文寫的阿富汗國名,下端為伊斯蘭教的一句名言:「萬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
整個圖案由兩個柄交叉的阿拉伯彎刀環抱,為金黃色。國徽的上部中央置有連著一個升起的太陽的薩哈達,國徽由兩把麥穗環繞著。
6、人口
約3680萬(IMF,2017年)。 阿富汗迄2014年尚未進行過全國人口普查。2012年12月,世界衛生組織統計顯示,2010年阿富汗全國人口約為2650萬(註:暫居巴基斯坦、伊朗等阿富汗境外難民有300多萬),其中,城市人口609萬,佔23%,農村人口2040萬,佔77%。
人口增長率2.6%。2016年12月數據,阿富汗人口約為3270萬。
7、民族
阿富汗的民族中普什圖人佔40%,塔吉克人佔25%,還有哈扎拉人、烏茲別克人、土庫曼人等20多個少數民族。
⑹ 亞洲地理分區(東亞、南亞、西亞、北亞、東南亞、中亞)內的所有國家名是哪些
東亞 中國、蒙占、朝鮮、韓國、日本.
東南亞 越南、柬埔寨、泰國、緬甸、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汶萊和東帝汶。
南亞 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錫金、不丹、孟加拉國、斯里蘭卡、馬爾地夫.
西亞 伊朗、阿富汗、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巴林、卡達、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曼、葉門、土耳其、敘利亞、伊拉克、塞普勒斯、黎巴嫩、約旦、巴勒斯坦、以色列、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中亞 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塔吉克和土庫曼。
⑺ 亞洲六大分區的分界線
亞洲地域遼闊,按照地理方位,把亞洲分成6個地區。具體如下:
1、東亞:指亞洲東部。包括中國、朝鮮、韓國、蒙古和日本。
2、東南亞:指亞洲東南部地區。包括越南、寮國、柬埔寨、緬甸、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 菲律賓、汶萊、東帝汶等國家和地區。
3、南亞:指亞洲南部地區。包括斯里蘭卡、馬爾地夫、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國、尼泊爾、不丹和錫金。
4、西亞:也叫西南亞,指亞洲西部。包括阿富汗、伊朗、土耳其、塞普勒斯、敘利亞、黎巴嫩、巴勒斯坦、 約旦、伊拉克、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葉門、阿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卡達和巴林
5、中亞:指中亞細亞地區。狹義講只包括土庫曼、烏茲別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四國的全部和哈薩克的南部。北亞:指俄羅斯亞洲部分的西伯利亞地區。
6、北亞:指俄羅斯亞洲部分的西伯利亞地區。
(7)阿富汗伊拉克屬於哪個地理分區擴展閱讀:
亞洲(字源古希臘語:Ασία;拉丁語:Asia),曾譯作「亞細亞洲」和「亞西亞洲」,是七大洲中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個洲。其覆蓋地球總面積的8.7%(或占總陸地面積的29.4%)。
亞洲絕大部分地區位於北半球和東半球。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為蘇伊士運河。蘇伊士運河以東為亞洲。亞洲與歐洲的分界線為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裏海、大高加索山脈、土耳其海峽和黑海。烏拉爾山脈以東及大高加索山脈、裏海和黑海以南為亞洲。
大陸東至白令海峽的傑日尼奧夫角(169°39′7″W,66°4′45″N),南至丹絨比亞(103°31′E,1°16′N),西至巴巴角(26°3′E,39°27′N),北至切柳斯金角(104°18′E,77°43′N),最高峰為珠穆朗瑪峰。
跨越經緯度十分廣,東西時差達11~13小時。西部與歐洲相連,形成地球上最大的陸塊歐亞大陸。
亞洲是世界三大宗教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的發源地。
亞洲各國中,除日本,韓國,新加坡為發達國家外,其餘均是發展中國家,各國經濟都有一定的發展。
⑻ 世界13 個地區指的是什麼哪13個地區
名稱 亞細亞洲,簡稱亞洲。
位置:位東半球的東北部,東、北、南三面分別瀕臨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靠大西洋的屬海地中海和黑海。
面積:4400萬平方千米(包括附近島嶼),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9.4%,是世界第一大洲。亞洲大陸與歐洲大陸相連,合稱亞歐大陸,總面積5 071萬平方千米,亞洲大陸約佔4/5。
范圍:大陸東至傑日尼奧夫角(西經169°40′,北緯60°05′),南至皮艾角(東經103°30′,北緯1°17′),西至巴巴角(東經26°03′,北緯39°27′),北至切柳斯金角(東經104°18′,北緯77°43′)。西北以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裏海、大高加索山脈、博斯普魯斯海峽、達達尼爾海峽與歐洲分界,西南隔蘇伊士運河、紅海與非洲相鄰,東南有一系列與大洋洲接近的群島環繞大陸,東北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
地理區域:亞洲共有48個國家和地區。在地理上習慣分為東亞、東南亞、南亞、西亞、中亞和北亞。東亞包括中國、朝鮮、韓國、蒙古和日本。東南亞包括越南、寮國、柬埔寨、緬甸、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汶萊等國家。南亞包括斯里蘭卡、馬爾地夫、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國、尼泊爾、不丹和錫金。西亞也叫西南亞,包括阿富汗、伊朗、亞塞拜然、亞美尼亞、喬治亞、土耳其、塞普勒斯、敘利亞、黎巴嫩、巴勒斯坦、約旦、伊拉克、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葉門、阿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卡達和巴林。中亞包括土庫曼、烏茲別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和哈薩克的南部。北亞指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地區。
名稱 阿非利加洲,簡稱非洲。
位置:位於東半球的西南部,地跨赤道南北,西北部的部分地區伸入西半球。東瀕印度洋,西臨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和直布羅陀海峽與歐洲相望,東北隅以狹長的紅海與蘇伊士運河緊鄰亞洲。
范圍 :大陸東至哈豐角(東經51°24′、北緯10°27′),南至厄加勒斯角(東經20°02′、南緯34°51′),西至維德角(西經17°33′、北緯14°45′),北至吉蘭角(本賽卡角)(東經9°50′、北緯37°21′)。
面積:約3 020萬平方千米(包括附近島嶼)。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0.2%,次於亞洲,為世界第二大洲。
地理區域:非洲目前有56個國家和地區。在地理上,習慣將非洲分為北非、東非、西非、中非和南非五個地區。北非通常包括埃及、蘇丹、利比亞、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摩洛哥、亞速爾群島、馬德拉群島。東非通常包括衣索比亞、厄利垂亞、索馬里、吉布地、肯亞、坦尚尼亞、烏干達、盧安達、蒲隆地和塞席爾。西非通常包括茅利塔尼亞、西撒哈拉、塞內加爾、甘比亞、馬里、布吉納法索、幾內亞、幾內亞比索、維德角、獅子山、賴比瑞亞、象牙海岸、迦納、多哥、貝南、尼日、奈及利亞和加那利群島。中非通常包括查德、中非、喀麥隆、赤道幾內亞、加彭、剛果、剛果民主共和國、聖多美和普林西比。南非通常包括尚比亞、安哥拉、辛巴威、馬拉維、莫三比克、波札那、納米比亞、南非、史瓦濟蘭、賴索托、馬達加斯加、葛摩、模里西斯、留尼汪、聖赫勒拿等。
名稱 歐羅巴洲,簡稱歐洲。
位置:位於東半球的西北部,亞洲的西面。北臨北冰洋,西瀕大西洋,南隔地中海與非洲相望,東以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博斯普魯斯海峽、達達尼爾海峽同亞洲分界,西北隔格陵蘭海、丹麥海峽與北美洲相對。
范圍:大陸東至極地烏拉爾山脈(東經66°10′,北緯67°46′),南至馬羅基角(西經5°36′,北緯36°00′),西至羅卡角(西經9°31′,北緯38°47′),北至諾爾辰角(東經27°42′,北緯71°08′)。
面積:1016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6.8%,僅大於大洋洲,是世界第六大洲。 地理區域:歐洲有44個國家和地區。在地理上習慣分為南歐、西歐、中歐、北歐和東歐五個地區。南歐指阿爾卑斯山以南的巴爾干半島、亞平寧半島、伊比利亞半島和附近島嶼,包括南斯拉夫、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馬其頓、羅馬尼亞、保加利亞、阿爾巴尼亞、希臘、義大利、梵蒂岡、聖馬利諾、馬爾他、西班牙、葡萄牙和安道爾。西歐狹義上指歐洲西部瀕大西洋地區和附近島嶼,包括英國、愛爾蘭、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和摩納哥。中歐指波羅的海以南、阿爾卑斯山脈以北的歐洲中部地區。包括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德國、奧地利、瑞士、列支敦斯登。北歐指歐洲北部的日德蘭半島、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一帶。包括冰島、法羅群島(丹)、丹麥、挪威、瑞典和芬蘭。東歐指歐洲東部地區,在地理上指愛沙尼亞
、拉脫維亞、立陶宛、白俄羅斯、烏克蘭、摩爾多瓦和俄羅斯西部。 【居民】 人口 7.28億,約佔世界總人口的12.5%,是人口密度最大的一洲。人口分布相對均勻。絕大多數國家人口密度為50人/平方千米,僅北歐地區相對稀疏。
民族:歐洲絕大部分居民是白種人(歐羅巴人種),在各大洲中,種族構成相對比較單一。全洲大約有70個民族,絕大多數民族的人口均達到一定數量,小民族和小部落較為少見。多數國家的民族構成也較單一。民族構成較復雜的國家有俄羅斯、瑞士等。
語言:歐洲各國語種很多,主要語言有英語、俄語、法語、德語、義大利語、西班牙語等。
宗教:居民多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
名稱 北亞美利加洲,簡稱北美洲。
位置:位於西半球北部。東濱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瀕北冰洋,南以巴拿馬運河為界與南美洲相分。
范圍:大陸東至聖查爾斯角(西經55°40′,北緯52°13′),南至馬里亞托角(西經81°05′,北緯7°12′),西至威爾士王子角(西經168°05′,北緯65°37′),北至布西亞半島的穆奇森角(西經94°26′,北緯71°59′)。北美洲除包括巴拿馬運河以北的美洲外,還包括加勒比海中的西印度群島。
面積:2422.8萬平方千米(包括附近島嶼),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6.2%,是世界第三大洲。
地理區域 分為東部地區(拉布拉多高原 阿巴拉契亞山脈以東的地區)、中部地區(拉布拉多高原 阿巴拉契亞山脈與落基山脈之間)、西部地區(屬美洲科迪勒拉山系北段,落基山脈是本區骨架)、阿拉斯加、加拿大北極群島、格陵蘭島、墨西哥、中美洲和西印度群島九個地區。
名稱:南亞美利加洲,簡稱南美洲。
位置:位於西半球的南部,東瀕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濱加勒比海,南隔德雷克海峽與南極洲相望。一般以巴拿馬運河為界同北美洲相分。
范圍:大陸東至布朗庫角(西經34°46′,南緯7°09′),南至弗羅厄德角(西經71°18′,南緯53°54′),西至帕里尼亞斯角(西經81°20′,南緯4°41′),北至加伊納斯角(西經71°40′,北緯12°28′)。
面積:約1 797萬平方千米(包括附近島嶼),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2%。 地理區域:從地理區域上劃分為:南美北部諸國,包括蓋亞那、蘇利南、法屬蓋亞那、委內瑞拉和哥倫比亞。安第斯山地中段諸國,包括厄瓜多、秘魯、玻利維亞。南美南部諸國,包括智利、阿根廷、烏拉圭、巴拉圭。南美東部國家巴西,面積約佔大陸總面積的一半。 名稱 南極洲。是人類最後到達的大陸,也叫「第七大陸。」
位置:位於地球最南端,土地幾乎都在南極圈內,四周瀕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是世界上地理緯度最高的一個洲。
面積:總面積約1 4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9.4%。
范圍:由圍繞南極的大陸、陸緣冰和島嶼組成,其中大陸面積1 239.3萬平方千米,陸緣冰面積158.2萬平方千米,島嶼面積7.6萬平方千米。
地理分區:南極洲分東南極洲和西南極洲兩部分。東南極洲從西經30°向東延伸到東經170°,包括科茨地、毛德皇後地、恩德比地、威爾克斯地、喬治五世海岸、維多利亞地、南極高原和極點。面積1 018萬平方千米。西南極洲位於西經50°-160°之間,包括南極半島、亞歷山大島、埃爾斯沃思地以及伯德地(瑪麗.伯德地)等,面積229萬平方千米。
居民:南極洲僅有一些來自其它大陸的科學考查人員和捕鯨隊,無定居居民。
⑼ 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地理位置最近發生什麼實事/
阿富汗:位於亞洲中西部的內陸國,北接土庫曼、烏茲別克和塔吉克,東北突出的狹長地帶與中國接壤,東和東南與巴基斯坦毗鄰,西與伊朗交界。
伊拉克:位於亞洲西南部,阿拉伯半島東北部,北接土耳其,東鄰伊朗,西毗敘利亞、約旦,南連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東南瀕波斯灣。
美國在這兩個國家駐軍,阿富汗最近發生了一起自殺性爆炸,阿富汗為實施5年教育戰略向援助國籌資,阿富汗:150名塔利班成員被擊斃;
伊拉克幣值升值,預期2007年上半年升值加速,布希宣布調整對伊拉克政策 ,美國准備在伊拉克增軍。